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01,
五月天的藍色三部曲 [第一張創作專輯]、[愛情萬歲]、[人生海海] ,
在這兩天分別16歲、15歲、14歲了。
.
回首來時路,艱難卻幸運。
世界依舊瘋狂,但內心始終有一塊願望保持平靜。
.
2015,
新加入了 herstory,
讓我們多一分溫柔勇氣,再繼續一起長大。
.
----------
[轉發樂評] 趙雅芬:生命中的五月天
.
無法想像,如果沒有「五月天」,要如何捱過那些傷心、宣洩那些開心,度過那些四季光陰。
.
「五月天」出道的時候,我已經在報社主跑華語流行音樂,收到的第一張專輯是「瘋狂世界」。
.
那時候記者工作忙碌不已,每天接電話,每天趕截稿,每天很焦躁,發片的歌手如過江之鯽。當時對「五月天」的印象是:還滿屌的幾個毛頭小子。
.
「如果說了後悔是不是一切就能倒退回憶多麼美 活著多麼狼狽…..」1999年的我,一切很順遂,除了抱怨不能多休假幾回,阿信這種少年維特的煩惱,不是我的追悔。
.
很快的,「五月天」能量迅速醞釀,印象中,他們就是不斷的唱,小場大場,南場北場,當我還日復一日的陷在那些偶像八卦的新聞之際,「五月天」根基已經茁壯,效應已經延續。
.
2005年,我掉進人生的谷底。結束婚姻卻陷在陳舊破碎的回憶裡,獨處卻不知如何跨步前進,工作和生活都有如機械般運行,靈魂出竅,聽不到這個世界的聲音。
.
某一個夏天的午後,滾石唱片企劃打電話給我。他說他寄了「五月天」精選輯尚未發行的白片給我,希望我先聽了之後能給些想法意見。
.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知足」這首歌。記得是在開車上班的途中按下CD Player,完全沒有預期的,幾乎無法控制的,淚如泉湧。
.
「如果你快樂不是為我 會不會放手 其實才是擁有」這道理我懂。
.
「終於你身影消失在 人海盡頭 才發現 笑著哭 最痛」,這畫面我有過。
.
那一晚下班,CD播放到了「溫柔」的還你自由版,我跟著「五月天」的重音一起飆唱,車子急駛在夜晚市民大道高架橋上,方向盤握得很穩,油門踩得很深,原來溫柔可以這麼率真痛快,原來赦免自由可以如此灑脫。
.
那張白片至今還在我老爺車的CD匣裡,好似一個隨時可以分享喜怒哀樂的老友。
.
這些年來,也觀賞過幾次五月天演唱會。有一回跟某娛樂圈前輩一起坐在台下一樓特區,當滿場觀眾全都站起來鼓動,叫得叫、吼得吼、搖得搖、跳得跳,礙於前輩「不動如山」的沈穩,加上當時的我也自溺在某種「記者該有的理性矜持」姿態,於是整場表現得相當「優雅自持」。
.
回家後被自己的壓抑搞得很氣。看「五月天」怎能冷靜?看「五月天」就是要熱血。後來每一次看五月天台上的演出,我也成為台下膜拜的一份子,誓師勇氣與熱情。
.
青春不再,沒關係,體力已衰,不要緊,懷抱熱熱的心才是入場券。在一次又一次的起身跳躍和一回又一回的淚光閃閃之中,我的悲歡離合,我的歲月流年,有「五月天」為伴。
.
上周的某一晚,接到相信音樂工作人員的來電,說明「女也 herstory with Mayday」這張專輯的誕生由來,問我願不願意先聽聽看,寫些文字,很隨性的。
.
女歌手重新詮釋「五月天」的歌曲,這是個有趣的企劃議題。
.
我回想起我去KTV的情景。雖稱不上「五月天」的鐵粉,但「五月天」的歌總是要來幾首的,然而明明就是個不愛在KTV唱歌的破嗓女子,我到底是哪來的臉皮要硬唱「五月天」的歌曲?又為何這麼習慣以「五月天」的歌曲傳達心情?
.
其實沒什麼答案。當女生也喜歡高歌「五月天」的歌,這就是「五月天」無性別的穿透魅力。
.
我自然也想知道這些「女也」的女聲們會怎麼選曲,怎麼重新演繹五月天的詞意和旋律。
.
收到連結,刻意沒有按照曲序聆聽。
.
