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花蓮台11線現撈海鮮」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花蓮】台11線高檔路邊攤漂流木烤海膽!蝦膏煎蛋!龍蝦湯配河豚...2020年3月13日· ... 妹妹來到花蓮 ... ... <看更多>
花蓮台11線海鮮 在 花蓮台11線現撈海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八卦
關於「花蓮台11線現撈海鮮」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花蓮】台11線高檔路邊攤漂流木烤海膽!蝦膏煎蛋!龍蝦湯配河豚...2020年3月13日· ... 妹妹來到花蓮 ... ... <看更多>
花蓮台11線海鮮 在 [遊記] 無敵療癒東海岸- 看板bicycle-tour 的八卦
https://bike.ericchen.info/20180621.htm
緊鄰著東海岸騎行,蔚藍的大海,蔥郁的山巒,青天白雲,海天一色,迎風輕騎,舒暢快
意。海稻田與海灣交替,黃金稻浪一路綿延到蔚藍的海岸,稻穗沙沙,浪濤汨汨,敞開的
心無痕地溶入寬廣的天地,真是一處超大的療癒場域,讓人打從心裡頭舒服到全身。
這是我們太平洋海天之路的第三段行程(第一段行程連結、第二段行程連結),主要是東
海岸北段,由長濱到花蓮,沿途主要景點有石門長濱自行車道、樟原橋、樟原海稻田、樟
原教會、北回歸線標碑、米粑流海稻田、石門班哨角、大灣遊憩區、新社海稻田、親不知
子天空步道、龜庵、磯崎半月灣、芭崎眺望台、蕃薯寮、牛山、水璉、鹽寮、嶺頂沙丘、
及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重巒疊嶂郁郁蔥蔥,流雲奔涌群峰浮動,山雨欲來風蕭蕭,稻浪滾滾穗飄香,迎風前行,
快意馳騁,陣陣悶雷,細細雨絲,天蒼蒼,野茫茫。
下滑回到台11線繼續北上,在長濱北邊的三間,遇見長濱的海稻田。
長濱北側這段自行車道(石門長濱自行車道)緊鄰著東海岸,海稻田與海灣交替,海天一
色,心曠神怡,迎風輕騎,舒暢快意。
進入長濱鄉最北邊的樟原村,我們停在水母丁溪出海口的樟原橋,這裡有三座不同時代的
橋體並呈,最裡面的一座是1937年以卵石砌成的老樟原橋,拱形橋墩古樸天成,散發出一
股獨特的韻味。
中間的舊樟原橋建於1986年,是配合東海岸道路拓寬所建。1998年因應台11線截彎取直,
興建最外側的新橋,三代同堂的獨特景觀,真是稀有的公路地景。
很可惜,原來寄予厚望的樟原海稻田,因為一場虛驚的颱風,農民搶早青割,我們只能望
田興嘆!
還好,再往前一段路後,我們驚見這一處飄著金色稻浪的海稻田。海風吹來,稻穗沙沙,
浪濤汨汨,真的是一處遺世獨立的海角。
樟原最具特色的地標當然是樟原教會,這是樟原部落自力募資、自行設計興建的一所教會
,諾亞方舟造型的教堂建築,是居民心靈的守護,也吸引了旅人的目光。
越過台東與花蓮的縣界,進入豐濱鄉靜浦村,綠活的田園一路相伴,遠遠的就望見北回歸
線標碑,這讓我想到舞鶴台地上的另一座界碑,同在花蓮縣的兩座北回歸線尖塔,隔著海
岸山脈遙遙相望,它們原來象徵著天文的意義,現在成了單車人熟悉的里程碑,為騎者留
下旅行的印象,串起單車生活的深刻回憶。
靜靜的靜浦,閒適的田園,徐徐的踩踏前進,敞開的心無痕地溶入安詳的大地。
慵懶的午後,老天降下甘霖,空氣中飄著淡淡的青草香,細雨中靜靜的騎越長虹橋,平緩
地滑進港口部落的米粑流海稻田。位於豐濱鄉南邊的港口部落是一個阿美族聚落,米粑流
是阿美族語『互助』的意思,站在這大片療癒的海稻田前,我們心裡有無限的感慨。
『孩子,你的部落在哪裡?』 看過電影「太陽的孩子」,一定很難忘記很洋蔥的這一幕
。
這部電影是東海岸開發與傳統的縮影,並非全部發生在港口部落,但電影中的主要場景就
是港口部落,米粑流海稻田更是深植觀眾心中。
港口部落曾經擁有大面積的阿美族傳統水梯田,因人口外流與經濟發展,廢耕20多年,直
到2009年,族人們在新浪潮中看見傳統的價值,合力復耕,一起尋回往日的記憶。
