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機長、災難模擬、大巨蛋]
上禮拜空閒時在Netflix上看了《薩利機長》,剛好和這兩天的時事有些扣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2009年1月15日,薩利機長駕駛的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在起飛一分鐘後遭遇鳥擊,左右兩具引擎都失去動力。薩利在當下判定飛機不足以飛到鄰近的機場降落,決定冒險迫降在哈德遜河水面上。最後成功挽救了機上全部組員與乘客155人的性命。
電影中,美國的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事後對此展開調查,檢討過程有無人為疏失,如果當下選擇降落機場而不是風險極高的迫降水面是否可行?NTSB分別以電腦和人工操作模擬艙來還原事發時的狀況。模擬結果顯示,降落機場是可行的。
這帶給薩利很大的壓力,電影中他也不斷面臨內心的自我詰問:我是對的嗎?我是不是反而害155人身陷險境?但在末段的聽證會上,他指出人並不是電腦,人有情緒、會緊張、會害怕。當人遇到從未面對的狀況,需要時間理解並作出判斷。電腦模擬沒有計入這個部分,模擬艙裡的駕駛員也早就知道他們要面對「鳥擊後迫降」的情境。當天薩利起飛的時候,卻沒有任何人告訴他今天的飛行會與往日不同。
於是在模擬中加入反應時間後,模擬艙中的駕駛員再次嘗試迫降機場,得到墜毀的結果。證明了薩利當下的處置是最佳方案。
電影就是電影,電影為了戲劇效果必須改編,我們不必盡然當真。但薩利機長這部片,仍然提供了我們一個簡易的途徑來理解一個重要的概念:
反應時間。
-----
大巨蛋昨天正式通過台北市都審會審查。雖然後續還有環差,但通過都審代表的意義是,基本上大巨蛋現在在都審會上長怎樣,接下來就是怎麼蓋了,不會再有什麼大的變動。
2018年4月都審會重啟至今,一共經歷七次審查。但,大巨蛋案還有非常多的細節有待釐清!
這不是危言聳聽,我就舉個爭議最大的防災模擬部分,底下的其中一個例子。
-----
當事故發生時,例如失火,觀眾要能夠迅速的撤離建築物逃到外面。那麼在多久以內疏散完算是安全呢?10分鐘?30分鐘?1小時?
都審會的標準,是根據當初北市府大巨蛋體檢小組提出的七項基準中對於疏散時間的要求:
⭐️當災難發生時,大巨蛋內的觀眾必須要在8分鐘內離開座位區,15分鐘內撤離巨蛋。
這個8分鐘與15分鐘的規定,是根據國際標準,以及考量到火警發生時建物內濃煙遮蔽及火勢蔓延的速度。
都審會使用的模擬軟體EXODUS,在行人避難速度設定為每秒0.6m/s時,在最佳的情境設定下,觀眾可以在7:24秒時離開觀眾區,12:41時離開蛋體。若以每秒1.2m/s運行模擬,最佳情境下則可在5:34及12:18時完成疏散。
至於最差情境遠雄則表示都跑不出來。這個我們這邊先不談。
但就像薩利機長的例子,反應時間。
如果你今天正參加演唱會或是佈道大會到一半,突然間燈光亮起,廣播說現在發生火災,請冷靜依照順序離開。你一定會有點半信半疑吧?現在是怎樣,這是橋段嗎?是不是有人誤觸警報?真的要離開!?
如果不只是你跟你的朋友,現場還有四萬人的觀眾,大家要理解到現在的狀況,開始疏散,會花多久呢?
模擬有沒有加入這個反應時間?
