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我們從COVAX分到的確定是AZ牛津疫苗了。只是還不確認是多少劑。
1.發言人莊人祥下午證實,台灣有列入首波COVAX疫苗分配名單,將和其他非聯合國會員共分130萬劑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預計2月至6月到貨,一週後就能開打。
2.世界衛生組織COVAX平台,全球有約190國參與,2月3日公布第一批配送名單,預計在今年中旬之前提供參與國家足供國內逾3%人口施打的疫苗數量,但名單中並未明列出台灣。引起議論。
3.莊人祥表示,由於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因此未列在名單內,而是與5到8個非聯合國會員歸為一類,但仍在首波配送名單內,將根據各國訂單狀況、人口數等,共同分配130萬劑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未來獲得WHO緊急使用授權後,將陸續通知各國實際獲配數量及配送時程,目前指揮中心也積極與COVAX聯繫運送、報關等相關事宜,由於AZ疫苗僅需以攝氏2到8度保存運送即可,不用特別低溫的冷鏈技術,運送應該不是問題,但是否由國籍航空運送仍未定案。
4.莊人祥解釋下午陳時中之所以未說明到貨時程,主要是AZ疫苗還沒獲得WHO緊急使用授權,預計2月底才會獲授權,最快2月到6月間到貨,到貨後一週就能打;根據WHO公布的疫苗名單,AZ疫苗共分為2種疫苗型號,一支為韓國廠、一支為印度廠,台灣主要分到韓國廠的疫苗。
5.這次取得的疫苗預計將提供同一批人使用,一共接種2劑,由專責醫院第一線醫護人員優先接種,桃園醫院醫護也有可能列入首波接種名單。
6.台灣和COVAX簽約時曾支付較多訂金,擁有疫苗廠牌的選擇權,為何僅分得AZ疫苗,莊人祥說,如果這波沒有分到輝瑞BNT疫苗,可能就是下一波再分,未來也可能有其他廠牌疫苗陸續進入COVAX平台。
04b解讀:
1.這是COVAX分配到的疫苗,理論上是根據人口,疫情等因素決定的。另外指揮中心說過我們有加購選項476萬劑,是牛津疫苗、BNT/輝瑞和賽諾菲三支疫苗可選擇,但目前還沒做出選擇。我在想是否沒包括在這130萬劑之內?
2.還有,這批公布的主要是AZ疫苗,也許需要冷鏈的輝瑞/BNT疫苗名單尚未公布?因為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冷鏈設備可以用輝瑞疫苗,我在想應該還會公布一個輝瑞的名單。
3.依WHO官網公布,COVAX運送疫苗時間為今年2月底至6月底,我想這時程也有可能再變化,要看牛津疫苗的產能有沒有問題。
4.明早,我來詳細解讀牛津疫苗本週公布的新資訊。關於其最新報告聲稱可以減少67%傳播一事,我還要思考該如何解讀....
以下是新聞稿。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表示,COVAX在2月3日公布第一批COVID-19疫苗配送名單,其中分配給Non-UN member states的1,303,200劑AstraZeneca疫苗,即包含我國與其他非聯合國會員之獲配數量。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於核准AstraZeneca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後,陸續通知各國實際獲配數量及配送時程。
指揮中心已針對這批疫苗,積極與COVAX聯繫運送、報關等相關事宜。
聯合國會員國數量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八卦
白宮在美國時間29日下午,證實美國本土內第一起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死亡案例。美國這幾天可說是被疫情搞得七上八下,24日美國股市崩跌,在世界各地造成的連鎖反應使全球股市在上周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一週跌幅,而美國28日又確診三例無法確定病源的病例,引起各界擔心是否新冠病毒已在美國形成社區感染。在首起死亡病例發生後,川普馬上表示將更積極得對抗疫情,並擴大旅遊警示,宣布所有過去14天內,到過伊朗的外籍旅客,不得入境美國;也將義大利和南韓列為第四級警告區,要求美國公民「不要前往」,從此地前往美國的旅客,則須在搭機前先做檢查。
華郵報導:https://pse.is/NWKDY
