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跟一個老朋友通電話
因為疫情的關係,我的老友過得不太好,嚴格說起來是很大的低潮。
不瞞您說,我這兩個月也是這樣。
一年前舉家北上,那時候還對自己說"男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後來"攔捷新聞"做了半年,在四月底收掉。緊接而來的是母親節過後,疫情大爆發!
"呂讀台灣"也暫時停播,談好的演講、講座當然也停擺......
一場瘟疫生活被迫改變,陷入了坐吃山空的危機感!
為了保護自己還有不要造成醫療體系的負擔,不能出門踏青、走走逛逛,更加深了無力感的鬱悶。
每天在家沒事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划手機活像顆加大的麻糬!
就這樣兩三個禮拜過去了......
一個白天沒事幹,晚上睡不著的深夜,我坐在陽台點了根菸......
"曾經那個少年,四十歲了……三少四壯,我還有多少時間能浪費? "
"如果有一天,暮然回首......我怎麼看待這段日子?"
"疫情總有一天會過,再這樣擺爛下去......我以後還有意志力、行動力面對挑戰嗎?"
"疫情之下,我還能做什麼?"
我對我自己做出了靈魂拷問......
於是乎我開始寫書,完成那未完成的稿件。
早上起床,孩子在上網課,我在旁邊看書陪她~
下午陪孩子,玩桌游、打紅白機、看卡通;傍晚做一些簡單的體適能,維持身體的強度。
晚上開直播跟臉書上的朋友聊聊天,然後繼續寫書。
漸漸的我擺脫了疫情期間的躁鬱與無力感。
疫情肆虐的確讓日子不好過,但不好過還是得過。
如果有一天疫情解封了,你怎麼面對未來的挑戰?別忘了疫情已經改變了這個世界!
如果有一天,你老了……你又會怎麼看待這段日子?
它是你攀上顛峰的中繼點,還是跌落谷地的起點……
“今天的大事 是明天的小事 是明年的故事。”
願大家回首這一段艱苦的日子,有一個好故事。共勉之!
美字:#新聞主播廖芳潔
散播歡樂散播愛!啾咪~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Sherry Cheng鄭雙雙,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鄭雙雙 Sherry Cheng 全新創作單曲 【 FADED 】 ⬇️數位平台馬上聽⬇️ https://rock-mobile.lnk.to/ZpK6xpnQ #鄭雙雙 #FADED #獨立音樂 #創作 #MV 「 每一次吶喊,都在勇敢地向過去道別。」 - 都會自療系歌姬鄭雙雙 ...
暮然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砸了WHO招牌的不是譚德賽,而是中國的野心 】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賽昨日記者會失控演出,裝可憐說自已被台灣網軍侮辱,甚至崩潰亂咬是對黑人社群的侮辱,想拖其他同胞下水,用種族歧視的罪名抹黑台灣。此番言論立刻引起世界憤怒砲轟,歐美各國網友紛紛聲援台灣,畢竟正是這位譚德賽,配合中國假消息攻擊,蓄意降低世界各國對武漢肺炎的戒心,癱瘓世界防疫準備一至兩個月,讓全世界超過150萬人感染,近9萬人死亡。
三個月前,台灣沒什麼人認識譚德賽,我們給他的唯一訊息,是透過IHR傳達武漢肺炎會人傳人的警訊。這個可以拯救數百萬人的消息,卻被譚德賽蓄意掩蓋,甚至說這是「侮辱」,譚德賽所作所為不只失職,還相當於隨機謀殺大量群眾。外交部沒有控訴他是與中國配合的殺人魔,還邀請他訪問台灣、向台灣學習防疫,真是客氣到極點了!
