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屆坎城影展~法國天后米蓮法莫Mylène Farmer
受疫情影響,延宕了ㄧ年,原本多在五月舉辦的第74屆坎城影展最近如火如茶的展開,七月份原本是法國人渡假的時分,這時候看坎城影展開幕還真有點怪。
今年的坎城影展展期從6日開始到7月17日閉幕,美國影后茱蒂佛斯特已經於開幕日前以流利的法語發表坎城終身成就獎的感言。這次評審團由5女3男組成,期間將從24部正式競賽片中選出金棕櫚獎得主,所有影片中較受國內關注的是由台灣、法國、奧地利、比利時等國出資拍攝,柯震東與最近以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劇爆紅的演員林哲熹合作之同志電影《MONEYBOYS》入選「一種注目」單元。
坎城影展一向以國際性著稱,評審團陣容多會挑選幾位外國影壇菁英來評比,如《寄生上流》的韓國男演員宋康昊,在這八位評審中只有四位是法國籍,分別為2019年坎城影展奪得評審團大獎、有北非塞納加爾血統的女演員兼導演瑪蒂迪歐普(Mati Diop)、有猶太血統巴黎出生的女星梅蘭妮蘿倫(Mélanie Laurent)、北非阿爾及利亞裔的法國凱薩獎影帝塔哈拉辛(Tahar Rahim)和本篇要探討的法國歌壇天后米蓮法莫(Mylène Farmer)。
天后米蓮法莫是加拿大魁北克出生的法國人,1984年推出第一張單曲即大紅,出道至今只有11張流行音樂原創Album,所有專輯總銷量卻賣破三千萬張。
米蓮法莫的聲線以氣音見長,會作詞作曲,歌詞皆隱諱深奧難懂,永遠的橘髮形象飄渺神秘走鬼魅暗黑風,絕少上電視、廣播節目受訪,注重私生活保護也從不鬧什麼誹聞,關於她的感情世界完全是個謎,正式出道至今從未拍過廣告商品代言,也不擔任歌唱比賽導師撈金,法國歌壇至尊的她今年九月即將年滿六十歲,是其他三位年近四十的法國坎城評委的演藝界大前輩,幫她OSㄧ下:「老娘出道當紅時,你們連ㄧ句法語都說不好呢!😅」
米蓮法莫的演唱會製作精良氣勢宏大往往ㄧ票難求,版主雖不是她的忠實粉絲但也湊熱鬧分別曾在2013、2019年看過她的兩場巴黎演唱會,現場聲光迷幻精彩,歌迷們真的很瘋狂。米蓮出道已快滿四十年仍穩坐法國天后Top 1位置依舊是頂尖風雲人物,絕對是個法國傳奇,不僅瑞士、比利時、加拿大周邊法語區的人喜愛她,連俄羅斯也ㄧ大票粉絲。
雖然在法國演藝界是一等一的老前輩,但那僅限於歌壇,米蓮法莫出道後真正只演過兩部電影,第一部是1994年幫她製作過十幾部迷幻暗黑情境MV的同齡導演Laurent Boutonnat所拍的《十月革命愛情曲 Giorgino》,這部戰爭驚悚片當年推出後因強片環伺加上長達三小時反應不佳,全法國才七萬觀眾入電影院觀賞,氣得兩人從此不拍戲(到2017年時才又再分別導、演下一部電影),從而專心音樂事業,2000年聯手推出16歲法國蘿莉偶像少女歌手Alizée,其甜美可愛又叛逆的形象搭上輕快的電音舞曲立馬紅遍全世界,Alizée當年本人還曾來過台灣宣傳,但被記者瘋狂採訪的熱情嚇得落荒而逃😅。
米蓮法莫2018年接演了人生第二部長片《厄夢娃娃屋 Ghostland(香港:鬼域殺人事件)》,這次是飾演女配角,反應也是普普。總歸米蓮正式出道後的電影演藝經歷雖然只有兩部(幫盧貝松的三部卡通片配過音),但還是不妨礙她受邀擔任坎城評審的地位,2023年將推出個人第八回的世界巡迴演唱會「Nevermore 2023 」,今年十月一日官網開賣。
#坎城影展
#米蓮法莫
#MylèneFarmer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菜歷史源遠流長,卻因為缺少了完整的文字化記錄,經典技藝漸漸荏苒消失,實在不得不爾,叫人欷歔。幸好有前任香港怡東酒店中菜行政總廚、現任香港文華東方酒店中菜行政總廚黃永強。一個星級中廚,決意迎難而上,肩負起復興失傳中菜之責任。 他有心;因父親當中廚,自小他便在耳濡目染下,培養一腔對中菜的熱誠。根基打...
