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袋戲舞台前認識了一位陣頭青年〉
#廣東粥和獅尾男孩#
今天放學路過景美夜市,集應廟前有搭台演布袋戲。我坐在石階看了很久,身邊都是阿公阿嬤。
忽然,一個穿著黃色長袖印著大大「保儀尊王」四字衣服的男生在我身邊坐下,當時我在錄影片,我說抱歉不會拍到你。他說:「沒關係,你可以拍到我。」還歪頭對鏡頭比耶。
台上燈光四射,色彩繽紛,咚咚鏘不斷。我說其實我都聽不懂,我從廣東來。他好像沒有很驚訝。
看戲的人不多,一隻手數得完。連「湊熱鬧」都說不上,因為一點都不熱鬧,門前冷落車馬稀啊⋯路過的人停下看兩眼也就走了。三個阿姨經過,感嘆一句:「這是我們小時候的!」拍一張照,也就回家做飯去了。
他忽然轉過頭來問:「那你知道廣東ㄕ嗎?」「廣東粥?」「ㄕ,ㄕㄖ獅!」???「喔!你說舞獅啊?」他嗯嗯嗯!我說知道啊,每年過年我們都去看。他說他就是舞獅的,他是獅尾。
原來他是舞獅表演者,還給我介紹南獅和北獅的區別,廣東獅屬於南獅,只要穿獅褲,北獅要穿獅褲加獅衣,一套。我問是不是因為北方獅子怕冷?「一套穿起來毛茸茸的,很像天鵝!」他形容得好有趣。
真不錯,一般台灣人看到我都問我廣東粥的事,他是第一個問「廣東獅」的。我鄭重地跟他介紹:「廣東真的不是只有喝粥!廣東美食千千萬萬種,說都說不完!」
#國術和新聞學院#
他說自己學國術的,我說喔就是幫人矯正筋骨嗎?他說不是,是拳術武功!
他的陣頭朋友們在對面看著我們,遠遠取笑,他大喊:「幹嘛啦!她世新新聞學院的啊!我在接受採訪啊。」
真是很會掰!比新聞學院的還會掰!
#關聖帝君的乾兒子#
他說今天只是來當義工敲鼓。他介紹,這是「保儀尊王」廟,也叫集應廟,台語叫「昂公」。
「昂公?」
「昂公。」
我問他是不是一直對這些宮廟文化這麼感興趣?他說是啊,「我從小被阿嬤帶大的。我是關聖帝君的乾兒子。」
「哈?乾兒子?怎麼說!」太妙了吧!我頓時冒出星星眼不斷追問。他說自己國小生重病,小腦病變,做手術百分之70可能成植物人。被帶去關公廟,擲筊問關公收不收自己做乾兒子,連續三次都是聖杯。病就這麼退了,長大到現在,又高又壯。
他的肩膀剛打了鋼釘,是因為出車禍。某次擲筊完護身符斷掉,再問是車禍嗎?帝君說是。不久後就真出了車禍,整個人被撞拋飛⋯回廟裡拜拜後,醫生都說比預期康復得快。他說護身符幫他擋掉了一些。
我決定回家把上次結緣的帝君護身符翻出來掛身上,再也不離身!
「我工作的每一家廟都能找到關聖帝君。」是說你能感受到帝君嗎?他說是。
#很直接的人#
「那你喜歡台灣嗎?」我說喜歡啊,越來越喜歡。他說:「台灣確實蠻好的,很開放啊!不像你們那邊⋯」我笑笑,拿出我的蔬菜蛋餅打開。
「那你會覺得台灣是中國的嗎?」
他突然問道。
還真直接!
我也沒迴避,
反問了他一個問題,
問完就低頭吃自己的蛋餅。
#陣頭青年的自知之明#
既然他這麼直接,我也可以直接一點。「所以你就是傳說中的陣頭青年嗎?」他說是啊。「那你知道社會大眾對你們的看法嗎?」他抬頭看著在對面嘻嘻哈哈的朋友們,「知道啊!打架嘛,黑道嘛,幫派嘛⋯」我打斷他,「但是我覺得你們都很真!」
他朋友吊兒郎當走過來,是一個很高的男生,肚子蠻大的,臉上肉嘟嘟。我問:「你也是舞獅嗎?」「不是,他扛轎子。」喔⋯看起來確實很適合!
