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回馬英九 還原歷史真相】
民進黨沒有昨是今非,只有昨是今是!!
一切以國家整體利益及人民健康為最大考量。
立法院終將於24日進行「學校衛生法」、「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9項行政命令」表決大戰,國民黨以2009年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領軍上街頭布條上斗大「反毒牛、反出賣、反欺騙」,以及2012年民進黨反萊牛的畫面及言論來反擊民進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說民進黨昨是今非,其實是惡意簡化故意抹黑而已,身為全程參與者,還原歷史真相,拆穿最沒資格繞行立法院的馬英九真面目,本人絕對是最具適格性。
〈首戰〉民進黨2009年在蔡英文 Tsai Ing-wen主席領導下走上街頭,是因狂牛症反美牛,非反萊牛,不容刻意混淆。
〈2009年民進黨為什麼反對?為什麼抗爭、佔領主席台、上街頭?〉
2009年10月23日,時任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與美國簽署「台美牛肉議定書」,全面開放30個月齡以下帶骨牛肉及其產品(含內臟、絞肉、頭顱、腦、眼睛、脊髓),未來美國若出現狂牛症病例,須先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評估是否提升美國疫情等級後,臺灣才能宣布是否禁止美牛進口。(註:與扁政府時期開放不含內臟及臺灣有主動禁止權相左)可說是全牛開放,發生狂牛症時又喪失主動禁止權。
簽完後同時上網預告「修正美國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草案,預告期至同年11/1,衛生署預告後11/2正式開放美牛進口,從預告到實施共10天,舉國譁然,反對聲浪四起。
2009/10/23時任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對貿易談判結果事與願違,表示失望。
10/24時任民進黨發言人蔡其昌:馬政府決策,危及民眾健康,民進黨反對放寬美牛進口。
民進黨於10/26提案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1條第一項增列第10款,禁止發生狂牛症地區之牛隻其頭骨、腦、眼睛、脊髓、絞肉、內臟或其相關產製品進口,即「阻絕於境外」、「決戰於境外」。
11/2衛生署公告提出「三管五卡」
三管:管源頭、管邊境、管市場
五卡:核對證明文件、明確標示產品資訊、「嚴密開箱檢查」、食品安全檢查、資訊即時查明
其實三管五卡是假動作,不能阻絕於境外!
11/3蔡英文主席回應民進黨立場:修法、重啟談判,並支持所有民間團體發起抗爭活動,包括公投連署和示威抗爭。
當天民進黨佔領主席台後,我與賴清德在王金平院長召集朝野協商堅持民進黨修法主張。(現還保留當年賴副總統提案的手稿,是歷史文件。)
11/4黃義交提案修食管法,接近民進黨版本。
11/11孔文吉代表國民黨提案,不提隔絕境外。
11/12國民黨提修正案,亦不明定禁止。
11/14蔡英文主席率領民進黨上街頭(反毒牛大遊行),各方響應。
12/10蘇起主持國安會議,國民黨大小黨鞭林益世等、行政院秘書長林中森、國民黨秘書長詹春柏、衛生署長楊志良皆與會,但黃義交等堅持支持民進黨看法,國民黨見大勢已去。
12/11王金平院長召集朝野協商。
12/18孔文吉退回國民黨版本。
12/24因選舉結果,國民黨不利,藍委考慮接受民進黨版本。
12/29同意民進黨版本,雖非疫區而近10年有發生狂牛症國家、敏感部位全面禁止進口。
2010/01/05完成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三讀。
2010/02/11蘇起黯然從國安會秘書長下台。
馬英九及國民黨黨團成員,這是歷史真相,當年11/14蔡主席與民間團體上街頭的畫面,其實是給國民黨最大壓力、痛擊,連消基會都連署公投,所有學者、專家、民團、臺灣人民都支持民進黨主張,最後藍委都支持,起義來歸,否則以當時民進黨立委區區27席,如何取得修法成功,這是歷史性關鍵的遊行,應該肯定才對,卻拿來抹黑、造謠、硬拗、說嘴。馬先生,你心知肚明,還說民進黨專制獨裁鴨霸,夜深人靜時,你不會愧汗淋漓嗎?
