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年初有一天早上起來,突然覺得有點坐不起來,一坐直,胸腰之間隱隱作痛,好像切成兩半,躺下就又沒事。
我心想壞了,難道是我脊椎彎曲之處出了問題?
那前幾天陰冷不堪,當天冬陽很晴朗,我卻差點冷汗都要流下來了。
好不容易撐著身子,去泡了好一陣熱水澡。
出來後,好一點,又休息了幾個小時,到中午左右好多了。
以前我都是去一個推拿的地方,但那天是星期天他們不開,所以就等星期一再說。
第二天早上,又有類似的情況發生,輕微一些,但還是有點發毛。
這時突然想到那天我們的編輯要去採訪一位中醫師,和他整理一本書的書稿,
就想那我去插一下隊請教看看。
我去了之後講了情況,問他是否需要幫我把把脈。
他說不用,先問我幾個問題。
他問我昨天是否到了中午之後就比較好,我說對。
他問我今天是否比昨天情況比較好一些,我說對。
他跟我說他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是那兩天高氣壓來台灣,天氣晴朗,大地的陽氣上升,但是我因為小兒痲痺,下半身血夜循環不良,所以陽氣上不來,正好到橫隔膜的地方擋住,因此胸腰之間像是被切成兩半。
而到了中午,陽氣更盛,就整個打通,所以我會覺得舒服多了。
因為第一天已經通了,所以第二天再有這種情況,也就比較輕微。
「不用緊張,沒事。」他說。「高氣壓的影響。」
2.
說話的人,是杜李威醫師。
我認識他很晚,去年九月才初見。
他清潔、明亮的診所放著古典音樂,寬敞的診間,乾淨沒有任何雜物的書桌,若不是空氣中飄著些中藥香氣,實在怎麼都和通常中醫診所的印象連不到一起。
所以我想,請這位醫師寫一本醫病的書,必定有特色。
也因此,雖然聽說杜醫師從不接受採訪,也不接受任何寫書的邀請,那天見後我還是寫信給他。結果,很開心他破例接受了。
不但接受,他還親自動筆,每個星期都準時地交出一篇篇文章,要我形容的話,簡直像沉寂多年的火山爆發。
他求學的背景、師承的啟發、豐富的醫病故事、獨到的處方,以及對社會的觀察,對中醫的期許,都載著滿滿的熱情爆發。
因為熱情,他一篇篇文章取的篇名也很生動。
<錯將民俗當中醫>,這是在講台灣社會對中醫許多迷思之一。
<今昔學醫大不同>,這是在講他對中醫價值的肯定卻又對許多中醫界的現象不以為然。
<醫家風範>,講他從海派中醫得到的傳承。
<重新定位中醫>,講他的眼界。
<臨床病案理法方藥>,講他毫不藏私地要把金針度與人。
但也因為如此,有陣子我們最傷腦筋的事,反而是書名。
他寫的面向很多,到底該如何總括呢?
我們建議了一些,顯然他不喜歡。
他又擬了一些,我們又覺得沒法呈現他整體的面貌。
直到我看了他的一篇文章後,覺得一切都清楚了。
3.
那篇是在寫一個習慣性流產的病例。
那個女的三十二歲,之前生過一個小孩,但接著連續流產三次,所以來看杜醫師的診。
而她在三年時間裡,屢屢來看診,中間卻又流產了兩次。這兩次流產的原因,都是因為沒有遵從醫囑,中斷吃藥;而每次流產之後,她又還是要來找杜醫師。
其中有一次兩人對話是這樣的:
杜醫師:「這樣已經第五次流產了!我不是跟妳說了嗎?驗到有孕,請妳趕快回來。為什麼妳不肯接受我的建議?」
女人:「我婆婆就很反對我吃中藥,怕吃中藥會生出畸形兒。」
杜醫師:「我記得妳婆婆去年有讓我看過。當時她腰椎長骨刺,我兩個月就把她看好了不是嗎?」
女人:「對啊。但是因為你的藥太有效了,我婆婆認為你一定有偷摻西藥,所以叫我不要給你看。」
這樣,這個女人反反覆覆地來看了杜醫師十四診。直到她最後她下定決心要聽杜醫師的話,乖乖接受治療之後,才在看了第十五診之後終於懷孕生下了寶寶。
我看完這一篇之後發訊給杜醫師,建議書名就叫《中醫到底行不行》。
因為這本書在寫的,就是台灣社會上對中醫到底行不行的種種反來覆去、左右矛盾的觀念和現象;以及杜醫師自己回答中醫到底什麼行,什麼不行的專業觀點和剖析。
並且,以這個醫案為例,他慷慨地把前後十五診的癥狀和他的處方,都完全公布。
4.
