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自己的閱讀速度再快一點會怎樣?
🚀「看書速度變成現在的十倍!」「十分鐘念完一本書!」「一個晚上念完五本書!」《#雪球速讀法》教我們,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速讀」是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的技巧。
✍️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snowball-speed-reading/
【為什麼我想學速讀?】
我真正開始愛上閱讀,是讀完《槍炮、病菌與鋼鐵》和《人類大歷史》的時候。當時,我幾乎是逐字逐句讀,可是當下非常享受,完全沉浸在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裡,拓展了自己的認知。
後來,我開始接觸更多的商管書、理財書、人物傳記,在同一個領域讀多了,才漸漸有一種,讀得越來越快的感覺。接著,我想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閱讀效率,開始到處參考別人如何讀得更快的訣竅。
偶然之間,我看到冏星人YouTube說書頻道的介紹,她給予《雪球速讀法》這本書許多的好評。我感覺書中提到的方法,對我而言很新鮮也有所啟發,因此馬上下訂買了這本書來看。
【這本書在說什麼?】
《雪球速讀法》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宇都出雅巳,她曾任職外資銀行,也曾訓練出許多王牌業務員,並於顧問師養成機構擔任講師,擅長的領域包含「速讀」和「記憶法」,寫過許多關於閱讀和記憶方面的書籍。
這本書名我認為取得非常好,「雪球效應」指的是只要讓雪球朝斜坡滾下去,越滾就沾黏越多的雪上來,越滾越大顆、越滾越快。巴菲特也很喜歡用這個譬喻,來形容資產成長的複利效應。換個角度想,這本書也可以稱為「複利讀書法」。
作者質疑傳統的速讀方式,過度強調動眼、快速掃描、等「技巧」,但都忽略了真正本質上的意義。閱讀並不是單純的「下載」資訊到腦袋裡,閱讀也是一種「激發」腦中思緒的行為。你以為自己是在「讀書」,其實,是書在「讀」你。
作者也強調,雪球速讀法其實就是一種用「高速大量循環技巧」來「建立雜學資料庫」的方法。
【高速大量循環和雜學資料庫】
所謂的「高速大量循環」,背後的精神是「讀得快,更容易理解內容」和「第二次讀的時候,會比第一次讀得更快」。作者以許多案例說明,讀得慢,不如讀得快、讀得多次,反覆且快速的來回閱讀,被證明是更能掌握整本書精華的方法。
對於速讀能力的定義,作者則給出這個簡單的公式:「速讀能力=速讀技巧x雜學資料庫(知識、資訊、經驗)」。坊間的速讀培養,大部分著重在「技巧」的提升,然而,更重要的地方往往被忽視,那就是資料的建立和累積。
作者在書本的前半段,精簡地帶過視野技巧和瀏覽技巧,轉而指出更關鍵的速讀步驟:快速讀過之後,可以累積一些資料庫。累積一些資料庫後,使閱讀速度提升。閱讀速度提升後,累積資料庫的效率也跟著提升。
因此,真正的速讀其實是累積腦中「雜學資料庫」的過程。起初緩慢、辛苦、沒效率。漸漸地,當資料庫累積到一定的量,開始出現雪球效應,才會讓整體的閱讀速度越來越快。
前幾本書你還不會感覺到越讀越快,但是當你累積到一定的數量(至少三本以上),你會開始發現不同書本裡「相同」的資訊,然後快速瀏覽過去。接著,你才開始有餘裕關注那些「不同」的資訊,思考為什麼不同作者會說出不同的觀點,達到激發自己思考的功用。
【一張圖學會30分鐘讀完一本書】
作者定義讀完一本書的意思是:「要能夠闡述內容大綱,才能算是讀完一本書。」因此,要如何在30分鐘內「讀完」一本書?你只要掌握正確的方式,在讀完書之後用自己的話闡述這本書的大綱和精華,就算得上讀完一本書了。
以下,我將作者提供的整套速讀方法,濃縮成一張流程圖,搭配每個環節花費的時間、進行的次數、以及該掌握的重點。
🔗圖 https://readingoutpost.com/snowball-speed-reading/
✅花一分鐘閱讀封面和書背
這個時候你要掌握的是,進入作者想在這本書表達的「情境」,在封面和書背通常會有許多引人注目的案例,許多作者也喜歡在書背放上許多的「問句」。趁此時對作者提出一些問題,或者對自己提出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再往下閱讀。
✅花三分鐘閱讀目錄
一本書的目錄通常代表作者的思考脈絡,讀懂這個地方,你就能十之八九掌握整本書的「脈絡架構」和「思考邏輯」。在這個階段,你要來回閱讀十次,具體了解,為什麼作者要用這樣的順序去寫這本書。這個階段,你等於掌握了書本的「骨架」。
✅花六分鐘閱讀前言和後記
想要清楚瞭解作者寫這本書的「寫書目的」,熟讀前言是最快的方式,接著搭配後記,你就能掌握整本書大致的「核心論點」。經過這三個步驟,不只是熟悉的領域有用,面對自己不熟的領域,甚至是艱澀的書,也有能力能說明這本書想表達的內容了。
✅花五分鐘閱讀所有標題
通常作者會把重要的段落,用大標題和小標題的方式表示。你可以快速翻過每一頁,就像讀報紙一樣,閱讀所有的大小標。你要在標題裡尋找前面三個步驟曾出現過的「關鍵字」,逐漸「擴大」對這些關鍵字的理解。
✅花十五分鐘閱讀內文和細節
讀內文的時候,不要停頓,你要先「同意」作者說的內容,用一種「原來如此」的方式去傾聽作者想說什麼。並且,當你走過了上面的四個步驟,再開始看書的內容,就會有一種「填空」的效果,就像是把骨架構裡面缺少的「肉」逐漸填滿。
✅速讀完一本書,然後呢?
