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園啟示錄
— 從桃子園操演悲劇看中共「武統台灣」鬧劇
海軍陸戰隊99旅日前在左營桃子園海灘進行「聯合登陸作戰」操演時,不幸發生翻艇意外,造成三名官兵嚴重嗆溺,其中上兵蔡博宇已於五日凌晨宣告死亡,上士陳志榮也接著往生,令國人心痛不捨萬分!
♦️台灣海灘多風險兩棲登陸困難多♦️
筆者早年曾在海軍陸戰隊學校受訓,也曾在左營軍區的西碼頭完成兩棲作戰訓練,切身體會到陸戰隊訓練之嚴格,以及武裝泅渡和海上操作橡皮艇的不易。
其實,相對於大海汪洋,任何人造的艦艇,不論噸位大小,都只不過是「一葉扁舟」而已,更遑論是一只橡皮艇。尤其,海象之變化莫測,絕不能肆意歸咎於任何渺小的人類「能注意而未注意」的掌控範圍。
九九旅本次操演的「桃子園海灘」,位處左營軍港南端,是一處相對平緩的海灘,港區內的海浪也是相對穩定的。因此,長期以來,這處海域都是國軍演訓兩棲作戰的主要場域。
但是,兩棲突擊用的橡皮艇,是一種極不穩定的載具,稍有側風側浪,都有翻覆的可能,因此,在我們操舟訓練課程中,花了很多時間在訓練如何避免翻覆,以及如何將翻覆的皮艇重新翻回。
然而,在演訓中,背負三四十公斤武裝的乘員,匍伏在舟上高速前進時,一旦發生翻覆意外,人員傷亡的危險在所難免。這也凸顯出,兩棲登陸作戰的困難與艱險!
事實上,兩棲作戰操演意外傷亡的悲劇,就曾在桃子園海灘上一再上演。其中造成較多人員傷亡的有1980年12月舉行的「聯興22號演習」,一輛叁演的陸戰隊LVTP5,俗稱「水鴨子」的兩棲登陸艇翻覆,造成了22人喪生。
最慘的一次是1961年6月24日舉行的「成功一號演習」,在蔣介石總統偕同美軍顧問親臨校閱下,因當天風浪超過預期,導致5艘登陸艇失事沉沒,共61人因公殉職的重大傷亡事故。「成功一號演習」的失敗,以及後來烏坵海戰的失利,咸認是蔣介石意圖反攻大陸的「國光計畫」失敗的原因之一。
桃子園海灘既然一再傳出操演憾事,為什麼國軍還要一而再再而三的選擇這處灘頭作為兩棲作戰演訓的場域呢?
答案竟是:台灣的海岸線雖長,但是,要找一處比桃子園更適合兩棲登陸演訓的場地,還真是不容易!換言之,如果在沒有敵方砲火狀況下,連登陸桃子園這樣平緩的海灘都會一再發生傷亡事故,台灣的其他灘頭,那就更不適於進行兩棲登陸作戰了。這也就是二戰美軍捨台灣而攻沖繩的原因之一吧!
