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台灣,自信前行!】
中華民國生日快樂!
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致詞全文如下:
大會主席游錫堃院長、現場各位貴賓、電視機前和網路上的全體國人同胞:大家早安,大家好!
一、防疫成果貢獻國際
今天是中華民國109年的國慶日,今年因為疫情,慶典的規模縮小了,但所有的國人同胞,無論身在何處,都發自內心,慶賀中華民國台灣,度過了重重挑戰的一年。
2020這一年,在新型冠狀病毒威脅下,無論對台灣或全世界,都是驚濤駭浪的一年。但是,也因為這場全球性的危機,才讓國際社會看到台灣「堅韌之島」的特質和能耐。
我們沒有封城,沒有關閉學校,也是世界上少數還能夠在管制措施下,開打職棒、舉辦大型藝文活動的國家。我們更展現了傲人的國力,將防疫物資送到世界各地。
從今年三月以來,有超過三千三百篇國際媒體報導,都在談論台灣的防疫表現。台灣在國際上的面貌,越來越清晰,比過去任何時期都更加亮眼。
這樣的成就,要歸功於全體台灣人民的團結、合作。除了最辛苦的醫護和檢疫人員,我們也要感謝,製造業攜手投入防疫物資生產,科技業開發APP,藥師朋友、超商員工協助發放口罩,還有我們所有的民眾,井然有序的配合,各項防疫措施。
我們也看到,海外歸來的國人,依規定居家隔離、檢疫。旅行業者提供防疫旅館,租賃車業者提供防疫車隊,餐廳娛樂場所落實實名制規定。因為全國上下一心,我們守住了疫情的防線,讓台灣成為世界的模範生。
當日本的森喜朗前首相、捷克的韋德齊參議長、美國的阿札爾部長和柯拉克國務次卿,相繼來訪,表達他們對台灣的敬意的時候,相信許許多多的國人,都感到無比的振奮。
透過因應疫情的挑戰,我們證明了國家在逆境中的生存能力,建立了國民的自信。更重要的是,我們團結了,因為我們深刻體會到守護家園的重要。所以這一年,確實是辛苦而險峻的一年,但也是豐收的一年。
今天的大會中,邀請到各行各業的防疫英雄,來為我們領唱國歌。其中有很多我們熟悉的故事,像是賴碧蓮護理師,臉上光榮的口罩壓痕,或者是張莞爾護理師,瞞著家人出任務,陪伴血友病少年返台的感人事蹟。
還有更多無名英雄,不曾被報導,因為這一場戰役,有太多人的投入,有說不完的故事。我要請現場的好朋友,用最熱烈的掌聲,再一次給我們的防疫英雄們滿滿的感謝,謝謝他們為台灣所做的付出。
二、新情勢下的經濟戰略
因為疫情控制得當,台灣成為全球少數可以維持經濟正成長的國家,我們也為疫情後的經濟發展,超前部署。「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正在積極規劃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也已經分期編列特別預算,加速進行當中。
最讓我們感到振奮的,是國人及企業,對台灣經濟發展的信心更強了。台灣資本長期以來外流的趨勢,已經翻轉過來。
我們迎來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資金回流潮,台商返台投資,已經超過新台幣一兆元,還有數以千億元計的海外資金,正在陸續匯回;許多外商及知名跨國企業,也在加碼投資台灣。這些,都是現在進行式。
在國際經貿合作的領域中,我們也有不少實質進展。台灣和美國將進行高層經濟對話,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科技合作、基礎建設等領域,尋求未來合作空間。
上週,台美雙方宣布,已經完成簽署「台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雙方將攜手投入美洲,以及印太地區的基礎建設計畫。台美經濟合作的深化,已經進入到行動階段,這也是我們在國際經貿合作上,尋求全面性突破的開始。
不過,我也要提醒國人。全球疫情還沒有結束,疫情帶給各國在經濟、社會層面的複雜挑戰,仍然很嚴峻。
展望未來,還有更艱鉅的挑戰等著我們去克服。疫情後世界經濟的復原,人類生活型態的轉變,全球以及區域貿易情勢的劇烈變化,還有經濟秩序的重整,每一項都考驗我們經濟的續航力,以及整體的應變能力。
面對數十年來最大的內、外變局,台灣會持續展現我們的韌性,政府會掌好舵,朝三個策略方向前進,打造大家所期待的新台灣經濟。
首先,我們要全力、全方位投入供應鏈的重組。現在,全球供應鏈的快速解構及重組,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各地台商也正在朝向區隔市場、轉移生產基地、回台投資等方向,加速調整。