米蓮法莫 在 法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八卦
來巴黎新建不久可容納32000人的拉德坊斯La défense Arena小巨蛋看法國巨星天后米蓮法莫Mylène Farmer 2019年最後一場演唱會,就在新凱旋門後,場地感覺比巴黎12區Bercy那個AccorHotels Arena體育館還大還好。
這位在法國紅了35年還是處在頂尖地位,無人可取代之流行天后的演場會一向可看性、娛樂性高,縱使不是其忠實粉絲也會被其花巨資、心血與歌迷們營造出來的氣氛所感動,20:00應開唱等一小時還沒現身~最後21:15唱到23:26,真是全場精彩無比,值回票價。
米蓮法莫 在 法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八卦
埃貢.席勒(Egon Schiele 1890-1918)是我很喜歡的一位奧地利表現主義藝術家,由於他的母親出身自捷克的克魯姆洛夫(Česky Krumlov),埃貢.席勒也曾帶著情人模特兒在此居住創作過一陣子,所以在這C.K.小鎮裡也有一間他的美術館,儘管當年他因為作品太離經叛道被鎮民趕出來(笑)。
來這被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波西米亞C.K.小鎮,滿滿的遊客大多是跟團來玩,可能因為時間緊迫只能待個兩小時登塔參觀城堡,所以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美術館的存在,我則因為自由行有一整天的時間,也參觀了這由廢棄工場該建的美術館,人不多,所以逛得非常輕鬆自在。
美術館裡有關席勒畫作的部分不能拍照,且雖然Egon Schiele的重要精品畫作3年前在維也納的Leopold美術館都看過了,但還是非常高興有機會來到這裡參觀。
PS: Egon Schiele也是法國迷幻流行天后米蓮法莫(Mylène Farmer)崇拜的藝術家,曾在1999年被法國電視禁播的MV歌曲「Je te rends ton amour」中多次提到他。
米蓮法莫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中菜歷史源遠流長,卻因為缺少了完整的文字化記錄,經典技藝漸漸荏苒消失,實在不得不爾,叫人欷歔。幸好有前任香港怡東酒店中菜行政總廚、現任香港文華東方酒店中菜行政總廚黃永強。一個星級中廚,決意迎難而上,肩負起復興失傳中菜之責任。
他有心;因父親當中廚,自小他便在耳濡目染下,培養一腔對中菜的熱誠。根基打得穩當,於22歲之齡便當上大廚,年雖少卻毫不氣盛,反而謙虛拼搏。由酒樓街檔拼至五星級酒店,圓一場夢;從重整怡東軒至躍身為米芝蓮一星大廚,為一啖氣。每每金石為開,是他費盡心力,力臻完美,努力不懈,支撐到底所致。直到如今,不再單單追趕殊榮,反而爭取更多資源和機會,為做好中菜而奮鬥。
同時,他亦有力;憑着他一雙歷練超過三十載的巧手,演繹的一道道經典菜式,無不巧奪天工,驚為天人;一道酒香古法鹽焗雞,展現出傳統功架、不惜工本;一顆子薑,未必珍饈百味,但經過精雕細琢,亦能飛上枝頭變鳳凰;一口海膽戈渣,曾經無人知曉,卻一經他手,傳得家傳戶曉,人見人愛。一片松茸,使他由香港追隨至雲南,對中菜有了全新的詮釋。從炒鑊之渾厚、刀功之精細、食材之配搭,均展示其廚藝功夫紮實,步步到位。說到底,全因他做菜,從來不當作打份工,卻視作終身志業。儘管傳統中菜前路暗淡,他卻偏偏篤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何況是,有心又有力之人?
怡東酒店在三月底拆卸,怡東軒重開無期,黃師傅趁着最後日子,真情剖白:「你問我這裏是不是樂園?我說她簡直是樂土。我在怡東軒,由上班至到下班都是很快樂,不是只有錢可以做到。」他這才暫且放下不捨,開懷笑道。萬般帶不走,唯有一份熱忱,將伴隨他至下個崗位,矢志不渝。
編採:莫小巧
攝影:謝致中、陳旭鵬、梁兆麟、邱覺達、鄧廣基
文華廳
地址:中環干諾道5號文華東方酒店25樓
營業時間:12nn–2:30pm,6:30pm–10pm;星期六至日11:30am–3pm,6:30pm–10pm
電話:2825 4003
詳情: http://bit.ly/2FKdko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LSTfLLuCe0/hqdefault.jpg)
米蓮法莫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人在高興時,特別好胃口;人在悲傷時,還是會肚子餓。何況開工前、收工後!
