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自奇摩新聞]
市售解酒液、民間流傳的解酒祕方不少,究竟有沒有效?台北醫學院藥學研究所教授林松
洲表示,所有解酒觀點都是從加速酒精乙醇代謝成乙酸,變成二氧化碳,由呼吸或尿液中
排出;富含維他命C的檸檬汁效果不錯,但千萬不能喝熱茶。
林松洲指出,要加速體內酒精代謝,機轉在於強化肝臟酵素代謝功能,脫掉氫酵素活性,
達到解酒的功能,市售解酒液要快速醒酒的效用不大。
民間有喝熱茶解酒的說法,但茶葉中的咖啡因或丹寧酸,無法加速肝臟排毒。但應酬前喝
些溫熱牛奶,可在胃壁內形成保護膜,延緩酒精穿透細胞進入血液的時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師楊素卿表示,中醫對解酒的理論在於排除血液中酒精成
分,古書裡有不少醒酒藥方;其中以葛根花湯最具代表性,還有枳椇子可止渴除煩,據說
如果在枳椇子旁釀酒,那曇酒怎麼釀都不香陳。
天然食物方面,桑椹汁可生津止渴,也是古代解酒毒的天然飲品;還有烏梅汁的酸味,具
中和酒精中乙醇功能,也有醒酒的效果。
楊素卿說,酒後全身發熱,夏天消暑聖品西瓜汁水分多,有「天生白虎湯」之稱,喝西瓜
汁可清熱解尿;此外,水梨含有機酸,味道酸酸甜甜,打成汁飲用,甘蔗、荸薺打汁也有
相同的功效。
中醫師也大力推薦米湯是醒酒良方,以富含B群的糙米煮湯,取汁飲用;此外,蜂蜜水因
含有特殊果糖,可加速分解酒精成分,對酒後頭痛、頭昏等不適症狀也有幫助。
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表示,如果酒精已進入血液中,不論是那種解酒食物,都
無法快速達到醒酒目的。一般而言,一面喝酒、一面吃食物,可減緩酒醉速度,因此建議
不可空腹喝酒。
-----
雖然說品酒不酗酒
不過偶爾難免還是會遇到要拼酒的場合
我稍微整理一下:
應酬前,可以先喝些熱牛奶保護一下腸胃壁,然後喝酒時要吃東西,不可空腹,
喝完之後可以飲用檸檬汁、桑椹汁、西瓜汁、烏梅汁、糙米湯、蜂蜜水等
喝茶沒用
哈哈
提供給大家參考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155.49
... <看更多>
空腹喝酒ptt 在 Re: [閒聊] 直接從下面灌酒進去真的會醉嗎? - 精華區ck54th122 的八卦
試探討肛門喝酒是否較容易喝醉
1.乙醇的藥物動力學(pharmacodynamics of Ethanol)
乙醇雖然是個極性份子 但其化學式兩頭一邊親水一邊親脂
親脂端導致其被人體黏膜吸收的效果很好
喝酒時 酒精最早被吸收的地方是口腔黏膜
接下來胃黏膜也會吸收20% 最後大部分在小腸黏膜完成吸收80%
主要在小腸黏膜完成的原因是因為小腸黏膜的表面積大
不完全是因為小腸吸收比較好
直腸對酒精的吸收效率沒有小腸好 但也不差
小腸可能受到來自脂肪食物影響吸收
但直腸的脂肪類食物已經幾乎都消化完 這點反而比小腸好
2.首渡效應(first pass effect)
口服藥物在經過人體消化道吸收後 大部分會進入肝臟的門靜脈系統
因為進入肝臟時可能被代謝失去活性
從而使進入循環的藥量減少 藥效降低
但有時候是相反的狀況 經過肝臟代謝後跑出活性代謝物反而藥效提升
有時候是奇怪的狀況 經過肝臟代謝後跑出毒性代謝物 導致藥物副作用
3.肛門喝酒是否夠避開首渡效應?
關於直腸給藥的血管解剖圖 可以搜尋rectal veins 不附圖
從直腸給藥一般來說會被吸收到直腸靜脈從或者直腸下靜脈
而這兩條靜脈匯流回髂內靜脈=>髂總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
但是直腸上靜脈則是匯流回腸繫膜下靜脈=>脾靜脈=>肝門靜脈
所以如果我們用短一點的管子灌在肛門附近的直腸
確實是可以避開首渡效應達到提高酒精在血液濃度的效果
那如果反過來我們想要肛門喝酒 又想讓肝臟好好代謝
那我們可能需要長一點的灌腸道具 讓酒精到達直腸上端
走上直腸靜脈回去肝臟的門靜脈系統
(那你到底為什麼要從肛門喝酒?)
4.探討酒精的首渡效應是否影響巨大
就酒精來說 我認為這裡是一個需要探討的點
因為不像大部分藥物化學動力反應是一級(代謝速率與濃度成正比)
酒精的代謝是零級動力反應
什麼是零級反應?
就是化合物代謝轉換的過程跟濃度無關
根據文獻計算 平均每人代謝酒精速度約每小時10克左右
你喝多喝少 用嘴喝 用肛門喝 用血管打進去代謝速度都一樣
10克酒精換成5%啤酒也不過200cc
一小時喝半瓶多一點的啤酒 肝臟處理乙醇的轉化酶 活性位就滿了
也就是說以一般人飲酒的量
不管肛門喝酒和嘴巴喝酒 甚至是血管注射 在沒有食物的干擾下
理論上應該幾乎完全相同(除非你喝的量很低)
反正你酒精進入血管要進去肝臟就是要等
首渡效應在零級反應中 只要進入的物質量夠大
它能處理的量絕對不可能像一般藥物一級反應那樣可以吃掉30-60%
換言之 首渡在肛門喝酒這件事情上 很可能並不是那麼重要的原因
5.攝取多少酒精會出人命?