走完這五個步驟,你已經掌握了一本書的整體脈絡,並且累積了足夠的資料庫資訊,試著回想整本書的內容,用自己的話闡述一次整本書的大綱。如果這個時候,你已經能夠闡述內容大綱,你已經算是讀完這本書。
不過,我認為即使在30分鐘內讀完一本書,還不能就此滿足。雖然你已經速讀完一本書,但接下來閱讀自己的內心,是更有意思的課題。回頭繼續翻閱,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後去思考、去找答案。帶著這本書的資料庫,繼續與自己的內心對話。
【我的感想:學速讀,要慢慢來】
許多人可能都聽過、或讀過《刻意練習》書中的一則故事,來自匈牙利的拉斯加.波爾加,運用「刻意練習」的方式栽培自己的三個女兒,成功讓她們全部成為西洋棋冠軍,堪稱當時匈牙利的「國寶」。
你或許會問,這個故事跟「速讀」有什麼關係?
先別著急,有趣的在後頭。另一本書《跨能致勝》從不同角度切入這個故事,書中提到2007年國家地理頻道找來大姊蘇珊.波爾加做了一個測驗,解密超凡本領背後的科學。
節目安排她坐在街道旁邊,一輛裝有大型看板的白色小卡車沿著街道駛來,看板上是28枚棋子的棋面圖,出自某個棋戰。小卡車經過蘇珊面前,然後就轉彎開進巷子。蘇珊只看到棋面短短幾秒鐘,接下來竟然在棋盤上一子不漏地排出一模一樣的棋局。
其實類似的實驗也在1940年做過,心理學家讓不同程度的棋手短暫觀看棋面,然後請他們在空棋盤上照著排出來。一位特級大師只需要看棋面三秒鐘,就能排出來。另一位大師大概只有一半的機率,市級冠軍和普通選手則始終無法排出完全正確的棋面。
蘇珊通過第一個測驗後,小卡車迴轉露出另一面,這次上頭的棋子為隨機亂擺。雖然這次棋子較少,但蘇珊看了卻完全排不出來。這呼應了心理學上「分組」的概念,能夠過目不忘並不是因為記憶力特別好,而是能把熟悉的實戰棋局分組,從經驗立刻掌握盤勢。
對於蘇珊來說,第一次測驗的棋面不是28枚棋子,而是5個具有意義的棋組,反映這個棋盤的盤勢。
讓我們回到速讀這件事,如果上面的故事還沒讓你完全理解,我們再做一個測驗。現在給你十秒鐘,看你能記得以下這段話中幾個字?
