藻礁,從陌生到逐漸成為話題,時間並不久,但藻礁的價值,確實是珍貴的。藻礁是生物多樣性的搖籃,桃園藻礁更是台灣海岸的獨特的自然地景。我在上任前提出「觀新藻礁要保護,大潭藻礁要調查」,就是希望藻礁保護能夠建立制度。為了統一事權,我成立海岸保護專責單位「海岸管理處」,以更多的人力及預算,結合各單位的職權,分別完成了「桃園藻礁污染源督察管制計畫」、「桃園市海岸生態保護白皮書」、「大潭藻礁區調查報告」,從工業污染源的稽查、河川污染的監測、海岸生態教育、藻礁及海岸巡護、海洋垃圾清除、海廢回收再利用、漁業文化體驗、濱海植物園設置、藻礁生態環境教室興建,到濱海休閒觀光的推動,六年來,市府在海岸保護業務合計投入8億4,224萬元,保護藻礁及海岸生態。桃園的海岸逐漸展現生態魅力。
桃園沿海藻礁南北延伸達27公里,市府採取了分段分區的保護對策。2014年7月公告劃設「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共315公頃,海岸線4.3公里;我上任後在2015年1月公告劃設「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共961公頃,海岸線10.5公里。兩個保護區共1276公頃,海岸線達14.8公里。桃園沿海27公里的藻礁生態,扣除以牡蠣礁為主的沙崙及樹林草漯段、長期沙埋的白玉段,目前已有86.7%的藻礁,劃入保護區的範圍。
藻礁成長的天敵是污染、砂埋及垃圾,所以市府也強力取締不合格的污水排放,「桃園市藻礁污染源督查管制計畫」,即所謂貓頭鷹專案,從2015年至今,六年多來一共罰款3億2700萬,稽查1萬2228次,開罰1400件,勒令停工超過95件,移送法辦16件。目前,桃園河川污染指標大幅改善,藻礁的生態系,逐漸恢復多樣性與生命力。
桃園市海岸管理處與民間合作,結合沿海社區成立海岸巡護隊17隊(604人)、環保潛水隊3隊(133人)、環保艦隊2隊(95艘),並陸續在河川口設立水質監測站,預定設置完成11站。同時,桃園市政府、中央大學及中央氣象局三方合作,設置海象雷達站5站,強化近海環境監控;市府環保局、警察局、環保署、桃園地檢署、海巡署北部分署、警政署保七總隊,成立「查緝環境犯罪聯盟」,有效阻止不法業者排放污染,保護藻礁及海岸生態。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藻礁生態的重要性,市府也投入1500萬,建立「藻礁環境生態教室」,推動環境教育,並且在今年開辦「里海學堂」,編寫藻礁生態教材,目標培訓500位藻礁種子教師,深入校園。同時,向經濟部爭取1億2千萬補助海洋大學在觀音設置藻礁生態館,已獲核定。未來,我們也會持續推廣藻礁及海岸生態的環境教育,讓藻礁成為環境教育亮點。
這六年多來,桃園市政府結合民間力量、學術單位,通力合作,保護藻礁及海岸生態,現在已經有所成果。我對藻礁保育的願景,從開始的一步,逐漸擴大,復育為為豐富的生態系。目前,桃園市已劃設「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961公頃、「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有315公頃、「草漯沙丘地質公園」284公頃、新屋石滬群11座,桃園市海岸四大生態亮點,我們會繼續努力,讓它們成為台灣海岸獨特的風景。
藻礁保護要以科學的調查為基礎,2015年,我要求農業局委託中央大學進行藻礁調查,中央大學報告結論並未建議將大潭海岸劃設為自然保留區。