〈再戰〉蘇貞昌黨主席時期
〈2012反萊劑美牛:再修食管法,符合國際標準〉
2012/01/14馬英九連任後,於2月1日立法院報到當天表示:「新內閣對於美牛開放會有新作法」很清楚萊牛要開放了。
馬英九選前已答應美國,但標準何在?
當時我曾說過:「民進黨曾經執政,深刻感受身為執政者承擔何在。」因此即使在野,民進黨團必須理性監督,尊重朝野協商為策略,佔領主席台、夜宿議場等,其實只是手段,兩者交叉應用,無法再以衝撞為唯一策略,故必須拉長戰線,讓此事引起更大社會注目,壓迫馬政府再修符合國際標準之食管法,而非以行政命令,或空白授權之修法。
2012/02/24立法院開議,佔領主席台不讓行政院長陳沖上台施政報告,我與幹事長潘孟安、書記長陳亭妃,利用朝野協商逼迫國民黨簽署決議。
1.為維護國民健康,在立法院未完成修法前,行政院應承諾在近期內不以行政命令開放含瘦肉精之相關肉品進口。
2.立法院各黨團承諾,以最優先法案處理有關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條文。
3.行政院依修正後之食管法依法行政。
而在國人普遍對食品安全抱持疑慮下,「反美牛、零檢出」成為難得跨越藍綠的公共議題,當時包括國民黨籍鄭汝芬、黃昭順委員紛紛提出版本,版本一度逼近17個。
一方面召喚社會力進來,又拉攏國民黨有志一同,又怕馬英九提沒有標準、空白授權的食管法強行通過,忽而佔領主席台,忽而談判協商,全黨合作,備極辛苦。
纏鬥整個會期,延會期到06/15,CODEX 07/05要開會公布,必須拖到07/05等國際標準才鬆口。
故於06/11~06/15發動立法史上首次夜宿議場5天4夜,120小時抗爭,使得延會期無法讓馬英九強行通過沒有國際標準的食管法。。
期間與蘇貞昌主席、林錫耀秘書長取得默契研商,蘇貞昌主席也親臨黨團會議督軍,支持黨團決策,「絕對死守到底」,黨團成員輪值排班,徹夜守住議場,士氣如虹,知道為何而戰,等待07/05 CODEX標準公布,期間蘇貞昌主席、蔡英文前主席、謝長廷前院長、游錫堃前院長皆前來探望打氣,默契十足。焦土政策,王金平院長沒有動用警察權強力清場,深化馬王心結,也埋下9/6馬王政爭因子。
07/05 CODEX標準出來,蘇主席與我同步回應,同意採國際標準,與國際同步,蘇主席表示:「民進黨曾經執政,也會重返執政,須考慮國際經貿原則,不能一直站在美國對立面,這是我們最大共識」,理性收場。
07/25立法院召集臨時會,有秩序安排食管法再度修正,和平落幕。
以上2009年、2012年兩次民進黨對美牛開放的簡要札記,希望勾起大眾過往的記憶,當然過程甚為複雜、曲折,其中有內部討論辯證,能夠進退有據,衝突,妥協,進步,雖在野也負責。
在國家最大利益,也顧及國人食品安全,拉出在野黨胸襟、高度,實有賴前後任黨主席蔡英文、蘇貞昌之有效領導、整合,最感謝的還有黨團成員的合作、團結,這段過程絕對是每個黨團成員刻骨銘心的共同記憶。
重返執政的當今,面對24日表決之戰,我們有信心穩定走完全程,直到公投,這是對臺灣人民負責的態度,團結、加油,就放在心中吧!
反觀國民黨,武鬥秀下限到丟內臟,文攻變成美豬是毒豬,那2012年馬政府開放的美牛,吃了8年了,也該是毒牛,是否也要一起反呢?
馬先生,你曾貴為國家元首8年,整個國家安全戰略上,不管軍事、外交、國安,經貿、食安(科學證據、國際標準),總體考量上棄之不顧,製造仇恨,站在美國對立面,所為為何?你24日還要繞行立法院嗎?