所以《中醫到底行不行》適合的讀者有兩種人。
一種是一般對中醫有些相信,又其實不信;有些好奇,又不知怎麼好奇的讀者。
杜醫師以生動的文筆和豐富的案例,來為我們打開一扇一篇門。
另外,則是學習中醫的人。
杜醫師不只整理出許多個案並且把珍貴的處方都公諸於世,也把學醫之道,及開業之道都講得非常深刻又生動。
他寫自己要開業之前,去拜別恩師朱士宗的時候,朱師母把他叫過去講的一段話,非常有意思:「因為學醫這條路很艱辛漫長,學出來以後,你還要熬過很長一段沒有病患 的日子。沒有病患的時候,你可以寫字作畫自娛,但一定要坐得住,不能到處亂跑。否則,等了一整天都沒有病患上門,你一跑出去閒逛,病患來了又撲空。........出道第一年,以一天看一個病患作為目標。第二年一天看兩個、第三年一天三個、第五年一天五個。如果你可以堅持十年,你一定會聲名大噪,生活也就能安定下來。」
這段話裡的智慧,不只是給要開業的醫師看的,也是給所有人看的。
5.
我自己看這本書,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
身為佛教徒,我每天早上都要誦念「普賢十願」。
普賢十願裡,第九願是「隨順眾生」。
而多年來,我對這一句話始終沒法完全掌握。
到底要如何隨順?隨順到什麼程度?
在讀杜醫師治療那個前後來看診十五次的女人的時候,我終於明白了。
我一面看著書稿感嘆,一面心裡在想:「咦,杜醫師怎麼會還一直幫她看診呢?」
如果我是他,應該早就不接受這個女人的掛號了。
一來會覺得不耐煩,你不相信我,又要來看我,這不是浪費彼此的時間?
二來會擔心這個病人如此反覆來反覆去,看了十四診,中間又流產兩次,再看下去,萬一出個狀況豈不是搞不好連自己也要背黑鍋?
顯然和我同樣想法的人不只一個。杜醫師在書裡說他有個跟診的小學妹這麼問過他:「學長。剛剛那個病患講成那樣,為什麼你都不會生氣?」
而杜醫師的回答是:「當妳心裡知道,妳可能是這個世界上僅剩的極少數,或許有機會可以救她的人,為她擔憂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會生氣。」
一個人如果當真有見識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有能力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想幫助別人又一再被拒絕,他絕不會因而感到不耐煩,甚至憤世嫉俗。
他不會勉強別人相信他,但他持續關懷別人,並且永遠等候別人無路可走來找他的時候提供解方。即使反覆了十五次。
我曾經擔心「隨順眾生」會淪於隨波逐流,也曾經擔心「隨順眾生」會淪於被動,直到我讀完那篇文章,才體會到「隨順眾生」的面貌可以是慈悲和積極的完整展現。
很榮幸能出版《中醫到底行不行》。
博客來:https://bit.ly/3shY1s4
誠 品:https://bit.ly/32CRZId
金石堂:https://bit.ly/3gyjtqo
讀 冊:https://bit.ly/3axNGSW
MOMO:https://bit.ly/3dIWlnc
大 塊:https://bit.ly/3dHgCtq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l0vzq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2bWQr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XeLQR 重量訓練 儼然已經成為運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運動員需要這些肌肉來增加爆發力或是耐力,生活上我們更是需要這些肌肉來保...
