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05年6月15日於香港「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頒獎典禮」錄影演講稿(中文版)
Warhola主席,各位嘉賓,各位亞洲出版業協會的成員,各位女士先生,大家晚安!
在開始前,本人對未能親自參加此次盛會並演講,表達深切遺憾。
本人缺席的原因有點奇怪,上任不到一個月的臺灣新政府認為,我的香港行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問題,包括可能洩露國家機密,以及對我的人身安全保護有所不足。因此我訪港七小時並進行公開演講的請求,很不幸遭到總統府的拒絕。
喔,我不知道原來香港是這麼危險的地方,各位女士與先生,你們最好小心了!
無論這些理由是否具有說服力,身為中華民國的前任總統,一定會對國家善盡職責。因此,我尊重繼任者蔡英文總統所作決定的職權。由於今晚未能親自與會,請接受我的誠摯歉意,雖然或許不該由我來向各位道歉。但在洩漏更多國家機密之前,請容我開始今晚的演講。
今天很高興能和各位談話。新聞的自由和專業的標準,永遠是現代社會的文明指標,並反映臺灣與香港共同享有並支持的核心價值,SOPA自設立以來的努力與貢獻,大家有目共睹。
愈來愈緊密的臺港關係
我也很開心能和香港民眾談話,理由有三:
首先,我在香港出生,全家在香港住過一年八個月,1951年時搬回了臺灣。所以我也算是香港仔,對香港有一份感情。事實上,我媽媽是在臺灣懷了我,來香港後生了我。如果用企業的語言表達,我可說是臺灣製造,香港交貨,再出口到臺灣,是臺港合作的成果。
第二,香港與中華民國的歷史淵源很深。香港是中國國民革命的基地,也是現代化的先驅,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就是在香港受教育,念過香港皇仁中學與西醫書院(就是香港大學的前身),更在香港受洗成為基督徒,並設立革命組織。1896年他在倫敦被清廷公使館綁架13天,差一點被送回中國處決,當時營救他的就是香港西醫書院的老師康德黎。香港改變了國父的命運,國父又改變了近代中國的命運,而我是國父的鐵粉,對香港自然另眼相看。
第三,香港與臺灣的關係持續深化。香港與臺灣一同走過風雨飄搖的年代,一起保衛釣魚臺,一起經歷天安門廣場上的六四民運。我記得七十年代臺灣還是戒嚴時期,出版自由仍被限制,我們都是在書報攤「偷看」從香港私運過來的禁書。香港人自己都不知道,香港曾經扮演臺灣年輕人突破政治禁忌的對外窗口。
尤其重要的是,香港和臺灣都使用正體漢字。現在全球使用中文的人口14億人,但使用正體漢字的不到4千萬人,臺灣和香港加起來就超過3千萬。這是連結傳統中華文化的臍帶,也是認識其他華人社會的橋樑,在文化、歷史及美學方面的意義無可取代。香港近年來透過文化、出版,在正體漢字上所做努力,值得臺灣高度肯定。
這些年臺灣和香港也彼此吸引。很多臺灣人第一次出境旅遊就是到香港,對香港大街小巷熟悉程度,不輸臺灣。在兩岸直航前,絕大部分臺灣旅客都是經過香港轉往大陸,香港一直臺灣是通往大陸的門戶。
在另一方面,越來越多香港人因為喜歡臺灣的文化特色與生活品質,到臺灣旅遊,過去八年中,從50萬人增加到150萬。成長為3倍之多。有些人甚至想要移民臺灣。我聽說臺灣的誠品書店在香港很受歡迎,開了3 家。因為誠品賣的不只是書,還讓港人品味臺灣人的生活方式。
上個月香港獲得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2016年全球競爭力評比的第一名,值得慶賀。讓我們為香港鼓掌喝采!
以九二共識為基礎開展兩岸關係
今天我的演講主題是去年11月新加坡「馬習會」後的兩岸關係。過去八年,兩岸關係出現1949年以來最大的變化,變化的基礎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但這基礎怎麼來的呢?
