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影無蹤:2020十大外語片】
.
規則如下,即我在2020年觀賞電影(首映年份限19至20年)皆納入考量範圍(去年總觀影片數不含重看為905部)。該片單僅代表個人喜好,也附上每部片的評論供舊雨新知參考。
●
●
(10)《Minari》(2020)(美國🇺🇸)
導演:李.艾薩克.鍾(Lee Isaac Chung)
韓國家庭在美國的開拓史。幾乎每一場戲都有著生命力,一道很難以言述的靈光盡現於片中,想了良久,發現那個東西就叫真實。角色盛裝血肉,戲亦然,行雲流水看似容易,其實很難。近年關於亞裔主題的美國電影,這部是頂標。
●
●
(9)《盧斯的秘密 Luce》(2019)(美國🇺🇸)
導演:朱利斯.歐納(Julius Onah)
盧斯是一名來自非洲厄利垂亞的移民孩子,他在美國中產階級家庭裡安身立命,以極為優秀的表率形象在校園受到矚目。但他的師長卻總感覺他始終帶著一副面具,指控他可能具有反社會的性格。這個題材實在領先當代美國政治正確思潮十年以上,直接以一個反政治正確的觀點來探討未被充分理解的移民族裔對美國社會可能造成的潛在威脅,並諷刺了自以為是的美國左派白人形象。若非導演是非裔,這部作品會不會被指控為一部種族歧視之作?現在美國影壇很需要這類型的平衡。
●
●
(8)《漂亮寶貝直播中 Sweat》(2020)(波蘭🇵🇱、瑞典🇸🇪)
導演:馬戈諾斯.凡.宏(Magnus von Horn)
導演馬戈諾斯.凡.宏無意用嘲諷態度去呈現一位網紅主角的心理世界,而是更富同情視角地拍出她有自覺得空虛,並試圖處理了她在人性面的缺失,以及她怎麼去看待自己的自私與自溺。這看起來像是一連的懲罰,因為在這個社群時代,最可怕的也許不是被迫展現自己,而是被迫展現出不屬於自己的自己,以至於最終忘記自己的初心與慾望,卻又被迫去面對自己的多重性。託人去教訓一名跟蹤狂的是她,救起跟蹤狂去就醫的也是她,那到底哪個人是真正的自己?關於自己終究該歸屬於哪個面相,其實連角色自己也說不清。
●
●
(7)《影裏 Beneath the Shadow》(2019)(日本🇯🇵)
導演:大友啓史
故事關於一個男子發現自己的好友疑似是一名公認的騙子,這迫使他重新審視這段友誼。雖然發現自己從未被騙,卻仍本能性地選擇疏遠。但導演大友啓史卻用帶有懸疑性與神秘感的鏡頭運用,讓我們窺見角色心理所想,以及他的選擇。明明應該是一部必須倚賴對白來交代角色關係的類型故事,但導演卻以去對白化的策略來處理作品。固然不時使人困惑,但卻也等同賦予了一股更強大的能量,即把角色在面臨抉擇時的心理狀態投射給觀眾。最後成形的,是一則很小、很幽微,但極其動人的友情故事。
●
●
(6)《雨天.紐約 A Rainy Day in New York》(2019)(美國🇺🇸)
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
好像因為人在台灣,選入《雨天.紐約》不會引起什麼爭議。總感覺由於伍迪.艾倫本人引發的爭議,使得這部作品在海外並未獲得很公允的評價。就近十年來的作品來看,本片具有頂級水平,對白深具機鋒,處處存在對好萊塢文化的譏諷。又不知有沒有人發現,這部作品其實是伍迪.艾倫對至愛導演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早期之作《白酋長 The White Sheik》(1952)的致敬?