新冠病毒已經在全球蔓延開來,各國都想盡辦法對抗,為可能造成的衝擊做準備,疫情的蔓延也讓許多公衛專家將矛頭指向未在第一時間內,嚴防管控的世界衛生組織(WHO)。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對抗疫情的態度與行動,受到各國質疑,從稱中國「為疫情控制設定新標準」,更讚賞中國在「開放信息共享」的努力,到批評各國撤僑措施,再到延遲宣布疫情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譚德塞遲緩的防疫行動,以及對中國政府無條件的肯定,引起各界的批評,更讓WHO的信譽大幅受到質疑。(先前日本在處理鑽石公主號的過程中,因為遵守WHO守則,沒有請醫療人員穿防護衣,最後導致檢測人員確診;而美國撤僑行動也是如此,最近才有吹哨者爆料表示當時並沒有指示穿防護衣,造成之後醫療人員緊急送隔離。)
不過,WHO並非一直以來都如此,面對2003年的SARS時, 當時的秘書長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當機立斷宣布了WHO首次的旅行建議,呼籲各國人士不要前往,或從中國南部疫區返鄉,布倫特蘭更批評中國政府試圖逮捕吹哨人和媒體審查來掩蓋疫情,是對全球公衛和健康的威脅。
回過來看今天譚德塞的的種種應對,許多人就有了個疑問「中國到底給了WHO多少錢?」事實上,根據端傳媒的整理,WHO的經費來源包括依各國人口和經濟發展而定的評定會費,以及各國的自願捐款,縱使WHO近幾年來越來越依賴靠自願捐款來解決預算赤字,中國捐的632萬,仍舊遠低於最高捐款者美國的2.8億,僅佔全部會員國自願捐款額的0.54%。這也就讓人更好奇,中國是否有私下買通WHO官員?對於這個問題,沒有深入的調查和確切的證據,沒有人敢給出答案,不過若剖析一下譚德塞的背景,有許多來龍去脈值得大家思考。
在擔任WHO秘書長前,譚德塞是衣索比亞衛生部長。衣索比亞從2000年以來,接受大量的中國金援和投資建設,從2000年至2018年,衣索比亞就向中國借貸了至少121億美元。在譚德塞擔任衛生部長期間,衣索比亞興建了3500家醫院、16000間醫療衛生站、嬰兒死亡率減少了三分之二、愛滋病的感染人數下降90%、瘧疾死亡率下降75%、結核病死亡率下降64%,這麼多的成就,確實是公共衛生上的一大里程碑,這也讓許多人視譚德塞為英雄人物,更讓他在2017年成功當選為WHO秘書長。
在WHO秘書長選舉的前幾個月,譚德塞被邀請至北京大學演講,呼籲中國加強與南方世界(Global South,泛指較不發達、低開發的南半球國家)在健康公衛議題上的合作。根據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中國在這場秘書長選舉中也是譚德塞的重要盟友,而譚德塞在勝選的第二天,就向中國官媒體表示,他和WHO會繼續支持「一個中國」原則。
而如今疫情不斷惡化,當就連部分中國人民都已經開始對中國政府的應對措施感到不滿、許多證據也顯示出中國對疫情處理不當時,譚德塞仍舊繼續對中國歌功頌德,這樣的行為或許是報恩,也可能是還債,但當他的決策危及到全球民眾的健康時,不僅已有加拿大網友發起要求譚德塞辭職的連署,WHO的信譽也被大打折扣。
然而,除了領導者個人問題,近年常被人們提起的是聯合國相關組織的官僚化、效率低落的問題。例如學者沈榮欽的評論指出,2013年伊波拉病毒的爆發,就跟WHO的遲頓反應有關聯(https://pse.is/P5S8G)。即使是這麼重大的傳染病過後,也沒有結構性的改變組織缺失,整個官僚機構無能的問題,由來已久。
話說回來,美國現在所有地方都買不到口罩,實體藥局只要一補貨都會立刻被買光。早在一月中開始傳出疫情時,所有實體店和線上商店的口罩都被掃光了,但美國都沒有任何人在戴,合理推測是被買走囤積,或寄到國外。最近因為美國CDC調高了警示層級,各地也開始出現搶購物資的風潮,各種乾洗手消毒液等產品近幾天也都被搶光。然而,一直到近幾天美國衛生部才開始密集討論防疫措施,其中醫療物資庫存吃緊是國會討論的重點之一。目前全美的口罩庫存僅有三千萬片,不禁令人有點擔心。2月28日當天,政府宣布動用《國防生產法》,以加快生產國內口罩和防護衣。
反觀台灣,在中國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政府就介入口罩市場、祭出禁出口的手段(根據媒體報導,1月5日、6日左右行政院就開會決定啟動防疫工作,並清點口罩數量),而好幾間機械公司組成「台灣隊」一起投入組裝,在短時間內組起來口罩生產線,在美國的小編們看來真的是很感動(也為美國慢這麼多拍捏冷汗),不過,全世界都在缺口罩,台灣還可以花很多力氣討論口罩要不要出口、要不要救助中國同胞,實在也是很幸福啊 …..