「突然好想你」被徐佳瑩唱得好細膩,她婉轉中帶著堅定,像是坐在機艙裡等著起飛到另一個國度的年輕女孩,眼神陌然凝望窗外,卻翻攪著前塵往事的心酸。
.
「春嬌與志明」這部電影沒有比「志明與春嬌」好看有創意,但因為「春嬌與志明」,我欣喜愛上曲婉婷的聲音。
.
曲婉婷選唱「生命有一種絕對」,附予這首歌新的生命、另一種堅固柔情,她的轉音尤其絕美,生命不止只有一種絕對。
.
「離開地球表面」是嗨歌,S.H.E挑中這首歌是意料之選。電音開場,三部合音,女版的「離開地球表面」依舊是聽得爽快,不囉唆,come on ,jump!
.
梁靜茹音場的穩定力強大,她的「溫柔」版清澈透明,不苦澀,且淡定。
.
家家的「我不願讓你一個人」也迷人,爵士的輕搖扭擺,透出熟齡女子對情愛的寬容瞭然。聽的時候來杯單一純麥威士忌,感覺很對味。
.
鄧紫棋當初參選「我是歌手」,把海豚音融進「你不是真正的快樂」這首歌曲裡,明顯是想炫技獲得喝采。她做到了,把這首歌唱得如此煽動性高難度,真要有鐵肺。
.
「如煙」是首特別的歌,艾怡良略帶煙嗓的吟唱,飄散「胭脂扣」韻味。魏如萱的「愛情萬歲」如絲縷般的鬼魅,迷戀好似一種宿醉。
.
林憶蓮挑上「盛夏光年」,我毫不意外,鏗鏘有力的宣誓自我,已是Sandy近年的個人風格,這首歌與她的堅定不謀而合。黃韻玲把「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改成BigBand的曲調,也是一絕,音樂底子深不深厚,一聽就瞭。
.
不必和原曲比較,無需評論誰才是無敵,「女也 herstory with Mayday」這張專輯開創新的格局,卻又那麼令人的熟悉。聽著聽著,我們都會想起五月天的某首歌曲,曾深深進駐我們心靈,那些悸動的狂喜及黯然的悲戚,都是生命的印記。
.
原文網址:http://www.nownews.com/n/2015/07/04/1737897
同時也有6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糖餃子Sweet Dumpl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嗨!大家好,我是 Cassandre,今天的『食不相瞞』我們要來做一款很經典又非常受歡迎的午茶甜點: 檸檬糖霜磅蛋糕 (Classic Glaze Lemon Pound Cake) ! Pound cake 磅蛋糕,之所以稱為磅蛋糕,主要就是在最原始的食譜裡,是使用了一磅的奶油、一磅的糖、一磅的...
老細由來 在 Facebook 八卦
《斯卡羅》一二集觀後感與小彩蛋分享
公視粉絲團真壞,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一次就上兩集,真的是逼人一口氣看完吶!我還真的看完了...根本停不下來~
心得:
超精緻的史詩劇,只看兩集就可以說,是我所見過最用心的台灣史詩劇。
對於19世紀末的台灣生活,尤其是房舍的考究十分仔細,還有劇中不斷穿插的5種語言:原、台、客、華、英,真的是聽得很過癮啊~雖然只聽得懂三種XD
其實看片尾的致謝名單,就知道他們聯繫了多少在地部落的耆老進行調查甚至協助,一部戲劇能做到這個程度,除了感動已經沒什麼話好說了,還原度真高。
---
這邊小小幫大家整理一下「斯卡羅」事件的背景:
「斯卡羅」是一個由許多部落組成的部落邦聯,位於中文文獻中稱呼此區眾部落的「瑯嶠下十八番社」範圍之內。(感謝眾高人指點與《傀儡花》作者陳耀昌醫師臉書分享)
斯卡羅是一個很特別的統治實體,族群的主體為排灣族,所以劇中族人使用排灣族語與穿著,然而他們的統治階級是從知本社(卡大地布)南遷的卑南族,雖然好幾百年前因打輸普悠瑪部落而來此,但因為他們仍武力高強、善於使用巫術(強弱果然是比較出來的),而使得恆春半島南方的排灣族等民族臣服,形成一種有點類似島內殖民的統治組織。但也因為被排灣族環繞的關係,耳濡目染下這支卑南族人的文化也漸漸被排灣化了。這裡要注意的是,因為不是所有南恆春排灣族都臣服於斯卡羅,所以不適合直接拿來代稱整個地區;當時台灣清國勢力範圍外的狀況,可以想像成歐洲那種小國林立的狀態。
