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日子🥰大活動好多啊!
跑了一天好累,但太精彩了,一定要跟大家分享!
#第一站 寶光崇正祭祖大典
在霧峰金陵山白陽聖廟舉行,按照古禮行三獻禮。來自全球的道親代表二千多人,準備千道佳餚,供養先聖先賢及祖先。
以前只有千人宴、千叟宴,千道菜可是前所未見,給大家看照片,不要震驚喔😎(照片都只能遠遠照,還照不完勒)
#第二站 慈明中學50週年校慶
今天踏進校園,內心莫名的激動。
還記得當年與釋常露董事長及涂老師一起來看慈明的校地時,那時候整塊校地是蕃薯田,涂老師說這塊校地日後會出很多傑出人才,等行政大樓蓋起來,學校的名聲會很好。
今天站在學校的行政大樓三樓禮堂,看著盧秀燕市長來按啟動五十週年希望之燈,台下生氣勃勃的師生歡喜雷動,再將記憶時光切回蕃薯田時,內心中充滿感激感動。
學校建立之初,董事長頂著寒風,頂著艷陽,撐著有嚴重心臟二尖瓣脫垂的身體,每天徒弟幫她帶著小板凳,一路監工,走累了坐下來休息一下,繼續走動式管理的擔任起頭號監工頭子的角色。
每一塊磚瓦,植栽,都是董事長親自決定的。
她甚至從寺院裡大量搬來各項合用的物件到學校來,包含我也將能捐的各項物資送到學校來,希望學校能快快茁壯成長起來。
一晃眼,慈明中學也五十歲了,好快!看著現在美麗的校園,快樂的師生,亮麗的升學成績單,覺得一切都值得!
#第三站 國民黨青工總會運動會
來自全省各縣市的國民黨青工總會,近千位各縣市青工,難得齊聚台中!
這次在台中市東山高中舉辦別開生面的青工運動大會,各項趣味競賽超級好玩的!
看大家逗趣溫馨的比賽,恨不得自己也下去玩啊🤣
啊~(哈欠🥱)今天真的太充實了,我要先睡了,大家晚安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佛寺位於惠福東路,與北京路商業步行區交界處,是廣州市區佛教五大叢林之一,也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大佛寺始建于南漢時期(西元917—971年),初名為新藏寺,元朝(西元1271—1368年)易名為福田庵,明代(西元1368—1644年)擴建為龍藏寺,當時寺院範圍,東起今北京路,西至龍藏街(龍...
蓋廟捐瓦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歷史上的今天】1945年8月6日,美軍派 B-29 轟炸機攜帶槍式原子彈「小男孩」,對日本的廣島執行了人類史上第一次核武轟炸,造成9萬人喪命與可怕的後遺。三天後,1945年8月9日,美軍再度派 B-29 轟炸機在長崎上空投下收聚式原子彈「胖子」,導致近4萬人立即死亡,當時的長崎市人口有24萬,戰後估計死亡人數約達14.9萬人,而境內約有36%的建築物遭到破壞。
這段影片剪輯了三段美聯社在1945至1946年間針對美軍以原子彈轟炸日本之事件所製播的新聞影片:
(一)1945年10月4日播出的「HAVOC AND DEVASTATION IN JAPAN」(發生在日本的浩劫與毀壞)
影片一開始的原子彈爆炸畫面是1945年7月16日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進行的原爆實驗。
1945年7月初,美國終於研製出了三枚原子彈,為此,美國總統杜魯門刻意延後了波茨坦會議的時間,因為他希望原子彈能夠在波茨坦會議期間爆炸,以提高美國的國際地位。
1945年7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到達波茨坦。翌日,1945年7月16日上午5時29分45秒,人類歷史上的首枚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上爆炸,實驗極為成功。
1945年7月30日,美英中三國在波茨坦向日本發出最後通牒,威脅日本若不立即投降,「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然而日本在當日便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於是杜魯門隨即在回國途中向軍方下達命令:「去投擲那顆大炸彈吧!現在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了。」