1987年臺灣解除戒嚴、開放兩岸人民探親,兩岸關係開始解凍。1991年,兩岸分別成立海基會與海協會,開啟制度化交流。1992年10月,兩會在香港舉行事務性商談,大陸方面要求協商「一個中國」原則,但雙方沒交集。會後我方鍥而不捨,去函提出新建議:「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所賦予的涵義有所不同,各自可以口頭聲明方式表達」;海協會在11月16日正式函告海基會,「充分尊重並接受貴會的建議」。雙方終於達成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的由來。當時臺灣媒體就下了「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標題,沿用至今。 香港在兩岸達成「九二共識」的過程中,也扮演了一個角色。
在這個基礎上,1993年4月,海基會辜振甫董事長與海協會汪道涵會長在新加坡成功簽署4項協議,這是兩岸在1949年隔海分治40多年後,首度由雙方政府授權相關團體,簽署正式協議。
但不幸的是,往後的15年,兩岸關係的發展動盪起伏,並不順利。從1996年李登輝總統執政時的臺海飛彈危機,與1999年提出「兩國論」的震撼,到2001年陳水扁總統的「一邊一國」論,2004年與2008年的公投綁大選,15年間兩岸關係危機四伏。
直到2008年,我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後,推動兩岸和解,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不統、不獨、不武」現狀的主張得到超過80%臺灣民眾的支持,可被稱為「臺灣共識」,而「九二共識」則是兩岸共識,已是現狀的一部分。由於這些政策,兩岸關係開始穩定下來。
八年來,兩岸簽署23項協議,主管兩岸事務的首長會晤7次並互稱官銜。每週往返兩岸的航班從零增加到890班,去年到臺灣的陸客超過400萬人,增為14倍;陸生增加到4萬2千餘人,成長近50倍,臺海緊張情勢大幅降低。
這些發展將一個「衝突熱點」變為一條「和平大道」。也因為「九二共識」,我們才能連續8 次派衛生部長正式參加暌違38年的世界衛生大會。這是因為我們改善兩岸關係的同時,也採取務實的「活路外交」,停止在國際上跟大陸為爭取邦交國而惡鬥,使得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不再是零和遊戲的「惡性循環」,而成為雙贏的「良性循環」,和平紅利開始出現,也已受到美國、歐盟與亞太等各國的肯定。
各位也許記得,1958年8月23日,廈門共軍開始大規模砲擊金門, 面積150平方公里的金門,44天內落下47萬發來自廈門的砲彈,平均每天超過一萬發,1979年起廈門才停止砲擊。2008年後,廈門不再射砲彈過來,送來的是每年平均超過17.5萬的觀光客。有趣的是,陸客在金門最喜歡買的紀念品,就是用共軍多年前打來砲彈殼所製作的菜刀!
由於兩岸累積了足夠互信,在尊嚴與對等的前提下,去年11月7日,我在新加坡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先生會面,是兩岸1949年隔海分治66年後的第一次。
雙方在會中確認「鞏固兩岸和平、維持臺海現狀」的共同基礎就是「九二共識」。我並當面向習先生表示,「九二共識」的內容就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其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可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也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我方不會表述到「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因為這是《中華民國憲法》所不允許的。對我們而言,「一個中國」當然指的就是中華民國。「馬習會」後臺灣民調顯示,這種說法有6成民眾支持,比過去的支持度還要高。「九二共識」同時反映出臺海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概念。
如果您問:「馬習會」的意義是什麼?我會說,兩岸因內戰隔海分治67年,兩岸領導人平起平坐、握手言歡本身就有重大歷史與現實意義,等於搭建一座跨海的和平大橋,讓兩岸領導人可以直接溝通。
在「馬習會」前的籌備階段,雙方都同意:會談到第三地舉行,馬、習見面時不稱國名與官銜,互稱先生。最顯著的是,我們都同意事先儘早先通知美國。我們也同意舉行會後餐敘,但誰出錢?答案是:各自分擔。我們還各自帶酒來,他們帶30年份的陳年貴州茅台。我們帶25年份的陳年金門、馬祖高梁與老酒。會後發現,高梁酒喝得比茅台多。
讓中華民國成為和平締造者和人道援助者
過去八年來,我致力讓中華民國做「和平締造者」與「人道援助者」。我們「從臺海、到東海、到南海」三次實現和平,我們提供資金、糧食、衣物、醫藥、救援與醫療團隊、組合屋與其他救災物資給需要的國家,如日本、菲律賓、中國大陸、西非、敘利亞、加勒比海、尼泊爾與中美洲。臺灣如今已是國際社會的資產,而非負債。
臺灣是一個移民社會,創造出豐富多元且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 而臺灣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政經轉型的成功歷史,也深深烙印在人民的共同記憶中,成為臺灣社會最深層的底蘊,造就了臺灣的創造力以及人情味,這是大陸最需要了解的。
而大陸的遼闊疆域、人民勤勞,35年來的經濟改革,也使大陸的整體財富與力量快速成長,大陸現在已經非常不一樣了。雙方都要相互了解,將心比心。這8年來,我們歡迎大陸民眾造訪臺灣,鼓勵大陸學生來臺唸書,臺灣的大學校園出現了許多大陸學生,他們與臺灣同學在自由民主環境下,一起讀書、一起辯論、一起運動,一起遊憩,在他們人生比較早的階段,就開始交朋友,為兩岸未來永續和平與繁榮打下基礎。我相信我們將為臺海兩岸人民創造一個非常不同的未來。
記得4年前一月我競選連任成功的晚上,有兩岸大學生一起看電視開票。有國際媒體報導,臺灣同學向大陸同學稱道臺灣選務工作的效率。他說,「你看看我們開票的速度,我們早上投票,晚上就知道結果了!」。大陸同學聽了說,這沒什麼,在我們那邊,也是早上投票,但我們前一天晚上就知道結果了!」大陸學生的幽默感,顯然不比臺灣學生差。
結語
各位女士與先生,過去八年來,兩岸關係的大幅改善,不只為臺海兩岸,更為亞太地區帶來和平與繁榮。臺港關係也連帶水漲船高。我當然希望在臺灣政黨輪替後,這個趨勢仍可持續下去,我衷心希望新政府能有所需智慧與勇氣,維持馬政府過去八年所辛苦打造出的和平繁榮現狀。臺灣與香港本就共享自由、民主、人權及法治等核心價值。未來我期待雙方攜手合作,繼續對兩岸與區域的和平與繁榮,作出貢獻。
最後,敬祝各位貴賓健康快樂。歡迎大家有機會到台灣來訪問,作我的客人。 謝謝大家!