-----
昨天都審會上,在林亮君的追問下,遠雄代表說有,這個時間是內建在軟體參數裡,設定為30秒。也就是在電腦模擬中,模擬開始後0-30秒之內,代表人的小點會依亂數開始進行避難動作。
根據EXODUS官方出版的操作手冊(Application Manual)裡關於反應時間的章節,Chapter 3:3.2.1裡說明:
「模擬中反應時間這項參數,代表了個人開始撤離前所需的時間:包含疏散的前置動作、認知到警報到開始行動、準備移動(例如協助你同行的小孩、長者)所需時間。』
「這個參數極端重要(Extremely important),某些情境下,反應時間的影響甚至會比實際移動時間更大。」
在軟體內,這項參數可以被設定為一個特定的值,或者是在一個區間內的常態分佈,或是根據使用者自行定義的曲線進行分布。
這是第一個問題:遠雄昨天說謊,反應時間的參數並不是內建鎖死不動的,他可以被使用者自行設定。
第二個問題,那麼反應時間該設為多久?
操作書裡並不會直接告訴你這個答案,因為在不同環境下這個參數的值會被大大影響,包括建築結構體的複雜度、人的擁擠度(住家、飯店、辦公室都不同)、人群的狀態、營運管理計畫的好壞(例如平常有無執行演習)、甚至連警報的種類是警鈴、語音還是現場廣播都有影響。
遠雄在大巨蛋模擬裡給出的答案,是30秒。也就是30秒內,整個巨蛋裡的所有人就會意識到現在發生危險,我要開始逃離現場。
這個數字準不準確,我沒辦法直接說死,
但EXODUS的操作手冊裡,提供了許多相關實際發生的案例給我們參考,我擷取其中三個跟大家分享。
圖一,是美國世貿雙子星事件事後蒐集的資料,裡面顯示只有20%以內的人在一分鐘以內開始反應。
圖二,是NFPA(美國消防協會)進行的相關研究,對象是在中型辦公建築進行的防火演習。並分為低度訓練的管理人員和高度訓練的管理人員兩組受試組。兩組情境下在30秒內反應的人都微乎其微。
圖三,也是NFPA進行的計畫,對象是在英國一所大學的圖書館進行的演習。人群平均在100秒後開始反應。
回到大巨蛋,這個可容納四萬人的大型場館建物,30秒的反應時間,合理嗎?
-----
開頭我舉薩利機長的例子,就是想強調:人有情緒,人會疑惑、會恐慌。當人數越多的時候,產生的場面可能就越混亂。大巨蛋本身又是一個分為地上地下,結構相當複雜的建築。
在大巨蛋地下二層球場層,最遠一點要到達通往地面的直通樓梯,距離是108.8M。
你在球場,你聽到廣播說現在有火災發生了,但你很快速且冷靜的認識到現況,並且你身邊的人也和你同樣冷靜跟反應迅速。你們在30秒內辨認好方位,朝100公尺以外遠的樓梯開始移動。
很簡單吧?至少遠雄應該覺得如此。
0.6m/s的最佳模擬情境下,人群能夠在7分半鐘疏散到避難通道,完成準避難。前提是你們每一位都這麼冷靜穩定的在30秒內開始避難,跟世貿事件中不到20%反應最快速的人一樣。
如果你沒有在30秒以內反應過來?或你身邊的人比較遲鈍?這樣人群還能夠像體檢小組要求的一樣,在8分鐘內完成疏散嗎?
不好意思,不知道,因為遠雄設定的反應時間就是30秒,他們說這個參數是內建的,不能改動。
然後這個模擬在昨天的都審會上通過了。
-----
這只是整個大巨蛋案內零零總總的一個小細節,還有非常、非常多的地方,都存在著瑕疵。
都審會開了很久,沒錯。
市府承受要處理爛攤子的壓力,沒錯。
但大巨蛋會在都審裡一直被嚴格檢視,就是因為當初遠雄擅自變更設計施工,破壞了原本的公安基準。事後補救本來就比一開始蓋好更麻煩千百倍,一開始的設計被打亂了,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問題會出在哪,哪邊本來可以的現在會有問題。但是昨天會議主席強渡關山結束這一切。
黃景茂局長、柯文哲市長,你們要就這樣放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動映画製造所 – 動畫聯展 專訪: 野口(策展人)、周予婷(助理策展人) 談論影像與影像共存,面對資訊影像洪流,如何能分辨影像背後所隱藏的含義,冷靜不被吞噬,又該以何樣的態度看待這個我們身處的圖像爆炸時代。 動畫影像的獨特性 近年影像的發展與樣貌隨著科技技術的進...