然而,這樣荒腔走板的中國衛生組織CHO,是怎樣走偏的呢? 我今天要花點時間,跟各位完整地講這個故事。
1. 世界衛生交流的開始
故事要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在工業革命之後,一方面歐洲城市的人口快速增加,歐洲的船隊征服世界,使得疾病傳播更加容易;另一方面科學知識與技術也突飛猛進,人類逐漸相信,理性能戰勝未知,讓我們免於疾病之苦。
因而,在1829那場殺死數十萬人,持續多年的霍亂大流行後,法國成立了「皇家醫學學院」,派遣科學家到當時歐陸另外三大強國: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進行調查與交流,成為國際醫療合作的起源。在數年研究後,法國人比較了各國採取的不同隔離政策,認為應該組織一個國際會議來制定相關規範的標準。歷經協調後,1851年終於在巴黎召開「國際衛生大會」,共有12個國家各派出一名醫師與一名外交官參加。
有趣的是,在大會上,義大利國家(教皇國、托斯坎尼、兩西西里王國)、西班牙都支持對霍亂患者採取嚴格隔離措施,但英、法、奧不贊成,幾經妥協下,各國同意起草共有137條的國際衛生公約。
1854年,英格蘭內科醫師John Snow 研究寬街霍亂爆發事件,透過分析群聚感染的地理模式,使用科學統計方法,正確推測出了「水源」是傳染病灶,在找到微生物病原體前,就能夠有效的圍堵傳染病擴散,成為流行病學的發端。
在公共衛生的進展下,國際衛生大會的形式也越來越齊備,開始針對更多的疾病制定各國一致的公衛規範,到1938年,一共舉辦了14次,參加國也增加到50個,成為西方世界交換衛生訊息的主要平台,這也是WHO的前身。
2. WHO的誕生:一位中國人與一位台灣人的故事
二次大戰後,在戰火的斷垣殘壁中,建立世界大同的理想主義也隨之興起,剛誕生的聯合國被賦予很高的期待,各國希望聯合國希望取代國際聯盟,更好的協調各種國際事務,維持和平,阻止戰爭的發生。
1945年4月,當德國即將投降,而日本仍在垂死掙扎時,第一次聯合國籌備會議已經在美國舊金山展開,當時中華民國代表團中擔任醫學專家的施思明博士,在會議上和巴西、挪威代表討論下,共同提議設立新的國際衛生組織。在最後的宣言中,各國同意以「世界(world)」取代「國際(international)」,彰顯該組織的普世性,不只限制在特定的會員國中。
1948年,第一屆世界衛生組織召開,將防治瘧疾、結核病、性病,促進母嬰健康、營養和環境衛生列為首要目標。在WHO成立之初,大體上仍有著崇高的理想,並領導了許多重要的公衛成就,包含由美蘇等國共同合作,從1958年開始推動的「根除天花計畫」,結果成功在1980年宣布天花病毒在自然界消失,一時之間,讓世衛成了象徵國際合作與科學成就的力量。
至於發起人施思明博士,因為後來進入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服務,而與WHO的管理職位擦肩而過,但仍於1948年開始,擔任聯合國醫學總監,負責所有聯合國職員的醫療,以及執行海外任務行前的醫療衛生準備工作,前後長達20年之久。這位後來就不生活在中華民國國土的中華民國國民,最後在美國安養天年,活到90歲,於賓州享高壽過世。
1949年,中華民國政權逃難來台,並宣稱以台灣為國土的中華民國,是全中國的正統代表。當然,在這段時期裡,台灣人就以「中國代表」的名義,得到了參與WHO的機會。
其中,在WHO中擔任過最重要職位的,莫過於林宗義醫師。他是台大第一位神經精神科主任,是日治時期的典型台灣人菁英,一路從台南公學校、台北高等學校、唸到東大畢業後回台行醫,然而,就在他年紀輕輕就當上台大科主任同時,他的父親,台灣第一位留美博士,當時擔任台大教授的林茂生卻在228事件中被中國國民黨特務抓走殺害,連屍體都找不回來。
228後,林宗義全心投入工作,曾獲美國哈佛大學、母校東大獎學金,在美、日、英等國研究,在1955年就被WHO邀請成為心理衛生部的專家委員,並在1966年成為該部主任,決定遠赴日內瓦工作,主導了WHO的精神流行病學方向,然而,同時林教授因為228受難者的身份,又在海外接觸異議人士,支持台獨運動,而成為中國國民黨的黑名單,不能返國,卻能拿聯合國護照通行無阻。中華民國的異議人士在國內被迫害,卻在WHO當大官被保護,一生流亡海外,相較今天的政治環境,真是諷刺至極。
3.爭取中國正統失敗的中華民國,以及被國際遺忘的台灣
1971年,聯合國通過《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也就是PRC取代ROC成為中國唯一代表。先前十多年間,不斷嚴詞拒絕各種「雙重代表可能」(簡而言之: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中華民國政權,突然發現自己一無所有。
但我們今天嘲笑譚德賽時,不要忘記中華民國政府在50年前也是一樣的口氣。
當時,在告全國同胞書中,蔣介石痛訴:「聯合國大會違反憲章規定,通過阿爾巴尼亞等附匪國家之提案,牽引毛共匪幫竊取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及安全理事會中的席位」....「我們本漢賊不兩立之立場及維護憲章之尊嚴,退出我國參與締造的聯合國。」.....「對於此項非法決議,中華民國政府與全中國人民,決不承認其有任何效力。」
簡言之,一切就是「毛共匪幫」動員聯合國小混混霸凌我們「七億正統中國人民真正代表」,我們絕不屈服,歷史將會證明,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的聲明就是聯合國「毀滅的宣告」。
什麼,聯合國沒了中國國民黨,聯合國就會毀滅! 這真是太威了吧!