#忠孝仁義#
我跟他介紹我最喜歡的一家蔬菜蛋餅在哪個位置,他喔一下,說那攤的男生是他乾妹妹的男友。我說那男生很帥啊。
他順水推舟:「那你喜歡怎樣的男生?」噗,真的很直接。
我說我喜歡開心陽光的,全世界都不理解自己、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憂鬱王子型不行。他點了一下頭,很有信心地繼續問下去⋯
「還有呢?」我唔⋯我說要孝順的。他說:「這一定的啊!」他說孝順是一定要的啊!
我被他的理所當然嚇了一跳,因為現在年輕人都把倫理道德拋之腦後。他數「忠、孝、仁、義⋯關聖帝君廟裡牌匾上,就有忠義二字!」嘖嘖,關聖帝君真優秀啊。關聖帝君的乾兒子果然不同凡響。
得到了我的肯定,他大膽地問能加line嗎?平常聊天嗎?下次可以一起出來嗎?我說能加啊,你表演可以叫上我,我滿想看的。他說可是自己的肩膀受傷,要等到半年後才能舞獅⋯我說唔⋯
#集應公廟#
他問朋友什麼時候團拜,朋友們嗆說早就拜完了!説罷騎機車絕塵而去。
他啊?這麼快?幾點了⋯
他叫我陪他進廟裡,他要幫忙撤道具。結果一進去,人家也撤完了⋯只剩下三箱水要搬,我說讓我來吧,你的肩膀⋯他說不用!說完一下把整箱水扛起,大步流星⋯
他在「昂公」像前合掌,我也跟著合掌,結果他一秒不到就放下了,我還想跟昂公初次見面多講幾句呢⋯他說「沒事,你繼續。」
爐子裡有一根香倒下來,他說:「這是神明有事要交代。斷香一般是有不好的事。」周圍的香都燃盡了,唯獨那根幾乎全新,只燒著了頭,看來是信眾插上後不久倒下來的。
#穿越夜市#
我們到景美夜市逛逛,一路上遇到好多他認識的人,攤販、正在撤布袋戲台的演員叔叔、穿著一身黑色的兩個痞痞男生⋯
他說自己昨天通宵沒睡。
為啥?
「陪我姐。我姐在那邊賣檳榔。」原來我每天經過的檳榔店是他姐開的!我感動於他的樸實,如果我姐姐賣檳榔,我不一定會這麼大聲告訴別人。他對於生命直白的、完全的、絕對的坦誠相見,讓我在那個瞬間差點落淚,我看到了真正的自由。
「那是你姐喔!」
「坨啊,乾姐啦。」
九點多的景美夜市,
上海水煎包隊伍依然長,
沒有要散場的意思。
「來這麼久,我還沒吃過檳榔⋯」
「不要吃!」
「為什麼?不是台灣特產嗎!」
「那是原住民特產!」
「原住民不是台灣嗎!」
「那是山地人!」
「你歧視!」
「我哪有!」
「這是偏見!」
「哪有!」
「山地人這三個字不是不能說嗎!」
「⋯!」
我們一前一後,
一邊吵一邊穿過人潮⋯
#吃豆花#
經過豆花攤,我煞住腳,
「我要吃!」
我們各自點了一份豆花。
「喂?」他今晚接了好多個電話,一開口都是什麼哥什麼哥的。個子很大,雙腳岔開,右手叉腰,斜著彎腰將左手肘靠在膝蓋上,手機呈水平面,尾部的喇叭緊緊貼在耳邊。看他這幅樣子,我被戳中萌點,坐在原位上哈哈哈哈爆笑。
#那個來#
我點的是熱豆花,他問:
「你吃熱的是因為那個來嗎?」
那個來,
真是超級台灣的表達。
我說不是!只是突然想喝熱的。靜默幾秒,他又問:「我這樣問你會覺得我是變態嗎?」
我又說起檳榔,他說不要吃啦那個是害人的,我說那是你姐的生意欸!他說那不一樣,那是賺錢養家。行吧,說法還真多!
