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中國以外疫情擴大蔓延,全球疫苗研發刻不容緩
【新冠病毒疫情雖然在中國內部看似被控制了下來,中國以外地區卻逐漸擴大蔓延,面對這個人類當前的頭號敵人,全球各國紛紛投入疫苗藥物等「武器」研發,美國科研團隊還無私地將解碼繪製出來的3D冠狀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分享各國,期望加速疫苗與藥物的開發。同一時間老藥新用的臨床試驗也傳出好消息,醫界期盼能來得及壓制這一波蔓延中的疫情。】
{內文}
疾病與生物的進化始終相伴而生,號稱人類史上四大瘟疫之一,徹底改變20世紀人類歷史的,莫過於發生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爆發,當時釀成全球至少五億人感染,五千萬到一億人死亡,傳染範圍甚至遠達太平洋群島及北極地區,全球平均致死率2.5%到5%,即便是近期的季節流感,光是英國在過去五年間,每年仍能奪走1萬7千條人命,不過,醫界最新評估,當下正處於流行期的新冠病毒,死亡率可能會是季節流感的23倍,以目前感染擴大的趨勢來看,死亡人數絕對會遠高出
2002到2004年肆虐的SARS774人。
(Prof. Neil Gerguson/倫敦帝國學院公衛學教授)
目前在全球範圍構成最大威脅的病毒,是一種溫和的病毒,卻足以在全世界有效傳播,仰賴隔離病例做為防堵的措施,看起來有效性並不高,但死亡率卻很高,以致於在流行期會造成重大衝擊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擔心疫情擴大,世界紛紛向中國關閉了大門,這其中包括30多家航空公司,先後暫停了往返中國的航班,從美國到新加坡也有78個國家地區,出台了一系列隔離舉措,近期日韓疑似爆發社區傳播,美國疾管局更將包括台灣在內,日 韓 新加坡 泰國 越南等亞洲國家,全數列為一級警示區,德國《明鏡周刊》悲觀表示,這波新冠病毒疫情恐怕已經擴散全球,當下要遏阻蔓延,只怕再先進的國家也力有未逮。
(譚德塞/世衛總幹事)
當下存在很多錯誤訊息和陰謀論,我們必須非常非常小心,在科學和證據被證實之前,我們不應該相信任何事情
在最新發布的全球疫情記者會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憂心警告,目前中國境內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雖然正在持續減少,但中國以外的疫情卻逐漸擴大蔓延,這個病毒儼然成為當下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敵人,這也迫使各國紛紛祭出精良「武器」,以英國為例,倫敦帝國學院號稱全球最先拿到新冠病毒序列,並將研發出的疫苗,注入老鼠體內進行動物實驗的團隊之一,在英國率先出現疑似超級感染者的時刻,尤其需要藉此安撫人心。
(Prof. Robin Shattock/倫敦帝國學院傳染病系教授)
我們確實正處於研發初期階段,令人興奮的是,我們能夠比以往更快地有所進展,因為自從SARS流行以來 (疫苗) 技術確實發生了改變,因此我們已能將候選疫苗的開發過程,從數個月縮短到數周,可能最快明年初,全球任何一個團體都可以使更廣泛的公眾獲得疫苗,因為我們可能會看到第二波流行,將在明年冬天捲土重來,然後我們很可能會需要疫苗,特別是如果我們看到這個病毒,已經在全球蔓延開來
不只如此,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美國科研團隊也首度繪製出,冠狀病毒一個關鍵蛋白分子的3D結構,據說是根據中國方面提供的病毒基因序列,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重建冠狀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在原子尺度上的3D構造,這種蛋白是開發疫苗 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要素,德州奧斯汀大學多名研究員,以不到一個月時間繪圖解碼,目前已知26號就將提交國際資料庫,提供更多人開發新冠病毒的藥物和疫苗。
