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如何幫助台灣加入CPTPP
昨天有個新聞在全台灣新聞台24小時連播,
那就是中國以「檢出有害生物介殼蟲」為由,宣布禁止台灣釋迦和蓮霧輸入。
這是繼3月的鳳梨之亂後,中國再一次阻擋台灣水果。
我在眾多消息之餘,看到有人說:
「希望日本人再次力挺,買爆台灣蓮霧釋迦。」
.
是啊,如果日本願意再買那就再好不過了。
但現實狀況是,日本目前還沒有開放台灣這兩項農產品進口。
禁止的原因倒也不完全是政治考量,而是東方果實蠅。
這個壞東西很多東南亞國家都有,
就日本威能,在日本本土把他們滅了。
當初用心良苦杜絕東方果實蠅,現在當然更加小心謹慎。
所以現在只要輸入日本的水果全部都得過嚴格的防疫檢驗。
但我們今天沒有要講農業知識啦,我也不是太懂。
我想借此提起另外一個話題:CPTPP。
大家在疑惑為什麼日本不進口我們辣麼甜辣麼好吃的蓮霧釋迦時,
別忘了,台灣也是全世界唯二阻撓日本福島周圍縣市農產品進口的國家喔。
而當初我們的反核食公投,也連帶阻擋了我們加入CPTPP這個自由貿易協定。
然後就在上周,中國提出加入CPTPP的申請了。
如果讓中國搶在台灣之前加入,那台灣之後就再也沒有加入的可能。
.
霸特!是中國要加入也沒這麼簡單。
我接下來會跟你說明中國進軍CPTPP的障礙。
讓你知道,如果台灣可以把握現在的時機點,
或許我們還有加入的機會。
而這件事,你幫得上忙。
#中國不願跨過的高門檻
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CPTPP。
CPTPP中文全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它的前身是TPP,美國退出後改由日本接手,日本就改名為CPTPP。
宗旨是促進亞太區貿易自由化,達成自由開放之目的。
協定內容很重要,包含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貿易救濟措施、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政府採購和競爭政策等。
截至2021年已有11國完成簽署,其中7國已批准,總生產額高達11兆美元,佔全球GDP 13%。
.
為什麼我說協定內容很重要,
因為這就是中國能不能進去的關鍵之一。
CPTPP的入會門檻非常高。
加入CPTPP之後,成員國必須要確保數據流通的透明性和公平原則。
例如禁止成員國「強迫」外資企業在本國設置伺服器。
另一個高門檻是必須廢除強制勞動,還要承認集體談判權(工會)。
最後一個門檻是禁止過度補貼國內企業,以達到競爭目的。
.
娃,這些豈不都是中國政府眼裡容不下的沙?
資料透明傳輸?不可能。
讓勞方成立工會?別想了。
停止補貼國有企業?Come on。
CPTPP的這些規定,哪一項是中國政府樂見的呢?
像性質相近的另一個自由貿易協定RCEP標準就低的多,目的就是為了符合中國的期待。
所以當中國提出入會申請時,
日本經濟大臣西村康稔就說:
「有必要確定中國是否已經準備好滿足(CPTPP)極高的標準。」
#第二個阻礙:#成員國。
中國是在上周向紐西蘭提出申請的。
他們如果要成功入會,就必須取得全體成員國同意才行。
然而,不是所有成員國都像紐西蘭這樣善待中國。
CPTPP裏頭有幾個國家可能會成為中國的阻礙:
#澳洲
這很明顯。
澳洲在總理莫里森Morrison的帶領之下親美抗中。
而中國也在澳洲宣布禁止華為5G後,
對於澳洲出口到中國的農產品進行制裁和刁難。
所以澳洲想必會是第一個站出來說不的國家。
但澳洲國內還是有親中派。
他們的財政部長才剛說完中國想要打擊澳洲經濟,
同一週外交部長又透漏如果可以擴大CPTPP的成員國將會對澳洲經濟有所幫助。
看來很明顯是一個白臉一個黑臉了。
#越南
越南的阻撓可能有點扭捏。
他們在南海爭議上對中國咬牙切齒,
但他們又需要中國的龐大市場。
近期越南同時迎來美國副總統、日本首相、中國外交部長三人的拜訪。
大家都在拉攏這個東南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但越南自己到底要選哪一邊,目前不得而知。
#加拿大
好,這應該是最重要的。
加拿大本身也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USMCA)成員。
而這個協定裏頭有一個「毒丸條款」(poison pill),
就是如果有人想跟「計畫經濟」國家進行貿易談判,必須通知其他成員。
誰是USMCA其他成員呢?
啊不就是美國?