總之,蔣介石政府把有機會平局的牌,打成輸到脫褲,結果害到台灣,從此因為掛著「假的中國」招牌,無法加入任何聯合國下的國際組織,但他的徒子徒孫一樣爽爽跑去「附匪」啦!
總之呢,在兩蔣在世時,對於聯合國各種組織,抱著「我們退出聯合國,聯合國就要毀滅啦」的心態,被趕出門後,趕快表示是我拒絕參加。到了李登輝時期,則轉向務實,開始嘗試用各種名字加入國際組織,也不再計較代表「中國十幾億人」,但如果用了中國,就違反一中原則,用了台灣,就被說搞台獨,而被中國用力打壓。
2003年,SARS爆發,台灣因被中國排擠,無法接受最新防疫報告與防疫政策建議,因而導致之後政策誤判,釀成嚴重傷亡。當時,台灣第七次申請加入WHO,雖然美日歐盟都支持,但卻被中國強硬否決,中國駐WHO代表沙祖康更怒嗆台灣採訪記者「(台灣2300萬人的防疫需要)早就給拒絕了!沒聽到大會做的決定嗎!#誰理你們!」
在那個年代,台灣要取得國際新興流行病等資訊,幾乎都是透過美國CDC等組織的管道協助,WHO完全將台灣人民的健康需求遺忘。
2009年,當親中媚共的馬英九政權上台後,中共為了「表達善意」,默許台灣以「中華台北」為名參加WHA大會,但WHO卻在內規中把此身份表達為「中國的一省」大吃台灣豆腐,而參與會議也限制重重,無法取得所有資訊,還要時時看中國臉色。
蔡英文上台後,中國施壓WHO不繼續發給台灣觀察員邀請函,台灣改以其他身份派員混進去旁聽,並拉攏各國支持。期間曾與美日法澳英德共同參加多邊防疫會議,陳時中部長也曾堵到剛當選理事長的譚得塞,恭喜之餘表達希望參與WHA的意願。
4. WHO為何變成中國的樣子
陳時中部長遇到譚德賽時,他剛打敗英國籍對手,成為第一位非洲裔秘書長,自然風光至極。但只要稍微研究一下他當選的背景,就發現事情並不單純。
譚德賽念的大學本科是生物,後取得公衛博士學位,是第一位非醫師的WHO秘書長。但他過去在擔任衣索比亞衛生部長任內,三度阻止記者報導霍亂疫情,顯然和中國氣味相投。而他在擔任外交部長任內,和中國「一帶一路」政策密切配合,大量引進中資,讓中國在衣索比亞首都投資了機場、輕軌、工業區、到吉布地出海港的鐵路,提供了約4000億台幣的貸款,佔該國外債的一半,也讓衣索比亞面臨嚴重的還債壓力。
譚德賽的競選,受到非洲聯盟的大力支持,而中國在非洲國家中運作為時已久,支持這樣一個連國內霍亂都治理不好的人當上世衛秘書長,原因很可能是譚德賽好控制、握有把柄,易於讓中國發揮影響力。也讓中國在陳馮富珍(SARS期間防疫不力的香港衛生署長)卸任後,能夠繼續控制WHO。
陳馮富珍擔任的WHO秘書長,正是中國第一個拿下的國際組織首腦。近十年,中國大舉佈局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進行全球大撒幣,攏絡這些國家,獲取國際組織控制權。於是,2013年,中國拿到國際標準化組織主席和WTO副總幹事;2015年,又奪取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接著曾任中國公安部副部長,專門屠殺與迫害異議人士的孟宏偉,竟然於2016年當選國際刑警組織主席,但卻在2018年10月回中國時「被失蹤」,過幾天才被中國宣布逮捕,國際刑警主席一職也「被辭職」,而今年,最喜歡盜版、最沒有人權的中國又叩關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這一連串的努力,目的在於滲透國際組織後,更改遊戲規則,替中國在國際上打壓異己,或是幫中國竊取機密消息,好讓中國在世界競爭中可以透過各種作弊賤招來獲勝。