(聲源:Rajamanickam Antonimuthu/印度科技公司創辦人)
這群研究人員花了很多年研究其它的冠狀病毒,包括SARS 和MERS的,他們已經開發出將冠狀病毒刺突蛋白,鎖定為某種形狀的方法,這將使其更容易分析,並且可以有效將其轉變為疫苗的候選對象,這種經驗使他們比其他研究新病毒的研究小組更具優勢
幾乎同一時間,老藥新用的臨床試驗也相繼傳出好消息,大陸三款抗肺炎藥物,包括瑞德西韋 磷酸氯☆及法匹拉韋,均已非常確定看到了療效。
(大陸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
無論是從重症化率 退熱現象 還是肺部影像好轉的時間,病毒核酸的轉陰時間和轉陰率,縮短病程這一系列的指標,進行系統的綜合的研判,用藥組都優於對照組 100餘例的用藥患者中,我們至今沒有發現和藥物相關的明顯的嚴重不良反應
大陸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說,基於當前臨床治療的迫切需求,專家一致推薦,應該快速將磷酸氯奎等藥物納入新一版的診療方案,並擴大臨床範圍,另外上海中醫日前也已經組隊抵達了武漢雷神山醫院,提供前期第五版中醫診療方案,更重要的是,為了達成「應檢盡檢」的目標,上海給武漢帶來了十台核酸檢測儀,期盼降低檢測人員的工作壓力及感染風險。
(詹曉明/上海之江生技公司經理)
如果十台設備同時運行的話,一天最多可以解決五千個樣本的檢測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哈佛大學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全球對冠狀病毒的檢測能力,目前只有新加坡屬於「黃金水準」,如果其他國家循此標準,恐將檢出三倍以上的病例,這對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是紅色警訊,所幸最新的《自然》(Nature)雜誌披露了,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團隊發現了迄今最大的噬菌體,足足比平均噬菌體大了近15倍,這被視為拯救人類的病毒,靠著少量蛋白質分子組成的特性,能進入細菌內部「劫持」其生理機能,然後自我複製成數百個噬菌體副本,等細菌死亡後爆裂解體,數百個噬菌體副本,再從已死亡的細菌中釋放出來,過去曾有效殺滅霍亂菌,被醫界視為未來對抗耐藥菌的利器,只是在對抗新冠病毒上的效果如何,還有待更多的實驗數據證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Er3cbEaDAY
蛋白質 序列資料庫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
【完整版】2020.10.24《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1XmrJTAVZw
為了防範流感與新冠病毒雙重感染大流行,韓國政府擴大公費流感疫苗施打計畫,結果卻傳出了意外狀況。10月16日傳出今年首例在施打流感疫苗後二天,突然死亡的案例,而且是一個身體健康的17歲男高中生。接著全國各地開始續傳出注射流感疫苗1-2天後死亡的病例。韓國疾病管制廳表示,這些個案的死因跟疫苗有直接關係的可能性很小。因為死亡患者施打的疫苗,不屬於同一家公司,也不是同一批生產批號的產品,所以很難說,是疫苗有問題致死。疾管廳至今完成20例的解剖檢驗,也兩度召開專家會議。根據驗屍結果,死亡患者主要是老年人,原本就患者其他疾病。8件死因是心血管疾病,2件是腦血管疾病,3起是其他疾病,另外7則還正在進行追加檢驗項目。因此公費流感疫苗計畫暫不喊停。另一方面,專家對新冠疫苗研發和對新冠病毒變異的研究,正加快速度進行當中,韓國專家對出現在韓國本土的病毒株追蹤調查後發現,病毒變異速度快,而且在變異後傳播能力更快,入侵人體能力更強。同時隨著每一次解封後人潮流動,海外旅客入境就會再出現新的病毒變異體。
