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建議⭕️點100顆的話可以分兩批上桌 不然吃到後面會冷掉喔💧#燒烤殿 #左營修明街
#1顆5元現烤嘉義東石鮮蚵💢#老闆每天親載
這間燒烤店主打現烤海鮮肉品
重點是平價還不馬虎🙌
#正在肥 100元烤鮮蚵就有20顆~~~💢
人多聚餐就來巨無霸盆的200顆
而且新鮮現烤的好多汁鮮甜啊~~~~
總之1顆5元,看你們能嗑幾顆啦💪
#多汁鮮甜是一定 #肥不肥美看運氣
還有活跳跳現撈活水泰國蝦🦐🦐
Qㄉㄟˋㄉㄟˇ烤風螺、大尾鹽水吳郭魚🐠
#愛吃蝦卵的這一支支老闆都有挑過
#愛吃海鮮的來這會不想回家 🤣
--
鮮蚵$5/顆
烤風螺$350/半斤
泰國蝦$450/斤
泰國蝦$1200/3斤
鹽水吳郭魚$280
焗烤扇貝$180/2顆
➖➖➖➖
📌燒烤殿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修明街107號
時間:18:00–00:00
☎電話:(07)556-5156
同時也有12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徐佳瑩 LaL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即訂閱徐佳瑩LaLa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TheLaLaBarChannel 好評力薦 徐佳瑩《心裡學》專輯第五首椎心情歌___〈到此為止〉 葛大為x徐佳瑩x陳建騏 特別演出:李淳 已經跟別人親吻共眠的你, 同時擁有了真實與謊言。 ...
老闆每天親載 在 徐佳瑩 LaLa Youtube 的評價
立即訂閱徐佳瑩LaLa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TheLaLaBarChannel
好評力薦 徐佳瑩《心裡學》專輯第五首椎心情歌___〈到此為止〉
葛大為x徐佳瑩x陳建騏
特別演出:李淳
已經跟別人親吻共眠的你,
同時擁有了真實與謊言。
在你身上能夠印證時間是重疊的。
時間留在發給你的最後一則簡訊。
帶你進入我的世界,你終究還是跟他走了。
數不清次數的懷疑終究我當時消滅了那樣的自己選擇相信你。
在你離去之後原本的我卻又回不來了。
把我變壞了,你卻沒有好轉。
以逃避為生的你啊貌似完成了我們的旅途。
藉口不會處理的愛情卻其實熟練不已這般的輪迴。
你只是誤以為我祝福了。
那些日子我們都記得、而我們也都不想忘記,
但很可惜的,只能到此為止了。
我們相互競爭,放肆搶奪。
在必須分道揚鑣時才明白我們從來就是一體的。
請銘記我最後對你的不是嚴厲,那看似恨的,是愛。
別再不告而別了,對你往後想要愛護的每個人。
從今以後。
徐佳瑩LALA好評專輯《心裡學》的第五首椎心情歌主打〈到此為止〉是一首深刻又具有傳唱度的動人作品,由金牌組合葛大為、徐佳瑩詞曲無間搭配、陳建騏製作。歌曲直白道出愛情的不忠與不堪。講述兩人關係因不專注的愛而相互凌遲的糾結情緒,搖滾吉他聲線搭載鼓點重擊的力度,磅礡弦樂激昂氣勢加乘,起伏平靜的主歌而後翻曲勢攀升,一氣呵成的宣洩感狂烈重擊。這是一首看似堅強的脆弱情歌,深切刻劃出感情裡為愛對峙時恨意與別離的拔河。特別的是〈到此為止〉的英文歌名,作詞人葛大為刻意使用了[From now on],也就是[從今以後],看似是對愛情告別的期許,但也可能是迴圈式陷入的悲觀,能不能堅持放棄容忍,其實是開放式結局。
而音樂錄影帶MV導演比爾賈更是用力參透這首歌的複雜情緒,悟出了那些拉扯與對峙,其實都是互為一體的依賴,於是特別用純愛片的形式,邀請來曾演出〈目擊者〉、〈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等優秀的新生代演員李淳與徐佳瑩痛快對戲。
〈到此為止〉也是李淳首次參與音樂MV的拍攝,樂於嘗試不同型態表演的李淳,在接獲邀約立即爽快答應,同時表達對徐佳瑩創作與歌唱實力的欣賞。拍攝過程中,李淳全心投入的敬業態度,以及情感詮釋得宜的細膩演技,幾場憤怒思緒糾結流轉的內心戲,演來絲絲入扣不慍不火,讓導演與所有工作人員大為讚賞,而徐佳瑩也對李淳專注於角色的入戲能力頻頻讚許,鮮少演戲的她也在李淳細膩帶戲下,展現不同以往的表演面向。
MV中兩人從兒時就開始勢不兩立的競爭,捉對廝殺想要勝過對方,但其實早已釀出在乎跟依賴。猶如雙生兒般互存互依,在面對離別時才驚覺自己便是對方、對方便是自己。情節的巧妙安排與歌曲中對愛情的態度隱隱呼應。
到此為止 From Now On 詞:葛大為 曲:徐佳瑩
自甘墮落再一次 把推理發揮極致
我們禁得起 幾次誠實?