現代運動觀光趨勢 在 林佳龍 Facebook 八卦
今天是李總統99歲冥誕,他是台灣現代歷史重要的人物,透過 #台灣智庫 與 #李登輝基金會 合作舉辦一系列論壇,並且在今明兩天舉行研討會,有系統地探討李登輝在台灣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留下的寶貴資產,來深化台灣的民主、提升民主品質。
推動 #李登輝學,因為李登輝可說是探討台灣民主的鑰匙,以他作主題,可以更深入了解台灣民主的發展,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台灣民主,推動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98年前的今天,這位台灣民主化的關鍵人物誕生,此後,若要了解近代台灣的政治、文化、歷史,都不可能跳過對李前總統的討論。也因此,了解李登輝作為一個個人、一種體制、一個時代,其實是為了瞭解台灣,是為了了解我們為什麼成為今天的自己。
/
從去年11/9系列活動的前導講座直播開始,我們陸續討論出李登輝在政治領導、憲政改革、經貿戰略、農業改革、公民參與等的貢獻與成果,我們可以快速地回顧:
#11月9日前導直播回顧:揭開提煉歷史的工作
回顧整個系列活動初始,11月9日,我們以「時代精神、歷史意識與政治領導:從李登輝學到學李登輝」為題,進行了一場前導直播,邀請詩人李敏勇、作家范疇、導演魏德聖,分別從不同的宏觀脈絡對談李登輝學的意涵。李敏勇老師撰寫了關於李登輝前總統與彭明敏先生的歷史小說《夢二途》,他在直播當時的一句話特別令我印象深刻,他說:「(李登輝)之後我們怎麼樣去建構現在所謂的寧靜革命,或是寧靜革命要怎麼樣真正有成果,如果沒有接續地完成,就會變成歷史的頓點,這非常的可惜。」
而《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的作者,范疇老師則表示,台灣智庫開啟關於李登輝的社會探討非常有助於「提煉歷史、面臨當下、打造未來」。這非常精確地說出了李登輝學的研究旨趣。2024年,則是台灣進入大航海時期的400週年,現在魏德聖導演在籌拍的《台灣三部曲》,就是要說台灣四百年的故事。那是世界第一次的大交流時代,打造了台灣的海盜性、海洋性,是一種掠奪的英雄主義性格,但也是短視的表現。現在,我們珍視這片土地,台灣就是我們的永恆居所,加入世界四百年的台灣經歷過幾個外來政權,現在要告訴世界,民主在這裡生根茁壯,而且台灣可以貢獻國際,李登輝學也是寶貴的台灣故事。
#11月15日國際兩岸座談回顧:政治領導如何在危機中平衡前進
在李登輝學第一場座談會,我們討論了李前總統的國際兩岸策略、台海危機的今昔。最近,美國國務卿龐佩奧發表了聲明,解除過往畫地自限的對台交往「內規」(internal guidelines),其對行政單位所頒發的台灣「接觸準則」(contact guidelines)也全部作廢。台美關係正常化又往前跨了一大步,這在李登輝的時代是難以想像的。1999年李前總統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在國際亟欲與中國展開交往,以為把中國納入自由世界就可以讓中國民主化的氛圍中,台灣因此開始被稱為「麻煩製造者」,中國對台恫嚇都歸咎於台灣的挑釁。
然而,李前總統巧妙地藉國內的民主化改革取得國際認同,用國際的認同鞏固政權正當性,在改革黨國威權體制的同時,尋求對外關係突破,由「三不政策」走向務實外交、元首外交,從推動《國家統一綱領》,設定高難度的統一門檻,到建立兩國論,不斷將兩岸關係國際化。儘管,在李前總統卸任後,台灣對外關係仍被認為扈從在美中關係之下,台灣也難以再走上被統一的路線,服貿在國民黨完全執政下仍被公民運動擋下,就是深刻的例子,因為自由民主已經在台灣成長。