1945年8月6日早上8時15分,由美國空軍保羅·蒂貝茨(Paul Tibbets)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艾諾拉·蓋」(Enola Gay)在廣島相生橋上空9400公尺高度投下人類歷史上第一枚用於戰爭的槍式原子彈「小男孩」(Little Boy),於日本當地時間早上8時15分在550公尺高度爆炸,造成7萬人立即死亡,戰後估計因燒傷、輻射和相關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約為9到14萬。
(二)1945年10月15日播出的「NEWS FROM JAPAN - ATOMIC BOMB ON NAGASAKI」(來自日本的新聞-投在長崎的原子彈)
1945年8月9日,即廣島原爆後第三天,由美國空軍查爾斯·斯威尼(Charles Sweeney)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伯克之車」(Bockscar)在長崎上空9000公尺高度投下收聚式原子彈「胖子」(Fat Man),於日本當地時間早上11時2分在550公尺高度爆炸,導致近4萬人立即死亡,當時的長崎市人口有24萬,戰後估計死亡人數約達14.9萬人,而境內約有36%的建築物遭到破壞。
在長崎遭到原子彈轟炸後六天,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時間中午12點,裕仁天皇宣布向盟軍投降,並在1945年9月2日簽署《降伏文書》,象徵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影片一開始的原子彈爆炸畫面是在投擲原子彈的B-29轟炸機裡所拍攝的,然後可以看到日本裕仁天皇在部屬的陪同下視察遭到空襲的東京市區,接著他俯身看著桌上的地圖對部屬下達指令,到處是滿目瘡痍的景象。
影片最後拍攝於橫濱的美軍第四十八野戰醫院裡,美軍約翰·亞其諾(John Archinal)正在捐血給戰後自殺未遂的日本大政翼贊會總裁(日本軍隊的最高指揮官)東條英機。
1945年9月11日下午4時20分,東條英機在三十多名荷槍實彈的美國憲兵衝進他家要拘捕他的時候,使用柯爾特32口徑手槍近距離射擊自己的左胸膛,但是沒有擊中心臟,後來當醫務人員把他抬上救護車時,他表示自己沒有朝腦袋開槍,是為了讓人們可以認出他的容貌,確認他已經死了。隨後,東條英機被送到橫濱的美軍第四十八野戰醫院進行救治,在美國軍醫盡力的施救與護理下,東條英機奇跡般地迅速痊癒了,接著,他被遠東軍事法庭判處絞刑處死,並於1948年12月23日執行。
(三)1946年8月12日播出的「HIROSHIMA ANNIVERSARY」(廣島原爆一週年)
當年美軍決定原子彈轟炸地點的真相:
1945年8月9日,日本九州長崎市遭受了人類史上第二次也是至今最後一次的核子武器攻擊,當天美軍轟炸機原本要將原子彈投擲在小倉市,卻因天候因素將攻擊目標改為長崎,而此舉改變了數十萬人的命運。
美國《大西洋》月刊回顧70年前美方選定原子彈轟炸地點的歷史,發現其決策過程交雜著面對人類命運的興奮與焦慮。千年古都京都一度要變成核彈的實戰試驗場,直到最後一刻才被剔除轟炸名單,決策者一開始就知道投下原子彈不是只為破壞日本的戰力,而是要在心理上給日本人最大的震撼,為了達成這點,就必須將攻擊目標選在民眾聚集的區域以瞬間殺死數萬人。
美軍是在1945年5月10日,也就是德國投降後三天開始討論對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的地點,參與人員為科學家與軍方人員共同組成的「目標委員會」(Target Committee),他們討論的焦點是,選擇日本的哪個城市做為原子彈的投擲地點,最能展現這項劃時代武器的威力,進而對東京當局造成威攝性的震撼?