但另一方面,美國等西方國家反應緩慢,盲信中國表示自身不具威脅的說詞,金融海嘯後孤立主義興起,都給了中國趁虛而入的機會,也讓一度充滿理想的WHO,變成了CHO。
5. 台灣的機會
在中國崛起之際,台灣看似處境艱難,中國國民黨之流,則認爲台灣完全沒有機會,只能依附中國、仰人鼻息,靠著雙膝下跪討口飯吃,看能不能混進去這些組織當「中國台北」,以中國附庸的方式存在。
然而,正是在最不利的時刻,台灣過去壯大自己的努力卻意外有了成果,讓國際暮然回首,才發現台灣在燈火闌珊處活著,活得比你們這些相信中國讓大家發大財的國家都還好。
台灣防疫之所以成功,最大原因在於「不相信中國」、「不相信WHO」,既然WHO不給我們一手資料,我們就當作你和中國聯手說謊,從自己的經驗嚴格來判斷,三個月過去了,相信WHO的國家都死傷慘重、全面停擺,只有死也不信的台灣還在上課、還在打職棒,成為世界奇蹟。
台灣退出聯合國已經七七49年,被沙祖康痛罵「誰理你們」也17年了,現在的台灣,需要國際組織援助的,基本上沒有;可以幫忙國際組織的,非常多。但直到這波疫情,台灣與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建立起非官方的聯繫管道,開始交換情報、支援物資。主流國際社會才突然發現:「哇靠,台灣這麼有用」、「被中國打壓成這樣竟然打不死」、「早聽台灣的說不定沒事」.......
國際社會,是實力的社會,不是沒有原則道義,但要證明自己,才會有人幫你。而台灣,已經拿到了那張名為「信任」的國際入場券。然而,現在並不是自滿,也不是擺出姿態,全盤否定所有國際組織的時候。
接下來,WHO與台灣的恩怨情仇並不會落幕,真正的遊戲才要開始!
#早安長文恭喜你看完了
#打不死的必使我們強大
暮然 在 蔡尚樺 Facebook 八卦
初三快樂 情人節快樂💕
以前看過一句話,這世上有七十幾億人
但某瞬間有個人就能敵過千軍萬馬、四海潮生
從此眼角眉梢都是你,四面八方都是你,
上天入地都是你。成也是你,敗也是你。
恆年漫月里的所有怦然心動,就你拔得頭籌。
如果你已經找到那個人,就牽緊那雙手
在每個平凡日子裡噓寒問暖添衣加飯。
如果那人還沒出現也請耐心等待,
或許暮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
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gladys.tsai/
#情人節 #春節 #約會 #台北景點
暮然 在 Sherry Cheng鄭雙雙 Youtube 的評價
鄭雙雙 Sherry Cheng 全新創作單曲 【 FADED 】
⬇️數位平台馬上聽⬇️
https://rock-mobile.lnk.to/ZpK6xpnQ
#鄭雙雙 #FADED #獨立音樂 #創作 #MV
「 每一次吶喊,都在勇敢地向過去道別。」
-
都會自療系歌姬鄭雙雙 睽違多年全新創作
感性厚實的嗓音 唱出人生道路上的愛與迷惘
-
有一種情感寄託
找尋的是自己,而不是任何人。
還記得第一次替自己做重要選擇的時候嗎?
