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文學家庭,侯孝賢御用劇作家朱天文,這次不再只是小說與電影背後的催生 ... 朱家以文學立家,朱天文與妹妹 朱天心 ,從小在父母影響下,高中便開始 ... ... <看更多>
李桐豪朱天心 在 [新聞] 悲情城市》編劇待遇朱天文吳念真編劇四tkucuh ... - PTT 的八卦
朱天心 新書《三十三年夢》計三十一章回,回回皆是京都遊記。遊記始於一九七九年五月,二零一五年五 ... ... <看更多>
Search
出生文學家庭,侯孝賢御用劇作家朱天文,這次不再只是小說與電影背後的催生 ... 朱家以文學立家,朱天文與妹妹 朱天心 ,從小在父母影響下,高中便開始 ... ... <看更多>
朱天心 新書《三十三年夢》計三十一章回,回回皆是京都遊記。遊記始於一九七九年五月,二零一五年五 ... ... <看更多>
讀李桐豪訪問朱天心,問道:「紀錄片中劉慕沙青春往事精彩,但篇幅很少,訪問朱天心的過程問了這題,這樣對媽媽不會太不公平嗎?」.
朱天心 · 出生:1958年3月12日 · 代表作:《擊壤歌》《古都》 · 主要榮譽:1999年《古都》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3. 【一鏡到底】山河故人朱天文、朱天心 - Yahoo奇摩新聞
【一鏡到底】山河故人朱天文、朱天心. 李桐豪. 2022年3月26日 ·1 分鐘(閱讀時間). 《他們在.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紀錄片系列三 ...
李桐豪 無聊中孵生創意剛從北歐聖誕老人村返台,正職是一名跑遍地球角落的旅遊記者, ... 獲獎作〈門神〉被評審朱天心譽為個人美學的高度完成。
#5. WM - Plurk
對朱天心說髒話 她在回憶之中四處與人爭辯,導致她看上去不像是優雅女神朱天文 ... 哎呀原來是李桐豪,我有按讚但完全不知道是誰的專頁XDD(失禮. —。阿離。 ENJOY —.
#6. 原來黨外運動,可以混搭女同志成長史 讀張亦絢《永別書》
文章:李桐豪:原來黨外運動,可以混搭女同志成長史──讀張亦絢《永別書》, ... 作者:李桐豪 / 2016-01-12 瀏覽次數(16066) ... 算了,算了,妳又不是朱天心。」
#7. 目宿媒體Fisfisa Media - 文學朱家《願未央》《我記得》
【#一鏡到底】山河故人朱天文、朱天心#李桐豪 年過6旬的朱天心讀父母非情書,見20出頭的年輕男女講文學大夢,恍惚的剎那,有變成他們前輩的 ...
「他們在島嶼寫作」拍到了「著名的」朱家,李桐豪在《鏡週刊》寫了朱天文、朱天心專訪,淡出輿論的「文學世家」又入了眼簾,也激起一點漣漪。
... 五部紀錄片包括朱西甯、劉慕沙《願未央》,朱天文、朱天心《我記得》, ... 〈療程〉、左耀元〈夢幻病〉、王定國〈厭世半小時〉、李桐豪〈結紥〉、 ...
#10. 20151022-李桐豪:《悲情城市》編劇待遇,朱天文吳念真編劇 ...
李桐豪 :《悲情城市》編劇待遇,朱天文吳念真編劇四六拆帳 2015年10月22日14:37 朱天心新書《三十三年夢》計三十一章回,回回皆是京都遊記。遊記始於一九七九年五月, ...
#11. 《刺與浪》台灣第一本同志散文合集,主編楊佳嫻
主編楊佳嫻於《刺與浪》收錄了白先勇、朱天心、李桐豪、邱妙津、席德進、羅毓嘉...等當代27位作者的感性書寫,從身體認同、身份意識到情感日常, ...
#12. 從朱天文《願未央》看朱西甯的時代故事與作家身影 - 南華大學
9 朱天文:〈素讀《八二三注》〉,《黃金盟誓之書》(臺北: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8 年2 月),頁38。 10 李桐豪:〈山河故人朱天文、朱天心〉,《鏡週刊》 ...
#13. 多年後我憶起台北| 誠品線上
... 朱天心、鴻鴻、楊佳嫻、廖偉棠、孫梓評、李桐豪、崔舜華、王春子、騷夏、廖瞇──誠摯推薦☆詩人鴻鴻:「在台北養兒子,養貓,養心底一個小小的女人的眼睛。
#14. 朱天文:生於文學,長於文學,願最後還有文學 - YouTube
出生文學家庭,侯孝賢御用劇作家朱天文,這次不再只是小說與電影背後的催生 ... 朱家以文學立家,朱天文與妹妹 朱天心 ,從小在父母影響下,高中便開始 ...
#15. 朱天心新書《三十三年夢》,透露胡蘭成,侯孝賢,吳念真...秘辛.
文壇醜聞往事並不如煙:朱天心新書《三十三年夢》,透露胡蘭成,侯孝賢,吳念真...秘辛.天心姐的新書《三十三年夢》雖然自稱是為長篇小說:《我在台灣的 ...
#16. 第一章緒論 - 政大學術集成
私淑張腔的作家有:施叔青、朱天文、朱天心、鍾曉陽、蘇偉貞、. 袁瓊瓊、三毛、白先勇、郭強生、林俊穎、林裕翼等 ... 李桐豪. 綁架張愛玲:一人份的上海文學旅遊建議.
#17. 謀殺與創造之時(改版) - 香港地攤
... 但也可能是買凶換得未來的高枕無憂–– 冬陽x朱天心x朱天文x李桐豪x侯孝賢x唐諾x 張國立x陳雪x個人意見陳祺勳x臥斧x 傅月庵x劉梓潔x駱以軍x顏忠賢x史蒂芬.金x麥可.
#18. 多年後我憶起台北 - 唐山書店
劉克襄、朱天心、鴻鴻、楊佳嫻、廖偉棠、孫梓評、李桐豪、崔舜華、王春子、騷夏、廖瞇 「在台北養兒子,養貓,養心底一個小小的女人的眼睛。
#19. 遺恨- 图书- 豆瓣
作家朱天心推崇「才情之高、出手之氣魄,令人驚心和佩服。 ... 朱天心作家宇文正作家李維菁作家李桐豪作家陳雨航作家黃念欣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梅家玲台大中文系系主任須 ...
#20. 戰後台灣小說選讀SELECTED READING ON ... - 課程大綱
... 〈獵女犯〉 黃春明〈小寡婦〉 洪醒夫〈散戲〉 一九八0年代以後台灣小說選讀袁瓊瓊〈自己的天空〉 陳映真〈山路〉 朱天心<新黨十 ... 17, 之六--李桐豪〈養狗指南〉.
#21. 電子書〉在死亡之中 - udn 讀書吧
有人在四十八小時前刺死了她, 但是她的聲音依然在她的電話中答話…… 朱天心x朱天文x李桐豪x唐諾x冬陽x張國立x陳雪x個人意見陳祺勳x臥斧x傅月庵x劉梓潔x駱以軍x顏忠賢
#22. 多年後我憶起台北/ 馬尼尼為(9786267061398) - 紀伊國屋
劉克襄、朱天心、鴻鴻、楊佳嫻、廖偉棠、孫梓評、李桐豪、崔舜華、王春子、騷夏、廖瞇──誠摯推薦☆詩人鴻鴻:「在台北養兒子,養貓,養心底一個小小的女人的眼睛。
#23. 遺恨 - 城邦讀書花園
作家朱天心推崇「才情之高、出手之氣魄,令人驚心和佩服。 ... 國際名導王家衛領銜推薦更多讚嘆推薦── 朱天心作家宇文正作家李維菁作家李桐豪作家陳雨航作家黃念欣 ...
#24. 遺恨 - 美安
作家朱天心推崇「才情之高、出手之氣魄,令人驚心和佩服。 ... 國際名導王家衛領銜推薦更多讚嘆推薦──朱天心作家宇文正作家李維菁作家李桐豪作家陳雨航作家.
