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曾撇見一小段理財節目,說「金管會」有意規劃要限制保險公司賣儲蓄險給保戶,說從監察院陽光申報資料看的出,我們檯面上許多政治人物都買很多儲蓄險,包括柯文哲在內,意指我們這些人的理財觀念有問題?
二十多年前, 我剛出社會工作, 才開始有錢買保險, 當時儲蓄險的預定利率很高,有6-7趴之譜(印象中那時還沒利變型保單, 所以保單只有預定利率,沒有宣告利率) ,或許當時理財觀念不成熟,不過買到這種保險,把利率鎖住, 套牢保險公司 ,算是歪打正著的投資。
後來收入漸豐,小孩也陸續出生,知道夫妻是家庭支柱,保額不足,且人有長壽風險,後來也陸續買了一些定期險、醫療險、 重大傷病險和殘撫險等。這幾樣保單價值不高,且我才買1-2年, 所以監察院的陽光法案是規定不必申報的,但這些險種還是有一點儲蓄概念在裏頭, 怕人家說我們隱匿財產,所以我都還是乖乖申報。
套句保險理財專家常說的,「商品沒有好壞之分,只看你有沒有需求」。
記得半年前打官司時, 律師有一次問我 :「你們政治人物申報財產, 像就最簡單的存款來說,你們要不要提出存摺影本或是收入來源證明啊?」 我說:「都不用, 我寫多少, 就是多少, 而且在備註欄寫太多, 還會被說財產來源不明,我已經學聰明了!」
律師聽了:「…」。
難怪有人說監察院若是不確切查核,就是變成有心人財產漂白的工具, 倘若有官員被質疑,就說我有申報啊 ,你們有認證啊, 據我所知目前監察院是用抽查的方式在審核。
台灣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過去以男性為主,2016年出了一位女總統,本以為性平觀念已大幅改善,我也願意以政治人物另一半的身分,出面呼籲大家重視,不過還是有踢到鐵板的時候…
今年四月1日愚人節,請假閒閒沒事幹,雞婆的在自認寫的不錯的性別平等文下面接了一小段鼓勵大家到苗栗旅遊的「業佩文」,可能文筆功力不高吧,還是其他原因,遭到苗栗縣長說我「假掰演戲」,還大喇喇地對外說:「男人的事女人別管」,這段話讓我驚訝到「翻白眼」,我的天哪,台灣才幾個縣市首長而已,一縣之長也算是個檯面人物了,竟然當眾對外這樣說,而且接續幾天左等右等,也沒人批評他,更不見有人聲援我,心想可能是苗栗參訪是市政行程, 自己不該提,只好先刪文,沒想到又被說成「陳佩琪承認假掰演戲,罕見道歉刪文」,因為快上飛機了,沒空筆戰, 只好投降認輸。事後回想真的不得不感慨,到底是台灣的性平意識還不及格,還是性平觀念遇到政治就轉彎?
回應一下有朋友告知我說,我的臉書被洗版了,說我講「1450該下班了」被罵翻了? 我實在搞不懂 , 1450現在是變成台灣人罵人的新「四字經」?還是什麼其他?就算是罵人好了, 通常也要是我指名道姓罵某人,才家才會氣pupu跳出來洗版,但我真不知道是講到誰了?有媒體說我是韓粉, 罵到從美國回來投先生的粉絲了,我實在不知這邏輯何在? 後來又有人跟我說,我不是講「1450」才挨轟,而是不該講「1450下班了」 ,因為1450是全年無休的, 被說偷懶下班, 當然會生氣, 我不知道到底是哪樣為真?
今天早上 先生出門前,第一次和他聊到此事,他一向比我還趕不上時事,記得不久前在電視上看到有人講「果凍」 ,還問我什麼是「果凍」?Anyway ,之前有名嘴、媒體人、新聞人都有這經驗,只要是不順X粉的意思, 臉書就會被掃到寸草不生 ,上網查這些人後來是怎麼應付過去的,想說自己也學習一下, 先生聽了哈哈大笑, 他說他也不知道這些人的下場, 但絕不是下跪投降,說我下次不敢了吧!
