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索羅門群島執政黨團到內閣會議的決議,都是親中派獲勝,邦交關係非常不妙。
這個邦交關係,牽涉到台灣、美國、澳洲的地緣政治和戰略位置,目前看起來是中共佔了上風,台灣確實可能再度面對外交挫敗,而台灣全力穩固邦交,美國政府動用到副總統彭斯遊說,澳洲祭出利多,仍然面對可能的外交變局,可見中共的「拉力、誘因」之大。目前要持續觀察索國外交事件,是否會有外交上,對台灣後續的正向或負向連鎖反應?
而這件外交事件,對四個月後的台灣總統大選,台灣的民心,到底是會因為面對中共打壓而同仇敵愾?或是面對中共壓力而轉趨妥協接受「一個中國」?尚不得而知,可以預想到的是藍營一定是「站穩ㄧ中立場、譴責自己政府」!
#邦誼誠可貴5億美金價更高
#中共大撒幣
#台美合作鞏固邦交是另一層外交
負向誘因 在 蔡壁如 Facebook 八卦
#財政委員會考察高雄
#財政收支劃分法
【公開透明、財政紀律、絕不債留子孫】
這是民眾黨一直以來所堅持的從政理念,也是我選擇到財政委員會的原因,在國會的殿堂內堅持為民眾的荷包把關,認真扮演監督的角色,有任何不對的地方,一定會有我蔡壁如。
今天財政委員會召委安排考察高雄的狀況(中央政府對高雄統籌分配款一般與計畫型補助實施概況與檢討),是民眾黨最關心的優先法案,明天立法院院會我也將質詢蘇貞昌院長,整體財政收支劃分法的問題。
《財政收支劃分法》從1999年到現在,超過二十年遲遲未通過修法,當這部涉及中央與地方財政的關鍵法律沒有與時俱進,長期下來的制度扭曲,不但讓各縣市地方政府的財政問題日漸嚴重,也產生許多副作用。
這幾天 #囤房稅 議題,這是小英的政見,我覺得很奇怪,財政部長怎麼不出來推動,反而是內政部次長花敬群來舌戰反對呢,我也要拜託召委下會期來排審囤房稅和實價登錄2.0,好好談清楚。跟居住正義有關的稅制問題,因爲地方的財政來源主要都是地價稅與土地增值稅,地方政府用力做土地開發,帶頭炒地皮,產生不當土地徵收和國土計劃的大問題。錯誤誘因的制度扭曲,鼓勵地方政府想辦法炒地皮,開發工業區與商業用地、住宅用地,來增加收入。
#檢討誘因進行稅制改革,地方政府才會從炒土地的泡沫經濟,轉向務實的拚經濟。
一、營業稅應該要下放地方,所得稅也應該讓地方分享,這樣才有拚實業經濟的正確誘因。現在統籌分配款中,營業稅只有40%是給地方的。這會導致地方對於招商、創造就業機會、營造好的商業環境的積極度打折扣。地方政府努力營造商業環境和產業政策,創造出來的稅收大部分被中央拿走,他會覺得去爭取統籌分配款與中央補助款更重要。
二、中央集權又集錢,立法院就花許多時間做虛工,監督中央政府對地方的補助款。最誇張的就是,前瞻基礎建設、大南方計畫,這兩個各八千億元的特別預算,很多其實是中央亂撒錢補助地方本來公務預算就該做的事,既不前瞻也不特別,中央政府審查本來應該是地方政府的計畫來給錢,國會監督搞不清楚狀況的中央部會,不合理、不透明,又沒效率。
三、過去某些地方縣市會亂花錢,也是跟稅制扭曲有關:
1.現行中央設算分配各直轄市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有一項「財政能力」的負向指標,亦即財政能力愈強,可獲配的統籌分配稅款就相對減少。所以對某些直轄市來説,他的負債狀況雖然嚴重,但是由於可以多分到統籌分配款,所以他不一定會想積極的誘因去改善,不脫貧反而才可以一直要更多錢。
2. 我們現行的財政劃分制度中的財源,分爲統籌分配款與一般補助,但是一般補助的分配方式相對沒有那麽透明。另外又有6%的特殊統籌分配款存在,這兩部分對中央來説操作空間都比較大。所以縣市政府並不會害怕負債,尤其是人多的縣市,因爲他們如果財政有問題,就是用選票來跟中央要錢。
討論財政問題,要從從制度的角度、更高的層次來討論。朝野都有共識、中央和地方都認為《財政收支劃分法》應該要修,才能改善地方財政。在蔡英文總統的《十年政綱》中有提到「劃分中央地方權責與財政資源」。蘇貞昌院長明天的施政報告,財政及金融的第一點就是「精進中央對地方補助制度,調劑地方財政盈虛」。
我們不能嘴巴上一直說要修,卻拖延二十幾年遲遲不修,《財政收支劃分法》財政部修正的方向是什麼?政院版最快何時會送到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