凌晨一點半的堅尼地城,港鐵收工,車輛停泊,百店沉睡中,唯獨新興食家剛剛亮燈啟爐,開始煲粥搓麵粉做點心;蒸籠白煙漸漸升騰,溫潤香氣飄呀飄,縈繞城西近三十個寒暑,撫慰着夜幕下轆轆的饑腸。
「我們來到西環的時候,它是一個菜欄市場呀、屠房呀,做半夜三更為香港服務的基層市民(生意)。」新興第二代老闆徐國興回憶。店是街坊格局,廳面五六張枱,走廊擠多幾張;沒電視,沒電腦收銀;牆上貼着上世紀市政事務署「隨地吐痰得人憎」告示牌、手書中英文提示:「夜深時分,請將聲量收細」恍若穿越到了七八十年代。
店雖說三點營業,但兩點零五分已來了第一個客人——的士司機鄭先生。「我兜到呢度就入嚟坐一坐,當作休息。」樓面阿姐三點才上班,「我慣咗自己招呼自己。好彩放緊暑假,否則坐滿晒學生,企都無碇企。」他逕自取碗筷開茶。
不一會,蒸點心的師傅林哥搬出兩楝點心到點心角,跟他打招呼:「食住先。」
鄭先生取了一籠粉卷,回敬:「新鮮熱辣!」
沒一刻鐘,又走進兩個外籍男,未坐下就去揭蒸籠,顯然是識途老馬。說時遲,做蔬菜批發的梁先生已經倒開黑如墨汁的普洱,自得其樂:「我自己沖(茶),喜歡幾多茶葉就落幾多。」最重要是沒第二個地方如此早開,「我飲完茶就要開工。」跟他搭枱的四眼阿叔,低頭不動,掛着「請勿打擾」的漠然。
這時,六個後生仔嘻嘻哈哈坐滿隔籬大枱,都穿著港大宿舍兆基堂的T恤。原來有人要離港,一班巴打來搞餞行。主角Evric說,大一時師兄帶他來,他又帶師弟來,自己快升大四了。
怪不得新興和附近港大的師生關係密切,有時以點心贊助學生活動;牆上就有幾張港大屬會的感謝狀,當中還有前校長徐立之的簽名呢!
年輕人鬧哄哄,在廚房的阿興伸頭瞄一瞄,「呀!司機、學生,都是熟客,他們自己搞掂。」轉身又忙他的。今天負責炸爐的師傅放假,主力調校食物味道的他,要分身去炸春卷、炸鮮奶。
兄弟班,個個賣力
廳面盡頭,是無遮無掩的開放式廚房,供應近五六十款點心。五六個師傅全日一邊做一邊蒸,做好甚麼就賣甚麼。點心出籠,林哥就速遞到點心角,客人自選自取;三點後也有阿姐用托盤巡場;五六點開始人多插針難入,大聲公輝師傅不時引吭叫賣:「叉燒包、燒腩卷啦喂朋友,古法炮製喇!」「大大件抵食呀!」
懷舊點心如南乳燒腩卷、大過拳頭的雞球大包、糯米包、鵪鶉蛋燒賣,坊間已經少見。
「我們一向以來都是自己做點心,做舊時啲古老嘢。」人稱「海叔」的徐海說。他是阿興的父親、新興的創辦人,在茶樓、酒店做過點心師傅,1972年於九龍橫頭磡七層大廈徙置區開了新興茶樓,經營15年,因為政府收樓被迫結業。
做飲食,哪裏有人需要吃東西,哪裏就有生機。海叔看準西環的凌晨市場,廿八九年前帶領兒子和幾個舊夥計來到加多近街,重新掛起新興的招牌,開始凌晨三點至下午四點的營業循環。因為加租、收樓搬過幾次,五六年前才落腳現址士美菲路。
「我由上環水坑口入行,做了60年,到厚和街(前一個鋪址)無再持牌了。」阿興接手後,海叔仍然朝朝3點必露,坐鎮收銀,做到上午11點返家瞌一瞌,下午3點又回來,都是為阿仔着想:「現在請人艱難,我就幫他打理一下。」
阿興說,現在一盤生意由他和幾個股東拍檔,「他們都是這裏的師傅、舊夥計。」
他指各人一直出心出力,也因為是股東拍檔,大家沒計較,當年才能捱過沙士難關。
63歲的華哥人很害羞,是阿興的拍檔之一,入行超過40年。「我十幾歲已經跟住海叔賣點心,我幫他打工時咁做,佢畀啲股份我,我又係咁做。」他本身住天水圍,海叔揸弗年代已在附近租宿舍給師傅,他乾脆以店為家。「喺呢度好快趣就過一日,雖然辛苦,但係開心嘅!一班拍檔合作咗幾十年,有拗撬都唔會放喺心。」他弟弟阿耀也加入了新興,負責做包、搓皮。全日所有師傅都不停手,肚餓時就走開一陣去醫肚,很快又回到崗位上。兄弟班,個個賣力。