我查證的結果被掃的人,不是更撕破臉,就是批判的力道更兇,有些甚至走上法律途徑,好像還沒聽說有人哀嚎:「 下次不敢了, 饒了我吧,我會回頭再支持你們主子的啦!」
先生常跟我說,人無欲則剛,要努力活在當下, 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的確,心中無所求的人是最快樂自在的, 今天看到天氣這麼好, 陽光這麼燦爛,我等衣服洗好了, 就早點拿到外面曬起來,下午是整理花草和拖地的好時機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Aiky一點GO瘋旅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龍洞灣岬步道 #東北角景點 #海岸景點 龍洞是北台灣浮潛、潛水的熱門地點,龍洞灣很適合浮潛初學者,也是熱愛水上活動泳客的天堂。不過龍洞有一條非常獨特的岬灣步道,這條步道一路上平坦又好走,並不會像登山步道那樣的陡且難爬。 步道的一邊是蔚藍得大海以及獨特得灣岬海岸,而另一邊是高聳的山壁伴隨著蟲鳴鳥叫...
美國四月天氣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我們走過了疫情高峰期?專訪何大一:答案:No!千萬別樂觀!//財經雜誌》
我的Summary :麻煩大家認真看:
1)以全球疫情而言,我們還在初期。
2)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鬆口氣,稱自己成功抗病毒,那正是危險的開始。
3)印度、非洲、南半球、伊朗⋯⋯如果陷入疫情,死亡人數及病毒🦠會再反撲全球,因為防不勝防,太多無症狀感染者,還有隱瞞者。無症狀感染者攜帶的病毒和感染者一樣,日本剛剛通過的法律修正為隔離21天,愈來愈多人16-17天才有呼吸、血氧下降、體溫升高的現象。無症狀感染者可能佔25%-50%。
4)義大利和西班牙死亡率這麼高,説不定不只是篩檢率,啟動慢,也可能和人種基因有關。
5)為什麼有人會死?有人會自動痊癒?年輕患者也出現了零星死者?目前還是一個謎。一般科學界認為主要可能的原因是:免疫系統。如果單純感染病毒,會痊癒,如果誘發免疫系統攻擊,即造成肺功能及全身器官衰竭,病人極容易死亡:而老人的免疫系統往往比年輕人不健康:但年輕人也有免疫系統疾病患者。
6)完全殺死病毒的疫苗最快18個月才能生產成功。就算明年初FDA快速批准了嬌生公司的疫苗,其過程及功能可能不夠嚴謹,這種不得不,可能無法達成如肺結核、虐疾等疫苗注射後完全抗病毒功能。
7)中國應該再堅持一個月,現在太快復工了,輕易解封武漢,湖北,復工,那些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會給中國帶來第二波疫情。
美國更是。如果四月底即解除禁足令,狀況更糟。中國至少封城了二個半月。
8)如果全球在武漢封城後,一週內,整個二月全部封城,禁足,今天我們可能已經脫離險境。但這只是後見之明。
以下為何大一專訪內容:
*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4月5日,全球已有120萬例新冠病毒病例,其中約有25%在美國。紐約州是受新冠病毒襲擊最嚴重的州,病毒已經奪去這個經濟繁榮之州3500多人的生命。醫學專家們公認,要想控制住此次流行病,必須截斷大約三分之二的感染鏈。
由於迄今為止尚未出現有效的疫苗,人們無法完全保護自己不受感染,因此要有60%-70%的民眾感染新冠病毒有抗體後,病毒才會難以蔓延。公共衛生專家說,情況將變得更糟,不僅對紐約,對美國其他地區未來也是如此。
所以重點在:隔離,截斷2/3感染鏈。
何大一是亞倫·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Aaron Diamond Aids Research Center)的創始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早在冠狀病毒從新世紀初開始出現,他和研究團隊就投入求索與抗衡的研發之中。
* 在2003年SARS疫情期間,何大一曾擔任北京、香港和台灣地區的專家顧問。17年之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自2020年2月起,何大一負責一個關於新冠藥物及抗體的研發項目,用四種方法來開發藥物或抗體。馬雲基金會提供了210萬美元資金供何大一領導的4個團隊分享,另一家中國互聯網巨頭企業實際控制人的家族基金,承諾再提供100萬美元的研究資助。哥大的科學家將與中國學術研究人員合作,目前相關研究正在有序推進中。
*關於新冠病毒感染,為什麼近80%感染者沒有症狀?
