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每月影評] 《沙漠女王》:女版阿拉伯勞倫斯的歷史功過
奧斯卡影后妮歌潔曼領銜主演的傳記影片《沙漠女王》(Queen of the Desert)上映,對中東而言是一件大事,因為主角是當地難得有正面「本土形象」的西方人物,但對其他觀眾而言,都對時代背景感到陌生。其實主角貝爾(Gertrude Bell)的經歷,可能比《沙漠梟雄》的主角阿拉伯勞倫斯更傳奇,不過電影沒有詳述她的爭議性,手法也嫌平鋪直敘,令原來可以引起熱潮的電影,得到不少劣評,實屬不幸。
貝爾出身於英國一個富裕家庭,自幼飽學,在牛津大學取得當代歷史專業一級榮譽學位,隨後隻身前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下的中東旅行探險。在1892-1913年間,她訪遍中東古城,寫下諸多遊記,對中東錯綜複雜的民族、宗教淵源都有深入了解,並與當地各部落建立了廣泛聯繫。即使在今天,深入阿拉伯半島不毛之地也殊不容易,遑論一百年前,更遑論是一個在阿拉伯傳統社會不獲尊重的單獨行動的女性。因此,貝爾成了當時英國首屈一指的中東專家,也獲得英國情報部門青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她被英國駐開羅情報機關「阿拉伯局」招募成「顧問」,與阿拉伯勞倫斯共同協助英軍在中東一帶的軍事行動。雖然她在電影強調「只為自己工作」,但她的行為完全符合英國殖民主義利益,乃不能、也不必迴避的客觀現實。
要理解貝爾在一戰期間的貢獻在哪裏,就必須對當時英國在中東戰場的謀劃有所了解。一戰的南方戰線是英國核心的戰場之一,英國謀求控制阿拉伯地區,實現對半島出口航路的掌控,聯通英屬印度與歐洲之間的陸路通道,就算奧斯曼帝國不是德國盟友,英國也會早晚動手肢解帝國的。不久當地開始發現少量石油,更令其戰略價值大增。為達到上述目的,英國在中東積極尋找合作對象,當地阿拉伯人就成了英軍依賴的力量。需知,在阿拉伯人眼中,奧斯曼帝國是名符其實的「異邦政權」,借「哈里發」之名,對阿拉伯人進行壓迫統治,而阿拉伯社會早就想推翻奧斯曼蘇丹政權,不過目的不是支持英國,而是實現阿拉伯民族獨立。
為了各取所需,縱使雙方都知道終極目標並不一致,但也願意「階段性合作」,英國很快與中東阿拉伯反抗勢力領袖、遜尼派哈希姆家族的首領侯賽因.阿里(Hussein bin Ali)達成「麥克馬洪協定」,阿拉伯「義軍」與英國共同打擊奧斯曼帝國,而英國則允諾阿拉伯民族在戰勝後獨立建國。基於這一協定,英國亟需一位熟知中東事務的情報官員,協調英軍與阿拉伯各部族反抗軍之間的軍事行動,而貝爾成了這一任務的最佳人選。貝爾對各部落之間的利害關係瞭如指掌,因為她的建議,一度雄踞阿拉伯半島的Rasheed家族被放棄,哈希姆家族繼續被認定為共主,但這些是否歷史的必然,其實大可商榷。在戰爭期間,貝爾為英軍突入奧斯曼帝國腹地繪製了戰略地圖,制定相關進軍路線;她利用自己對阿拉伯地區各部族關係的了解,為英軍在當地建立聯盟提供咨詢指導,成為連接英國和阿拉伯部族之間的橋樑。最終,在英國駐中東遠征軍和阿拉伯反抗軍的聯合進擊下,奧斯曼帝國分崩離析。她沒有改變歷史進程,但對阿拉伯世界內部的權力平衡,卻有劃時代的影響。