我們已經在推動的「5+2產業創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兆元投資計畫、「新南向政策」、台美經濟合作、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等等,都和供應鏈重組息息相關。
我們會將這些相關的政策和計畫串聯起來,並且整合政府和民間的資源,以及跨部會的能量,全力、全方位的投入,讓台灣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
第二,我們要打造台灣成為國際資本、人才及數位技術匯聚的重鎮。未來供應鏈的重組,最關鍵的元素是資本、人才,以及邁向數位經濟時代的核心技術。
我們將會在吸引國際資本跟人才的環境及法制上,持續深化改革,排除障礙。同時,也會透過國際交流、產學合作,以及雙語國家政策的努力,積極培育國內產業人才。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會運用台灣在資通訊、半導體、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優勢,開發及掌握核心技術,加速推動產業及經濟的數位轉型。
第三,我們要全力落實經濟與社會的均衡發展。疫情後的經濟、產業發展,可能會有失衡的風險,資金供給大幅的增加,也可能帶來後遺症。
所以,未來政府會更加重視資源的合理分配,照顧因為經濟轉型而受衝擊的弱勢族群,加強促進青年就業,引導資金進行最有效的利用,讓台灣經濟再起的紅利,可以讓全國的人民共享。
三、堅實國防維護國家安全
當然,台灣經濟的前景,是有賴於區域的和平穩定。我們很清楚,示弱退讓不會帶來和平,只有自我準備充足,憑藉著堅實的防衛決心和實力,才能保障台灣的安全、維護區域的和平。
精進國防實力,降低戰爭風險,這是當前我們國防政策的原則。這段時間,面對對岸機艦騷擾,台海情勢雖然比較緊張,但是我們的國軍,都能夠即時掌握和因應,達成防衛固守的任務。
這幾年來,只要我有時間,我就會前往部隊,看看我們的國軍官兵。從高山上的空軍雷達站,到返航靠港的海軍艦隊;從在陣地操練火砲的陸軍部隊,到培養年輕軍士官的學校。
我的目的,不僅是要對這些日夜輪班、保家衛國的軍人,說一聲謝謝,也要讓我們的國人知道,國軍是我們的家人,也是國家主權、自由民主最強的後盾。
在跟國軍官兵的互動中,許多故事堅定了我的信心。我還記得,當我到第一線空軍部隊的時候,警戒室裡,隨時準備緊急出勤的飛官,充滿信心地告訴我「務必將空防交給空軍」。
我也記得,我在陸軍工訓中心,看到我們女性軍官,帶領著工兵同袍,展現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氣魄。在海軍水下作業大隊,則有穿戴重裝備的弟兄姊妹,奮勇潛入海底,排除障礙。
這就是中華民國國軍。他們不分前線後勤,不分男女,都是我們的子弟,都有共同守護國家的信念。
這段時間以來,也有國軍弟兄姊妹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為國受傷,甚至殉職。我們感念他們的付出,並且以英勇盡責的國軍為榮。
身為三軍統帥,國軍的未來、未來的國軍,就是我最心心念念的事情。
面對對岸的軍事擴張和挑釁,我們會持續強化防衛戰力的現代化,並且提升不對稱戰力。在外購武器裝備的同時,我們仍然堅持加速推動國防自主,高教機國造、潛艦國造,已經有相當的成效。我們將以雙軌並進的方式,來強化我們的防衛實力。
不僅武器裝備性能正在提升,國軍更需要有素質優秀的戰士。除了提升志願從軍的官士兵的專業素養,更要建立有效的後備制度,來強化國軍的人力素質以及戰力。
這段時間以來,相信很多被教育召集的後備軍人都覺得,教召變得更加精實。而在常後一體的原則下,接下來,後備動員制度的改革,將會快速推動。
面對區域和平穩定受到威脅,我們堅守「不畏戰,不求戰」的原則,避免擦槍走火。國防部也會適時發布共軍動態,和周邊國家交換資訊,強化安全夥伴角色;也讓國人明瞭台海動態,讓全民國防更加堅實。
四、積極作為參與區域合作
這段時間,我們都密切注意著區域安全情勢的變動。從南海、東海主權爭議,中印衝突,到台海局勢的變動,乃至於各國關切的港版國安法實施,印太區域的民主、和平與繁榮,正受到嚴峻的挑戰。
區域內的國家,為了確保自身安全和民主體制,不受到外在因素影響,而展開了各種形式的合縱連橫,已經導致這個區域,發生前所未有的情勢變化。
我們要把變局的試煉,轉變成歷史的機遇。我們堅持主權以及守護民主價值的原則,不會改變;但在策略上,也會保持彈性、靈活應用。