#25. 台北爸爸,纽约妈妈_百度百科
... 的美麗少年:陳俊志紀念特輯」,收錄十位名家追憶陳俊志文字:李桐豪、張小虹、 ... 媽媽》首次出版,獲詹宏志、朱天文、朱天心、李昂、張小虹、王小棣、陳坤厚…
#26. 勞倫斯- 三民網路書店
朱天心 x朱天文x李桐豪x唐諾x冬陽x張國立x陳雪x個人意見陳祺勳x臥斧x傅月庵x劉梓潔x駱以軍x顏忠賢──齊聲推薦 「事實上,我通常比較喜歡幫我不喜歡也不尊敬的人做事, ...
#27. 馬尼尼為的台北與貓】《多年後我憶起台北》作者親繪簽名書+ ...
劉克襄、朱天心、鴻鴻、楊佳嫻、廖偉棠、孫梓評、李桐豪、崔舜華、王春子、騷夏、廖瞇──誠摯推薦 來自馬來西亞的散文家、詩人、畫家馬尼尼為,以 ...
#28. 刺與浪:跨世代台灣同志散文讀本 - Carousell
【本書內容】 27位跨世代作者,鋪展近半世紀同志生活群像—— 王盛弘|白先勇|朱天心|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李屏瑤|李桐豪|何景窗|阮慶岳|吳億偉|邱妙津| ...
#29. 在死亡之中(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 Amazon.com
朱天心 x朱天文x李桐豪x唐諾x冬陽x張國立x陳雪x個人意見陳祺勳x臥斧x傅月庵x劉梓潔x駱以軍x顏忠賢 ──齊聲推薦 「事實上,我通常比較喜歡幫我不喜歡也不尊敬的人做事, ...
#30. 多年後我憶起台北
劉克襄、朱天心、鴻鴻、楊佳嫻、廖偉棠、孫梓評、李桐豪、崔舜華、王春子、騷夏、廖瞇──誠摯推薦☆詩人鴻鴻:「在台北養兒子,養貓,養心底一個小小 ...
#31. 在死亡之中eBook by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 - EPUB
有人在四十八小時前刺死了她,. 但是她的聲音依然在她的電話中答話…… 朱天心x朱天文x李桐豪x唐諾x冬陽x張國立x陳雪x個人意見陳祺勳x臥斧x傅月庵x劉梓潔x駱以軍x顏忠賢.
#32. 【短篇小說組複審評論】李桐豪老師 - 雙溪現代文學獎
觸及疾病,同志HIV,母子親情,有企圖心,展展鋪疊,根紅描正純文學作品,最用功。 (二)總體評論. 日前,朱天心在台積電文學賞頒獎典禮上憂慮臺灣年輕 ...
#33. 精選書展 - 女書店
【本書內容】 27位跨世代作者,鋪展近半世紀同志生活群像—— 王盛弘|白先勇|朱天心|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李屏瑤|李桐豪|何景窗|阮慶岳|吳億偉|邱妙津| ...
#34.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蕭寶鳳:〈漫遊者的權力:論朱天心小說的歷史書寫、現代文明批判及死亡主題〉 ... 黃正宇〈土匪〉、鐘文音〈臺北發的末班車〉、李桐豪〈非殺人小說〉、任.
#35. 《臉譜文化》在死亡之中(紐約犯罪風景塗繪全新設計版 ...
朱天心 x朱天文x李桐豪x唐諾x冬陽x張國立x陳雪x個人意見陳祺勳x臥斧x傅月庵x劉梓潔x駱以軍x顏忠賢──齊聲推薦 「事實上,我通常比較喜歡幫我不喜歡也不尊敬的人做事, ...
#36. 遺恨- 鍾曉陽|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作家朱天心推崇「才情之高、出手之氣魄,令人驚心和佩服。」王德威教授嘆其為「今之古人」 ... 朱天心作家宇文正作家李維菁作家李桐豪作家陳雨航作家
#37. 父之罪線上看,文學線上看| BOOK WALKER 台灣漫讀/ 電子書平台
從犯罪現場走入人心密室,傾聽說不出口的孤寂和恐懼──無牌私探馬修‧史卡德的第一案朱天心x朱天文x李桐豪x唐諾x冬陽x張國立x陳雪x個人意見陳祺勳x臥斧x傅月庵x劉梓潔x ...
#38. 李桐豪:孽子回家番外篇----白先勇給孽子們的一封信 - 樵客
少年白先勇從香港移居台灣念建國中學,成績名列前茅,又是家裡長得最好看的孩子。他是青春校園裡的閃閃發亮王子,何以寫出〈寂寞的十七歲〉這樣苦澀的小說 ...
#39. 《印刻文學生活誌》2013‧八月號:瘋魔與文明所抵達最遠之夢 ...
朱天心 〈我的街貓朋友〉寫並肩作戰愛貓的夥伴們*演藝廳:王安祈揣想《水袖與 ... 〔木心印象〕王渝、張宏圖*〔閱讀木心〕駱以軍、李進文、李桐豪、羅毓嘉*〔追思木 ...
#40. 遺恨| Fiction 文學小説 - Tplaza 哈台舘國際書店
朱天心 作家宇文正作家李維菁作家李桐豪作家陳雨航作家 黃念欣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梅家玲台大中文系系主任須文蔚東華大學華文系主任楊 照作家評論家馬家輝作家主持人張大春 ...
#41. 開卷好書13年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我記得, 朱天心, 遠流出版公司∕三三集刊 ... 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大江健三郎著﹐陳保朱譯,時報文化公司 ... 絲路分手旅行, 李桐豪著,milk牛奶出版,320元.
#42. 2022年10月——新上架 - 海風書屋
【預購】獵人們:貓爸爸、李家寶◎阮光民、朱天心. 目宿媒體. $22.00 · Quick view. 【預購】【他們在島嶼寫作二】他們的文學時代:新世代創作者眼中的大師◎ 行人文化 ...
#43. 作家- 搜尋結果 - VERSE
記者出身的 作家 李桐豪近期出版最新著作《紅房子:圓山大飯店的當時與此刻》,以報導文學的角度,講述這座政商雲集 ... 「讀朱天心〈李家寶〉而不墮淚者,非貓奴也。
#44. 60歲有「不做」的勇氣!朱天心:人生只要退讓一次 - 遠見雜誌
編按:《我記得》是「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文學朱家紀錄片下集,主角是台灣文壇傳奇姊妹朱天文與朱天心。朱天心每一次看片中鍾曉陽唸著《擊壤歌》 ...
#45.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動物抒情片
朱天心 《獵人們》. ⦿ 李桐豪〈養狗指南〉. 2014, ▸ 私人農場動物河馬「阿河」於運送途中重摔不治. ▸ 臺美合作研究調查團隊宣布雲豹可能已經滅絕.
#46.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四屆待審
本日上午議程有委員孔文吉、李桐豪、許智傑、蔣乃辛、陳亭妃、何欣純、 ... (五十一)鑒於作家楊照之「迷路的詩」與朱天心之「擊壤歌」,除已成為當代文學經典之外,更 ...
#47. 馬修‧史卡德系列—《在死亡之中》 - 臉譜出版部落格- 痞客邦
朱天心 、朱天文、李桐豪、唐諾、冬陽、張國立、陳雪、個人意見陳祺勳、臥斧、傅月庵、劉梓潔、駱以軍、顏忠賢──齊聲推薦. 「史卡德處理事件過程的 ...
#48. 刺什麼?又怎麼浪? 小說《刺與浪 - 書評書目
當然,筆者絕對相信,朱天心和唐諾是真心認同盟哥的,與世俗偏見無關。 ... 〈星期天〉和〈鸚鵡、鵪鶉、男色、拍電影〉,陳俊志、李桐豪與李幼鸚鵡鵪鶉 ...