●
●
(5)《美好拾光公司 La Belle Époque》(2019)(法國🇫🇷、比利時🇧🇪)
導演:尼可拉斯.貝多(Nicolas Bedos)
「美好拾光公司」可以幫助客人重建難忘過去,但其所造成的無窮副作用,以及虛擬人生造成的倫理問題,是電影意在處理的題旨,可說少有一部作品反向地揭穿「過去即美好」的迷思。故事構想本身已經足夠迷人,再透過一層又一層的時代轉換,以及一再破除觀者外在所見的聰明機關,令人不由得深陷其中,拜倒編導的才趣。
●
●
(4)《蜜蜂與遠雷 Listen to the Universe》(2019)(日本🇯🇵)
導演:石川慶
繼《愚行錄》之後,石川慶再一次以《蜜蜂與遠雷》證明自己超凡的導演功力。這一次,他嘗試以影像轉譯音樂的魅力與內涵。透過幾個人物故事的穿插以及樂曲的典故,交疊出來的是一場極為撼動人心的人生交響曲。故事談及對音樂的癡迷、資質等等,即便都是點到為止,但一個個點卻能自己擴展成面,帶來深厚的餘韻。
●
●
(3)《追尋音樂的靈光 The Disciple》(2020)(印度🇮🇳)
導演:查譚雅.塔姆哈尼(Chaitanya Tamhane)
一個熱愛印度古典音樂拉格的男孩,他潛心拜師學藝,幾乎將生命投注進去,只為了追求傳說境界。然而,有一天因為樂評人卻跟他說,其所追求的可能只是一個經過穿鑿附會的神話。該怎麼辦?又或者,其實所追求的境界是否存在,其實根本不重要?這是一部充滿靈光的作品,導演查譚雅.塔姆哈尼不過年近三十,在影像與場面調度的技法上,已見大師手筆。同時他深知如何創造出若即若離的藝術美感,懂得透過一個外人難以理解的在地文化,喚起普世的共鳴。
●
●
(2)《靈魂急轉彎 Soul》(2020)(美國🇺🇸)
導演:彼得.達克特(Pete Docter)
在戲院欣賞這部作品時,身旁坐著一群嘈雜的小朋友,有學齡前的、也有小學生。我想這下慘了,等一下恐怕不得安寧。不過在觀影過程中,旁邊的小朋友完全靜了下來,我轉頭看下他們,發現每個人都抱持著敬畏的眼神專心地欣賞這部作品。後來看到有人說,皮克斯怎麼可以拍一部只有大人才理解的電影。我可是一點也不同意,因為我認為這部作品,連大人也未必能全然理解。但不管是誰,只要心無旁騖,都能在這部作品之中,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火花(sparkle),無論是動畫的精心設計抑或撫慰人心的情節都好。我的火花,則是在觀影完之後憶起時逐一閃現。
●
●
(1)《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2019)(法國🇫🇷)
導演:拉德.利(Ladj Ly)
文豪雨果(Victor Hugo)的《悲慘世界》描寫了19世紀初的法國階級劃分,導演拉德.利借去了經典著作之名,所欲呈現的也是極其相似的社會處境。由多種種族組成、龍蛇雜處的社區,故事從菜鳥警察的視角出發,看到的是族群之間的角力與恐怖平衡以及一觸即發的警民衝突。拉德.利真正看破了社會病灶的來源,貧窮與文化差異只是表象,而是自尊的被剝奪。場面調度功力奇佳,鏡頭既能遨遊空中,也能遁地,所創造出的戲劇張力極其可觀。
.
.
(圖為《Minari》劇照。)
#Minari #盧斯 #漂亮寶貝直播中 #影裏 #雨天紐約 #美好拾光公司 #蜜蜂與遠雷 #追尋音樂的靈光 #靈魂急轉彎 #悲慘世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和風老屋旅行散策:尋訪日式建築,走入老台灣的時代記憶、懷舊聚落、生活情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明麗 內容簡介: 探訪台灣在地日式老建築,時空背景回溯百年前, 一磚一瓦,一片牆一根柱,都有歷史和典故…… 上個世紀,小小的台灣島在日本殖民下, 一座座日式屋舍、鐵道車站...