情勢在改變,只有超前部署,才能掌握未來,才不會在變局中隨波逐流,甚至被別人決定了命運。
我們將積極參與未來的國際和區域新秩序的建立。我們會秉持「價值同盟」的原則,在國際社會廣結善緣,並且跟理念相近和友我的國家,持續提升夥伴關係;我們也會更積極地參與區域及國際的多邊合作和對話。
維持和平、促進繁榮發展,這就是中華民國台灣,在區域中最重要的價值。我們要做良善力量的倡議者,將進步及良善的價值,推廣到全世界。
我也注意到,對岸領導人最近在對聯合國的視訊演說中,公開表示:中國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
在區域國家、乃至於全世界,都在擔憂中國擴張霸權的此刻,我們希望,這是一個真正改變的開始。
尤其,在全球高度關注印太及兩岸局勢變化的重要時刻,北京如果能夠正視台灣的聲音,改變處理兩岸關係的態度,和台灣共同促成兩岸的和解及和平對話,相信一定可以化解區域的緊張局勢。
面對兩岸關係,我們不會冒進,也會堅守原則。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是兩岸共同的利益;我們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但這不是台灣可以單方面承擔的,而是雙方共同的責任。
現階段兩岸當務之急,是本於相互尊重、善意理解的態度,共同討論和平相處之道、共存之方;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這就是台灣人民的主張,也是朝野政黨的共識。
五、結語:團結合作共度挑戰
這段時間,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台灣人民在對外關係以及國家安全的議題上,彼此的距離正在拉近。台灣人民都希望區域的和平繁榮,能夠安定永續。
朝野政黨之間也是如此。像是最近在立法院,在野黨提出促進台美關係的議案,獲得朝野黨團的支持,無異議通過。還有,六都首長一致對外,共同抗議,成功更正了國際組織矮化台灣的做法。這些都是跨黨派合作,團結表達立場的表現。
我想透過這些例子,呼籲並且請國內各個政黨,一起攜手努力。對內,互相競爭,立場針鋒相對,是民主日常。不過,為了國家的生存發展,為了民主自由的價值,對外,我們應該團結努力,攜手帶領國家度過挑戰。
就如同過去七十一年來,台灣經歷的一切,困境磨練出我們的堅韌,挑戰激發我們的志氣,一場疫情,可以凝聚出台灣人民團結的意識,給我們繼續前進的勇氣。
我們守住疫情防線、發展經濟戰略、穩定區域情勢、捍衛台灣安全,為的是什麼?就是要把一個壯大的國家,留給台灣的下一代。
今年的金曲獎,我們也看到了年輕世代蓬勃的創造力和生命力。他們用各種曲風,自信地唱出自己的母語,呈現出對各種議題的價值觀。尤其是《kinakaian母親的舌頭》這張專輯,獲得了「年度專輯獎」的大獎。
這些年輕的創作者,雖然風格各自不同,但都能夠在舞台上發光發亮,也為台灣的多元文化,做出最好的詮釋。而支撐起這一切的,就是我們民主、自由的環境。
我們現在打拚的一切,都是為了下一代、讓世世代代的台灣人,可以在創作上展現自信,也能對土地的文化和價值感到光榮,並且勇敢的走向世界。
在中華民國國慶這一天,我們也一起許下願望,願二十年後的台灣人,回想2020年的時候,會想起正是在這一年,因為我們在時代中把握機遇,在變局中勇敢前進,克服了挑戰、擺脫了枷鎖,讓他們有真正以自己的意志,選擇未來的機會。
從現在起,就讓我們團結彼此,一步一步,「有路,咱沿路唱歌;無路,咱蹽溪過嶺」,一起朝有光的地方前進。
中華民國生日快樂!謝謝大家。
#中華民國生日快樂 #蔡英文
物聯網的應用例子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大長篇🇺🇸🇭🇰】FOMO:香港網絡世界的美國大選綜合症
(這是美國大選前一天的長文。目睹近日香港網絡世界狀況,Patreon網友建議全文分享。)
作為研究國際關係的人,對香港人非常熱切關心這屆美國大選,無疑感覺欣慰,而我也相信這屆大選具有不尋常意義,對國際結構有非常深遠的影響,並認為兩位候選人的政策,有根本結構性差異(拜登路線的問題,詳見「特朗普Vs拜登對中國有何不同」,及「美國對華『和平演變』政策,如何被中國戰勝,下任總統又如何應對?」等Patreon文章)。經過過去一年,香港人苦無機會發洩,將情感投放在一切可以投放的地方,自然也可理解,背後經歷,更見悲壯。
然而在香港的網絡世界,為了美國大選的爭吵、反應,究竟對象真的是「美國大選」、「香港未來」,還是其他無以名狀的甚麼?
