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拒絕成為惡意攻訐下的羔羊!
我要代表宜蘭人,向新新聞雜誌表達嚴正抗議,
並要求該刊立即採取符合比例原則的補救措施,
以維護宜蘭做為臺灣環保模範生的整體形象。
「聞到臭味就知道宜蘭到了?」、「幻滅的宜居城市?」、「呼吸都有土粉味?」、「宜蘭空氣比台北還髒?」...
這種嚴重背離事實且充滿惡意攻擊的報導與標題,
我們無法接受!並對這系列報導用特定人士的感受
、幾天的觀察、工業區周邊的觀點,
以偏概全、抹煞宜蘭人對環境永續的堅持與努力,
以近乎是抹黑的手法來描述宜蘭,表達嚴正的抗議!
是的,宜蘭縣有工業區,也因存有礦脈,從日治時代就有水泥廠。
是的,宜蘭存在有工業污染問題,
產業界長期對縣府強硬取締立場深感不滿,
但我們從未退縮,因為環境保育是宜蘭人的信念,
也是核心價值,更是奮戰數十年未曾改變的立縣精神。
也因為宜蘭人長期的努力,
每當空污警報、紫爆時,宜蘭與東部縣市是台灣僅剩的安全區,
這樣的宜蘭,怎麼會一夕之間就成為新新聞筆下讓人不敢住的地方?
事實上這幾年來,宜蘭的環保工作從未懈怠。
宜蘭是第一個訂定「水泥業空氣汙染加嚴標準」的縣市,
即便面對業者壓力,仍然發佈全國最嚴格的標準;
同時,宜蘭也是台灣唯一一個針對環境臭異味,
頒布加嚴管理標準的縣市,
目前也針對主要臭異味來源的特定化學物質濃度擬定加嚴標準,
用比國家標準更嚴格行政手段進行管理。
宜蘭是受國際評鑑為宜居城市的地方,
也剛剛獲得網路票選美麗家園第一名。
我們不否認,
境內4大水泥廠、2大工業區的周邊地區確實有汙染的疑慮,
而環境保育是一場長期的戰爭,
宜蘭鄉親也一向支持縣府採取強硬的態度,
縣府團隊也將堅守這個立場,跟各種汙染源持續對抗。
宜蘭是我們全體宜蘭人共同守護的家園,
不會容許財團恣意污染,
更不容許有既定立場的人任意污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雲石吧桌前,甜品界紅人、ATUM Desserant老闆郭健邦巧手一展,撒上花瓣,他那道匠心設計的甜品花椒野莓Burratta芝士沙律,即時落英繽紛。不光好看,野莓夾雜花瓣,再碰撞Burratta芝士,擦出特殊的味道火花。郭健邦說:「懂得運用的話,可以透過食用花獨特的味道提升甜品的層次。」菜式雖好,...
