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記者李瑞玉:呂宏偉:杜拜報導
【距離杜拜2020世博倒數365天,杜拜在世界最高樓哈里發塔前,盛大舉行燈光煙火秀。被視為當地最高機密的世博園區,也首度向全球媒體曝光。文茜世界周報是台灣唯一獲准進入的電視媒體:雖然此刻現場看起來仍像一大片工地,但主辦單位放下豪語,要一天當一天半來用。今年年底至少完成場館外觀!當世界重心不斷向東方傾斜之時,杜拜要當串連東方與西方的樞紐,透過一個如史詩般盛大的活動,成為文明對話的新熱點。請看記者李瑞玉/呂宏偉來自杜拜的採訪報導】
{內文}
(杜拜世博2020宣傳片)
我們人類,總是愛做大夢,搭建出來的甚至比想像更大,我們對建築的熱愛,始終並將永遠存在,只要看看我們曾經建造的,西元前2560年埃及吉薩(古夫)大金字塔,西元前447年希臘雅典帕德嫩神廟,西元537年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1931年紐約帝國大廈,1997年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2010年杜拜哈里發塔,2019年丹麥哥本哈根ARC再生能源電廠
我們從來不曾懷疑,人類能因夢想而偉大,也深知實踐的人將決定夢能做多大。
(杜拜世博2020宣傳片)
我們人類從來不會說到此為止,我們豎立了紀念碑,然後穿越各大洲,讓人類得以飛翔之後,隨即發送衛星,走入外太空,創立了使用者介面,我們在沙地上建造城市,把海洋變成陸地,卻仍然還不夠,我們創造了懸浮火車,開放世界的遊戲,建造了摩天高塔,還讓太陽能納入電網,我們讓房子變聰明,把食物變藝術,打造了自動駕駛汽車,並教會機器人談吉他,但不,這也還不夠,當我們發現治療疾病的方法,演奏出交響曲,探究了海底,讓機器做了我們的事,於是我們解構了夸克,研究了大白鯊,對我們的基因進行排序,甚至透過3D打印出房子,這樣我們可以結束了嗎?喔,還是沒有,我們還未完成,事實上我們需要做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多,我們的工廠需要幫助,還有一些我們不能忽略的挑戰,但請記得,我們是人類,只要我們下定決心,任何工作都沒有做不到的,如果我們所有人都抱持著真正無極限的精神,那麼當我們走上這個舞台,跨越國家地聚集在一起,如果我們能整合起來共同構思,我們就能使未來變得更好
杜拜就是這樣的角色,一個曾經綿延起伏的沙漠城市,歷經多年埋首於工程的敲打節奏,如今正欲向世人展現,她能從發燙的溫度中耀眼閃爍。
就在2020世博開幕倒數365天,杜拜選擇在迄今仍傲視全球的世界最高樓哈里發塔前,熱鬧以燈光煙火秀舉辦慶祝晚會,宣示中東的第一次,要重新扭轉各國對「世界」的認知,讓杜拜成為文明對話的新熱點。
(杜拜世博2020宣傳片)
您缺席了,當人類征服火力,穿著獸皮服裝或發明自行車輪胎之時,您缺席了,當他們創建代數,在吉薩建造金字塔或為蒙娜麗莎畫畫之時,您缺席了,當他們第一次造紙或建造圓形劇場時,當他們計算重力或使飛行成為現實時,您缺席了,當他們創作經典樂曲或發現抗生素,製作機械鐘或教導世界如何搖滾之時,但是這回您可以在那裡,親眼目睹人類天才的新舉措,在那裡觀看藝術 音樂 時尚和科學的結合,在長達六個月的時間中,您將見證屬於未來,一個充滿新意和激進想法,表演奇幻無比的盛宴,這回您不能錯過,在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表演中,這將是人類之最
杜拜傾全國之力,要讓這場世界級博覽會展現如一千零一夜般的阿拉伯式魔力,於是從2015年三月,選址杜拜南部離機場不遠處,斥資82億美元興建成本,讓4.38平方公里的黃土,幻化為傳奇的調色盤。
(杜拜世博2020宣傳片_
等距於每天串連全球近300個目的地的,杜拜及阿布達比國際機場的杜拜世博園區 以「串連心智 共創未來」為主題,作為杜拜世博會的最佳選址,創新的願景將透過整合機遇 機動性及可持續性這三個子題,每個子題都有自己的專屬區域,核心區是一個名為Al Wasl的廣場,這是杜拜舊的阿拉伯名稱 意即「串連」,在這個廣場的邊緣是創新館,這是一個全新場館概念,旨在加強世博會各個層面的參與度,讓參與者 訪客及來賓等思想領袖透過演出,討論及不斷衍生出的展覽一同進行,在這裡 計畫能夠隨時被創造,主題與思想也能被融合與發展