{內文}
進入秋冬季以來,全球流行病學專家最擔心的流感與新冠病毒雙重感染大流行,幸運的至今並未出現,但韓國推動擴大施打流感疫苗計畫,卻出現意外狀況。10月14日一名年僅17歲高中生,在自家附近診所施打流感疫苗,兩天後(10/16)卻突然死亡,調查顯示,這名高中生施打的是專門以13-18歲少年為對象製造的疫苗,高中生接種之前,除了過敏性鼻炎也沒有其他疾病,到底致死原因為何?跟疫苗有沒有關係?至今沒有定論,但注射流感染疫苗1-2天後突然猝死案件,卻由此開始在全國各地發生,從首都圈內的仁川到全羅南北道 慶尚南北道,甚至遠至濟州島。
(疾病管理廳長/鄭銀敬)
是否與施打疫苗有因果關係,需等待驗屍確認死因後進一步查明,但其使用的疫苗產品都是不同的,所以很難說是疫苗有問題致死
推動擴大施打流感疫苗,韓國政府採購大量藥劑,第一批約500萬劑疫苗一度傳出在運送過程中,沒有按照規定以冷藏運送,還有一批疫苗,未開封藥劑中出現了奇怪的白色顆,但這些藥品都已經被緊急召回更換。同時疑似接種死亡患者,生前施打疫苗,並不全是同一家藥廠製造,也非屬同一批號,而是分屬5家公司生產檢驗後也沒有發現疫苗品質有問題,加上死亡患者主要為高齡老人,原本就患有高血壓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韓國疾管當局仍然認為,疫苗致死的可能性很低。
(新聞旁白)
至10月23日下午1點為止,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案件累計有36件,疾病管理廳並公布其中26件病例解剖分析報告,結論是疫苗接種和猝死的直接因果關係非常低,根據疾病管理廳公佈各病例死亡原因,20件已完成屍檢的病例中,8件死因是心血管疾病,2件是腦血管疾病,3起是其他疾病,另外有7起正在進行追加檢驗中,而沒有進行屍檢的有6件,其中4件是疾病 1件是窒息死亡,由此判斷,因接種流感疫苗猝死的可能性非常小
疾管廳二度召開專家會議,針對猝死病例加以分析,並且討論是否繼續施打疫苗,最後結論是,為了防範可能發生的雙重感染,提前施打流感疫苗仍有其必要性,擴大施打計畫還是會繼續執行。而再次爆發新一波流行的新冠病毒疫情不斷擴散,新冠病毒正不斷變異,挪威衛生機構證實在中部城市特隆赫姆,發現未曾被登錄在WHO資料庫,變異的新冠病毒類型,而且其傳播能力更強。韓國流行病學專家表示 ,COVID-19這樣的RNA病毒,相較DNA病毒來說,更容易出現變異,根據WHO( GISAID)資料庫登錄在案的新冠病毒序列變化,已經累計達到13萬組,總共有七種變異新冠病毒類型在全球各國傳播。
(新聞旁白)
來看看全球新冠病毒變異情況,最初是原型的A型病毒,然後隨著時間 區域改變 出現了G GR G型病毒,此三種被視為(新冠病毒)G家族,包括G GR GH都屬於同一個家族,而在韓國通報的變異病毒案例,總共有844件,其中3件是其他地區都未曾出現的新變異體
而韓國專家追蹤本土新冠疫情,從二月至今,八個月來的新冠病毒類型變化發現嚴厲的社交距離管制阻斷了病毒傳播,確實有效讓新冠病毒幾乎消失,但人群重新恢復流動 新的病毒變異種重新出現,以韓國經驗來看,2月份新天地事件時出現的V型病毒,在疫情緩和後逐漸減少,但5月初爆發的梨泰院酒吧感染,帶來了另一個變異後的GH型病毒,8月份釜山新冠疫情突然升高,最大特點是感染者幾乎都是無症狀患者,在追蹤調查後發現,引起這波感染的是隨著俄籍貨輪而來的俄羅斯GR型病毒。新冠病毒在一次次的變異中,發展出不同特性且更加地適應人體,當前主要流行的是G型家族新冠病毒,而比起一開始的原型新冠病毒,能夠更好的抓住細胞入侵人體。
(新聞旁白)
比起中國武漢當時爆發流行的新冠病毒,現在新冠病毒傳播速度增加了6-10倍
(安光碩/首爾大生命科學部教授)
細胞感染(病毒)時,棘狀蛋白質和人類宿主的細胞結合的強度,決定了傳播速度,兩者強力結合在一起,就意謂著病毒很好的侵入了人體細胞