「你多高?」
「163⋯唔,但我對外聲稱165。」
「欸我180,我們最萌身高差欸!」
「什麼啦,最萌身高差是12公分好不好!」
電視裡是韓國瑜的造勢現場,我以為他這個年紀的台灣人看到都會很煩,結果他說:「我還蠻喜歡韓國瑜的。」這倒是奇怪了。「可是年輕人一般⋯」
「我早就看破了。」我更吃驚了⋯為啥???「可能是我經歷比較多吧。我高中就跟人打架啊。」雖然不曉得經歷比較多和打架之間的關係⋯欸你剛剛不是說你都不打架嗎!他摀住嘴,糟糕!「我⋯剛剛騙你的啦!」
那你會跟別人說你喜歡韓國瑜嗎?他說不會啊,因為你喜不喜歡又改變不了他會不會被選上。他的豆花三兩下就吃完了。
「你真是很特別的年輕人⋯」他雲淡風輕,異常瀟灑,繼續接哥們的電話,「喂,銘哥?」
今天遶境他們走了一天,但他還是陪我走很遠的路買車輪餅。他腳痛到原地坐下,我站在前面吃,熱呼呼的紅豆餡兒。
看我一晚上吃三個,他說:「你這樣吃很不健康。」他問我平時吃青菜嗎。
#聊一下未來#
我說要回去了。
他說再逛一下吧!
「我們可以聊一下未來。」
「未來喔,」我想了一下,
「未來就是畢業啊,畢業可能就走啦。」
「我是說我們的未來。」
欸,現在的男生啊⋯
「你會覺得我很有安全感嗎?」
我⋯我說是啦⋯畢竟那麼大隻。
他拍拍自己,「坨啊,我學國術嘛。」
他問我生日什麼時候,我說完,他倒吸一口氣⋯我說幹嘛?他說自己也是⋯
「真的???該不會又是你的套路吧!」
「真的啦,身分證給你看!」
「那你幾年的?」
「唔⋯」他說不能告訴我,「比你小。」
「00年?」
「嗯。」
「哈哈哈哈!」
「那你會喜歡比你小的男生嗎?」
我沒回答。
真是一個可愛的男孩子啊。
台灣的男生有全世界成年男孩都少見的「少年氣」,跟他們在一起,我可以身心放鬆,什麼都可以講可以掰,至於原本該考慮的成人世界和未來職場的壓力,統統消失不見。
是我在台灣認識的少年們讓我知道,
有一些東西,
超越年齡和護照顏色的界線。
他送我進捷運站,我們一前一後站在電梯上,穿堂風揚起我的裙子。他小聲問:「如果很有心的那種呢?」
2019.11.11
單身節快樂
廖小花
流星 第 幾 集 在一起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八卦
【1967年野鴿子的黃昏】 #野鴿子的黃昏 #1967年
這部作品當時在社會上引發一陣騷動
書中的文字過於灰暗被列為禁書
對比今日百花齊鳴的言論
歷史便是如此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今日我們再回頭來看這部作品
仍然能為人們在大時代下的困惑迷惘而心痛
一起來回憶
來源:聯合報 第一版 廣告
日期:1967/11/12
#野鴿子的黃昏 #王尚義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67-11-12/經濟日報/06版/綜合】
從「野鴿子的黃昏」引出感人的故事
【本報記者楊蔚】文壇上有一個早殞的天才,最近在人們心上捲起一陣懷念的潮浪--他是四年前逝世的王尚義;也就是「野鴿子的黃昏」的作者。
捲起這一陣潮浪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他的遺集的發掘與印行,其二則與最近的一大新聞有關。
醫科學生冷暖際遇