有趣的是,貝爾一生真正發揮影響力的時刻,卻沒有被電影涵蓋,而那觸及理想與現實、祖國與阿拉伯烏托邦之間的矛盾衝突,本應讓她變得立體。今天我們眾所週知的是,在奧斯曼帝國解體後,阿拉伯人並未如願以償,獲得民族獨立。1916年,英法兩國駐中東外交官秘密協議,一旦奧斯曼帝國崩潰,英法將瓜分其領土,這即是《賽克斯-皮科協定》(Sykes-Picot Agreement),也是今天備受批評的「殖民陰謀」。在這一協定下,除了新興獨立的土耳其共和國之外,北部的黎巴嫩、敘利亞部分被法國佔領,伊拉克、科威特和巴勒斯坦地區則被劃歸英國勢力範圍,二者的分界線主要由英國外交官賽克斯劃定。這一無視中東地區種族、宗教差異的勢力分界線,成為今天中東各國界劃分的藍本,也成為百年來中東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派系紛爭的淵源。
在整個一戰期間,貝爾一直堅持阿拉伯人實現「民族自決」,這一立場與勞倫斯一致,但卻不獲倫敦官僚的認可。她明知道哈希姆家族的實力不及新興而勇武的沙特家族,卻堅持為老牌貴族哈希姆家族服務,其實同樣是今天中東亂局根源之一。在《賽克斯-皮科協定》成為既成事實后,勞倫斯深感自己的志願被倫敦背叛,決意退出中東外交漩渦,但貝爾卻選擇留在中東,接受既成現實,希望儘量在框架下「做好事」,於是為伊拉克建國事業奔波。她在戰後第一時間向英國政府提交了關於「美索不達米亞自決」的報告,反對當時英國駐美索不達米亞總督的「委任政府」方案,建議伊拉克建立獨立自治政府。在1921年開羅會議期間,貝爾以「遠東事務秘書」(Oriental Secretary)身份參與會議,憑藉其對中東的深入了解,反復遊說英國政府接受組建「伊拉克自治政府」的提案,並向英政府推薦阿里之子本.侯賽因為伊拉克阿拉伯王國領袖。最終侯賽因被英政府認可為「伊拉克之王」,即「費薩爾一世」,一批遜尼派精英也在貝爾的舉薦下,掌控了伊拉克王國大權。
貝爾的後半生都在伊拉克度過,以政府顧問身份,指導費薩爾一世處理伊拉克當地各部族、教派之間的事務。伊拉克的國境劃界已經成事實,貝爾就致力協調這一劃界下遜尼派、什葉派、庫爾德人之間的矛盾,努力讓他們團結在伊拉克國內,卻沒有認真想過讓庫爾德人建國的可能。伊拉克的什葉派佔多數,貝爾青睞遜尼派,完全是英國殖民管治典型的拉一派打一派、分而治之戰略,和在香港給予新界人特權的原理完全一樣。倘若當年貝爾不舉薦遜尼派侯賽因,而推薦什葉派領袖哈吉.納吉(Haji Naji)領導伊拉克,那麼今天的伊拉克內政,或不至長期陷入教派紛爭。納吉與貝爾其實一直有良好私交,並向後者傳授了如何與什葉派打交道的經驗,貝爾卻藉此指導遜尼派統治者,未免有點那個。當然,伊斯蘭教派紛爭在貝爾到來之前已延續數百年,就算貝爾選擇了納吉,平行時空的伊拉克會否成為貝爾夢想中「統一、和平」的獨立國家,亦是難料。今天貝爾依然是中東人最喜愛的白種人之一,因為那代表了西方協助阿拉伯人文明建國的一頁,但假如「伊斯蘭國」持續壯大、並得以存在下去,百年後的阿拉伯史觀,卻可能對貝爾、勞倫斯的評價截然不同,這卻是後話了。
沈旭暉 信報財經月刊 2016年9月
#GertrudeBell #沙漠女王 #阿拉伯
延伸閱讀:《阿拉伯跳舞女郎》/Beyond
https://goo.gl/KxypbC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追劇時間Emm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對油價發動自殺攻擊的男人,現在應該很想自殺了QQ~ 油價維持在二十美元上下,根本比礦泉水還便宜,最後悔的人可能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子MBS,現在他可能很懊惱自己為什麼要在三月初發動增產攻擊,使油價提前暴跌。 但是他這麼做,有他理性的理由。 雖然全球媒體注意到的都是MBS的恐怖新聞,例如分屍記者卡紹...