領導研發原子彈「曼哈頓計畫」的美國陸軍工兵團葛羅夫斯將軍(Leslie Groves),訂出了選定目標的四個要點。第一,轟炸城市必須是日本人情感上看重的地點,摧毀該城可以降低日本人繼續作戰的意志。第二,該地要有一定的軍事重要性,像是有兵工廠或是部隊集結地點。第三,該地必須仍大致保持完好,才能展現原子彈這種新武器的摧毀威力,因此不能選擇已經被美軍空襲嚴重破壞的城市。第四,該地規模要夠大,才能表現出原子彈的破壞力之廣。
與會人員立刻點出廣島是日本境內最大的「轟炸未觸及目標」,並將之列入考慮名單,而東京則是馬上被排除,因為其已遭受連番轟炸,在李梅領導的東京大轟炸之下更是被炸到只剩日本天皇的皇居宮殿區仍然矗立。
代表美國陸軍航空軍的科學家史登斯博士(Joyce C. Stearns)列出四個優先考慮的攻擊目標:京都、廣島、橫濱與小倉市,這四個城市都是「市區直徑超過3英里的大型都會區」,均能在原子彈爆炸中有效地表現出破壞威力,而且它們在當年8月之前應該都不會被美軍空襲。雖然也有人提出轟炸東京皇居的想法,但是基於東京已經被炸成瓦礫,會議認為轟炸皇居在軍事上的作用並不切實際。
史登斯指出,擁有100萬人口的京都既是日本重要的工業中心,也是日本知識與文化的中心,京都的古老木造遺跡容易破壞,轟炸京都符合彰顯原子彈威力的要旨。而擁有32萬人口的廣島亦具備同樣的吸引力,廣島是日本派兵的據點,市中心的彈藥庫也是原子彈絕佳的投彈目標,能同時對市區造成極大破壞,而且廣島多面環山,可以讓原子彈的爆炸效果更為集中。
與會者一致同意投彈瞄準點應選在城市中心,並避免瞄準已經疏散到城市邊緣的工廠或軍事設施,這個決定一方面這是要對市區造成極大破壞以彰顯威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投下原子彈的轟炸機必須在3萬英呎(1萬公尺)的高空投彈,以避免受到爆炸波的衝擊而損毀,而在這種高度下便只能瞄準大面積市區的中心。生產原子彈的洛斯阿莫斯軍備處副處長帕森斯更直接了當地說,轟炸市中心「對人員與物資的毀滅威力將非常明顯」,如果炸到任何軍事設施或部隊,只是附帶的好處而已。
葛羅夫斯將軍堅決反對預先警告轟炸地的居民,也反對選在無人地帶丟下原子彈,因為這樣將失去原子彈的震攝威力。他說,就算炸出來的彈坑非常巨大,敵人也不會感到佩服,原子彈投入實戰的第一與唯一目標就是該丟在成千上萬的日本人頭上。
1945年6月15日的備忘錄上顯示,目標委員會減少考慮攻擊的目標,不過京都仍舊是頭號標的,因為京都既是典型的日本城市,也有大量的木造建築與非常集中的民宅,並且有許多大專院校以及「文化地點」,而小倉也有絕佳的吸引力,該地是日本最大的軍火庫之一,而且可能藏有大批的毒氣。
但在「目標委員會」之外,美方另有一個「過渡委員會」(Interim Committee)參與原子彈的投彈決策。這個過渡委員會的成立宗旨是為美國總統提供運用原子能的諮詢,包括軍事用途與和平用途。過渡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包括美國戰爭部長史汀生(Henry L. Stimson)、即將成為美國國務卿的杜魯門總統個人顧問伯恩斯(James Byrnes)以及鼎鼎大名的科學家歐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與費米(Enrico Fermi),其層級看似比目標委員會高,但實際上,這個委員會的影響力在對日決戰的要務面前已日趨淡薄,葛羅夫斯將軍認為當務之急是贏得對日作戰,至於原子能與人類的前途則留待以後再談。
過渡委員會在5月31日召開一次馬拉松會議,會中有人質疑使用原子彈對於削弱日本的作戰意志,究竟與已經卓有成效的燒夷轟炸有何差別?歐本海默反駁說,原子彈將可以造成1萬到2萬英呎高的蕈狀雲,產生巨大的閃光,視覺震撼度遠非燒夷彈所能比擬,而且中子射線還能在三分之二英里範圍內殺人,歐本海默估計一顆原子彈便可以造成約2萬人喪命。