(李瑞玉/中天記者)
被視為最高機密的杜拜2020世博場館,在距離開幕倒計時360天,正式向全球上百家媒體曝光,儘管外觀看起來仍然像是一大片空地,但杜拜政府矢言,他們要一天當一天半來用,至少在場館的部分,2019年底要全部完工
中天新聞文茜世界周報節目,是當天唯一獲准進入採訪的台灣電視媒體,在全程40分鐘的官方導覽中,主要關注的就是這顆世博會的心臟,這座高65公尺開放性半球體的Al Wasl廣場,號稱是融合創新技術與伊斯蘭文明的驚人設計,不只內部空間足以容納兩架A380客機,外部由這款直徑130米的半透明薄片覆蓋,據說還可以在內外進行360度表面投影。
(Ahmed Al Khatib/杜拜世博2020開發與交付主管)
我們幾乎完成了所有結構部分,彼此之間的串連還要再加強,但對外發聲的系統已經接近完工,首先就像這三片花瓣,環繞著主場館分別是可持續性 流動性和機遇,都可以通往捷運站
再往遠處看一點,這個長得像巨大盤形天線的可持續發展館,據說是從植物的光合作用中獲取靈感,創造出一個可以動態捕捉太陽能,並可以從空氣中收集淡水的結構,企圖展現未來建築將具備自主調節以適應極端氣候的新樣貌,至於這個鄰近媒體中心 外型最吸睛,如飛行中獵鷹般的建築,則是地主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場館工程看起來進度最快,世博官方稱,它們將在這裡闡述這個連結世界的樞紐國家歷史,及該國元首如何打造出如此和平進步的社會。
(Ahmed Al Khatib/杜拜世博2020開發與交付主管)
目前我們有兩萬三千名工人在現場工作,大約有45台塔式起重機,而且我們已經移除了500萬立方公尺的卡車廢土,每個人都朝向單一目標努力,那就是如何讓這個計劃盡可能地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環繞世博主場館這一棵棵鋪滿太陽能板的能源樹,杜拜政府宣稱已斥資11.6億美元,進行電力水利相關基礎建設,務使2020世博會期間建築所需一切,均來自可再生能源,這個全球第七大石油生產國,近來亟欲擺脫能源消耗大國的負面形象,也讓杜拜世博成了最佳表演場。
(杜拜世博2020宣傳片)
德國,在德國校園參加可持續發展課程;英國,人工智能與太空的未來主義體驗;
奧地利,每個好點子都從正確的問題開始;波蘭,遷徙的鳥類描繪了一個生產動力
;阿曼,講述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接下來七個月,杜拜世博會宣稱,192個國家地區將開始搭建屬於他們的場館,這也是世博開辦168年以來,頭一回每個國家地區都有機會向世人展現自己所代表的文化與遺產,杜拜說,當全球經濟和政治重心不斷向東方轉移,阿聯無疑正處於關鍵樞紐,他們的角色除了串連舉辦這場如史詩般壯闊的世博,也將如同現代版的人工奇蹟,讓杜拜躋身人類偉大文明城市之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
杜象蒙娜麗莎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八卦
【芭蕾.巴黎】
芭蕾之緣起,一說起自古希臘,另一說源於義大利,無論如何,芭蕾在15世紀的義大利正文藝復興得如火如荼之時,便已流行於宮廷並具有高度表演效果。之後再藉由來自佛羅倫斯,堪稱富可敵國梅迪奇家族的凱薩琳.德.梅迪奇(Catherine de Médicis,1519-1589)遠嫁法國,成為法王亨利二世(Henri II,1519-1559)王后,將芭蕾流傳至法蘭西。
而芭蕾也從此在法國落地生根廣為流行,進一步發展與正式化,並確立芭蕾完整的動作體系,就連〝ballet〞一字也是法文,從義大利文〝balletto〞而來。
=========================