早在荷蘭時代,《熱蘭遮城日誌》(江樹生,2003,已絕版)中就有提到「瑯嶠君主」這個用法,也提及該族群的強大。
然而,為拓展殖民地事業的荷蘭,在1642年底,由荷蘭東印度公司任命戰地指揮官Johannes Lamotius率軍前往基隆淡水等地,想奪走西班牙人的城堡(淡水紅毛城等等,不過今天的淡水紅毛城是荷蘭人在西班牙人原址上重建的就是了),也征服北部的居民。而在任務結束返回台南時,也順路征討虎尾、二林等不順從的聚落,就這樣回到安平古堡。放假一陣子之後,他率領了一支300人的軍隊再次向南挺進,目標:征服瑯嶠君主。
結果,該次遠征大敗數個瑯嶠十八番社成員,毀了許多舊社,君主更敗逃知本。(因荷蘭時期年代久遠,此部分其實存在多種不同解釋,本文僅取其一)
這應該就是正片開頭,龜仔甪(音作「鹿」)社族人宣稱「為祖先報仇」、12分鐘搶先看版中「幾百年前,斯卡羅被洋人殺的家都沒有了」的由來。這新仇舊恨的糾葛,原來是起源于荷蘭,羅妹號船難的美國人不管是劇中還是史實中,真的都死得莫名其妙... 被報錯仇了...
沒辦法,現代人都會臉盲了,也就別為難人家分不出來美國人和荷蘭人了(其實我也分不出來啊!!)
好啦,大概就是這樣,剩下的自己看~ 否則又會變成萬言書喔~
---
*小彩蛋:
1. 柴城=車城,社寮=射寮=屏東海生館旁邊
2. 龜仔甪=龜仔角=社頂公園一帶
3. 羅妹號船員上岸的地方,大概在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到墾丁福容大飯店之間的海岸。(自李仙得手稿比對地圖地形推測)
4 .那個第二集突然開口講很標準很出戲的英文的總兵劉明燈啊...他大人就是在草嶺古道寫「雄鎮蠻煙」和「虎字碑」的那位啦!下次去走草嶺古道,記得多看兩眼真跡啊~或者可以直接看我和Joeman 去走的影片就好,空拍超精彩喔:https://youtu.be/QnmYd9ieJzM
5. 我說那個梅花鹿的部分... 溪裡那幕那隻中央大公鹿,鹿角的叉好像有點不自然XD 然後在任何有狩獵活動的地方,鹿群都不會等到人離那麼近才跑掉喔~ 這邊有違事實,比較像卡通常見的「人與自然共融共處」的烏托邦世界觀裡,但那是不存在的;或者只存在於沒有狩獵人又多的地方,比如說能高安東軍(扶額頭
6. 根據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羅妹號是在七星岩附近觸礁失事,距離台灣還有8海哩遠(14.8K),船員是乘坐救生艇登陸的,而不是片頭「大船就擱淺在海岸邊」的樣子。
7. 第一集龜仔甪社把船長夫人的頭丟回海中,但史實上,那是李仙得和卓杞篤簽訂條約之後,他們才把頭還給美國人。
8. 另外,羅妹號那名倖存的船員,並不是直接被送到府城。而是不知受何人幫助,逃到打狗(高雄)後自己向官府稟報,消息上呈台灣府,經英國領事館傳遞至北京辦事處,再由該國公使移牒美國公使蒲安臣(Burlingame)。當時,一艘停泊在安平港的英國軍艦哥爾摩蘭號(Cormorant)有前往墾丁進行搜救任務,但一接近海岸就被龜仔甪的族人攻擊,只能趕緊躲回船上,甚至向陸地開砲擊退族人(居然有這段,怕),最後無功而返。經歷這段插曲後,才輪到李仙得上場,來到台灣,要找龜仔甪族人算帳,但龜仔甪首領不買單,加上清廷敷衍,才有後續美國派兵殺來台灣的故事。
9. 李仙得這趟來台灣的故事他自己有寫成書,有中譯版《南台灣踏查手記:李仙得台灣紀行》,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朋友,這是一本不可錯過的著作。不過很遺憾...博客來最後一本現貨被我買走了,明天到貨,椰(欸
10. 我年初去山型者 Wilder在那山那谷辦的WILDER LAND有遇到温貞菱 Wen Chen-Ling 本人,那時候她和謎卡 Mika on the road 一起在溪邊放空,我那時候有眼不識泰山... 還問她是誰(眼神死)記得跟她講過幾句話的感覺... 她本人根本就是劇中蝶妹的感覺,輕飄飄的啊~這次看《斯卡羅》,真的很佩服她能背好講好這麼多種語言的台詞,太強了!!而且那帶一點英文的口音,有夠自然!讚讚!