♦️兩棲作戰艱難納粹勒馬英倫海峽♦️
事實上,兩棲登陸作戰實為人類各種作戰模式中,難度最大的一種作戰模式。它要面對的首要敵人未必是敵軍,而是海洋與大氣。
即便人類科學昌明至今,我們對海洋與大氣的認知仍然相當有限,這就成為兩棲登陸作戰中最難以掌握的變數。
有過外島駐防經驗的人都知道,在沒有港灣停泊的外島,運補搶灘是多麼的勞神費力又危險!更遑論要在敵軍砲火攻擊下,進行搶灘登陸了!這就是為什麼登陸作戰都要付出遠大於一般作戰傷亡代價的原因所在。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5年協約國在土耳其達達尼爾海峽的加里波利半島的登陸戰(Battle of Gallipoli),面對相對劣勢的土耳其守軍,竟讓協約國付出了16萬人傷亡的慘重失敗代價。
其後,在二戰的歐洲戰史中,最為世人所熟知的諾曼第登陸戰,盟軍為了橫渡最窄處僅34公里的英吉利海峽,以美國為首的盟軍總共出動了39個師的兵力。還派出11590架各式飛機,並飛行了14674架次。動員了6939艘各種海軍艦艇,包括1213艘戰艦、4126艘登陸艦、736艘輔助艦和864艘商船,D日直接參與作戰的總人員高達19萬5700名。
在這場代號為「大君主作戰」的登陸戰,即便在先前已針對登陸地點,進行了極為詳盡的低空攝影,先後蒐集了一千七百萬條情報,盟軍並在D日的前五個星期中,以強大的優勢空中武力,共出動了53800架次對敵人的海上防禦工事和通訊目標共投彈30700噸,進行了地毯式的猛烈轟炸。登陸的D日當天,還是造成了盟軍4414人的死亡。
至於整個諾曼第登陸戰戰役(1944年6月6日至25日),雙方的傷亡人數,約為42萬5千人。
在現代各國軍官的指參教育中,與諾曼第登陸的「大君主作戰計畫」同樣受到重視的是納粹德國未能實現的「海獅作戰計畫」。
納粹德軍自1939年對波蘭發動閃電戰成功後,一直戰無不勝,法國、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等國家都先後遭納粹德軍佔領,唯有英軍自鄧克爾克大撤退回英倫後,勉強保存了一點對抗德軍的有生戰力。
為了徹底瓦解英軍的抵抗,「海獅計劃」就是納綷德軍準備要跨越英吉利海峽,入侵英國的計劃。
為了順利推動「海獅計劃」,德國不但在海上對英國進行無限制潛艇戰(Unrestricted submarine warfare),並對英國發動了「不列顛戰役」(Battle of Britain),在這場又名「英倫空戰」的戰役中,雙方進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空戰。
經過十個月的激烈空戰,德國空軍有2,698名飛行員陣亡,967人被俘638人失蹤。其中高達1,887架戰機的損失 (多數為轟炸機)終使德國空軍無法掌握英國南方海峽沿岸的制空權。
以當時納粹德國即便擁有世界第一流的強大陸軍,面對寬僅三十幾公里的英吉利海峽,在沒有海空軍的優勢兵力掩護下,最終希特勒還是向兩棲作戰的艱險低頭,勒馬英倫,放棄了進攻英國的「海獅作戰計畫」。
♦️海空優勢難保美軍進攻琉球傷亡♦️
二戰美軍雖然有諾曼第登陸的成功經驗,但是,在太平洋戰爭中,反攻日本的「跳島戰爭」中,仍然步步為營的慎選登陸作戰的場域。
我們從近年來陸續解密的美國檔案中,可以發現,二戰期間,美軍在1944年3月就制定了代號為「堤路」(Causeway)的攻台作戰計劃。並對攻取台灣後的民事管理曾作出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二戰後駐台的美國副領事葛超智George Kerr,就曾在哥倫比亞大學主持一項對台灣的研究工作,並編出了一本鉅細靡遺的「台灣民事工作手冊」。
最終美軍放棄進攻台灣,改攻沖繩的原因雖然人言言殊,莫衷一是。但是沖繩島的面積僅有1220 平方公里,台灣則是它的29.5倍。守軍數目也沒有台灣多。
即便如此,美軍的「沖繩戰役」仍然出動了海軍 1,300艘軍艦,空軍 15,000架軍機,總兵力高達54.3萬人。
那麼,最終沖繩戰役 美軍 的傷亡有多少呢?答案是相當驚人的:
㊙️ 22,513人陣亡或失蹤
㊙️ 72,012人受傷
㊙️ 372輛戰車報廢
㊙️ 763架軍機報廢
㊙️ 260艘軍艦沉沒或報廢
㊙️ 368艘軍艦受損
這是在美軍已經取得了
絕對的「空優」& 「海優」之下
還需要出動 的 兵力與蒙受的傷亡損失。那麼 假如解放軍如同中共叫囂的要「武統台灣」的話,對於29.5倍大於琉球的台灣,共軍要出動多少兵力?準備蒙受多少損失呢?