LD50:攝取該物質會引致半數特定生物死亡之際量
乙醇的LD50:7060 mg/kg(實驗使用大鼠,吞食)
以一個不飲酒的成年男性60Kg而言
大約喝下420克酒精會達到半數致死量
以烈酒如威士忌(假定42%)而言大約剛好一公升
以一般紅酒(假定14%)而言大約三公升
以啤酒(假定7%)而言大約六公升
另外補充正常的直腸容積: 在女性約300毫升 男性約440毫升
如果能夠看到這裡 那我們來進行總結吧!
結論:
酒精的確可以從黏膜系統吸收
而且吸收率如果不被脂肪類食物影響的話是相當高的
使用肛門直腸系統灌酒 可以避開肝門靜脈 迴避藥物的首渡效應
從而達到靜脈給藥的效果
但是首渡效應在酒精上面能夠影響的應該非常有限
所以肛門喝酒容易喝死人這件事 問題點應該不是首渡效應
那麼肛門喝酒到底會不會比較容易喝死人呢?
我猜測有底下幾個因果關係:
1.酒喝多會引發胃部發炎或潰瘍惡化導致嘔吐 但是直腸沒有嘔吐中樞
所以直腸喝多了也沒有反射來阻止這個狀況
2.大部分人不太會空腹喝酒 多少還是會攝取食物
因為酒精是藉由非極性端快速擴散入黏膜組織
脂肪是更為非極性的分子 理應會與酒精競爭 減慢酒精吸收
而肛門灌酒 直腸沒有脂肪食物 完全沒有競爭
3.烈酒只需一公升左右就可以達到LD50的半數致死量
成年男性直腸容積約440cc 大概裝滿兩次多一點就到達這個量
對進行娛樂中(且可能已經進入酩酊狀態)的靈長類動物來說
很可能會完全沒意識到這個危險
因而導致肛酒者的死亡
4.喝到昏倒的時候一般人就不會再灌你酒
因為這種狀態也沒辦法喝
但是被肛門灌酒灌到昏倒時還是可以再灌!!
更不用提口腔飲酒還是需要吞嚥動作
每次最多100-150cc(有人會這樣吞酒嗎)
肛門灌酒只要倒進去就好了 倒滿400cc大概不用幾秒
總結以上推論:
即使排除首渡效應造成的影響
肛門喝酒因為攝取量大、無上限、吸收快與充滿娛樂性(?)等因素
比正常飲酒容易死人的印象很可能是正確的
報告完畢
--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青年朋友共勉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204.2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C_In/M.1542435628.A.561.html
※ 編輯: deathsman (111.82.204.200), 11/17/2018 14:21:28
※ 編輯: deathsman (111.82.204.200), 11/17/2018 14:22:36
經皮吸收與經黏膜吸收後分別抽血看濃度才會知道
我猜經黏膜吸收速度會比較快一點
鳥類真的離太遠了 完全不懂什麼狀況
極性分子不一定要親脂
尤其是小分子 小的極性分子還可以親脂是少見的情形
乙醇是個非常例外的狀況 所以酒精在工業與人類社會才會廣為運用
如果有期刊寫過這鬼東西的話請告訴我 我還不訂個一年XD
那兩段的意思其實就是說明:
1.大劑量的酒精 在空腹狀態下 用嘴喝和用肛門喝
最終身體攝取到的酒精量與攝取速度差異應該會小到可以忽略
2.低劑量狀況要考慮首渡效應
200cc水果酒 假設5% 正好是10克 相當於每小時肝臟清除酒精的速度
已經要考慮首渡效應發生 與血管運送酒精到各個身體器官速度的比較
肛酒理應會比口服分布到血管中的速度快一點
但很可能也就是快一點點 除此之外沒有特別不同
3.是我個人的推測 肛酒致死的死因其實是毫無節制的酒精使用
問題在於酒精的量 而不是酒精吸收的速度
跟口服效果理論上都一樣了我猜
1.物理性:
a.個案可能因為深度昏迷 在昏迷前翻身 臉朝枕頭或棉被 導致悶死
b.個案也可能因為嘔吐反射發動 但又無法起身 被自己的嘔吐物嗆死
c.一旦引發嘔吐機制 也可能吸入性肺炎 這不太會當場死亡
d.長期喝酒造成胃炎胃潰瘍 這時的大量喝酒可能惡化胃潰瘍傷口 導致大量出血
個案最後可能被自己的出血嗆死 也可能是失血過多死亡
(同樣的道理出現在食道靜脈曲張上 死因也類似 不贅述)
2.化學性:
酒精跟鎮靜類藥物在神經系統作用的相似性很高
都是作用在GABAa receptor上面
鎮靜藥物或酒精中毒初期會有神經過度興奮的狀況 可能會亢奮、混亂、癲癇發作
後期影響到中樞神經
會出現體溫調節異常、深度睡眠、呼吸抑制、昏迷最終死亡的狀況
文獻中提到神經系統的影響都是用autonomic nervous systems的字眼(自律神經系統)
自律神經系統包含交感與副交感 我猜酒精中毒影響的是全體神經
而非交感或副交感單獨影響 這跟學理和臨床所見比較相符
如果照我的推論 差異應該不顯著
反過來說 如果做出顯著差異的話想最後討論就傷腦筋了
其實我覺得這個實驗最困難的地方是大鼠的直腸應該非常短
如何只灌酒在下半段直腸而不讓酒精走上段直腸回去門靜脈系統
應該會是這個實驗的關鍵
(前提是大鼠的靜脈結構跟人類相似)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