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我的質詢是"假新聞"?
今天質詢故宮院長,網傳外借日本重要文物,其中一件---唐代名書法家顏真卿的文稿《祭侄文稿》,確實將於明年一月赴日本展出。進一步調查,不只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二」的《祭侄文稿》,還有「天下第一草書」的唐代懷素〈自敘帖〉,兩者都是獨一無二的極品國寶,有1200年歷史,「等級」超越「翠玉白菜」不知多少倍,兩岸書畫界得悉,都認為故宮對日本實在太大方了!
我問院長為何此次借展沒有「國立故宮博物院」全稱?陳其南院長辯稱全世界都知道顏真卿真跡在台北故宮,之後質詢的民進黨立委指東博官網有故宮全稱,質疑我拿出的文宣是否為假新聞,但下午故宮拿來的印刷品確實有2種,一種有加上「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字樣,另一版本則無。實在納悶為何有兩款?更奇怪的是,再請於日本的朋友去查,大型海報及日本地下鐵廣告,都沒有台北故宮的字眼呀!所以我的質詢絕非「假新聞」!
2014年「神品至寶展」也是到東博展覽,東博沒有依合約製作文宣,把「國立」偷偷拿掉,參展前才被發現,當初民進黨是如何痛罵馬政府?後經馮明珠院長抗議力爭,甚至還吿知日方,如果沒有標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我們就撤回所有展覽品,最後東博館長向台灣民眾道歉並恢復故宮全名,此一爭議才順利化解!
我認為故宮應該去問東博為何要做兩款宣傳?莫非是要對台灣交差嗎?2014「神品至寶展」曾發生爭議,故宮對此應更具敏感度。事實上更重要的是,故宮千年以上的書畫該不該輕易借展?這是國內許多藝文書畫界的心聲!文物交流本是美事,但必須對等、安全、互惠,尤其不能毫不猶豫、毫不珍惜,動不動就把頂級國寶拿出去!因為以現在高科技仿真印刷可以做到幾乎和真品相同,每次頂級書畫出門,就得冒著損壞或調包的危險。千年書畫絕不同於「玉器」,「紙壽千年絹保八百」,在古代,絹只能保存800年,現代保存條件好,可以久一些,但千年古書畫每展一次就損壞一點,每展一次就向灰飛煙滅更進一步!
更何況,台灣得到什麼好處?交換到什麼?為什麼國人想看必須搭飛機到日本看?我要強調的是,故宮有344件書畫國寶,其中有70件是限展品!國寶中的國寶真的不該輕易外借!而日本拿了這麼多天大好處,又以什麼回報台灣呢?!
🔸相關新聞:
國寶突借日本是馮明珠簽的? 故宮認錯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506293?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
標示廣告字樣 在 高虹安 Facebook 八卦
政院發言人說,政院小編上班時間在立院做圖批評媒體和在野黨,是「彙整即時新聞資訊,供黨團立委對外說明之用」,此一說法真是令人嘆為觀止,集胡扯不打草稿之大成。
首先,上報新聞所載三位人員,包括做圖小編本人,都是「行政院」幕僚,不是「立院黨團」助理,更非「民進黨部」員工!行政部門人員,上班時間做圖給民進黨立院黨團利用,請問是執政黨專屬的福利嗎?還是不分朝野黨派,都可以像發函索資一樣,委請行政部門派員整理用來跟其他政黨對罵的情資,順便把圖也做好傳來嗎?
這若是執政黨團濫用權力,政院小編應該勇敢拒絕,請黨團助理 #自己的圖文自己做!若是主動出擊,就請政院的主管自行約束 #行政中立莫撈過界!
若是政院主動要求小編製圖供外界廣告宣傳,依照預算法62-1條「應明確標示其為廣告且揭示辦理或贊助機關、單位名稱,並不得以置入性行銷方式進行。」,請問圖文上的「#行政院廣告」字樣何在?還是做圖的當下已經請假,沒有領到國家的薪水?
再進一步檢查丁發言人的說法,就會發現根本也站不住腳,依照上報報導,圖片完成後第一波擴散的粉專是「焦糖 陳嘉行 Brother Caramel」、「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還有 #不分區議員 「王浩宇」。請問這幾個粉專是民進黨團負責管理的嗎?還是政院除了服務黨團外,也兼著服務「選民」,開辦 #中央廚房 嗎?
退萬步言,不論是政院、立院黨團或民進黨部,要製作圖文攻擊在野政黨,就請 #光明正大具名發表。由政院人員製作不標明單位的圖文,再轉由網紅或匿名粉專發表擴散,這已經不是小編治國,而是 #公營側翼 了吧?
星期一民進黨委員范雲還在教文委員會,公然指控民眾黨和虹安用網軍攻擊他,現場虹安立刻反駁,並要求范委員把話 #收回去!現在事實證明,執政黨根本是 #做賊的喊抓賊!#氣氣氣氣氣 😡
#有政府會做圖請放心
標示廣告字樣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八卦
雖然沒在吃任何保健食品,但我對當紅的各項產品其實並不陌生,除了社群媒體廣告無孔不入,門診中也常有女生懷孕後,發現自己常吃的保健食品包裝上標示著「孕婦服用前請諮詢婦產科醫師」,擔心吃了影響胎兒,緊張地來問我意見。
首先要釐清,保健食品的本質就是「食品」而不是藥,自然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反過來說,要藉由吃珍珠粉、燕窩等「食品」讓胎兒的皮膚變好、贏在起跑點,也是毫無科學根據的天方夜譚。在我看來,產品要孕婦服用前諮詢醫師,可能是廠商認為多寫一句當然不吃虧,甚至是抱持著些許推卸責任的心態,「反正我該寫的都寫了,有問題請妳自己負責。」
雖說食品不會影響胎兒,但我對這些產品還是持保留態度,不會特別鼓勵媽媽食用。因為各種產品推陳出新,醫師不可能通盤了解,更不可能為其背書。 再加上時不時就有新聞報導某某產品塑化劑超標、含重金屬,就算是所謂天然的鹿膠、鹿茸也曾因狂鹿症而下架。上網搜尋,也會看到網友表示吃了某牌的養顏產品經期亂掉、肌瘤變大,懷疑廠商偷添加雌激素等等文章。姑且不論這些分享是真是假,退一步來想,懷孕要煩惱的事情已經夠多了,何苦花大錢吃下更多的擔憂呢?
