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協助才能搞清楚自己的感受,並找到合宜的方式來表達或忍住感受。如果有挺他的人(也就是你)幫他把感受精確地表達出來,那更有幫助。
當你示範如何運用言語來描述感受及想要什麼時,孩子會學到那種表達技巧。而且你想想,學習這個技巧比學習討一塊餅乾複雜多了,尤其是涉及強烈情緒的時候。
你不見得每次都能洞悉究竟是怎麼回事,但是在孩子感到痛苦時,好好地對待他,而不是責罵他,有助於未來的親子合作及培養親子關係。
取自《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直播談到讚美語言中可能隱含的操控,感謝廖玉蕙老師特別提供親身經歷的例子,幫助我們理解。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86455442381634/
語言只是傳達我們的內在狀態,當我們的內在更豐富深厚的時候,語言本身不一定要這麼執著。生活能過得去就好,多說好話,通常大家氣氛好,不感覺被壓迫扭曲即可。
「解釋」這兩個字,牽涉到「分析」與「診斷」,這常常是頭腦的工作。解釋不一定能幫助我們跟對方連結,還可能讓我們跟對方、跟孩子越來越疏遠。
在非暴力溝通中,也不贊成這種做法,認為是一種關係中的暴力。我在演講的時候也會提到,我們如果不斷「揣測」對方的行為動機,也會讓對方不舒服。
「你這個人就是……」
我跟朋友們互動的時候,很多人不喜歡父母隨意幫他們貼上負面的標籤。而且傳統的父母一旦替孩子貼上了負面標籤,一用就是很多年,孩子抗議也不一定有用。
不管是非暴力溝通,或者談正向教養,跟這本書的立場很類似。我們如果真心愛孩子,那要學會「尊重」。
祝願您,能使用語言扶持我們所愛的人,而不是傷害他!
*********************************
解釋毫無助益時
【文/ 菲莉帕•派瑞】
我很幸運可以猜出問題所在。一般通常是事情發生了,你怎麼猜都猜不出哪裡出問題了。例如,你帶著孩子去做你覺得很有趣的活動,比如游泳,沒想到最後孩子哭得悉哩嘩啦,你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你很自然會想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哭,為什麼會大叫,為什麼會拒絕做某事—否則你會覺得失控—但其實不知道也沒關係,只要保持好奇心就好。父母最常歸咎的原因是:「哦,那是因為他累了。」那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一個因素。但我記得,小時候聽到這種解釋時,反而令我更加憤怒,因為那不能精確地反映我的感受,反而讓我覺得自己被誤解了。家長很喜歡用「累」來解釋一切,但我們都知道真正感到累的人是誰,當然不是孩子!
孩子的麻煩行為還有一些其他的解釋,有的解釋甚至對孩子有害。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辨識這些解釋,那表示你已經開始修復破裂關係了:
「他那樣做只是想引人關注。」
無論年紀多大,每個人都需要關注。如果一個孩子本來就能獲得足夠的關注,也相信他需要關注時,那些關注一直都在,他就沒必要用誇張的方式來吸引關注。如果你的孩子確實是為了獲得關注而搗蛋,你可以請他主動要求關注。
我女兒曾經跟我討過蘋果,但她其實不想吃。她只是想看我開心的樣子,對她微笑。
我注意到我給她的蘋果大多放著沒吃時,我先去瞭解她的用意,接著請她直接尋求關注。
這成了我們之間的遊戲,也減少了蘋果的浪費。她也沒有因為她想要獲得每個人偶爾都想要的東西—關注—而感到羞愧。
「他是故意的」
幼兒還沒有故意搞破壞的能力,他們只是在做自己,而不是故意搗亂。嬰幼兒的行為舉止就是他們的感受,他們還沒學會觀察自己的感受,還不懂得自己想要什麼並提出要求,他們需要幫助才會知道。
孩子開始尖叫,拳打腳踢,甚至撞頭時,那不是在執行預先計畫好的策略,而是在表達感受,他們需要協助才能更清楚地表達出來。他們終究會學會那種技巧的。