#49. 2007臺灣作家作品目錄1 - GPI政府出版品資訊網
成英姝; 朱小燕; 朱介凡; 朱天心; 朱天文; 朱天衣; 朱少甫; 朱少麟; 朱文明; 朱旦; 朱白水; 朱立民; 朱羽; 朱衣; 朱西甯; 朱沉冬; 朱秀娟; 朱邦復; 朱亞君; 朱夜; 朱炎
#50. 父之罪- TAAZE 讀冊生活
朱天心 x朱天文x李桐豪x唐諾x冬陽x張國立x陳雪x個人意見陳祺勳x臥斧x傅月庵x劉梓潔x駱以軍x顏忠賢──齊聲推薦 「我到她生命結束以後,才開始走進她的 ...
#51. 父之罪 - Hami書城- 中華電信
朱天心 x朱天文x李桐豪x唐諾x冬陽x張國立x陳雪x個人意見陳祺勳x臥斧x傅月庵x劉梓潔x駱以軍x顏忠賢 ──齊聲推薦 「我到她生命結束以後,才開始走進她的 ...
#52. 現場》聽見作家眼中的老台北:台北文學季特展「耳朵帶路
作詞人方文山、作家李桐豪及輕搖滾電氣樂團法蘭黛各自選出三首心中代表 ... 記者前所寫的〈河流〉,記錄畸零地帶街區與人生的荒謬與奇幻;朱天心以雙 ...
#53. 講座報導|【白樵X沐羽】我們本身就是歧路|別字第五十三期 - 字花
而同志文學到近年亦有書寫日常的趨勢,如李桐豪的〈養狗指南〉則從激進的寫法過渡到 ... 這能對應駱以軍的《降生十二星座》,朱天心在再版序中批評90年代的後現代小說 ...
#54. 文學獎
吟、紀大偉、張鐵志、房慧真,決審:朱天心、李瑞 ... 文學年金入圍張耀升〈流年〉、祁立峰〈盆地〉、朱 ... 及小品文初審:吳鈞堯、王盛弘、李明璁、李桐豪、.
#55.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紀念珍藏版。兩款書衣首刷限量
... 紀念特輯」,收錄十位名家追憶陳俊志文字:李桐豪、張小虹、張娟芬、陳 ... 2011年《台北爸爸,紐約媽媽》首次出版,獲詹宏志、朱天文、朱天心、 ...
#56. 台灣“張派"作家世代論
朱天文、蔣曉雲(1954-)、袁瓊瓊、蘇偉貞、朱天心(1958-)、楊照、蕭麗 ... 見李桐豪:《綁架張愛玲》(台北:胡桃木出版公司,2004.
#57. 11月2008
李桐豪 _教授_政治大學金融系, 明道大學_教理學院_教授_黎自奮_開創語音辨識新紀元, 林建秀(Chien-Hsiu Lin)_助理 ... 作家朱天心[2007-12-25].jpg
#58. 2022年12月30日星期五 - 人和書( Men and Books)
... 會,五部紀錄片包括朱西甯、劉慕沙《願未央》,朱天文、朱天心《我記得》,吳 ... 「非小說獎」林懷民《激流與倒影》、李桐豪《紅房子》、蘇淑娟等合著《臺灣惡 ...
#59. 孽子回家白先勇| 現代文學 - SI
文|李桐豪 攝影|林煒凱 |2017.06.12|鏡週刊. 奼紫嫣紅開遍白先勇. 1937年出生廣西桂林,童年在桂林、南京、上海度過.
#60. World Languages - 遺恨- Queens Public Library - OverDrive
朱天心 作家. 宇文正作家. 李維菁作家. 李桐豪作家. 陳雨航作家. 黃念欣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梅家玲台大中文系系主任. 須文蔚東華大學華文系主任. 楊照作家評論家.
#61. Re: [問卦] 台灣文學界的霸主是誰- 精華區ck54th122
朱天心 : 她的問題也在於控訴。 ... 盧郁佳、高翊峰、郝譽翔、陳千武、平路、成英姝、袁瓊瓊 、黃崇凱、李桐豪、林雙不、楊富閔、陳又津、黎紫書、賀 ...
#62. 文學 - 天地圖書
朱天心 1 朱天心, 李昂, 楊照, 藍博洲, 陳垣三, 黃凡, 東年, 黃崇凱 1 ... 李桐豪 1 李歐梵 4 李歐梵, 葉月瑜, 孫筑瑾, 寇致銘, 戴樂為, 陳相因, 蘇文瑜, 柯瑋妮, ...
#63. 出版訊息 - 漢學研究通訊電子報
... 朱西甯率性爽朗詩風奇特,世上不可少的詩人──管管活在自己的滄桑天空──袁瓊瓊入世而孤獨的老靈魂──朱天心「眷村 ... 導讀HTTP404,欲望找不到網頁(李桐豪)
#64. TinaRay讀鍾曉陽的《遺恨》 - 劃錯重點的另類閱讀
朱天心 作家 宇文正作家 李維菁作家 李桐豪作家 陳雨航作家 黃念欣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梅家玲台大中文系系主任 須文蔚東華大學華文系主任 楊 照作家評論 ...
#65. [新聞] 悲情城市》編劇待遇朱天文吳念真編劇四tkucuh ... - PTT
朱天心 新書《三十三年夢》計三十一章回,回回皆是京都遊記。遊記始於一九七九年五月,二零一五年五 ...
#66. 朱天文、朱天心:文學才能收留我 - 美麗佳人
刻劃小說家朱西甯與翻譯家劉慕沙的《願未央》,由大女兒朱天文扛下導演重任,《我記得》則講述朱天文與朱天心的創作源流與生命,交給朱家姐妹四十年好友、亦是知名作家 ...
#67. 朱天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經歷編輯. 父親朱西甯,母親劉慕沙,胞姐朱天文、胞妹朱天衣。 朱天心寫作起步極早。國中時期朱天心便開始寫作,作品多發表於《中國時報》,並受到當時【人間副刊】 ...
#68. 姊妹「餘燼拾珠」之路朱天文、朱天心文學世家記住歷史的方式
朱家三姊妹天文、天心、天衣最近好不容易又從台北辛亥路那間老宅子,走到了公眾面前。「文壇朱家」總是如雷貫耳,從一九四九年到二○二二年,從朱 ...
#69. 台灣文壇「文學朱家」紀錄片《願未央》朱西甯劉慕沙夫妻
「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新作,被稱為「稿紙糊成的家」文壇家族紀錄片朱西甯劉慕沙《願未央》、朱天文朱天心《我記得》,這個3 月一連在全台灣上映。
#70. 為什麼我們怕讀朱天心:《三十三年夢》及其他(上) - 端傳媒
為什麼我們怕讀朱天心:《三十三年夢》及其他(上). 從《擊壤歌》、《方舟上的日子》的爛漫時代,一路追到作家小說成就的高點《古都》、《 想我眷村 ...
#71. VOGUE TAIWAN:國際中文版 2022年8月 - 第 49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刺與浪》主編楊佳嫻於本書收錄了白先勇、朱天心、李桐豪、邱妙津、席德進、羅毓嘉⋯⋯等當代27位作者的感性書寫,從身體認同、身份意識到情感日常,拼湊近半世紀的同志 ...
#72. 綁架張愛玲: 一人份的上海文學旅游建議 - 第 205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一人份的上海文學旅游建議 李桐豪 205 所以朱天心的小說中偷情女主角走到了賓館門口又矜持地拒絕了為她穿著一條鬆緊帶鬆掉的內褲呀。在上海人面前是發下狠話的了我寧可 ...
#73. 愛情必修學分 - Google 圖書結果
王盛弘、白先勇、朱天心、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李屏瑤、李桐豪、何景窗、阮慶岳、吳億偉、邱妙津、周芬伶、席德進、許正平、張亦絢、張娟芬、陳克華、陳怡如、 ...
#74. 天文憶父親細膩的獅子座- 藝文副刊 - 中國時報
作家張大春在紀錄片《我記得》裡提到,朱天心外表看起來溫柔,但是內心卻有一種剛強的狀態;作為朱天心的大姊,朱天文說,「天心的紫微斗數本宮是天梁 ...