現在海叔不再在廚房勞神,「爸爸雖然88歲,但他真是一個很令人佩服的老人家,對工作好有熱誠,堅持繼續每日上班。」阿興如粉絲仰望偶像。他是家中老大,三個弟弟一個做冷氣,一個做煤氣,最小的到加拿大升學、謀生。「我讀書不是太好,整嘢食覺得好開心,所以有興趣做。」52歲的他,看上去只像40,但入行已經30年,跟着父親研究點心。
靚料正貨 還得用心
從前爸爸日做16小時,阿興接手後一樣日做16小時。每晚凌晨一點多,率先回鋪開爐頭搞醃料,「好多食物要醃,又要煲粥,要早點回來,否則做唔切。我們的品牌是自家製,所以很多事都是親手去做的。」
不少行家慳水慳力,老早已從點心工場取貨;海叔搖頭:「在上面(大陸)的貨拿到來無咩汁,乾爭爭!」
「自己做嘅就靚啲,用料靚啲。在上面取貨不知道,人家做好給你,你看不到人家怎樣做,信心就是這些。」海叔舉例,白米他們入貨比別人貴30元一包,「一日用兩三包米就相差近100蚊,一個月相差幾千蚊。最好食先得,材料嘛!」
父親的信念,阿興切實執行。各式燒賣豬肉餡、蒸排骨,都不用雪藏貨,「食落唔同嘅!」他笑說。魚肉釀豆腐,魚肉爽彈帶陳皮香,烤得金黃的豆腐是買布包豆腐回來炸;豉汁鳳爪的雞腳自家炸後再煮,皮夠爽。如此尋常配料許多食肆直接入現貨,他們貫徹「自家製」,不嫌工夫多,花時間。
棉花雞的魚肚,阿興表示用最貴的一種;咖喱金錢肚,他特別選用夠口感的厚身牛肚,整塊燉腍後裁成條,用秘製醬料醃透;吃起來惹味卻不油滯厚味。
點心都是街坊價,小點17元,頂點才25元。因為沒有炒爐,全店食物只能蒸或炸,50多元的午市蒸魚套餐算最貴了。不過,用料絕不馬虎:除了黃花、紅衫魚、撻沙、烏頭必然冰鮮,鯇魚是鮮蹦活跳的整條買回來;配陳皮清蒸或薑葱的斑頭腩,是取貨20多斤游水大龍躉,抵鋪後才劏魚斬件,務求貨靚新鮮。
「西環初時沒有甚麼店鋪酒樓,現在競爭愈來愈大,我們唯有盡量做好,咁先對得住街坊。」阿興說話的口吻,跟父親如出一轍。
今天,莫失莫忘
要是算上橫頭磡的前塵,新興已逾40年歷史,沒有爭利的驚濤,沒有賺淚的起伏,每一日也如今天:師傅密密手,每樣點心求快也求好:糯米包軟硬適中,加了蝦米吊味、花生粒添口感;腸粉用米漿新鮮即拉,夠薄夠滑;招牌流沙包皮薄軟熟,一咬爆汁,流着濃濃的鹹蛋及牛奶香……
「做就個個(間間)都是那樣做,無話叻得過人,你自己調校的味道好些,你有些心機做就好些。」海叔不直接誇獎,但大夥兒的用心,全看在眼裏。
阿興人很隨和,只是做,沒埋怨。「跟街坊有份感情,每天都碰口碰面,個個從小吃到大,都很熱情、很欣賞你的點心,覺得有份滿足感,也是動力所在。」尤其看着大學生入學、畢業,出來工作後也回來探班,他特別珍視這「金錢以外的東西」。
雖沒米芝蓮加冕,新興捧場客除了街坊大叔,更有不少後生仔女;牆上有E神、霆鋒的留影;CNNgo網站全港最佳心水點心店它榜上有名,中外遊客慕名而至,時常全場爆滿……阿興和拍檔大有條件開晏,不必日夜顛倒。
「有些人都會問我:三點那麼早,開遲一點吧!其實都不想那麼早,但因為儲了一批熟客以及有口碑,他們每一天返工放工常常來光顧你,建立了一些感情,也不想失去這一班客人。」不善辭令的阿興解釋。
想了想,又補充:「太夜,真係好難搵嘢食。」他笑起來,帶點傻氣。
採訪:韓潔瑤 拍攝:關永浩
新興食家
地址:西環堅尼地城士美非路8號地下C號鋪
電話:2816 0616
詳情: http://bit.ly/2MUEwSs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ZlQ9AuG-a4/hqdefault.jpg)