與其被牽絆挾持 反目成仇都勝過
若無 其事
背叛自己的意志 苦笑著替你解釋
她無辜介入 這個事實
我有妒忌的體質 卻把原諒的權利
當成 恩賜
到此為止
各有各的天地 依然相互凌遲
我們就是 最好的例子
到此為止
別離的歌早已 哼在嘴邊
是你 為我 提詞
我們的寂寞
變成兩個層次
當我自言自語
你是她們朗誦的詩
從今以後
旁觀你的故事 需要怎麼調適
都是番外 我個人的事
從今以後
不再做愛情的汙點證人
容忍 到此 為止
製作人:陳建騏
編曲:JackieYu@WhiteMusic
鋼琴:孔奕佳
弦樂編寫:劉涵 (隱分子樂團)
合聲編寫/演唱:徐佳瑩
吉他:JackieYu@WhiteMusic、韓立康
鼓:賴聖文
貝斯:Jack ko
小提琴:蔡曜宇,陳泱瑾
中提琴:甘威鵬
大提琴:劉涵 (隱分子樂團)
錄音工程師:陳以霖、單為明、林鉑堅(強尼)TomasChan
錄音室:大小眼錄音室、Lights up studio、皮老闆錄音室、ZealStudio
混音工程師:黃欽勝
混音錄音室:強力錄音室
【工作人員】
導演:比爾賈
助理導演:王新宜 黃牧洋 林効賢
製片:江重佑
製片助理: 范耀晨
攝影師:傅士英
攝影大助:廖建勝
攝影助理:白杰立 郭柏翔
燈光師:余毓鈞
燈光大助:呂科徵
燈光助理:李家弦 紀朝元
美術:鄭鉫叡
美術助理:柯苡均
服裝管理:邱映涵
場務:高銘鈞 吳明龍
協力:張慎宸
道具車:黃清錶
司機員:朱維鍵 林良儒 周銘偉
攝影器材:宏達數位影業有限公司
燈光器材:利達數位影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後期製作:源映製作有限公司
特效監製:吳佳益
剪接指導:陳韶華
剪接助理:何國豪 黃煜傑
藝術指導:林安妮
特效製作:梁杰鉦 林琬青 周芃彣
服裝造型:方綺倫
化妝:陳佳惠
髮型:Cia Cia (ZOOM Hair)
髮型助理:Howard(ZOOM Hair)
特別感謝:泰北高中
主演:李淳
經紀: 何瑞德
化妝: 林佳錦
髮型: Louis(Flux reel)
髮型助理:Vison (Flux reel)
『心裡學』數位聆聽&實體通路購買資訊
►https://LaLaHsu.lnk.to/TheInnerM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7IK_5XCRiU/hqdefault.jpg)
老闆每天親載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冬夜,小食檔強記擠滿人,糯米飯、豬骨粥、腐竹糖水、喳咋……騰騰白煙直送暖笠笠。就憑幾樣小食,強記立足灣仔68年,獲食家青睞、米芝蓮推介。「以前爸爸賣糯米飯,是為我們一家七口飽肚;今日我賣糯米飯,是為強記的招牌。」寒風中,59歲的老闆吳少峰(阿細)僅穿短Tee,利落地裝飯。他在街頭成長,十三四歲就講「雷氣」行江湖;97年接老父棒,始見一個更大的江湖:一碗糯米飯,竟然走出灣仔,享譽十八區。自此投身飲食,他義無反顧。
強記美食位於駱克道和馬師道交界,是個樓梯底小鋪。食物放在幾架車仔上加工加熱;主打外賣,也設堂食;格局簡陋,摺枱膠凳只坐得下十四五人,不過一樣客似雲來,多是被糯米飯勾了魂。