李桐豪朱天心 在 Re: [問卦] 台灣文學界的霸主是誰- 精華區ck54th122 的八卦
最近又看到stand1234的回應文章浮出水面,也想來談談這系列的問題。或許可以再提供
給有興趣的讀者一些資訊。
這篇回應大抵上和前文一致:提供名單,再談談名單中的人。但會再回應一下「台灣文學
的霸主是誰」這個問題本身。
不過,這篇文章並無報酬,所以只會略談,且嘗試用簡單的方式稍微聊聊這系列的問題。
文章分兩部分:一問題與脈絡,二名單。
文章很長,有興趣的讀者就自行選擇參考。
(一)問題:
A:「台灣文學界的霸主是誰」?
這個問題其實隱含的是,我們當前對「其他領域」的認識往往都從「最成功人士」開始的
邏輯。「霸主」這詞彙內涵的是高度的排他性和最頂尖人士的特徵,但當我們問出這個問
題的時候,我們就要留心無論是問題方或回應方,是否有足夠的「條件」支撐這樣的問題
成立。
具體而言,「台灣文學界的霸主是誰」意味著台灣文學界存在著一個「出現霸主」的現象
,而這個現象之所以能夠成立,必要有數種「客觀條件」足以判斷「一個個人」如何成為
霸主並排除掉其他人。但這「客觀條件」是最難釐清的不分,通常我們放在不同領域之上
用以判斷其成就的「客觀條件」都可能複雜多樣,文學當然也沒有那種數據一提出來就能
說明誰是霸主、誰不是霸主的條件存在。
──即使是看似最為客觀的數據,都會因解讀的方式、狀況和成立條件而產生不同的變異
;比方說單純以「銷售率」、「再版率」等數據,也不足以判斷文學界是否存在「霸主」
,這類數據並不構成「霸主」的成立條件,它僅能證成諸如「當年度銷售冠軍」之類的命
題,而無法「直接」證成如影響力、地位等判斷。
因此我們必須留意,「霸主」一詞所涵蓋的排他性,其實是一種無法被論證的題目。而其
背後潛藏的價值觀,多少又是一種相對封建的「認知世界的方法」。 在這種認知方法中
,存在著一種「霸主」的位置,它允諾任何一個領域裡努力向上的個人,有一個最終極的
成就擺在那邊,只要達成,就沒有別人。
但任何領域都不是這樣運作的,沒有「霸主」這種絕對性的標準:只要還活著的一天,就
沒有什麼可以安穩坐在某個位置不被動搖的瞬間。
何況文學與文化相關的所有論題,因為它們和「人」的關係之密切,難以依靠任何「絕對
性」的標準來判斷它。正如我們「通常」不會再拿聖經來評判文學或拿聖經來評判當代生
活一樣。
事物不是按照絕對律來運作的。
這並不是指說,我們不能判斷哪些是我們所愛、哪些不是。而是指明當我們嘗試判斷哪些
「好」哪些「壞」的時候,我們必須以更複雜的判斷與條件來論證所有「好」與「壞」的
條件。
B:
承stand1234談到的名單,先列如下:
(二戰)戰前:
賴和、翁鬧、張文環、呂赫若、龍瑛宗
(二戰)戰後:
鍾肇政、鍾理和、楊牧、駱以軍、童偉格、黃錦樹、胡淑雯
我會先承stand1234談到的名單,再稍微補充一些脈絡。日治時期不是我的專長(在文學
領域這類範圍專長分得很細),我能談得不多,且stand1234談得算清楚,我只能稍微說
明一下為什麼台灣作家要在日治時期寫下那些小說。
「首先」是關於殖民地台灣。
先試想一個家庭,裡頭有四個成員:(A)1860年出生(B)1895年出生(C)1915年出
生(D)1935年出生。日治時期則是1895~1945。這家庭大抵包裹在清帝國晚期與日治時
期台灣,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他們會遇到多大的國族、意識形態與認同衝突。
1860年出生的A很可能在他來台時,已是無地者。大抵只能當個勞動力,好不容易賺了點
錢娶了老婆,生下小孩時迎來中國甲午戰敗,1895台灣成為文件上的殖民地,日本下時限
要就離台、不然就當日本人。
A可能就是在中國老家沒什麼錢才好不容易混上船來到台灣,現在要他帶著妻小回到中國
也不知道怎麼謀生。所以留了下來,而1895年出生的B,我們可以想見當他慢慢長大成有
意識的個體時,他剛剪辮子的老爸要怎麼跟他說自己是「什麼人、哪裡人」,而他又會看
見眼前日本殖民初期政策、待遇、人流(如日本來台者)在眼前的複雜與動盪;
到B好不容易大了,是個會同時聽到日語、漢文、原住民語的現實,而他長大的階段也剛
好沒趕上還在刪修的公學校制度,日文不是他慣用語,從中國來的方言受台灣本地化變異
後的台語才是母語,書面語的中文還得看他有沒有受到教育的時候,1915年的C出生了。
C也像B一樣長大,但這次C(沒什麼選擇地)趕上了公學校制度,進了公學校,學起了
日語和其他知識。因為B知道從1895年以後二十年,B自己因為不會日文吃了多少虧,無
法和殖民統治下中高層溝通的結果,就是讓自己的生活權益成為「被他人代言」的處境,
但C也看過父親B和祖父A就自己的教育大吵過。祖父A堅持漢文私塾,父親B則說私塾
早沒多少人在開而那些教書先生哪一個有好出路,C長大後日本剛走過在國際關係上參與
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其分贓)的階段,以及從父親B那裏知道些日本跟「中國」關係緊
張的事。
到C成為勞動力且二十歲跟他老爸一樣早婚早生,「國籍」欄跟B一樣早早就是「日本」
了,而誰也無法預料日本什麼時候有可能「不再」統治台灣,1935年的D出生了,是年日
本舉辦「始政四十年周年紀念博覽會」,更強化了日本人擺明沒有什麼可能走掉的現狀(
C倒是見到老爸B跟祖父A就這件事情又吵了一架)──同時,也是中日關係漸趨緊張得
時分。
D在長大的過程見到老爸C在城市裡戴起了巴拿馬帽和西服,下班後喝點小酒但回家哀嘆
自己薪水不如日本本島人的處境,且從C五六歲始有記憶起,隔壁鄰居的大哥哥們就一個
一個出去打仗,說是志願兵;且他們家也要跟著改日本姓。到了D經過了嬰幼兒時期最容
易學習語言的年紀,把日語、台語當成日常會話(而非書面語)時,1945,日本戰敗。
D因為不會賺錢只會吃飯,開始學著改中文倒也還好。
但老爸C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失業了。國民政府的接收過程沒有他這種「中文不好」的人
的位置(比方:無法處理公文體)。
也有國民政府的人在倡議:以更周全的態度和教材來指導台灣人民學會「國文」。
但相關的倡議很快就在高層的爭議中落於下風,因為中國內部局勢的緊張,1945~1947年
之間,報刊與不少會議紀錄所流出的是懷疑起「台灣人民對中華民國的忠誠度」之類的言
論,「奴化」也是從那個時期開始。
D才十二三歲,哪懂那麼多。但他正值青壯年的老爸就沒辦法裝不懂了,而他中年的爺爺
也無法倖免。
可是,他們只是按照不同的「統治」規則而活。
對1935年出生的D而言,當他二十歲時,他該如何理解自己的父親、祖父、曾祖父所認識
的世界?
到了1960年代,D會怎麼回看自己的父祖輩?而他的小孩又會怎麼回望自己的親族?