何大一表示,儘管自2003年SARS疫情暴發以來,他的團隊已經非常詳細地研究冠狀病毒,但直到現在有關新冠狀病毒的許多基因COVID-19科學家們還是沒能完全瞭解。目前為止,仍然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個冠狀病毒攻擊下,有些感染者沒什麼事,有些人卻病得很嚴重?對肺部的損害有多少是由病毒導致的?有多少是由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導致的?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如果病毒具有破壞性,那麼我們就應對病毒進行更加猛烈的攻擊;如果是免疫系統的內部炎症反應導致了肺部長期損傷,那可以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科學家需要理解這些基本的科學問題,然後才能制定出最好的對付新冠病毒的策略。
*關於中國大陸目前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會帶來另一波疫情?
何大一認為中國要想讓無症狀感染者徹底消失,至少應該要堅持一個月。目前武漢解封,太快了。
*關於歐洲、美國太晚封城
如果借鑒中國的抗疫模式,全球皆可做到嚴厲的封鎖和隔離措施,就會壓平美國紐約、加州和西歐很多國家的疫情增長曲線。
何大一指出,如果放任疫情一波一波地蔓延,然後才啓動實施「禁足令」(shelter-in-place)、保持社交距離,這樣已經毫無意義。坐等疫情一波波地蔓延,只能不斷拖長防控疫情的時間線。現在需要的是全球同步行動,仿效實行抗疫的中國模式,尤其是「武漢式隔離」,那樣疫情才會更早被控制住,它能輓救更多生命,也有助於我們恢復正常的經濟生活。
*全球疫情是在早期階段?還是已經到了高原期?
何大一認為現在疫情還在早期階段。一切發生的太快了。一個月前紐約州宣佈第一例確診病例,現在紐約市的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武漢市。他從未見過(疫情)發展如此之快。艾滋病這種全球性的傳染病規模巨大,(自1981年發現首例艾滋病以來)全世界已有2000萬人死於艾滋病,但這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它是一種慢性病,不像新冠肺炎病毒來勢迅猛。
中國之後,疫情已經帶來了好幾波衝擊。伊朗和韓國大約在同一時間疫情暴發,然後是意大利,其它西歐國家緊隨其後,沒過多久就輪到了美國。
美國國土如此遼闊,疫情不會多地同步發生——最先疫情在西海岸暴發,然後進軍東海岸,現在紐約成為重災區。美國另一些城市,包括底特律、紐奧良、芝加哥等則正在邁向更大的危機,而也有很多地區尚未發生疫情的嚴重暴發。所以疫情波動的狀態是:快速交替,持續行進。
現在最讓人擔心就是疫情蔓延到那些資源貧乏的地區—— 例如非洲、南美洲的一些國家、還有印度—— 最近印度已宣佈封國的應對,這很好,但考慮到其資源匱乏的程度和人口的可怕密度,新冠肺炎疫情在這些國家會帶來怎樣的災難,讓人憂慮。
就整體而言我想說的是,在全球範圍內,現在疫情仍處於早期階段,很多國家甚至還未開始經歷新冠病毒的社區擴散和指數增長。令人不安的是那些國家會陸續觸發警報。
雖然中國、韓國等一些國家疫情已開始得到控制,但新冠病毒在全球各地此起彼伏,很難完全實現完全的正常化。這是我們所陷入的境地,它隨時可能反撲失控。
*經濟活動及復工、旅遊如果恢復正常,會不會功虧一簣?