因為組別三十個模式
有意義容易文字的組別去記
真正的句子熟悉能你很多在。
再來試試以下這段話:
由三十個字組成的有意義句子
容易記得很多,原因在於
你能把熟悉的模式加以分組。
這兩句話的字數差不多,但是你根據從小到大學過的文法,應該立刻能讀懂第二段話。反而是第一段話,沒有條例的文法和隨意的排列組合,可能會讓你讀完之後仍感到非常茫然。
對於那些我們「還沒有累積足夠資料庫」和「還不熟悉的領域」的書籍,若強迫自己速讀,就像是強迫自己不停地看第一段話,不但看「不懂,也「速」不起來。
因此,如果你想培養對某個新的領域書籍的速讀技能,例如財經和投資方面的書籍,可以告訴自己這麼做:「起步先緩慢輸入,對基礎知識不貪快,有耐心地建立資料庫,自然地讓雪球滾起來,慢慢來比較快」。
【後記:閱讀不只攸關速度】
這套雪球速讀的方法,我認為特別適合用在讀「商業書」。我很喜歡曾在《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看過的這句話:「閱讀商業書就像在挖掘鑽石,只要挖到鑽石,其他砂石都不重要。」運用雪球速讀,能讓你挖掘的效率和速度大幅提升。
這本書也讓我聯想起之前讀過的另一本談閱讀方法的經典《如何閱讀一本書》,雪球速讀的方式符合「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目的是快速了解一本書的架構和內容,以及判斷這本書值不值得再花時間,繼續做到「第三層次:分析閱讀」。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並不建議讀者像是查詢辭典或者歷史紀錄那樣,只找出自己想知道的東西去閱讀。如果只是單純的「查詢檢索」,便只能獲得表面的知識,速讀能力和閱讀能力都有可能下降。用Google查詢檢索,效率可能還高得多。
我認同作者說的「驚奇感」很重要,也可說是一種富彈性的思考方式,或者是開放的心胸。在閱讀的當下感受到「原來還有這樣的世界!」「原來還有這樣的想法!」是讓人非常開心的事情。
如果你擔心自己現在才開始學速讀會不會太晚?我認為,重點不在於「什麼時候」開始讓雪球往下滾,重點在讓自己成為一顆充滿「黏性」的雪球,能夠接納、吸收和思考不同角度的觀點,什麼時候開始滾都不嫌遲,最好的時間就是「現在」。
那麼,接下來你想速讀哪一本書呢?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棋盤 街道 排列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八卦
你知道嗎?【曼哈頓巨石陣】
#本日冷知識898
各位讀者晚安,抱歉派翠克之前歷經考試摧殘一直到現在才能再幫大家服務。
前陣子派翠克的好友們不約而同前往英國巨石陣(Stonehenge)旅遊,讓派翠克非常羨慕。而在前幾天紐約的曼哈頓也有曼哈頓巨石陣(Manhattanhenge)的年度盛事,讓每位紐約客莫不趕緊拿著相機卡位拍到最好的照片(本人也很羞恥地跟風惹)。
那究竟什麼是曼哈頓巨石陣呢?這個詞首先出現在2002年,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就是博物館驚魂夜的故事發生地)的天體物理學家Neil deGrasse Tyson所提出,他將曼哈頓(Manhattan)與英國著名的巨石陣(Stonehenge)的詞根henge結合,創造了這一詞語,形容在紐約曼哈頓地區出現的城市與自然交織出現的美景。
由於曼哈頓街道大多呈棋盤式布局,在每年的5月28日和7月12日(或13日),日落時陽光將灑滿曼哈頓的所有的東西向街道,呈現一幅壯觀的景象,時間長達15分鐘。
不只是曼哈頓,其他有相似街道格局(街道呈棋盤式排列)的城市也都有相似的現象,例如:巴爾的摩、芝加哥、多倫多、蒙特婁等等。在台灣的高雄也能觀察到類似的景象!
或許讀者們也能觀察看看你/妳/祢居住的城市有沒有這一都市自然人文景觀!
棋盤 街道 排列 在 細腿男 / 旅行.攝影.生活 Facebook 八卦
[ 細腿男的葡萄牙復刻花磚杯墊 _ Chiado & Bairro Alto 系列 ]
花磚幻想曲來到了 C 組 : Chiado ( 希亞多 ) & 上城 ( Bairro Alto )。
這一組的圖案雖然不及 A 組華美、B 組優雅,但樸實中性格分明,所以也有一大票的愛好者。
回到介紹,里斯本的 Chiado 這裡無疑是市區最繁忙的轉運站,每天都有數十萬通勤和觀光人流進出,白天總是熙熙攘攘,夜晚更是年輕人跑趴的起點。 #常常地鐵一下車出匣口都會搞不清楚要往左邊還是右邊的出口走
Chiado 的建築是在十八世紀所打造,1988 年的一場大火摧毀了部分地段,經過十多年的修建後重生。從前文人政客聚集之處, 現在成了里斯本最熱鬧的購物商圈,各類型的國際連鎖品牌爭相進駐, 即便是在斜坡上,為了追求大眾潮流時尚,大家依舊爬得樂此不疲。#MangoMan是我的最愛
鄰近的 Bairro Alto 城則有一股特別的生活底蘊,十六世紀,曼紐爾一世將王宮移駕至商業廣場後, 底層階級被迫遷居至此,庶民生活於是展開。上城區的街道趨近棋盤格, 視線得以延伸。兩旁的舊樓房,陽台上的小花和晾掛衣褲、空中交雜 的電線和彩帶、三三兩兩的居民,一層層排列落下。 #去過里斯本的人應該都有在BICA纜車前拍照吧
二十世紀末,上城區開始發生變化。上述畫面仍在,但其間新穎的餐廳、酒吧和琳琅滿目的特色商店陸續開張。除了起因於政府有計畫性地翻新城市外,這裡不拘小節的特質也開始吸引年輕人逗留,塗藝術落地滋長。#朋友還帶我到一間酒吧花一歐元啤酒喝到飽的HappyHour
💁♂️ 細腿男的 #葡萄牙復刻花磚杯墊,請來這裡挑選、私訊購買 :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slimleg&set=a.388278526844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