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周末,
我其實發生了一件相當驚人的事情----
一開始只是一個平凡無奇的早晨,
我整理了一堆垃圾,
叫羅比跟我一起去地下室丟。
垃圾丟完以後,
因為電梯需要感應門卡,
我的卡片放在家裡,
所以我們就坐到一樓,
我按著電梯門,
請羅比去叫警衛來幫我感應一下樓層,
我聽見羅比跑去叫人,
然後這孩子就火速地跑回來。
一進電梯,
羅比來不及煞車,
不小心滑倒,
他下意識地雙手一抓,
居然!
把我穿的睡褲整條脫下來,
我大叫一聲趕快抓著褲子穿起來,
但同時警衛拿著卡片走向我們,
就這樣,一切都發生在同一秒鐘.....
警衛說: 還好吧?
我說:還好。
羅比也慌慌張張地站起來說: 還好。
電梯門關上。
我說:
羅比,你剛剛......
總裁站在我旁邊,
絲毫沒有感覺到我的痛苦。
他問:
媽媽,
我剛剛,跌倒都沒有哭,
是不是,是不是很勇敢?
#我在警衛面前單穿內褲我才是真勇敢
2.
我把事情發生的經過跟彼得說。
彼得問:
那你覺得警衛有看到你褲子掉下來嗎?
我:
我不知道啊,
可能有,也可能沒有,
反正我褲子一拉上來,
眼睛一抬警衛就站在我面前了,
他還問還好嗎?
一定是有看到吧......
我越仔細回想,越覺得不妙:
而且那個警衛平時臉很臭,
那天他看我的表情是有笑容的耶,
啊啊啊啊,怎麼會這樣......
彼得:
哈哈,不管怎麼樣,
我確定監視器一定有錄到,
我要去調來看。
我指著彼得的臉,有點不爽:
我發現你這個人沒有同理心,
我發生這種慘事,你都沒有安慰我。
此時彼得眼睛閃過一個光芒,
他繼續說:
啊,而且今天早上要交接,
所以樓下警衛有兩個人不是嗎?
我:
所以咧?
彼得:
所以就算走過來要幫你刷卡的那個警衛沒看到,
坐在位子上看監視器的那個警衛,
肯定還是有看到啊!!!
#為了這個我最近出入大樓都開始走後門了
3.
我有說過羅比今年的生日願望嗎?
因為這個月是他的生日,
所以我在這之前一直反覆問他的願望是什麼。
我:
媽媽跟你講,
生日願望可以許三個喔.....
羅比:
第一個願望,
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我:
這麼老派,
那你的第二個願望,
好好替自己許一個啦。
羅比想了一想,
好像想不出來的樣子。
我給出建議:
你想想你有什麼很想要卻沒辦法做到的事情,
就可以把它放進願望裡面啊。
羅比:
那,我希望以後挖鼻屎的時候,
只要一次就可以順利挖出來!!
我:......
羅比露出擔憂的臉:
這個不好嗎?
我:
也不是不好啦,
只是許願,
通常要許比較難一點實現的那種。
羅比:
那第三個願望,
希望我的鋼琴,
可以彈得比莫札特還要好!!!
#從挖鼻屎到莫札特
#總裁你願望的range好寬
#不知道莫札特YAMAHA上到第幾級呢
4.
身為美妝界的未知數,
這個月彼得又得到了一瓶新的保養品,
是來自母嬰界的奢華品牌,
施巴寄來的Pro!再生修護霜。
不像以前的懵懵懂懂,
這次彼得是真的知道這個牌子,
"就是羅比洗澡用的那個!!"
他很肯定地說。
我:
沒錯沒錯,
就是那個施巴。
彼得:
他們,是.....要我來試用嗎?
我點點頭: 對啊。
彼得再問:
所以,不是要讓羅比來用嗎?
我: 施巴說這個是給大人用的。
彼得:確定?
我:確定。
好吧,彼得說。
然後他就突然脫了上衣。
我: !!!你幹嘛???
彼得疑惑地看著我:
咦,所以施巴不是指定要我洗泡泡浴嗎?
#P編你尺度好大
5.