石梯漁港,靜謐純樸的一座小漁港,這裡是台灣撈捕旗魚的重鎮,有標台的漁船是這漁港
的一大特色,在台11線上有很好的視角俯看漁港,寫遊記時重溫「太陽的孩子」,發現類
似的畫面也曾經出現在電影中。
開始飄雨了,寂靜的公路上,唯兩台單車相伴,大山蒼蒼,大海茫茫,天崖海角,風雨兼
程。
進入海防班哨改建而成的石門班哨角休憩區,瞭望礁岩海岸與海階地形,細雨紛紛,海天
朦矇,頗有滄海一粟、蜉蝣天地之感悟。
大海澎湃,浪濤拍岸,岬角上的大灣遊憩區,無論南眺北望,都可感受山海交會的激盪。
台11線在八里灣溪出海口轉個大彎,我們騎進了豐濱的西門町,今晚休息前最後的補給點
。找到海印民宿推薦的阿卿海鮮店,老闆娘迅速上菜,實惠又美味的一餐。餐後致電海印
民宿,以便他們事先做好入住前的準備。
傍晚的台11線,充滿閒散的氛圍,我們像散步一樣的龜騎到海印民宿。海印民宿就在台11
線旁,大片的綠地,兩棟希臘式白屋隔著公路與大海相望,老闆接待過車隊,知道單車客
的需求,第一時間就很熟練地指引我們到放置單車的地方。進房時室內流瀉著爵士輕音樂
,冷氣已經運轉了半小時,客房達到舒適的溫度,台灣民宿的服務品質是不斷地提升之中
。
房內除了必備的茶包,還有手工餅乾,黑麥汁,及自家烘培的咖啡豆(光這豆子就讓人銷
魂了)。
冰箱中還有蘋果西打與舒跑。 慢慢的會發現各個地方都有小驚喜,主人貼心地為夜間觀
察的朋友準備了天然精油防蚊液,為觀星的朋友準備了可愛的小提燈。
躺在房外的躺椅上,享受海潮聲的按摩,療癒指數百分百。
稍事休息後就到大廳,我們想要暸解海印的故事,經營者的人生轉彎也是一幅美麗的在地
風景。民宿創始人曾繼華與張雪鈴正在與客人聊天,他們見到我們就問:
「你們中午是不是也在金剛大道上?」
「是啊」
「果然就是你們!,剛剛我們就說很像」
他請客人秀出手機裡的錄影,真是有緣啊!
原來,海印有兩對夫妻經營,曾繼華與張雪鈴原在科技業工作,喜歡海,喜歡簡單的生活
,10多年前告別社會定義的成功人生,來到豐濱實現夢想。他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在
海印後院種無毒蔬果,自己釀啤酒,自己手作麵包,咖啡更是從選豆、烘豆、沖煮,一手
到底,閒暇時就到濱海跑步、衝浪,享受單純的幸福。
海印10週年時,兩人決定休假,換個方式充電,由張雪鈴的弟弟張鈞凱與弟妹匡芸賢接手
民宿經營,兩位年輕人傳承了創始人一身的功夫,再加入活潑的元素,新舊碰撞下為海印
激發出新的創意,從行前貼心的提醒,到入宿後款待的細節,處處讓人感受到貼心的服務
。
此處光害較輕微,晚上放鬆在躺椅上,吹著微微的海風,仰望滿天星空,還有浪濤汨汨伴
奏,真是五星級的享受。
起個大早,貪看寧靜的海岸公路。
散步無人沙灘,享受大自然與內心的純淨對話。
濱海而居的原住民,沒有複雜的生活包袱,天生的藝術細胞自然的展露。
回到民宿,聽著浪濤,吹著海風,用美味的早餐開啟一天的活力。女主人現烤的小餐包與
鮮奶吐司,吃得到手作的感動。吐司中夾的是洋蔥鮪魚餡,混合著生菜與自家特製的沙拉
醬,口感豐富,鮮嫩多汁。小餐麵包是地瓜餡,養生又美味。 貼心的水果盤有芒果、香
蕉、與蘋果,剛好補充東海岸騎行最缺乏的元素。我的飲料是精緻拉花的鮮奶茶,淡淡的
茶香混著鮮奶的香醇,女王點的是拿鐵,自家烘焙的咖啡豆,口感滑順濃醇。
告別真心款待的四位民宿主人,今天的第一個目標,浪漫的新社海稻田,黃金稻浪一路綿
延到蔚藍的海邊,真是一處超大的療癒場景,讓人打從心裡頭舒服到全身。
迎著風的稻穗盪起最美麗的弧線,金黃田園,蔚藍大海,青天白雲,蔥郁山巒,身心隨風
,穿梭自在。
新社海稻田的地景創作,旅人成了創作的一部份。
親不知子天空步道,又稱豐濱天空步道,台11線舊隧道改建的新亮點,沿著隧道外側斷崖
架設的天空步道,驚險但不恐怖,迎著海風,仰觀峭壁,俯視大海,全新的感官經驗,值
得一遊。
手機自拍,色彩飽和度、純淨度、與成像的銳利度還是與單眼相機有很大的距離,但回憶
無價。
小地名高山,我們在這裡趕上飛魚祭的尾巴,可惜早餐還沒消化完,店家也很誠實的告訴
我們,外帶可能無法保鮮到中午,所以我們只有交朋友沒有「交關」,再次讚歎原住民朋
友的誠實。
龜庵,一個多數人不知道的地名,這裡卻有我們專屬的海闊天空。