幾周前,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很好的效果,包括武漢和整個湖北都只有零星的社區病例。這一成就值得稱道。
問題是,中國經濟如此依賴全球貿易和全球互動,當中國的周邊鄰國都還在生病、身陷疫情時,中國如何復工?經濟如何回歸正常?更何況中國境內確診案例仍未禁絕,如果過於放鬆,中國絕大多數人仍容易染上新冠肺炎,因為只有小部分曾經感染的人可能已經產生了免疫力。因此,在與中國互動的世界大部分地區疫情得以控制之前,中國似乎無法放鬆。
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如果中國能繼續採取嚴厲措施,那些殘存的無症狀感染者的數量將會逐漸減少。但問題是,還要等多長時間?中國人已然熬過了兩個月非常嚴苛的時光,人們渴望恢復常態。
每個人都想重返正常的經濟之中。
但要徹底讓無症狀感染者消失,中國必須再繼續堅持一個月,至少一個月。為了這一小部分無症狀感染者,如此大動干戈非常困難。中國經濟非常依賴全球互動,總會有人入境,也會有人逃脫篩查,非常棘手。
想當初,如果這個地球上的人更有智慧也更有緊迫感,就會在武漢封城時,把整個世界也都封上,這樣的話,現在這個大流行病可能就接近滅絕了。
當然,沒人能夠預測未來。
現在,眼看著疫情從第二波到第三波、第四波,送走一波又迎來一波。我認為,不僅美國應該好好地隔離一個月或六個星期的時間,整個世界都要隔離封鎖起來,這樣疫情不同步的現象就不再存在。
如果借鑒中國的抗疫模式,武漢「封城」,隨後湖北也實行嚴厲的封鎖和隔離措施,再擴大到全國。在六至八周後中國新冠肺炎確診數字有效降低,壓平了疫情的增長曲線,中國的確診病例與歐美相比,數量很少。武漢、湖北直至整個中國的其他地區,疫情都得到了控制。
如果現在全球鋪開這樣的措施,實行嚴厲的「武漢式隔離」,就會壓平美國紐約、加州和西歐的疫情增長曲線;那些疫情尚未開始暴發的國家和地區,其疫情增長曲線也將保持水平狀態,就像中國江蘇或山東等省份一樣。
*封城、隔離不是指現在疫情最嚴重的地區。而是「我們」,全世界。
「我們」現在要共同忍受、渡過難關,提早結束黑暗的日子。「我們」不僅指美國,同時指全世界。任疫情一波一波地蔓延,然後啓動實施「禁足令」(shelter-in-place)、保持社交距離,這樣毫無意義。尚未被疫情嚴重打擊的地區也一定不能讓疫情增長曲線上升。如果患病者的數量不大,疫情增長曲線變平就更快捷容易。雖然是事後諸葛亮,但現在有所作為還為時不晚。
我們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一個州接著一個州,一個國家接一個國家。我們坐等疫情一波波地發生,只能不斷拖長疫情的時間線。假設現在全球同步行動,那麼疫情會更早被控制住,它能輓救更多生命,也有助於我們恢復正常經濟生活。
*川普對此事該怎麼做才對?
兩個月前,人們大約要借助「神力」才能預測未來。但現在我們一遍遍地看到疫情蔓延的同一劇情在世界各地反復上演。因此,全球應該如何應對是顯而易見的。但對我來說,問題在於,過去美國似乎一直是全球的領導者,而現在這已不復存在了。我們的總統甚至不能領導他所在的國家。因此,必須由其他人填補這個空白,或者由一群世界級領導人一起扮演這個角色。但這一點現在也沒有體現,每個國家都忙於應對自己境內的疫情,擔心自己的經濟。若從全球角度來看,很明顯世界應該共同努力,但這個聲音是缺失的。
何大一說美國總統的麥克聲最大。他現在呼籲本國公民戴口罩,又說他本人決定不戴口罩,他傳遞的信息是混亂的。在疫情已然在美國全面暴發之際,他告訴美國人民這個病毒會奇跡般地消失,這顯然沒有可信度。但是他的麥克聲最大,還有他的追隨者。因此,整個美國採用了各種實際上行不通的策略。
在危機時刻,人們需要條理清晰,需要領導力,需要有專業人士做指示。這不是美國,也不是世界其他許多地方的現實情形。比如巴西和其他一些國家目前仍然不認真對待,所有人都會為之所累。幾個月後,巴西重蹈美國覆轍,那時隨著北半球天氣變化對消滅毒更為有利,情況因之好轉,在南半球的巴西疫情則會變得更糟。
新冠病毒也有可能性季節性流感一樣,在南北半球之間流竄。那麼我們就要面對這樣的現實:冠狀病毒永不消失、一直與我們共存。明年秋天,北半球再面臨另一次病毒的威脅……因此,全球同步行動至關重要。
*這次病毒會不會比1918年大流感死了近2000-5000萬人還嚴重?