我一邊笑,
一邊跟彼得解釋施巴也有出用在臉上的乳霜,
彼得這才豁然開朗,
緩緩地把上衣穿回去。
彼得乾笑:
哈哈,
我還想說洗泡泡浴還可以再生修護真的很強。
我說:
好啦,你用個幾天再告訴我啦,
拜託你不要無故脫衣服.....
(明明在電梯裡無故脫褲子的是我啊)
試用幾天過後,
彼得快樂地說我已經有感想了,
我:什麼感想?
彼得用一種侃侃而談的語氣表示:
我覺得施巴這款吼,
就是你萬一做錯事情,
就可以趕快塗一下的好東西,
可以大力推薦給全天下的男人。
我:什麼意思?
彼得:
因為你塗了它,
你就會聞起來跟寶寶一模一樣,
做錯什麼事,
大家都會原諒你!!!
#這是真的
#彼得有天塗著施巴在客廳工作
#我走出來就問咦羅比從阿嬤家回來了嗎
#清爽的痱子粉味道
6.
彼得繼續說:
然後吼,
我這次有做功課,
我上網研究,
欸欸,
施巴是德國的品牌你知道嗎?
我搖搖頭。
彼得瞇著眼睛一副破案的表情說:
其實一看就知道它是德國來的,
德國的產品就是,設計得比較硬,很規矩,
但是用料都蠻實在,科技感很強,
一定會有隱藏在細節裡的事情.....
你想想看,
BMW,Porsche都是德國做出來的車.....
我懷疑地問:
所以你認為車子跟保養品,
是可以一起拿出來比較的嗎?
彼得一副你有所不知的得意臉,
接著說:
你聽我說完,
不管是保時捷或是施巴,
德意志民族特性是不會變的,
Germany就是Germany,
他們的產品,
外表看起來一板一眼簡潔俐落,
但是喔,共同點就是,
一旦打了燈,一切就改變了......
此時P編神祕地打開手機的手電筒,
默默替施巴的瓶子從底部打起了燈,
他說得對,德國的商品實在太驚人了。
#果然是美妝界的未知數
#試用產品的角度如此特別
#請受我一拜
後記:
施巴這次推出的PRO!再生修護系列,
內含益生菌保養的概念,
強調光是單純表層保濕是不足夠的,
而是要持續保持皮膚的微生態平衡。
因為皮膚表面上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菌類,
這些微生物菌落分為好菌(比菲德氏菌、乳酸菌、AB 菌),與壞菌(例如皮屑牙孢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痤瘡桿菌、黴菌)。
當壞菌大於好菌,
皮膚就可能產生脂漏性皮膚炎,
造成脫皮、敏感、異常出油的肌膚問題,
等到菌種平衡了,皮膚就具備防禦屏障功能,
免於外界感染,運作機能都會變得正常。
如同施巴的其他寶寶系列商品,
此款面霜沒有添加人工色素與礦物油成分,
推薦給平時特別容易過敏,
或是受傷後需要自然修復的肌膚,
彼得上次手濕疹亂抓一通留下來的印子,
用這個好很多喔。
#可愛寶寶味
#又有好康抽獎了請看我的第一則留言
施巴PRO!再生修護精華霜: https://lihi1.cc/aEQPV
#sebamed #施巴 #益生菌保養 #益生菌保養系列
生物科技系在幹嘛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Facebook 首播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 」
#麻省理工學院來自台灣的女孩發明家
有時候創業的點子,是來自於想解決一個自身的問題。尤其身為工程科學家,想辦法自己動手設計解決方案,對他們來說比尋找傳統解藥要來的有效率。一個來自台灣的女孩龔南葳,出身軍公教家庭,讀完清大材料系,誤打誤撞進到了MIT Media Lab,也在這裡跨足到運動醫學領域,因為想解決自己的背痛問題,動手開發了可以準確紀錄疼痛與身體律動間的關係軟體,紀錄下來的數據可供醫護人員更標準化的評估病人哪些肢體動作容易引發疼痛,他們並非發明一個新的療法,而是成功整合原有的檢查步驟、將之標準化後,協助醫生更易判讀病患的數據。這個開發讓龔南葳的公司受到母校MIT Media Lab的推薦與投資,龔南葳也跟我們分享了,MIT輔導畢業生創業的生態體系,如何幫助她從一個工程師成功轉型成專業經理人。
{內文}
長年的背痛,催生了一家極具潛力的生物科技新創公司Figur8。
