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中國·覽夏篇 貴州 桫欏:恐龍的食物 植物“活化石”
桫椤,极罕见的木本蕨类植物,它是和恐龙同时代的植物,也是雷龙、剑龙等素食恐龙的主要食物。在贵州东北部,有一个以桫椤及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戳视频: 鸟瞰神奇的“侏罗纪”风光。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銀杏又名白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遠在人類誕生以前,就已經生存在地球上。經過冰川運動後,銀杏樹在歐洲、北美以及亞洲的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滅絕,唯獨在我國的少數地區存活了下來,成為舉世聞名的“活化石”。海洋銀杏林位於廣西桂林靈川縣海洋鄉境內。林區有銀杏樹100萬株,一簇簇,一排排,一片片植於秀麗的田...
植物活化石 在 鏡頭日記 Facebook 八卦
雪融後的胡楊,更能夠細膩地看出生命力的紋路,生長在沙漠裡,耐寒耐旱,抗鹽鹼風沙。珍貴的喬木,和銀杏都有「植物活化石」的美譽。木壘,新疆。
植物活化石 在 健行筆記 Facebook 八卦
【新竹】尋找秋天的顏色!北得拉曼山毛櫸
台灣山毛櫸,或俗稱台灣水青岡,屬於冰河時期孓遺植物(活化石),台灣是山毛櫸植物分佈的最南界,生長於北部中海拔山區終年溫潤,雲霧繚繞的環境。 山毛櫸的紅葉時間短暫,從綠葉開始褪黃、轉至紅橙色、到最終落葉,立冬前後歷時大約只有兩週左右。
➤蛋吉蕾,這兒再一本相簿
山旅照片|一期一會山毛櫸
http://bit.ly/2WUEks8
➤下載健行筆記APP
|安卓系統 bit.ly/2JdMdDv
|iOS 系統 apple.co/2pKVJa6
(圖/Queenie Guan)
#健行筆記
植物活化石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銀杏又名白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遠在人類誕生以前,就已經生存在地球上。經過冰川運動後,銀杏樹在歐洲、北美以及亞洲的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滅絕,唯獨在我國的少數地區存活了下來,成為舉世聞名的“活化石”。海洋銀杏林位於廣西桂林靈川縣海洋鄉境內。林區有銀杏樹100萬株,一簇簇,一排排,一片片植於秀麗的田園間或村莊舍旁,面積違達四平方公里,樹齡一般為30-50年,林冠平均高度13米,樹幹直徑0.5米,其中有50多萬株年代久遠的銀杏樹,最古老的一株已有500多年歷史,百年以上的便有1.7萬多株,最大的“白果王”樹高達30米,樹幹需6人才可合抱。每到深秋季節,微風輕拂,落葉繽紛,樹上的、樹下的,一片片落葉就像一片片黃金在飛舞,襯著林下拾葉子的老人及孩童,構成一幅幅別有意味的秋意圖。像這樣成片成林的銀杏林景區全國罕見,廣西更是絕無僅有。金黃的世界裏,延續著童話般的夢想,那便是深秋的海洋秋語。也是攝影發燒友的熱門話題,這種深秋的顏色只能維持2-3周,11月中下旬時應該就是最美的季節了,本片段拍於十一月中,是剛開始轉黃的時候。鄉裡的大桐木村是湘桂故道,村口塘邊的桂花樹下有清代同治十三年國子監太學生唐亨琦立的拴馬石,樹後是民國年間建西式門樓,當年的私塾學堂還在。村中還有清朝嘉慶年間始建的古井,無論大雨洪峰,井水始終清澈。村中還有保持較為完好的古民居,當年繁榮和富足可見一斑。在銀杏節期間,村裏遊客絡繹不絕,也只有這個時候來才能見到這些擺小攤的村民。都是些土鄉土色的食品,地瓜,芋頭什麼的,價錢都很便宜。大桐木灣村有居民48戶共210人,村莊依山而建,歷史悠久,民風儒雅。清朝時期,村民唐亨琦因才華出眾,品學兼優,同治和光緒年間被清廷分別授予國子監太學生和貢生,並立有四根栓馬石柱刻碑文記載。也由此掀起了大桐木灣村讀書好學之風。為弘揚學風,鼓勵後進,民國年間村民集資興建了“狀元樓”,作為村裏的私塾學堂,供村裏的小孩讀書使用,現今還保存完好。村裏保存完好的還有五戶古民居,其最大的亮點是庭院裏都建有蓄水防火用的“太平缸”,形狀特異,讓人嘖嘖稱奇。