何大一:那就真是太糟糕了。1918年的大流感最終造成了四、五千萬甚至更多的人死亡,更多的人被感染。
現在的希望在於,醫學技術已如此先進,讓我們能有辦法讓一些重病患者延續生命,維持下去,這樣死亡率並不高。最為重要的是,科學團體和科研機構都在致力於找到解決方案。幾乎每個生物制藥技術公司、每個醫學學術中心都在努力開發解決方案。我們能做的就是採取必要的措施來減緩病毒的傳播,以時間換空間,最終找到科學的解決方案,兌現人類這一史詩級的榮譽。
我們需要在疫情的攻擊中找到至少18個月到24個月的喘息時間。鑒於科學界對解決方案的執著追求,我想他們會有所發現,有所應用。但不要寄希望於接下來的一年左右時間會有特效療法。他們會找到一些能提供幫助的東西,但特效解決方案要等上更長的時間。
*疫苗研發需要18個月以上的時間
在疫苗開發之前,檢測非常有幫助。我一直說,沒有全面檢測就是盲目操作,看不清其傳播的真實路徑就無法應對疫情的蔓延。美國過去一段時間檢測能力嚴重不足,現在仍然需要大幅提升檢測能力。除了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方法來查找病毒之外,還需要新冠肺炎抗體的檢測技術來瞭解哪些人被感染,哪些人康復了。所有這些有助於更具體地分析梳理各國在疫情中的不同走勢。通過全面的檢測能力可以掌握疫情的全景從而制定策略、實施隔離和接觸者追蹤,這些都至關重要。
*英國提出的群體免疫60%,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我們應該採用所有的策略和方法,但是如果靠「群體免疫法」的策略,那就意味著在特定的人口中已有足夠多的人被感染。
實際上我們要努力避免的正是出現大範圍的確診案例。如果在10個人中只有一個人有免疫力,而你是另外那些沒有免疫力的一員,你就不會受到保護;但當10個人中9個人有免疫力,你就受到那9個人的保護。就是這個辦法的概率是約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口會被感染,它意味著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會有很多人染病、病例數量攀升,急診室告急、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告急,醫療資源不堪重負。
哪怕人口中只有15%的住院比例、只用約5%的ICU病床需求,那也太多了。
所謂「群體免疫」,可以花20年的時間慢慢地、一點一點地發展群體免疫力,其餘的人要麼被感染,要麼靠疫苗救治。但想要在一兩年內培養出足夠的群體免疫力是不可能的。死亡率會居高不下。疫情如此急迫,不會給你那麼長時間去培養群體免疫力。
但我認為我們對英國推出的這個策略可能有些誤解,也許他們是發出的信號,號召大家努力降低峰值或延緩峰值,以使更多人對這種疾病有免疫力。
*無症狀感染者,美國是25%,冰島是50%,為什麼差距這麼大?