我吐槽到這邊,你可能會覺得「欸等等,這時間軸怎麼差有點多?」但是畢竟《斯卡羅》可是經過兩次改編的歷史(陳耀昌改編一次,劇組再改編一次),而導演接受訪談時也已表示:「一部片不需要去、也不可能去承載所有歷史的真相。」
這部分我是認同的,本來就不應該把《斯卡羅》當成一部正史來看,而是以看《三國演義》那樣的心情,去欣賞當代影視劇作如何將150年前的台灣生活樣貌、族群互動、服裝居住乃至語言樣態,活生生的還原到眼前。
我可不會說《三國演義》因為不符合史實所以不好看哪...
而這部劇最大的價值是,《斯卡羅》可以是個起點,喚起我們的意識,去探究那些固著於這片土地上,長的硬邦邦,卻有著記憶溫度的真實歷史,深切的認識流在自己血液中的台灣基因。
台灣沒有史詩?滿腦子中國五千年?
講這種話的人,只是沒看書罷了。
今年起,也可以說,他只是沒看公視罷了。
---
誰說台劇沒人才、不好看、沒質感?那個時代早過去了,《斯卡羅》證明了,你如果還沒看到好看的台劇,就只是經費不足而已啦~一集1550萬,總算能摸到韓劇邊邊的製作費,果然可以拍出國際級的水準啊!!!
我會繼續追下去的(腦粉貌),
期待下週六(我是日,Netflix)!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1924日治地形圖
老細由來 在 韋佳德 Skanda Facebook 八卦
「“的”、“地”、“得”」你會不會區別?
相信佳德,與其狂學英文文法,不如溫習自己母語的句法!
我在臺灣已待了六年多,這幾年看過無數雜誌、書籍、散文等,我不得不說,遇過非常多出版社,編輯,甚至作家,傻傻分不清楚何時要用「的、得、地」?
一開始,我不敢相信如此簡單「的」文法,竟有這麼多人使用「得」不妥當。在國外,這是學中文在前幾堂課所學到的內容,所以我以前以為也許臺灣沒有分「得」這麼細吧!可是,有一天,跟同事(語言學家)聊天的時候,他跟我說不是沒有分,而是大部分的人都亂用。
我自小對語言特別敏銳,後來從事口譯工作,語言便成了我的職業,現在在主持的時候,語言更是得特別尊重的工具;主持國民漢字須知後,更清楚地瞭解漢字多有魅力!
我以前看了商報教育版特意請教了下城區語文教研員汪雁宏老師,她的回答或許能給吃不准答案的家長一些啟發。 汪老師很肯定地說,這三個字一定要有區別地使用。只是小學低年級,比如一二年級的孩子還沒有涉及到這一塊知識,或者目前在沒有教學要求的情況下,老師對於這些知識進行了淡化。一旦到了小學中年級階段,同學們自然要學到對三個“de”的使用,那時候就得學會怎樣區別了。
「的」字
1. 形容詞語尾:這是它最普遍的用法,用來修飾其後的名詞、代名詞 。例如:我的家,小狗的玩具等
2. 介詞:表所屬,如同文言的「之」字。
3. 代名詞:同「者」字。本是「……的人」之簡稱;「的」字上為形容性詞語,加上「的」字,用來修飾名詞「人」。例如:開車的、唱歌的、說話的等
「得」字
1. 「動詞語尾」:動詞本無語尾,此處只是一個權宜的說法而已。它這時只是個虛字。這是最常見的用法,表示可能、動作、情狀、效果或程度。例如:「拿得動」(表可能)、「你的話,說得有道理」(動作)、「弄得水花四濺」(情狀)、「他畫得很逼真,不愧是位畫家。」(效果)和「佩服得不得了」(程度)。此四種用法的結構是:動詞+得+副詞。
2. 只好、能夠、必須的意思
3. 形容詞語尾:例如:「這雙鞋子大得出奇。」句中「大」字為形容詞,加「得」字表示它的狀態。又如:「這棵樹長得很高」等。
「地」字
1. 副詞語尾:副詞加上「地」字,用來修飾或限制動詞或形容詞,例如:「我悄悄地跟母親說。」
總而言之,「的、得、地」很容易區分!