對,所以加拿大可能會顧慮美國的反應,跳出來阻擋中國入會。
#頭號支持者
#新加坡
講了誰會反對,那來說說誰最支持中國加入。
答案是新加坡。
王毅前幾天拜訪新加坡,新加坡的外交部就說,對於中國加入CPTPP表達興趣。
這可是11個成員國當中第一個歡迎中國的國家啊。
但特別的是,
中國加入CPTPP,其實新加坡的獲利增幅可能是最小的。
所以新加坡這樣說,應該是政治考量居多,並非真的見錢眼開。
同樣的,中國加入CPTPP,也是政治考量。
CPTPP和RCEP的成員國大比例重疊,
不重疊的中國也都有各自簽雙邊貿易協定了。
其實說穿了,中國根本不需要強行加入,拿那麼高的入會標準砸自己的腳。
那地獄無門他幹嘛闖進來?
答案就是「把美國逼走」啊。
美國在川普時期退出TPP後就再也沒回來,
現在拜登執政,也沒聽到他說要立刻回歸。
中國當然就要搶得先機,先加入先贏。
這樣到時候換美國想加入時,中國就可以成為「否決」的那個國家,多爽。
.
#今年主席是日本
#那明年
最後回到台灣本身。
今年CPTPP的輪值主席是日本,日本一直在等台灣釋出善意。
之前台灣公投通過,決定要反對日本核災地區的農產品進口,那是台日關係最糟的時候。
如果台灣可以順應世界趨勢,改成有條件式開放進口,
日本是很有機會大力推動台灣入會的。
(現在全世界只有台灣和中國反核食)
而台灣自己也要把握機會,趁日本還是輪值主席時盡快釋出善意。
為什麼?
因為,下一任輪值主席,
可是新加坡啊。
.
今年將要再次公投。
希望大家這次都可以用心作功課,
認真看待每個影響台灣外交走向的選項。
國際新聞不是拿來讀的,
而是用來下對生活中每個決策的。
希望我們都可以一起讓台灣更好。
---我是工商線---
想認識眾多國際組織?
那你需要國際觀察曆
集資連結:https://bit.ly/2W0FA0X
圖:中央社報導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9210224.aspx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城寨 Singj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彌敦道政交所」 主持:湛國揚 嘉賓:吳明德教授 題目:《中美大賭之林鄭大島 The Big Gamble》 逢星期四 9:00 ~ 10: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NathanRoadPoliticsExchange...
毒丸 政策 在 王伯達觀點 Facebook 八卦
結果出爐,中國沒有列入匯率操縱國。
本次報告將中國、德國、印度、日本、韓國和瑞士等六國列入匯率政策監測名單。
而這結果,將影響人民幣與新台幣接下來走勢。
美國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422042
2018/10/18 07:50 更新
美國在今天(18日)就要公佈匯率報告,重點是中國會不會被列為匯率操縱國?
其實匯率操縱國有一定的條件,比如說對美國的商品貿易盈餘要超過200億美元、單邊干預匯率(也就是阻升不阻貶)、以及經常帳順差要佔 GDP 3%以上。
而從這些標準來看,最有可能被列為匯率操縱國的是….泰國泰銖。
但我不認為美國會這麼無聊,畢竟現在沙特的問題就夠麻煩了。
而如果中國會被列為匯率操縱國,其實墨西哥、加拿大也很有可能,更不用說那些符合一個條件以上的國家,比如說.....台灣。
國際股國際政經 美國用「毒丸」上癮了 這一次他們盯上了匯率
https://pse.is/B4A8D
毒丸 政策 在 Facebook 八卦
防疫時刻,一起加油💪
因疫情丸鐵運動已停業兩週,雖想念著與大家一起訓練大口呼吸的日子,但面臨疫情我們必須共同配合支持政府政策挺台灣對抗病毒,丸鐵運動接下來雖配合政府政策持續停業至6月14日,但各位別忘了持續關注Vertex丸鐵運動粉絲專頁,每日都有線上運動主題挑戰與教練有約的直播等著大家
小旋風也在防疫許可下持續維持運動訓練,這陣子外出需戴著口罩,盡可能在家使用跑步機與居家肌力訓練,如果外出運動戴著口罩跑步一定要注意自身身體狀況,已較低強度去做緩慢跑
讓我們繼續努力💪一起挺防疫相信台灣👍
很快的我們能在一塊一起痛快的跑步
下週二晚上21:00-21:30 小旋風一樣會在丸鐵運動粉絲專頁開直播與大家聊著跑步,別忘了6月1日21:00與小旋風直播有約🌪️
#Thewhirlwind #小旋風
#nike #32gi #720armour
#丸鐵運動 #CRC #跑步專項運動團隊
毒丸 政策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評價
「彌敦道政交所」
主持:湛國揚
嘉賓:吳明德教授
題目:《中美大賭之林鄭大島 The Big Gamble》
逢星期四 9:00 ~ 10: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NathanRoadPoliticsExchange
毒丸 政策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評價
「彌敦道政交所」
主持:湛國揚
嘉賓:吳明德教授
題目:《中美大賭之林鄭大島 The Big Gamble》
逢星期四 9:00 ~ 10: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NathanRoadPoliticsExchange
毒丸 政策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評價
「彌敦道政交所」
主持:湛國揚
嘉賓:吳明德教授
題目:《中美大賭之林鄭大島 The Big Gamble》
逢星期四 9:00 ~ 10: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NathanRoadPolitics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