「錯失恐懼症」的供求雙方
自從智能手機興起,我們接收資訊的模式,出現了革命性改變,這遠遠比甚麼地方選了甚麼領袖,更根本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互聯網由最初的被動瀏覽,到了用家提供內容,本來已經顛覆了權力結構,但直到智能手機出現,演算法大行其道,控制了我們能夠接受甚麼訊息,訊息發佈者的溝通對象早已不再是真人,變成了設定演算法的機器。
今天標題用甚麼關鍵字?昨天同類題目、同類立場的點擊多少?從前所有陰謀論,都會指向「收咗錢做嘢」,假定有金主在影響世界;但在當代虛擬世界,「金主」已經被演算法取代:無論立場是甚麼,只要足夠堅定,成為fundamentalist,無論粉絲百萬、還是只有極少數死忠,相關的點擊收入、課金收入,都足夠可觀。
形形色色的「KOL」,也就應運而生。
以上是說content providers。至於用家,又為甚麼需要不斷點擊?這卻是另一個現象:「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錯失恐懼症」。自從有了全天候接收資訊的智能手機,很多人開始在不知不覺間,對其構成依賴,只要十分鐘不「掃phone」一次,就會感到焦慮、不安,彷彿已經和世界脫節;而通常在現實世界越是尋找不到存在感的,FOMO越是嚴重。久而久之,這兩個世界的存在,彷如平行時空,但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卻已分不出來。假如最受網絡影響的一群,接收到某種訊息、而堅定地以行動回應(無論是投票、還是革命),就是化虛為實。
結果越來越多資訊,是為了FOMO患者度身訂造,例如抖音(Tik Tok),動作幾乎毫無意義,卻足以令用者上癮,繼而培養了某種意識形態。另一種例子,則是每刻提供最吸睛的標題和內容,可惜這個世界是不可能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爆炸性新聞的。那內容從何而來?
FOMO其實一直存在,只是未有智能手機前,一個熱話足以炒作幾個月,例如九十年代香港的新馬師曾一家爭產、美國的O.J. Simpson案,都是媒體播足幾個月的肥皂劇目;放在今天,關注度相信只有一兩天。至於一般施政、國際大事,通常都有冗長程序,更不容易天天有突破性發展。然而在網絡世界,卻天天有下個月世界大戰、明年外星人入侵一類「獨家猛料」,否則,用家就感到焦慮,「究竟打未㗎,碰」,然後失去存在意義。
當Outsiders成為Insiders
這類「猛料」怎麼來的?最簡單自然是根據一二傳聞,捕風捉影;更本少利大的則是自己直接參與其中,要麼把自己說成「insiders」,要麼找其他outsiders「挑機」,要麼和其他outsiders圍爐結盟,總之,都是要得到打壓/被打壓的快感。
又由於演算法下容易浮面的內容,大多要具對立性,才具有「爭議」,這進一步激化了一切的二元對立。這對像中共這類擅用「矛盾論」的政權而言,卻屬佳音:爭論茶餐廳A還是茶餐廳B的凍檸茶地道是矛盾,是否認同「新香港」的管治模式也是矛盾,反正演算法算出來的本質沒有分別,而且爭論「岳飛是否女人」一類「爭議」題目的點擊,很可能更高。
選舉選的從來不是「人」,而是一連串結構。生物學上,人是活的,結構是死的;政治學上,結構是活的,活人卻可以是static的;我們最應該聚焦的不應該是人,而是結構。否則追蹤這屆美國大選,就是很FOMO的一件事。
在美國,選擇哪個候選人,雖然已經高度撕裂,不可能有共識,但即使在從未如此撕裂過的美國,絕大多數的美國人依然表示,怎樣也會接受選舉結果,哪怕選到自己討厭的候選人也是。驗票、重點、訴訟,都是法律容許的事,必須尊重;但假如完成了這些,依然不服,就那會超越底線。這背後,有一種制度自信存在:假如選錯了,令國力下降,還是有辦法糾錯。假如沒有這種制度自信,也就是邏輯上認同某人落選、美國就永不翻身,就只有搞革命顛覆政府一途了。
台灣、越南、印度、以色列,民間都傾向特朗普,政府也喜歡特朗普,但說到對美外交,全球必然bipartisan。除了接觸不到外交的人,沒有國際線會all in的。那身在其他地方、一票也沒有的旁觀者,假如比美國選民爭吵得更激烈,乃至因而反目(這些朋友在過去一年的激烈社會運動中,反而保持團結),豈非越俎代庖?至於越俎而不能代庖者,豈非作無用功?假如不喜歡的候選人當選美國總統,應該從此終生反美,還是高呼「美國民主最黑暗的一天」,然後繼續「掃Phone」?