據說,不幸在直潭遇害的景美女中學生董明芳,有人看到她生前曾獨自坐在塗潭渡口處一塊石頭上,埋首閱讀一本小說。那本小說就是「野鴿子的黃昏」。
因為有這兩件事,有很多人談「野鴿子的黃昏」這本書,和書的作者王尚義;同時,王尚義的朋友們對他懷念得更深、更濃……
王尚義是河南汜水人,台大醫學院畢業,民國五十二年--在他廿六歲的那一年,死於肝癌。這個短暫的生命,有如流星一閃,但有很多讓人興起感懷的情節。
譬如,他的作品很多,目前在坊間可以買到的,如「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狂流」、「空谷足音」、「野百合」、「野鴿子的黃昏」等;另外還有正在整理出版的其他作品。而這些作品,都是最近兩年經過別人一番發掘的工夫,才一部一部陸續的出現。
他生前是一個醫科學生,死後卻因為文學方面的成就,獲得重視和適當的評價。
他的朋友們說,王尚義給人的印象,蒼白、尖說、激動,並且不時會爆發一陣帶著嘲弄意味的大笑。那種逼人的氣勢,有時頗難讓人忍耐。不過,據說他有好幾個知己的朋友,也都是在辯論問題時吵架「吵」出深厚的友情來。
他讀大學時,經濟情況很窘。於是,在繁重的功課之外,兼了兩家夜校的鐘點,另外還趕寫文章,這樣勞累的結果,健康漸壞。他的病因即種於此。等到他後來住院、開刀,據說乾癟得祇剩骨頭了。
對於死亡,王尚義始終抱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感情。他有一個短篇小說「大悲咒」,受文壇推崇。這篇小說討論到信仰與死亡的問題,有精細的解剖。這也是他在作品中一再提出討論的主題。而在他描寫到一個人的莊嚴死亡時,祇有這麼簡短的一句:「二○四號的病人被更高的手接了去。」
--幾乎是對死亡的一種沉默的抗議!
一個淒美的故事
王尚義的作品,有一部份似頗受卡繆的影響。那一段期間,存在主義的哲學,衝擊文壇,敏銳如王尚義,自不例外。他推崇卡繆,對卡繆在作品中所顯示的良知的覺醒,以及肯定生命的態度,格外讚佩。
「死得安然,活得實在。」這是他對卡繆的名著「異鄉人」的一個詮釋;卻也是他自己那短暫一閃的寫照。
在王尚義的悲劇的背後,還有一個堅貞而淒美的愛情故事。他有一個女朋友,感情極洽。王尚義在病中時,她不拘小節,隨侍榻旁。後來,王尚義死了!這一個重大的打擊,使她心灰意懶,於是她皈依天主,作了修女。
有人問她為什麼選擇這條道路?據說她含著淚,沒說明什麼理由!
王尚義死後,他的朋友向他悼念說:
「與他同時代的人剛剛接觸到人生,他巳經投身於死亡;我們不必感到哀傷,因為他是一個生活的勇士……」
前兩天,景美女中的一個女學生,在一家晚報上發表了一篇悼念董明芳的文章,內容非常感人。在那一篇文章中,也談到「野鴿子的黃昏」這本書。這個書名,其實是其中一個短篇小說的題目.內容為描寫一個人隱藏在心中的一幅美麗的幻景,後來如何被殘酷的歲月所撕碎。
這篇小說,一開始即進入「我」在涉足田埂,踏上小路,穿過竹林,而在河邊躑躅流連時的心境。這個「我」的內心,被大地喚起一種與大地融和的慾望和期待,並且祈求一個奇異的夢境……
聽牧師顫抖的聲音
在小說的結尾時,牧師顫抖的念著:「從情慾生的必屬於情慾,從靈生的必屬於靈。」
…………
據那篇悼念的文章說,董明芳很喜歡這本書。這一本小說,也的確擁有廣泛的讀者,但不知在他們沉醉於王尚義那個美麗的環境時,是否知道它背後有這麼許多蒼涼的情節?