何大一:非常好的問題。目前已經有一些解釋,但還不夠全面。毫無疑問,在各國蔓延的基本上是同一種病毒,有很少的變異造成的差異,但不足以解釋新冠病毒任何性質的變化。無症狀感染的比率和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反映了每個國家如何應對和管理疫情。
韓國的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很低,因為韓國開展了大規模檢測,收集了許多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的病例。很多檢測是在年輕人中間進行的,死亡率肯定要低。再看意大利,他們的新冠病毒檢測主要是在醫院進行。檢測也主要集中針對那些疾病纏身的患者和重病患者。這樣意大利就有非常低的無症狀感染的比率,非常高的新冠肺炎死亡率。
美國也是一樣。在紐約,如果有人出現了咳嗽和發燒的症狀,懷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但是卻不能去檢測;或者有人接觸了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懷疑自己也被感染了,但沒有什麼症狀,但也不能去做檢測。這樣紐約的無症狀感染的比率非常低。同樣,紐約傾向於對住院病人進行檢測。這樣的話,當地的新冠肺炎死亡率現在雖然不高,但會逐漸上升。
所以,它不是對病毒本身的反映,而是對每個國家對檢測的態度和方法的反映。
它解釋了其中的一些因素,但是也有一些其他因素,我們至今還無法理解。
比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新冠肺炎死亡率都非常高。是因為這兩個國家人的基因有我們不太瞭解的地方嗎?現在我們還不知道答案。這些都是科學家們會考慮的方面,是他們可能會去尋找的線索,或者已經在尋找線索了。
因此我們並未忽視這樣的事實,即可能存在一個重要的基因組成部分,它解釋了種群差異對生死機率的影響。比如年齡段在20歲到40歲之間的人群中,為什麼98%的人在此次疫情中不受影響,其餘2%的人卻病得一塌糊塗?這裡面可能有遺傳因素。你我都看過一些報導甚至非常年輕的人也有死於新冠肺炎的。但答案還沒有出現,估計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基因在疫情中起的作用會被重視,也許我們會找到答案。
還有很多東西我們不知道。儘管自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以來,我們就已經非常詳細地研究了冠狀病毒,但直到現在,冠狀病毒的許多基因我們還是沒能完全瞭解,這次疫情會讓這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強。我們仍然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個冠狀病毒攻擊下,為什麼有些感染者沒什麼事,有些人卻病得很嚴重?對肺部的損害有多少是由病毒導致的?有多少是由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導致的?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如果病毒具有破壞性,那麼我們就應對病毒進行更加猛烈的攻擊;如果是免疫系統的內部炎症反應導致了肺部長期的損傷,那可以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我們需要理解這些基本的科學問題,然後才能制定出最好的對付新冠病毒的策略。
敢材自:https://mp.weixin.qq.com/s/BQ6Az0o04CufhVSVMXvfNQ
美國四月天氣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今年發生了兩起神秘的動物死亡事件,引起全球關注。9月21日有三百多頭的領航鯨擱淺在澳洲海岸,還有在五月份,非洲有三百多頭的大象離奇死亡,如此大規模的野生動物死亡引起了專家的擔心和猜測。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最新發布的"2020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1970至2016年,全球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種群規模,平均下降了68%。