這些很可能,就是我們任何一個人,家族的歷史。
這只是其一,我們如果把這個家庭的成員全部換成女性、或換成不同的際遇的原住民、或
換成客家族群,我們可能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
但為什麼談「殖民地台灣」要來這一段試想?還記得賴和不以日文寫作,旨在控訴殖民地
之不義,但又為何日治時期中後期的台灣作家有些開始以日文書寫?正在於他們並沒有太
多選擇──國家就是日本,即使身處在「中國/日本」兩者認同的夾縫,但眼見的統治是
一種沒有邊際和界線的可能,誰會想得到1945全盤重洗:過去以異國身分對待自己的中國
人突然改成質疑自己民族忠誠度,但在當時(套句現在常用的)「沉默多數」的台灣人哪
裡每個人都像賴和一樣堅持「啟蒙」,誰不是在活下去跟認識新世界規則(現代性)之間
打轉。
殖民地台灣的複雜性在於它始終無法以單純的國族認同,框限在每個人身上。何況與歷史
洪流無關者,大多只是在「活著」這件事上掙扎。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就是這樣的文
學,台灣人到哪都不是。
因為這樣的複雜性,對於日治時期的台灣人而言,不同年代出生與際遇的人們,如賴和不
以日文寫作,但龍瑛宗卻以日文寫作的現實,就是從這類背景產出。對日治中後期統治出
生的人而言,要想為家或活下去,尋求更好的生活,靠像日本本地是必要的。而撇除了國
家/認同這樣糾葛到當代的問題,日本在二戰前的學術,確實也是台灣人在資產不夠豐厚
的情況下,留學的一種選擇。
因此,不只是龍瑛宗、翁鬧等人,如巫永福、王白淵、楊逵等人也都曾在日本待過一陣。
際遇各異,對台灣文學的影響也不同。但他們留下來的文學(不只小說),卻有相當程度
在表達自身的掙扎。
掙扎於活在台灣或是活在日本,掙扎於自己承接的傳統教育和二十世紀初期現代化各式精
緻。就算到當代不少人(誰我就不說了)成天以日奴日寇之類為台灣人命名,讓人憤慨的
是,把這些人放到1920年代的台灣,就算他們「知道」日本殖民還有25年就結束了,他們
也不一定可以堅持他們「想像」的風骨。
何況日治時期台灣作家不少人是在那樣看不見日本殖民盡頭的過程中,仍在文學中掙扎自
己究竟該是誰、該如何活下去。
而這種「中國」特質的認同討論,終究只能是一部分;前面談了這些殖民地台灣的複雜
性,認同自身是日本-台灣人的作家,並不代表我們能就此略過。「它也是我們的一部份
」,如周金波。
C:
前面說了這些,只是日治時期政治、國家、民族諸方向的最簡單版本解釋。1949中華民國
政府來台之後,又是另外一件事了。這中間的複雜,我就不細說。
承stand1234的名單,戰後僅:鍾肇政、鍾理和、楊牧、駱以軍、童偉格、黃錦樹、胡淑
雯。其實加上他的回應,應該還有郭松棻等人,其實戰後還可以放進的人不少。
我非戰後專家(又是領域劃分,我對近三十年比較熟),而以台灣文學史在「戰後」的劃
分,比較精確的定義應該到1949~60年代之間。這期間許多定調為反共文學的部分,其實
是在官方國策的情況下產生的特殊情況。為何反共?這就不用多說,但在反共其外,從中
國而來的作家並不一定只在反共的路數上前進,女性作家者在自身經驗上的描繪有其獨到
處,這點延續到1960年代之後都還有其特色(可以參考如范銘如《眾裡尋她》等論述)。
1949確實是個分界處,中國來台作家與台灣本地作家(尤其跨語世代)之間的關係,因
國家的定位不明而變得非常緊張。
對台灣本地作家而言,我們應當理解1920年代出生之後的作家,基本上都以日文為書面語
,學習中文的步調當然不如中國來台者,但這不會只是「競爭力」這種陳腔濫調的原因,
而是當時國策並不容許台灣作家在其位置上發言。於是,如鍾肇政、葉石濤等作家在這個
系統上就遭遇極大的困難。
當葉石濤藉由抄寫評註《紅樓夢》學習中文的時候,台灣-中華民國體制下早已沒有他發
表文學的空間。
「現代文學」這個概念在1949以後是從「中國文學史」出發,而受日本教育者,往往從
「世界文學」的方式回應文學問題,導致他們在「認同」上的不純,無法呼應反共的立場
,也無法回應「中國文學史」的問題──甚至來台文人從中國文學史處理「現代文學」者
也算少數,對中國文學史而言,現代文學幾無可觀,這說來古怪,按中文史的說法,「現
代文學」不也是你們的產品嗎?──對台灣作家來說,要回應的問題,比起過往更形複雜
,不再只是「你是不是日本人」,還包含著「你是不是中國人」等問題。
我們就能從中看見一個弔詭:文學從來就不只歸文學。在文學中的忠誠度可疑,從來就是
有殺身之禍的。
不談別的,台大中文系的系譜中,如許壽裳因其與魯迅的關係以及國民黨派系爭鬥(CC
派、軍統派、半山派等接收台灣時期的鬥爭)而遭殺身、臺靜農即使有寫現代文學仍復歸
於古典文學研究與書畫(甚至連中國文學史都不敢寫出來,而是一年沒寫幾頁的方式,到
近幾年才由他的學生整理出版)、徐復觀即使與楊逵為友,甚至也談現代文學,但其政治
邊緣的位置仍使其鬱鬱不得志。與「中國文學」相關者如此,與台灣文學相關者當然沒什
麼更好的下場:葉石濤冤獄三年出獄,世居台南的他到嘉義偏鄉教書又發配宜蘭山區中學
,夜夜睡於書桌上,近四十歲才在鍾肇政奔走下出版第一本小說;鍾理和死在書桌前,當
前國文課本還借他命運教學生安貧樂道,但他兒子鍾鐵民先生卻總是不捨他父親的際遇。
諸如此類,台灣文學神奇的地方,正在於不管本省或外省,你不合戒嚴時代的體制,文學
永遠就只是政治的陪葬品。
然後在那樣的情境之下,再說你「現代中國文學」不入流,不及古典中國文學;「台灣文
學」則是搞分離主義,群起攻之,「難道每個省份都要有自己的文學嗎」。
這裡我們就能看到台灣文學的兩難命運:放在中國文學史裡,從民初國學時代延續而降的
問題,並未得到解答,於是在台灣的中文系系統中,現代文學到很晚近才有它的位置,但
在現有學制下也不過就一百多個學分之中的九到十幾學分。
但它分明是依循著時代遞進的產品,哪來的道理讓每一個入學的年輕學子只從古典文學/
文化論述之中去學著理解「現世」。
而放進台灣文學史,又與中國文學之間對抗,無可避免的,在「漢字文化圈」這種老式的
評估之中,乃至近期如王德威「抒情傳統」,台灣文學史仍然被迫要回應1949以前不屬於
台灣際遇(記得嗎,當時是在日本殖民)的中國文學發展問題;這並不是說台灣與中國在
當時兩者並不相交,而是對殖民台灣而言,文學問題從來就不只中國。因為日語教育的結
果,文學與文化工作者開始從日本的第一手翻譯觸及歐陸的文學文化,以至於在日治時期
台灣小說、詩歌曾關注過的「世界文學」,是日治時期當時文人想要讓台灣文學可以發展
成世界文學一份子的努力。
可惜殖民體制的關係,後來命運多舛,乃至於到了1970年代末期的鄉土文學論戰,官方回
應台灣人寫台灣事的文學,仍在「分離主義」的框架裡頭,將統派左翼如陳映真、只是想
寫生活困難的黃春明、或王禎和、楊青矗等人全打進了政治犯的邏輯裡頭。
幾人冤獄,幾人倖免,如果有人聽過「削蘋果事件」,那已經是「鄉土文學論戰」之後的
影響了。
(二)名單:
前面大略提了一些脈絡,終於要談名單。
這裡要提一下選名單的標準。
第一,自身所限,我對小說比較熟悉,詩歌、散文、戲劇等文類有待行家補足,不敢妄言
第二,只選自己讀過,且覺得好的。但沒見於名單的人不一定是不好,很可能只是我沒讀
過。這邏輯應該很清楚。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也是礙於所學不足,原住民文學、台語、客語文學我無法多談;但
這非常重要,將自身投注於歷史和母語之中的努力,十分可敬。
我不會特別分期,而是以小說的部分來談,再大略簡介小說家及其內容;就不排序了,想
到誰就寫誰:
鍾肇政:
前兩三年桃園某議員不識大名,還反問他是誰我們為什麼不能辦個吳伯雄(還是郝柏村?
