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禮拜一,是我最喜歡的時間之一(上班族白眼中)。因為在週日的瘋狂 7 hours 托福+搭配詞課後,可以有一點時間讓自己進入「nerdy」 模式,沈浸在最新的語言學和認知/教育心理學研究。
今天重新讀了「練習大師」Dr. Robert Dekeyser 所寫的一篇 "Situating the concept of practice"一文,從「認知心理學 (Cognitive Psychology)」、「應用語言學 (Applied Linguistics)」、「教育心理學」 (Educational Psychology)」看怎麼 "practice" 第二語言這件事情。
So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這應該是對我來講最重要的問題。如何將最有效的練習方式,用不同的方式帶到我的課堂中。
昨天在上托福課時,給同學看了正向心理學當紅炸子雞 Dr. Angela Duckworth (the "GRIT" prof.) 在 UPenn 的 open course 中,所簡述 Dr. A Ericssson 的 "deliberate practice" 的 4 個步驟:
(1) Set a stretch goal
(2) Focus 100%
(3) Get feedback
(4) Reflect and Refine
在檢討寫作時,我跟班上的同學說,拿到我的 Feedback 後,一定要認真思考和檢討。為什麼我這樣寫,老師這樣寫,而中間的差異是什麼? 更重要的是,那我下次要怎麼做,才能寫得更好?更重要的是,打開你理性、觀察的雙眼,不要用「慣性」來檢討 feedback。
有沒有注意到?feedback 不加 s。
在練習寫作 (口說) 時,更要問自己
"What aspects of writing / speaking am I trying to improve?" 是時間掌控、切題問題、給例子支持 topic sentence / thesis statement、intonation、還是做筆記 ?
希望這樣的學習觀念,能夠幫助「被逼著需要考試」的台灣同學。但也在過程當中,也能建立起來「真正的英文實力」。
PS. 雖然忙碌,留學諮詢和SOP批改還是緊鑼密鼓地在進行中。有需要諮詢的同學,歡迎隨時聯繫!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信與自卑,會影響人對於同一件事做出的行動,許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多點自信,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始改變。 熊仁謙致力於研究南亞哲學,這次他透過印度哲學,並用心理學與社會學佐證,告訴大家該如何建立自信。他善用例子講解,讓觀眾更有帶入感,了解該如何擺脫自卑,建立自信。 影片授權:快樂大學Happiness ...
認知心理學 例子 在 Beginneros Facebook 八卦
【得錢的好,彌補不了失錢的痛︱#認知心理學上的損失規避】
問大家兩條問題:
第一條: 如果你中獎得到$1,000,你會開心多少天?
-
第二條:如果你失去了$1,000,你會不開心多少天?
-
有沒有發現,明明是相同銀碼,為什麼第二條題目的日數減去第一條題目的日數是會正數?即是不開心的日數會大於開心的日數?
-
這種情況可以稱為 #損失規避 (Loss Aversion),指人們傾向於避免損失以獲得相同收益,而在心理上,損失所帶來的剩值,是收益的兩倍。簡單來說,明明相同價值,大家會情願不損失$1,000,多過獲得$1,000。
-
為什麼會是這樣?換個角度想想,你在大自然生活,不獲得多一天的食物,不會令你有死亡的風險,但是損失一天的食物,就會立即增加死亡風險,損失和收益會造成不對稱的壓力,令人產生反感。
-
正因為這種心理現象,市場上不少金融產品和市場推廣或是賭場,也會利用這種技倆吸引你購買他們的產品,從而獲利,看完後,有沒有想到一些例子呢。
------------------------
延伸閱讀:【#心理現象的巴南效應︱#高度準確的評價?】
https://beginneros.com/triviaDetail.php?trivia_id=157
------------------------
<想每日閱讀冷知識?將專頁設為搶先看吧!>
◆ 每日分享知識、每月推出課程
◆ 網站:https://www.beginneros.com/
◆ Youtube:https://goo.gl/OEJrGt
◆ Instagram:@beginneros
認知心理學 例子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八卦
【#個體崛起25】別的不說,你有多少「錯覺資產」?
那天,上直播課,
講師要我們討論,
「直播有哪些效益?」
我想到的很有限,
頂多業配、叫賣、接案。
但一起上課的政廷,
提出一個讓我
眼睛為之一亮的概念:
「錯覺資產」
他是從《錯覺資產》
這本書看到的。
我立刻拿出手機,
到博客來把這本書買下來。
對,我有個習慣,
只要聽到哪本書好,
我會毫不猶豫上網買,
根本不在乎多那20塊運費。
讀完之後,
果然又開了我一道新視野。
什麼是「錯覺資產」呢?
簡單來說,
就是讓別人對你抱持一種
「對你有利的思考錯覺」。
這樣的思考錯覺
又是哪來的呢?