國民黨立法院同仁:你們曾決議
1.臺美建交助我國加入聯合國
2.臺海有事要敦促美軍協防
又非理性到美豬是毒豬,戰略思維是什麼?民智已開,非可愚也,奉勸不要當「政治神風特攻隊」吧,哀哉!痛哉!惜哉!
最後,我們要誠懇告訴國人:執政有執政的責任、包袱、苦衷、難處,為臺灣該承擔的民進黨逃不了,也不會閃躲,況且國家是大家的,我們同時也尊重在野黨挑戰執政黨是天經地義,但須有節制,非無限上綱的非理性才對。
執筆至此,若民進黨有溝通不良之處,乃至做得不夠好的地方,還懇請國人能見諒,「說道歉也是心中的話」,我們還需攜手迎向國家未來的挑戰,臺灣加油! 老柯敬筆 凌晨05:20
PS:馬先生,我2015年返鄉參選才正式使用臉書,是民進黨最後一個使用臉書的人,何來刪2012年之文章?
#蔡英文 #賴清德 #蘇貞昌 #游錫堃 #謝長廷 #林錫耀 #蔡其昌 #潘孟安 #陳亭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萬的網紅Erin's Diary 艾琳的日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兩年由於中國政府限縮了中國遊客來台灣自由行, 看到不少新聞旅遊觀光業者抱怨生意慘淡 因此我仔細去查陸客不來之後, 台灣這幾年的遊客人數的狀況, 卻發現事實可能與新聞相反 假消息橫行, 跟大家闢謠一下, 政府補助的對象是"隨行的翻譯人員"並不是所有遊客, 請參考文章👉https://pros.is...
簽 章 簡化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中國黨與民眾黨抹殺了質詢監委適任與否的機會】
本次的監察委員名單,各界有諸多質疑,坦白說,台灣基進與我,也認為名單中,對部分的監委被提名人存在疑慮,因此我們針對質詢的內容,準備了很久。然而,在中國黨與民眾黨猛攻陳菊、甚至破壞議場、動員助理逞兇鬥狠下,立委在國會殿堂上質詢被提名的權利,就這樣被硬生生剝奪。
為了避免中國國民們模糊焦點,誤導了廣大的台灣人民,我只好在這邊,先將我質詢內容中的質疑提出來,免得這樣的內容,被他們反民主的行為所掩蓋!
原本,我要質詢監察委員被提名人陳景峻先生,在他過去的公務生涯裡面,經歷過幾件非常重大的政治操作,令人非常憂慮,陳景峻先生是否重視「捍衛長官」,重於「超然中立」;是否甘於坐視境外勢力囂張造謠,也不敢澄清事實,不平而鳴?
2017年的時候,陳景峻先生擔任台北市副市長,也就是柯文哲市長的副手,並且兼任北農董事長,當時的北農總經理,是出身彰化溪洲的吳音寧。
當時,北農拍賣蔬菜後,都會留下許多殘菜作廢,吳音寧不捨浪費,拿出自己的業務推廣費買下,捐給家鄉大庄老人公益食堂等社福團體,作為老人共餐食材,未料卻被檢舉不法,大庄老人公益食堂與社福團體等人為她辯護,卻反被留言攻擊,甚至被告毀謗。
那些共餐老人、農民朋友那時曾哭訴「不懂網路,筆戰戰不贏人家」。歷經兩年多調查,在2020年6月29日北農案簽結,吳音寧不起訴。
但不起訴的結果是否能撫平那些抹黑、造謠引起的對立傷口?