(崔江碩/首爾大醫學教授)
(現在流行的新冠病毒) 比起變異之前,在上呼吸系統的病毒增殖量增加了十倍左右,換言之病毒排出量(比變異之前)增加了十倍這麼多,什麼意思呢?病毒量增多了,感染者再傳染給他人的機率就大為提高了
為了適應生存環境,新冠病毒快速變異,這對疫苗的研發是一項挑戰,但也有專家認為,新冠大流行爆發近一年來,經過交叉感染 變異,全球各國出現的變異型新冠病毒,幾乎都屬於G型新冠病毒家族,這一點卻可能意外地的有助於疫苗製造。
(新聞旁白)
隨著時間過去韓國本土流行的新冠病毒變異體並不同,過去十個月期間,僅僅在韓國就出現了這麼多的變異型,至此人們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新冠病毒變異速度到底有多快
(崔江碩/首爾大醫學教授)
以流感來說,來來回回傳播 變異,大約是一個月會有4個氨基酸(amino)發生變異 (一個月4個),新冠病毒的話大約是一個月2個(amino)變異 (一個月2個左右),大約是一個月2個,那麼一年就會出現26個
(amino)變異對吧,每兩週就出現一次變異,但比起流感病毒已經是相當慢的速度,而病毒不斷變異也不全然都能視為(病毒的)優勢
(安光碩/首爾大生命科學部教授)
反過來看,現在全世界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幾乎統一都是G型家族,如果只有這麼一種變異體的話,那麼反而有利於疫苗開發可以這麼看吧
這場人類與新冠病毒,疫苗研發與病毒變異的角力戰,速度將決定最後勝負。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ii3G5IakE
【完整版】2020.10.24《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1XmrJTAVZw
蛋白質 序列資料庫 在 尤稚凱醫師 Facebook 八卦
轉貼林品均博士的文章:
重點在於投藥治療似乎很有希望!人類真是厲害。
"看了一下 武漢病毒 2019-nCoV (novel Coronavirus) 的幾篇研究研究與新聞,我這邊筆記一下
沒特別編輯,也不夠科普🤣🤣,如果有人看了發現有錯或更新 再提醒我一下🙏
‼️Therapy
目前還沒有任何核發的新病毒藥物,不過好像有幾個好消息 (?) 昨天發表在醫學權威期刊 NEJM 的病例報告 [1],也就是兩週前在美國華盛頓州第一例確診武漢病毒的中國人,他一開始只有發燒症狀,但住院第5天 (發病第9天) 突然出現肺部異音、肺炎跡象並且惡化很快! 再加上呼吸急促、血氧驟降 (因肺出狀況) 需供氧治療,這並非典型肺炎處理方法可解決的,醫院只好給予治療 Ebola Virus Disease 的、開發中的 💊remdesivir 試看看...XD
Remdesivir 是個 nucleotide analogue,機制是讓複製酵素 (RdRp) 複製病毒 RNA 時做不下去,原先是開發給 Ebola Virus Disease用的,但 2018在非洲剛果的 673人臨床試驗發現大失敗 [2],死亡率高於較早開發的另外也在開發的兩隻 monoclonal antibody drugs: MAb114 & REGN-EB3 (bind 病毒上的 glycoprotein 以防止其跟宿主 receptor反應而減少感染 [2]) 。阿因為冠狀病毒也有 RdRp 所以他們就試試看,在2019年底發表了:施用 remdesivir 於 感染 SARS-CoV、MERS-CoV 的小鼠,體內病毒大幅減少 [3]!!!開啟了將這隻藥拿來治療華盛頓州那位病人的試驗。 ps. 沒有拿到新藥試驗許可 或 NDA 就可以開始做臨床跟施藥,也就是所謂「同情用藥」(compassionate use)。)
結果用藥的隔天,他發燒跟肺炎的狀況就好許多[1]!!!開發 remdesivir 的製藥公司 Gilead 應該爽死了。不過...後續的臨床試驗才是考驗.. Gilead 已開始跟中國確診病患們合作,希望都跟第一例試驗一樣順利 (?)