至於強行參與其中,即使得到一時三刻的likes,帶來的負面影響,卻可能相當嚴峻。黎智英先生的私人助理Mark Simon,直接捲入美國選戰的調查,令《蘋果日報》立刻割蓆,尚可視為特例,但也有其他。以後國安法香港為例,情況之惡劣人所共知,由於不少偏向溫和的評論員,都因為擔心而擱筆、關閉專頁,令網絡生態更向兩極傾斜。所有人的絕望,都急速解決,但有沒有高人能提供一個錦囊,讓人讀過後就得道成仙、位列仙班?恐怕沒有。
但大家都希望有。
於是,很多本來在現實世界不符合common sense的建議,只要來自KOL,都會有人跟隨。大家都希望幫忙手足,都是出於好意,但例如有建議影印個人護照、代安排與所在地的美國代表見面,這卻可能令當事人比不做任何事情更危險,結果連流亡海外的羅冠聰,也忍不住指出其問題所在。對事不對人,類似建議,過去幾個月還有不少。但須知道權力核心中人,是不可能每天「爆料」的;假如真有出路,「靜靜雞」,從來是金科玉律。
唐鳳:演算法怎樣由促進撕裂,變成引導共識?
這趨勢不一定無可改變,畢竟演算法,也是人類研發。例如台灣的數位政委、電腦奇才唐鳳,一直注意怎樣避免中國利用數碼霸權監控一切的模式,也希望避免現有演算法助長兩極化的現象。唐鳳其中一個實驗,是名叫vTaiwan的討論平台,其演算法不是促使用家有相同傾向就會圍爐取暖,而是剛好相反,以尋找用家之間的共識為大前提。雖然成效有限,目前也未能取代Facebook一類霸權,但已經被局部應用在台灣施政討論當中。這種前瞻性,令停留在「我真係見過Steve Jobs」的香港特區政府高官瞠乎其後(何況最新這一位,連Steve Jobs也未見過)。
可惜唐鳳在人間,只是鳳毛麟角。在自成一國的微博調查,四年前的數據,沒帶手機感到恐懼的人接近六成,需要時刻查看最新話題的佔1/3;經過這幾年的技術發展,短片視頻更精美吸睛,這比例相信只高不低;而在對岸的民主台灣,外出必須時刻打卡的比例,更是冠絕全球。
面對新時代,我們要撫心自問:究竟應嘗試改變現實世界,讓它變得更美好?還是乾脆拋棄現實,建立自己的虛擬國度,更能為自己和信眾帶來心靈富足?相信很多朋友本來的意願,都是要做一番大事的前者,但慢慢發覺就中的困難程度,卻同時發現後者的潛能,只要目標有限(例如只是為了求生、或影響500人),達標容易得太多。人性,會怎麼選擇?