背痛的主人是她,龔南葳,Figur8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長年背痛讓她沒辦法坐正,隨時需要停整姿勢減緩疼痛,試過很多方法,針灸、物理治療、上健身房訓練肌力也不見好,每個人跟她說的都不一樣,去看西醫被問到"今天疼痛指數1-10是多少"時,學理工、凡事講求標準數據的她這才明白,沒有醫生可以準確診斷她的背痛原因,是因為醫療上根本沒有一個工具,是可以量化她的哪些動作可能引發了疼痛。
(龔南葳/Figur8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去看醫生都發現,這件事情(背痛)沒有一個像很標準的檢驗的方法,就有點像你現在去醫院做全身健康檢查,都會是有量身高體重量血壓,但是沒有任何一個檢查式可以讓你,你到全世界任何一個醫院,他就可以告訴你,你的 這叫bio-mechanics。
生物機械、還有你的肌肉骨骼之間的動態,他是…你必要怎麼調整的。很多人受傷了以後,要復健的時候,也是一樣,這件事情好像很憑"感覺",很憑"經驗"的
身為一個工程師,最大的好處就是,當出現一個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就自己想辦法研究出一個解決方案。於是她想起了以前在MIT Media Lab時,所屬研究團體開發穿戴式電腦時,曾與波士頓紅襪隊和麻州總醫院合作運動醫學,於是"用工程開發能力解決一個醫療問題"成了她去爭取創投資金的起點。
(龔南葳/Figur8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一個好的產品就是,開發產品的人要解決一個個人的問題,我個人的問題就是,我發現我可以透過更瞭解怎麼樣 我自己身體的生物機械 怎麼樣去評估說我要怎麼去運動,我要怎麼樣坐、我要怎麼樣走路,我要怎麼樣去跟醫生溝通。不管是在運動或是復健上,我要怎麼樣子去quantify,數據化這個健康的數據。
換句話說,Figur8是在做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化」工具平台,用貼布式的穿戴裝置,感測病患的肌肉動作,數據直接上傳到相對應的平台,用統一的篩檢標準,將數位醫療裡跟人的身體動態有關的,定出一個評等的標準。這個工具不是試圖要重新教醫生怎麼當醫生,而是把過去不能數據化的東西,以客觀檢測的數據去紀錄與評估,如此一來,台灣的醫生看到的評估和美國醫生看到的是一樣的,這樣才能標準化的為病患做出最佳診斷。
(龔南葳/Figur8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我們沒有發明一個新的醫療的篩檢方法,可是現在在醫療上有很多已經既有的方法,就是如果你去看物理治療,你說你背痛,他們會說你今天可不可以走幾步路,然後你告訴我你的疼痛0到10是多少? 然後你看看你動一動,然後說OK我要量一下、或者是我要用目測的方式看說你的動態的分數,我給你一個分數,可是,這個0到10的變化實在是太….這個每個醫生打出來的分數都不一樣,所以說你看醫生就是第一,可能看運氣,然後看醫生的經驗,然後你也不能把這個醫生的六分,送到另外一個醫院,然後另外一個醫生就可以用這個來瞭解說你的病況到底是怎麼樣
生在台灣長在台灣的龔南葳,清大材料系畢業,從沒想過自己會出國念書,從小拉小提琴的她因為喜歡音樂,但也想當個科學家有所發明,所以一直想接觸可以結合興趣和專長的東西,結果被當時在Media Lab研究藝術科學的教授Joe Paradiso吸引,才來到了MIT,進入Media Lab。2013年跟同學組隊參加「100K」創業比賽,以一個可以感應指尖動作、可應用在智慧家電的軟體,贏得第一和第三階段後,順勢由學校輔導出去創業,一年後把公司賣給Google,但也就是這段經驗,讓龔南葳明白自己也許是個被工程學耽誤的經理人,因為在開公司的整個過程,她發現自己很專注、很有興趣。儘管以她的專長和能力,很多別人夢寐以求的巨擘科技公司都搶著要她,但她發現自己在管理和經營上面的能力,可能比當一個單純的工程師要來的好。