96飛彈危機過後25年的今天,兩岸情勢依然緊張,國內也是本土政權完全執政;但不同的是,經歷三次政黨輪替,台灣認同趨向穩定多數,防中與抗中成為主流民意,而國際社會也在美中角力、數位轉型,以及這一年來嚴峻的武漢肺炎疫情中,看到中國的威脅。台灣民主治理的體制、地理戰略優勢、防疫表現亮眼、在高科技產業供應鏈與乾淨網路中能扮演關鍵角色,已經使各國對台戰略產生質變。
#11月28日憲政改革座談回顧:分期付款式民主轉型成就與未逮
談過外交兩岸,接著我們回過頭來看內政議題。李登輝學座談會的第二場主題就是憲政改革,李前總統主政時期「穿著衣服改衣服」的六次憲改,可算是他留給台灣最寶貴的資產,也是他認定的未竟之業。
綜觀過去的修憲過程,憲政改革工程非一黨一人可促成,領導者之遠見必須配合政治正當性、民意所趨、朝野合作三個國內因素,再加上一個外部因素:國際局勢,才能抓住憲政時機推動修憲。李前總的六次修憲妥善處理這些面向,他除了要「穩定國民黨內部鬥爭」,還妥善「回應野百合學運」、「適時和在野黨合作」,以及「開拓國際空間」,援引各種憲改動力才能促成。
以此觀之,目前台灣有絕佳憲政時機。政治正當性而言,台灣經歷三次政黨輪替,民主深化,行政或立法權力正當性都已不是問題;民意趨向而言,小英政府有史上最高民意授權,且台灣認同穩定居高;朝野合作而言,一來民進黨完全執政,二來各政黨之間對修憲有一定共識;就國際局勢而言,台灣地位比起李前總統時期提升許多,民主治理、經濟發展和防疫成果都讓國際肯定台灣,再也不是「麻煩製造者」。在絕佳的憲政時機上,屬於台灣的憲政改革勢在必行,而且需充分討論。
李前總統說:「台灣應該思考如何建立一個更合乎台灣現狀的憲法,一套更能夠落實台灣民主,實現主權在民的選舉制度,以及一個更符合台灣土地與人口比例的國會與政府架構。」我們是否能再迎來一個憲政時機?讓我們都以台灣為主體來思考,用實踐理想的毅然決然,和享受生活的理所當然,讓台灣盡早走向一個「正常國家」。
#12月12日經貿戰略座談回顧:再探戒急用忍爭來的時間與空間
接著,我們談到李前總統的經貿政策,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戒急用忍」,這個政策的出現和總統直選、國際與兩岸關係走向正常有密切的關聯。最近,網路上瘋傳一張2002年的手寫字條,是黃適卓董事長公布當年蔡英文總統謄寫的備忘錄,訴說著李前總統卸任後,朝小野大的阿扁政府面臨要求讓台積電赴中生產的巨大聲勢,李前總統籌組的台聯建言延續戒急用忍的理念,延緩「護國神山」台積電八吋晶圓廠的西進。若不是二十多年前,李前總統「戒急用忍」經貿戰略的超前部署,或許美中貿易戰中我們也會成為受制裁的對象;數位轉型下受制於中國最多的,可能是台灣;而疫情下供應鏈斷鏈受害最深的,也會是台灣。
「戒急用忍」是1996年李前總統在台海飛彈危機之後脈絡,提出的對中投資主張。許多人理解的「戒急用忍」是禁止赴中投資,但其實真正的意思是要審慎評估、放慢腳步,因為對單一市場過度依賴、技術、資金、人才被掏空的後果,台灣經濟體承受不起,且台灣當時西進的速度已經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飛快。但是當年不論是國內企業,或國際大廠,都汲汲營營要進入中國市場,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其高速成長的經濟更是強大的吸力,好像不跟中國做生意就會被世界淘汰。逆勢而為的「戒急用忍」等於直接與企業作對。不過,各國對中投資涉及的是可大可小的經濟利益,中國對台灣的主權聲索卻未曾改變,李前總統認為,民眾和國家經濟,不能和個人的企業同等看待,所以,那時他的態度很堅定。
我印象很深刻,那一場座談會,李安妮董事長特別補充一件有趣的故事。她說她曾問父親「戒急用忍」的意思,李前總統只是淡淡地回:「我也不知道啊,你們讀中國書的才知道。(台語)」李安妮董事長解釋,原來李前總統不是刻意引經據典,但要強烈地對國人表達,赴中投資不能急,要以台灣當前經濟戰略作為前提。李前總統的智慧與遠見庇蔭了後代,除了得到經濟優勢,還保住了主權存續。在經貿戰略上,我們有幸能夠在李前總統的基礎上,也要肩負起責任,建立國家品牌,做民主的科技重鎮,也從防疫大國走到觀光大國,展現台灣的軟實力。