被檢舉後,除了網路與特定媒體攻擊外,柯市府也特地派人到溪州來調查,讓共餐的老人感覺像做錯事般,一堆農民朋友也抓著她的手哭訴「他們不懂網路,戰(筆戰)不贏人家」,當時她只能安慰他們相信自己沒有做錯。然而,當時柯市府針對殘菜案的調查,竟然發生「漏列」關鍵訪談紀錄,而造成整個調查報告被斷章取義為「業務部表示無聯絡社福團體及通知市場處、農糧署」,但明明業務部的手寫業務報告為「業務部表示:因非本部聯絡,故不了解」,且未載原有的「企劃部人員表示:當日有聯絡社福團體,並告知市場處、農糧署」。因爲這樣一份柯市府錯誤的報告,讓吳音寧遭到各方中國黨議員的攻擊。
到了2018年農曆新年,北農曾在前一年即表達連休三日不可行,但最後仍拍板定案。卻因為議員的質詢和各家媒體的大肆報導,終造成了農委會及北市府之間的緊張與矛盾,為此北市府開了記者會,但吳音寧事前告知不會出席,卻直接在採訪通知上列出吳音寧的名字,造成記者會沒有吳音寧,陳景峻先生帶風向的情景,而吳音寧後續更被直指神隱。
而更別說洋酒案、帛琉訪問團、和市場改建案等中國黨台北市議員與特定媒體圍剿吳音寧的案子,在當時,陳景峻前副市長可有憑著良心說過一句公道話? 我只看到陳前副市長加油添醋,例如把北農提出的市場改建簡化成「一群學生畫的圖」等風涼話,對於柯市長、中國黨、中國媒體霸凌吳音寧的亂象,身為北農董事長的陳景峻先生,似乎在「捍衛北農的專業營運」,以及「柯市長的政治目的」這天秤的兩邊,心中有了定見。
誠然,監察委員資格的質詢重點,並非究責,而是希望點出這幾次的事件中,可以看到中國黨議員大肆扭曲事實地操作,更遑論後續所引發的媒體效應,尤其被直指為紅媒的相關媒體大肆渲染,和中國媒體裡應外合,甚至民間大量的訛傳的訊息還是來自中國的內容農場,甚至牽拖到吳晟,編造吳晟一年領幾百萬總統府薪水的謠言,將吳晟年改議題立場硬是扣連到吳音寧北農總經理的職位。這樣的事情,在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並不是為人所樂見。
而在中國透過假新聞來打擊吳音寧,暗助韓國瑜的當下,陳前副市長,是否認同這樣的風氣?若不認同,在當時身兼副市長與北農董事長的任內,又做了什麼來保衛台灣的民主制度?
監察院的功能,在憲改目標上,朝野已經有許多討論,然而,現在的監察院,仍然可以利用其憲政地位和殘餘價值,持續監督行政部門,除了除弊以外,對於行政不力之處,也可以提出糾正。在中國已經對台灣不宣而戰,展開「資訊戰」同時,我們已經看到,中國透過假新聞,來對他們不喜歡的公眾人物的人格進行毀滅,其實,這也是對個人人權的傷害,如果未來的監委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嚴重問題,那麼代誌就大條了。
檢視陳景峻先生的資歷,我們看到,他曾經在第一現場,目睹了境外勢力夥同代理人,散播假消息,對特定政治人物進行人格毀滅,而該阻止的單位,卻噤聲不作為。這樣的案例,讓我憂慮,陳景峻先生作為監委,是否能有效監督政府部門,提出對於中共和台灣內部中共代理人惡意攻擊的有效作為? 我很希望在質詢台上,親口聽聽陳景峻先生分享他的心得,或許在風波之後,這些過往經驗,可以警醒他,對擔任監委的職務有所幫助;也或許,陳景峻先生的回答,會帶給公眾對於他擔任監委適任性的質疑。
台灣已退無可退,好好面對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拿出對策是我們唯一的出路。但很可惜的,這樣在國會殿堂論辯,檢視監察委員候選人適任性的機會,都被中國黨抹滅了!