目不窺園典故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八卦
下過雨的仲夏夜晚,一名貨車司機開到一處隧道口,看見有一名年輕的婦人身穿白衣站在路邊招手,司機也不以為意,就讓這名婦人搭他的順風車,車行進入隧道後,一股冷颼颼的寒意襲來,這時前方出現飄浮在半空的火球,貨車司機經常要在夜間開長途的車,遇到這種事情也見怪不怪了,他選擇繼續往前開。
通過隧道沒多久,這名婦人告知司機她想要下車,那是一處很荒僻的村莊,當她下車之後,車內的寒氣頓時消散,婦人簡單道謝完,就直接走進暗無燈光的村舍,沒入黑暗之中。
後來,貨車司機行經隧道口,這名婦人偶爾會出現,像之前一樣招手希望能搭他的便車,司機也同樣開門讓她上車,絲毫不以為意。
原來,這名婦人是生完孩子難產而死的幽靈,她的寶寶由娘家代為照顧,就住在隧道的盡頭不遠的村莊,每到了夜晚,這名婦人會從墓地出發在路邊招手攔車,目的是希望回到寶寶的身邊,想要親自餵哺母乳給孩子。
其他的版本裡,也有背著嬰孩的母親在買奶粉的路上被汽車輾死在車輪下的悲慘故事,變成了幽靈的母親為了照顧年幼的寶寶,會在路邊招手請司機載她去有買奶粉的店家,並央求司機代為購買奶粉,這樣的故事是不是很熟悉呢,它在日本民間流傳已久,隨著時代逐漸演變成一則廣為人知的都市傳說。
這類的傳說,其實從江戶時代以前就時有耳聞。
某個夜裡,已經打烊的糖果舖子突然傳來有人敲窗的聲音,被吵醒的老闆起床應門,只見門口有個臉色蒼白一頭亂髮的年輕女性,用氣若游絲的聲音說:「請給我糖果」,並給了老闆一文錢。儘管老闆心裡很納悶,還是決定把糖果賣給了眼前這位看起來瘦弱而面容憔悴的女人。
隔天晩上,女人又來敲窗向老闆買糖,並給了老闆一文錢。老闆狐疑問道:「妳住在哪裡?」,女人並沒有回答問題,拿到糖以後,轉身走進巷弄就消失了蹤影。之後的幾個夜晚,女人都在同樣的時間出現,跟老闆買糖,奇怪的是放入錢箱中的一文錢,到了隔天打開來看卻只剩下一枚樹葉。
到了第七天的夜晚,女人拿出女用的羽織(日本服飾,就是和服的外褂,材質薄而透氣,輕便為主)用乞求的語氣說:「我已經沒有錢了,可以用這個來換糖果嗎?」老闆出於憐憫之心,覺得她真的很可憐,便同意女人用羽織換糖果。
就在隔天,留置在糖果舖子的羽織剛好被進門來的一名有錢的地主瞧見,他大驚失色,問老闆這羽織來自何處?老闆說:「實不相瞞,近日有一名女子總是在半夜打烊之後前來買糖,她說身上已無分文,能否以羽織換糖,於是這件羽織就留在店裡了,並不是從哪兒弄來的。」地主聽完,淚流滿面的說:「這件羽織是他剛死去的女兒身上的遺物,明明是放在棺桶內一起下葬,怎麼會出現在你這裡?」
老闆才想起昨晚覺得怪異的事,他基於好奇悄悄地跟在女人的身後,想知道她到底住在哪裡?結果走到一處荒涼的野地才發現女人在某座墳墓前消失,同時他聽見墓地傳來嬰兒的哭聲,卻找不到聲音真正的來源處,於是老闆把這件事告訴了地主。
地主聽完老闆的描述,隨即帶著他一同前往墓地察看,真的有嬰兒的哭聲,連忙叫人來把墳地挖開,並將埋在地下的棺桶重新抬出來,打開棺桶竟然是一名面容蒼白而憔悴的女人,懷中抱著一個哭泣的嬰孩,女人看起來剛死去不久,皮膚尚有彈性還未腐爛,嬰孩則是臉上沾有塵土,氣息微弱的哭泣著,手裡還抓著還沒吃完的糖果,幸好平安地把孩子救了出來,於是「棺中產子」的傳聞不脛而走,傳遍了大街小巷。
在日本古老的習俗中,會在死去的親人棺桶裡放入六文錢,是讓死者在經過三途川(冥河)前往彼岸的時候給船夫的渡河費用,這樣才能確保有機會前往彼岸,順利投胎轉世,所以年輕女人跟老闆買糖,就是用掉這六文錢。