♦️網上談兵「武統台灣」成鬧劇♦️
孫子兵法曾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但是,我們從近年來中共成篇累牘的「武統論」中,卻看不到「孫子」的身影,只看到「兒戲」般的荒誕!
譬如把中共海軍造艦速度形容成「下餃子」,似乎只要造出一艦,海軍戰力就可以提昇一級,殊不知海軍是知識訊息含量最高的軍種,一艘軍艦從下水到戰力成軍還需要相當多的時間測試與演練。
事實上,光從軍艦的數量、噸位來評比一國海軍實力的方法,早在甲午海戰中,就已經讓大清的北洋水師給摧毀了!
更為輕佻無知的是,中共官媒常把武統奪台說成了像「吃餃子」一般的容易。某解放軍退役中將,還公然揚言解放軍頂多只要半個月準備,就能在100小時內拿下台灣,在台北街頭喝烏龍茶慶功。一時傳為國際笑柄!
更荒誕不經的,就在蔡英文總統連任就職當天,有大陸軍工巨頭「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官方背景的《艦船知識》雜誌,在微博上發布一段長達11分鐘的影片,模擬並解析「2020年台海打擊作戰推演」宣稱只要24個小時,四萬解放軍就能完成登陸台北,武統全台!
殊不知,台灣西海岸只有十三個灘頭適於登陸,而且,沒有任何一個灘頭能夠容納四個營以上的兵力同時登陸!
中共官媒如此無知當有趣的「兵推」,還居然在大陸網上引起熱烈迴響,儼然將武統台灣,炒作成了一場網路鬧劇!
更何況,連桃子園這樣平緩的海灘,風平浪靜時操演都難免意外傷亡,至於其他適用登陸的海灘周圍,國軍早已完成反登陸作戰部署,這豈是三十年未曾打過仗的解放軍所能輕易登陸撒野的地方?
比利時 君主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0202紐約時報
*【美國政治焦點】
#共和黨提出6,180億美元的經濟紓困方案,內容多數與拜登政府計劃相同,其中1,600億美元用於疫苗的分配和開發,病毒測試及個人防護設備的生產;200億美元用於幫助學校重新開放;減輕小型企業的負擔;以及對個人的額外援助。但將削減美國民眾的直接補助,從1400美元減至1,000美元,其限制為收入最低的人,不包括收入超過50,000美元的人。
#麥康奈稱,Marjorie Taylor Greene傳播“愚蠢的謊言”是共和黨的“癌症“,過去一周,眾議院共和黨領導人原本保持沉默,但因為壓力越來越大,對於Marjorie Taylor Greene不斷散發有問題的社群帖子和影片,認可無休止的陰謀論和暴力論,這是麥康奈對這名喬治亞州新生共和黨嚴厲的譴責。
#前總統川普為其彈劾審判,組成了新的法律團隊,目前擬不把焦點放在,川普大肆評論大選舞弊是毫無根據的主張,而先把彈劾一個不再擔任總統的審判是否符合憲法。
#川普在大選後痛斥選民舞弊,但把未來將捐贈者的現金收入囊中。美國前總統川普和共和黨在11月和12月,利用虛假的選民欺詐指控和推翻選舉的承諾籌集了逾25億美元資金,數十萬信任的支持者傾聽並打開錢包。但川普陣營在律師和其他與這些主張相關的法律法案上的支出,只占其收入的一小部分。取而代之的是,儲存1.75億美元左右的資金。
#空軍學院校友小組譴責國會山莊的暴力襲擊,並暗示某些畢業生可能會被開除。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2/01/us/biden-administration
*【緬甸軍方發動政變,翁山蘇姬被拘留】
緬甸恢復軍事統治,五年民主實驗走向失敗。翁山蘇姬被拘留後,對軍方批評人士的圍捕持續到週一晚間,軍方電視台宣佈該國進入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互聯網連接持續遭到干擾,國內航班暫停,主要國際機場關閉。時報東南亞社長指出,緬甸似乎處於震驚中,很少有人預料到這場政變。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10201/myanmar-coup-aung-san-suu-kyi/
*【民主英雄?軍事陪襯?緬甸領導人最終什麼都不是】