橫隔膜中間痛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八卦
在台灣,無論何時,看到伊丹十三這個名字,都要心頭共膝頭一沉。而 大田出版 竟然出版了伊丹的第一本書《#歐洲無聊日記》(ヨーロッパ退屈日記),我收到大田寄來通知要出版這本書時,險險氣絕身亡。
伊丹十三這個人,渾身都是傳奇。
他是日本少數的字體設計師、還是外語翻譯、演員、電影與紀錄片與廣告導演、編劇、料理專家、畫家、設計師、作家等等等。他可以自己寫書、自己排版、自己裝訂、自己設計美術、自己設計封面字體、自己排鉛字印刷。也就是說,就出書這件事,他可以自己一個人擔任作者、編輯、美術、裝訂、印前。然後書印出來了,他還可以穿上華麗衣裝,浮誇地表演賣書——連業務都包了,誰叫他是演員,所以說,他完全就是一人出版社。
字體設計師(lettering)不是設計字體,是安排印刷時字與字的間距與大小等等。伊丹對排字有嚴厲的要求,彷彿他的視網膜上印著棋盤格,彷彿他的視神經對黃金比例特別敏感,他排出來的字格外好看。他排過的書籍封面,單單只排書名作者名,什麼圖案都不加,自然就有一種潔淨簡潔的魅力(請見下圖二)。美,對他是手到擒來。
當然,他也許是以導演身份特別出名。《蒲公英》應該是許多人在談到美食電影時,會立刻想到的電影。電影與美食是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藝術,一個是視覺聽覺的享受,一個是嗅覺味覺的享受,宛如楚河漢界隔開的兩塊遙遠疆土,要用電影談美食、要用美食談電影,幾乎都只能隔靴搔癢、或是照貓畫虎。伊丹十三的眼睛又看到我們想不到的深處,他不把鏡頭盯著美食拍,他拍向慾望。他認為美食之所以美,在於這碗麵、這顆蛋、這塊麻糬,對某個人來說,是某種慾望的寄託。
所以他不拍麻糬的美味,不像二流美食電影那樣只執外相,比如還要多嘴解釋這顆麻糬是何等天峰小米加何等深谷玉泉再經七七四十九天連續搥打製成。他拍一個無牙老人,被囑咐不能再吃麻糬,因為沒牙齒無法咬斷麻糬,可能引發窒息危機。然後老人偏偏要吃、而後果然噎住,眾人急忙哭喊搭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最後拿吸塵器伸進口中對準喉頭一吸,方能得救。為了救一個老人,勞師動眾、醜態百出,這一切混亂的起源,只是為了滿足一個口腹之慾。觀眾永遠吃不到銀幕上那顆麻糬,但我們都有共感,記得生命中那一次為了咬一口什麼,而出了大糗。
伊丹十三就是可以直截了當地看到事情背後的真相,這讓他看到的美食跟我們看到的不同,自然,他覺得的無聊未必對我們來說是無聊,又或者說,他能從無聊之中看出荒謬、逗趣等等「有聊」的元素。這些都在《歐洲無聊日記》中盡顯無疑。
節錄一段:
—————————————
我也是最近才習得一些有關切腹的知識,所以每當有人提起切腹的話題時,我就會露出不耐煩的表情開始說教。
我跟你們說呀,所謂的切腹可不是肚子一切開後,人當場就會死。切腹需要有名為介錯人的助手在旁邊,幫忙將切腹者的頭給砍下來。