騎到大石鼻山麓,瞭望磯崎的半月形海灣,磯崎海水浴場與營地就在一旁,想著下次要騎
更慢,留下來好好享受這些美麗的海灣與營地。
撿到一棵林頭果,下次來露營,煮林頭果汁。
過了磯崎海灣後,開始進入花東海岸公路最長的爬坡路段,在20號橋附近,農家樸素的青
菜水果吸引我們停在攤子前(其實是想躲太陽),農夫憨厚地招呼我們,拿出自然成熟的
香蕉讓我們品嚐,果然比催熟的香蕉香醇,口感也更佳。雖然行李已滿,女王還是敗了兩
袋,我只能高興的付帳,再用力地塞進背包與座墊包中。
一定是購物後的快感,再加上eSpresso電力輔助的加持,女王一下子就超越了我,頭也不
回的直往上衝,看著女王的背影逐漸變小,最終消失在轉彎處,我只能帶著一絲欣慰的苦
笑,刷得好!拜eSpresso之賜,我們可以一起騎的地方更多了。
終於騎上爬坡路段南邊最美的芭崎眺望台,女王已經在裡面乘涼了,陣陣的海風送爽,還
真讓人想停下來睡一覺。登上制高點往南眺望,蜿蜒上來的山路就在腳下,遠處是磯崎海
灣與龜吼海岬,後方隱約可見新社海崖,真是壯觀又瑰麗的海岸地景。
再往上爬到路段最高點,海拔約200公尺的芭崎隧道口,女王停在隧道口,指著分岔的兩
條路,直行過隧道是易行路,左側是舊道,需要再爬上山頂才能下滑接回來。
沒錯,我們選擇了難行的舊路,為的是比芭崎眺望台更寬廣的風景。
事與願違,蕃薯寮涼亭已經很久沒整理了,雖然涼亭還在,但草木已經遮蔽了視野,那寬
廣的畫面只能在舊照片裡面尋了。
在蕃薯寮休息區接回新路,我們停在18號橋上,西側有舊橋,稍遠處是低緩的山丘與曲流
,河階地上錯落著農田及農舍。東側有著迥異的地形,蕃薯寮溪在此切穿海岸山脈東側的
一條稜脈,形成近百公尺的陡峭峽谷,是東海岸少見的峽谷地形
公路續在高處穿行,視野變得寬闊,不久,大海再度出現,這段路與蘇花頗有幾分相似。
海靛天青,地寬野闊,萬物寂靜,遺世獨立,我們在牛山找到專屬的海天一線。
牛山曾是水牛的牧草區,蒼翠的林相,蔚藍的海岸,溫潤的沙灘,閒適自在的氛圍宛如海
角樂園。
水璉是這片山區唯一的補給點,來英牛肉麵是唯一的小吃店,老闆娘是在地的阿美族人,
住花蓮的女兒每天中午會來幫忙,外表很不起眼的店面,門前攤著綠色的山蕉,宛如東南
亞的熱帶小店。
各國的旅人都會經過這裡,山野小店卻有雙語的菜單,我們在這裡就遇到兩位德國單車客
、兩位澳洲單車客,及一位日本背包客。老闆娘佛心,臺式的口味,原住民豪放的菜量,
經濟實惠又美味。
「不一定,賣什麼」,樂天隨性的良心商店(自助投幣),山蕉、藤心、曬過太陽的米,
充滿原住民的風味,也是水璉部落最真最美的風景。
水璉與鹽寮間的跳浪路段,原來是台11線最壯麗的斷崖路段,應該是因為維護不易,已經
改採隧道群穿越,只能在隧道間遙望舊道的險峻。
進入鹽寮,又回到相對平坦的路面。臨海的田地上牛隻或坐或臥、閒散自在,真的是一幅
悠閒的田園風景。
鹽寮橋前,大海中上演著電影裡的情節,直升機跟隨著艦艇一路往南,應該是海巡單位的
演練。
接近台11線北端了,有點離情依依,真想一直騎下去。
此行的第二天,我們從海岸山脈的最南端開始行程,現在,我們要去海岸山脈的最北端,
在嶺頂北端的彎道離開海岸公路,沿著產業道路往北到國姓廟,這裡是海岸山脈的最北端
。
前方這片嶺頂沙丘就是海岸山脈沒入海平面之處,我們可說是有始有終的戰到最後一塊土
地。
嶺頂沙丘是花蓮秘境,邊休息邊欣賞婚紗也是享受。
越過花蓮溪,從另一側觀看海岸山脈的最北端 - 嶺頂。
轉入兩潭自行車道。
享受自行車專用道零壓力的自在,久違的悠閒氛圍。
進入熟悉的花蓮市區,許多次旅行的起點與終點,這次我們選擇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拍
攝最後一張照片,老酒廠溫潤中帶著滄桑的建築,最能反應我們心中豐收的愉悅卻又帶點
不捨的心情。
壯麗又療癒的東海岸,我們一定會再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210.24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tour/M.1639579000.A.1C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