時間複雜度定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當父母也會習慣性地否認與逃避,
因為不是孩子的每件事父母都知道怎麼處理
在《療癒誌》工作坊的時候,跟朋友們聊到,忽略情緒可以成為一種習慣。然後,某一種情緒,就可能真的很少出現在我們的意識範圍,雖然不會真的因此消失不見。
會忽視情緒,就可能忽視問題。因為一個問題所帶來的情緒,可以很複雜且難解。連情緒都不想面對了,更別說要面對問題了。
像是在情愛關係裡面,因為相處的複雜度高,也比一般關係深刻,常顯露自身難以克服的困境,所以否認與逃避,就容易現形。譬如說,有位朋友很清楚,自己的脾氣太差,出口傷人是家常便飯,喜歡找人發洩情緒,這些都是導致關係不睦的關鍵因素。
雖然私底下對信任的人,她願意坦誠。但真正面對伴侶的時候,則是百般挑剔,所有責任都推到對方身上,絕口不提自己。因為她也愛面子,她即使知道自己需要調整,但長期以來她都做不到,進入關係前便如此。所以乾脆一概想成,就是因為對方不夠包容理解,所以導致她今天這樣。這樣她自己表面上壓力比較小,講出去她也比較好做人。
連自己的問題,都要用各種方式來逃避。那這樣的人變成父母之後,面對孩子的問題,就會比較好嗎?
偶爾會聽到一些說法,像是「小孩子能有什麼壓力」、「為什麼你就有一大堆問題,別人都沒有」、「幹嘛想那麼多,不要想那麼多就沒事了」…。那種講法,慢慢把孩子往「麻煩製造者」的方向推,而且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像是孩子日常生活的背景音樂。
一個被父母嫌棄的孩子,請問他能怎麼看待自己呢?而且是從小到大,都被這樣對待。
我不知道各位相不相信,有一些年紀很小的孩子,會毫無保留地用父母說過的話,來定義自己。像是,「我常常不乖,所以讓爸爸媽媽生氣」、「我都不聽話,讓爸爸媽媽很麻煩」…
父母說什麼,孩子就相信什麼,孩子可以內化父母對自己的討厭,然後厭惡自己。所以我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一個會自我傷害的年輕人分享,「當你獨處的時候,其實是被迫跟一個你很討厭的人相處,難道你會對他客氣嗎?」
內化了父母對自己的討厭,所以從小討厭自己的孩子,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真的碰到困境,他能以積極肯定的自我,去面對問題嗎?還是會採取否認與逃避的策略,然後一次又一次養成了習慣?
所以很有可能,本來只是普通的孩子,也被養成了麻煩製造者。父母的困境,可以透過這樣的歷程,變成孩子的困境。
我們可以做的努力,是從承認自己的情緒開始。辨識自己的情緒,感受內在情緒的起伏,給自己時間好好跟自己相處。當情緒成為我們的朋友,面對難解的問題,才不會因為情緒在某個瞬間太過強烈,而又一下子倒向否認與逃避。
.