(如果有三倍券的話,搞不好可以買更多的糖果或奶粉)
有錢的地主看到自己離世的女兒還這麼費心為了確保嬰孩能平安成長,知道自己沒有奶水可以哺育嬰孩,只好夜夜前往糖果舖子買糖,讓孩子可以維繫生命。他很感慨地說:「妳這麼有心,父親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們一定會代替妳,把這孩子好好養育長大,讓他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於是地主和寺院的住持商量,決定將這名嬰孩交付給住持收養,長大以後這名嬰孩果然不負重望,成為六道珍皇寺的一名高僧。
故事說到這裡,你以為只是一則民間奇談對吧,偏偏在日本京都的東山區松原通,還真有這麼一間糖果舖子,賣著「京名物幽靈子育飴」,地點呢就在六波羅密寺的附近,這間店舖開設至今已經四百多年,是代代相傳的老舖,當時的糖果都是類似麥芽糖這種軟軟的,近乎半液體的糖果,用樹葉或紙捲包起來,口感很綿密,光是糖果的熱量就可以餵飽嬰孩似乎是可信度相當高,「みなとや」這間糖果老舖賣的幽靈子育飴,成分是砂糖加上麥芽糖,顏色是明亮的琥珀色,除了遵古法製作之外,包裝上也充滿古早味,是觀光客至此必攜的伴手禮,根據記載,慶長四年(西元一五九九年)因難產而下葬的女子意外在棺中產子,數日之後家人從墓中將其掘出,救出一名嬰孩,扶養至八歲後,便出家當了和尚,爾後成為知名的高僧。這間老舖就是當時死去的年輕母親夜夜買糖的地點,所以販售的糖果後來改名為幽靈子育飴,原來是有典故的啊,不好意思這故事裡放了洋蔥。
在日本的落語裡,『幽霊飴』也是著名的段子之一,落語是近代傳統曲藝的單口相聲,通常以民間故事作為基底,給人懲善罰惡的啟發,或詼諧搞笑的娛樂效果,深為一般民眾喜愛,上方落語二代目桂文之助就曾講述過這個段子。
日本「買糖的女人」這則怪談,和中國南宋洪邁所編纂的《夷堅志》當中刊載的一則「宣城死婦」(買餅的女人)故事極為相似,原文如下:
宣城經戚方之亂,郡守劉龍圖被害,郡人為立祠。城中蹀血之餘,往往多丘墟。民家婦妊娠未產而死,瘞廟後,廟旁人家或夜見草間燈火及聞兒啼,久之,近街餅店常有婦人抱嬰兒來買餅,無日不然,不知何人也,頗疑焉。嘗伺其去,躡以行,至廟左而沒。他日再至,留與語,密施紅線綴其裾,復隨而往。婦覺有追者,遺其子而隱,獨紅線在草間塚上。因收此兒歸,訪得其夫家,告之故,共發塚驗視,婦人容體如生,孕已空矣,舉而火化之。自育其子,聞至今猶存。《荊山編》亦有一事,小異。——《夷堅志》丁志卷第二
大意是宣城婦女懷有身孕而死,死後於棺中產子,不久,人便常見其抱子買餅城中,可見故事中母親對孩子的不捨。此外,故事的最後以火化方式處理婦女的遺體,如此可以窺見當時民間的火葬習俗,而日本則是將屍骸放入直立的棺桶再進行土葬,兩者的習俗由故事當中可以看到差異性,其餘描述皆大同小異,巧合的故事情節也是值得觀察的重點。
文 / 銀色快手 喜愛探索神秘事物的人
20200730 AM 08:33 桃園‧寫作的房間
<參考資料>
日本維基百科<子育て幽霊>
許瑞麗<《夷堅志》中之女鬼及其意志研究>
陸光瑞<南宋志怪筆記小說研究>
<衍生創作>
漫畫《靈異教師神眉》原文『地獄先生ぬ〜べ〜』
「#53子育て幽霊の巻」