如果你覺得年紀大一點的孩子是在耍你,你覺得他耍脾氣是在演戲,而不是真的使性子,你可以把你對他那些行為的感受講出來,並幫他用言語表達出他想告訴你的事情。例如:「我覺得你是希望我告訴你不必做功課。我想,獨自做功課可能很孤單吧,我會陪你一起做。」
「他知道怎麼捉弄我」
你覺得孩子的煩躁反應很討厭,並不表示他知道那樣做有何影響,或知道怎麼產生那樣的影響。女兒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屁股坐在台階上不肯走,並不是想要捉弄我,雖然我剛開始覺得很煩。女兒在游泳池的地板上賴著不走,也不是想要捉弄她的父親,她只是還不知道怎麼用言語表達她想要什麼。當你示範如何運用言語來描述感受及想要什麼時,孩子會學到那種表達技巧。而且你想想,學習這個技巧比學習討一塊餅乾複雜多了,尤其是涉及強烈情緒的時候。
「他有問題」
有些孩子學習社交技能的速度比其他的孩子慢,有些孩子比較難以因應煩躁,有些孩子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學會靈活應變及解決問題,這為孩子與你帶來了一些問題。多數人可能認為,孩子因為改爬樓梯、不搭電梯而坐在地板上發脾氣,這對兩歲幼童來說還說得可去,但是如果是六、七歲的孩子呢?一般認為,那麼大的孩子應該不會無理取鬧了吧,但有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協助才能搞清楚自己的感受,並找到合宜的方式來表達或忍住感受。如果有挺他的人(也就是你)幫他把感受精確地表達出來,那更有幫助。
你不見得每次都能洞悉究竟是怎麼回事,但是在孩子感到痛苦時,好好地對待他,而不是責罵他,有助於未來的親子合作及培養親子關係。
如果你發現孩子的某些行為似乎卡在某個階段比較久,落後同齡孩子的發展,你需要為此尋求協助或消除疑慮的話,可以請教家庭治療師或社會工作者。醫生或學校應該可以指引你獲得需要的協助,那可能會促成診斷。診斷結果或許可以讓你如釋重負,或獲得更多的幫助與支援。
診斷的缺點是那很像一種評斷,彷彿劃上了句號。那可能使人停止觀察與學習去理解行為背後的感受。診斷結果可能變成那種行為的藉口。你可能因此認為事情再也不會好轉,而不再樂觀。
或者,更糟的是,原本沒病也被當成有病來醫療。我們來看看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你想一下以下的資訊:八月出生的孩子診斷出罹患ADHD的人數,比九月出生的孩子更多。我認為,這顯示有關當局認為,八月出生的人比較容易出現這種失調現象,而不是因為八月出生的孩子比班上九月出生的孩子幾乎小了一歲。我的意思不是說所有用來抑制行為的藥物都不好,我只是覺得藥物應該作為治療的最後手段。
如果你覺得你無法應付孩子的行為,請盡快尋求專業的協助,因為養成不利親子關係的習慣愈久,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戒除那種習慣。
.
以上文字取自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4755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https://www.facebook.com/ecusbook
.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3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對學校輔導老師的印象是什麼?許多人對於輔導老師的專業抱持質疑,究竟輔導老師在學校碰上了什麼樣的困境?就讓有近10年輔導教師資歷的陳志恆告訴你。 - 請支持我們讓更多人看到,來為你喜歡的影片製作外語字幕▶http://tinyurl.com/tnl-subtitle 訂閱《關鍵評論網》▶http:/...