「的」,用在名詞前面。例如:曉明的帽子、可愛的嬰兒、西天的晚霞、媽媽的叮嚀、樹上的小鳥。
「地」,用在動詞的前面。例如:慢慢地走、快快地跑、高興地笑、細細地嚼、認真地學習、大聲地吼叫。
「得」,用在動詞的後面,並且要跟著一個形容詞。例如:嚇得臉色發青、笑得東倒西歪、哭得肝腸寸斷、唱得興致淋漓、長得好快。
雖說溝通順暢就好,文法只是小事一樁,我不這麼認為。漢字充滿了歷史與文化的痕跡,尊重正確的寫法等於尊重自己的母語、文化及歷史由來!
尊重文法等於尊重自己!
歡迎分享。
Yahoo!奇摩新聞Yahoo!奇摩名人娛樂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蘋果日報蘋果日報蘋果LiveBBC 中文網(繁體)CNN中文臉譜專頁ETtoday分享雲ETtoday新聞雲ETtoday星光雲東森新聞人民邮报 - The Rakyat Post Chinese Version
老細由來 在 糖餃子Sweet Dumpling Youtube 的評價
嗨!大家好,我是 Cassandre,今天的『食不相瞞』我們要來做一款很經典又非常受歡迎的午茶甜點: 檸檬糖霜磅蛋糕 (Classic Glaze Lemon Pound Cake) !
Pound cake 磅蛋糕,之所以稱為磅蛋糕,主要就是在最原始的食譜裡,是使用了一磅的奶油、一磅的糖、一磅的雞蛋跟一磅的麵粉,每個食材都是等重的,這便是它名字的由來。我們今天做的磅蛋糕就是採用原始食譜的食材比例(歐洲老奶奶配方磅蛋糕無泡打粉),而且不加泡打粉,成份簡單,做法容易,即使是烘焙新手,也可以輕鬆上手。
這份食譜做出來的檸檬磅蛋糕口感綿密濕潤,還帶著濃郁天然的檸檬香氣,無敵適合搭配熱茶享用,重點是冰過之後,口感一樣完美,希望大家會喜歡。
這支影片還有無人聲的 #ASMR 版本:
https://youtu.be/BrgchM1FyT8
-----------------------------------------------------------------------
檸檬糖霜磅蛋糕 (Classic Glazed Lemon Pound Cake) 怎麼做呢?
下面是 檸檬糖霜磅蛋糕 (Lemon glaze Pound Cake) 的做法與食譜:
☞ 使用的烤模尺寸為 16x7x6cm
📌 烤模尺寸換算方式:
https://tahini.funique.info/doc/9e4fb19282319ccde7525d421b14adca
✎ 材料 / Ingredients
☞ 磅蛋糕
無鹽奶油 100克
細砂糖 100克
低筋麵粉 100克
室溫雞蛋 2顆(約100克左右)
鹽 一小撮
香草精 2克
☞ 檸檬糖漿(Lemon Syrup)
水 40克
細砂糖 30克
檸檬汁 10克
☞ 檸檬糖霜(Lemon Glaze)
糖粉 80克, 過篩
檸檬汁 15克
✎ 做法 / Instructions
1. 烤模內抹油、灑粉,備用
2. 打盆裡加入室溫軟化的奶油跟鹽,用中速打約四分鐘,打發的奶油顏色會變白、質地更膨鬆,再用刮勺把盆邊的奶油都集中在一起
3. 加入細砂糖,但要少量、分次地加入,避免一次加入太多,一樣用中速攪打至混合均勻
4. 兩顆雞蛋也是分次加,每加一顆打約30秒,或直到看不見蛋液為止才能再加另一顆
5. 打完蛋後,加入香草精再打三十秒到一分鐘
6. 將麵粉分三次篩入,用刮勺用翻拌的方式直到看不見乾粉;將拌好的麵糊倒入烤模內,敲幾下以排出空氣
7. 在麵糊表面的中間,擠一條、或切一條細長的奶油,可幫助烘烤時裂紋比較漂亮
8. 用170度C預熱烤箱,烘烤 50-55 分鐘
9. 起一小鍋來做檸檬糖漿,加入糖跟水,用中小火煮至糖溶解,沸騰後再多煮2分鐘便可移鍋關火,最後加上10克的檸檬汁拌勻,放涼備用
10. 出爐後的磅蛋糕先放10-15分鐘,時間到脫模,用竹叉在上面戳幾個洞,趁蛋糕還熱塗上檸檬糖漿,放至完全涼透
11. 最後,取一個小碗加入篩過的糖粉,再倒入15克的檸檬汁充份攪拌,然後淋在已經塗了糖漿的磅蛋糕上,待糖霜乾透即可享用,建議冰過後再吃,風味絕佳
更詳盡的作法與 Tips,可以參考我們的食譜網站喔:
更多的食譜:
https://tahini.funique.info
-----------------------------------------------------------------------
#磅蛋糕
#簡單食譜
#檸檬糖霜磅蛋糕
#簡易甜點
本片是以 Panasonic Lumix GX85/GX80 4K 影片拍攝。
鏡頭:
Panasonic LEICA DG SUMMILUX 15mm F1.7,
Panasonic LUMIX G 25mm F1.7 ASPH.