因此下刀只能砍至脖子的四分之三處,接著迅速抽回刀子,抽回的過程中仍繼續切開脖子直到適當的位置才止。
首先下刀的時機很難掌握,得視切腹者的勇氣而定。
也就是說,判斷切腹者的勇氣程度也是身為介錯人的重要任務之一。
最膽小的人被稱為扇子腹,在供著刀子的高腳祭器上放有扇子。並將祭器擺置放在較遠的地方。切腹者伸手要拿扇子時身體會往前傾,那就是下手動刀的時機。
上一級的過程一樣,但是將扇子改成刀子。再上一級的則是在手碰到刀子時揮刀而下。其次是拿起刀子準備切腹時砍下去。
此外還有在刀子插進肚子時揮刀、在插進肚子後橫向拉開時動手。最有勇氣的人是橫刀之後再向上剖至胸口,接著取出懷紙將刀擦拭乾淨收進刀鞘放回高腳祭器上,端正好坐姿後才開口說聲「請」時,介錯人才下刀。
另外也有稱為自決的切腹,那是沒有介錯人在一旁輔助的情況。也就是說,切腹者得自己割斷喉嚨死去。
這種情況尤其要注意的是肚子不能切得太深。肚子切得太深時,會因為驚慌而造成大量出血,以致失去了割斷喉嚨的氣力。換言之,在那種姿勢下會拖很久也很痛苦,被認為是難堪的死。
所以千萬要記住:自決之際,切腹只要稍微劃破肚皮即可。總之就是這麼一回事。
你們動不動就提到切腹,真正的切腹就是如此。
如此一來大概全場都會變得啞然無聲。之後在某些場合,萬一有人在當時聽過我說教的人面前又提起切腹的話題,他就會滔滔不絕地現買現賣起來。
而我只要在一旁靜靜地微笑露出「我可是每年都要切腹」的表情。
相信關於切腹的正確知識,如今已然在歐洲各地連鎖蔓延開來。
—————————————
我讀到「端正好坐姿後才開口說聲『請』時」、還有「我只要在一旁靜靜地微笑露出『我可是每年都要切腹』的表情」這一句時,都忍不住在公共場合噴笑出聲。
這不是一本好笑的書,它很好笑,但不是描述那些會令人哄堂大笑笑話的好笑,這書中的幽默、批評、讚美,都不是站在天平的「超幽默」、「超可惡」、「超偉大」那一邊,而是站在「不好笑」到「超好笑」的中間偏左一點,也許是在「有趣」與「還不錯」程度的附近吧。你能感受到伊丹十三感受到的那些異於平常的事物狀態,但這些感受沒有偉大到跟全世界宣揚,這種不欲人知的樂趣,通常會被其他人(特別是那些一秒鐘幾百萬上下的忙碌人)視為「無聊」吧。
伊丹十三的死因,至今仍然不明。
《歐洲無聊日記》這本書今天已經出版,推薦給各位。
☆你可以在這些地方買到這本書:
讀書花園:
三民:https://bit.ly/3lGBuD1
金石堂:https://bit.ly/3jF9bmV
誠品:https://bit.ly/3lBXYoT
博客來:https://bit.ly/3jD3eH5
大田出版: https://www.morningstar.com.tw/bookinfo.aspx?bookno=0713054
請按照以下這三個步驟操作,我將會從完成步驟的朋友中抽出1位朋友,送你《歐洲無聊日記》!
1.在【龍貓大王通信】粉絲頁按讚
2.分享本則活動貼文至您的動態時報(權限設為公開)
3.在本則活動按讚並留言回答:「請說一件別人覺得很無聊,但妳覺得很有趣的人事物!」
活動從現在到9/3(四)20:00為止,之後我將會抽出1位幸運的朋友!