)文學獎,引起桃園民眾不少譁然。對於這些譁然我是很欣慰。鍾老不只小說,他和葉石
濤一樣的日語訓練,讓他在戒嚴時代即翻譯日本現代文學,如安部公房等在日本戰後被視
之為「前衛派」的文學,鍾老將其囊括在自身的文學素養之中;我們不只要注意鍾肇政寫
的,還要注意他翻譯的,因為鍾肇政在回應二戰後台灣人命運等等的問題,其實和日本文
學之間的關聯性仍要注意。
葉石濤:
葉老的命運多少坎坷,但晚年也是有其所歸。和鍾肇政一樣,日文對他而言是包袱也是資
源,他從1970年代就談起其他國家的作家與文學,是他文學批評在當時難得的成果。而他
的小說寫豔情際遇中的悲哀是特色,如《葫蘆巷春夢》、《蝴蝶巷春夢》。
李喬:
李喬的小說情節說服力夠,當他面對歷史、國族之類的問題有其精緻處。《寒夜三部曲》
是一例,但他近期如《咒之環》控訴太多,有點讓人擔憂。而《埋冤.一九四七.埋冤》
我很想讀,但買不到嗚嗚。
鄭清文:
去年過世的鄭清文如果要說,我挺同意朱宥勳提到的「屬於台灣人的優雅」,他只寫短篇
,但如〈水上組曲〉、〈三腳馬〉等作,如前者寫船夫愛慕纖細女子的溫柔視線,藉由救
難與洪水肯定自身時將「榮譽」與「愛慕」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尋求自身生命實踐的節奏
感,非常漂亮。鄭清文寫小說的緩慢是從安寧的水紋中找尋自我生存的方法。
吳濁流:
《亞細亞的孤兒》是名篇,就算放到當代,雖然在國際關係之中有些不合宜了,卻還是能
夠感同身受。就知道台灣人的命運還是一樣亂七八糟。
龍瑛宗:
他的短篇小說好就好在細節。〈燃燒的女人〉把自己疏離了,去理解一個任性的命運會導
致何種極端,而從中感到罪惡與美麗。這也是日本近代文學在二戰前後常處理的題材,有
時讀他會想到川端康成、橫光利一。
呂赫若:
最近剛好莫子儀要演他,了解一下左翼紅色青年呂赫若的生平是好的。他寫二二八的零星
火氣還是蘊含在寒冷的大稻埕氛圍裡:節制的憤怒感。他的小說寫女性實在令男性不寒而
慄,這不是指他妖魔化女性,而是指他寫起女性的際遇時,其悲哀深邃得心涼。
王禎和:
他的小說很好笑。混和了台語跟中文的系統,把冷戰時期台灣-中華民國的尷尬立場調侃
到放到現在都會讓統派生氣,《玫瑰玫瑰我愛你》、《嫁妝一牛車》有他嘗試在痛苦之中
,找出一點點讓人發笑的幽默感的努力。能讓人又哭又笑實在是不得了。
陳映真:
〈山路〉所呈現的哀感包含著日本殖民以降的苦難,陳映真的小說在細膩處是把「人」的
處境推向一個他沒有辦法找到出路的結局,再讓讀者從這個結局為小說角色著急。他的小
說好得很好,差得就難免是控訴太過。即使他心向祖國,仍然不能完全跳過他在描繪台灣
人際遇的成果。
郭松棻:
身為戒嚴時期出國留學者,心向保釣又對祖國失望之後,他走向文學。《奔跑的母親》有
另一種特殊的優雅。伴隨著對許多事物煙消雲散的惶然感,郭松棻的文學用精練的緩慢把
當時曾在台灣生活的人,心目中有的家鄉與處境,刻成令人同時感到極寒與極冷的憂鬱,
如〈月印〉。
李昂:
到現在仍然有著她惡趣味的小說家。從女性角度出發調侃、撥弄、剝削、譏笑男性的位置
,到近作《睡美男》都還如此。她的近作不是最好的,但往前回看她「嚴肅地」嘻笑怒罵
其他世間情愛的小說,也是有趣。
朱西甯:
到現在都還沒耐心讀完他《八二三注》,有興趣可以看看;我覺得他最好在寫中國的短篇
小說,《狼》與《鐵漿》所包含的短篇放到當代,你都還會懷疑某黨支持者是不是還活在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裡。(雖然朱家很某黨)
朱天文:
長期與侯孝賢合作編劇,她好在為文造景,文字是她強項,但多了有時太過。《世紀末的
華麗》等一系列短篇還行,三十歲再來讀會有不同想法;而《荒人手記》承她一貫思考,
有時,朱天文的小說太過急躁,急於描述或處理當代議題,以至於失了沉穩,讓她的小說
成為獨立的「美感產品」,卻少了立基點,失了優雅。
朱天心:
她的問題也在於控訴。曾經是好的(她認為的),後來是壞的。這或許是她從兩千年以後
的課題。但還是可以讀讀看。
張大春:
幽默感不足,以至於讓人笑出來的嘗試,都變得讓人尷尬了起來。但他的小說有個好處,
是重新整理了「文學小說」的敘事節奏,如〈將軍碑〉和《城邦暴力團》,懂典故的或許
讀得很開心,但對我而言,他重新整理了的敘事節奏,不管張大春願不願意,都是一種更
符合「大眾小說」的閱讀語感,其實《城邦暴力團》還蠻好看的。
蘇偉貞:
被呂正惠歸類過閨秀。但她不只於此,寫愛情的好在她的人物即使「骨肉分離」,也在分
離之中找尋彼此的結合、自己的結合。《紅顏已老》、《沉默之島》愛隨其痛苦又能在苦
痛中切尋快樂(然後更痛苦,我的老天)。
舞鶴:
怪就怪在他小說裡所有事都是「性」的隱喻。連島嶼雨季洪水曝洩而下都可以是牧師娘跨
間的流水,或大鳥狂人在傘兵經驗中出了意外落在海上自己游回來,都要對家族每個爆菸
連連的長輩大喊:「我是自己『幹』回來的」;他的〈悲傷〉回應的是想把「台灣連翹」
剪掉的家族,卻在剪掉的瞬間隔壁的主角跑來搶走鋸子把鋸子剖進自己的肋骨間,同時伴
著家族裡少女的初經。這樣的場面轉折了「台灣」與「家族」之間在性與傳承的關係,是
舞鶴把他大部分小說的角色寫成廢物的起點: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無處容身。所以〈悲
傷〉、〈拾骨〉、〈逃兵二哥〉等都是廢物。廢物也常是在世上存活,一邊笑著自己不自
量力一邊又苟且的賴活著,且攀附著「性」這件事:人生而在世,都從這件事得到快樂與
探底的悲傷。
駱以軍:
噢,寫尷尬和被拋棄的傷害,駱以軍是箇中翹楚。駱以軍善以長句構圖,就是古典油畫的
模式。上油上底上色,他的長句能將某些場景跟情感的瞬間微分,定格在一個瞬間,接著
讓那個瞬間獨立出來,讓讀者嚐嚐看這種尷尬或哀悼的風景。接著,才是他透漏底牌的時
刻:原來一切事物都在壞毀之後了,無論是父喪或者離棄,友情的結束或愛情從一開始就
不對稱,駱以軍的高明處在於把這些事物「傷害的瞬間」描寫出來。從《我們自夜闇的酒
館離開》(後再版為《降生十二星座》)、《妻夢狗》、《遣悲懷》到《西夏旅館》和近
作《匡超人》,駱以軍寫事物頹毀前夕的那一個斜陽、或月明時刻,仍是這小說家的幾項
貢獻之一。他為每一個不忍於事物朝向毀滅的人,留下了一點點可供緬懷(意淫)的可能
性。
袁哲生:
《秀才的手錶》和《靜止在樹上的羊》多好,寫父寫家族,寫自己的感傷與同一代人對於
城市/鄉下的剝奪感。父親的雪茄盒或是在廟宇間睡著的流浪漢,袁哲生把情感打磨成一
綹揉金掐線,再拉長一點,隨時就要斷了。但不拉長,又不能表達我們對於親族的愛有多
少。可惜他的早逝。
童偉格:
他也是怪,怪在於《王考》、《無傷時代》、《西北雨》怎麼能那麼安靜地對世間流淚(
