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敏鎬。
上次在批踢踢看到大家談論「最不喜歡的古文」。
根據我統計:
第一名「孟子」、第二名「琵琶行」、第三名不干我的事。
基本上,會討厭「琵琶行」,主要是因為它太長(88句,每句7字,共616字),而且還要默寫。(這真的很杜爛,我也不明白)
那會討厭「孟子」大概就是因為「很長」+「要背」+「不知道在公三小」造成的。(跟飛天小女警很像)
其實前兩項很明顯,如果妳想到的是第三點。
恭喜妳,妳已經進入「孟子」的殿堂了。
「宋人議論,天下無雙。」這句話真的不是蓋的,宋人愛議論,如六國論、留侯論、縱囚論,個個都是名篇(條理清晰、論點新穎、文筆流暢講音律),後來走火入魔,連出門在外打個卡都要議論一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敏鎬,我們老師說讀孟子是為了學習議論能力耶。」
「……….」
傻瓜,讀「孟子」不是教妳議論,是教妳怎麼打嘴砲。
---------
孟子的畢業旅行其實比孔子順利的多,孔子在宋國被追殺,陳蔡「被」絕食,到了楚國才靠著史上最強弟子子貢才能喘口氣。
但孟子不是。
魏國:「上卿,老闆梁惠王。」
滕國:「帝師,老闆滕文公。」
齊國:「客卿,老闆齊宣王,加兼金一百,市中心住宅一棟、俸祿一萬鍾。」
(這真的很威,孔子你為什麼不跳河。)
如果你仔細讀過「孟子」,你會發現這全憑嘴砲。
孟子打嘴砲有幾種招式,以下我們介紹一下:
(1) 超次元切割:
這招算是孟子很常用的招式,以下我們舉個例子:
燕國內亂,齊宣王派人問孟子能不能去打燕國佔便宜。(燕可伐與?)
孟子:「喔好喔。」(可。)
後來齊國打爆燕國,在燕國燒殺擄掠之後,有人跑來嘴孟子。
「誒誒你之前是不是有勸齊攻打燕國?」(勸齊伐燕,有諸?)
「沒有啊。」(未也。)
等等阿軻(孟子名軻),話不是這樣講的吧。
「沒有啊,我是說要”有德之人”才能打,是你沒聽完。」
「……」
(2) 講幹話
這招非常厲害,孟子也很常用,主要是用來應付國君(老闆不能直接嘴):
滕文公有一天把孟子叫來辦公室。
「師傅啊,這個滕國夾在齊楚之間,我好怕亡國,怎麼辦。」
孟子眼睛轉了轉,直接答道。
「其實這個問題不是我能解決的,不過我想你可以築個牆、守個城啦。」
這還要你說,這要公園阿伯都會,請你來幹嘛。
過幾天,滕文公滿眼血絲的問孟子。
「師傅,齊國要在我們邊界築城了,好像要亡國了,怎麼辦。」
孟子咬了咬下唇。
「其實一個國家的建立是看天命啦,如果你修德行善,你兒子孫子一定會稱王啦!」
「所以滕國保得住嗎?」
「不知道,看天命。」
阿軻,都收人家錢了,不要這樣好嗎。
文公啊,你是中了相信我之術了嗎。(順帶一提,滕文公是孟子腦粉。)
當然,這些只是上集(幹話的藝術)。
下集(嘴砲帝的養成)更是孟子裡的精華,周遊列國整天diss人,濃縮畢生打嘴砲身經百戰不倒的精髓。
在這其中,__孟子老師(尊敬,挪抬)沒有教理論,全都直接示範:
見神嘴神,見佛嘴佛。
人爛也能嘴(楊朱)、人好也能嘴(墨子),
耕田也能嘴(v.s農家許行),救國也要嘴(v.s宋牼)
而最精彩的便是和齊國第一嘴砲帝淳于髨的交手,可說口水橫流,攻守有據。
開頭小故事,講的贏繼續嘴,講不贏扯仁義。
而當你修煉成精時,你連老闆也能嘴:
「大王,如果有一天你的大臣拋家棄子出國玩,該怎麼辦。」孟子說。
「廢話當然辭掉他。」齊宣王說。
「主管不能管好部下呢。」
「罷免他。」
「那國家不能治理好呢。」
「先別談這個,有人找我。」(王顧左右而言他)
這才是人生的巔峰啊。
妳能怎麼能不讀孟子?