簽 章 簡化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沈旭暉隨緣家書 】大考驗・大戰略:區議會選舉後的分裂與團結
今天是區議會選舉。坦白說,這是很令人擔心的一天。
不是擔心能否順利進行,也不是擔心街頭有沒有衝突,或單純的選舉結果如何。而是由6月延續至今的運動,無論經過多少挑戰,都能延續下去,但潛在的問題,自然不少,可能在選舉後一次過顯現,非常需要有心人的集體智慧。
和平演變特首選舉委員會 Vs 不承認政府運作如常:這是兩難
首先,我是希望大家一定要投票的,今天也是專門改機票回來投票。但與此同時,只要有論述,我們也不應認為任何非常鼓勵、或非常不鼓勵參加區議會選舉的言論,應該被簡化歸納為「人」或「鬼」。在現有「一國兩制3.0」的高壓體制下,區議會選舉,同時具有下列功能;兩派意見,同時都是道理。
主流論述曾認為,區議會選舉是反修例運動以來,第一個讓全體市民能表態的「變相公投」。假如是6月16日200萬人遊行後立刻選舉,結果可以很一邊倒,而這民意也基本上持續至10月。然而在過去一個月,建制派利用種種文宣,包括刻意不修復「三罷」運動帶來的交通破壞,把支持「反修例運動」簡單標籤為「暴徒」,去重新集結「泛藍」支持,作為他們的「變相公投」,希望通過選舉結果,「輸少當贏」,顯示民意並無大變化,從而瓦解整個運動的momentum,連帶那些已出現的大遊行,也要一併貶低其重要性。加上經過理大圍城一役,前線損害甚多,選舉日監督掌心雷、疑似舞弊等的能力,也隨之減低。從這角度看,選民應該盡力投票,令建制派不能達到上述效果。
另一個理論,在於區議會在特首選舉的選舉委員會的1200席當中,佔有117席,全票制,以往都是建制派壟斷。但假如這次非建制派得到過半議席,就能全取這117席,理論上,足以影響選特首大局:上屆非建制派基本盤+反修例運動後若干新議席+商界游離票+新增117席,確實有可能超過600票,令沒有北京祝福的候選人成為下一屆特首,這就是戴耀庭教授推廣的「風雲計劃」。從種種民調所見,如此大勝並不容易,實在不宜樂觀,但假如相信這計劃,區議會選舉卻是「和理非」唯一能和平演變政權、達到「五大訴求」的平台,因此應該盡全力投票,催生上述結果。
過份強調區議會選舉的公投效應,只會拱手讓出議題設定權
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知道,區議會並非基本法規定必須存在的機構,忽然卻被政權宣傳為「政府依然有效運作、值得市民信賴」的圖騰。經過過去半年,現政權明顯不具備任何認受性與公信力,官員一律指鹿為馬,警察暴力俯拾即是,怎可能因為一個區議會選舉讓政府乘虛而入,反過來宣傳everything’s under control——這是勇武派一直希望傳遞的訊息,而這訊息,其實也是得到和理非認同的。即使是「黃色經濟圈」這類看似和理非的構想,其實也是建基於「我們必須減低對政府、建制的一切依賴來自力更新」這樣接近無政府的激進假定,只要民間有了這覺悟,其實比一次選舉的成敗更重要。從這角度看,選舉反而是不應進行、進行了也不應被重視的。何況從法工委對最高法院裁定反蒙面法違憲的激烈反應可見,根據北京輸打贏要的作風,假如反對派真的全取選委會117席,就會定性為「陰謀爭奪政權」,屆時依然有種種方式搬龍門、定新例,反映「風雲計劃」和「佔領中環」一樣,都是一廂情願的書生論政,盲目相信習慣不守規矩的對方守規矩,只會變相維穩。
於是,矛盾出現了。這些觀點不可能同時照顧,但都「各有道理」——這不是各大五十大板的和稀泥,而是客觀上,必然有人完全相信戴教授的判斷,用九牛二虎之力,宣傳這次區選怎樣重要;也肯定有人對此不以為然,擔心選舉後立刻「散水」,令過去數月的努力付諸流水。於是,本來一直避免的二元對立,忽然出現,而強逼其中一方含淚接受另一方意見,都不可能。這固然是「無大台」後遺症,但也客觀反映市民對形勢有不同研判,這方面的認知,本來就不可能統一。建制派有見及此,自然要進一步加深上述矛盾,越俎代庖設定議題,去掩蓋運動本身反對「一國兩制」邁向名存實亡這Root Cause。我們為什麼要落入這陷阱?