【延伸閱讀】
《蒲公英》:生命、西部風、美食家列傳
https://bit.ly/32OQru8
橫隔膜中間痛 在 張嘉哲Chia-Che Chang Facebook 八卦
Kairos 大學誌 04
2015 Summer 開學號
職人的大學精神:莫忘初衷
就算不被看好,也要把最在乎的事放在優先。奧運國手張嘉哲:找到興趣和熱情,才會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打拚的意義。
口述|張嘉哲
撰文|林芳羽
張嘉哲,1983年生,奧運馬拉松國手,台北市立大學陸上運動學系講師。42.195公里的路途,他以最佳成績2:15:56,成為全國第二快的男人(僅次於許績勝)。張嘉哲並不是體育科班出身,而是在傳統升學制度下成長、從小被視為「不會念書」、「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學生,高中讀的是新北市開明高職電腦繪圖科,大學保送體院後開始在知識中探索認識自己,更加深信自己一路「跟著興趣走」的意義與價值。他的跑步哲學 - 先求帥,再求快!成為今日路跑界朗朗上口的名言,在2015年創辦LoveShoes.TW公益計畫,目前擔任執行長(CEO)一職,幫助弱勢基層田徑選手募集愛心跑鞋。
>> 攤開你的學經歷,哇!很特別耶!你讀美工出身,沒念過體育班,大學突然進了體院,一路跑上研究所、跑到奧運去,現在是個大學老師? 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對。我其實不是從小念體育班出身,大家經歷過的讀書考試壓力,我一樣也沒躲過。求學時我總是班上那個被老師評語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學生。我很喜歡戶外,喜歡自然,喜歡陽光;我也喜歡學習,但我就不喜歡教室。國中的時後,每個假日都得補習,從早到晚,下課太陽都不見了,眼看爸爸帶著高中的哥哥可以去跑步,而我要待在被拿掉時鐘的教室,心中就覺得很嘪送!現在想想,也許是有點賭氣意味,有天我就跟家人宣告「我也要開始跑步!」大家都當我開玩笑,但隔天,我還真的就穿上哥哥不合腳的跑鞋上路開始跑。坦白說,一開始也真的只是想逃離教室,想不到這一跑跑了18年,那天之後的道路,我始終記得這件事──我喜歡跑步!我要跑步!如果可以,我要跑一輩子!所以高中我也是在「要跑步」的前提下,我選了開明高職電腦繪圖科。因為其他科系假日都要產學合作實習,念這個不用,一下課就可以去跑步了!一直到上大學前,我都沒有想太多,只知道「跑步很快樂、我要跑步!」跑著跑著,因為競賽成績還不錯,家人就建議搞不好加分可以上大學。原先我對大學沒什麼特別憧憬,只覺得,「YA!可以繼續跑步!太棒了!」於是我以術科資優進了台北體院(現台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陸上運動學系。在大學裡,各樣學習資源超乎我想像的豐富,尤其是「知識」層面的東西。舉例來說,在我修教育學程時,知道了原來人類學習新事物的方式有3種類型-視覺、聽覺、觸覺,每個人都會有一種自己主要的學習途徑。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我們的考試教育一直都是偏向視覺學習,要看、要記、要默寫;而我大概就是最後一種,觸覺學習者,也就是俗稱「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學生,我不擅常視覺記憶,但其實什麼東西只要讓我摸過,體驗過,我就可以漸漸學會。
>> 能不能分享大學時代一件對日後的你影響很大的事?
大二時,我修了一門課叫運動哲學,教我們用哲學的角度理解運動經驗。我當時其實聽不懂,但往後10年它卻幫助我領會許多運動技能外的意義。例如,你聽我說「我愛跑步、我愛跑步」,但我說的「愛」,指的是愛跑步時多巴胺跟血清素帶給我的興奮愉悅感?還是踏上跑場的成就感?還是肌肉在運動時的整個過程,包含痛苦跟極限呢?馬拉松全程有42.195公里,每個人站上跑道時都很意氣風發,差不多跑到30公里,開始腳痛、胸痛、橫隔膜痛、全身都在痛,這時候真的會開始懷疑自己在幹嘛?有沒有必要這麼想不開?但想想人生哪件事情不是這樣?當你在痛苦低潮時,那才是真正的開始啊!談戀愛、結婚也一樣啊!從一開始甜蜜期,到了中間磨合期,開始吵架,開始想分手,這時候唯一支持你往前的,也真的只有「初衷」。而我,就是想跑步!不管甜蜜或痛苦,這是我的選擇,我別無怨言。靠著這個意念,我熬過最痛苦的12公里,迎接我的就是終點。在跑場上跑步,雖然是往前跑,思想卻是往後、往根源、往初衷追尋的。比賽、感情或者人生也都是一樣。大家都在說莫忘初衷,偏偏初衷就是最容易忘記。我作一個運動員,這份初衷的追尋格外重要,因為現實的挑戰太逼真了!
>> 念了想讀的科系就天天都很快樂嗎?進了大學才發現幻想破滅怎麼辦?