目不窺園典故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八卦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8-12-11影音檔
出版社:山岳文化
粉絲頁: 日月文化集團
本集主題:「和風老屋旅行散策:尋訪日式建築,走入老台灣的時代記憶、懷舊聚落、生活情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明麗
內容簡介:
探訪台灣在地日式老建築,時空背景回溯百年前,
一磚一瓦,一片牆一根柱,都有歷史和典故……
上個世紀,小小的台灣島在日本殖民下,
一座座日式屋舍、鐵道車站、糖廠、神社,如雨後春筍般,遍地生根。
金瓜石採礦風華,留下許多日式老宅和礦業文物;
嘉義林場帶動木業興盛,築起可觀的日式民居;
日本子民大量移居花蓮豐田,移民村藏有東洋生活樣貌,
甚至,因製菸業而築起鳳林一帶綠意環繞的菸樓聚落;
加上一條縱貫線鐵道開通,串起全台北中南七大經典日式風格車站……
這種種,成就了今日島嶼上、街巷間一簇簇溫婉細緻的建築風情。
◎28幢和風老屋──承載時代記憶與人文土地的故事
台灣這片土地,歷經1895~1945日本殖民五十年,從鐵道車站、州廳官舍、醫療院所,到糖廠、酒廠、菸廠、林場、茶廠,甚至連監獄、穀倉、碾米廠都有東洋氣息,處處可見日式建築的蹤影。
歷經時代演變,老屋修復或翻新,如今成了旅人懷舊尋幽的去處。本書精選全台28個日式特色建築,包含純日式屋舍,以及融入西方巴洛克、文藝復興建築語彙的和洋折衷式樣。
走進一幢幢日式老房子,看日治時期小販市場的景況、百年製茶廠的歷史珍寶;教職員的宿舍裡,重現教育家昔時的生活情境;走進日治時期監獄,一窺木造、磚造、鬼瓦融合,並開有「貓道」的監獄建築文化;紅磚搭配灰白泥牆裝飾的洋樓官邸,不分古今,持續散發古典與優雅氣息;旗山車站八角形尖塔散發的哥德風情,教人目光一亮;到碾米廠去看三層樓高的木造碾米機,在老建築裡來一趟稻米文化旅行……
建築是城市的風景,老建築更有著訴說不盡的故事。循著時光線索,在洋溢和風的屋宇中,一邊欣賞匠人的巧思,了解建築技法和美學價值,一邊聽舊時代的故事,還可學習茶道、劍道,穿上和服飲茶、賞日式庭園,了解日治時期礦業、林業、製糖、菸草產業的興衰景況,重溫百年前的生活情境。
◎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看熱鬧也懂門道
欣賞日式老屋之美,認識東洋建築名詞是入門的功課。本書精選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帶你認識懸魚、鳥居、破風、鬼瓦各有何作用?屋頂、門廊、天井、雨淋板藏著哪些建築意涵?從而了解日式老屋經典的造型式樣、建材工法、裝飾擺設及生活空間運用等,見識早年的生活智慧,來一趟知性與感性兼具的旅行。
◎10個老屋特輯──散步懷舊街廓,新與舊演繹風華
一座日式建築,就是一個時代與土地的故事,串起豐厚的人文地貌。本書延伸10個老屋特輯,以「老屋改建新風貌,走入空間活用」的概念,帶你穿街走巷,在日式氛圍濃厚的屋舍、街廓間,來一趟和風小旅行。台灣從北到南皆有日式建築遺蹟可賞:
✽保有日治時期蓬勃商業街廓風貌的迪化街──早年台北城繁華的縮影,從南北貨、中藥材鋪,乃至轉型經營的藝文空間或餐館,融合新舊建築之美。
✽有背山環水地理優勢的大溪──日治時期陸續興建公會堂、武德殿與四連棟警察宿舍,百年來,老屋老樹相依相襯,保有濃厚的舊城風光。