【新開班 - 父母成長班】http://0rz.tw/GhPqz
--------------------------------------------
2017年5月《療癒誌》上市
博客來—獨家限量印章親簽版(兩本75折)
https://goo.gl/mXkKR9
金石堂—限量親簽版+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P9g26T
誠品—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Snaj8b
讀冊—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0mBJ6U
海外 馬來西亞大眾—親簽明信片
https://goo.gl/mqnm56
療癒誌BV與各章簡介播放清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公共健康數位傳播獎』徵件 &『健康人氣王』人氣投票
http://events.everydayhealth.com.tw/page/18
時間複雜度定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妳又不是我媽媽
最近看到一個電影,談繼父跟繼子女的相處。這個問題在台灣很少人談,但其實台灣離婚率高是事實,不談,是有些逃避的味道。或許跟家醜不可外揚的華人文化,有點關係。
我面對的家庭,就有幾個遇到這樣的問題,現況不是太好,希望未來有機會轉圜。不過,先想想,就算是親生父母,也不見得能跟自己的孩子相處得好,先不用自己嚇自己,失去了信心。
先從當朋友開始吧!朋友也有很多種,由淺到深,點頭之交到知己都不同。可以先從點頭之交往前走,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不用設定自己要被繼子女接受為,像親生父母那樣。要繼子女突然叫一個陌生的男性、女性,為爸爸、媽媽,心裡真的很難調適。
其實,在我們的文化中,並沒有把繼父母的角色,定義得很清楚。到底繼父母該對繼子女做什麼?有什麼樣的期待?我相信並不容易定義,因為其複雜度比親生父母更高,親生父母怎麼辦扮演,本來就已經夠難了!
所以不用太快把一個角色套在自己的身上,見招拆招,步調慢一點沒關係。有些孩子在親生父母分離的時候,受到了傷害,難免帶著敵意。有些孩子則還不太懂事,想依賴的時候會撒嬌,不想被管的時候,就可能講出很傷人的話,「妳又不是我媽媽!」
我見到不少在這種處境下的親生父母,或者親生祖父母,把孩子當成鬥爭的工具,藉著操弄孩子,讓對方不好過。所以,真的不用把孩子的反應,太往心裡去,這對自己、對孩子都沒好處,互動會失焦,流於情緒。
就算是親生父母,當親子關係緊張,不知道怎麼面對孩子的時候,我也建議要退回朋友的距離。保持基本的善意,不要一直被角色綁住,不需要一直用種種「應該」,來增加互動的難度。
當爸爸就該怎麼樣、當兒子就該怎麼樣…,如果這樣想,對彼此有幫助,我們就這樣做。如果對彼此沒幫助,我們暫時又學不到新的互動方式,那麼保持最基本的互動就好,不用一直勉強彼此,拿剩餘的一點點關係繼續磨。
像一個繼子曾經跟我說:「那個女人很喜歡管我,一直叫我寫功課。我就覺得很煩,所以就吼她,繼續看電視!」
說實在話,「那個女人」也很不願意管他吧?!可是,他爸爸不管他,交給她管,她其實很為難。親生父母,對於孩子的管教,因為信任關係比較好,自然而然能有比較多的著力點。
所以「那個女人」點到為止就好,既然管不動,就不用繼續找自己麻煩,以後在家更不好待。要對狀況有基本的了解,做好心理準備,然後跟親生爸爸溝通,請他多花一點時間陪他的兒子。界線事先劃清楚,而不是等到情緒磨光了,被動放棄。
有時候我們對朋友,比對家人客氣。所以,很多話,稍微斟酌一下,傳達正確適當的訊息就好,不需要帶太多情緒。
像是,我們對家人會說:「每次都要收妳的垃圾,煩死了!妳是手斷了嗎?!」我們對朋友則可能這麼說:「空瓶可以放在垃圾桶!」
多討論,少命令。如果有心有力的話,多傾聽,少說教。不過,這不必勉強,很多人不會傾聽,以前沒有經過適當的練習,沒有耐心,只想說自己想說的話。
很多人管不動孩子,就會到處講,要用團體壓力來約制孩子。這個動作要很小心,因為這個動作,即便動機是好意,但是基本上就是講孩子壞話,很少人喜歡自己被這樣對待。
有時候孩子因為自己的父母親,在分開前的暴風吵鬧,情緒好幾年都開朗不起來。我們是人,不是神,別給自己太高的期待。親生父母都解決不來的事,別想繼父母就更有能力幫上忙。