(龔南葳/Figur8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Media Lab對我思想的轉變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我比較年輕的時候,你當工程師,你有一個新的idea你都很怕人家會偷走你的idea,長大了以後,我才發現我巴不得每個人都知道我在幹嘛,因為其實,如果偷的走的話就代表,你準備的不夠嘛,有些投資人就說,你難道不怕你的製造商把你(技術)偷走嗎? 我就說如果他偷的走、可以做的更便宜的話,我們就跟他買嘛。有競爭其實是非常好的一件事,為什麼呢,因為這代表說你幫我教育我的顧客,我們大家一起來把這個廣告費吃下來。
要一頭栽進創業,她先定義好自己要開的是高成長、會吸引創投的公司,手握數個商業模式、一個由不同專長的人組成的精實團隊,龔南葳見了不下百位投資人尋求資金。2018年美國創投基金投資女性創業者的比例僅僅2.2%,偏偏南葳不僅是個女性,還是個年輕外籍女性,種種歧視可想而知,技術、團隊和經營能力是她唯一的優勢。
(龔南葳/Figur8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我們的投資人 我們董事會的成員 就是我的Lead investor 最大的一個投資人是美國人 他從小在紐約長大 猶太人 他完全就是 我第一次打電話跟他說我們想要做這件事 大概十分鐘吧 打電話 沒見過一次面 他就說 我完全瞭解你想要做的是甚麼 那我現在回憶起來 我覺得他已經比我看的還要遠了 這是兩年以前的事 他已經看到今天了 我那個時候都還沒看到今天,最讓我印象很深刻的譬如說 有幾次我想要做一些決定他很不同意的 就是比較大金額的 我想做的一些決定 我想要嘗試的 他不答應 就是他很不同意的時候 他…讓我去做 然後他有一次跟我說 現在你要花的這筆錢 我很不同意 可是我相信你 然後呢我願意承擔 這個就是把你訓練成更好CEO的 對我來說的一個開銷 就有點像送你去上學一樣
南葳還跟我們分享了另外一個投資人的故事。創業初期她找的辦公室就在一個養蟋蟀的工廠旁邊,經常上班到一半,會有蟋蟀在辦公室出沒,一位已經決定投資她的投資人去拜訪,看到環境如此克難,就知道她不會亂用投資人的錢,更堅定對她的投資。
(龔南葳/Figur8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那個時候投資人來啊,我們會有蟋蟀突然這樣跳出來,那個蟋蟀只要水餵的不夠多,他就會一直跳,有時候就是會跳出那個盒子,我每次都會有一個小杯子,他跳出來我就趕快用杯子罩住,趕快藏起來,把她推到旁邊去,然後我們的投資人就第一次 決定要投資了 他一來他就說 我看了你的辦公室就知道你會對我的錢很謹慎 看了非常的感動 不過請你們搬家
龔南葳創立Figure8不過三年,Media Lab前主任伊藤穰一自己的創投基金投資了她,Media Lab的E-14基金也投資了她,並輔導她成為一個更好的經理人,如今公司站穩腳步逐漸擴大,2018被MIT選為七家最有潛力的新創之一,由MIT主動向250家合作企業推銷,資金早已不成問題,上遍全美各大媒體,也在運動醫學界成為最受矚目的新創。戲稱自己EQ比IQ高的龔南葳,學了一輩子的工程學,最後在創業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子。
生物科技系在幹嘛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八卦
【轉!中國今天如此巨大的發展成績是從何而來,大國崛起難道真的是靠國運嗎?】
作者: 六爺阿旦
今年的世界有點不比往常,病毒的沖擊之下,給世界各國有了一次公平的考驗,到現在今年已經過去大半,全世界突然發現,中國不光是疫情控制的好,經濟增長也拿了第一,這跟過去西方媒體宣傳的感覺完全是兩個味道,很多人都在想,到底是怎麽回事?是中國做的太好,還是偶爾我們襯托的好?