注意力缺陷 過 動 症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八卦
【男孩的粗心未必是故意的,請理解他們晚熟的大腦皮質與視知覺!】
小學的考試與作業,幾乎有一半的比重不是在考驗孩子的推理能力,而是考驗孩子的細心與耐性。偏偏小學男生的大腦,理解力勝於謹慎度、玩心重於耐性,行事衝動的他們面對密密麻麻的題目敘述,往往沒有辦法淡定以對,快速完成才是他們的工作目標。
而這樣的粗心大意在他們身上反映出來的,不僅是學業受挫,日常生活也同樣會受到不少干擾。不少父母因為仔細叮嚀、軟硬兼施,卻仍治不了男孩的粗心毛病,然而歷練豐富的老人家看到焦慮難安的年輕父母,總會笑著安慰:「免煩惱!孩子長大就好了!」
智慧的老人家看人斷事,往往如他們看了幾十年的天象、預測天氣一般神準,正是因為他們看過太多粗心小鬼頭長大之後脫胎換骨的例證。
確實,根據腦神經科學的研究,大腦皮質的前部專司人的專注力、計畫能力和衝動控制能力,平均而言,男孩在這部分普遍比較晚熟,因此很可能他們確實已努力用意志力控制自我,但還是無法擺脫注意力不足的困擾。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孩子,甚至比非ADHD患者足足晚了三年才成熟,這也就是為什麼男孩被診斷為ADHD的人數遠遠高於女孩,男女的比例大約是4:1。
另一項研究則發現,ADHD患童唯一比一般兒童發展較為快速的區域是「運動皮質」,這表示他們不僅無法專注安定,反而會無可控制地動個不停,讓他們看起來煩躁不安。
有些男孩的問題則出在視知覺能力較晚熟。視知覺並不代表「視力」,而是掌控視力與大腦的連結與合作,包括:辨認相似的物品與圖案,是否集中視線以追蹤正在移動的物體,迅速輸送並在大腦中儲存所看到的圖像資訊,以及大腦能否依據視覺的訊息來指揮運動系統,也就是手眼的協調度。
此外,男孩的好奇心強,隨著自己的心向與興趣,對外在物理環境的主動探索慾望勝過被動接收知識與枯燥重複的練習,也就是師長解讀的「玩心太重」,因此,雖然透過主動的觀察,以及對物理結構天生的敏銳度,使他們的理解力強過女孩,但往往沒有辦法綁緊自己的心念,專注於被動灌輸式的學習,更難按耐於細節的操練。
以上這些原因造成很多正常男孩看起來注意力無法持久,躁動不安,甚至還被懷疑患有過動症。因之,教養這類男孩必須有個認知,在他們等待長大的過程中,得受苦於大腦晚熟的諸多困擾,甚至必須忍受被人誤解為不專心、不用心、馬虎、懶惰的「壞孩子」;
在面對這些從不歇止的負面評價時,男孩得更得努力找到自己的價值,維護自我的信心,這些男孩在孩提時代確實辛苦。
不過關於大腦的研究已為父母們帶來一線曙光,只要我們耐心等候、持續努力的幫助孩子,那些坐立難安、粗心大意的男孩會隨著時間成長,總有迎頭趕上的一天!
摘自【教出好男孩一點都不難】(p33-34)
注意力缺陷 過 動 症 在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Facebook 八卦
分享:擔心出自超齡的期待
「孩子看故事書沒辦法專心,是不是有注意力缺陷症?」、「孩子一直在家裡跑來跑去,是不是有過動?」請爸爸媽媽放輕鬆,不要過度解讀孩子的行為,學齡前的孩子除非有明顯的發展障礙,否則都還不到被診斷為任何障別的年齡...↘
❤黃瑽寧:發展因人而異,何必窮緊張>> https://cplink.co/PNaXwjxb
注意力缺陷 過 動 症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評價
你對學校輔導老師的印象是什麼?許多人對於輔導老師的專業抱持質疑,究竟輔導老師在學校碰上了什麼樣的困境?就讓有近10年輔導教師資歷的陳志恆告訴你。
-
請支持我們讓更多人看到,來為你喜歡的影片製作外語字幕▶http://tinyurl.com/tnl-subtitle
訂閱《關鍵評論網》▶http://tinyurl.com/tnl-subscribe
看更多《動畫看新聞》▶http://tinyurl.com/tnl-animation
更多《關鍵評論網》影音▶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nlvideo/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thenewslens
Website: https://www.thenewslens.com/video/all-video
來信給《關鍵評論網》▶contact@thenewslens.com
注意力缺陷 過 動 症 在 寶瓶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孩子不是脾氣太壞、太暴躁,
是這些病症,讓他情緒及行為失控: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選擇性緘默症、分離焦慮症、強迫症、社交恐懼症、上台恐懼症、懼學症、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對立反抗、妥瑞症……
當過動兒被老師、同學嫌:上課坐不住,動不動大暴走……
當選緘兒不開口遭刁難:「你瞧不起我?!」「你是啞巴嗎?」……
當憂鬱症的孩子惹人厭:沒事就愛哭,有他在好悶……
當對立反抗小孩激怒老師:「你孩子態度惡劣!建議回家管教。」……
●情障小孩委屈:我也不想這樣!誰能懂我的痛苦?