特定化學物質 在 邱顯智 Facebook 八卦
這則報導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今年8月,原受僱於鼎元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竹南分公司的菲律賓籍移工德希莉,因為遭氫氟酸水溶液噴濺右下肢,雖然現場同事盡力搶救,仍於當晚不幸逝世。
一條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沒了。
案發後,維護外籍移工人權的NGO團體,”希望職工中心”及”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費盡千辛萬苦取得家屬的信任,德希莉的妹妹在中秋節的晚上的時候來到事務所。
她驚魂未定,經過幾天仲介緊迫盯人的壓力,她已經非常的疲憊。
"你來找我,仲介知道嗎?"我問。
"不知道,不能讓他們知道。"她答。
跟她對談的時候,窗外,是家家戶戶團圓,烤肉過中秋節,而她的姊姊就這樣死了。
被像這樣客死異鄉的移工家屬委任的時候,總有一幕,我覺得非常特殊,就是跟這些孩子剛死掉的移工的父母、家屬視訊。
因為時代進步了,雖然這些父母、家屬在菲律賓、在越南,但總有網路,孩子在台灣死了,他們也想看一下,到底委任的莉絲長甚麼樣子。
然後就有一幕,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翻譯忙成一團,有時甚至需要兩個翻譯,有人會拿著鏡頭到處轉,因為很多人想講話,雖然我們彼此都知道,講了也不知道對方有沒有聽懂。
從我們這邊看過去,可以看到移工的哭泣家人,他的阿公阿嬤、阿叔、哥哥、大嫂,家裡的擺設,狗在叫,小孩在哭,好多的聲音,真實存在的一個家。
這樣的時刻,雖然言語不通,你看我,我看你,但可以深刻感受到這些"移工",他們是許多人的親人,阿公阿嬤的孫子、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
德希莉不是勞工,不是外籍移工,是跟你我一樣,是活生生的人。
氫氟酸是劇毒,俗稱化骨水,只要被噴濺到,如果沒有立即處理急救,將會有致命的危險。
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1項第7款即已明定,雇主對於溶劑、化學品、含毒性物質或缺氧空氣等引起之危害應提供必要安全衛生設備及措施。
在另外依據《特定化學物質危害預防標準》第37條亦明定雇主使勞工從事特定化學物質之作業時,應指定現場主管擔任特定化學物質作業主管,實際從事監督作業。
然而,在德希莉的案件當中,不僅現場無實際從事監督作業人員,在作業當時,亦無提供勞工穿著完整全身式不浸透性防護衣、防護鞋等適當防護具,方導致氫氟酸水溶液噴濺右下肢。
噴濺後,亂成一團,亦無急救之設施與訓練,導致傷重不治死亡,這點在勞動部職安署的報告裡面,也清楚地載明。
可見我國勞動檢查出了非常大的問題。
台灣藍領外籍移工人數在今年10月達到71萬6125人,其中製造業外籍移工人數共43萬8319人,佔比約六成其中多半在台灣俗稱3K(骯髒、危險、辛苦)的廠工作業領域。
除了作業環境之安全以外,還有仲介問題。
在本案中,不肖仲介於案發後,恐嚇德希莉的姊姊,暗中監督德希莉的妹妹與其他同廠作業勞工的接觸,給予精神壓力以外,最令我感到憤怒的,是不斷的恫嚇家屬,
「不能找NGO,否則屍體會送不回去!!」
未來我如進入立法院,我一定會積極要求勞動部對於違法、劣質不適任的仲介公司進行廢除證照的淘汰作業;並要求行政部會落實各地方政府勞動檢查察作業,確實要求事業單位落實勞工職場安全,避免這樣的憾事再度發生。
德希莉在台灣辛苦工作,一直希望能幫父母蓋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如今房子蓋了一半,再也無法完成了。
希望未來,不要再有這樣的憾事發生了,時力應該成為這些艱苦人,最忠實的依靠。
新聞:鏡週刊
【移工魂斷台灣1】打工幫弟付學費、替父母蓋房子 她回鄉驚喜變噩耗
https://reurl.cc/drO3YD
照片 / 鏡週刊
特定化學物質 在 邱顯智 Facebook 八卦
這則報導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今年8月,原受僱於鼎元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竹南分公司的菲律賓籍移工德希莉,因為遭氫氟酸水溶液噴濺右下肢,雖然現場同事盡力搶救,仍於當晚不幸逝世。