從芭蕾舞的風行,就可以觀察出從法王法蘭索瓦一世(François I,1494-1547)開始,直到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 1715),一路從瓦盧瓦王朝(House of Valois)延燒到波旁王朝(Maison de Bourbon),義大利文藝復興對於法國的巨大影響。
比如達文西最著名的傳世鉅作《蒙娜麗莎》(La Gioconda,1502-06)就是因為藝術家本人在1516年受到法蘭一世邀請來到法國旅居時,被一塊帶了過來,達文西去世後再由國王買下,經歷過1911年失竊事件後更奠定其羅浮宮鎮館之寶的崇高地位。(就是因為太過神聖不可侵犯,才又被達達藝術家杜象拿來嘲謔一番)
何況路易十四那『太陽王』(le Roi Soleil)稱號的由來也與芭蕾密切相關:1661年下令在巴黎成立世上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從13歲起親自參與舞蹈演出,後來因為吃太好,人也跟著太肥美,才退出舞台。
因為曾在芭蕾舞劇中扮演太陽神阿波羅,自此得到『太陽王』稱號--不僅反映他對芭蕾的熱愛,更突顯這個當時歐陸強權霸主光芒映照全歐洲。
=========================
發展至19世紀末,印象派畫家竇加(Edgar Degas,1834-1917)將描繪芭蕾舞者做為研究人體結構和動作之對象,以各種角度捕捉舞者造型、姿態和韻律,成為藝術史上世人最熟悉的芭蕾印象。
=========================
漫步在巴黎,常常也會發現風情各具的巴黎女子腳上踩著一雙輕薄柔軟的芭蕾舞鞋。原是專業舞鞋,成為日常穿著後,似乎也跟著輕盈浪漫了起來。
每回到巴黎,總會到店裡逛上一圈感染這結合舞台、日常和時尚的氛圍。於是在初夏時分,我撞見了母女倆相伴添購舞鞋的親暱時刻,還有這個屬於巴黎的,舞者的,女孩的美妙畫面。
#芭蕾 #巴黎
#這不是業配文
#不信去觀察巴黎女生穿搭
#是說夏季折扣已經開始了
#千萬要冷靜!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杜象蒙娜麗莎 在 Facebook 八卦
以美承載美的藝術殿堂|法國羅浮宮 Musée du Louvre
羅浮宮博物館是世界最大的藝術博物館,更是巴黎中心的地標,多數人來到巴黎必定造訪羅浮宮,一度是世界上最多人參觀的藝術博物館。羅浮宮原是法王居住的宮殿建築群,後來才成為藝術文物博物館。因此除了為數眾多的館藏外,博物館本身也是宮殿建築的傑作,是巴黎的代表形象之一。
▌羅浮宮的歷史
不同於今日的華麗與金碧輝煌,羅浮宮其實原本在12世紀時是中世紀風格的堡壘。但隨著巴黎的擴張,這個位在塞納河畔的城堡失去了防衛的功用,因此被改建成更適合居住的宮殿。
後來隨著太陽王路易十四在1682年把居住的宮殿改為凡爾賽宮,曾一度考慮拆除羅浮宮,但後來決定把羅浮宮轉為展示皇家收藏之用。在十八世紀末葉法國大革命之後,國民議會更是決議羅浮宮應該作為展示法國最高藝術傑作的博物館。在拿破崙掌權時期,除了將羅浮宮改名成拿破崙博物館之外,館藏數量也因為法軍在歐洲的劫掠而大增。此時的羅浮宮大幅增建,拿破崙三世時期更增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農庭院,成為今日所見的羅浮宮建築群。
但在面對現代日益增加遊客與展品下,羅浮宮開始顯得有些不敷使用。在時任法國總統的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推動下,屬於慶祝法國大革命兩百週年的大建築計劃中的大羅浮宮計畫就此展開。這個計畫打算擴建羅浮宮並遷走當時還在羅浮宮內的法國財政部來擴大館藏展示範圍。這個計畫委託給了美籍華裔的建築師貝聿銘,他在地下新建了一個大廳並在地面廣場的入口上建立了著名的玻璃金字塔。與其相應的倒金字塔也在五年後完工,就位在地下大廳的地下入口處。
▌羅浮宮的展區