史汀生則是主張不要轟炸京都,因為這個他曾在1926年與夫人前往度蜜月而為其深受吸引的古都,「是個充滿藝術與寺廟的獨特地方」,原子彈轟炸日本「應該要瞄準軍事目標」。史汀生深被科學家估計的破壞力震撼,他在日記中寫道,問題已經不是「有多少平民會死亡」,而是「能有多少平民存活」。史汀生的焦慮使他在會議中訂下的使用原子彈三原則看似自相矛盾:一、不能給日本人任何事先警告。二、不該以平民聚集地當目標。三、應要盡可能在最多日本居民心中造成最深重的震撼。他想讓東京當局深受震撼而投降,但如果不選在殺傷力最集中的地方投彈,又怎能造成最大的震撼?會中最後的結論是,投彈的理想目標是「兵工廠以及大量圍繞兵工廠的工人住宅區」。史汀生藉此同意在住宅區向平民區域使用原子彈。
不過,史汀生依舊不放棄保護京都。葛羅夫斯很不滿意要把京都移除,因為京都是他心目中展示原子彈威力的絕佳場所,但在戰爭部長史汀生不斷的指示下,葛羅夫斯終於在6月30日很不情願地把京都從轟炸目標候選名單裡剔除。葛羅夫斯最後選定的四個目標,依序是廣島、小倉、新潟與長崎。地形崎嶇的長崎不是原子彈轟炸的絕佳地點,但是因為長崎造船廠曾是日本海軍多艘戰艦的誕生地,具有象徵性地位,因此被選上。7月25日,美軍敲定這四個城市作為原子彈的投彈目標,並預定在8月3日之後於天候狀況許可時進行轟炸。
1945年8月6日,晴朗的天候讓美軍派出B-29轟炸機,攜帶原子彈「小男孩」對廣島執行了史上第一次核武轟炸,約有9萬人因而喪命。三天後,1945年8月9日,另一隊B-29轟炸機前往轟炸第二目標小倉市,卻因天候阻礙觀測,改飛往鄰近的次要目標長崎,投下另一枚原子彈「胖子」,導致死亡的人數則多達15萬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避免了第三次的原子彈轟炸。
影片來源:British Movieton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q777_waKMJw6SZdABmyaA
蓋廟捐瓦 在 那一年我們在曼谷 - 曼谷幫 Facebook 八卦
【和尚划船來化緣】
如果你曾在安帕瓦水上市場過夜,許多民宿的老闆都會問你要不要參加隔天早上的 #僧侶化緣?!
一大早天剛亮,人還昏昏沉沉的,接過老闆準備的供品組合遞到船上,和尚會為你 #念經祈福,然後就划去下一個人家了~~~是很很酷的 #文化體驗!
-
至於捐贈什麼也有很大的學問,泰國人相信捐不同的東西會有不同的效果:
如果捐米飯或食物,你會得到快樂和健康。
如果捐衣服,你的下輩子將不愁衣服穿也會有好的膚質。
如果捐蠟燭、香、手電筒,你的下輩子會有明亮的大眼和很好的視力。
如果捐佛像,你的下輩子將和佛像一樣漂亮。
如果捐佛書或是文具給學校,你的下輩子將非常聰明。
如果捐肥皂或是盥洗用品,你的下輩子皮膚會很好。
如果捐錢幫忙蓋廟,你的下輩子會擁有豪宅。
如果捐錢幫忙蓋廁所或是醫院,你的下輩子會健康而且快樂。
如果捐牙刷牙膏,你會有好的牙齒。
如果捐血甚至是器官給人,你未來的日子將充滿活力。
(...喂這些都是網美的願望吧
蓋廟捐瓦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大佛寺位於惠福東路,與北京路商業步行區交界處,是廣州市區佛教五大叢林之一,也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大佛寺始建于南漢時期(西元917—971年),初名為新藏寺,元朝(西元1271—1368年)易名為福田庵,明代(西元1368—1644年)擴建為龍藏寺,當時寺院範圍,東起今北京路,西至龍藏街(龍藏街由此得名),南接惠福路,北達西湖路。明末,寺址被改為巡按禦使公署。清兵入粵,公署毀於戰火,寺址淪為廢墟。康熙二年(西元163年),平南王尚可喜鑒於攻克廣州死難者眾,為安撫民心,乃自捐王俸,在龍藏寺舊址重建佛寺,建成後大雄寶殿高18米,建築面積達1277平方米,大雄寶殿正中供奉三尊以黃銅精鑄高各6米、各10噸的大佛像,時人稱“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當時佛寺之大,大佛之大,堪稱“嶺南之冠”,大佛寺之名也由此而得。