●身邊大人煩惱:我也不想抓狂啊!情障到底是什麼?
「情緒行為障礙」是因特定疾病及障礙,導致孩子內心和外在發生不受控的極端表現,不但情障孩子被誤會不受教,更造成家長和老師極大壓力,彼此溝通不良,甚至衝突不斷。然而,社會卻極缺有效的協助資源。
第一本針對「情緒行為障礙」(簡稱「情障」)孩子寫的相處與輔導策略專書,專精兒少特殊教育的臨床心理師王意中深入觀察、指導。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在這本專書中,根據情障的病症源頭分門別類,針對情緒、行為、人際、生活與學習的常見困境,貼近孩子真正需求,切入大人最需解答的問題核心。
最重要的是,與孩子同心,這些方法才能發揮關鍵成效。
-------------------------------
博客來:http://bit.ly/2UAEpOR
金石堂:http://bit.ly/2UD2gxx
誠品:http://bit.ly/2UHFG76
讀冊:http://bit.ly/2UCOD1d
momo:http://bit.ly/2UzEDGc
注意力缺陷 過 動 症 在 茜茜育兒生活好好玩 [好物分享] Youtube 的評價
🔥茜茜分享文+影片|https://ababa.tw/up6up/yt4
🔥茜茜粉絲團|https://ababa.tw/YnJuI/yt4
🔥茜茜揪團瘋好物社團|https://ababa.tw/cUbzA/yt4
茜茜不只是分享玩具使用心得,
文內還跟大家一起探討~「關於寶寶的知覺發展影響」
🔺感覺統合對孩子的未來有重要、長遠的影響
🔺如何用感統玩具培養聰明小孩
🔺感統玩具幫助打好認知能力的基礎
傳統的教養,很怕孩子從小玩太多,
無法收心學習(唸書)。
可是現代有很多證據顯示,
透過孩子自己動手做、玩、不同的生活體驗,
各種豐富的刺激,都能讓孩子的發展良好,
並且避免發生"動作遲緩"、"過動症"、"注意力缺陷"、"情緒障礙"、"學習障礙"⋯等問題。
「唯有感覺統合的功能良好時,孩子才有良好的學習效率。」
🔺茜茜將B.Toy分為九大類🔺
一、音樂律動系列
二、愛上洗澡+戲水玩沙趣系列
三、益智感知系列
四、本體動覺運動系列
五、小小藝術家系列
六、嫩嬰安撫音樂系列
七、感統聲光系列
八、前庭覺發展系列
九、飆速車車系列
這九大系列都與寶寶的感覺統合息息相關,
而「感覺統合發展好不好?」又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力、專注力、情緒控制力、語言表達、人際關係有深遠的影響。
希望孩子的未來健康、快樂且心靈富足,
就不能小看0-3歲的感統形成期,3-5學齡前的完整發展。
/
■ 這裡可以找到茜茜一家■
茜茜的心血結晶|每一篇文都認真用心
官方Web ▶️ https://ababa.tw/iTd0F/yt4
茜茜的大本營|分享給妳親子生活中各種所需
FB ▶️ https://ababa.tw/YnJuI/yt4
窺探茜茜家的日常生活|最真實的呈現
IG ▶️ https://ababa.tw/Cg54c/yt4
無所不在的茜茜|跟你一對一談天說地的好地方
LINE@ ▶️ https://ababa.tw/1fifW/yt4
茜茜揪團瘋好物|生活&育兒好物獨家團購優惠都在這
FB社團 ▶️ https://ababa.tw/cUbzA/yt4
茜茜的ababa星球|就算長大也要跟孩子一樣有個秘密基地
FB社團 ▶️ https://ababa.tw/dZt8w/yt4
茜茜的工作信箱|關於各種合作邀約歡迎來信
信箱 ▶️ chienchien090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