我一進大學,一心以為可以盡情跑步了,但想不到學長們紛紛建議,「趕快培養第二專長!」、「趕快考證照、考老師!」我內心真的是無盡的疑惑與吶喊,我來這邊,不就是因為我想要跑步啊?但身邊的人就會接著說,「啊?跑步可以當職業嗎?你打算送快遞嗎?」我想根本的問題就在於,在台灣,整個社會不認同我拚的是一份專業。這個狀況一度令我覺得灰心,直到大三去日本參賽時,田徑場坐滿加油鼓動的群眾,甚至還有人看著我的選手服寫下我的名字歡呼,他們也許不一定看得懂,不一定認識你,但他們就單單為你的努力而感動。一個運動員所需最大的力量,其實往往也就是這份來自身邊的情感支持。大學的確是一個有別於以往體驗,資源很豐富的寶庫,然而卻也不是什麼支援都無窮盡的世界。儘管外界支持一定有限,但有個東西是無限的,那就是你自己。
>> 感覺你的確一直不斷在突破限制,你認為能讓自己無限,最關鍵的是什麼?
是興趣。我自己的體悟是,一場馬拉松比賽也好、一個專業的養成也好,其實最重要的並不是單靠意志力去苦撐有辦法達標的,關鍵在於動機。我能一直不停跑到今天,因為我做的是「我有興趣的事情」,而不是「別人覺得有用的事情」。也許在很多人眼裡覺得跑步這件事沒有用,可是我知道跑步是我的興趣,我很快樂,跑步時我可以感覺到自己活著。那整件事情對我而言就有了價值。訓練很辛苦、賽事很辛苦,可是這些辛苦是我願意去承受的,那跟我被逼著承受,是兩回事。
>> 如果我念的是沒有興趣的科系,該怎麼辦?
的確不一定每個運動員都是本著興趣的動機,也不一定每個新鮮人都是因為興趣來到大學,但到頭來這個問題還是得面對。因為不管什麼專業,跑道很長,過程很多痛苦,環境很多挑戰,沒有興趣的支持,意志力是很難撐完全程的。一件事情別人評論有沒有用,都不是最重要的,只有找到你的興趣跟熱情,記住你的初衷,你才會知道自己4年後走出校園在這個世界上打拚的意義,並真心接受這場可能要持續一輩子的拚鬥。你願意嗎?
#訪問
橫隔膜中間痛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評價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l0vzq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2bWQr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XeLQR
重量訓練 儼然已經成為運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運動員需要這些肌肉來增加爆發力或是耐力,生活上我們更是需要這些肌肉來保護我們骨骼以及內臟,擁有一定分量的肌肉可以提升我們的基礎代謝率,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因此在建議病患擁有運動習慣不外乎是希望肌肉可以提升或是循環可以提升
訓練肌肉的方法?
重量訓練 的盛行已經有數年,大眾訓練的方法是針對特定部位做訓練,會把上半身跟下半身分開練,或是特定訓練某條肌肉群,就像整個菜單或是大部分的訓練課程針對臀部訓練,但是這樣單一訓練某些特定的肌肉,其實和我們生活上的動作很不相同,怎單來說,就是不功能化!人體內部的構造就像一個國家,需要各司其職的專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我們不太可能只靠某一個肌肉或是某個特定的部位來完成生活上的動作
例如走路,走路同時需要手臂前後側以及大腿前後側以及核心肌群共同來完成,包含的肌肉就已經囊括數百條,所以當我們想靠單一訓練某一些肌肉來強化運動表現抑或是簡單的改善姿勢,效果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顯著,這方面也同時解釋了很多人已經重訓一段時間,卻還是有脊椎歪斜駝背的問題,其實並不是背肌不夠強壯,而是身體沒有被整合串聯起來
從解剖上來看 訓練 方針
我們從醫學的角度給予每條肌肉特定的肌肉名稱,但是在解剖上來看,其實每條肌肉都是黏在一起的,中間只是由筋膜隔開來,與其說筋膜將我們的肌肉層分開,更可以說筋膜使每條肌肉都連串再一起,就像錯綜複雜的捷運系統,每個肌肉就像停靠站,串聯起來變成一條支線,而每一條支線又可以互相連結,形成一個高效能的網路,因此腳踝扭傷,絕對可能會往上影響到脖子疼痛!