穿梭在無數個十字路口,決定勇往直前或轉彎的那一刻,
都在勇敢地向過去道別,堅強地重新定義自己。
-
過去的五年,代表著一段逐漸走向自我的過程。人生路上,有時候走著走著暮然回首,突然找不回從前自信的眼神,想不起最初的夢想,也記不得自己為什麼一直堅持到現在。
這段日子,從害怕大家的眼光,到慢慢放下偏執,傾聽自己的聲音;到現在能夠打從心底的擁抱自己,接受最原本的自我,原來力量從心而生,愛從自我而起。
-
《 Faded 》由資深製作人楊鈞堯編製完成,襯著鄭雙雙一貫的敘事風格,毫無保留的描繪出消失在幕前這段期間的自我療傷。曲中加入獨特的冷色調電氣聲響,磅礴的空間感加上齒輪轉動的餘音繚繞,象徵記憶中的模樣慢慢消逝,清晰的靈魂逐漸模糊,經歷了情緒的層層堆疊,從一開始的糾結與徬徨不安,到最後堅決放下一切的勇氣。一路走來,每一次艱難的抉擇,都成就了現在更好的自己。
-
➡️鄭雙雙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SherryCheng1006
➡️ 鄭雙雙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rrycheng1006
➡️ 鄭雙雙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_sherrycheng/
➡️ 鄭雙雙 StreetVoice
http://tw.streetvoice.com/sherryccexon/
➡️ 鄭雙雙 Weibo
https://www.weibo.com/sherryccexon
-
Faded
Is that your voice
I miss the tender whisper from your kiss
You said you dreamed of our love
You said you’d never let go of our love
Is that your face
I miss your blazing eyes like old days
You said you dreamed of our love
You said you’d never let go of our love
But we’re barely holding on
All the pictures fall apart
You keep fading
Down into my bones
Deep into my soul
You keep fading
Down into my bones
Deep into my soul
You keep fading
Down into my bones
Down into my soul
I can’t take it
I can’t take it
I can’t take it
-
Songwriter 詞曲 | 鄭雙雙 Sherry Cheng
Artists 演唱 | 鄭雙雙 Sherry Cheng
Producer 製作人 | 楊鈞堯 Bryan Yang / 發條工廠創意工作室 Clockworkers Studio
Arrangement 編曲 | 楊鈞堯 Bryan Yang / 發條工廠創意工作室 Clockworkers Studio / 楊瑞韻
Backing Vocals & Arrangement 合聲&合聲編寫 | 鄭雙雙 Sherry Cheng
Recording Engineers 錄音師 | 楊鈞堯 Bryan Yang / 發條工廠創意工作室 Clockworkers Studio
Recording Studio 錄音室 | 發條工廠錄音室 Clockworkers Studio
Mixing & Mastering 混音師 | 楊鈞堯 Bryan Yang / 發條工廠創意工作室 Clockworkers Studio
Mastering Studio 混音室 | 發條工廠錄音室
Production Assistant 製作助理 | 葉承叡 Turtle Yeh / 發條工廠創意工作室 Clockworkers Studio
-
Director 導演 | 鄭育哲 Norman Cheng / 伍參壹 April Huang
Producer 製片 | 小花 Min-Hua Tsai
Line Producer 執行製片 | 黃牧謙 Mu Qian Huang
Production Assistant 製片助理 | 蘇嘉薇 Jake Soo / Jay Meador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攝影指導 | 黃偉根 Wayne Huang
First Assistant Camera 攝影大助 | 謝明倢 Ming Chine Hsieh
Second Assistant Camera 攝影二助 |
陳韋鈞 Wei Jyun Chen / 巫尚恩 Shang En Wu
Gaffer 燈光師 | 鄭得壽 Te-Shou Cheng
Best Boy Electric 燈光大助 | 林信丞 Shin-Cheng Lin
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 |伍參壹 April Huang
Hair & Makeup 妝髮師 | 幸寧馨 Sa Sa Shin /Angelita
Transportation 九巴司機 | 林俊良 chun luang Lin
Camera Equipment 攝影器材 | 用力拍電影有限公司
Cast 演員 | 葛凡 Geifan / 陸夏 Lucia
Editor 剪接師 | 鄭育哲 Norman Cheng
Colorist 調光師 | 詹謹嘉Ben Chan
Title Design文字設計 | 三橫一豎設計DEREK WANG DESIGN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快洗可得自助洗衣(農安店)
佑晟貿易股份有限公司
暮然 在 狂人日誌 Youtube 的評價
[狂人日誌] 暮然回首,桃花源卻在燈火闌珊處:Volvo V90 Cross Country B5 的那瑪夏尋奇!