2014年,行政院宣布核四封存,同時啟動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計畫,三接主要是為了大潭電廠新增機組的供氣,是「非核家園」的配套方案,並達成「減煤減空污」的目標。目前,核四廠封存,核二、核三廠將在2025年之前陸續除役,加上中南部火力發電廠要降載,減少燃煤空污,這些發電缺口要如何補足,如何確保民生與工業的穩定?大潭電廠是空污較少的天然氣發電廠,遂成為選項,但也是藻礁議題的衝突根源,但從馬政府核定的232公頃開發面積,到蔡政府時期,縮小了90%面積,只剩23公頃,是原本的10%,蔡政府盡了非常大的努力,雖是沉重的選擇,卻也是盡力將對藻礁的影響降低。
環團主張三接改設台北港的替代方案,是出自於保護大潭藻礁的願望,但也有許多困難必須克服,包括新北市政府正式發函反對,新北市議會也決議反對,加上經濟部評估三接移至台北港方案,要11年才能完成填海造陸的工程,時程上將會來不及2023年大潭電廠的供氣需求。而台北港到大潭電廠40公里的距離,陸地管線必須面對沿線反對,海底管線會必須通過淡水區、桃園區及中壢區三大漁會的漁船作業海域,也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要決定這個替代方案,上述的困難也無法迴避。
我們正面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北部必須穩定供電,中南部希望減煤減空污,而非核家園的理想,已經走到最後一步。這些價值都是我們追求的,我們只有用理性的討論,才有可能突破對立的迷霧。
我相信,保育藻礁、非核減煤,其背後都是環保的思維,都是一顆愛台灣的良善之心,都是為了留給後代子孫一個永續的環境,這些主張無須互相否定。此時此刻,我希望,台灣人民能夠理性溝通、務實面對,釐清各項事實,在兩種環保方案的兩難之中權衡。畢竟,我們都生活在台灣,我們也只有一個台灣,如何留給後代子孫一個永續繁榮的台灣,是我們這一代必須面對的問題。
近海漁業氣象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李奧納多製作並擔綱旁白!HBO紀錄片《燃冰之急》,揭露許多未曾公開但能緩解環境危機的解決方案】724晚上九點於HBO頻道播出完整版本
(紀錄片《第11小時》)
天氣和氣象躍上各地頭條新聞…大水奪走了至少72條人命…正遭到失控的天災無情蹂躪
如果說,氣候變遷的紀錄片也能拍續集,那麼2007年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主導拍攝的《第11小時》,就像是希望幻滅的復仇者三。
(紀錄片《第11小時》)
人口暴增,快速消耗大量資源,問題在於,所有生態體系都在弱化,而且弱化速度不斷加快,最終可能就是人類的大滅絕,我們正面臨多重危機,而且攸關全人類生命
而時隔11年,李奧納多集結原班人馬推出的《燃冰之急》,則是重拾希望的復仇者四。
(紀錄片《燃冰之急》)
我叫林伍德‧吉爾,是尤沙紅杉林公司的首席林務員,尤沙紅杉林是社區管理森林,隸屬非營利機構─紅杉林基金會,總面積五萬英畝,基金會宗旨是永續經營這座森林,促進社區的經濟穩定,恢復森林棲地,重建魚類棲地及碳封存,碳封存,尤其是目前的營運重點,碳封存是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工作,尤沙紅杉林是很年輕的紅杉林,而紅杉林能夠比其他樹種,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紅杉會用針葉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裡面的碳,然後儲存於樹幹、樹根、樹枝,據我所知道這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碳封存計畫