大殿用的巨型楠木柱為安南(今越南)王所捐贈,經近350年仍完整無損;其建築藝術仿京師官廟兼具嶺南風格。全盛時期占地3萬多平方米,格局完整,規模宏偉。大佛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築有頭門、鐘樓、鼓樓、韋馱殿、伽藍殿、天王殿和大殿,還有方丈室、廊廡等。民國時政府變賣部分寺產改建民居,現僅存大殿、東面部分廊廡,占地5000平方米。寺門前為惠新中街,周邊為民居。另寺內現存碑記4方。大雄寶殿,面闊七間36.32米,進深五間25.36米共十九架。單簷歇山頂,上蓋素板瓦、筒瓦,素胎瓦當、滴水剪邊。灰塑雲龍、西番蓮正脊,龍身圍繞著磚砌正脊兩面穿插,生動傳神。正脊正中為鎏金葫蘆頂,垂脊、戧脊上塑獅獸。梁枋用材粗大,九架梁厚達70多釐米,上下樑間採用如意紋駝峰鬥栱承托,簷下施七踩三翹鬥栱,鬥栱用材高21釐米,厚10.5釐米,梁頭及鬥栱施彩繪,色澤鮮明而簡潔。駝峰、鬥栱造型簡樸,覆盆式鴨屎石柱礎古樸穩重,保留了明代風格。寺內原有的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和藥師佛三尊大銅佛和一尊青銅觀音像,於“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拆除,運到南岸廢品倉庫,後市文物管理部門搶救運回安置在六榕寺大雄寶殿和觀音殿內。20世紀90年代中期,維修大殿、重鑄佛像及重建僧舍、客堂、齋堂、地藏殿、天王殿、山門和紀念亭等。2009年省政府授予大佛寺大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稱號。
蓋廟捐瓦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昆明湖占頤和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除了湖山,還有殿堂景區、耕織圖景區。重要建築集中在萬壽山南北中軸線上。萬壽山分為前山、後山兩部分,前山自東向西有養雲軒、無盡意軒、介壽堂、排雲殿、清華軒、寶雲閣、共一樓、聽鸝館、畫中游等知名景觀。後山南北中軸線為規模宏大的漢藏風格寺廟殿宇,包括四大部洲、須彌靈境、香岩宗印之閣等等,周圍點綴以數座小型山間園林,有蘇州街、寅輝城關、花承閣、賅春園、繪芳堂等建築。昆明湖中有三座島嶼,分別名為南湖島、藻鑒堂島、治鏡閣島。昆明湖由一條西堤將大湖一分為二,光緒時建立圍牆,修築起了東堤。
頤和園的主要區域可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殿堂景區(是帝後料理朝政和住宿所在)、萬壽山景區、昆明湖景區、耕織圖景區(獨特的農牧色彩)、長廊景區和中軸景區(起於前山雲輝玉宇牌樓,止於後山慈福慧因牌樓)。作為一座知名園林博物館,擁有豐富制式的園林建築和景觀營造手法,涵蓋了中國傳統名著中的亭台樓閣,軒榭台堂。
東宮門:為頤和園的正門。門前有兩隻銅獅,是清漪園遺物。宮門前的雲龍石階是圓明園安佑宮遺物。門額上「頤和園」三字為光緒帝御筆親賜。宮門前有大廣場,南北兩側為朝房,前有大影壁。
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后、光緒帝夏天住在頤和園中臨朝聽政,接受恭賀,以及接見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的地方,這裡也曾經是光緒皇帝頒詔實行變法維新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命名為勤政殿,意為不忘勤理政務。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時,改為現名,意為施仁政者長壽之意,是頤和園聽政區的主要建築。殿為東向,面闊九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銅麒麟、壽星石,以及銅龍銅鳳的雕像,排列在仁壽殿外。