蒸熟的糯米飯,先在熱氣騰騰的車仔上快速打鬆,混入油爆過的臘腸、膶腸、臘肉、蝦米和冬菇,撒上葱花,澆上自家調味豉油翻炒幾下,香氣瞬即飄滿街。
一碗飯紅紅綠綠端上來,很燙口!爽身不膩,香、甜、鹹、糯兼而有之,惹味十分。隨便問問客人,這個吃了40年,那個20年,都稱水準一直保持,難怪不同年代的食家如江獻珠、蔡瀾、歐陽應霽、林澄光都為它撰文。米芝蓮將小店歸入「街頭小食」一類,上月連續第四度推介;「我覺得有種滿足感,有種滿足感,起碼有人認同,這很重要的。」本來一臉嚴肅的阿細,開懷笑。
投入,經驗就出來了
強記一年四季都賣糯米飯,冬天日煮100斤米。「以前在街邊賣更多,最高紀錄在大寒賣280斤。食糯米飯暖胃的習俗,現在後生都不懂了。」阿細說。
阿細選用泰國米,透露新米和舊米有不同浸法。「熱天浸的水暖些,浸出來的米腍些;冬天水溫是冷的,浸出來的米硬些,那就看浸的時間長短。」他師承父親,但父親講得不仔細,選米浸米全憑自己摸索,「當你做一件事,你放心機去做,你會領略到很多經驗出來。」
他用本港一級臘味,蝦米和冬菇也要一級的。「用料要最靚,因為你有更好的師傅也無用,如果無好材料煮不出靚食物,不能腐朽化神奇。」從前父親的糯米飯沒冬菇,現在他一碗放一個,「擺個冬菇仔靚些,最重要是冬菇做得好吃。」阿細得意地解說。
強記賣的貴精不貴多。獨沽一味豬骨粥,用上新鮮連肉豬骨;淡菜洗完又洗去淨細沙,爆香才下煲;粥在車仔再滾時加入少量皮蛋,一碗粥特別綿。
糖水只三款:喳咋,香濃;綠豆沙,煲到起沙,下大把臭草平衡涼性;腐竹薏米糖水,順滑卻不漿口。豬皮蘿蔔炆得入味;來貨腸粉也特別加工煎出一層薄脆。這些烹煮講究分量和時間掌握,全是磨人的工夫。每日阿細六時多起身,煲糖水煮糯米飯三個小時左右,接着開鋪,中間瞌一陣,收鋪已經午夜。阿細坦言年紀大了,愈感辛苦,人做到愈來愈瘦。自己朝朝掌廚免不了,近年樓面就和三弟兩家人輪流做。
牛雜強,闖出名堂
早在父親年代,強記已是灣仔有名的街邊車仔檔。話說父親吳志強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從廣東寶安走難來港,做過電車車長、在羅素街開過大牌檔,因為爛賭輸光,1951年開始在鵝頸橋側賣牛雜和牛雜粥,街坊叫他「牛雜強」。1970年,益新飯店的大廚教他煮糯米飯,同時來自澳門的紅顏知己教他賣喳咋;從此,強記多了糯米飯和糖水。
「我十歲時已經坐在馬路欄杆『睇鬼』。哎呀!走鬼呀!跟着推入後巷。」半世紀前的慌亂,阿細歷歷在目。六七歲他就跟父親開檔,「他賣牛雜時,放下我們幾兄弟,我們是街童,找些紙皮盒已經玩一餐。」一家七口上柴灣公屋前,就住在鵝頸橋側的天棚木屋,「漏水就拿盆來接;我們真是捱過,豬油撈飯捱過,腐乳送飯又捱過。」
父母很早分開了,阿細在街頭長大,十三四歲就進入江湖。「那時灣仔有很多江湖人士,感染到甚麼都講『雷氣』。」阿細憶述輕狂歲月自己「想事不深入,想做就去做」。那時義氣先行,諢號「糖水細」的他,常常為朋友打架群毆。父親為口奔馳,有時勸他幫手看檔,「唔好咁百厭!」
阿細強調,那個階段過去了。「人大了,我已結婚,有兩個兒子,我也要為他們着想。」97年,他建議父親入鋪,「那時街邊檔已經式微,我們被市政拉了很多次,不斷罰錢、充公搵食架生。」就在長期擺賣的馬師道上租了現址小鋪位,同年他正式接手強記,帶着三弟少明做到今天。
