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姆與羅丹的世紀相遇】
羅丹的《吻》(The Kiss,1882)之纏綿細膩已成經典,背景畫作為克林姆《貝多芬壁緣飾板》(Beethoven Frieze,1902)三聯作之一,依據貝多芬為德國詩人席勒詩作(1785年創作,1803年修改)所譜的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歡樂頌》(德文:Ode an die Freude)啟發而來,中心寓意便是〝藝術與愛〞。畫面右側擁吻男女代表〝擁抱全世界的永恆之吻〞,後方天使們正合唱著《歡樂頌》,象徵以詩和藝術引領人們超脫俗世種種罪惡與恐懼,而尋得純粹喜悅和幸福。
《貝多芬壁緣飾板》上的《吻》再對照前方羅丹的《吻》,是否也讓你聯想到克林姆黃金時期巔峰之作《吻》(The Kiss,1907-08)?
1902年的維也納,克林姆與羅丹於分離派第14次展覽『貝多芬特展』相遇,僅只一次,卻意義非凡。『貝多芬特展』開幕當天,當時的維也納歌劇院總監~指揮家兼作曲家馬勒(Gustav Mahler,1860 ∼ 1911)也在現場指揮銅管樂隊演出改編後的貝九部份章節。
如若馬勒在音樂表現上的革新作為與前瞻見識,此時克林姆帶領維也納分離派(Secession)脫離傳統走向現代,羅丹也已開創現代雕塑創造嶄新的一頁。兩人對寓言故事、素描、女體、肖像與表面肌理處理皆興趣濃厚;兩者作品也同時傳達,從歡愉、著迷至痛苦折磨等不同層次的感性經驗。
在那個新舊更迭騷動不安,一次大戰即將引爆的世紀末,克林姆、羅丹與馬勒出色的才華與勇氣,在現代藝術發展史上,正如破曉晨曦般燦然動人。
新年第一天,以兩位藝術巨匠的世紀相遇,獻上最誠摯心意,祝福大家有個美麗豐富的一年。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創作背景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八卦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不敢生、沒錢養,貧窮可以透過教育翻身嗎?】文/小花媽-張慧慈
國小時,媽媽邊做手工邊緊盯我的功課。她常說:「我以前沒錢讀書很懊悔,就算借錢也要讓你們讀到不想讀。你是姐姐,是榜樣,你讀不好其他弟妹就不能讀書了。」
五年級導師是剛畢業的年輕女老師,一來就教我們很難很新的輾轉相除法,我學不會回家大哭。某天媽媽說她來教我,後來我成為班上永遠的前三名。
六年級時老師結婚,臨走前她告訴我:「慧慈,你媽媽曾經午休來問我:『老師,你可以教我什麼轉轉相除法嗎?我要回去教我女兒,她不會。』你要好好珍惜你媽媽,你未來一定無可限量。」
https://bit.ly/3jxvFb3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創作背景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八卦
【克林姆與羅丹的世紀相遇】
羅丹的《吻》(The Kiss,1882)之纏綿細膩已成經典,背景畫作為克林姆《貝多芬壁緣飾板》(Beethoven Frieze,1902)三聯作之一,依據貝多芬為德國詩人席勒詩作(1785年創作,1803年修改)所譜的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歡樂頌》(德文:Ode an die Freude)啟發而來,中心寓意便是〝藝術與愛〞。畫面右側擁吻男女代表〝擁抱全世界的永恆之吻〞,後方天使們正合唱《歡樂頌》,象徵以詩和藝術引領人們超脫俗世種種罪惡與恐懼,而尋得純粹喜悅和幸福。
《貝多芬壁緣飾板》上的《吻》再對照前方羅丹的《吻》,是否也讓你聯想到克林姆黃金時期巔峰之作《吻》(The Kiss,1907-08)?