至於中國方面則是使用藥物蛋白質 binding預測,大規模搜尋,找出一些最有機會成為抗 2019-nCoV 的已在市面上的藥 [4],其中前幾名,💊lopinavir & ritonavir (為 艾伯維 AbbVie 的抗愛滋病毒藥,商品名 Kaletra) (作用是 bind 並抑制 HIV的 protease,使病毒的 polyprotein 無法被切割成為 有功能的 proteins而被抑制) 。且 lopinavir & ritonavir 在當年 SARS爆發時曾被拿出來研究是否可以 in vitro 抑制之,結果可以 [5]。接著中國41位SARS病患施給此藥物後,體內病毒量降低、免疫系統也較控制組活化 [5]!而武漢病毒也是有蛋白需要被 protease 切開,因此也在 off label use情況下,約五天前在武漢直接用在病人身上,目前還沒有發表結果,不過感覺很有希望哦。
‼️Virus origin
可能因為上面愛滋病毒藥的事件,導致一堆人又說起中國改造病毒當生化武器。昨晚一篇線上發表 [6] 更把風向帶到這個陰謀論,害我還花時間去研究.... 這篇尚未 peer reviewd 的線上論文,是印度人做的。 2019-nCoV 既稱為新型冠狀病毒,他跟其他 family members 差異最大的地方就是 genome 中間的 spike protein區 [7],印度團隊宣稱他們把這段拿去資料庫 BLAST,得到愛滋病毒 HIV 的序列 hit (且是結合免疫細胞的重要蛋白),宣稱找到武漢病毒 4個 insertions,是其他冠狀病毒沒有 而HIV有的。這篇研究直接導出結論是,不太可能是自然發生而是人為??!.....陰謀論加上扯到愛滋,大家都嚇壞了
不過我實際去將整段,或是他宣稱的短的 motif 去做 BLAST.. 根本找不到 HIV 序列.. 還有在很多細菌或其他生物都能找到一樣的序列...且根本太短 四片段都是 6-8個氨基酸而已。 所以那篇方法應有問題、結論根本粗糙,愛滋病毒跟武漢病毒的連結就只有都會使用到 viral protease而已。然後他們究竟怎麼 BLAST到 HIV的呀?
‼️Diagnosis
目前要診斷 2019-nCoV 的方法只有使用 RT-PCR檢測,必須採樣後送至實驗室,耗時 5-6小時,如果加上排隊或運送(或有時湊不滿一次上機一盒試劑的量而要等待),就可能 24小時以上才知有無感染。所以大家都在開發更即時的方法。昨天 UCSF 與 Mammoth Biosciences (就是 CRISPR應用發明者之一 Jennifer Doudna開的,用 CRISPR核酸配對來偵測病毒 的公司) 宣稱他們已開發用 CRISPR技術 在兩小時內檢測出武漢病毒 [8]!並且是 point-of-care 也就是用試紙或其他方式,在採樣地點(診間、機場、救護車等)就可以測完+看結果。當然其他大小公司也拼命發新聞稿,不論是開發疫苗、療法或是檢測方法,非常多的研究,希望可以遏止住疫情以及強化科研發展....
-\-\
ref
[1] First Case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 NEJM. Jan 31, 2020.
[2]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Ebola Virus Disease Therapeutics. NEJM. Dec 12, 2019.
[3] Coronavirus Susceptibility to the Antiviral Remdesivir (GS-5734) Is Mediated by the Viral Polymerase and the Proofreading Exoribonuclease. mBio. Mar 6. 2018
[4] https://innophore.com/2019-ncov/
[5] Role of lopinavir/ritonavir in the treatment of SARS: initial virological and clinical findings. Thorax. 2004; 59: 252-256
[6]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26.920249v1
[7] Genomic characteris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mplications for virus origins and receptor binding. THE LANCET. Jan 30, 2020
[8] https://www.sfchronicle.com/…/Coronavirus-UCSF-expert-worki…
(最新幾篇研究可能未經同儕審查,應持保留態度)"
蛋白質 序列資料庫 在 生物資料庫簡介 蛋白質序列結構的分析與預測 的相關結果
此章節焦點集中在計算的技術,可以提供學上的發現基於本身蛋白質序列或其本身蛋白質家族的比較,不像核甘酸序列,是由4個化學上相似的base所組成,蛋白質中找到20個胺基酸 ... ... <看更多>
蛋白質 序列資料庫 在 Entrez分子序列資料庫系統簡介 的相關結果
全稱為保守結構域資料庫(Conserved Domain Database),提供蛋白質中功能單元註記所需資源,收錄NCBI利用3D結構產生的結構域模型,幫助了解序列/結構/ ... ... <看更多>
蛋白質 序列資料庫 在 蛋白質資料庫大彙整 - 圖爾思生技 的相關結果
UniProt(http://www.uniprot.org/)蛋白質序列與功能訊息資料庫:這個網站主要提供詳細的蛋白質序列、功能描述、結構、轉譯後修飾作用、修飾的位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