身體網路系統有哪些呢?
人體網路系統非常複雜,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發現完整,依據不同性質分類,也有不同的網路,不同的系統可以互相影響,這邊介紹幾個常見的網路系統
外部穩定系統:
前側斜向系統 An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後側斜向系統 Pos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外側穩定系統 Lateral subsystem
深層縱向系統 Deep longitudinal subsystem
內部穩定系統:
橫膈膜 Diaphram
腹橫肌 Transverse abdominus
多裂肌 Multifidus
骨盆底肌 Pelvic floor
最後,當我們剛開始接觸 重量訓練 時,若是肌肉太弱或是很不會用力,還是應該使用機械化的重訓器材,喚醒沉睡的肌肉,但是訓練到一定階段,必須進入功能性訓練,強調肌肉之間的連接性,才能有效建立好的動作控制,最後再做進階訓練時,要詢問專業教練或是 物理治療師 給予正確的運動指導,確認在運動時不會有疼痛產生
橫隔膜中間痛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評價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2bWQr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mqlk9
重量訓練 儼然已經成為運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運動員需要這些肌肉來增加爆發力或是耐力,生活上我們更是需要這些肌肉來保護我們骨骼以及內臟,擁有一定分量的肌肉可以提升我們的基礎代謝率,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因此在建議病患擁有運動習慣不外乎是希望肌肉可以提升或是循環可以提升
訓練肌肉的方法?
重量訓練 的盛行已經有數年,大眾訓練的方法是針對特定部位做訓練,會把上半身跟下半身分開練,或是特定訓練某條肌肉群,就像整個菜單或是大部分的訓練課程針對臀部訓練,但是這樣單一訓練某些特定的肌肉,其實和我們生活上的動作很不相同,怎單來說,就是不功能化!人體內部的構造就像一個國家,需要各司其職的專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我們不太可能只靠某一個肌肉或是某個特定的部位來完成生活上的動作
例如走路,走路同時需要手臂前後側以及大腿前後側以及核心肌群共同來完成,包含的肌肉就已經囊括數百條,所以當我們想靠單一訓練某一些肌肉來強化運動表現抑或是簡單的改善姿勢,效果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顯著,這方面也同時解釋了很多人已經重訓一段時間,卻還是有脊椎歪斜駝背的問題,其實並不是背肌不夠強壯,而是身體沒有被整合串聯起來
從解剖上來看 訓練 方針
我們從醫學的角度給予每條肌肉特定的肌肉名稱,但是在解剖上來看,其實每條肌肉都是黏在一起的,中間只是由筋膜隔開來,與其說筋膜將我們的肌肉層分開,更可以說筋膜使每條肌肉都連串再一起,就像錯綜複雜的捷運系統,每個肌肉就像停靠站,串聯起來變成一條支線,而每一條支線又可以互相連結,形成一個高效能的網路,因此腳踝扭傷,絕對可能會往上影響到脖子疼痛!
身體網路系統有哪些呢?
人體網路系統非常複雜,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發現完整,依據不同性質分類,也有不同的網路,不同的系統可以互相影響,這邊介紹幾個常見的網路系統
外部穩定系統:
前側斜向系統 An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後側斜向系統 Pos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外側穩定系統 Lateral subsystem
深層縱向系統 Deep longitudinal subsystem
內部穩定系統:
橫膈膜 Diaphram
腹橫肌 Transverse abdominus
多裂肌 Multifidus
骨盆底肌 Pelvic floor
最後,當我們剛開始接觸 重量訓練 時,若是肌肉太弱或是很不會用力,還是應該使用機械化的重訓器材,喚醒沉睡的肌肉,但是訓練到一定階段,必須進入功能性訓練,強調肌肉之間的連接性,才能有效建立好的動作控制,最後再做進階訓練時,要詢問專業教練或是 物理治療師 給予正確的運動指導,確認在運動時不會有疼痛產生
橫隔膜中間痛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評價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2bWQr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mqlk9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DvmbE
重量訓練 儼然已經成為運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運動員需要這些肌肉來增加爆發力或是耐力,生活上我們更是需要這些肌肉來保護我們骨骼以及內臟,擁有一定分量的肌肉可以提升我們的基礎代謝率,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因此在建議病患擁有運動習慣不外乎是希望肌肉可以提升或是循環可以提升
訓練肌肉的方法?