而且還笑)。他的小說處理了「人」到底要怎麼樣才能不傷害任何人地活下來,再悲劇性
地發現這不但不可能而且自己早就已經被傷害過了。駱以軍說他的小說是「劫後餘生」的
場景,這話挺對,但不只如此,他的小說是核爆紀念館上的鐘面,扭曲地停在一刻,不會
再走,人卻還繼續生活下去──而他們已經沒有時鐘。
而他近期有些轉變,《童話故事》之後往內在挖掘的程度更深。
黃錦樹:
他的學術訓練與他對馬來西亞華人圈及歷史的關懷,是他近期寫馬來亞背景小說時,把馬
來西亞共產黨的巨大問題(歷史夾縫的殘餘物)塞到小說裡的原因。《雨》、《南洋人民
共和國備忘錄》,黃錦樹的短篇對歷史和歷史中的人物不假辭色地諷刺,使寶變為石、有
理念的人化為動物、理想的殘懷變成純粹交媾的受器,共產黨游擊隊成員的一支斷手變為
螃蟹,把龜掀翻、強了公蟹母蟹全部一輪,且吃了生前自己老母養的兩條黑狗泡爛的屍體
,嘴爪「津津」作響的世界觀──強烈地隱喻馬共在馬來西亞華人社群和中國共產黨的革
命輸出之間,作為殘餘物的存在。
張亦絢:
借抒情以辯論,且從辯論裡發覺自身的位置。女性處境或生在台灣的國族辯論,從前兩年
她的《永別書》裡就論辯過一回,且處處珠璣;小說願意如此直面「事物的核心」是難得
,張亦絢的難得更不簡單。她寫思索與思考的軌跡極具說服力,且始終懷疑著一切可信的
物件。再從中找到弱點,細碎地敲破,發現原來世界的構成可以是那些柔和良善的謊言,
再讓讀者處在一個「我該如何判斷」的道德立場。
甘耀明:
《殺鬼》很厚但沒那麼厚,故事看一看就四五百頁一下就過了。他對說故事這件事的執著
好像沒個底線,舉手投足全是故事。小說家的眼睛:一個人會長成這樣有其背景,而「我
」並不是要構成他的背景,而是要構築那些「構成他背景的背景」。
打了一堆還有許多人,但我大概沒空多說了。本來想都提,因此上面提到的人有褒有貶,
但就自己參考吧。
早期一些如劉大任、白先勇、歐陽子、陳若曦、王文興我就不談了,他們談得人很多。
女性作家郭良蕙、於梨華、張漱菡、聶華苓等人也可以自己看看。
遺珠還有:黃麗群、張貴興、黃國峻、黃春明、七等生(他的道德論題很有趣
、阮慶岳、葉佳怡、邱妙津、李永平(去年過世)、吳明益、黃凡、林燿德、
林俊頴、洪醒夫、盧郁佳、高翊峰、郝譽翔、陳千武、平路、成英姝、袁瓊瓊
、黃崇凱、李桐豪、林雙不、楊富閔、陳又津、黎紫書、賀淑芳、賴香吟等人
就不細列了,不然還能再列上五六十人。
就先到這裡。
(三)小結:
台灣文學與中國文學之間的複雜關係,不是一兩萬字可以解釋的;光是從「漢字文化圈」
或「華語語系」或「漢文脈」,乃至於文學史論的互動,大概就是十數本書才有辦法處理
的問題。
但恐怖的是,從基礎國文教育一路爬升到大學畢業的台灣人,大部分對這些問題毫無所悉
,當然我們可以說中華民國的教育系統在這個「目標」上是成功了,但退萬步言,以文學
與文化的理念而言,這樣的「成功」,甚至不符合中華民國自身應有的國策方針,因為它
導致了一個很有趣的結果:當其他國家的文學人--包含中國--問起台灣文學是什麼時
,只有台灣人自己不大相信、不太認識台灣其實有文學。(更遑論中華民國對中國的代表
性)
連中國近十數年都積極的在論述場上,都在嘗試以他們的視角收編台灣文學近百年的發展
史,只有台灣自己不少人還是在懷疑自己是否有存在於中國之外的文學。
比方每年不同的書展在交換版權訊息的時候,大概就台灣這邊連官方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
東西可以外譯,以至於其他國家的譯者往往得要自行和民間互動,而且受官方的幫助非常
有限。
當然,離開中華民國搭配中國文學史的論述是好事,但在某些限制之下,取其資源從底建
構也是條途徑。台灣文學過去曾藉由中華民國筆會做了些影響力有限的翻譯(殷張蘭熙、
齊邦媛等人),但好歹是個開始,在當代如何擴及這些影響力乃至於本地的影響力,都還
是百廢待舉的階段(我也不想只是這個階段)。
然而,債務如此,怎麼把這個問題處理好,這就是台灣人自己的事情了。
和中國文學之間的關聯,這本就是合謀與對抗的局面,一如中國人寫台灣文學史總挑反日
、民國治理入中文史的部分寫,而把亞細亞的孤兒看成是投入祖國懷抱就沒事的階段;台
灣如果不滿於這麼一種簡單的史觀,而更有意於了解自己曾經發生過哪些事、正在發生哪
些事,那當然得從認識自身開始做起。
了解文學在寫些什麼只是其中一條路徑,而不是唯一。
它沒那麼偉大。從現代小說在西歐成立之初,它就是伴隨著印刷術-資本主義成立的一種
消費/娛樂型態,只是從這個型態之中,伴隨著「文」與「字」的傳統價值,找到一種可
以和啟蒙路徑相結合的「思想」過程。這是十八、十九世紀的事,而到了二十世紀,清帝
國晚期也在啟蒙和時代的針尖中,知識分子常是從「文」的概念尋求突破之際,小說也曾
作為救亡圖存之道被拿來談上幾句。
而後有魯迅,但我們都知道這東西的影響力,終究不是什麼「救國」的良方。同期,台灣
在日本治理下,漢文報章雜誌翻譯起西方的偵探小說,自己也開始培養起漢文(文言文書
面體)寫小說的人才,而後新文學運動嘗試以白話書面語作為寫文章的方法,「小說」又
接續了十九世紀末期歐洲文學的風氣,以針砭時事或浪漫風情作為目標,讓「小說」同時
具審美、娛樂與教化的功能。
而到當代,小說可以做什麼。基本上在各項功能被切分開來之後,我們得到了一個古怪的
對立項:「純文學/大眾文學」。
這個對立項非常不精準的原因在於,它無法說明它們自身有什麼截然二分的內涵,可以區
辨彼此。最多只是就「娛樂性」或「內涵」這種含糊籠統的詞彙分辨彼此的方向,但這仍
無法解釋同時被視之為「純文學/大眾文學」的某些作品,在巨大的熱銷之中同時又被歸
入文學史之中的現象。
這種在當代發生的出版-文學現象,坦白說不是很健康,也同時誤導讀者這種純然兩極的
區分,是一種可以不互相干涉的、消費分流的現實。
當然一個人可以因為品味的問題,只讀輕小說或完全不讀輕小說,但這並不意味著「書寫
」這件事在不同的文類、不同的傾向中有一個本質化,不可動搖的高下差距。當要分高下
時,首要應該是確立標準。而「小說」這文類在當代台灣始終都處在一個沒被「確立好標
準」的狀態,這不只是消費現狀所致,同時也是文學史觀、文類史觀在確立過程之中的艱
辛(例如:與中文史的關係),所導致的結果。
總之,拉拉雜雜零零碎碎說了一堆(本文其實本來還會再長一倍),重要的其實一直都是
小說要有人讀。台灣一直都有文學--在它還未消失之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5.63.18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17756757.A.EF3.html
找到你的紅心A了嗎?