✽自成一股文風的雲林斗六、虎尾街市──早年因虎尾糖廠設立,帶動運輸鐵道興建,讓雙城同時沾光,留下官邸、郡役所及日式宿舍群遺蹟,如今文創小店進駐,翻轉新意,飄揚著書香與咖啡香。
✽水陸運輸發達的哈瑪星──日治時期高雄港邊通往魚市場的一條鐵道,早年企業會社與行政機構紛紛進駐,日式傳統屋宇、和洋折衷樓房、老車站、日式茶亭與文史工作站,都是古蹟散步的亮點。
喜歡老舊事物的你,跟著這本書在島嶼上遊逛,悠閒尋訪日式老屋串起的街巷風情與人文故事。這些舊時代建築歷經整修或重建,改以咖啡館、民宿、食堂、書店、茶樓、文創空間面貌展現,洋溢嶄新的東洋風情,持續在島嶼上熠熠發光閃亮。
作者簡介:江明麗
曾任職於多家旅遊媒體記者,因職務跑遍世界,包括日本、荷蘭、德國、泰國、美加、中國、俄羅斯、埃及等,其中以中國、日本最為密集,目前專攻台灣旅遊、美食之報導。個人著作有《量身訂作住民宿》、《百年好店》、《嚴選正港台灣味小吃南部篇、東部篇》、《宜蘭美好小旅行》、《花蓮美好小旅行》、《嘉義美好小旅行》、《高雄美好小旅行》、《苗栗美好小旅行》等超過10本著作,現為自由撰稿者及HERE雜誌固定特約記者。
目不窺園典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和風老屋旅行散策:尋訪日式建築,走入老台灣的時代記憶、懷舊聚落、生活情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明麗
內容簡介:
探訪台灣在地日式老建築,時空背景回溯百年前,
一磚一瓦,一片牆一根柱,都有歷史和典故……
上個世紀,小小的台灣島在日本殖民下,
一座座日式屋舍、鐵道車站、糖廠、神社,如雨後春筍般,遍地生根。
金瓜石採礦風華,留下許多日式老宅和礦業文物;
嘉義林場帶動木業興盛,築起可觀的日式民居;
日本子民大量移居花蓮豐田,移民村藏有東洋生活樣貌,
甚至,因製菸業而築起鳳林一帶綠意環繞的菸樓聚落;
加上一條縱貫線鐵道開通,串起全台北中南七大經典日式風格車站……
這種種,成就了今日島嶼上、街巷間一簇簇溫婉細緻的建築風情。
◎28幢和風老屋──承載時代記憶與人文土地的故事
台灣這片土地,歷經1895~1945日本殖民五十年,從鐵道車站、州廳官舍、醫療院所,到糖廠、酒廠、菸廠、林場、茶廠,甚至連監獄、穀倉、碾米廠都有東洋氣息,處處可見日式建築的蹤影。
歷經時代演變,老屋修復或翻新,如今成了旅人懷舊尋幽的去處。本書精選全台28個日式特色建築,包含純日式屋舍,以及融入西方巴洛克、文藝復興建築語彙的和洋折衷式樣。
走進一幢幢日式老房子,看日治時期小販市場的景況、百年製茶廠的歷史珍寶;教職員的宿舍裡,重現教育家昔時的生活情境;走進日治時期監獄,一窺木造、磚造、鬼瓦融合,並開有「貓道」的監獄建築文化;紅磚搭配灰白泥牆裝飾的洋樓官邸,不分古今,持續散發古典與優雅氣息;旗山車站八角形尖塔散發的哥德風情,教人目光一亮;到碾米廠去看三層樓高的木造碾米機,在老建築裡來一趟稻米文化旅行……
建築是城市的風景,老建築更有著訴說不盡的故事。循著時光線索,在洋溢和風的屋宇中,一邊欣賞匠人的巧思,了解建築技法和美學價值,一邊聽舊時代的故事,還可學習茶道、劍道,穿上和服飲茶、賞日式庭園,了解日治時期礦業、林業、製糖、菸草產業的興衰景況,重溫百年前的生活情境。
◎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看熱鬧也懂門道