是皇帝,皇后在舉行朝會大典時會點燃檀香。在中國古代龍就是皇帝的象徵,鳳就是皇后的象徵。按照慣例是龍在上,鳳在下,但是自慈禧太后掌權之後,就將龍,鳳的位置給顛倒變成鳳在上,龍在下,藉此來顯示出慈禧太后的權威。殿外懸掛著「大圓寶鏡」的匾額,意為當政者的智慧如同大圓寶鏡一樣,能夠洞察一切。殿內則是高懸著「壽協仁符」的金字匾額,意為仁與壽君子兼而有之。正殿內設置慈禧太后,光緒帝召見王公大臣時的寶座,寶座是用上等的紫檀木雕刻而成,椅背上刻有九條金龍,寶座的旁邊設有掌扇,鼎爐,鶴燈。東為仁壽門。殿北有水井「延年井」,殿後為巨大的獅子林假山,仿蘇州獅子林,堆山所用的劍石、石筍為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後假山遺物。
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建,成為皇帝在頤和園中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地方。正殿即玉瀾堂,堂名是取自晉代詩人陸機的詩句「玉泉甬微瀾」當中的「玉」和「瀾」二字合併而成。內設有御案寶座。原為一四通八達的穿牆殿,光緒皇帝曾經被慈禧太后囚禁於此,因此殿北的後門用磚牆砌死。前院東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為藕香榭,兩殿的門內亦可見圈禁光緒帝的圍牆,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蹟。正殿地磚上原有坑窪洞痕,為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泄而成。玉瀾堂西側另有夕佳樓,樓西為鄰水過道,蜿蜒曲折,稱為「九道灣」。
宜芸館:在玉瀾堂北面,乾隆時是藏書之所,光緒年間改建為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居所。院門為垂花門,稱宜芸門,門內側牆壁上有10塊石刻,是乾隆帝摹寫的名家法帖,原藏於惠山園內,重建時移此。正殿為宜芸館,東配房稱道存齋,西配房稱近西軒,均沿用乾隆時舊名。戊戌政變後,玉瀾堂與宜芸館之間的通道也被磚牆切斷。宜芸館北門有飛閣復道通至德和園戲台。
德和園大戲樓:頤和園中看戲的地方,原為乾隆時期的怡春堂。樓高21米,三層,結構與圓明園同樂園清音閣和避暑山莊清音閣相同(與紫禁城暢音閣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外形是卷棚頂,且覆灰瓦),是清朝最大的戲樓之一,三層舞台間有天地井相通,南部有兩層的扮戲樓,北部為看戲用的頤樂殿。德和園之東為「東八所」(壽膳房、壽茶房、壽藥房)、養花廠和武備院等服務性院落,現被隔出頤和園,改為頤和安縵酒店。
樂壽堂:是慈禧太后在頤和園中居住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建。門外有水木自親碼頭,有牌坊,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院子分為三路,中路樂壽堂為慈禧太后的居所,中部為起居空間,裡面設有用上等木材紫檀木雕刻而成的「御案寶座」後面放著十五折的玻璃屏風,兩側設有羽毛掌扇,羽毛掌扇不但裝飾精美,也可以顯示出慈禧太后的威儀。西間為寢宮,東間為更衣室。堂前陳列銅鹿、銅鶴、寶瓶,取「六合太平」諧音。寢宮內的文物有用珍珠、瑪瑙、翡翠製成的花籃,用金銀和各種寶石鑲嵌的四季花卉壁畫等。樂壽堂前有明代米萬鍾遺留的「青芝岫」巨石,院中栽培玉蘭、海棠、牡丹,取「玉堂富貴」之意。後院原有乾隆時期遺留之古玉蘭樹,2005年枯死移除。東跨院後半部稱「永壽堂」,為太監總管李蓮英住所。西跨院北部有假山,以及坐落於山上的扇面殿「揚仁風」。揚仁風院落西南角即長廊入口。