重量訓練 的盛行已經有數年,大眾訓練的方法是針對特定部位做訓練,會把上半身跟下半身分開練,或是特定訓練某條肌肉群,就像整個菜單或是大部分的訓練課程針對臀部訓練,但是這樣單一訓練某些特定的肌肉,其實和我們生活上的動作很不相同,怎單來說,就是不功能化!人體內部的構造就像一個國家,需要各司其職的專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我們不太可能只靠某一個肌肉或是某個特定的部位來完成生活上的動作
例如走路,走路同時需要手臂前後側以及大腿前後側以及核心肌群共同來完成,包含的肌肉就已經囊括數百條,所以當我們想靠單一訓練某一些肌肉來強化運動表現抑或是簡單的改善姿勢,效果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顯著,這方面也同時解釋了很多人已經重訓一段時間,卻還是有脊椎歪斜駝背的問題,其實並不是背肌不夠強壯,而是身體沒有被整合串聯起來
從解剖上來看 訓練 方針
我們從醫學的角度給予每條肌肉特定的肌肉名稱,但是在解剖上來看,其實每條肌肉都是黏在一起的,中間只是由筋膜隔開來,與其說筋膜將我們的肌肉層分開,更可以說筋膜使每條肌肉都連串再一起,就像錯綜複雜的捷運系統,每個肌肉就像停靠站,串聯起來變成一條支線,而每一條支線又可以互相連結,形成一個高效能的網路,因此腳踝扭傷,絕對可能會往上影響到脖子疼痛!
身體網路系統有哪些呢?
人體網路系統非常複雜,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發現完整,依據不同性質分類,也有不同的網路,不同的系統可以互相影響,這邊介紹幾個常見的網路系統
外部穩定系統:
前側斜向系統 An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後側斜向系統 Pos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外側穩定系統 Lateral subsystem
深層縱向系統 Deep longitudinal subsystem
內部穩定系統:
橫膈膜 Diaphram
腹橫肌 Transverse abdominus
多裂肌 Multifidus
骨盆底肌 Pelvic floor
最後,當我們剛開始接觸 重量訓練 時,若是肌肉太弱或是很不會用力,還是應該使用機械化的重訓器材,喚醒沉睡的肌肉,但是訓練到一定階段,必須進入功能性訓練,強調肌肉之間的連接性,才能有效建立好的動作控制,最後再做進階訓練時,要詢問專業教練或是 物理治療師 給予正確的運動指導,確認在運動時不會有疼痛產生
橫隔膜中間痛 在 簡單看懂九種疾病「轉移痛」 - Heho健康 的相關結果
1.心臟-左手臂痛、胸口痛有心臟疾病的人通常左手臂與胸口會出現疼痛,建議出現這些部位疼痛的人應立即就醫檢查。 2.肺、橫膈膜-肩膀靠近頸部疼痛此部位 ... ... <看更多>
橫隔膜中間痛 在 胸悶痛別輕忽!罕見橫膈膨出幸獲救 的相關結果
台南新樓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王岡弘表示,引起胸悶痛原因很多,有些是呼吸道的問題,有些是肺部本身或心血管的問題,有些是代謝、藥物、中樞神經,或心因 ... ... <看更多>
橫隔膜中間痛 在 橫隔膜對內臟影響大,3分鐘橫隔膜伸展操消疲勞-第3頁 的相關結果
像這樣諸如「心律不整」、「上氣不接下氣」、「便秘」、「腰痛、腰閃傷」、「拉肚子」等,乍見似乎沒有任何關連的症狀,卻全都與橫隔膜的動作有關連,很不可思議吧? 當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