「和勇命運共同體」,由區議會開始?
勇武派、本土派,最不喜歡成為condom,而這擔憂是有道理的。前特首梁振英說和你非當選、勇武入獄是「你上我落」,我們無需像藍絲那樣思維對動機深究,不妨當作「港獨之父」「恨鐵不成鋼」,他的提點,畢竟是值得思考的。怎樣令前線朋友感受到選舉與自己攸關?最起碼是承諾在法律容許前提下,化民意為具體行為,當選議員多提供各種結構性支援,避免過去建制派控制區議會那樣濫發蛇齋餅粽,但這是不夠的。為了關懷犧牲者,當選議員應該制度化到監獄探望守護前線、提供義務教育、鼓勵地區人士寫信支持,總之要令其感到不離不棄。
但做到這些,依然是不夠的,這是出現大變局的大時代,我們也要think out of the box。舉例,全體非建制派參選人,其實應該及早簽署一個簡單約章,一切理念那些虛的東西一概不必,只有一個條款:當選後,願意每月捐出五千元,共同成立一個基金。基金並非由這些區議員管理,而是委任一些勇武派、本土派相對信任(或起碼接受)的社會賢達,或被剝奪選舉權的代表共同管理,例如本土論述權威孔誥烽教授、練乙崢教授、陳雲博士、被高調DQ的黃之鋒、已經身在獄中的梁天琦等,負責營運這個支援前線的基金,特別註明支援那些因為參加運動而被控告、坐牢、出走的前線朋友。假如非建制派得到200席,這就是每月100萬、一年1200萬、三年3600萬,再找一些同情運動的中產眾籌一個1:1的matching fund,一場選舉,就可以成立多一個7200萬元的基金,也就是另一個「612基金」。這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可以慢慢建構「和勇命運共同體」,這其實是雙方都需要的。
持久戰,必須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經濟、文化、國際體系
只要「和勇合一」結構性成型,無論選舉結果本身如何,整個運動也就有了新的張力和團結力。再進一步,還可以成為催生「黃色經濟圈」的助力,例如邀請這方面的商戶,再製造一個matching fund;又可以同時建立國際線,例如邀請海外香港人,又建立一個matching fund,分別推進其他戰線,它們之間又能互相合作,同時高度自治,避免昔日泛民式腐敗大台的出現。做到這些,區議會選舉無論發生甚麼事(這實在太難控制、而且必須承認建制派握有主導權),就變成次要矛盾,因為主要矛盾已經解決了,團結也會加強了。
這只是隨便說說,現在恐怕已經太遲;選了再提,假如處理不善,又是內耗契機。重點是各方領袖必須思考超越光譜的想像,否則只會重蹈2014年、2016年的覆轍。假如矛盾持續,而沒有人解決,就是把議題設定權拱手相讓給建制派,那時候種種分化抹黑、挑撥離間,無日無之,就是運動崩潰之時。
因此,我們應該明白,區議會選舉本身的重要性,並非投票還是不投票、勝出多少還是誰勝誰負,而是怎樣通過選舉,鞏固運動的momentum和團結,不被有心人乘虛而入。勇武派不會出現現實意義的大台,這方面的思考,包括主動照顧對方情感和利益,應該更多由非建制政黨、公民社會領袖承擔:畢竟資源掌握在你們手上;而且建立和勇武派的互信,也是避免各走極端的恆常機制,誰不受惠?可惜香港傳統領袖始終不擅長宏觀思維,往往見樹不見林,希望經過過去數月的進化,能令他們覺悟區議會選舉是大危機,需要大智慧才能解決。在選舉結果公佈後、分裂內涵出現前,這個極短暫的窗口,他們應該儘快思考這問題,坐言起行,令這場運動在社會、經濟、文化、國際結構上,都成為可以持續以年為單位、達成目標前不會散水的持久戰,「腦袋full gear、思想be water」,這才不負全體真香港人過去數月堅持的重托。
星期日明報,2019年11月24日
簽 章 簡化 在 Erin's Diary 艾琳的日常 Youtube 的評價
這兩年由於中國政府限縮了中國遊客來台灣自由行, 看到不少新聞旅遊觀光業者抱怨生意慘淡
因此我仔細去查陸客不來之後, 台灣這幾年的遊客人數的狀況, 卻發現事實可能與新聞相反
假消息橫行, 跟大家闢謠一下, 政府補助的對象是"隨行的翻譯人員"並不是所有遊客, 請參考文章👉https://pros.is/KAHEC 勿用被以證實的假消息以訛傳訛
相關影片:
墾丁怎麼了, 為什麼大家寧願去沖繩濟州島👉https://youtu.be/TZQ0h9aVNPQ
墾丁大街真的坑? 3個女生夜市吃到飽多少錢👉https://youtu.be/OQXeIVpLcGU
根據調查還有數據統計, 陸客人數雖然真的下降百分之30左右
但整體觀光人數卻是逐年上升, 其中大幅增加的就是東南亞的旅客!