9月30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各國領導人透過視訊大聲疾呼。不管是燃燒森林.過度捕撈,還是破壞野生棲息地,都導致野生動物如自由落體般的大幅減少。2020年,鯨群 大象的死亡事件,或許也是地球生態系統所發出的求救訊號,等待著人類,真誠的做出善意的改變。
{內文}
澳洲塔斯馬尼亞(Tasmania)西岸,清澈蔚藍的海岸邊,在9月21日出現了悚目驚心的景象,多達270頭的領航鯨擱淺在沙灘上。
(當地居民/布格斯)
我昨天過來的時候,以為只有20或30頭鯨擱淺,但竟然有幾百頭,淺海和沙漢上到處都是鯨魚的屍體,這是我見過最大的擱淺事
澳洲當地政府出動了40名的救援人員,還有30多個漁民和衝浪救生員,展開了搶救鯨群行動。
(飛行救援人員)
這是我第一次看見鯨群擱淺,心裡真是不舒服
分秒必爭的搶救行動都還沒結束,才隔兩天後,又在十公里以外,另一處的沙灘上,發現了兩百頭的領航鯨。這是近十年來,澳洲最大的鯨魚擱淺事件。
(救援人員/Nic Deka)
好消息是我們發現50頭,現在總共有50個頭擱淺的已獲救,我們放在深水中,我們發現牠們一直待在那裡
兩處發現的領航鯨應該是同一鯨群,由於潮汐和天氣等因素,都影響了救援時間,有些鯨魚受困於船隻無法到達的位置,也增添了工作難度。擱淺的領航鯨有三分之一死亡,一些體型較小的領航鯨被發現時已奄奄一息。
(野生動物專家/卡萊恩)
我們優先營救生存可能性最大的,以及我們有能力營救的鯨魚
領航鯨體型巨大,一頭成年雄性的領航鯨,最長可達8.5公尺,重達3.8噸,在大海之中,牠的身體構造中並沒有能夠支持重量的強硬骨骼,一旦擱淺,身體的重量受壓迫就會導致骨頭斷裂,內臟破裂,最終死亡。借助海水浮力,救援人員將較大體型的鯨魚安置在船體兩側,較小體型的放在船上,引導牠們回到海洋深處,最後有88頭成功回到大海。
(救援人員)
牠們挺溫和的,有一些鯨好幾噸重,力氣肯定是非常大,跟牠們接觸還是有風險的,但牠們好像知道我們是來救牠們的,所以進展的很順利
澳洲和紐西蘭之間的海岸,是鯨群擱淺的頻發地,兩年前,也有一百多頭的短肢領航鯨遇難,而在1918年,紐西蘭海岸發生過最大鯨群擱淺事件,當時約有一千多頭鯨魚擱淺。專家說,長且平緩的海岸線,領航鯨的聲納導航系統可能無法識別,一旦在捕食獵物的過程中一個不注意,那就糟糕了。
(海洋生物學家/佩洛塔)
關於鯨群擱淺的原因有幾種理論,塔斯馬尼亞海岸線很複雜,能使鯨群巡游時出現意外,也有可能是因為覓食,不小心游到了淺海,還有其他的可能,比如說一頭生病的鯨帶著鯨群到了淺海處,或是他們被噪音嚇到了,但這次事件還不清楚具體的原因是什麼
然而處理死亡的鯨魚又是一大難處,由於鯨魚的皮脂極厚,使得魚屍溫度居高不下,內部的腐敗會產生甲烷,即可能膨脹爆裂。
(救援人員/Nic Deka)
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是處理鯨魚的屍體,因為如果放著不管,牠們會膨脹,海潮將牠們衝回海裡,對航行的船舶也會有危險
死亡威脅也出現在非洲南部的波札那共和國,這裡是非洲野生象的棲息地之一,但從5月開始,當局卻在生態豐富、有著「非洲最後伊甸園的」歐卡萬哥三角洲(Okavango Delta),陸續透過空拍,觀測到不少大象死亡。
(CBS主播)
近幾個月,在波札那驚現數百頭大象屍體,動物保護主義者對此提出警告
截至6月中,波札那境內已發現至少356頭大象屍體,死因成謎。
(國家公園管理局首席獸醫/魯本)
我們認為這次不是盜獵事件,因為大象屍體都很完整,有象牙,不存在象牙缺少的情況
大象死亡事件引起生物學家重視,七月開始,即對大象屍體及附近環境採樣,包括南非.加拿大及美國等實驗室進行化驗,近期終於找出答案。
(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陶羅)
測試的結果表明是藍藻菌,這種細菌可能會產生某種毒素,對野生動物和家畜產生影響
每年的一到二月是非洲南部的雨季,在歐卡萬哥三角洲留下不少水坑池塘,四月氣溫逐漸升高,藍藻菌增多,讓水逐漸變綠,當大象前來飲水,因此中毒死亡。
(世界自然基金會影片)
這是我們當今面臨的最大問題,接下來的數十年,我們需要做到一些前所未有的事情,讓我們能在地球永續生存發展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最新發布的"2020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1970至2016年,全球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種群規模,平均下降了68%。