植物活化石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常設展介紹
專訪:黃冠龍 說明員
「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首部曲—發現臺灣」是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博館)21世紀以來首度推出的全新常設展,同時也是本館預定陸續推出的三場常設展中之「首部曲」。作為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的「首部曲」,本展覽將時間回溯至臺博館的源起,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當時稱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初創立的20世紀初,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擅場的「發現年代」,重新審視那些奠定今日臺博館收藏基礎、形塑臺博館風貌的博物學發現、發現者、與發現傳統。因此,這不是一部介紹臺灣自然世界的博物學展覽,而是一個回顧臺灣自然世界是如何被近代博物學所「發現」的展覽。故展名為「發現臺灣」。
「發現臺灣」內容主要分為三大主題單元:發現之道、臺灣新象、過去的未來。
發現之道
第一單元「發現之道」聚焦於20世紀初博物學家的調查傳統。透過兩位傳奇採集調查者:森丑之助與菊池米太郎的田野故事與蒐藏,勾勒出那一代博物學家強調親身實地踏查—即所謂「知識是人走出來的」之調查傳統。
另一方面,田野調查者所現地採集的物質憑證,構成了博物館的「標本世界」。標本並非調查的紀念品,而是物種的代表,許多不同標本的集合讓博物館體現出一個微型的自然界,在博物館裡重現了自然物種的分類階序與演化秩序。「標本中發現自然秩序」因此就構成另一個當時博物學傳統的重要特色,也是本單元的第二個主題。
臺灣新象
本展第二單元:「臺灣新象」則以專題方式細數臺博館歷史上重要的博物學者與他們的重要發現。如首任館長川上瀧彌主導調查的臺灣高山植物、臺灣昆蟲研究開創者素木得一所發現的「寬尾鳳蝶」、博物館的傳奇標本採集者菊池米太郎所採集的「黑長尾雉(帝雉)」、臺灣礦物研究先驅岡本要八郎發現的「北投石」、全能型博物學者堀川安市採集的貝類標本與其發現的新種蝸牛:堀川氏煙管蝸牛、戰後首任館長陳兼善與其學生梁潤生所採集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獨幟一格的歷史博物學者尾崎秀真所蒐集的原住民籐編器與珠衣,還有在1910年代由森丑之助指導製作的臺灣原住民各族「博多人偶」、1920年代末蒐集的「佐久間財團蒐集品」、1960年代造成萬人空巷的深海活化石—「龍宮翁戎螺」,與1970年代臺灣化石大發現出土的「早坂犀」等,館史上重要的發現者與發現,莫不在本單元的展場中翩然現身。
過去的未來
最後,名為「過去的未來」的本展第三單元,則始於一個問題:究竟這些臺博館典藏的歷史性標本在當代有何意義?換句話說,博物館的標本除了能夠帶我們回到過去,是否也能讓我們反省當下,甚至展望未來呢?。展場裡以三個物件回答此問題。第一件是臺灣雲豹標本,臺灣雲豹的野生族群已經在2014年正式宣告絕跡,因此博物館收藏雲豹標本就不再只是過去物種的歷史紀錄,同時也成為一把通往未來的鑰匙—透過其中保存的遺傳資訊而提供未來重建物種的可能線索。
另一方面,博物館裡的老標本同樣也能提供當代創作者充分的素材與靈感。本展場最後兩件「標本」是兩件當代藝術創作者的「作品」:泰雅族織藝師尤瑪・達陸的《古虹新姿》與多媒體藝術家王俊傑的創作:《過去的未來》,分別取材自博物館內古老織品的紋樣與各種標本的型態,衍生發展出兩件匠心獨具、新舊交融的裝置藝術作品。在博物館裡,「過去」也就是「未來」。
回歸收藏
「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首部曲—發現臺灣」也是一個回歸博物館收藏的展覽。展場內總共展出367件的博物學標本及文物,其中屬於臺博館藏品者共計265件,在這265件臺博館藏品中,其中不乏出自於著名發現者本人所親手採集並標註的歷史性標本,如森丑之助與菊池米太郎在上個世紀初所採集的泰雅長衣、史前石器、與鳥類標本;更有一些雖非經名家採集,卻是屬於首度亮相的「歷史性首展」,如近年發現的佐久間財團在1920年代末所收藏的莫那魯道之貝珠踝飾。