學好孟子,擺脫22k。
學好孟子,讓你有嘴老闆的機會。
Ban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相關課程】《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從春秋晚期到秦漢之前這三百年間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 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儒、墨、道、法...
楊朱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八卦
愛就是愛,沒有什麼「愛自己」還是「愛他人」的分別。
——超譯孟子
--
孟子說:「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在超譯孟子對「愛」的觀點之前,有必要先了解楊朱與墨翟對「愛」的看法。
楊朱與墨翟在「愛」這個問題上,是對立的兩個極端。楊朱認為,人只要愛自己就可以了,而且「只能」愛自己;墨翟則認為,人不可以愛自己,應該要愛別人,而且「只能」愛別人。
--
一定會有人覺得,天啊!楊朱好自私,如果人人都只愛自己,不就會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而去傷害別人嗎?——錯,楊朱的「自愛」不是「自私」,他只是認為,如果每個人都能管好自己,不要去干涉別人的閒事,也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套用在別人身上,天下就能太平了。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這種態度絕不是「自私」。楊朱說,這個社會就是太多人急著要「利天下」,假借著「我是為你好」的名義,企圖去「控制」他人,才會充滿著控制狂跟正義魔人,愈來愈混亂。
如果社會能夠回歸到原始狀態,人人過著互不干涉的日子,這不就是太平盛世了嗎?這就是「自愛」的真諦,過好自己的日子,好好愛自己,社會上就不會再有任何問題了。
--
墨子則認為,自愛就是自私。人自愛不愛人,故損人而利己,社會就是這樣才會混亂;唯一解決的方法,就是消滅「人我之別」,愛人如己,彼此兼相愛、交相利,天下即可太平。
「必吾先從事於愛利人之親,而後人報我以愛利吾親也。」——這樣的想法一旦推到極端,墨子認為,你根本不需要愛自己,你只要愛別人就可以了;因為你如果先對別人好,別人自然也就會對你好。
墨子的想法很好,但是墨子的問題出在哪裡呢?很多人會說,墨子的想法太理想化了,並不符合人性;但我想問題不是出在這裡。問題是墨子把「愛」給物質化了,他覺得「愛」一個人就是必須「利」他,所以你如果愛一個人,你就必須一直無條件地為他付出;如果你不願意付出,你想要對自己好一點,那你就是自私,你就是不懂得愛。
——照墨子的這種想法去做,人是會瘋掉的。人怎麼可能不停地付出呢?一直付出,難道就是「愛」嗎?這樣的「愛」,難道不是一種強大的情緒勒索,告訴別人你也必須對我付出,如果你不付出,你就是自私自利的小人、不懂得知恩圖報的禽獸嗎?
--
楊朱提倡人人只要愛自己,雖可免除一切情緒勒索的問題,卻使人與人之間陷入零互動,成為一個一個在宇宙中獨自漂流的個體。
墨翟認為人只要愛別人,這是一種變相的情緒勒索,在這種社會風氣中,人們大概會崩潰到每天逼問對方「我這麼愛你,我對你付出這麼多,但你為什麼還是不愛我」吧。
這個時候,孟子說,愛就是愛,沒有什麼「愛自己」還是「愛他人」的分別。
--
為什麼呢?
因為沒有「同理心」的愛,不是愛。
--
如果你能發揮自己的同理心,你在愛你自己的時候,必然會將自己的愛擴充到別人身上,不忍別人饑寒孤苦。
如果你能發揮自己的同理心,你在愛別人的時候,你會知道,其實你是在完善自己心中的愛,而不是為了勒索別人,要求別人也要回報你。
因為我愛你,所以我希望你也能活得很好,我希望你也能做你自己。
如果我愛你,而你也愛我,就讓我們完善彼此的生命;如果我愛你,你卻不愛我,那我依然希望你能得到自己的幸福,那就是你對我的愛,最恰當的回報了。
孔子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什麼是「仁」呢?就是愛自己,並且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去愛別人——這樣的愛才不是情緒勒索,才不會因為得不到對方的回報,就去怨恨別人、傷害別人。
原因無他,愛就是愛,就是我過得很好,我也希望你過得很好,如此而已。
真的就是如此而已。
--
參考資料:唐文明《隱秘的顛覆——牟宗三、康德與原始儒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仁者首先是自愛之人,仁作為一種美德首先隱含著人對自身的愛,是自愛愛人。當然,仁者之愛人也並不是出於對人的利用,而是就人的『是其所是』而去愛人的,正如他就自己的『是其所是』去愛自己一樣。」(頁41)
楊朱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八卦
讀書有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對各種思想概念還模糊不清的時候,很容易東拉西扯,把表面上看起來類似的東西當成同一個概念來理解,以為自己已經融會貫通了;然而當你追問他的時候,他又說不出個所以然,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他無法細緻地釐清各種概念之間的差異,也無法在理論上區分出層次。
第二個階段,靜下心來刻苦用功過後,終於有辦法掌握各種概念之間的區別,而且在腦中有一個清晰的理論架構;不管你怎麼問他,他都有辦法立刻釐清你的問題,而且還能從不同層面回答你。
在這個階段的人會有一種「大夢初醒」的感覺,因為他會發現,這個社會上大約有90%以上的人,腦袋根本不清不楚,即使是被譽為專家或大師的人,也可能只是在胡言亂語,看起來好像很厲害,但實際上只是在招搖撞騙罷了。
這個階段的人,也是最有批判性的人,他們最喜歡指出別人的說法是錯的,喜歡看那些招搖撞騙的人們,被逼露出馬腳的窘境。這麼做會有一種快感,好像只有他頭腦最清楚,好像全世界只有他會思考一樣,其他芸芸眾生都是盲目的。
為什麼我會這麼了解這種人?