其實,
這是認知心理學
中的「認知偏差」。
只要會讓人產生「正面印象」,
就會引發「整體都很優秀」的錯覺。
最簡單的例子,
兩個人面試,程度差不多,
但長得好看的那個,
勝出的機率會大很多。
當然,
主考官不會是承認,
是因為長得好看才錄取他的。
他會自動曲解為:
是因為他的能力比較好。
你看,可見我
當初考老師有多辛苦。
當然,思考錯覺
也跟「月暈效應」有關。
所謂「月暈效應」,
指的是當一個人,
某個特質特別耀眼時,
就會產生光暈,
使他整體看起來都很耀眼。
然而,這往往是種錯覺。
好,我們回到「錯覺資產」。
這時你可能會想,
那為什麼這種錯覺,
會成為我們的資產呢?
道理是這樣的,
當你擁有「資產錯覺」,
讓別人覺得你很強,
你就有機會來到更好的「環境」。
因為來到「好環境」,
所以你擁有更多資源,
當然也能創造更多「成果」。
這些成果又可以
為你取得更多「資產錯覺」。
所以在《錯覺資產》這本書,
有句話我特別喜歡:
「比起運氣和實力,
讓人誤會的力量,
才決定一切!」
雖然這話說得太武斷些,
畢竟運氣和實力還是很重要,
不過用在詮釋「資產錯覺」,
可說是精闢了!
不過,《錯覺資產》這本書,
留下一個懸而未解的問題,
那就是:
怎麼創造「錯覺資產」呢?
剛好,這正是我的專長!
(看到沒,我已經在
創造「錯覺資產」了!)
跟你分享兩個
非常實用的技巧。
第一,自創標籤
我的「爆文課」第一堂,
從不急著帶學員寫作,
因為寫作很容易,
但相信自己能寫,很難。
我都會挑幾個人問:
「你做什麼工作呢?」
然後得到的答案是:
老師、老師、建築師、老師、
業務、業務、部落客、老師⋯⋯
接著,我就會問他們:
「你們幾個都是老師,
那要分辨你們的不同呢?」
你注意到沒有,
這社會把我們歸類,
靠的是「簡化」。
但要創造「資產錯覺」,
你必須自創標籤,
為自己「分化」。
爆文課後不久幾天,
碩彥學長傳訊息來,
告訴我一個好消息:
一心想經營親子教育的他,
因為自創標籤,
竟然獲得朱銘美術館
的邀約合作。
我相信他是努力的,
但最後推他一把的,
卻是標籤這個「錯覺資產」。
第二,文字產線
最近,政府宣佈
捐出1000萬個口罩,
給國際需要幫助的國家,
此舉果然贏得世界各國的讚譽。
(當然,也有氣噗噗的國家,
我們就別理會他。)
現在,
口罩比貨幣還值錢,
而我們兩個月前,
就開始建立口罩生產線。
兩個月後,
我們成為用口罩資產,
換得更多的國際聲量。
好,你把這個概念,
轉換過來就對了。
「錯覺資產」的核心操作,
就是建造你的文章生產線,
不斷向網路輸出你的:
信念、專業、價值
不要管寫得好不好,
因為只要你有寫,
別人沒寫,你就贏了。
沒寫還跑來批評你的,
基本上就是遜咖,
你要憐憫他。
網路世界的規則是這樣:
你的文章量越大,聲量就越大。
那麼,久而久之,
大家都會聞聲而來,
你莫名就成為
那個領域的代言人了。
當然,拍影片和直播,
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只是文字為我而言,
成本最低,產量最高,
所以我選擇文字作為產線,
創造「錯覺資產」罷了。
最後,有件事很重要。
如過你想成功,
請你一定要拋開這個想法:
「那個人明明沒實力,
憑什麼可以爬到這個位置!」
在你還不知道「錯覺資產」,
你的抱怨是可以被理解的。
可是現在你知道這個
「運氣和實力」之外的秘密,
你就必須重新設定問題:
「他是怎麼創造錯覺資產的?」
畢竟,
最難的是實力,
你都已經具備了。
多個錯覺槓桿,不好嗎?
#歡迎分享
#謝謝政廷推薦好書
#重新理解檯面上的大人物
#努力掙的是薪水錯覺掙的是資產
認知心理學 例子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評價
自信與自卑,會影響人對於同一件事做出的行動,許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多點自信,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始改變。
熊仁謙致力於研究南亞哲學,這次他透過印度哲學,並用心理學與社會學佐證,告訴大家該如何建立自信。他善用例子講解,讓觀眾更有帶入感,了解該如何擺脫自卑,建立自信。
影片授權: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https://bit.ly/2HTShzo)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認知心理學 例子 在 小戴 Davina Youtube 的評價
#客觀思考 #批判性思考
大家都說客觀思考很重要,可是什麼是客觀?它是從那裡來的?為什麼我們需要它?
雖然不知道它的歷史,但我知道為了進行邏輯思考,客觀是必要的。
然而,認知心理學卻告訴我們,我們從來都不客觀……
邏輯的理論很簡單,但在實務應用上卻困難重重,客觀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前往小戴的Podcast頻道聽更多 https://moke.tw/link/
💰支持小戴的推廣行動 https://moke.tw/donate/
📚 延伸閱讀
《是誰偷走了我的邏輯?》 https://moke.tw/blog/2019/fe8b15e5c2e0/
https://button.like.co/yenru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