「覺得很自豪,因為我爸爸很出名,那種自豪感跟在江湖的自豪感是兩回事。當我站在檔口,我知道客人來自四方八面,有的光顧了很久,我知道我需要放心機下去了。」
執着的基因
阿細第一碗糯米飯是父親煮的,味道早忘了,但父親的堅持深烙腦海:「八號風球或者傷了腿,他也堅持開工。六六、六七年暴動,沒巴士沒電車,周街『菠蘿』他也堅持搭貨車尾,由柴灣來到灣仔。」他發現父親煮得出色,不少人慕名而至。他「不想影衰爸爸」,着實有壓力。幸好他有爸爸的「執着」基因,若然失手食物煮不好,他整天都不開心。「有時回家望望大腿,為何紅了?因為糯米飯不熱不好吃,爐不熱就打不開糯米飯。」寒天企檔,站近火爐一晚,腿也炙紅了。
阿細回憶,入鋪初時自己很火爆。「我當這裏是武館,請了夥計,枱椅抹得不乾淨,我即刻反枱。」今天,24歲的大兒子Elvis有意接手家業,放工放假主動來跟他學師,第一樣就是學抹枱,「做飲食業一定要乾淨企理。」Elvis很認同。阿細指兒子降龍十八掌,一式也未得。12歲開始就來店幫手的Elvis道來實情:「我只能從旁看他煮飯。他對出品很執着很嚴格,最多讓我打飯——打鬆糯米飯。」
時間 親情
今天,強記的食客版圖由父親的香港十八區,拓闊至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遊客常常十盒八盒的外賣糯米飯。只是,近幾年米芝蓮的加持,父親已經看不到。
夜風吹來,店前樹搖、影動。阿細憶述:「我好記得爸爸走前一個月,我去拜阿嫲和祖先。爸爸搭着我膊頭。他說:『少峰,你如果不是選擇江湖那條路,你會很成功。』」父親一直無病無痛,2011年中風遽然離世。
日復日蒸煮煲,是漫長的修煉,火爆的阿細變得沉着內斂。「在江湖上有得有失:得的就是多了很多朋友兄弟;失是失去了時間,其實我應該放時間在爸爸的生意上。」往事並不如煙,父親一直在心頭。
「多少位呀?裏面有位坐的!」每次經過強記,都聽到老闆娘賣力揚聲,炒麵煎腸粉收錢如三頭六臂。阿細有時累了,走到馬路邊點煙提提神,但雙眼一直留駐小店,「我甚麼運氣也沒有,最好是娶了一個最好的老婆。」當年因為妻兒,他才決意轉投飲食江湖。
「以前很懶惰,常不開鋪。」兄弟其中一個想休息,就齊齊放假。客人經常摸門釘,又愛又恨。「現在大家有共識,都想留些東西給下一代,也不想爸爸辛苦留下的名字,或者這麼好的食物失傳了。」一年前,阿細榮升爺爺,對血脈親情、店號傳承更加在意。
在廚房,手只一對。當年阿細放棄了父親起家卻工夫繁瑣的牛雜,只是20年來不時有老街坊問他何時再賣。「以前牛雜很便宜,幾毫子一斤;現在一副賣千多元,來貨貴,賣不起錢……將來有機會,我會開一間正式的店鋪賣牛雜,讓街坊緬懷一下。」二十多個寒暑,阿細守着強記,將老父的美食發揚光大,但心裏,像一幅砌圖,尚欠一塊。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梁偉德、陳秉謙
強記美食
地址:灣仔駱克道382號莊士企業大廈地下
電話:2572 5207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2:00nn-1:00am
http://bit.ly/2QJwQ7D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Jr7IT0nWAg/hqdefault.jpg)