1902年的維也納,克林姆與羅丹於分離派第14次展覽『貝多芬特展』相遇,僅只一次,卻意義非凡。『貝多芬特展』開幕當天,當時的維也納歌劇院總監~指揮家兼作曲家馬勒(Gustav Mahler,1860 ∼ 1911)也在現場指揮銅管樂隊演出改編後的貝九部份章節。
如若馬勒在音樂表現上的革新作為與前瞻見識,此時克林姆帶領維也納分離派(Secession)脫離傳統走向現代,羅丹也已開創現代雕塑創造嶄新的一頁。兩人對寓言故事、素描、女體、肖像與表面肌理處理皆興趣濃厚;兩者作品也同時傳達,從歡愉、著迷至痛苦折磨等不同層次的感性經驗。
在那個新舊更迭騷動不安,一次大戰即將引爆的世紀末,克林姆、羅丹與馬勒出色的才華與勇氣,在現代藝術發展史上,正如破曉晨曦般燦然動人。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創作背景 在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終樂章《快樂頌》 的八卦
2021 第十一屆春的聲田園風情臺中國家歌劇院】傳愛行動慈善音樂會地點:臺中歌劇院大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Taiwan ) 錄影錄音: LOUIS 錄 ... ... <看更多>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創作背景 在 第九交響曲 的八卦
這部作品第四樂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國著名詩人席勒的《歡樂頌》為歌詞而譜曲的,也是該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主題。從作品的醞釀到完成,第九交響曲傾盡了貝多芬數十年的心血,是 ... ... <看更多>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創作背景 在 [心得]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歷史- 看板EV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 [本文轉錄自 Evangelion 看板]
作者: tarantella (愛爾登) 看板: Evangelion
標題: [心得]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歷史
時間: Thu Jan 20 21:23:35 2005
這次我寫有關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相關歷史,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看。
參考資料:古典音樂意外史(石井宏作,竹口唯譯。)
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是他根據以前所寫的草稿當中,經過十一年歲月改寫創作的
巨作。
雖然這一部是經點的絕世佳作,可惜因為當時的貴族大都不是哈義大利,就是哈法國,所
以這首交響曲從首演開始,就註定走向悲劇。
那時候貝多芬所居住的維也納(他是德國人,後來從二十歲開始就搬到奧地利,直到老死
為止。),其貴族大部分喜歡的是輕鬆的義大利歌劇,對於貝多芬這種充滿嚴肅的音樂,
不是聽不懂,不難就是不太想去聆聽。
而貝多芬似乎瞭解貴族真正喜歡的音樂類型,可是因為他討厭這種充滿輕浮、幼稚的肥皂
歌劇(別懷疑,當時的義大利歌劇,大部分都如同台灣難看的偶像劇或鄉土劇。),因此
儘管他知道沒有很多人會想聽他的作品,可是他依然要把這首搬到舞台演出。
起初他選德國柏林,來作為他首演的地點,但是經由老歌迷的強力支持下,「第九號交響
曲」依然於西元1824年五月七日,在維也納凱輪特納特爾劇院首演。
當天首演的曲目,除「第九號交響曲」,還外加兩首曲目—「獻給劇院」序曲和「莊嚴彌
撒」。
指揮由烏姆拉烏夫擔任,但是貝多芬自己也堅持非要站在舞台,擔任「總監督」(其實就
是想擔任指揮,可是這時他已經全聾,根本不適合上台演奏。),使得樂師和合唱團在看
指揮者演奏演唱時,都會看到這位巨匠再做一些奇怪的動作,影響整個樂團的進度。
為了改善這種狀況,烏姆拉烏夫把貝多芬站到他旁邊,藉由眼睛的視覺,好讓貝多芬至少
可以跟從指揮的手勢,一起指揮樂團演奏曲目。
而當「第九號交響曲」正是結束時,觀眾拍起五次的掌聲,可是貝多芬因為耳朵聽不到聲
音,以致於他依然繼續在樂團面前比劃手勢,幸好有位女唱員好心提醒他後,貝多芬才轉
向至觀眾面前,接受觀眾的掌聲。
雖然表演非常成功,可是收入卻非常的慘澹,根據他徒弟—辛德勒的結算,那天首演的收
入,只有四百七十盾(換算成新台幣,約八、九十萬元而已。),這讓充滿期待的巨匠,
聽到這項驚人的消息,差點要暈倒在床上。
雖然「第九號交響曲」在首演時,票房非常悽慘,可是自他過世以後,這首交響曲卻意外
地變成古典演奏會上的熱門音樂,每年不定時地在全球各地的劇院,一次又一次的演奏著
,而台灣921地震過後,也把這首交響曲當作是振奮人心的曲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30.65.20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30.65.2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