一條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沒了。
案發後,維護外籍移工人權的NGO團體,”希望職工中心”及”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費盡千辛萬苦取得家屬的信任,德希莉的妹妹在中秋節的晚上的時候來到事務所。
她驚魂未定,經過幾天仲介緊迫盯人的壓力,她已經非常的疲憊。
"你來找我,仲介知道嗎?"我問。
"不知道,不能讓他們知道。"她答。
跟她對談的時候,窗外,是家家戶戶團圓,烤肉過中秋節,而她的姊姊就這樣死了。
被像這樣客死異鄉的移工家屬委任的時候,總有一幕,我覺得非常特殊,就是跟這些孩子剛死掉的移工的父母、家屬視訊。
因為時代進步了,雖然這些父母、家屬在菲律賓、在越南,但總有網路,孩子在台灣死了,他們也想看一下,到底委任的莉絲長甚麼樣子。
然後就有一幕,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翻譯忙成一團,有時甚至需要兩個翻譯,有人會拿著鏡頭到處轉,因為很多人想講話,雖然我們彼此都知道,講了也不知道對方有沒有聽懂。
從我們這邊看過去,可以看到移工的哭泣家人,他的阿公阿嬤、阿叔、哥哥、大嫂,家裡的擺設,狗在叫,小孩在哭,好多的聲音,真實存在的一個家。
這樣的時刻,雖然言語不通,你看我,我看你,但可以深刻感受到這些"移工",他們是許多人的親人,阿公阿嬤的孫子、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
德希莉不是勞工,不是外籍移工,是跟你我一樣,是活生生的人。
氫氟酸是劇毒,俗稱化骨水,只要被噴濺到,如果沒有立即處理急救,將會有致命的危險。
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1項第7款即已明定,雇主對於溶劑、化學品、含毒性物質或缺氧空氣等引起之危害應提供必要安全衛生設備及措施。
在另外依據《特定化學物質危害預防標準》第37條亦明定雇主使勞工從事特定化學物質之作業時,應指定現場主管擔任特定化學物質作業主管,實際從事監督作業。
然而,在德希莉的案件當中,不僅現場無實際從事監督作業人員,在作業當時,亦無提供勞工穿著完整全身式不浸透性防護衣、防護鞋等適當防護具,方導致氫氟酸水溶液噴濺右下肢。
噴濺後,亂成一團,亦無急救之設施與訓練,導致傷重不治死亡,這點在勞動部職安署的報告裡面,也清楚地載明。
可見我國勞動檢查出了非常大的問題。
台灣藍領外籍移工人數在今年10月達到71萬6125人,其中製造業外籍移工人數共43萬8319人,佔比約六成其中多半在台灣俗稱3K(骯髒、危險、辛苦)的廠工作業領域。
除了作業環境之安全以外,還有仲介問題。
在本案中,不肖仲介於案發後,恐嚇德希莉的姊姊,暗中監督德希莉的妹妹與其他同廠作業勞工的接觸,給予精神壓力以外,最令我感到憤怒的,是不斷的恫嚇家屬,
「不能找NGO,否則屍體會送不回去!!」
未來我如進入立法院,我一定會積極要求勞動部對於違法、劣質不適任的仲介公司進行廢除證照的淘汰作業;並要求行政部會落實各地方政府勞動檢查察作業,確實要求事業單位落實勞工職場安全,避免這樣的憾事再度發生。
德希莉在台灣辛苦工作,一直希望能幫父母蓋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如今房子蓋了一半,再也無法完成了。
希望未來,不要再有這樣的憾事發生了,時力應該成為這些艱苦人,最忠實的依靠。
新聞:鏡週刊
【移工魂斷台灣1】打工幫弟付學費、替父母蓋房子 她回鄉驚喜變噩耗
https://reurl.cc/drO3YD
照片 / 鏡週刊
特定化學物質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雲石吧桌前,甜品界紅人、ATUM Desserant老闆郭健邦巧手一展,撒上花瓣,他那道匠心設計的甜品花椒野莓Burratta芝士沙律,即時落英繽紛。不光好看,野莓夾雜花瓣,再碰撞Burratta芝士,擦出特殊的味道火花。郭健邦說:「懂得運用的話,可以透過食用花獨特的味道提升甜品的層次。」菜式雖好,也要嬌花扶持,這位甜品師沒有言過其實,食用花這片「食桌綠 葉」一點也不甘草!