更何況市面上保健食品功能通常不明確,效果也很難驗證。比如各種號稱喝了氣色會變好,能維持青春的美容飲、吃了皮膚會Q彈的膠原蛋白粉,往往是靠著光鮮亮麗的代言人與網紅鋪天蓋地的利用女性身體形象焦慮做行銷。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膠原蛋白用吃的根本都會被胃酸分解,完全不可能運送到皮膚。講得直接一點,如果吃了真的「感覺」有效果,若非心理作用,還真的要懷疑它到底添加了什麼?
如果真的忍不住,一定要購買,我會建議認明衛福部認證,包裝上印有「健康食品」字樣及小綠人標準圖像的健康食品。
還有所謂「呵護私密」(廣告還不能寫「私密處」,因為涉及器官所以違法)的蔓越莓錠,其實對預防尿道、陰道感染僅有零星的小研究佐證,功效也非常有限,,倒不如養成多喝水、不憋尿、早睡不熬夜的好習慣。更何況,孕期因雌激素改變、膀胱壓迫等因素,感染的機會又比懷孕前高上許多,如果真的出現陰部搔癢、解尿疼痛等症狀應該尋求治療診斷,請醫師開立懷孕適合的藥物,而不是因為怕吃藥而靠著吃保健食品隱忍,反而容易因延誤治療讓感染加重。
大家一定會問,那孕期有沒有一定該吃的營養補充品呢?我認為還是得先回頭檢視媽媽的一日三餐來做個人化的選擇,比如愛吃蔬菜的人未必要補充葉酸,每週都有吃兩、三次魚類(尤其鮭魚、鯖魚、秋刀魚)的媽媽大可不用再添購魚油。但假設妳是素食媽媽,補充維他命b12和鐵劑就很重要。假設孕中期很容易抽筋的孕婦,就可在睡前補充高單位的鎂。如果很不喜歡乳製品討厭曬太陽的女生就可以適量補充鈣片、維生素D。簡單來說,與其花時間比較各營養品廠牌的優劣,還不如用心了解自己三餐吃進去哪些營養素、哪些還不足需要補充。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產品雖然孕前有效,但到懷孕時有可能失效。好比孕期因黃體素上升、腸胃蠕動變慢,原本對於幫助排便很有效的益生菌或酵素都可能失靈,甚至有媽媽便秘嚴重到一週都解不出來,造成腹絞痛難耐。這時除了多喝水、多吃蔬菜外,可放心使用軟便劑(氧化鎂)、瀉藥或杜化液等產品。這些改善便秘的藥物對胎兒並不會有任何影響,效果也比益生菌好。
或許有人會說,反正這些保健食品就是賣個「健康的希望」、「美麗的夢想」,有錢就買來加減吃,我何必擋人財路。但我認為這是一個核心價值的問題,不吐不快。有些人不運動、三餐亂吃熬夜卻捨本逐末買一大堆保健食品,誤以為這樣就是養生,也有孕婦對於包裝精美、有漂亮代言人的產品深信不疑,卻對普通的食物。如 :冰水、 薏仁 、 海鮮、 山楂等過度害怕,動輒得咎。還有人明明就已經有高血壓、糖尿病、感染等疾病,卻堅持吃藥傷身,只信保健食品導致病情惡化。
我如果不「老實」說出真相,對這些族群實在不公平,也有失醫師的本分。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管是否有懷孕,健康的根本永遠都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睡眠充足的老生常談。如果真的生病了,要治療還是得靠專業醫師開立的藥物,這些都不是保健食品所能取代的!
#一口氣得罪所有廠商
標示廣告字樣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今年預算法修正後,明訂政策宣導的新聞,得標明廣告字樣,不過民間團體發現,僅管修法,卻仍有的媒體和政府,刻意以「廣編特輯」或「專輯」等不同字樣,以新聞置入,做政令宣導,企圖以魚目混珠方式,呼嚨民眾。
大篇幅的平面文字,報導國光石化,但版面上,卻標註上「廣編」的字樣,媒改團體批評,在預算法修正,明訂政策宣導,得標明廣告字樣後,但卻有媒體和政府機關,刻意鑽法令漏洞,假借「廣編特輯」或「專輯」等不同字樣,做新聞置入行銷。
根據調查,將近九成五的民眾,不了解「廣編稿」和「專輯」代表的意義,記協發現,大部份媒體,在「廣編」字樣標示,都只佔版面千分之1.6-5.8,讀者常沒發現到,容易造成誤導。
媒改團體要求,政府預算法規範,應明確標示,不能用「廣編特輯」、「專輯」等名字來混淆視聽,媒體和政府相關單位,更該自律,限期改善,別再愚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