老闆每天親載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晚上十二時。大角咀松樹街一家100呎不足的小店仍亮着燈,店內有名中年男子在默默工作。騰龍閣是這家的名字。名字甚有氣勢,像極中菜館酒家愛用之名,其實是家三十年老字號麵包店。眼前在默默工作中的人是伍慶祥,是這間店的老闆。
每晚十二時準時開始工作,先花半小時清理麵包工場,才開始做麵包。做麵包的方法跟其他店無異,打麵粉、打雞蛋、揉麵糰、放置發酵、製作餡料、上色入爐,只是工作環境較狹窄,器具都擠在一起,把人困在丁方之間。
空間雖小卻不感到侷促,看着做麵包時的祥哥,滿臉掛着盈盈笑意,揮灑自如,一雙巧手,變化出不同麵包,雞尾包、菠蘿包、丹麥條、提子包、豆沙包、腸仔包、豬仔包、漢堡包、蛋捲、蛋撻等。
邊做包還有閒暇邊跟我聊天,絕不像他所說得只是經驗尚淺的麵包師傅,「這裏開了30多年,約20年前從我大哥手中接過來做,最初靠來貨,後來靠請回來的師傅做麵包 。」祥哥說。近年經濟不景,麵包師傅離職,祥哥請不起麵包師傅,就決定親自上場。
每天工作12小時,所有麵包都是祥哥親自製作,賣包就由數個二三十年的員工協力幫忙。邊摸索邊長時間工作並不是最難,難就難在如何堅持下去,「做人同做包一樣,當中要有失敗、要有嘗試,只要不斷努力,一定能做出好包。」祥哥說來淡淡然,就是一席老生常談的話,但當中要經歷過多少次失敗,如何又再站起來,心裏苦只有自己知。幸好祥哥的堅持,亦慶幸街坊的包容,他花了兩年時間終於做出成績。
這兩年間丟棄的材料、麵包多不勝數,祥哥笑說:「無他,皆因自己能力未到。」有了點成績亦不敢固步自封,像是不斷測試調整打麵糰的時間,找出麵包的口感有何不同;考慮到顧客健康,以植物油代替傳統做包使用的豬油。「我讀書不多學識少,某次看電視才知道,膽固醇會在體內積聚,港式包下下都用豬油,這樣大家食了就會像慢性中毒!」因為這個偶然,祥哥又作大膽嘗試,明明生意才剛穩定下來,又把自己推向另一個難關。配方一改,代表所有事都要推倒重來,他又再次經歷無數次失敗及嘗試,終於做出鬆軟可口的麵包,無豬油麵包成為了店鋪特色,雖然無特別宣傳,但客人卻愈來愈多。「做生意不能只向錢看,如果只懂看着帳目做生意,不能維持下去。」祥哥說。像最近他就在着手改良雞尾包,嘗試配不同餡料,希望能令雞尾包有不一樣的變化。
在這區生活30多年,免不了些老情懷。「有很多由手抱嬰兒到現在成家立室,有時間都會回來探望我聊聊天,真的好開心。」享受做包的過程,回味客人的問候,沒有比這來得更快樂。因為都是老街坊,當別家麵包店隨成本逐年上漲價格,祥哥卻想減價回饋街坊。「街坊支持我這麼多年,我很幸運能經營至今,只要我一日還在便會繼續努力下去,錢是賺不盡的,賺少一點都是賺呀。」祥哥說。
騰龍閣西餅麵包
地址:大角咀松樹街4號地下
電話:2396 8325
營業時間:6am-9pm
詳情: http://bit.ly/2FplZOM
採訪:林子慧
攝影:梁兆麟、謝致中
剪接:謝致中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lKNtrlLJ9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