【1968-01-18/經濟日報/04版/工商服務‧市況】
充滿「牛」勁的出版商
看﹗這幾個小伙子﹐怎樣開辦出版社﹖又是怎樣賺了錢﹖
【本報記者劉朗專訪】怎樣才能辦好一家出版社?「水牛出版社」有一個答案。
水牛出版社是八位大學畢業的青年辦的,前年十一月底成立時,只有新台幣四萬元的資金,經過一年零二個月的經營,現在賺了二十幾萬。
據「水牛」負責人彭誠晃說:他們這一伙青年朋友,大學讀書時,就為「水牛」的誕生,做了些舖路的工作,經過長年儲蓄,三千、五千的湊在一起,一共才有四萬元。
他們沒有因為錢少,便提不起勁來,相反的,他們很珍視這個「小數目」,就在台北市連雲街廿六巷廿一弄二號,一間小地下室裡開張起來。
當時,他們琢磨了一個共同理想:出年青人的書,以及出年青人有益的書。
彭誠晃說:八位青年董事,有個年齡的巧合,都是廿六年生,都屬牛,水牛是台灣的「標誌」,有耐勞吃苦精神,那正是他們需要的「牛勁」,因此,「水牛」便成了他們的商標。
一年多的時光裡,這幾位青年走了不少崎嶇的、迂迴的、乃至於痛苦的路。
最初,出一本書,他們把握不住市場需要,連書商的折扣的竅門都摸不清,印刷廠也配合不上出書的需要,拉稿子,幾乎跑斷了腿--人家對「水牛」一無所知嘛!
「哪一類的書有希望?」這個問題,和他們捉了不少迷藏;往往他們認為一本不錯的書,結果大虧其本;而一本認為不好的書,反而暢銷一空,到現在他們還不能完全把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開始時,「水牛」的書,委託一家發行社經銷。後來,他們認為應該自立,著手建立自己的「網」,用青年人的那股熱勁,自己辦交涉,自己送書本,自己結帳、討錢,汗是出了不少,但在滴汗的泥土裡也長出了東西。
現在,他們在全省有了一面密密麻麻的發行網,這個網裡兜著他們六十條「魚」--即六十本新書,其中最暢銷的一本是「野鴿子的黃昏」,這本書現在已發行到第九版,賣掉二萬多冊;另有「野百合花」、「深谷足音」,都是已故的青年作家王尚義的遺作。胡品清的「夢幻組曲」,銷路也很好。
另外幾本:「齊克果的日記」、「胡適與中西文化」、「耶穌之繭」、「集合論導言」,他們認為是有價值的著作。
一般來說,一本書,第一版能夠本,第二版以後才能賺錢,不過,這又要看版稅、稿費的高低。
水牛出版社一年之間有如此好的利潤,除了他們有完善的發行網,出版的書,意義與興趣能兼顧之外,宣傳也是很要緊的。他們的宣傳方法不走陳腔濫調,選辭用字,圖案、說明,很合青年的胃口,同時在各大專院校,經常對大學生進行新書預告及新書內容介紹的招貼,使書的內容與銷售宣傳對象,密切配合,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年下來,「經驗」已給他們加上了「雙翼」,今後,他們想「飛」得更高更遠。
首先,他們想出一部「兒童少年文庫」,精裝,廿四開本,要價錢低、印得好,啟發兒童,有益兒童。
其次,他們要印行「羅素全集」,廿冊,共二百四十萬字,已請胡品清、劉福增、林哲雄在譯述中。
他們能在荊棘裡闢出路,相信,他們在路上,一定快馬加鞭,直奔前程。
我們願意看到「水牛」,又強壯、又活潑!
流星 第 幾 集 在一起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八卦
【目瞪口呆的溜溜球表演】 #你還記得哪些招式
手腕輕輕一抖,球體便從指尖墜下高速旋轉,只見雙手靈巧地來回穿梭,或迴旋、或彈跳、或纏繞成各種花樣,表演者的手彷彿具有黑洞般的吸引力,讓溜溜球就是脫離不了他的掌控。
#不太會玩沒關係
#招式一定要喊很大聲