(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
我們的星球正處於緊急的狀態
(摩納哥親王/阿爾貝二世)
生物多樣性的減少迫在眉捷,已使得整個地區對衛生保健.食物供應和生計都出現威脅
今年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各國領導人大聲疾呼。因為不管是燃燒森林.過度捕撈,還是破壞野生棲息地,都導致野生動物如自由落體般的大幅減少。2020年,鯨群 大象的死亡事件,或許也是地球生態系統所發出的求救訊號,等待著人類,真誠的做出善意的改變。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10.03《文茜世界周報-亞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OXUX-4ROiE
美國四月天氣 在 Aiky一點GO瘋旅行 Youtube 的評價
#龍洞灣岬步道 #東北角景點 #海岸景點
龍洞是北台灣浮潛、潛水的熱門地點,龍洞灣很適合浮潛初學者,也是熱愛水上活動泳客的天堂。不過龍洞有一條非常獨特的岬灣步道,這條步道一路上平坦又好走,並不會像登山步道那樣的陡且難爬。
步道的一邊是蔚藍得大海以及獨特得灣岬海岸,而另一邊是高聳的山壁伴隨著蟲鳴鳥叫聲,全程步道約一小時就可以走完,兩端都有停車場以及廁所,可說是設施規畫完整的步道。
886公車路線時刻表:https://bit.ly/32liGR5
791公車路線時刻表:https://bit.ly/2EuObzG
856公車路線時刻表:https://bit.ly/2Eb4AtD
龍洞有很多公車可以選擇,因為疫情關係台灣好行856尚未復駛,只好在瑞芳車站搭886公車至終點站和美國小,優點是不用再走一段路進入和美社區,直接在和美國小下車,缺點是班次就沒那麼多。
三年前曾來過,這次再訪增加了下層海岸秘境。入口處位於西靈巖寺那一端的停車場,往下走有一條小徑即可下切至海岸,由於是自然原始路,沿途非平坦好走且有一定的風險,有幾段旁邊就是懸崖,以及需要少腳並用攀爬,請評估自身狀況再決定是否下去。
每年十月至隔年四月為東北季風盛行,風大常有瘋狗浪發生,這期間千萬不要到海岸,以免發生危險。本身有懼高症者也不要冒險前往天氣惡劣、下雨也不要前往。
00:00 龍洞岬灣步道景色
00:29 龍洞公車指南
02:00 從和美國小走入步道口
03:20 走上步道前往岬灣步道
03:58 第一個涼亭
06:15 步道的另一端停車場
07:02 走入小徑前往下層海岸
10:14 回到停車場前往搭公車
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如果你覺得頻道很棒且很有幫助,可以小額贊助 https://bit.ly/3eZUjjc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美國四月天氣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評價
菲律賓渡輪翻船 36人死亡
菲律賓中部海域在2號發生渡輪翻船事故,據當地消息指出,渡輪載有近
200名旅客,本次事故造成至少36名旅客死亡,超過百名旅客獲救,但仍
有26名乘客下落不明。據目擊者表示:「見到渡輪突然急轉,隨後翻覆。
」,官方指出當天氣候正常,事故原因將待搜救結束後開啟調查。
英石油公司同意鉅額賠償
英國石油公司BP與墨西哥沿岸地方政府以及美國聯邦政府達成和解,將為
2010年墨西哥灣鑽井平台漏油事件所造成的環境和經濟損害,賠償187億
美元。本項和解共包含5個美國聯邦州政府以及400多個墨西哥地方政府,
此前BP業已在認罪協議中同意40億美元的刑事罰款。
復航失事報告指出駕駛失誤
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2號公布復興航空失事報告,報告中顯示飛機起飛後不
久,2號發動機熄火,而駕駛卻誤將1號發動機油門收回,飛機來不及爬升,
最終導致飛機墜毀,本次事件造成43人罹難、17人輕重傷。2號公布六份初
步報告,未來將進行資料分析後,明年四月將提出最終報告。
關鍵評論影音粉絲團開團囉!更多優質影音好內容,趕快按讚加入:
https://goo.gl/yK9I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