其實關於中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發展成績,一直以來就有很多疑問,包括我們國內也是如此,對於這個問題是如此的困惑,以至於有人認為是咱們國運太好,我也很好奇,我們的今天是從何而來,難道真的是靠國運嗎?
我回顧了二十年來中國的發展歷程,與同時期,由美國主導的全球主要政策變化作為參照,進行了一次對比,正好是作為舊文《二十年來,美國在三個關鍵點上錯誤的選擇,才導致了今天的局面》的下篇,來給出一個我認為的答案,看看到底是依靠所謂的國運,還是靠我們自己努力?
我把這二十年的時間,按照關鍵節點,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2001-2007年,2008-2015年,2015年之後。相信大家看了之後,對於我們的發展為什麽能夠成功,自然會有一個答案。
2001年:美國百鳥朝鳳,中國猛虎歸山。
2001年,對於中美兩個國家來說,都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個年份,這一年分別發生了兩件大事,對美國來說是遭遇了“911事件”,對我們來說,是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那時候蘇聯解體,遺留下的資產被美國帶頭瓜分一空,美國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文化軟實力,都傲世全球。
那一年中國又是個啥發展水平呢?我們2001年的GDP僅僅只有1.3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六,而美國是10.6萬億美元,理所當然的世界第一,那時候美國的GDP是中國的將近8倍,是這二十年來差距最大的時刻。那個時候,美國要是有人說中國會威脅到美國的地位,別說美國人不信,中國也沒人相信。
美國當時聲望如日中天,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最得意的時候,被人用飛機把標誌性建築世貿大廈給撞沒了,美國舉國上下氣抖冷,由此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全球反恐戰。之後又在2003年,發動了第二次伊拉克戰爭,這兩場戰爭最後都成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阿富汗戰爭持續了13年,伊拉克戰爭歷時7年多,兩場戰爭下來,據測算耗費最少超過6萬億美元的真金白銀。
而另一邊,趁著美國打仗,中國最終通過談判,趕在年底之前,加入了世貿組織,那一天是2001年11月10日。之所以在歷經多次波折之後能最終加入世貿組織,正是因為口頭上對於反恐戰爭的支持,讓美國卸下了最後的防備。在此之前,美國先後在1999年5月制造了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2001年4月制造了南海撞機事件,中國的隱忍克制,讓美國解除了最後的戒備,最終決定把中國納入到由美國主導的世界貿易體系中來。
因為一旦加入到這個體系裏,意味著產業鏈的下遊將迎來大量的投資和布局,在美國看來,中國很顯然還不是他的盟友,所謂美國的盟友,基本上都有美國駐軍,在安全上完全敞開了由美國來掌控,但是即便沒有到那個程度,美國覺得好像完全能拿捏得住中國,再加上當時美國想的是,都已經拿下阿富汗了,中國被團團圍住,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所以最終放行,讓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
這一年發生的這兩件事,對美國而言,就好比百鳥朝鳳時出了點岔子,於是大張旗鼓的要收復天下人心,打仗那點事對美國來說太輕車熟路了,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無盡的利益會在勝利後滾滾而來。而2001年,對於中國來說,加入世貿組織,就是為幾十年來打造的工業基礎,終於找到了一個廣闊無邊的出口市場,從此以後就是大魚入海,猛虎歸山。
一個是打仗燒錢,一個是出口賺錢,兩個國家,就這樣在這一年,迎來了兩個不一樣的出發點。
2008年:美國上房,中國送梯。
2001年到2008年,美國先打阿富汗,後打伊拉克,小布什任上基本沒閑著,打仗雖然燒錢,但是那不是世貿大廈拆遷了嗎,家裏不差錢,但到了2008年,小國家是已經收拾的服服帖帖了,可驀然回首,自己國內出問題了,這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直到今天還在愈演愈烈。這場危機可以視作是國力盛極而衰的轉折點八年之後,美國在經濟層面真正的一個轉折點。
