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姐的第一堂溜冰⛸️課,膽大的她直接就放手滑出去了!
很多人問說,為什麼不學現在比較熱門的冰刀或是直排輪? 其實當初我也沒有設限要讓小QQ學哪一種,單純只是想讓她今年回台的活動精彩豐富一些。最後會選擇花式溜冰的主因,是因為QQ的表哥(也就是我的親外甥)今年才剛選上花式溜冰國手,過去幾年來QQ每次回國都會去看哥哥練習,所以當初問她的時候,她毫不考慮地就選擇去上花式溜冰。
而今天來到溜冰場,看到好多國手們認真地在練習(包括我外甥),真的覺得好感動!並排花式溜冰不是亞、奧運項目,以運動員來說在台灣確實不太受重視。即使已是國手,但從訓練、出國培訓甚至是比賽,都是要自己負擔費用。但教練們依然很努力的培育選手,選手們也都不畏辛苦的持續練習,放眼國際,真的很令人敬佩。
總之,雖然只有暑假短短幾堂課程,但只要Q姐玩得開心,那也就值得囉!
影片最後有Q表哥的短短練習片段,身為阿姨真是替他感到驕傲 😁
#DDC又在場邊努力錄下女兒的溜冰影片
#敬請期待結尾總是超唐突的Vlog紀錄
直排輪比賽項目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八卦
先恭喜郭婞淳為自己和台灣拿下今年第一面奧運金牌。舉重比賽實在刺激好看,她的笑容實在太甜美。以及陳玟卉的帥氣抓舉,為大家又下一銅。
從小奧運比賽我最愛看的項目除了棒球就是舉重,我還記得家人總愛說女生千萬不要學這個會變得太壯、太像男人,還會被壓得長不高。即使現在她也跟著我一起重訓,但仍認定小時候練舉重會長不高。
之所以會有這種迷思,大概是因為舉重選手通常個子都不高,比例上腿通常也比較短。但其實這是倒果為因的謬論,因為在舉重項目中,長不高反而是優勢。
簡單來說,舉重是利用力量、速度、技巧和重心轉移將重量舉起過頭,身高矮的人重量離地面近,當然就有先天上的優勢。轉播時,如果仔細注意聽評論,也可能會聽到評論員說「這個選手比較高所以吃虧」。在這樣的篩選結果下,就會導致我們在賽事中看到的菁英選手都偏矮。其實郭婞淳就是一個例子,她國中時並不是先練舉重,而是籃球、田徑,總不會說她是練了舉重才變矮?
可惜的是大部分的報導總是不斷強化這種迷思。上網搜尋就會看到許多似是而非的理論:好比扛很重的東西會把骨頭往下壓,甚至破壞生長板,因此小孩千萬不能從事重訓、舉重。
但其實,根本沒有「破壞」生長板這個名詞,扛重量並不會影響身高,槓鈴也不會把骨頭壓扁。相反的,循序漸進的重量訓練對增加骨質密度還有正面的幫助。真正會讓小孩長不高的因素是生長板提前癒合,好比性早熟、肥胖或是亂吃各種可能含有賀爾蒙的保健食品,而不是任何運動項目。
同樣的,拼命跳繩當然也不會把骨頭拉高。以我為例,我姑姑小時候經常督促我跳繩,現在也認為好在當初我有照做才能長得比大部分女生高。但以前班上幾乎人人都有跳繩,難道是我比較認真跳,所以比較高? 當然不是。其實沒跟姑姑說,我總仗著自己一直比較高,只有在家人面前做作樣子,根本沒有認真跳啊!
講了這麼多,還是要強調,影響身高最重要的不外乎是基因,兒科醫師看身高曲線也會告知父母可努力的有限。能做的也是老生常談,就是促進孩童健康,好比均衡飲食、適度運動、規律作息。
說回來,不分男女、不分年齡,舉重都是很好的運動項目。小朋友只要聽得懂指令就可以開始學習。不僅可促進健康,還能提升身體協調性、動作控制及專注力。且正確的訓練一開始也都是從水管、輕重量開始,只要不強求成績,受傷機率根本極低。
如果為了這些迷思就把所有的重量訓練都排除在外實屬可惜,我也一直認為兒童運動就是多方面發展,包括球類運動、跑步、直排輪都可多方嘗試,才能讓每個孩子有機會開發自己的潛能,找到自己的最愛,不要太早專項化,或給予太多壓力。
隨著疫情趨緩,我也會在下個月開始學習舉重,到時候再來和大家分享心得囉!
直排輪比賽項目 在 Facebook 八卦
助理報告:
先生嬤黃越綏老師常提醒:要讓麻二甲安置中心的孩子視野廣闊,不能變成井底蛙,所以,先生嬤到麻二甲時,常會帶孩子們外出用餐,體驗各式的餐點並學習用餐禮儀。我們也常連結多元課程,讓孩子體驗學習並培養興趣,找到孩子的亮點給予肯定。
就讀國立臺南特殊教育學校二年級的小芳,在直排輪溜冰等項目表現十分優異,109年獲得全國花式溜冰冠軍,將於2022年代表台灣到俄羅斯參加國際比賽。這段期間必須常到集訓中心培訓,十分辛苦,但看到小芳努力的眼神和熱情,我們看到了希望和未來。
小芳努力不懈的精神感動了大家,更獲得國立臺南特殊教育學校以「滑冰天使 逆境飛翔」推薦代表臺南市參加2021總統教育獎選拔。這樣的榮譽對一位自小在寄養家庭和安置機構長大的孩子來說,是殊榮也是肯定。在原生家庭缺乏關愛的孩子,在麻二甲安置期間給予照顧、肯定、鼓勵以及再教育,期盼孩子們都能提升能力,在未來能夠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也希望藉由各位的祝福及勉勵,讓小芳能夠脫穎而出獲得2021總統教育獎殊榮!!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