#12月26日農業政策座談回顧:農為國本到農業轉型的產業永續
而李前總統推動台灣經貿走向國際的同時,也注意到城鄉差距擴大、農村人口流失、台灣小規模經營的小農與兼業農難以應付國際自由化競爭等課題。農業專業背景出身的他,特別重視農民的福祉和農業的發展,他曾說:「不管我在什麼位置上,我永遠都是農業人」。
農業政策可說是他最早展現政績的領域,1973年擔任政委時期,他就透過不斷研究、倡議,廢除了強迫農業產值投入工業部門的「肥料換穀政策」。李前總統也希望培育農民成為有技術,且有經營管理能力的農業主力,1981年,在他擔任臺灣省主席任內,就提出「八萬農業大軍」政策,以培力農民,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儘管李總統在2000年卸任,他還是持續關注農業議題。當時一次金改,想一步到位解決農漁會信用部的經管問題,引發熱烈反彈。李前總統認為農業金融雖需改革,但要慢慢調整體質,而不是直接衝撞。後來促成農業金融法,同時成立全國農業金庫,讓農業金融監理一元化,並解決逾放比過高的問題。
2014年,我在競選台中市長時,李前總統還曾陪我到東勢農友家座談。我記得他殷切地關心台中農業,並強調要幫農民解決休耕地的問題。他還說,補貼機制已經過時,政府應該鼓勵青農自立。他認為,如同太陽花學運一般,台灣需要青年世代共同打拼,才更有發展機會。「農為國本」是他身體力行的理念,他用他的專業,一輩子關懷這片土地和其所養育的人們。
#1月9日公民參與座談回顧:從爭選擇的自由到做自由的選擇
到了上週六所舉辦的第五場座談,我們討論公民參與。或許你會問李前總統是政治菁英,他和公民參與又有什麼關聯呢?回到台灣智庫展開李登輝學系列活動的初衷,李登輝學指的是李登輝作為一個個人(Individual)、一種體制(Institution)、一個時代(Era),關於台灣民主轉型的研究,而公民參與在民主鞏固的過程和民主社會的運行,都扮演重要角色。
作為台灣民主化的推手,在體制內,李前總統從政時期以「民之所欲,長在我心」作為治理國家的依歸;在體制外,他卸任後以「新時代台灣人」的公民身分,持續倡議理念20年。不論作為一種體制或個人,他都相當重視公民參與,而作為一個時代,他更是促成公民參與環境的關鍵人物。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終結萬年國大、落實總統與地方首長直選,談李前總統對台灣民主化最大的貢獻,絕對少不了他把台灣從威權帶向自由的指標性作為,但顯然他自己也認為絕對不止這些,他曾說:「所謂的民主主義並非只是握有投票的權利,而是人民主動參與政治時,透過監督政府才得以實現。」
我是野百合世代的,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選擇的自由,連參加讀書會都可能被搜查、逮捕;連在校門口的肥皂箱上演講,都要先做好被處分懲戒的準備。電影《返校》最恐怖的地方不在於它的恐怖元素,而在於它所反映出的真實面。所以解嚴後,公民社會得到一點解壓,90、91年代風起雲湧的學運試圖衝撞體制,公民運動碰上了政治機會,才迎來動員戡亂時期的終結,回歸憲政體制,有機會修改憲法。逐漸地,在李前總統主政下透過修憲,台灣人才可以選擇自己的政府、民意代表,靠著一棒又一棒的接力,我們終於爭到選擇的自由。
台灣今天公民社會的活力是30年前無法想像的。李前總統曾提過「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就是身為台灣人,卻無法為台灣盡力的悲哀。他說,「台灣人長期以來,有著自己無法治理自己國家的悲哀歷史」,而他生為台灣人,也曾處於想為自己做些什麼卻辦不到的年代。這裡指的,當然是公民參與、政治參與,而他在卸任後已經可以用「新時代台灣人」公民的身份參與,我們也習以為常地用各種方式對公共事務發表看法。「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已經轉變為「生為台灣人的幸福」。