#報時光UDNtime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85/8/3
攝影:陳曙光
圖說:由台北市政府主辦的假日表演廣場,三日下午四時在國父紀念館展開,現場吸引了將近五百多名的觀眾,溜溜球的表演深受觀眾喜愛。
歷史新聞
【1985-05-10/民生報/07版/醫藥保健‧兒童親子版】
兒童天地電視節目‧兒童學藝活動特輯(90) 溜溜球
【口述/郭恆均、筆錄/賴素媚】
淺談溜溜球歷史
近數月來,溜溜球成為許多中、小學生的課外新寵物,因為輕巧、方便,可以隨時隨處想玩就玩,在活動空間日益縮小的今天,溜溜球算得上是最佳的玩伴。
談到溜溜球的歷史,有兩種不同的傳說,一種是源自我國,古時銅錢中心有洞,用筷子將兩個銅板串連在一起,就成了古時的童玩。而另一種說法,是源自兩千年前的古希臘,據說法國的傳奇人物拿破崙,也是個中高手。現在歐美各國以及日本、香港、新加坡、菲律賓等亞洲國家,都相當流行溜溜球活動。就美國來說,溜溜球的銷售數量已經超過十億個了。
據報導,「溜溜球」與「洋娃娃」是歷史上最悠久的玩具。其實,國內老一輩的人,都曾玩過溜溜球,不過因為產品本身有缺陷,加上沒有創導人物出來指導新玩法,使得溜溜球一度在國內沒落。一年前來自香港的溜溜球大王郭恆均,將新的溜溜球產品,和新的玩法引進國內,使這項活動再度「敗部復活」。
基本動作
凡事起頭難,想玩得一手好溜溜球功夫,必須先了解溜溜球的基本動作,循序漸進,才談得上進入出神入化的境界。
首先,必須檢查清楚你的溜溜球,是新式改良過的,還是舊式構造的球。如果小朋友買的是舊式溜溜球,沒有關係,只要到販賣溜溜球的商店,購買溜溜球專用繩,第一步就是將糾結在槽內的舊繩用小刀割去,但別刮傷了軸心;再將新繩末端撐開成圈,套入槽內;第三步就是將溜溜球垂下,讓它自轉後,用腳挾住在腰上一公寸處剪斷。再將繩頭結成一個小結,再打一個小圈,將繩子穿過小圈形成活結,套在中指第一關節處,就可以靈活地玩出各種花招。
花招的第一招,是先學會「有來有往」。小朋友最先將繩子以順時針的方向,纏住軸心,然後手心將球整個把住,此時手心和手臂呈一條直線,再用力地將球往外甩,馬上將手心反過來,輕輕的拉線便會自動上升回到手心中,這就是「有來有往」。若球不能回到手中接住,就變成「一去不回」哦!這招千萬不要學。
如果小朋友練會了第一招,就可以試著將球往面前甩再拉回,掌心向上接住,方向甩得固定,證實小朋友已學會了第二招「拋磚引玉」。
第三招叫「螞蟻上樹」,每一位會玩溜溜球的人,都非學會這招不可。反手將溜溜球向下垂直甩出後,球會停留在繩端自轉,只要將手腕輕輕抖動,保持手腕不動,球就會自動爬上來。
「帶狗散步」是相當有趣的第四個基本招式,它運用螞蟻上樹的技巧,當溜溜球在繩端自轉時,讓球輕輕觸及地面,球就會往前走,等向前走的力量稍微變小的時候,手腕向上一抖,就能將溜溜球收回。
第五招叫「大龍擺尾」。小朋友先將溜溜球舉到與肩同高,順勢向右手邊甩出,當球轉至繩端時,用手腕輕輕往回帶,球就會由下而上繞個半圓圈回到手上。
第六招叫「靈猴跳舞」。就是將溜溜球向前拋出,球轉至繩端會自行轉回,返回原位時,將手腕向下抖動,它會順勢落下,轉至繩端時,則再收回手中。
第七招星際鞦韆:先做螞蟻上樹,左手迅速將線拉住,和右手成等腰三角形,此時球依然在轉動,再利用手腕力量,將球左右繞動,好像鐘擺一樣。
「猛虎回頭」是非常威風的第八招。這招也是螞蟻上樹的運用,當溜溜球在繩端自轉時,迅速移動手臂,將溜溜球調整到背後,再用手肘架起繩子,手腕輕輕一抖,球就會由後面繞到前面,再順勢往下抖落收回。