在緬甸被軍政府威嚇的數年間,民眾把翁山蘇姬的照片藏起來,但她是民主女英雄的護身符,即使被軟禁,也可以暗中拯救國家。但在2015年和去年,以壓倒性優勢贏得歷史性的選舉後,翁山蘇姬這座守護神的形象倒塌,她不願譴責仍大權在握的軍方,並對種族滅絕的情況視若無睹,她所得到的諾貝爾和平獎讓人無法信服。75歲的翁山蘇姬再也無法保護她的人民,也無法安撫將軍們。統治國家近50年的軍方再次發動政變奪權,短短5年後就中斷了她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的治理。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01/world/asia/myanmar-coup-aung-san-suu-kyi.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研究表明,對於某些病毒倖存者而言,一個疫苗劑量可能就足夠了。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正在擴大對冠狀病毒變種的搜索。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主任Rochelle Walensky博士說,美國發現新的,傳染性更強的冠狀病毒變種的能力提高了十倍。
#一項研究表明,在英國迅速傳播的變種可能對疫苗產生抗藥性。
#飛機和其他旅行的新聯邦口罩指令生效。聯邦命令要求乘客和機組人員在美國大多數共享交通方式(包括飛機,火車,渡輪,公共汽車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戴口罩。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報告顯示,養老院工作人員中有很大一部分拒絕接種疫苗。
#拜登總統承受著加速疫苗接種的壓力,最近建議盡快達到平均每天150萬劑。
#一百萬劑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的病毒疫苗週一抵達南非。
#世衛組織專家小組在武漢展開溯源調查。15名專家正在訪問首批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地方:包括華南海鮮市場、金銀潭醫院和疾控中心。調查預計將需要數月時間才能完成。科學家們最初認為疫情始於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但現在這一理論受到懷疑。
#中國警方表示,他們已經搗毀了製造和銷售超過3,000劑假性冠狀病毒疫苗的犯罪集團。該機構說,有80多人被捕。
#歐洲各地的封鎖令公眾感到沮喪,養老金領取者上週末在維也納抗議,餐館老闆在布達佩斯街頭遊行,示威者與比利時警察發生衝突,導致數十人被捕。荷蘭當局上週因違反國家宵禁而罰款10,000多人。法國宣布限制措施,包括嚴格的邊境禁運。
#芝加哥宣佈在面對面的學校重新開放對峙中進入“冷靜期”。
#美國的確診案件數量正在下降,但風險仍然很大。1月29日的新平均病例數比三週前的美國高峰時低40%。儘管如此,過去7天報告的平均每日死亡率仍高於3,000。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2/01/world/covid-19-coronavirus
*【日韓疫苗接種工作進展緩慢】
隨著死亡人數的上升,日本幾個主要城市都進入了緊急狀態,韓國也禁止了五人及以上的集會,但兩國均未開始接種疫苗。從好的方面來看,時間推後或許可以令其從他國錯誤中吸取教訓,但變異毒株的出現和疫情的惡化可能會妨礙保護公眾的努力。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01/world/not-yet-desperate-japan-and-south-korea-plod-toward-vaccinations.html
*【美國東北部分地區遭遇罕見暴風雪】
數年來最惡劣的暴風雪天氣,促使許多城市關閉了疫苗接種和檢測場所,這可能會對當前緊張的疫情防控工作構成威脅。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2/01/us/winter-storm-snow?_ga=2.259561034.1951521937.1612231824-1305779676.1608620621
*【專欄:中國可能會是拜登的噩夢】
時報專欄作者紀思道認為,與和中國打交道相比,華盛頓的黨派之爭只是小菜一碟。拜登需要在約束習近平各種侵犯人權行為的同時,與中國展開合作,降低戰爭風險。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201/foreign-policy-china/
*【拼多多員工猝死事件:中國年輕人只能“拿命換錢”?】