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一直確保我們能做出「自由的選擇」,而這是我們恆常的追尋。制度沒有完美,台灣人當家作主後,對國家與社會的想像為何,如何藉一次又一次的公民參與改變政治,面對巨量的資訊和更純熟的資訊操弄,又如何防衛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這些是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在方方面面,都要面對的課題,因為民主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擔任台中市長時,我透過青年議會、社會創新等方式擴大公民的參與;現在擔任交通部長,我以「人本交通,連結共好」的理念,投入營造公民社會的環境。不論在什麼位置,擔任什麼角色,都能投入和促進公民參與,這也是李前總統精彩一生的示範。
/
以上,簡短地回顧我參與幾場座談會之後的心得。除菁英觀點,其實先前台灣智庫所作的三次民調,也充分地反映出現階段台灣人民對李總統極高的正面評價。對李總統當年的各項政績,不論是國際兩岸、經貿戰略,亦或是民主轉型,都給予極為高度的肯定。而特別的是,30歲以下的青年,所給出的正面評價,幾乎都高達八成,甚至到九成以上。這樣的趨勢,我們也在前幾場座談會的參與者和這次研討會的報名者身上看到。許多青年朋友的參與,代表年輕世代對理解台灣過去的渴望,以及對找尋台灣未來的關切。而這,正是我們舉辦「李登輝學」系列活動的最大目標:希望能探索「時代的課題」,激起「世代的對話」。
再次感謝這系列活動的所有參與者,許多舊雨新知因為李登輝學在此相會,可能是出於對李前總統傳奇一生的好奇、對李前總統下的政治體制有興趣,或是想要了解李前總統的時代,但我們一定有個共通點,那就是對台灣的關懷。在進行三次民調,從人民的眼光看李前總統的貢獻;舉辦五場座談,用世代的對話探討台灣的今昔之後,現在我們將展開兩天的研討會,邀請大家一同聆聽專家學者對李登輝的見解與定位。
這個研討會不會是個結束,而是透過李登輝學,提煉歷史、擘畫未來的開始。
現代運動觀光趨勢 在 王惠美 Facebook 八卦
【彰化正在改變】
放眼過去:實在做事永續發展
展望未來:四大改變創意再生
去年的今天,惠美宣誓就職彰化縣長,許下打造「美好彰化,希望城市」的縣政願景,謝謝鄉親的牽成。放眼過去一年,惠美以「實在做事」的方式,推動縣政「永續發展」。
在台灣世界新聞傳播協會進行「《施政用心、人民有感》全國縣市施政滿意度調查」,彰化縣在「醫療衛生」和「交通」項目超過8成滿意度,表現名列前茅獲得金獎肯定,回顧108年縣政團隊推出超過21個全國首創,局處業務推動獲中央「首獎」肯定超過37項。
我們沒有花招與口水只有負責的心與務實做事的態度,謝謝鄉親透過各種管道給她的意見與指教,縣府團隊會虛心受教,也感謝縣議會議長謝典林及副議長許原龍所率領的彰化縣議會,全力支持彰化縣政府,一起為彰化的好、彰化的美、彰化的進步一起努力。
https://www.peopo.org/news/436797
#彰化縣長 #就職週年 #施政亮點 #施政報告
【就職周年演說全文】
縣長就職周年致詞稿
去年的今天,惠美宣誓就職彰化縣長,我許下打造「美好彰化,希望城市」的縣政願景,這是我對彰化鄉親莊嚴的承諾。就任後每天早出晚歸,跟時間賽跑,不知不覺,惠美到縣政府服務已滿週年。在今天的記者會,我首先要再次深深感謝各位鄉親的支持,並向各位鄉親報告縣府努力的成績。
猶記得去年縣長選舉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警告彰化縣是下一個破產的縣市,進來縣府之後,我先請財政處盤整縣庫,雖然財政困難,但是我認為「沒錢不是不花錢,而是要花在刀口上」,惠美要求縣府同仁要放下本位主義,凝聚團隊力量,辦理活動發揮創意,打造亮點,將資源運用極大化。這一年走來雖然很辛苦,但在縣府全體同仁齊心努力下,彰化前進的腳步,沒有放慢!