那2008年,我們又經歷了什麽呢?這一年的中國,經歷的是苦難輝煌,苦難的是在5月12日,我們遭遇了讓人心痛的汶川大地震;輝煌的是在8月份成功舉辦了世界歷史上最盛大的一屆奧運會。但這些在金融的角度,還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而言,這一年影響最深遠的是我們為了對沖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進行了4萬億規模的基建投資計劃。
這項計劃進行了超前的天量基建投資,正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們的高鐵建設開始了狂飆突進的旅程,下面這個圖是我們的鐵路投資規模,可以看到2008年以後,投資規模直接增加了4倍。
與此同時,我們的城市化建設也是在2008年之後開始發力,當時看來這些投資都有點超前了,但是現在回過頭再看,發現高鐵和城鎮化的建設,也為我們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前者極大的提高了全社會的運行效率,後者改變了無數中小城市的面貌和生活條件。
直到現在都還有很多人在想,當年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如果不搞大規模的投資計劃,去配合美聯儲進行貨幣放水擴張,可能會發展的更好。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反思一下,這個是非得失。
一個是在2008年時的中美實力對比情況。2008年的時候,經過入世後的高速增長,我們的GDP已經增加了4倍還多,達到了4.6萬億美元,可以排到世界第三了,排第二的還是日本,但差距已經很小了,排第一的當然還是美國,美國那一年的GDP是14.7萬億美元,還是我們的3.2倍。雖然經歷了入世之後快速的追趕,但是我們與美國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但是在那個時候,我們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今天比較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縱橫南北的高鐵網絡,特高壓輸電網絡,都是在那個時候起步。這些需要大量投資的產業,在2008年的時候,都還是地下面的筍尖,根本沒有冒出頭來,那個時候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更多的時間,讓這些產業發展壯大起來。
第二個是我們如果不配合,是否有機會贏得這麽長的和平發展時間。事實上2008年我們的股市也經歷了從牛市泡沫的破滅,只不過我們跟2015年類似,我們是提前於美國出手之前躺好,在2007年10月份大家差不多同一時間見頂,但是在2008年9月份,美國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美股才下到半山腰,我們的A股早已經撤到2000點躺好了。
雖然這形成了價值窪地,但是那時候的A股容量實在太小,只有12萬億的總市值規模,我們的資本市場規模小,跟實體經濟之間的通道,在制度建設上也還沒有打通,我們開始搞註冊制,建設國際資本市場,是這兩年才開始推進的。
資本市場只是一個縮影,這是想從兩個方面來說,第一個是實力上,我們當時差距太大,如果2008年不配合,那很可能2018年的遭遇就會提前十年,我們有可能是扛不住的。第二個就單從金融角度而言,美國的金融危機就跟2002年的雪一樣,來的有點太快太直接,我們自身也沒做好迎接這種挑戰的準備。
2008年,雖然我們配合美聯儲一起進行了貨幣擴張,但是在這一年,兩個國家還是形成了兩個不同的分水嶺,原因就在於,美聯儲放水都拿去搞金融投機了,一部分進入美股,催生了之後的十年大牛市,一部分進入了新興市場國家去追求高收益。而我們把錢重點投到了國家建設上,為接下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兩種方向,兩個不同的選擇,決定了十年後,兩種不同的命運。
2015年:美國收割失敗,中國自保成功。
美國之所以不顧風險,熱衷於金融投機,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們相信自己的金融實力,他們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早已經計劃好,在下一輪加息周期,就準備發動金融戰,收割世界財富來填補他們的虧空。這一點我在之前的文章:《驚心動魄的2015年,美國金融戰收割財富失敗,成了國運轉折點》中有詳細的介紹。