「太空飛碟」相當奇妙也頗具難度。就是手把球橫放手心,向右甩出,球到繩端,手腕向上將繩子拉高,溜溜球當時會以最快的速度將繩子打緊,繩子會呈扭曲的形狀向上升,外形很像太空飛碟,這是基本第九招。
最後一招叫做「飛鷹旋繞」。小朋友將溜溜球向前拋出,當球轉至繩端,再度回收時不用手接住,而用手腕作一小回轉動作,再順勢將溜溜球甩出,一放一收不斷重複,次數越多表示技術越好。
在各項溜溜球比賽中,如果選手之間的分數不相上下時,主辦單位通常會以「飛鷹旋繞」的次數多寡,來決定這場比賽的名次。美國溜溜球有名的選手艾倫.布士伊,曾經連續不停地做飛鷹旋繞的動作長達三個小時,共做了兩萬零三百零二個,紀錄十分驚人。
應用動作
基本招式演練熟悉之後,就可以運用你的想像力,創造出各式有趣的花招。如果小朋友有興趣,還可以將各種自創的花招,冠上自己喜歡的名稱,完成後就和郭叔叔連絡,他會將小朋友發明的招式,介紹給國內外的小朋友知道。
現在,郭叔叔先舉例教小朋友,幾招相當有名氣的應用動作。
(一)「螞蟻上樹」,可以演變的有聯合國旗、巴黎鐵塔、大星星、小星星和義大利麵,重點在靈活地運用繩子的纏繞,只要心裡想到什麼圖案,就可以在繩子上動腦筋,記住動作要快。螞蟻上樹的世界紀錄時間是二十七秒。
(二)「帶狗散步」,可以演變成騎電單車、浪子回頭、打保齡球、橫掃千軍、將軍出馬。
(三)「大龍擺尾」,可以擴大手臂動作成為大圈圈、小圈圈以及大小圈圈、如來神掌、雙響炮、神仙過橋、神槍手、猛龍過江等等。
(四)「靈猴跳舞」,演變成一柱擎天、三環走珠和環遊世界。
(五)「星際鞦韆」,演變成迷你鞦韆、流星鞦韆和猛虎鞦韆。
(六)「猛虎回頭」,演變成金雞獨立、獅子搖頭和猴子爬樹。
(七)「太空飛碟」,演變成汽水瓶、青蛙跳舞、金蟬脫殼。
(八)「飛鷹旋繞」,演變成陰陽交錯、登陸月球和彈指神功。
這些都是繩子前後、左右、上下繞動不同的關係,依形狀而定名稱。
團體遊戲
個人動作純熟後,小朋友可以邀請同樣的溜溜球迷的同學,一起構想利用溜溜球來玩團體遊戲,集體的智慧可以在玩的時候顯露無遺。
一項團體遊戲的完成,就是同學們共同的結晶,可以介紹給同班同學或者同校的同學,大家一起來玩溜溜球。
郭叔叔創了幾招團體遊戲,先介紹給小朋友們練習。
(一)打保齡球,即在地面上擺起六個塑膠保齡球瓶,成三角形狀,利用打保齡球招式,打倒這些球瓶。每隊打倒的保齡球數目多少作分數;以單人或雙人接力的方式比賽,看哪一隊先打倒指定的分數,哪一隊就算贏了。
(二)穿上溜冰鞋,兩隊競走同時打飛鷹旋繞,哪隊先完成預定距離就算贏了。
(三)一邊跳繩、一邊玩溜溜球,十大招式全部都玩出來,這叫做「浪裡白條」。很不簡單哦!又跳繩又玩溜溜球,兩者互相注意才能做得好。
(四)星際大戰,就是兩人組成一隊互相拋接溜溜球,接不到的那一隊就被淘汰了。
自由花式
自由花式是高級動作,一項動作中,包含了很多種基本動作,使出的招式必須天衣無縫。例如扯鈴、摩天輪、風火輪、打彈弓、釣大魚、空中飛人、神出鬼沒、前呼後應、縱橫四海、最佳拍檔、百發百中和天龍八部等。
結論
想學好一手溜溜球並沒有什麼困難,主要是靠耐心,從基本招式學起,大約兩星期後便可以玩其他難度的花招,由淺而深,久而久之,便能使出曼妙的動作。
溜溜球玩得好,必須是手、眼、心三者互相協調,對於手部功能不靈活,或者近視眼的小朋友,都是相當好的護健活動。
但是小朋友也要注意在玩溜溜球的時候,千萬不能對著電視機或玻璃物品前玩,否則一時失手,打破了東西就麻煩了。
要證實溜溜球起源於我國,那就必須依靠各位小朋友的努力,創出更多、更新的溜溜球招式,讓其他國家的溜溜球愛好者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