【改變思維;創意再生】
彰化正在改變,檢視縣政府今年的重大節慶活動,年初的花在彰化,閉幕典禮特別邀請「天下第一火龍」重慶「銅梁火龍」來表演,吸引三萬人入場,精彩獨特的演出,將整個氣氛炒熱到最高點;鹿港慶端陽活動,除了熱鬧的夜間龍舟競賽,街道的「光影饗宴」發揮巧思在景點佈置創意燈飾,讓鹿港越夜越美麗,成為打卡新景點,成功行銷鹿港;暑假期間的王功漁火節新增百米免費烤蚵廊道活動,用免費烤蚵吸引遊客到街區消費,帶動地方商機。今年9月,挪威三鐵選手伊登參加法國尼斯三鐵錦標賽,頭戴彰化埔鹽「順澤宮」的帽子奪冠,一夕爆紅,順勢將彰化推上國際舞台。在團隊努力下邀請他來台還願並擔任田中馬領跑人,為期3天的感恩之旅,炒熱彰化地方特色,也讓彰化被世界看見。而伊登來台的邊際效應也持續發酵,國外媒體「挪威新聞(Norway News)」更鉅細靡遺介紹伊登如何跟彰化「冠軍帽」結緣,順勢成功行銷「彰化」。
在議會支持下,今年重陽禮金發放方式修正為排富「敬老新369,疼孫久久久」,節餘下來的經費大部分投資在教育支出及法定社福支出,補助縣內學校增購、修繕設備,讓孩子有安全、先進的學習環境。因應現代教育潮流,惠美提出「走向國際,數位雙語為先鋒」,本縣已籌設5所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今年花壇國中也成立全台第一所「AIoT智慧聯網教育中心」,經由推廣智慧聯網課程,培育孩子學習新科技的能力; 5月在南興國小成立本縣第一座「英文愛的書庫」後,陸續推動目前已有5座,各校老師都可線上借閱,書箱免費運送,以及新成立23校社區共讀站、改善171校校園環境、挹注55校改善校園遊戲空間; 並與傅爾布萊特基金會推動「美籍英語教學助理計畫(ETA Program)」,拉近城鄉差距,普及資源,以提升孩子閱讀力與國際觀。
我們也努力提昇教學品質,在全國僅有20校入選教學卓越金質獎,我們就佔有2席; 彰化的孩子表現也非常傑出,榮獲第59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縣市團體總成績第二名、臺灣學校及國際學校網界博覽會雙料冠軍成績是六都以外,縣市組第一名。在全國語文、數理、體育各項競賽表現都名列前茅。讓彰化學子的潛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厚植競爭力,是惠美施政藍圖重要的一頁。
彰化建縣近300年,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為強化本縣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再利用,本府積極向中央申請經費,辦理古蹟與歷史建築之修復及規劃設計15案,以延續古蹟建築生命。
文化生活是人民的基本權利,為推動「文化平權」,拉近城鄉差距,我們辦理26鄉鎮兒童劇巡演、「書鄉彰化--與大師有約」八區巡迴講座、補助偏鄉學校藝文場所校外教學。為將表演藝術融入生活中、讓藝術生活化,我們推動「卦山3號」文創市集,辦理英倫風主題日活動;為鼓勵青年投入文創產業,並推動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以「公益換租」模式,讓文創青年進駐,期能增加彰化藝文動能,此外,我們也安排國家級演出或展覽到彰化,不用舟車勞頓,就可參與精采藝文活動。例如,在明年1月21日到4月5日將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辦「國寶出遊去」,在彰化就可以欣賞到肉形石、黃玉鴨…等珍貴文物,這更是創全國之先,故宮第一次與縣巿單位合辦文物展覽
台灣目前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面臨這嚴肅的課題,如何落實長者身心照顧與關懷,惠美提出「在地安養」理念,推出全國首創「骨質密度篩檢車」到社區為 65歲以上長輩免費服務,積極向中央爭取興建「綜合型長照社福大樓」,今年共核定二林、北斗、員林、大城、芳苑及竹塘6處,鹿港福興聯合綜合型日間照護大樓也已啟動規劃,落實長輩實質照顧。為減輕年青人照護負擔,將日間照護與幼兒托育整合在一起,建構老少共融的友善環境,提供多元服務。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部分,截至11月底已增設70個,目前全縣累計共233個據點,提供長輩們健康促進、供餐及社會參與服務,在C級巷弄長照站部分,今年新布建59處,目前已達201處;育兒親子館,也預計在110年底再完成8處布建。今年5月,埔心鄉衛生所成立全台首座結合失智長照服務機構,失智長者可在衛生所參與「不老健身房」運動,讓C據點與失智長照服務無縫結合,見證彰化縣失智整合服務邁向新的里程碑。也率全國之先,設定C型肝炎「3年減半,6年根除」目標,從4月到11月已近11萬人完成篩檢,配合中央,守護縣民健康。本縣42部救護車全數配置「12導程心電圖機」也是全國第一,可為心肌梗塞患者爭取黃金搶救時間,今年成功多搶救14名患者生命,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設備都來自民間捐贈。