長廊:東起樂壽堂西院,西至石丈亭。長廊長達728米,共273間,其間點綴以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亭子,以及魚藻軒、對鷗舫兩座對稱的點景建築。長廊背山面水,平面呈展翅蝙蝠形狀(取福字諧音),不僅把各處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名的景觀,長廊上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如張敞畫眉、牛郎織女、張良納履等)、山水花鳥等圖畫,共計一萬七千餘幅。
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山中部的建築中軸線上,原址為大報恩延壽寺,1892年重修,是慈禧太后做壽時接受賀拜、舉行慶典的地方。「排雲」二字出自晉朝人郭璞「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詩句。排雲殿正門為排雲門,門前有雲輝玉宇牌坊,兩側有十二屬相石。排雲門和二宮門之間有方形的蓮池,池上架金水橋,兩門內分別有紫霄、玉華、芳輝、雲錦四座配殿。排雲殿正殿為頤和園內等級最高的建築,建在九級漢白玉台基上,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左右兩側有耳殿,各殿之間有復道相連,橫列共計二十一間。排雲殿之後為德輝殿,再後為高42米的石砌高台,沿台前八字樓梯「朝真磴」可向上通往佛香閣。排雲殿東為介壽堂,西為清華軒,清朝時均為命婦退居之所,現被頤和園作為別墅出租,不對遊人開放。介壽堂內有連理柏和紫玉蘭各一株,頗為名貴。
佛香閣:位於萬壽山前山正中位置,為鐵力木修建的八角形三層樓閣,高41米,上覆綠剪邊黃琉璃瓦,是頤和園內體量最大的建築。閣內供奉接引佛,每月朔望,慈禧太后在此燒香禮佛。佛香閣原為九層佛塔延壽塔,修築到第八層時乾隆帝下令拆毀,仿武昌黃鶴樓改建閣樓。
智慧海:位於萬壽山山巔,為無梁佛殿,全部為五色琉璃磚砌成,色彩絢麗,圖案精美,壁面嵌有1000多尊佛像。外牆下半部琉璃磚上的佛像頭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悉數鑿毀。殿內觀音像為乾隆時所造。殿前有琉璃牌坊,其上石額構成「眾香界」、「祗樹林」、「智慧海」、「吉祥雲」四句偈語。
萬壽山昆明湖碑:在排雲殿之東,碑上有乾隆御書「萬壽山昆明湖」六字,碑後是乾隆所撰《昆明湖記》,講述修建清漪園的理由。碑左右各有一座亭子,亭內有「轉輪藏」木塔,塔中有軸,推之使其轉動。此處仿杭州法雲寺藏經閣而建,不對遊客開放。
寶雲閣:在排雲殿之西。又稱「銅亭」。建於乾隆20年(1755年),高7.55米,重41.4萬斤,蟹青冷古銅色仿木結構,樑柱、椽瓦、斗拱、門窗、對聯全部用銅鑄成。門窗原被八國聯軍掠走,在1980年代由海外華人購得,捐給頤和園。
石舫:清晏舫,原名石舫。是一半入水的兩層石舫,長96米,上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焚,光緒重建時改為木製仿西洋大理石艙樓,並在石舫兩側加造明輪。石舫西北為小島,島上原有西所買賣街,兩岸仿揚州瘦西湖景色。
聽鸝館:在萬壽山前山西部。內有兩層戲樓一座,在修建德和園大戲樓前,這裡是慈禧太后聽戲的主要場所。館內古柏參天,館外有杏樹和翠竹。聽鸝館現為聽鸝館飯莊,經營仿清宮廷菜餚,內設貴壽廳、福壽廳、壽膳廳等十個餐廳。
畫中游:在萬壽山西部,依山而建,中為八角形兩層樓閣,東西為兩樓兩亭,東樓名「借秋」,西樓名「愛山」。各建築間有爬山遊廊和石洞相通,錯綜複雜,猶如迷宮。站在亭上四周環顧,有置身於畫中之感。
前山東部:有景福閣、自在莊、含新亭、養雲軒、意遲雲在、千峰彩翠、無盡意軒、寫秋軒、國花台等點景建築。無盡意軒和自在莊清朝為命婦退息之所。景福閣為慈禧太后觀賞雨景、月景之地。
前山西部:有邵窩殿、雲松巢、湖山真意、山色湖光共一樓、石丈亭等點景建築。邵窩殿之名取南北朝時宋朝邵康「安樂窩」典故,雲松巢取李白「吾將此地巢雲松」詩句,兩殿現均為頤和園工作人員休息處。