米蓮法莫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在香港,老字號都有公式:香港製造+全人手+沒人傳承 =買少見少。但一踏進太子的奇趣餅家,卻見識了另一番風生水起的情景。長長圍觀人龍,店員摩打手收錢,餅食不斷新鮮出爐,掌舵的店主張惠寧(Willy)是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活力充沛,横看竪看,都不像是岌岌可危的老店家。
八十年代,Willy的爸爸在太子花園街,開設了奇趣餅家,賣傳統唐餅,多達十幾種,以燒餅、光酥餅和雞仔餅三大餅食作為經濟支柱。其中以雞仔餅為鎮店之寶。如果薄利多銷的燒餅,是為了賺錢,那麼賣$60一斤的雞仔餅(還規定一買就要買半斤),絕對是為了省靚招牌。坊間雞仔餅都是脆身,但這裏做的,不但皮薄餡靚,而且煙韌腍身,靠的全是一疊疊真材實料,和師傅一對對柔勁巧手。
「過年前,人龍排到街尾,隔離鋪頭仲要報警。」「米芝蓮報道完,就咁囉。」「你問我唐式餅鋪係咪買少見少?但我哋站穩住腳喎。」「點解做?賺錢囉,哈哈講笑啫。」Willy直率的一字一句,在往後一整天的採訪中得到引證。隨他跨進後座的廚房,那是一切傳統滋味的秘密。
每天準時十點,就見Willy和師傅們埋首在木桌前,合力施展一場乾坤大挪移的戲法,做雞仔餅,歷時一個半小時,跟足傳統,天天堅持。一位師傅,先開麵粉,加入麥芽糖和油,慢慢用陰力搓成麵糰。另一位分秒必爭,搓餡料,有肥豬肉、葱頭、五香粉、沙薑粉、南乳、芝麻和蛋散碎,每樣沿用了三十年,口味始終如一。最特別的是,奇趣雞仔餅都加入了自家蛋散碎,讓它口感更煙韌。
其後,師傅用糕粉築好圍牆,慢慢將所有餡料混好。再把麵糰壓平至雞仔皮,就捲入餡料。萬事俱備,來到最重要的工序,搣餅,全人手,把雞仔餅逐粒逐粒搣出來,左手搣,右手按缺口,所以粒粒大小不一,獨一無二。把雞仔餅排列在盤子上,掃好蛋漿,入爐,其間需轉動盤子,焗十分鐘,大功告成。慢工出細貨,錢是賺了,計起時間手工,卻一點也不容易,粒粒皆辛苦,我終於感受到一點點老店的格調了。
奇趣的雞仔餅,每天新鮮出爐,不賣隔夜貨,希望顧客吃到最鮮活的味道,所以焗的數量,多年來精密計算過。天天即做,十數盤左右,次次數量不一樣,按季節和銷量而定,但一樣的是,每天店鋪打烊前必定賣光。有人從元朗特地過來買,有人路過嗅到南乳味所以買,有人買十包做手信送給外國親友......有麝自然香,招徠大量客人,也得到米芝蓮的垂青。
「你看,真正的香港製造,是有得做。」
凡人眼中凋零難做的唐餅行業,在奇趣手上,化腐朽為神奇。
採訪:莫小巧
攝影:謝致中 梁兆麟
剪接:謝致中
奇趣餅家
地址:旺角花園街135號
營業時間:8am-8pm
電話:2394 1727
網上購買點: https://goo.gl/udrJhx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4VpjmKz7_w/hqdefault.jpg)
米蓮法莫 在 集中討論#榜單「佳佳唱片」2020 年度銷售排行榜 - Dcard 的八卦
第十四名瑪蓮法莫Mylene Farmer - 美麗交會Point De Suture. - 第十五名威肯The Weeknd - 黑潮 ... 第十八名凱莉米洛Kylie Minogue - 迪斯可迷情DISCO. ... <看更多>
米蓮法莫 在 米蓮·法莫- 求真百科 的八卦
米蓮 ·法莫Mylène Farmer 1961年9月12日-),一位加拿大出生的法國歌手與歌曲創作者(songwriter),出生於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爾島(île d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