因為我在這個階段停留了很久很久,而且自作聰明到了極點。說實在的,不是自己真的有多聰明,就只是想讓別人覺得我很厲害罷了,殊不知在別人眼中,我才是個蠢蛋。
在我人生失敗到極點、低潮到極點的時候,我開始重新思索「讀書」對我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讀書對我而言就只是為了得到更多知識,讓我思考得更快速、更銳利、更有批判性;但擁有這些知識、技術與思辨能力又怎麼樣?如果我此生再也沒有發揮這些能力的機會,該怎麼辦?學這些東西還有意義嗎?
莊子在〈列禦寇〉篇中說,有個人花了好幾年時間去學「屠龍」的技術,在學有所成之後,才發現世界上根本無「龍」可屠。既然如此,學這些「屠龍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我曾經因此而決定不再讀書了。讀書,簡直誤我一生;話雖如此,卻也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於是我苦思又苦思。
這些思索,讓我的讀書人生進入了第三個階段——為自己而讀。
現在,我是用我的「人生」在試驗我所學到的哲學。舉個例子來說,我們不是都學過《莊子》的「庖丁解牛」嗎?假如我們不能做到跟庖丁一樣的程度,我們在這邊空談庖丁解牛的境界有多高,難道不是在嘴炮而已嗎?再舉個例子,我們上課都會教學生讀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如果我們自己都做不到「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那我們要怎麼跟學生解釋這到底是什麼樣一種境界?如果只會跟學生說這是「物我兩忘」的境界,結果自己根本沒體驗過,難道不是在自欺欺人嗎?
「厭世哲學家」粉絲專頁上所寫的東西,也是我這個「試驗」的一部分,相當於成果發表吧。我在這裡寫的東西通通都是我真實體驗到或感受到的東西,絕不搬弄什麼高超、新奇的理論或概念,不做任何學術上的考究與分析,也不想再跟網友爭辯什麼對或錯。這些對我來說都沒意義。我的文章難道是為了寫給別人看的嗎?才怪,我只是寫給我自己看而已。
老莊與孔孟真的有那麼大的差別嗎?不見得。儒家又真的跟墨翟楊朱水火不容嗎?也未必。東方與西方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嗎?也許是吧,但我為什麼不能讓它們在我身上互相印證呢?
寫了這麼多,我要說的只是,有建設性的批判意見,我會接受並思考;至於那種丟一兩句話,認為我在扭曲經典或古文,以為我是讀不懂或是誤解了文意,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的意見,我就不多回應了,一方面也是因為真的沒時間啦!謝謝。
楊朱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相關課程】《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從春秋晚期到秦漢之前這三百年間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
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儒、墨、道、法四家,
最著名的代表人物無非是孔子、墨子、老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
縱然距今已相隔數千年,但影響力持續貫穿古今,甚至橫掃中外。
這段分享特別提煉本書中談到的思想家~楊朱,
楊朱是最被忽略、也最常被誤解的大師,
他的千古名句~「一毛不拔」~你真的懂其真義嗎?還是認為這在指一個小氣鬼?
或許你不知道,其實這是橫跨中外,人類的第一份「人權宣言」!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楊朱 在 列子23:被儒家封禁了兩千多年的楊朱學說,究竟說了什麽?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