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臺灣經歷了百年來最嚴重的疫情,幸好疫情已經趨緩,希望今晚團圓賞月不只是小確幸,而是值得珍藏的幸福記憶;這樣的中秋夜,值得來一場超越時空的對話。
一百年前的臺灣,正遭受日本殖民統治的壓迫,蔣渭水、林獻堂等知識份子,在臺北靜修女中禮堂創立了 #臺灣文化協會 ,要用文化啟蒙凝聚台灣人的共識,推動人民自覺、自決精神,對抗日本帝國主義統治。
當時蔣渭水寫下了《臨床講義》,他將臺灣擬人化,診斷出臺灣罹患了智識營養不良症,「道德頹廢,人心澆漓,物欲旺盛,精神生活貧瘠,風俗醜陋,迷信深固…」因為對自身處境不了解,導致內外失調,處於脫離世界文明的停滯狀態,唯一解藥就是大劑量的知識文化。蔣渭水認為臺灣體質大改造後,就能重新充滿活力。於是,文協積極舉辦讀報社、演講、播電影⋯各種方式和人民溝通,演講愈辦愈盛大,引起台灣總督府的關注,總督府乾脆直接派警察監聽或直接中止演講,但思想已經萌燒,文協帶起了風起雲湧的 #臺灣新文化運動 。
一百年前臺灣知識貧乏,如今卻是資訊爆炸。我很好奇,如果蔣渭水、林獻堂身處在一百年後的今天,會提出什麼樣的解方?兩位先生的後代:蔣朝根與林承俊先生則告訴我,他們認為當今台灣資訊不平衡,需要更多 #文化維生素 與 #團結疫苗,而在政治上掌握權力者,不要只是嘴上說著相忍為國,要更懂得 #犧牲自我 、謙讓團結,短短幾句回應卻有十足的啟發性,可見文協人物的思想,具有穿越百年的影響力。
文協創立一百年了,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節點,從本週起,台北市政府會開始一系列活動,希望帶大家回顧百年來的文協足跡,9.25 我會到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Taiwan New Cultural Movement Memorial Museum,繼續跨時代對話交流,臺灣要再度文化啟蒙,再度自覺自信,這樣的中秋,就更完美了。
#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
#臺灣是世界的臺灣
#中秋節快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萬的網紅柯文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時代的產物新文化運動月來了 #真正難得增長民智改造社會 來聽大歡迎! 在這紛亂的時代,過去的歷史記憶,是幫助我們走向下一個百年的關鍵。當前台灣社會面臨不同的挑戰,如何穩固台灣的民主、自由、和平、與多元價值,是必須共同思考的課題。 一百年前,1921年,蔣渭水、林獻堂等人,為喚醒臺人掙脫日本帝...
蔣朝根 在 柯文哲 Facebook 八卦
台灣,永遠是台灣人的台灣!
今年是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一百年,官方及民間籌備的很多活動,都被疫情打亂了。不過,在文化協會成立一百年的當下,面對COVID-19全球疫情的挑戰,反而更具有啟發意義。
一百年前,蔣渭水醫師把臺灣擬人化,診斷出臺灣罹患了「知識營養不良症」,當務之急就是要灌輸大量的知識文化。所以蔣渭水醫師及許多文協知識份子,用演講、讀報,甚至看電影等方式來推動 #新文化運動,希望透過知識的提升喚醒臺灣人的自我意識,認識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起身來抵抗壓迫、追求自治、 #追求自由。
在那個年代,蔣渭水、林獻堂等人籌組了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與倡議風起雲湧,在不同的領域追求解放,例如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 #政治解放;維護農民工人利益的 #階級解放;批判父權結構與社會制度的 #婦女解放,這些都是為了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平等、自治的台灣。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再的回顧這段歷史,正是因為曾經有一群推動文化運動的人物,在困苦的年代逆風而行,用一輩子、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捍衛這些價值。
一百年後的今天,回想起蔣渭水的解方、文化協會先人的奮鬥──我們同樣需要大量的知識、文化來啟蒙、建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才有足夠的力量決定自己的命運。
我很認同蔣朝根老師說的,文化是持續不斷的進行式,我們應該不停地思考,如何提升整體文化,讓臺灣社會往更好的方向前進。不過,在當前資訊超載的時代,仍存在許多資訊、知識不平等的現象,我們需要更多文化的維生素,才有助於臺灣民主政治的發展。林承俊副校長也提到,林獻堂先生如果還在世,對於台灣的民主與言論自由可能會很開心,但對於當今政壇空談相忍為國、大局為重,卻缺乏彼此合作與犧牲自我的精神,可能會感到感慨。