欣賞日式老屋之美,認識東洋建築名詞是入門的功課。本書精選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帶你認識懸魚、鳥居、破風、鬼瓦各有何作用?屋頂、門廊、天井、雨淋板藏著哪些建築意涵?從而了解日式老屋經典的造型式樣、建材工法、裝飾擺設及生活空間運用等,見識早年的生活智慧,來一趟知性與感性兼具的旅行。
◎10個老屋特輯──散步懷舊街廓,新與舊演繹風華
一座日式建築,就是一個時代與土地的故事,串起豐厚的人文地貌。本書延伸10個老屋特輯,以「老屋改建新風貌,走入空間活用」的概念,帶你穿街走巷,在日式氛圍濃厚的屋舍、街廓間,來一趟和風小旅行。台灣從北到南皆有日式建築遺蹟可賞:
✽保有日治時期蓬勃商業街廓風貌的迪化街──早年台北城繁華的縮影,從南北貨、中藥材鋪,乃至轉型經營的藝文空間或餐館,融合新舊建築之美。
✽有背山環水地理優勢的大溪──日治時期陸續興建公會堂、武德殿與四連棟警察宿舍,百年來,老屋老樹相依相襯,保有濃厚的舊城風光。
✽自成一股文風的雲林斗六、虎尾街市──早年因虎尾糖廠設立,帶動運輸鐵道興建,讓雙城同時沾光,留下官邸、郡役所及日式宿舍群遺蹟,如今文創小店進駐,翻轉新意,飄揚著書香與咖啡香。
✽水陸運輸發達的哈瑪星──日治時期高雄港邊通往魚市場的一條鐵道,早年企業會社與行政機構紛紛進駐,日式傳統屋宇、和洋折衷樓房、老車站、日式茶亭與文史工作站,都是古蹟散步的亮點。
喜歡老舊事物的你,跟著這本書在島嶼上遊逛,悠閒尋訪日式老屋串起的街巷風情與人文故事。這些舊時代建築歷經整修或重建,改以咖啡館、民宿、食堂、書店、茶樓、文創空間面貌展現,洋溢嶄新的東洋風情,持續在島嶼上熠熠發光閃亮。
作者簡介:江明麗
曾任職於多家旅遊媒體記者,因職務跑遍世界,包括日本、荷蘭、德國、泰國、美加、中國、俄羅斯、埃及等,其中以中國、日本最為密集,目前專攻台灣旅遊、美食之報導。個人著作有《量身訂作住民宿》、《百年好店》、《嚴選正港台灣味小吃南部篇、東部篇》、《宜蘭美好小旅行》、《花蓮美好小旅行》、《嘉義美好小旅行》、《高雄美好小旅行》、《苗栗美好小旅行》等超過10本著作,現為自由撰稿者及HERE雜誌固定特約記者。
目不窺園典故 在 目不窺園- 教育百科 的相關結果
比喻治學刻苦專心。參見「三年不窺園」條。《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那公子卻也真個足不出戶,目不窺園,日就月將,功夫大進。」 ... <看更多>
目不窺園典故 在 目不窺園 - 中文百科知識 的相關結果
目不窺園 ,成語,典出《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窺,觀賞。園,花園。原指漢代董仲舒專心治學;三年都無暇觀賞花園中的景致。後用以比喻埋頭鑽研;不為外事分心。 ... <看更多>
目不窺園典故 在 目不窺園[修訂本參考資料] - 成語典 的相關結果
目不窺園 · ㄇㄨ ˋ ㄅㄨ ˋ ㄎㄨㄟㄩㄢ · mù bù kuī yuán · 比喻治學刻苦專心。參見「三年不窺園」條。《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那公子卻也真個足不出戶,目不窺園,日就月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