羅浮宮有三個主要的展區,分別為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蘇利庭院(Sully Wing)以及最熱門的德農庭院(Denon Wing)。各個展區分別有不同的展覽主題,也都展品豐富。但也因為如此,即便只對重點展品詳細看、其他則蜻蜓點水式的速覽各個展品,我也花上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此如果參觀羅浮宮的時間有限,會先建議先去欣賞人氣最高的羅浮宮三寶。
▌羅浮宮三寶
羅浮宮三寶分別是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米洛的維納斯(斷臂維納斯)與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米洛的維納斯是在希臘的米洛島發現,推測是西元前一世紀時的創作,因為人體比例的完美勻稱以及布料處理的雕刻手法而極具藝術價值。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則是在愛琴海北部薩莫色雷斯發現。被找到時其實是碎成許多石塊的。即便還原之後還是有許多缺塊,但女神前傾準備迎風展翅飛翔的型態,因身上布料在逆風飛行下而緊貼身驅,展現了身體的曲線以及布料的皺褶,讓靜止的石雕有著強烈的動態感,被認為是曠世傑作。蒙娜麗莎這幅達文西的名作在繪畫的技法上本來就已經備受推崇,但受自身的盛名所累,蒙娜麗莎曾經被盜走以及數次遭受襲擊的曲折歷史讓世人對這幅名畫更感興趣,是多數人來羅浮宮必定欣賞的藝術品。
▌德農庭院
此區主要展示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以及十七至十九世紀的法國、義大利與西班牙油畫,也有法國皇家的珠寶,包含路易十五及拿破崙的皇冠。除了羅浮宮三寶外,德農庭院的重點展品有:
* 自由引導人民 -德拉克洛瓦 (Eugène Delacroix)
* 梅杜薩之筏 (Le Radeau de La Méduse) -傑利柯 (Théodore Géricault)
* 拿破崙加冕 -賈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
* 大宮女 -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都相當值得一看。
▌蘇利庭院
蘇利庭院主要展品為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以及古中東的文物。此區的重點展品有:
* 漢摩拉比法典 -世界現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以「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條文著名。
* 捨度與拉瑪蘇 -亞述文化中半人半獸的怪物,分別為雄性與磁性,常被置於守護寺廟或宮殿入口的左右兩旁。
▌黎塞留庭院
黎塞留庭院主要展示了14-17世紀的法國油畫作品、雕塑品、德國與低地國的油畫等。此外,能一窺羅浮宮作為皇宮樣貌的拿破崙三世套房也位在此區。(雖然他並未真的在此生活。)
▌拍攝建議
拍攝羅浮宮的展品如果不想拍到滿滿的人頭,最佳的拍攝時機是閉館前的一小段空檔。此時遊客大多往出口移動,許多熱門的展品,包含蒙娜麗莎,會有空景的機會出現。拍攝室外的最佳時機是日落到blue hour期間,這個時候除了遊客少之外,也能拍攝到比較漂亮的顏色。搭配羅浮宮建築的特徵如金字塔、水池以及夜間燈光,有諸多的題材與構圖可以拍攝。
▌更多我的攝影作品
我的Instagram上除了旅行的攝影作品外,也分享了一些拍攝當下的背景與故事,希望能夠更完整的傳達每個旅行的時刻。歡迎大家參考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杜象蒙娜麗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他論點嗎?
●你能清楚且簡潔地說明,眼前這幅作品為何能成為名畫嗎?
●巴洛克、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特色各是什麼,差異何在?
●宗教畫、風景畫、人物畫、抽象畫……創作訴求大不同,怎麼解讀?