碳封存,這個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仍舊陌生的詞彙,卻是氣候研究與環保領域,當下最受矚目、最火紅的三個字,因為對面臨氣候浩劫的人類來說,碳封存,以及範圍更廣的「碳反轉」技術,就好比超級英雄大會串第四集裡的「量子旅行」,是真正有機會解救地球蒼生的顛覆性概念。
(環境學家/保羅‧霍肯)
過去,在解決氣候問題上,我們只注意到「能源」問題,想的都是能源、能源、能源,當然那些想法很合理,我們的確需要減少碳排放量,但是當我們專注於研發乾淨能源、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的時候,卻也在無意間排擠了其他解決方案
Drawdown,碳反轉,原本指的是大氣中二氧化碳達到峰值,開始向下衰減的那一刻,美國環境學家保羅‧霍肯,幾年前創辦「碳反轉計畫」,極力想傳達一個觀念:別以為救地球就只有節能和減排,事實上,我們不但可以減少排出去的二氧化碳,還可把原本在大氣裡的二氧化碳,抓回來,乍聽起來很科技、很困難,但其實每個人都做得到,最簡單的,就是在家裡種東西。
(紀錄片《燃冰之急》)
你突然發現:啊,我家有個後院,天啊,我都忘了附近有公園
(都市植栽農夫/維塔)
所謂美食環保運動就是我自己種食物,藉由植物,吸收空氣裡的碳,然後把那些碳重新放回土壤裡。這裡有很多地,都是公有地,水源也不缺,很容易形成良性循環把那些有害毒物,那些我們釋放出去的溫室氣體抓回來,用最天然的方式轉換它,也就是種植農作物,不管是在屋頂,或是窗台上
把空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轉換成可以吃的糧食,這不僅是亙古以來,就不斷發生在土地裡的綠色奇蹟,事實上,在這顆藍色星球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洋,更是吸取二氧化碳的世界級神器。
(科羅拉多大學教授/吉姆‧懷特)
如果你把10單位的二氧化碳釋放出去,10個很大的單位,其中5單位會留在大氣裡,2.5單位會被植物吸收,剩下的2.5就融入了海洋,可是海洋吸碳後會轉為酸性,怎麼辦呢?自然界的對策就是:製造貝殼
(養殖業者/史密斯)
養牡蠣給我的啟示是,大自然數百萬年前就創造了這些技術,用來抵禦有害無質,我們根本不需要先進科技,大自然已經給了我們海草和貝殼,可以吸收地表植物5倍的碳。它們不需要水源、不需要堆肥、不需要氮肥、不需要土地,絕對是永續糧食選項的第一名,巨藻是海草的一種,它就像是新潮料理的尖兵。部分巨藻可以做成麵條,但這個,其實是最好的的生物肥料和動物飼料,如果你讓牛兒改吃海草飼料,牛排出的甲烷可以驟減9成
近海養殖業者估計,一英畝的海洋可以收穫10到20噸巨藻,養殖15萬顆牡蠣,按照這樣推算,如果能在18萬平方公里,差不多半個日本那麼大的海域中,推廣養殖漁業,所收成的海草和貝類,理論上,可以餵飽全世界,而若是美國的領海有5%拿來做養殖,則能創造5千萬工作機會,封存2千萬輛汽車,通通加起來的排放量。
過去十年,氣候變遷已成為各國政府,與多數人的共識,但如果仍然有人需要更多證據,才願意相信地球在發燒,《燃冰之急》帶你來到冰島最大冰川,瓦特納冰原的南方,這一座沒有車,沒有水的幽靈大橋,綿延一公里的廢鐵,是充滿警世意味的暖化標地物。
(冰島環境部長/古布蘭德森)
你想說,為什麼?下面又沒有水,為何要蓋這座大橋,呃,這就是氣候變遷造成的,由於冰川融化向後退縮,改變河道,讓這座大橋,變成一個紀念碑,象徵了氣候變化
全球升溫,首當其衝的,是北極冰層,而且不只是冰帽溶解、海平面上升,這些已知的頭痛問題,永凍層裡原本封存千萬年的甲烷,另一種比二氧化碳更糟糕的溫室氣體,也正在暖化效應下,被解除封印,釋放到大氣中,在二氧化碳與甲烷的加乘作用下,溫室效應惡化的速度不斷加快,氣候科學家大聲疾呼,綠能、減排、封存、反轉,這些事,如果現在不做,還在懷疑,以後恐怕沒機會再做。