ATUM Desserant採用的食用花,來自本地品牌花咏。走進花咏位於元朗的農場,腳踏的竟不是泥土,而是石屎地,舉目所見的不是遼闊田野,竟是一排排貨櫃箱。原來花咏是一個採用現代化系統種植的小型農場,食用花離地栽種於傳統溫室及環控溫室。在傳統溫室,透過搭建水簾、風機、遮陽簾,調控濕度、溫度及光度,讓食用花在穩定的環境生長,減低風雨的侵擾。由於傳統溫室始終難百分百擋去風雨,故這裏又把貨櫃箱改建成一個環控溫室,透過種植燈、放濕系統等設備,控制濕度、溫度及光度,令食用花滴雨不沾,絲風不侵。
科學化的種植環境無損賞花雅興,因為溫室內的繁花勝景不比田野的失色。石竹、玫瑰、天竺葵、三色菫、五星花、幸運草花、茴香、秋海棠,朵朵小花,在各自的盆栽 上中展風姿,或艷或素,或濃或淡,或媚或雅。繁花之中有個戴着草帽的身影鑽來鑽去,帽子一掀,原來也是個可人兒。她是花咏主理人Silvia。看她膚質好得令人妒忌,自稱種植數載,豈有說服力?
其實她是平面設計師,坐冷氣房多於勞動,數年前愛上耕種,開始當上假日農夫,後來誤打誤撞認識了食用花,被花的美及花的味所吸引,半農半職地展開食用花種植事業。花的美,大概天下女人都懂,花的味是怎樣一回事?Silvia說,花的味道極豐富,例如,幸運草花有陣醬酸味,夏菫帶清爽甜香,薄荷花入口先嘗怡人的薄荷味,後溢出甜味。所以食用花不光好看,還是很好的天然食材,令餸菜的味道生輝。
由於食用花是食材,種植過程比一般觀賞花講究,須採用特定的種籽,且種植過程不能使用化學農藥,確保每塊瓣都沒有任何損害人體健康的人工物質。農夫得每日修剪盆栽,除雜草,採花瓣,保持植物的新陳代謝,「花瓣不採便會枯萎,就是浪費,還會影響下一個生長循環。」花瓣逐一採下,還得細心挑選,只要稍有瑕疵,例如外反、有乾紋等,就被視為不合格,不能使用。挑好的花瓣被包裹好,放進雪櫃保存,並在一周內,讓花瓣以最鮮嫩的狀態直送餐廳。
ATUM Desserant老闆郭健邦說,本地食用花勝在新鮮,而Silvia的出品品質穩定外,她亦願意花心思跟廚師鑽研新食材。這份用心,有時比千挑萬選的花瓣更難得。
Facebook:花咏Flowering
採訪:周燕
攝影、剪輯:謝致中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特定化學物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科學的考古學
連續三集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廳,再來就是進入科學的考古學,一樣由研究典藏組的 #葉長庚研究助理,來為大家介紹。
展覽說明:
本展示廳是考古學的探索之旅,也是關於考古學學科本身的故事。主要在向觀眾介紹考古學的內涵與精神,認識考古學如何逐步發現、探索、分析現象、並利用科學精神與技術來解釋驗證考古發現的器物與現象。在這個展覽中,並非僅止於呈現特定的文化或遺址的文化史,而是考古學家如何發現、分析與還原事實的過程,以及在解釋或詮釋現象時的依據。
本展示廳利用不同的遺址造景,具體呈現考古現場的氣氛,使觀眾瞭解考古學家如何解讀考古遺址的各種現象。藉著不同的考古學案例與問題思考,逐步引導觀眾探索考古學家復原古代人類歷史的過程。透過現場情境的營造,藉著空間中視覺美感、觸覺、聽覺的運用,觸動觀眾的感覺神經,使之彷彿走入考古第一現場。藉著運用不同形式的高科技互動、多媒體媒材,讓觀眾親手操作、觀察、親身體驗與參與考古工作的流程。
一、探索古代:什麼是考古學