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 簡化為東南亞旅客簽證辦理流程, 還有實施免簽等政策後
東南亞旅客上升70%以上, 也帶動整體觀光人數的上升
以前陸客一團一團來, 即使品質不用太高也可以發大財
但現在因應國際旅客的需求, 提升品質並提供對東南亞旅客友善環境
會是下一波觀光業能脫穎而出的契機!
參考資料:
1.《2018年台灣入境旅客市場統計》👉https://pros.is/MBECZ
2. 圖解近20年來台旅客數據👉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3065003.aspx
3. 全球對旅客最友善的10大國家:台灣排名全球第2👉https://www.gvm.com.tw/article/56496
//本集影片與總統幕僚團隊合作//
艾醬限定Erin的line官方號服務
韓國小幫手line@: https://line.me/R/ti/p/%40dtd1839l
聯誼團line@:https://line.me/R/ti/p/%40uoa4117p
▶在其他地方看見不一樣的Erin~
FB寫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ErinDiary/
IG放美照:https://www.instagram.com/erindiary_0904
艾琳認真寫的部落格: https://erindiary.tw/
-------------------------------------------------------------------------------------------
如何支持我的頻道?
▶來我的蝦皮賣場逛逛吧! 台韓精選好物
https://shopee.tw/erin0904
▶購買Erin 合作韓國/日本旅遊4G網卡, 比大廠低價, 收訊也穩定,
以下連結訂購會隨貨附贈一個韓規電源轉接頭喔!
https://www.sim2world.com/?utm_source=youtube&utm_campaign=erin
▶看完影片開始前的youtube廣告, 不要五秒略過喔!
用
你們的大大小小的支持都可以協助我繼續創作這條路!
-------------------------------------------------------------------------------
▶協作字幕連結: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c=UC6NOmGMdA1uF7b9gYEiBHlw&tab=2
拜託做完一定要讓我知道, 可以寄信到我的gmail聯絡信箱
我會準備小禮物和明信片感謝你!
-----------------------------------------------------------------------------------------
▶contact me : erin@cooljapantv.biz
▶使用硬體軟體:
相機: SonyRX100 / Sonya6500(慢鏡頭輔助)
剪輯軟體: Adobe premium pro
音樂來源: epidemicmusic
------------------------------------------------------------------------------------------
我的近期熱門影片:
◈ 日本人來台灣爆買商品Top5 ! 日本人覺得這個超時尚!
https://youtu.be/04BuRp2f2vM
◈東京剪髮初體驗!變身日本成熟姊姊
https://youtu.be/fGUkp60HJzU
◈一起逛加拿大傳統市場, 現撈龍蝦海鮮帶回家 !