More Info:
https://www.sweet-dumpling.com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weet.dumpling.studio/

老細由來 在 阿媽煮料 Youtube 的評價
鹼粽,是一種米粒稍呈粘糊狀,口感近似粿的粽子。一般不包餡,本身沒有味道,多沾白糖蜂蜜一起吃。以前的鹼粽,是添加硼砂以獲致粘糊效果,並避免粘住粽葉。但因硼砂對人體不好,所以現在多用鹼油、三偏磷酸鈉取代。在日本九州的地區,有類似鹼粽的甜點,叫灰汁卷(あくまき)。基本做法與鹼粽大致相同,但不加餡,不加味,形狀扁長,尺寸大。煮熟後,打開切小,加黑糖粉,大豆粉等吃。
👉詳細文字食譜 http://amacooky.com/鹼粽/
👉阿媽煮料 http://amacooky.com
如果喜歡這個影片,請Like我們👍 還有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http://youtube.amacooky.com
留意更多的阿媽煮料食譜
支付寶打賞阿媽https://qr.alipay.com/TSX18758WBWG834FOIOIF71
------------------------------------------------------
阿媽煮料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macooky
阿媽煮料 http://amacooky.com
這是一個阿媽想要將自己的味道留給兒女和孫子的料理頻道,希望把愛留傳下去,希望您也能喜歡
------------------------------------------------------

老細由來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舊鏡面折射着晨光下的元朗大馬路,人潮如螻蟻四竄,車龍不絶,紛紛擾擾。
稍稍遷移目光,鏡中風景截然不同,映入眸底的,是一家老店。白色的瓷磚牆,偶偶滲雜着橙啡色的紙皮石。鏡子、掛畫、舊日曆及菜單,都亂糟糟地散佈於牆上,木製的卡枱及方桌擺放得井然有序,硬木櫈的腳丫踏於粉肉色的磚地板上,老派得不行。往上一瞥,是一個古舊的長方鐘,隨逐秒每分,滴答滴答地洗滌了繁喧。
平心細瞭,方才發現粉褪的殘鏡角落,鑲製了「好到底麵食專家」七個銀字。哈,好直接的名字。
起步皆難
暗忖之際,一塊白布倏然伸到銀字之上拭抹。抬頭一看,是位戴着金絲眼鏡的大叔,頂着青銀參半的側分短髮,一臉穆然。店裏的收銀姐姐見大叔,即禮貌地點點頭,稱他作事頭。他,是陳祺欽,老店的第二代,人稱「大哥」。他拍拍抹巾,說起這「好到底」,正是他已過身老爸陳波,即第一代事頭所起的名字。他先拭起第一個「好」字來,「好」就是品質好的意思,店裏的所有食材,都由陳波親自挑選研製,一直沿用至今;輪到第二個「到」字,意思很簡單,就是招呼周到;布子擦到第三個「底」字,他噗哧一笑:「底咪就係抵食囉!攞個諧音呀嘛。」語一出,他收起笑意,把餘下數字都一一抹淨,甚是疼惜。