*溫馨提醒 - 為增加良好的閱聽性 請開啟YT字幕功能喔*
#狂人:
據說,在南台灣深處、台29線「達林公路」的起點,有著一座被遺落在平行時空裡的人間仙境 - 那裡的居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化外又不甚便利的地緣或許屏蔽了外界,卻讓這塊樂土得以維持純粹,反而是經歷了浩劫後的重生令這群人得以用更高維、睿智的角度來反思與土地間的連結,讓永續不再止於號召,而是能建構在盡能力範圍所及的應用和傳承的前提下世世代代的延續...
為了一窺這堪稱現代桃花源 - 那瑪夏並尋訪當地一座享譽國際的綠建築的神秘面紗,也為了能一探從此獨挑大梁的 B5輕油電,又能為三度交手的 V90 Cross Country激盪出些什麼不一樣的火花?我決定,逃出雨不停國,踏上這段遠的要命卻銘心的啟發之旅...
狂人日誌官方網站:http://madvnz.com/
狂人日誌FB粉絲專頁:https://business.facebook.com/madvnzdiary/videos/489043588731921/
狂人日誌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advnz/
#MadvnzSpecial #CrossCountryWagonist #KeepGrandTouring #莫拉克的故事 #達林公路 #那山那人那瑪夏 #小林日光 #大滿舞團 #伊曼咖啡 #民權國小 #Volvo #V90 #V90CC #Crosscountry #B5 #MHEV #愛是唯一
暮然 在 UNDER LOVER Youtube 的評價
歡迎分享&訂閱頻道 ~
UNDER LOVER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UNDERLOVERBABY/
一輩子
編曲:何官錠 詞:小肉球 曲:胡睿兒
暗夜裡輕雨它細細紛飛
微光中看見你矇籠的美
一幕幕如電影裡的那個誰
在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徘徊
我曾看見最美的繁華喜悲
依稀還記得依偎在你的肩臂
醒來時一切原來是午夜夢回
是否夢想與現實總事與願違
一瞬間 太短 一輩子 太長
最痛的結局是我無法在你的身旁
獨自一人在夜空裡閃爍飛翔
願你抬頭看見星空光芒
一瞬間 太短 一輩子 太長
最痛的結局是我無法在你的身旁
暮然回首時依舊記憶斑斑
請記住 你是我一生最愛的情郎
夜晚裡大雨他一直一直下
一盞油燈隔著紗窗我看著他的臉
腳步想要往前走但我沒辦法
只能夠遠遠的看著他深邃的面
我幫自己打著傘卻遮不住雨水
原來雨水跟淚水我還是分不清一點
想要再抓住一點點你最後的美
無聲無息離開是我最後的在乎
暮然 在 暮然回首(@twilight_3239) 的公開頁面 的八卦
拜託各位好心人幫幫我,AOVFMHEBC 這是暮然回首的邀請碼,請支援發財!全新「新春納福」版本更新完畢,快點加入戰場!,我也會盡量有次數就回送~更,我已經集滿啦~ ... ... <看更多>
暮然 在 雙面圈圈小袋/ 暮然回首的燈火闌珊處 的八卦
雙面圈圈小袋/ 暮然回首的燈火闌珊處. 帶了這個,還有那個塞了那個,漏了這個圈圈小袋,把所有想要帶走的, 通通裝起來, 一個一袋,想怎麼裝就怎麼裝。 ... <看更多>
暮然 在 1984 中視暮然回首陳觀泰羅璧玲張晨光李麗麗陸一蟬趙學煌 ... 的八卦
1984 中視 暮然 回首陳觀泰羅璧玲張晨光李麗麗陸一蟬趙學煌盧碧雲婁培偉王復室江艾倫. huaijiudvd99. huaijiudvd99. 11.1K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