拼多多年輕員工猝死、跳樓、上網發聲的員工被要求離職,餓了麼外賣員自焚討薪……一連串死亡和抗議再次引發了對中國高強度加班文化和企業權力的大討論。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10201/china-technology-worker-deaths/
*【阮富仲再度連任越共總書記、國家主席】
因黨內領導人無法就繼任者達成一致,76歲的阮富仲破例被授予第三任任期。阮富仲以保守主義意識形態而聞名,把打擊高層腐敗作為優先事項。在他執政期間,越南經濟持續增長,在遏制疫情方面也取得了成功。預計越南將繼續平衡中美外交關係,同時壓制異見人士,保證黨的控制權。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01/world/asia/vietnam-party-congress.html
*【泰國民主抗議者遭清算】
去年,數十萬人曾參加了一系列由學生領導的示威遊行,要求改革政府和君主制。如今,他們中的一些正面臨刑事指控:親民主抗議者在半夜被安全部隊扣押,並被拖到警察局,一些人被指控的犯罪條數和他們的年齡數字一樣多。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01/world/asia/thailand-protests.html
*【克里姆林宮稱,等待抗議者的將是嚴厲懲罰】
俄羅斯當局將參與示威活動、要求釋放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的抗議者稱為“流氓和挑釁者”,並表示他們可能會被控以重罪、處以徒刑。在周日席捲全國的抗議活動中,警方累計拘留了5300人。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01/world/europe/protesters-in-russia-punishment.html
*【冰箱戰勝電視:經濟低迷打破普丁的愛國盾牌】
俄羅斯對抗性外交政策引發的經濟制裁已在國內產生後果,經濟上的痛苦開始損害對普丁政府的支持。抗議逮捕納瓦尼的示威活動蔓延全國,團結愛國的號召也不再是解藥。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10201/russia-putin-economy-protests/
*【職業電競淘金熱:亞洲明星選手湧向美國】
在職業電競領域的最熱門項目《英雄聯盟》上,美國戰隊與中韓等亞洲對手有明顯的實力差距。為此他們開出高薪,吸引明星運動員加盟。但引進球員能否帶來成功仍是個問題。
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210201/esports-league-of-legends-america/
比利時 君主 在 陶傑 Facebook 八卦
公投倒數一個月,英國要不要脫歐?朋友移民英國多年也主張脫歐,因為愛國。
英國人從不講愛國主義,愛國其實是生活的一部份:讀莎士比亞、熱愛園藝、樂見喜劇演員諷刺蠢人,喜歡動物尤其是馬和貓,郊遊野餐的時候不會弄髒草地,包括尊敬女王,愛國只是希望英國的傳統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
這位朋友分析,主張留在歐盟的人考慮的主要是經濟利益:保證英國的貿易出口,繼續享受廉價貨,政治上也能給英國壯膽,與歐盟綁在一起,人多勢眾,不怕受欺負。主張「脫歐」的人不願意只為利益屈服,自從與歐盟捆綁,英國主權已經在逐步減弱,譬如移民、就業和福利,許多決策都得聽從歐盟總部。一旦脫歐,英國必然經歷陣痛:物價先受衝擊,安全威脅飆升,但無論脫與不脫,英國已經不能獨善其身,法國、比利時相繼遇襲,英國的風險也不會低。
但是為英國未來好,應該脫歐。英國在全世界率先蛻變為現代國家:大憲章、光榮革命、君主立憲、議會民主,牛頓與皇家學會,工業革命,不是因為歐洲才發生,而是獨立於歐洲大陸之外,追求自由的結果。
歐洲追求統一,有自己的歷史傳統:拿破崙、希特拉都想統一歐洲,重建羅馬帝國的光輝。但統一的權力中心,需要高昂的成本:歐盟的政治架構已經疊牀架屋,眾口難調,可以想像,納稅人的負擔必定加重。老友說,主張歐洲統一的人,其實是想要集中的權力。歐盟給予英國穩定的市場,還有廉價勞工,當然很有安全感,但做人總要長大獨立,歐盟提供的種種安慰,只令人精神麻痹,該戒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