https://youtu.be/OofUIR_laHI
#陸客不來 #墾丁
簽 章 簡化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評價
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採訪的對象大多不在馬來西亞,散居於泰國、中國與香港,過著不斷轉換身份的生活,隱藏著身世與革命的故事。 單純想要理解祖父為何加入馬共的廖克發,在《不即不離》完成的過程裡,持續發現當年左派運動是年輕人為了生命的迫切所需,對抗日本以及英國的殖民,想要更有尊嚴與自由,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很自然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
廖克發認為,對政治事務的冷漠冷感,其來有自,並非所謂個人的選擇或立場,而是有一個久遠的脈絡發展──當推進、創造理想社會的人們沒有受到重視,其犧牲完全被扔擲於國家與歷史的敘事以外,未曾轉換為正義時,後來的人也就在長期的審查與壓抑中,被訓練、教導成無法信仰正義,難以想像更好也更平等的可能。 從回溯自身家庭到發掘整代馬共人淹沒歷史的《不即不離》,也就開啟了廖克發的第二部紀錄片《還有一些樹》,由馬來西亞1969年後見於郵件的戳章,進行對種族議題的深刻探討。
馬來西亞社會大致可分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與原住民等。馬來西亞在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時,簽署了馬來人享有經濟與教育等的優惠特權,華人與印度人則是能享有公民權的協定。 而華人與馬來人種族衝突的513事件,肇因於反對黨在1969年全國選舉頭一回超越執政黨政府得票率,大肆慶祝遊行,引發馬來人的反感,也上街示威,最後演變成戒嚴,與及大規模屠殺事件。該戳章所註明的禁止散播謠言,即是不允許討論、質疑該事件,乃至馬來人在馬來西亞的特權。《還有一些樹》透過訪談與歷史資料,耙梳了513事件的始末,同時也凝視種族政策最底層受害者原住民的困境。
廖克發發覺,在華人被馬來人以及政府軍警慘烈殺害時,也知曉華人內部的自相殘殺,甚至及於華人對更少數,尤其是原住民族的剝削與壓迫。他乃對自己提問,會不會他也同樣是一名種族主義者?主要是他警省到,自身總是從華人是種族主義受害者的角度去思維,而罔顧其他被華人既得利益下的邊緣民族。而如此疑惑更拉高視野地思維著樹(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特別是為了經濟開發,對原住民棲息地、森林的砍伐,透過樹的靜默與見證與原民祖先的洞穴探勘,也就隱隱有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不也是種族主義作為的體會。 廖克發從幼年熱愛看牛仔電影說起,其時他對正義的想像,就是那些槍殺印第安人的西部牛仔皆是英雄。直至成人看了《與狼共舞》方才瞭解,印第安人是被壓迫的對象。
換言之,影像所造成的偏見遠大過於關於正義的探索。 廖克發強調,任何太方便、簡化的敘事跟立場,都是危險的。拍紀錄片必須有疑惑,明白沒有一種面向可以是全面性、全客觀的紀錄。活在複雜的世界,必須有多重、多部的聲音。單一故事永遠不夠,需要有很多故事與作品,討論同一個事情。說故事的權力掌握在誰身上這件事情,得保持懷疑。紀錄片工作者不能牢牢握住這種權力不放,要能時時刻刻反省自身的意圖與認知。這也是為何廖克發會謹慎對待受訪者,要重複確認他們是不是願意將受訪內容公諸於世。
小檔案
廖克發,19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實佻遠(Sitiawan)。就讀於國立新加坡大學商業學系,卻熱衷於文學創作以及出國遊學,曾獲大專文學獎。畢業後任教於新加坡小學四年後,來台學習電影製作,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兩部作品曾獲得台灣金穗獎最佳學生影片,曾獲最佳導演,並在2015年釜山國際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編劇作品長片劇本《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根據祖父二戰時參戰的生命故事改編,獲優等劇本獎;被選為2015法國南特影展,台北劇本工作坊。成立蜂鳥影像有限公司,製作劇情與紀錄影片。參與2013年的侯孝賢導演執導的金馬學院。曾任臺灣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
拍攝的電影多與東南亞華人有關,其中紀錄片《不即不離》因涉及有關馬來亞共產黨的敏感歷史,在馬來西亞被全面禁演。2019年以劇情片《菠蘿蜜》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同年紀錄片《還有一些樹》也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後製:馬立群 作品提供:廖克發 場地提供:倆人攝影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