沙特家族 在 萬國郵政 Simon's Stamps International Facebook 八卦
[#郵票約旦志🇯🇴:系出名門「哈希姆家族」的約旦王]
約旦哈希姆王國今天雖然是一個小國,但哈希姆家族卻大有來頭:他們是管理了聖城麥加一千年的望族,一戰期間在英國力邀下起兵獨立,建立「漢志王國」,挑戰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族長阿里以為戰後會取代土耳其,成為阿拉伯共主。想不到戰後宿敵沙特家族的「內志王國」發展迅速,最終更滅掉漢志王國,建立沙特阿拉伯,英國等列強言而無信,對當初的承諾也拒不認數。不過阿里的兩個兒子,還是獲安排獨立建國,分別成為伊拉克王國、約旦王國的第一任國王,後來伊拉克王國被推翻,約旦王國則存在至今,所以約旦王的血脈在阿拉伯世界相當尊貴,並非一般王室可比。這是約旦發行的郵票紀念一戰的阿拉伯大起義,當時國王胡笙的背後,正是祖父聖城管理人阿里王。
沙特家族 在 萬國郵政 Simon's Stamps International Facebook 八卦
[#郵票阿拉伯🇸🇦:沙特家族擴張史]
不少文獻記載沙特阿拉伯由「漢志王國」和「內志王國」合併而成,其中內志是沙特家族的國家,以利雅德為首都;漢志是哈希姆家族的國家,境內有聖城麥加、麥地那。不過其實除了漢志、內志,隨著鄂圖曼帝國崩潰,阿拉伯半島一度興起大量酋長國,沙特家族除了吞併了漢志王國,還滅掉了其他多個酋長國,包括死敵Rashid家族的Jabal Shammar酋長國,大幅度擴張版圖,才能有今日的「沙特阿拉伯」。這是沙特家族擴張圖,圖中郵票以「漢志及內志」的名義發行,當時沙特家族已基本上統一半島,不久後就更名沙特阿拉伯了。
沙特家族 在 追劇時間Emmy Youtube 的評價
對油價發動自殺攻擊的男人,現在應該很想自殺了QQ~
油價維持在二十美元上下,根本比礦泉水還便宜,最後悔的人可能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子MBS,現在他可能很懊惱自己為什麼要在三月初發動增產攻擊,使油價提前暴跌。
但是他這麼做,有他理性的理由。
雖然全球媒體注意到的都是MBS的恐怖新聞,例如分屍記者卡紹吉、清洗阿拉伯王室等,但MBS在任內也進行了非常多改革,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女性第一次可以開車,可以創業,可以自己決定出國玩。
阿拉伯人是兄終弟及的部落制度,因為部落戰爭時期,領袖死亡之後,必須立刻由成熟的領袖來帶領部族,父死子繼通常不可行,因為兒子實在太小了,老臣不服。
但是在承平時期,國王通常會活得很老,年紀太大,兄終弟及變成了老人政治,MBS的爸爸即位時已經八十歲,前一任的阿北也是八十歲即位,老人已經在安養天年,懶得改革了。但是MBS才34歲,正是他朝氣蓬勃的時候。
MBS主張改革沙烏地阿拉伯,從王室家族轉變成真正的國家。他是最支持石油減產的一個油國領袖,因為他認為沙烏地阿拉伯太依賴石油的收入,沒有其他經濟活動。2018年石油收入佔沙烏地阿拉伯外匯收入的90%,他們能拿到國際舞台上跟大家交換的產品只有石油。
他在還沒被指定王儲前,就負責經濟改革的政策,提出了「2030遠景計畫」,希望沙烏地阿拉伯能真正成為一個強國,例如他想把主權基金經營成全球最大的主權基金,佔有全球10%的投資能力,因此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日本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只向他進行了45分鐘的簡報,就拿到450億美元成立了願景基金。
MBS希望非石油收入增長六倍,私人中小型企業從20%提高到佔經濟35%,這樣才能活絡創業精神。
最震撼的舉動是他把幾乎等於沙國王室財產的國營石油公司Aramco拿到華爾街去上市,釋出了5%股權。因為沙國王室對Aramco的處置太隨便了,根本就是當成私人金庫,缺錢時就拿錢出來發,像是家族財產一樣,可是如果你要建立一個正常化國家,你得逐漸把這些資產的處理規範化。
這有點像2000年前後中國拿四大銀行出去IPO,希望能以西方公司治理「倒逼改革」,將來銀行要做任何處置,需要接受大眾投資人的看法,大家覺得你做對事情,你股價高了,整個公司市值就不一樣。MBS希望Aramco越來越像是「沙烏地阿拉伯」的公司,而不是王室的公司。
為了實現改革,他是非常需要在石油訂價上有話語權的,這樣才能確保他在一個穩定、可控,油價收入足夠,但不會多到破壞改革的情況下,才能支持他的經濟政策。
尤其是美國逐漸從中東撤軍,MBS心裡也很清楚,俄羅斯的勢力會越來越深入沙烏地阿拉伯的周圍國家,對付普丁必須比普丁還狠,所以MBS對油價直接實施了自殺式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