近年來,受極端氣候影響,瞬間豪大雨常導致縣內部分區段因降雨強度超過排水設施保護標準,洩水不及產生局部淹水,惠美除要求相關單位做好平時維護工作,目前已完成180公里的清疏維護。並針對瓶頸區段研擬對策、加強改善,如員林市靜修路、莒光路等員基醫院周遭區段,已委由員林市公所辧理莒光路地下箱涵及側溝改善中,目前也積極規劃在員林龍燈公園建置滯洪池,兼具防洪及休閒遊憩功能,初步已完成基本設計審查,預計110年底完工。
空污問題改善方面,縣府推動「彰化縣設備汰換與智慧用電補助計畫」鼓勵民眾汰換老舊電器設備,省電成果為六都外全國第一;加碼辦理「淘汰二行程機車補助加倍送」,完成縣內6處工業區布建200點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建立「彰化縣空氣品質感測物聯網」,進行大數據解析,以觀察空氣品質變化趨勢。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監測資料顯示,本縣今年1至8月本縣PM2.5,較去(107)年同期下降4微克,更創下7年以來首次低於20微克,空污改善幅度全國第一。
經濟發展過程中,最重要是希望鄉親都能夠充分就業,根據主計處統計本縣失業率是全國第二低,今年我們擴大舉辦5場次「展翅就業,薪情飛揚」就業博覽會,平均媒合率達七成,為加速就業資訊流通、保障就業安全,在7月完善「彰化就業通平台」,建置全國首創「地圖式」職缺搜尋功能,讓求職者依地域或自身需求條件,搜尋適合職缺,提升就業率,截至11月底,點擊數為321萬7千人次;另為因應產業轉變所帶來的轉業危機,辦理失業者再就業技能訓練,訓後就業率達八成以上,及表揚34家幸福企業,以鼓勵在地企業營造安全、幸福、友善與優質的職場環境,重視員工福利與薪資,創造友善循環。
在產業方面,以地方型SBIR計畫,協助縣內中小企業提升技術研發能力、產業升級轉型,鼓勵廠商將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及智慧製造等,應用於傳統產業之研發,銜接國際5G趨勢,提升產值。並積極輔導未登記工廠合法化經營,在6月辦理5場次「工廠管理輔導法」說明會,成立專案輔導團隊,協助縣內廠商取得合法登記,讓產業永續,強化青年與產業界鏈結機會,讓青年「在地就業」陪伴長輩。根據經濟部工商登記調查,今年彰化縣境內工廠登記新增家數高達586家,成長幅度為全國第二名;商業登記新增家數高達837家,成長幅度是六都以外第一名;另外依經濟部統計截至108年12月19日投資彰化縣部分,共計33家審查通過,投資額總計294.8億。
彰化是農業大縣,我們要打造自有品牌「彰化優鮮」,向國內外行銷本縣農產品,品牌搭配「產銷履歷」及「有機農產品」標章共同推廣,輔導農民穩定品質管控,生產符合外銷規格農產品,拓展國外巿場,彰化農產品已在傳統市場、800多家全聯、38家楓康等大型超商上架,拓展銷售,協助農民增加收益。
經費3.2億「彰化市人本城區環境整合計畫」已進入招標階段,將從彰化火車站至八卦山大佛風景區之間,規劃「彰鐵文化路廊」、「綠色休閒廊道」、「樂活通學步道」三區域,完工後將重塑都市新風貌,給居民與遊客更友善的環境,並配合八卦山銀橋飛瀑景觀改善、九龍池景觀改善等工程,帶動觀光發展。
縣政推動是延續的,感謝歷任縣長的努力,彰化人企盼已久的鐵路高架化在10月25日交通部已完成審查送行政院核定中;彰北、彰南捷運目前已委託專業廠商進行路廊可行性評估,未來台61線通車、129線太平路、148線二溪路、152線溪林路即將拓寬完成,針對彰化市、員林市、鹿港鎮停車空間不足問題,前瞻計畫補助5案停車場興建工程,改善停車問題,目前陸續辦理規劃招標作業,預計111年完工啟用,彰化整體交通網日趨完備。
【實在做事;永續發展】
澎風水蛙跆無肉,惠美不會打腫臉充胖子,財政困難,我選擇放棄台灣燈會主辦權;修正重陽禮金發放方式;嚴格要求縣府各局處竭力撙節開支,控管人事費支出。當然我知道做這些決定,各界一定會有不同音,施政滿意度當然也不會太好看。但我相信土壤豐沃才能種出盛開的花朵,透過第一年打底深耕,重振財政紀律,調整體質,明確設定施政優先順序,過程雖然辛苦,但我們堅持踏實邁出每一步,只要努力,一定會有收穫,台灣世界新聞傳播協會進行「《施政用心、人民有感》全國縣市施政滿意度調查」,彰化縣在「醫療衛生」和「交通」項目超過8成滿意度,表現名列前茅獲得金獎肯定,回顧108年惠美帶領縣政團隊共推出21個全國首創,目前局處業務推動獲中央首獎肯定已有37項,我們沒有花招與口水,只有負責的心與務實做事的態度。
再次感謝謝典林議長及許原龍副議長所率領的彰化縣議會,全力支持彰化縣政府,府會共同讓彰化朝向更好的目標努力。感謝縣府同仁在工作崗位上認真敬業; 也謝謝鄉親透過各種管道給我的意見與指教。惠美虛心受教,有您才有我,惠美跟縣府團隊一定認真打拚做來還,讓彰化更好、更美、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