聯合國會員國數量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八卦
白宮在美國時間29日下午,證實美國本土內第一起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死亡案例。美國這幾天可說是被疫情搞得七上八下,24日美國股市崩跌,在世界各地造成的連鎖反應使全球股市在上周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一週跌幅,而美國28日又確診三例無法確定病源的病例,引起各界擔心是否新冠病毒已在美國形成社區感染。在首起死亡病例發生後,川普馬上表示將更積極得對抗疫情,並擴大旅遊警示,宣布所有過去14天內,到過伊朗的外籍旅客,不得入境美國;也將義大利和南韓列為第四級警告區,要求美國公民「不要前往」,從此地前往美國的旅客,則須在搭機前先做檢查。
華郵報導:https://pse.is/NWKDY
新冠病毒已經在全球蔓延開來,各國都想盡辦法對抗,為可能造成的衝擊做準備,疫情的蔓延也讓許多公衛專家將矛頭指向未在第一時間內,嚴防管控的世界衛生組織(WHO)。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對抗疫情的態度與行動,受到各國質疑,從稱中國「為疫情控制設定新標準」,更讚賞中國在「開放信息共享」的努力,到批評各國撤僑措施,再到延遲宣布疫情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譚德塞遲緩的防疫行動,以及對中國政府無條件的肯定,引起各界的批評,更讓WHO的信譽大幅受到質疑。(先前日本在處理鑽石公主號的過程中,因為遵守WHO守則,沒有請醫療人員穿防護衣,最後導致檢測人員確診;而美國撤僑行動也是如此,最近才有吹哨者爆料表示當時並沒有指示穿防護衣,造成之後醫療人員緊急送隔離。)
不過,WHO並非一直以來都如此,面對2003年的SARS時, 當時的秘書長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當機立斷宣布了WHO首次的旅行建議,呼籲各國人士不要前往,或從中國南部疫區返鄉,布倫特蘭更批評中國政府試圖逮捕吹哨人和媒體審查來掩蓋疫情,是對全球公衛和健康的威脅。
回過來看今天譚德塞的的種種應對,許多人就有了個疑問「中國到底給了WHO多少錢?」事實上,根據端傳媒的整理,WHO的經費來源包括依各國人口和經濟發展而定的評定會費,以及各國的自願捐款,縱使WHO近幾年來越來越依賴靠自願捐款來解決預算赤字,中國捐的632萬,仍舊遠低於最高捐款者美國的2.8億,僅佔全部會員國自願捐款額的0.54%。這也就讓人更好奇,中國是否有私下買通WHO官員?對於這個問題,沒有深入的調查和確切的證據,沒有人敢給出答案,不過若剖析一下譚德塞的背景,有許多來龍去脈值得大家思考。
在擔任WHO秘書長前,譚德塞是衣索比亞衛生部長。衣索比亞從2000年以來,接受大量的中國金援和投資建設,從2000年至2018年,衣索比亞就向中國借貸了至少121億美元。在譚德塞擔任衛生部長期間,衣索比亞興建了3500家醫院、16000間醫療衛生站、嬰兒死亡率減少了三分之二、愛滋病的感染人數下降90%、瘧疾死亡率下降75%、結核病死亡率下降64%,這麼多的成就,確實是公共衛生上的一大里程碑,這也讓許多人視譚德塞為英雄人物,更讓他在2017年成功當選為WHO秘書長。
在WHO秘書長選舉的前幾個月,譚德塞被邀請至北京大學演講,呼籲中國加強與南方世界(Global South,泛指較不發達、低開發的南半球國家)在健康公衛議題上的合作。根據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中國在這場秘書長選舉中也是譚德塞的重要盟友,而譚德塞在勝選的第二天,就向中國官媒體表示,他和WHO會繼續支持「一個中國」原則。
而如今疫情不斷惡化,當就連部分中國人民都已經開始對中國政府的應對措施感到不滿、許多證據也顯示出中國對疫情處理不當時,譚德塞仍舊繼續對中國歌功頌德,這樣的行為或許是報恩,也可能是還債,但當他的決策危及到全球民眾的健康時,不僅已有加拿大網友發起要求譚德塞辭職的連署,WHO的信譽也被大打折扣。
然而,除了領導者個人問題,近年常被人們提起的是聯合國相關組織的官僚化、效率低落的問題。例如學者沈榮欽的評論指出,2013年伊波拉病毒的爆發,就跟WHO的遲頓反應有關聯(https://pse.is/P5S8G)。即使是這麼重大的傳染病過後,也沒有結構性的改變組織缺失,整個官僚機構無能的問題,由來已久。
話說回來,美國現在所有地方都買不到口罩,實體藥局只要一補貨都會立刻被買光。早在一月中開始傳出疫情時,所有實體店和線上商店的口罩都被掃光了,但美國都沒有任何人在戴,合理推測是被買走囤積,或寄到國外。最近因為美國CDC調高了警示層級,各地也開始出現搶購物資的風潮,各種乾洗手消毒液等產品近幾天也都被搶光。然而,一直到近幾天美國衛生部才開始密集討論防疫措施,其中醫療物資庫存吃緊是國會討論的重點之一。目前全美的口罩庫存僅有三千萬片,不禁令人有點擔心。2月28日當天,政府宣布動用《國防生產法》,以加快生產國內口罩和防護衣。
反觀台灣,在中國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政府就介入口罩市場、祭出禁出口的手段(根據媒體報導,1月5日、6日左右行政院就開會決定啟動防疫工作,並清點口罩數量),而好幾間機械公司組成「台灣隊」一起投入組裝,在短時間內組起來口罩生產線,在美國的小編們看來真的是很感動(也為美國慢這麼多拍捏冷汗),不過,全世界都在缺口罩,台灣還可以花很多力氣討論口罩要不要出口、要不要救助中國同胞,實在也是很幸福啊 …..
聯合國會員國數量 在 台灣對世界醫療的貢獻至少超過一半以上的聯合國會員國! 的八卦
台灣對世界醫療的貢獻至少超過一半以上的 聯合國會員國 ! 10K views · 2 weeks ago ...more. Stan from Poland 斯坦-波蘭ê台灣囡仔. 197K. Subscrib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