(聲音來源:美國總統/川普)
煤回來了,我們要用乾淨的煤!別懷疑!我在此宣布,不再限制使用煤炭,因為我們有淨煤,乾淨的煤炭
(海洋物理學家/彼得‧瓦德罕姆)
他們向大眾灌輸不實的訊息,讓氣候與環保政策難以推行,這真的很令人沮喪
(地球科學家/麥可‧曼恩)
事實上,許多石油公司和高層主管的動機根本就是邪惡的,完全無視於氣候變遷造成的巨大威脅,這些人可以說是,踩在地球生靈的屍體上賺錢的
過去10年從空氣直接捕捉技術,到潮汐發電、仿生葉,這些綠科技在新創資金帶動下,正以驚人速度演化,商轉和普及化都有亮眼成績,《燃冰之急》想要透過李奧納多和眾多的科學家、工程師、創業家告訴觀眾的是,大自然原本已經給了我們永續的途徑,各種再生能源技術也逐步到位,環保與經濟並非互斥的對立面,而是人類面前分歧的兩條路,現在,選擇救地球的那條路,仍為時未晚。
近海漁業氣象 在 鄭文燦 Facebook 八卦
桃園與中央、學校共同合作,打造6座海岸觀測站智慧監測海象🌊
桃園和報天氣 - 中央氣象局、國立中央大學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NCU共同簽訂「桃園市海岸環境監測合作協議書」,並由國家海洋研究院一同見證,未來將在桃園沿岸海域規劃觀測網,不只可以監測海象變化,也能掌握洋流與海漂垃圾,減少災害風險等問題,相信三方合作,一起朝向「智慧海象服務、環境永續發展」的理想邁進。
市府會勘選定6處,規劃設置岸基波流觀測站,未來市府將協助取得設站及管線埋設的用地,中央氣象局負責站體工程、設備購置、數據品管與資訊發布,中央大學則提供遙測技術、資料分析,提升桃園海岸環境保護、生態保育,達到防災減災的需求。
桃園海岸線總長達46公里,沿岸重要設施,包括桃園國際機場、竹圍及永安漁港、大園及觀音工業區等。此外,市府更致力海岸生態保護,設立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是全國最大最好的候鳥棲地;草漯沙丘地質公園、觀音藻礁生態保護區,保護大潭以南的藻礁,而永安漁港周邊的新屋石滬,擁有珍貴的海客文化資產。
氣候快速變遷,海岸倒退、海象變化及海漂垃圾更頻繁發生,對漁業、海上安全影響加大,透過三方合作建立沿海觀測網,可以遙測海面面積達半徑20公里,並縮短觀測週期至30分鐘。三方的「強強相加」從桃園開始,相信貼近海洋、學習共存共榮,可以讓我們一同守護海洋、認識美麗的海岸環境。
📸大家有沒有發現,照片中有一位熟悉的氣象預報員嗎?
近海漁業氣象 在 即時氣象_近海漁業氣象 - 漁業廣播電臺 的相關結果
*釣魚台海面 · *彭佳嶼基隆海面 · *宜蘭蘇澳沿海 · *新竹鹿港沿海 · *澎湖海面 · *鹿港東石沿海 · *東石安平沿海 · *安平高雄沿海. ... <看更多>
近海漁業氣象 在 海象預報| 台灣釣漁網 的相關結果
台灣近海海象預報 · 中央氣象局漁業氣象 · 台灣近海即時海況 · 休閒漁港天氣預報 · 波浪分析圖及預報圖 · 台灣地區潮汐預報圖. ©2021 by FishingTaiwan.org. ... <看更多>
近海漁業氣象 在 臺灣近海|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的相關結果
漁業 服務網. ::: 導覽 | 科普網 | 常見問答 | 雙語詞彙 | RSS服務 | 意見箱 | 好站介紹 | 會員登入 | 退休資訊專區 | 隱私權保護政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