因為上篇文章我重點講的是美國如何布局,所以這裏我重點講下我們是如何應對的。從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我們的危機感陡增,也是從那之後,我們提出了一項戰略,叫擴大內需。因為我們的經濟發展靠的是三駕馬車,哪三駕馬車呢?分別是出口、投資和消費,其中出口這駕馬車最重要,在2008年的時候,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是將近60%,從2008年之後,我們就一直在主動往下降,降到去年是30%,而同時呢,把國內消費占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35%,提高到了去年的54%。
現在一提說經濟發展要搞內外雙循環,很多人就慌了,其實我們是在十多年以前就已經在推進這個戰略了,準備工作老早就做好了,未來就是再降,影響絕不會有2008年那麽大那麽突然了,畢竟進出口比重已經降到三成以下了。
到2012年,美國開始布局的時候,我們內部早就已經預計到了今天以及今後數年全球可能發生的一些關鍵變化,從而提早開始了一些關鍵布局,現在對比來看,預判非常精準,在2012年的這篇論文《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裏,基本上已經把中國接下來要做的事都提及了,有哪些事呢?總結下來就是“三去一降一補”,這幾個詞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這是哪一年提出來的呢?是2015年。
也就是在美國開始準備發動金融戰的時候,我們也正在備戰。為什麽2012年已經提了這些了,到2015年才推進呢,那在2015年之前我們在幹嘛呢?那時候我們正在重點推進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是要幹嘛?重點就是這“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五大任務。為什麽有這些事情要做,這裏面是有個連貫的邏輯的。
2015年之前,我們有一個說法,叫打掃幹凈房子好請客,為的是要提高效率和凝聚力,這些準備工作好了之後,才能真正把後面這幾個事情做好。這幾個事情分別對應的又是什麽呢?
主要是在2008年我們的貨幣擴張也是有利有弊的,在經濟發展上,有利的一方面肯定是極大的加快了發展,有弊的一方面就是導致了很多工業產能過剩,產生了一些風險點,所以這裏面的幾個事,針對的就是這裏面的風險點提出來的。工業上是去產能,降低產能過剩風險;房地產是去庫存,降低經濟系統性風險;金融上去杠桿是降低金融風險。
當時的社會資金過剩,而房地產庫存又很高,外面天天有人煽動去兌外匯,如果這麽多資金在外面,大家都去換美元,我們那時候的外匯儲備會下降的更快,而且就算有再多外匯,那肯定也不夠換的,所以當時的政策是推動居民部門加杠桿,給房地產去庫存,然後給金融部門降杠桿,把風險降下來。
後面還有一個降成本和補短板,這裏面降成本主要是加快推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重點是補短板這個事,最大的補短板就是精準扶貧,幾年前搞精準扶貧,我們還體會不到這個事的深刻意義,今年疫情一爆發,很多人再回想起來肯定是倒吸一口涼氣,因為要是扶貧這個事沒有做,這麽居家隔離幾個月,過去那些扶貧對象會遭遇什麽樣的狀況,對社會穩定會帶來什麽沖擊?這都沒法預料,還好我們提前就做了這個補短板的工作,扶貧真的是縮小貧富差距,降低社會風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好事。
其實上面這些分析既有點片面,又有點拗口,不是太好理解,如果我用一句話去概括一下這些事情的核心指導精神,那就是:全面降低風險。為什麽要降低各種風險,就是為了做好準備,應對外部的沖擊。果不其然,這些沖擊是一波接著一波的,2015年美國收割財富的沖擊就是第一波,當然美國以失敗告終。
但是我們可以借助這個過程,看看2015年這個轉折點以來,兩個國家各自在幹什麽,美國跟我們正好是一個反的,美國是放水越來越多,還在推高金融市場的風險,而我們是在全方位補短板,想辦法在降低風險。也正是從2015年開始,我們采取措施全面降低系統風險,為的就是迎接更大的挑戰。這個挑戰在醞釀了兩年之後,美國最終還是出手了。
2018年:美國全面出擊,中國以守為攻
2016年大選之後,新的總統上臺,搞了兩年制造業回流,效果完全不理想,沒別的辦法,在2018年,美國正式開始降息,等於是放棄了原先加息收割財富計劃,惱羞成怒之下,全面的貿易摩擦就開始被挑起並升級了,同時針對華為的制裁,實際是針對整個高科技產業的遏制,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進行了。