時針踏正八時一刻,一名老婦步進店內。問起店子歷史,大哥即指一指老婦,着她解畫。眼前嬌小的老人,白髮蓋頂,燦笑如花,正是他的媽媽,人稱「好姨」。她自四十年代起,已經與陳波一同擺街邊檔賣雲吞,她笑言:「我個名冇個好字㗎!好字係代表好到底,元朗老街坊好多都識得我。」其實不止元朗,香港九龍各區,都見小店影子,但都一律只賣乾麵,要吃一碗煮好的生麵,就只此元朗一家。一直生活於元朗的好姨,瞬間陷入了思憶。她說,那個年代很艱苦,住木屋,食米碌。陳波跟隨兄長入行做麵,及後合力開麵檔,擔擔挑到圍村賣雲吞麵,當時好姨剛好申請來港,就於麵檔幫忙。奔波兩年,在現時合益街市的位置租地鋪,正式經營麵店,並取名「好到底」。最初只賣生麵,並無乾麵餅出售,至五十年代,陳波見港九地區客人眾多,他們投訴太遠,於是就想到做乾麵餅,讓客人買回家保存。如此一來,生意漸佳,終於一九六一年,將店鋪遷往現時的三層高唐樓。偌大地方,地下及二樓為堂食,三樓作廚房。那時候,孫子還未出世,好姨包雲吞、收錢、賣麵、寫外賣,可謂一腳踢。一做,就做到一九九一年,才正式交由大兒子祺欽接手。今時今日,她年已八十七,退休、退休,退而不休。當初為何偏做飲食業?她呆住了,彷彿從未遇此一問。那年頭,根本沒有選擇餘地,一切只為生活。
本心續行
說着說着,不自覺尾隨着兩位上了二樓。同樣是木枱木櫈,但四面牆則換上了淡淡然的黃,配以舊式的鐵窗花。看着看着,大哥也就掉進憶潮。他記起了小時候,因為讀書不成,老早就到店裏幫忙學做廚房。以前主賣雲吞麵、水餃麵,當時爸爸陳波教他做麵,但對於淥麵,他更具心得,強調要水滾方能煮麵,並且要看麵的粗幼,濕還是乾,濕麵不能煮太久,要拿揑。這一來講經驗,二來講心,自己研究如何煮才好吃,就是用心來做麵:「最用心嗰個就係我囉。」沒有丟爸爸的臉,他一臉自豪。
一陣馥郁喚回思緒,「香哩?我個仔喺樓上廚房炒緊蝦子。」大哥開腔,遂領頭步上三樓,看來,第三代即將出場。腳踏樓梯之時,見其腳步有點不穩,他即搔搔頭坦言自己將近七十,現時已交棒予第三代,自己則從旁指導。甫至廚房,就見一個大爐頭,一男子手執鑊鏟,使勁地炒起蝦子來。一頭清爽黑髮沾上濕汗,同樣是戴着眼鏡,一臉敦厚之人,就是老店第三代,陳仕傑,阿傑。看他年約四十五,功夫卻已十分熟練。原來早於廿來歲時,已經到店裏工作,對於廚房一切,甚是了解,如今所有師傅,都由他親自調教,但這裏的所有調味之方,都只可由陳氏親自落手,不傳外人。大哥教其炒蝦子,蝦子一定要炒過才夠香,最重要不能猛火炒,感覺到有香味上升就可。一旁的大哥,忽而講起蝦子麵的由來。以前蝦子很便宜,一百幾十元一斤,初初用來煮湯,後來陳波覺得熬完湯後,把蝦子丟掉很浪費,於是想到把蝦子混入麵內,變成蝦子麵:「阿爸叫做蝦子麵嘅起源人,好受歡迎,鮮味之餘又唔使自己熬湯,後來愈嚟愈多人跟住做。」由陳波那代開始,他們一直用同一種蝦子,縱使現時蝦子要一千元一斤,都不改用廉價貨。又堅持親力親為,麵類全都自己製造,有粗麵、幼麵、伊麵等。做麵不能有鹼水味,於是他們一直用優質鹼水,走鹼時間亦足夠,味道十年不變。
炒畢蝦子,阿傑走到後廚房,開始做小店的靈魂——雲吞。每日用新鮮豬肉,先把豬肉起筋,再於切肉機絞碎,雖用機器,但仍需人手過機十遍八遍,再加入肥豬肉,方有口感。處理好肉類,把蝦脫水,加入調味混合,秘訣是加入蝦子。餡料一做好,好姨與一眾女工已坐於長桌旁,包起雲吞來。好姨年紀最大,手卻巧得很,其他人根本追不上她的速度,而且粒粒大小勻稱,一口一粒,這是他們的堅持,她解釋傳統雲吞麵是一個小食,一啖雲吞一啖麵,爽。她又續指自家雲吞麵的好吃之處,在於喝湯後不會口渴,她直言:「冇落味精係呃人嘅,只係我哋用好啲嘅,落少少就夠,我講真話㗎!」一旁的阿傑聞言,即為奶奶的直率大笑,又邊笑謂:「整嘢邊呃得到人?最緊要用心製作,過到自己,過到人。」朗笑背後,是一腔熱誠。說他是否一直如此生性,倒也不是,十來歲開始落鋪幫忙,及後開始跟爺爺學整麵,只是後來好玩,畢業後就到懲教署打工,兩年後,陳波想退休,他就回來幫忙。起初,做廚房學得慢,嫌其又熱又髒,甚至會中途離開崗位。當時,他心態是父母必然照顧自己。不久後,陳波過身,又有師傅辭職,他才硬着頭皮奮發,不讓爺爺失望。