同時,為了忠實呈現這些藏/展品作為「標本」的採集入藏脈絡,許多當時採集或入藏時的「歷史標籤」,都「破例」隨著其「物主」一起於展場中展出,細看其上不難可發現一些著名的調查採集者,如森丑之助、岡本要八郎、堀川安市等人的親筆墨跡,至今仍斑斑可識。
植物活化石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達人帶路-「湖北」介紹
專訪:葉禮維(欣中國編輯)
湖北為先秦時期楚國的地域,簡稱“鄂”與中原文化並列華夏文明二大源頭。而今日的武漢江流湖泊和綠樹青山密佈,具有上百處旅遊景點,不僅是個開放、文明、新潮的現代港灣,而且回溯武漢3500年歷史,也不難發現她融合楚文化、三國文化及近代中西文化的古風遺韻。
湖北省會「武漢」又稱江城,2015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華中地區最大都市,有九省通衢之稱。長江、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漢市宣傳標語「大江,大湖,大武漢」,突出了武漢的城市特點。1918年美國豎琴師雜誌刊(Harpers)載了一篇署名為魏爾·瓦爾特的文章《中國的芝加哥》。該文盛讚道:「漢口在全國商品市場上所處的地位,可與芝加哥在美國的地位媲美」。
熱門景點:
●世界遺產─《 武當山 》
►著名的道教聖地之一,擁有奇特絢麗的自然景觀,及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榮獲“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三冠王」三項殊榮之─《 神農架 》
►位於湖北省西部,屬秦嶺山系大巴山脈東段的神農架山脈,西南部為亞高山區,東北部為中山、低山區。神農架東與湖北省接壤,西與重慶市毗鄰,總面積3253平方公里。神農架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野生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是中國內陸保存完好的唯一一片綠洲和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的一塊綠色寶地,是最富特色的壟斷性的世界級旅遊資源。相傳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此搭架採藥,親嘗百草而得名。神農架的珍稀植物有冷杉、岩柏、梭羅、珙桐、鐵堅杉等。
●素有“中華銀杏第一村”美譽之─《 安陸錢沖國家古銀杏森林公園 》
►銀杏素有“活化石”之稱,錢沖村有華中地區最大的古銀杏群落:千年以上的古銀杏48株,500年以上的1468株,百年以上的達4683株。定植銀杏240萬株,銀杏數量之多、年代之久為全國之最,被譽為“中華銀杏第一村”。 2008年底,錢沖村古銀杏風景區獲批省級森林公園,現已是古銀杏國家森林公園。秀美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化積澱,為錢沖村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錢沖銀杏旅遊在省內外旅遊市場具有相當的號召力,特別是金秋銀杏葉黃之時,各地遊客紛至沓來。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黃鶴樓 》
►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與岳陽樓、滕王閣並稱江南三大名樓,赤紅廊柱金黃琉璃瓦,金碧輝煌是遊人每到武漢必遊之處。黃鶴樓是蜚聲海內外的名勝,她瀕臨長江之濱,雄踞蛇山之首,登樓遠眺,極目千里;俯瞰江漢,氣勢磅礴。樓姿之雄偉,居江南三大名樓之首。自古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