這個時候我們再回想十年前,在2008年時的配合,客觀上為我們爭取到了寶貴的十年時間,因為到了2018年的時候,我們再也不是十年前還得時刻小心發展被打斷的情形了,這一年我們的GDP已經達到13.4萬億美元,美國GDP是20.5萬億美元,這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和第二,美國GDP這時候只有我們的1.5倍了,十年時間,從3.2倍降到了1.5倍,到了這個時候,我們當然比2008年有更大的底氣了。
其實這也不能怪我們,美國的要求是什麽?這十多年來,我們在玩命發展經濟,美國在全力推動金融收割計劃,而我們就是那個收割對象,這事我們不可能再配合了,而且我們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了,這時候的配合,美國必定是一刀致命,永絕後患,用錢還可以配合,用命這事擱誰也沒法配合。
2020年:世界百年未有大變局。
世界的發展並不是線性,而是在某些節點就會開始加速,妳不加速老天爺會幫妳加速,歷史的進程往往就在這時候風雲突變。2020年的疫情,就是歷史按下的加速鍵。我在去年的文章中就已經提到了我們其實有七個弱勢項,分別是糧食、能源、生物、科技、網絡、金融、國際規則,其中前三項是最弱的,萬萬沒想到,生物上的沖擊來的這麽快這麽突然,雖然到底是怎麽一回事,現在和將來可能都搞不清楚了,但是這個事我最意外的是,我只猜對了開頭,沒有猜到結局。
我沒想到我們強大的組織和動員能力,把疫情迅速控制住了,更沒想到傳說中強大的美國是這麽的不堪,到現在疫情都還在蔓延,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美國今年的衰退幅度已經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據國外的經濟學家測算,美國要恢復到2019年的經濟規模,要到2023年才有可能,而我們現在已經轉為正增長,後面幾年可能會逐年加速,恢復到超過6%的增速上。
在去年,我們的GDP是14.4萬億美元,美國是21萬億美元,如果美國在2023年恢復到21萬億美元的水平,那麽2023年我們的差距會縮小到3萬億左右。而實際上在工業生產總值上,我們早在2011年,就已經超過了美國,現在已經大概是美國的將近3倍了。
IMF還稱,2020中國GDP總量將首次突破15萬億美元,達到15.2萬億美元(約合102萬億元人民幣),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速的成員。屆時中國GDP總量占美國GDP將首次突破70%大關,達到73%,比2019年67%的占比提高6個百分點。而且,這還將刷新20世紀日本創下的紀錄,當時日本GDP占美國GDP的71%,為近百年來GDP最接近美國的國家。
美聯儲為了拯救美股,在今年又搞了一次無限量放水,這一次疫情影響下的放水,只有我們沒有跟隨,美國在2008年和2014年兩度放水推高了全世界的資產價格,但這一次我們可以不用跟了,因為2015年以後我們貨幣改革不再直接跟單一美元掛鉤,再加上我們疫情控制的好,經濟恢復得很快,所以這一次我們就堅決不搞財政赤字貨幣化這一套變相放水的事,同時繼續牢牢堅持房住不炒,這麽下去,美國除了怨自己外,又能如何呢。
最後
回顧將近20年來的發展,可以看到,我們始終是在堅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根本,沒有走捷徑,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發現短板就補足短板,像精準扶貧這種事,在全世界範圍來看,是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可能去做,也不會想做的一件事,但是我們就是花大力氣去做了,而且出色的做好了。
然後當我們解決了很多著急的問題,降低了風險,這時候突然遭遇了疫情,將來可能還會有其他全球性的氣候變化,等等影響,如果沒有做,我們一樣也會很被動,但是我們主動的把困難解決在前面,這都是自身的努力,哪裏有什麽國運這麽好的事。
所謂國運,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把自己這一代的使命完成,下一代人的國運自然就不會太差,正所謂天助自助者,自助自信自立自強,才是根本。前輩的努力,換來我們的國運,我們努力了,後輩的國運也會好下去。
生物科技系在幹嘛 在 生物科技系的出路?@@? - 工作板 | Dcard 的八卦
生物科技系 的出路?@@? ... 已經刪除的內容就像Dcard 一樣,錯過是無法再相見的! ... 身為一個生科相關科系畢業的老頭提供一下同學朋友的近況1.升學>轉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