好了,說了那麼多,我買特朗普還是拜登?這本來值得以一萬字分析二人代表的結構,但在FOMO世界,只會出現三分一秒閃耀的標題,然後標題就立刻融化在自己的世界觀,「內循環」下去。假如你居然看到這裏,還在看,相信你不是FOMO中人。很好很好,那代表你屬於另一種網絡受眾,請到我的Patreon課金吧。
明報筆陣,2020年11月2日
⏺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3392555
物聯網的應用例子 在 鄭宏輝 Facebook 八卦
台灣新創也需要國家隊,準備迎接智慧經濟時代
今(2020)年5月初,我受聘為國發會亞洲矽谷計劃執行中心顧問,兼新竹辦公室主任,負責籌設亞洲矽谷新竹辦公室,希望藉由科學園區的豐沛技術和人才的儲備,連結清華、交大、工研院等學術單位,搭配新竹市「竹科X產業園區計畫」,為新創業者提供一個集合培育、扶持與交流三大功能的平台,解決包含募資、人力和技術支援的需求,成為全台灣新創事業的樂土。
新創事業的優勢在於創新,包含技術和觀念的創新,當前5G通訊、AI人工智慧應用所代表的智慧化經濟大潮襲來,加上中國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世界經濟型態的變化將更快速,台灣應該善用這次的資金、產業與人才回流,成為新創業者加速發展的養分,並且透過交流活動,獲得經驗分享和跨領域結盟的機會,組成台灣新創國家隊,與世界各國的新創業者競爭,在這波下一代智慧化經濟的發展中搶得先機,帶領台灣的產業整體轉型。
過去台灣新創事業的最大挑戰就是募資,但近年來新創公司A輪融資動輒上億元,並且不限於台灣優勢的硬體製造產業,網通、軟體產業都能得到資金,在2015年之前很少有這樣的例子。光是亞洲矽谷計畫就推動了近30億元的天使融資、67家資訊、光電、綠能、醫材公司得到天使投資。
其次是交流,最受創業者歡迎的「國際創新聚落」,目前有五家國內外加速器在「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基地」開辦,扶植216家國內外新創公司,新北市的林口新創園則容納144家國內外新創業者,金融新創園區更擁有53家新創公司進駐。國際研究機構認為:台灣的新創優勢在於智慧製造和智慧物聯網應用,這樣的優勢最能夠帶動台灣原有的科技製造業和傳統產業的智慧化提升,開啟台灣產業的新一波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長期作為台灣科技業火車頭的新竹科學園區,當然也需要積極參與。
行政院5月5日宣布:在520蔡英文總統連任就職典禮前夕,去年元旦正式開始的「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傳出捷報,台商回台投資總金額突破台幣兆元大關,為小英總統的連任就職送上第一份大禮。相較於馬英九任內的那波台商資金回流而言,最大的不同在於上次的資金回台之後,只炒熱了房地產和超跑,而這次的資金在政府的政策引導下,將對台灣整體經濟體質帶來翻天覆地的巨大改變。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預計三年吸引1兆3千500億元的投資,創造3兆2100億元的產值,新增11.8萬個本國就業機會,目前執行時間不到一半,達成率已經超過74%。台灣民間的資金雖然充沛,但過去投資下一代產業的比例卻不高。「投資台灣三大方案」之所以受到矚目,正是因為行政院的財經團隊抓住了美中貿易大戰的契機,鎖定網通、高階伺服器等策略性產業,並以智慧化和高附加價值為優先,再加上後來武漢肺炎疫情爆發的影響,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充分配合,創造出舉世驚艷的成績,在全球經濟一片倒退的狀況下,2020年台灣第一季GDP開出了1.54%的正成長,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
「smart everything 」智慧經濟時代來臨,趁著這波全球經濟型態改變的力量,打造台灣新創國家隊,將成為未來產業發展與經濟成長最重要的關鍵!
#智慧經濟 #新創國家隊
———
全文連結:
鄭宏輝觀點》台灣新創也需要國家隊,準備迎接智慧經濟時代
https://www.storm.mg/article/2651125
物聯網的應用例子 在 物聯網例子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八卦
知名物聯網研究機構IoT Analytics基於市場上資訊來探索物聯網專案具體實施... 而在智慧城市應用範疇中的典型例子,包括智慧交通(如智慧停車、交通 . ... <看更多>
物聯網的應用例子 在 Webduino - 10 種生活物聯網應用( 上集) - YouTube 的八卦
透過Webduino 可以輕鬆實現10 種 物聯網 的生活 應用 !相關套件可以參考1. Webduino 生活 物聯網 套件:https://bit.ly/2Pqxozd2. Webduino 生活 物聯網 旗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