我高中時代是九把刀迷,大抵上他那時出的我都讀過,也挺喜歡。他在BBS上發文
分段(搭配pagedown)的排版方式主導了他前期如都市恐怖病系列的小說節奏,這讓
他的小說很能符合當時BBS使用者與閱讀受眾的胃口:輕快、不拖沓。
而他的小說又有如他所說每一本都想放進「社會學的意義」,所以囉,他會爆紅不是
沒有道理,畢竟是有品質的小說。但他獵命師把時事梗用太過之後,他其他小說連帶
地被他的寫法托累了,也許是一直以來的寫法沒有大翻新、又或是翻新了的部分不如
人意,總之,是到了連「故事」本身都變得無趣單薄,只剩下太多近乎中二的過度情
緒。
很好,有讓人心碎的能力;但有些人會覺得很煩就是了。
就算朱家問題再多,該談的還是要談;袁哲生非常厲害,專注地寫寂寞。
我不確定選他哪篇,他的《一九四七高砂百合》挺好看,但史觀有可以再討論的空間。
他的詩歌也是不錯;另他也寫過很中二的玄幻小說,挺有趣的。
不懂你的意思。
我同意。不過,文學跟娛樂之間的關係要再釐清;曾經是娛樂不代表以後只能是娛樂。
娛樂也不一定是和文學相互競爭的概念。但很可惜的是,現狀是這些也沒有被界定清楚
就是了,所以文學處於一個對自身曖昧不明的迷惑狀態。
我一次回覆你的問題好了;其實你要說平行世界,這比較像我文末小結一段提到的,
這是一種「純文學/大眾文學」這個不合時宜的劃分法區分下來的結果,也因此,
侯文詠、瓊瑤、三毛之類很少在這類「純(嚴肅)文學」的引介文章中出現。
我並不樂見這種局面,但我這裡沒有提到,純粹是因為你提到的這些作家,他們的閱讀人
口基數已經夠多了;無須我再錦上添花。
另,我也同意你說「好看『太多』」這個點。我提到的這些作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
會用「難」這個字眼,但我也在文章提到過,沒有難的文章,只有讀者自己要費多大的力
氣;或者,是用「無聊」的字眼,若是這點我也不能多說什麼,誠如有人一本金庸也讀不
下去,有人哈利波特翻了兩頁就放下,也有人通識課以後再也不讀紅樓。這就不是我說什
麼能改變的狀況了。
而文學讀者人口的數量其實現狀並不多,這是事實,如何擴展這件事,是無論哪種文學傾
向的社群、業界都要想辦法的事。
最後,你若有興趣的話可以估狗一下台灣的推理小說社群(其他類型文學文類也有,尤其
台灣羅曼史小說社群有些老字號,而且對作品要求超級嚴格;相當可靠),可以了解一下
台灣的類型小說家在做些什麼。
不太確定你提到「現代是不是要出現斷層」是什麼意思。
如果以「新人」來說,有正反兩面:
正面是,在台灣文學史的脈絡裡,近大抵上都有血液循環。
除了1949以後某段時間的大變動之外。
反面是:也確實在文學評選等實務層面的制度上,「新人」不停出現,卻從來沒機會近到
各項評選的核心,無法發揮任何「新」的影響力。
哈利波特其實我一次也沒讀完。《西夏旅館》倒是讀了五六次,十分精彩。
有的,林燿德到1985年代以後著力於詩歌史的描述後,開始遠離了那階段的自己,也把
野心放到了不同文類的表現上。
推薦吳叡人《受困的思想》
其實很多時候也是外圍讀者在喊燒。不同的文學創作者有不同的目標與傾向,我們沒有必
要強迫每個作家都要往同一個「方向」去走;最簡單來說--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只要
那名作家有在他的「方向」中達到那個方向的「好」,對他的讀者而言,他就是好作家。
至於傳世與否,能傳當然好,不能傳也沒關係;但神奇的地方也在這裡,在當代,並沒什
麼不能傳世的可能,而傳世也不保證是好東西。像中國的郭敬明大概會傳世了,但我實在
讀的尷尬病不斷;而1933年的風車詩社眾人,也從來沒想過會在2016年的台灣,從隱沒了
數十年的歷史中,再次被發現,可詳見《日曜日式散步者》。
我上大學前也幾乎都不知道。要怪,真的要怪國文教育。
黃麗群真的蠻厲害的,她的字詞總能抓到一個最適切的位置,不多也不少地把小說裡的情
續、思索展現出來。《海邊的房間》很好,至於早期九九時代寫的那本我現在還沒找到XD
吳明益也不用我錦上添花了。好看,處理淡去的記憶比相片還要立體。
正文提到的名單從李昂開始都偏現代,若要更「相對現代」(2000或2010年之後),
黃麗群、葉佳怡、張亦絢、李屏瑤、陳雪(近幾本)、駱以軍等人都可以參考;或是從
九歌每年都會出版的小說選來選擇自己有興趣、對胃口的作者與寫法。年輕寫作者(二
十到三十歲出頭)如黃崇凱、熊一蘋、李奕樵(但他比較硬)、朱宥勳、林佑軒等人都
可以參考。重點還是,要對胃口。
《亞細亞的孤兒》我們要看他的成書背景,在1940年代的台灣,「現代小說」曾是一個藉
日本翻譯至台灣,再被台灣本地轉化、接受的文體,當時的台灣作家,大部分都以「短篇
小說」的模式再和生活搏鬥。有許多原因,這裡只大略提一下其中幾個:一是以「日語」
書寫短篇小說的群體,基本上處在一個語言使用上多少尷尬的狀況,日語並不是從台灣發
明的,而台灣人開始使用日語作為溝通、書面語的時間又還不夠長到可以長出專屬於台灣
自身的「審美」;因此對台灣的日語作家而言,短篇小說有其較為適用的特質;二,如果
不明白我上面說的「現代小說」的轉變過程,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在1930年代台灣新文學
運動以前,「現代小說」還不是一個非常具體、被實踐的概念,在報紙上翻譯其他國家的
小說,基本上還有不少是以「漢文-文言文」的方式來書寫。
所以囉,就此二原因,吳濁流1940年代寫這本長篇小說已經是個對我來說,挺驚人的嘗試
。當然,有這些原因並不構成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是一部文學價值高的作品,但就
其歷史意義來說,它的價值卻是有的。因為時代是他的限制,而他在這限制裡盡可能地做
出了他的成績。
當代如伊格言會怎麼定位;這問題不好說明,「定位」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更可以說,
「定位」基本上是「文學批評」中的一大目的;也因此「定位」當代並不容易,首先你要
先找出屬於當代的座標,再把這座標放到歷史場域之中去校準......光要說就值得再一篇
一萬字。我就簡單說,我沒多讀伊格言的東西,憑印象說,不錯。
而其他當代作家,我正文裡提到有些就是,推文也有如黃麗群等人都很當代。
一方面是當下讀者時間分配的問題,另一方面是閱讀習慣的問題;當然問題一堆,老話,
我也沒法多說(知識也不夠),但可以觀察一下,歐洲與北美這類第一世界對「小說」的
態度,目前都還是以「長篇」當成小說家的基本配備。我不覺得他們的讀者時間利用一定
比台灣的讀者優秀到,能夠把強納森法蘭岑、大衛華萊士、柳原漢雅等人的小說讀完而無
怨言,但為何台灣會有長篇小說消化不良的症頭。作者要想想,讀者也要想想。
她願意對許多作家伸出援手就是做功德。
※ 編輯: ken77780 (123.195.63.182), 02/05/2018 03:26:2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