長廊西端,石丈亭北有一組院落,稱「西四廳」,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移居頤和園時將珍妃囚禁於此。西四廳西北有貝闕,又稱宿雲檐,乾隆時是清漪園的西門,上供關帝銀像。貝闕向北有並列的石橋兩座,東橋低平,西橋為拱橋。清漪園時期園牆從兩橋中間穿過,西橋在園外,東橋在園內。
後山
蘇州街:又稱買賣街。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乾隆帝下江南,到蘇州遊歷唐代白居易修建的七里山塘,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期重建頤和園時未修復,1988年復建。
諧趣園:位於頤和園東北角。此園是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江南時,看了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仿其意而建,自然保有江南園林之美。諧趣園原名惠山園,1811年曾經改建並改為現名,為萬壽山東麓的園中園。這座園有「到門唯見水,入室盡疑舟」之美譽。園內水多橋多,最著名的橋是知魚橋。此橋橋身低平,貼近水面,能讓遊客觀賞魚群在水中來回穿行。橋坊上有乾隆皇帝命題的詩句。諧趣園的北部是正殿涵遠堂,此堂原為慈禧太后在此水池釣魚時休息之用,殿內裝飾精美雅緻,在頤和園里可說是上乘之作。另外,環繞水池的遊廊是一條景色多變的的遊覽路線,隨著每一轉折,必有新的景色出現在眼前。
四大部洲:位於後山中部中軸線上,仿照西藏扎囊縣的著名古寺桑耶寺,為漢藏風格的宗教建築群,居中為漢式建築香嚴宗印之閣,內供藥師、如來、阿彌陀三尊佛像,香嚴宗印之閣四周環繞藏式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殿、月殿、四色塔。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中的普寧寺布局與此相似。香嚴宗印之閣下原為須彌靈境殿,1860年被焚毀,未修復。須彌靈境殿前為松堂,是一座長方形廣場。
花承閣琉璃塔:位於後山東部,原為半圓形高台建築,1860年被焚毀,現存琉璃塔一座,太湖石及漢白玉浮雕海獸台基一座,以及柱礎、石階遺蹟。琉璃塔下部的佛像頭部被紅衛兵鑿除。
賅春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園內最大建築為清可軒,是乾隆帝的書房,依崖而建,以石崖為其南牆。西隔桃花溝為丁香院,院南山崖上有香雲窟石洞,洞內有乾隆題詩和石座,洞西有十八羅漢摩崖石刻。賅春園1860年被焚毀,僅存園門一座,但台階、殿基和部分圍牆保存完好。
綺望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山腳下,後湖旁。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構造巧妙,地面隱蔽處有山洞,向下可直通湖邊石岸碼頭。
蓋廟捐瓦 在 捐款蓋廟 :: 全台寺廟百科 的八卦
全台寺廟百科,建廟募款公告,建廟認捐,捐款建廟功德,蓋廟捐瓦,佈施建廟,建廟募款文案,蓋廟費用,宮廟捐款感謝文. ... <看更多>
蓋廟捐瓦 在 [問題] 那裡有在蓋廟? - 看板ChungLi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請問中壢那邊有在蓋廟?
八德 大溪 中壢 桃園也可
小弟想捐點錢 盡點棉薄之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175.7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ungLi/M.1632060337.A.CF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