考古學是一藉由對物質遺留研究建立過去人類行為活動的系統性知識學科,以建立史前的文化史、瞭解過去人類的生活方式、文化發展與變遷,與進一步對文化意義的解釋等。本單元以文化層的概念,提供訪客初步了解考古學是必須藉由地球科學、動物學、植物學及化學等不同學科的研究來搜集、記錄與分析考古材料,從地表的探測到實驗室的分析,來解釋與重建過去的歷史。在這單元我們利用了測地雷達與土芯鑽探的互動展示,開啟了考古中科學知識的應用。
二、神機妙算:如何測定年代
考古學家確定年代的方法,可以分為相對年代及絕對年代。「相對年代」是指運用層位學及類型學比較物質遺留的年代早晚。而「絕對年代」則是運用各種物理學、化學及植物學等方法,計算出遺物可能的時間範圍,或是運用歷史文獻與曆法定年。
三、天工開物:如何復原工藝技術
人類與其它動物最大的不同在工具的制作,以克服、改造所面對的自然環境,在考古遺留中,所發現各式的工具如石斧、石錛或是陶製的容器,這些工具的材質、器型風格、使用痕跡,都與製作者所處的環境與文化息息相關。考古任務便是從這些器物尋找蛛絲馬姬,重建古代人類的生活。
四、朽骨玄機:如何瞭解古代的人類
人骨在考古遺留中是我們研究古代人類大量訊息的直接證據。考古學家透過對人骨的形態測量與化學分析,以了解人類的死亡年齡、性別、飲時與建康狀況,重建過去人類的容貌與體質,以進一步瞭解古代人類的社會結構、性別分工、飲食習慣及遷移過程等議題。
五、以食為天:如何瞭解史前人類的食物
人類的飲食可以透露出人如何去適應他所處的環境,因此考古學家不但想知道古代人類吃了什麼,更進一步想探究古代人類如何獲得與處理食物,以及因文化而形成的特殊飲食偏好。
六、山川水土:如何重建生態環境
人類社會的發展,相當程度受到生態環境的制約。因此,環境考古學家對史前人類所居住的環境,進行對古代環境的探索。在研究方法上,經常藉由生態學的角度,透過生物物理的環境來觀察古代社群的文化,因此強調社群與其環境間的關係。
七、棲身之所:如何重建和認識聚落型態
考古學中所謂的聚落形態指的是人類存在的物質跡象在地面上的分布,包括房屋、各種設施和村落,以及這些遺留的空間關系。研究聚落形態時可分為多種不同的層次,小自單一房屋結構,大至區域中各聚落及環境間的互動關係。都是考古學家想要探索的問題。
八、尊天敬地:如何瞭解古代人類的心靈
從遺址現象推論古人的心靈及思想,是考古學家最感興趣,卻也最困難的一項工作。在無文字的社會裡,只能透過遺物、墓葬形式及壁畫作為輔助研究。有文字的社會,考古學家可透過文字推測其宗教信仰。因此舊石器時代的維納斯雕象、中國古代的青銅工藝都是探討古人心靈的重要橋樑。
九、日久天長:文化的變遷過程
由於物質遺留可承載人類長期活動的過程與變化,因此,考古學可探究長期的文化現象或人類行為,而針對如早期國家的形成或古文明的衰弱。這類文化變遷的研究,考古學家要設想出政治、經濟、宗教、軍事及環境等各種變數,並運用各種科技方法來評估這些變數對於文化的影響。
十、鑑往知來:為什麼要保存文化資產
考古遺址保存有許多珍貴的資訊,是破解過去的重要關鍵,使人們得以瞭解過去的歷史。由於遺址一但遭受破壞就不能復原,是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因此保護文化資產是每一個生活在這土地的人應該要關心的課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特定化學物質 在 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運作管理法規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