大哥聽畢,臉帶淺笑地離開廚房,似乎是放下心來。邊走,他邊呢喃着,這份本心,外間難尋,幸而兒子繼承下來。
穩步就好
回到地下食堂,已經滿座,牆上舊時鐘指向十二,正值午市。這又是大哥最開心的時刻。雖能退休,但大哥仍然天天回到老店坐鎮,以為是他不放心兒子一人,其實是捨不得一眾街坊熟客,畢竟有些客人從小吃到大,現在還會光顧,十分熱情及支持。故此,他都特意保留傳統裝潢,讓人懷舊一番。他不忘本,記得自己都是靠街坊才有今日:「唔會忘記街坊,街坊賞面,搬走咗都返嚟,為咗食碗麵,又見我哋一面。」說起遠道而來的街坊,他又想起一件往事。九十年代,他曾經於旺角豉油街,試過開一間分店,好讓客人不用特地來元朗進餐。只是,附近太多食店,大多用低價錢賤賣,他們成本高,實在辦不到。結果,分店只維持一年左右,就沒有再經營下去。
回過頭來,一頂銀絲穿梭於人潮之間,原來好姨也下來湊熱鬧了,步經大哥,她即接話:「好到底呢,由我嗰代開始都冇諗過賺大錢,我哋腳踏實地,足夠開銷就得。」扔下一句話,她就走到樓面姐姐跟前,打着哈哈。此時,阿傑也來到麵檔幫忙,他負責淥麵,大哥則於對面盛湯放配料。明顯地,二人默契雖有,卻沒甚話題,因為自他小時候,爸爸就於店裏做主力,二人聚少離多。然而,一碗雲吞麵對阿傑而言,依然是快樂的回憶,他壓低了聲線道:「爸爸煮麵我食咪開心囉。」大哥還是聽見了,雙方尷尬一笑,又把話題牽扯到麵上,大哥說到自己的表現,他毫不忌諱地自誇比爸爸做得好,亦覺得兒子保持到九成水準,希望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旁的阿傑頗感壓力,低喃着要保住爺爺的金漆招牌,真的不易。「好到底」嗎?「好」,他說做到了九成;「到」嘛,由於請人艱難,請到好招呼的阿姐不易,如若自己,招呼一定好;「底」,以新界區而言,他認為這個價錢對得住人。前來捧餐的好姨聽着,又搭訕:「係咁解咩?我就話好到底意思係一路做落去,好到底!」三人面面相覷,終於嘻哈大笑。
時針又轉兩圈,人潮依舊未減,看來這一家老店,確實被三代好好守護着。閒來,又注目鏡中似遠非遠的大馬路,你看這啊,到底是人走得比車慢。只是,生生不息,跬步終究千里。
採訪:黃寶琳
拍攝:胡浩賢﹑謝本華
好到底麵家
地址:元朗阜財街67號地鋪
電話:2476 2495
營業時間:10am-8pm
詳情: http://bit.ly/2Pn2433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老細由來 在 「葳老闆的辣雞湯」周品均專訪-大男人VS 小男人的終極辯證 的八卦
第二次接受Wazaiii 採訪的周品均,不同於以往電商女王、Wstyle 創辦人、作家等標籤,多了一個新身份——YouTuber。談了許多感情話題的頻道「葳老闆的辣雞湯 ... ... <看更多>
老細由來 在 慣老闆由來!如何反擊慣老闆?Iku老師通通告訴你 ... - YouTube 的八卦
... 老闆 由來 !如何反擊慣老闆?Iku老師通通告訴你!iku老師影片精華▽影片目錄▽ 00:00 在不合理環境工作的人一定要行動00:22 慣老闆是怎麼養成的01:14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