在這紛亂的時代,過去的歷史記憶是幫助我們走向下一個百年的關鍵。當前台灣社會面臨不同的挑戰,如何穩固台灣的民主、自由、和平、與多元價值,是我們需要一起思考的課題。 #蔣渭水在文化協會成立大會上說:「 我們台灣人手中,掌握著世界和平的第一把鑰匙!」這象徵著台灣人當家作主的渴望,在民族自決的基礎上, #為世界和平貢獻一份心力。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台灣雖然遭受不同外來政權的殖民,但勇敢的民主運動先賢們,也因此看見了 #台灣民族認同 建構的契機。
我常說三個共ㄖㄨㄥˊ,共容、共融、共榮。第一個共容代表包容,包容是自由的基礎,能夠包容以後才會融合;能夠融合以後,大家才能團結合作達到光榮,所以要「#共容 」、「 #共融 」「#共榮 」,這是我們台灣社會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這樣的精神其實也體現在我們今天所在的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Taiwan New Cultural Movement Memorial Museum,日治時代這裡是『北警察署』,這是代表日本政府施行威權統治的地方。但從1998年開始,歷經三位市長,籌備、修復一直到我的任內開館,成為發揚新文化運動精神的基地。
讓我們一起銘記這段歷史,向當代的臺灣人訴說百年前文協前輩們的故事,鼓勵大家勇於面對挑戰、追求新知,深耕自我文化的核心價值。
國家的力量在於全體國民。文化協會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是不懼怕外來者的壓迫與統治、勇敢追求民主與自由的決心,這個精神,由我們接棒下去, #讓自由的島國航向下一個一百年。
台灣,永遠是台灣人的台灣!
#文協百年
#新文化運動月
蔣朝根 在 柯文哲 Facebook 八卦
為了宣傳臺北市「無圍牆博物館」,北市府自媒體小組在四月,特別安排我到大稻埕永樂市場去拍攝影片。我看到對面的迪化街郵局,立刻想起2014年,蔣朝根老師花了三小時,帶我進行的城市小旅行。
蔣老師帶著我在大稻埕漫遊,說了許多故事,也深入介紹1920年代,#台灣新文化運動的歷史現場。我回憶翻湧,當場便和同仁們老柯賣瓜起來。
不過,也許是經過時間較久,記憶跟說法都不夠準確,蔣渭水先生過去雖然的確有到永樂町郵便局(現迪化街郵局)發電報,但多半是發給在台灣的民眾黨人,而非直接發到國際聯盟。因此這段影片廣為流傳後,就引發當地文史工作者的討論,還上了新聞。
雖然有點糗,但我想,若能因此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也不失為好事一樁,有錯就改,我們就再拍一支影片還原當年。而這個動人的故事,今天就交給蔣渭水先生的後代 #蔣朝根 #蔣寶漳 兩位先生來說吧!
#台灣人必看
#那封發到國聯的電報
#蔣渭水後代親自還原
#特別感謝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臺北市無圍牆博物館
蔣朝根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評價
#時代的產物新文化運動月來了
#真正難得增長民智改造社會
來聽大歡迎!
在這紛亂的時代,過去的歷史記憶,是幫助我們走向下一個百年的關鍵。當前台灣社會面臨不同的挑戰,如何穩固台灣的民主、自由、和平、與多元價值,是必須共同思考的課題。
一百年前,1921年,蔣渭水、林獻堂等人,為喚醒臺人掙脫日本帝國施加的人身、思想枷鎖,在靜修高等女學校禮堂創辦「 #臺灣文化協會」,透過設置讀報社、文化講演、活動寫真放映等活動,「謀文化之向上」,以實現蔡培火所言的「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理想。
2021年,文協成立的百年後,我們為了紀念文協先人追求新知、對抗當權者的新文化精神,特別在代表威權壓制臺人的 #臺北北警察署、今日的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宣告北市文協百年系列活動正式起跑。
今日,柯文哲市長將邀請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執行長蔣朝根、 #吳三連史料基金會 執行長戴寶村、 #臺灣文學學會 理事長黃美娥和後代家屬們共同與會,暢談文協百年之於當代臺灣社會的意義,以及下一個文協百年的啟發與展望。
10:30 在線等,一起來!
-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認真的阿北在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lMvuz1DIPIoqNnur7_Pig
Follow KP on Twitter:https://twitter.com/KP_Taipei
微博上面也能找到偶:https://www.weibo.com/u/7068501418

蔣朝根 在 【 2021 新文化運動月|蔣朝根】 - YouTube 的八卦
【 2021 新文化運動月| 蔣朝根 】. 29 views 1 year ago.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149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