「顏色很漂亮」、「構圖很有張力」、「真不愧是名畫」……,
這種訴諸「感性」的鑑賞方式十分重要;但,光有感性還不夠。
一般人缺少的,是「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日本最紅火的藝術專案負責人秋元雄史,帶你這樣鑑賞西洋美術:
步驟一/從作品表現鑑賞:看懂繪圖技巧、色彩與主題等。
步驟二/從歷史背景鑑賞:理解創作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等。
藝術名作中的確存在著「留芳百世,聞名全球」的理由。
如果沒能仔細地解讀暗藏其中的各種主題與寓意,
就只能淪為膚淺的走馬看花、拍照打卡。
相較於此,習得「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就能更接近西洋美術本質,
日後不論碰上何種藝術作品,都能觸類旁通地舉一反三。
本書共收錄23件(共22幅名畫與1件工業製品)西洋美術史上,
曾引發各類革命性演進的關鍵作品,
透過這些曠世巨作的剖析與解讀,無痛習得「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而在掌握了這套「作品表現、歷史背景」的美術鑑賞術之後,
觀看其他作品時,你的觀點與視角也會跟著改變。
面對藝術創作,你會有更深層的體悟、發表評論時更言之有物;
告別過去「真好看」、「好漂亮」、「很特別」等空洞感想,
成為談吐更有涵養、品味更上層樓的成熟大人。
◎館長帶逛!秋元雄史教你這樣參觀美術館,保證值回票價
‧常設展通常票價便宜,可用來練功;若是特別企畫展,先上網做功課。
‧就算一頭霧水也沒關係,觀展當下就是「張大眼睛用力看」。
‧把眼前所見全數「語言化」,看見什麼就說什麼,有助理解與體悟。
・其實沒人看得懂「抽象藝術」,這時把「體驗」設為首要目標即可。
・太多作品逛不完?那就以「五件集中」的方式加速參觀,怎麼做?
美術鑑賞已是現代成熟大人必備的全新知識,
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就讀秋元雄史的西洋美術鑑賞術。
【全書收錄作品一覽】
●《雅典學院》拉斐爾.聖齊奧
●《蒙娜麗莎》李奧納多.達文西
●《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
●《倒牛奶的女僕》約翰尼斯.維梅爾
●《世界的起源》古斯塔夫.庫爾貝
●《奧林匹亞》愛德華.馬內
●《印象.日出》克洛德.莫內
●《向日葵》文生.梵谷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保羅.高更
●《聖維克多山》保羅.塞尚
●《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亨利.馬諦斯
●《亞維農的少女》畢卡索
●《吶喊》愛德華.蒙克
●《紅、黃、藍、黑的構成》皮特.蒙德里安
●《白色上的白色》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橫躺的裸婦和貓》藤田嗣治(Léonard Foujita)
●《扎辮子的少女》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
●《噴泉》馬歇爾.杜象
●《記憶的堅持》薩爾瓦多.達利
●《都市全景》馬克斯.恩斯特
●《One Number 31,1950》傑克遜.波洛克
●《空間概念:期待》盧齊歐.封塔納
●《瑪麗蓮.夢露》安迪.沃荷
作者簡介:秋元雄史(Yuji Akimoto)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
1955年出生於東京。現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以及練馬區立美術館長。
1991年進入福武書店(現已改制為Benesse Corporation,倍樂生集團),兼任國吉康雄美術館主任研究員;之後因策畫「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enesse Art Site直島)聲名大噪,成為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Art Projector)。
2001年,秋元雄史除了孕生出直島的象徵作品:草間彌生《南瓜》「Out of Bounds」展外,更居中斡旋、企畫了舊民宅作品化的「家 Proiect」。2002年,他開始構思「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並參予指導,其靈感來源為莫內的名作《睡蓮》。自2004年開館起,他出任地中美術館長兼公益財團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常務理事,同時擔任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的藝術總監。過去,直島倍樂生一年內的遊客不到三萬名,卻在2005年突破了12萬人次,達到首次的單年度盈餘。
2007年,秋元雄史就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創下年間最多達255萬名參觀民眾的冠軍紀錄。任職10年後退休,並出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及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