如果勉強要說,偶爾講講好話,不要太過頭、太浮誇。剛開始淡淡的就好,有時候味道太濃,會被認為討好。把自己的情緒處理好,我們跟新的人相處,我們自己也需要適應,也要有獨立的心理空間。
這種情況,著急容易壞事。如果有心經營,不用幾天就給自己評定,起碼用年來算,稍微客觀一點。祝福各位繼父母,把自己當成多交幾位朋友,能互相表達善意那是賺到,沒有互相傷害就好!真的,這樣就可以了!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金石堂:http://ppt.cc/Qv9m5
2.博客來:http://ppt.cc/XpS6Y
3.誠品: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5/22(日)下午3:00-5:00 【台東】公益講座(免費,需電話報名)
報名資訊: http://ppt.cc/EtWiL
時間複雜度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動映画製造所 – 動畫聯展
專訪: 野口(策展人)、周予婷(助理策展人)
談論影像與影像共存,面對資訊影像洪流,如何能分辨影像背後所隱藏的含義,冷靜不被吞噬,又該以何樣的態度看待這個我們身處的圖像爆炸時代。
動畫影像的獨特性
近年影像的發展與樣貌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變化了許多,同時不單只是創作的手法或是技術的提升,也間接影響著觀著的閱讀模式與習性。
影像比起過去更為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周圍,過去能夠接收影像的媒體從電視到現在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觀者(現在的我們)更習慣動態影像傳遞與訊息的接收,再加上網路的普及,每分每秒都以倍速產生文字、聲音或是圖像訊息,所追求的視覺刺激強度已與以往不同,這些龐大的資訊不論是直接或是間接都在無形中的傳遞給我們,影像對於人們來說已經不再陌生,不單單是熟悉反而過度充斥,隨著我們對於這些影像的麻痺,加上畫素的提升已看不慣低畫質的品質,觀看習慣的改變使得創作者在創作時在速度、節奏上以及內容複雜度為觀者放入更多考量。
視覺習慣並非以單向線性的方式面對給觀眾或是創作者,而是雙向互動的形式,彼此交錯影響。創作者本身置身於環境之中,兼具觀看與被觀看的身分生活著,差異只在創作者觀看影像時會有著更多的敏感度。因此創作者選擇動畫作為一種用來表達自己的敘事形式,不單是因為動畫的特性能建構出高自由度的動態畫面,劇情也能隨心所與的發展,其特別之處在於,作品的呈現與創作者的經歷環環扣者,綜合過去的體驗、生活喜好及細節觀察,作品會伴隨著創作者經歷的不同而有著幾乎無法複製的面貌,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動畫不像是攝影或是電影能給我們真實又直接的感受,卻依然能夠勾起我們的生活經驗而引起共鳴,動畫利用氛圍的處理,營造出實際拍攝無法達到的效果,讓作品在視覺上有著更強烈的震撼力與刺激感。
這樣層層的關係,動畫可視為一個綜合不同美學的集合體來討論,平面的角度會導出繪畫或是攝影來做比較,若是接成連續影像並組合配音,則會和電影、錄像作品來討論,其高度的實驗特質使得動畫可以被觀看的面相很多,很自由卻也因為可以操作的太多,是一門很考驗創作者的美學及敘事能力的創作方式。
簡單來說動畫就好比夢境,創作者即為做夢者也是操夢者,透過獨特的手法和敘事方式,觀者似乎面對著作品就能窺看作者內心的故事與經歷,然而,人人都能作夢也能動畫,一件好的作品又該如何去定義。
媒介普及,展示放映形式的改變
生活中同時身兼創作者與觀者的多重身份並不稀有,作為本次策展人的我也不一例外,過去對於影像、動畫、電影關注著,同時也思考著這些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聯性或是影響力。以我為例,小的時候,當時並非智慧型手機盛行的時代,對於觸碰到螢幕的想法是連想都沒有想過,綠色螢幕的翻蓋是按鍵手機是那時最前端的流行,電視稍有價位但也已經算是很普及,而家裡的人也熱愛電影,那時的我最期待的時刻就是做完作業用卡帶看卡通,也會在課本書角化手翻動畫,這些就是我最初理解對動畫的樣貌,很貼近生活並且很容易接觸,所以對於動起來的圖像並不覺得稀奇。
大家或多或少有類似的經驗及回憶,動畫以各種姿態出現在身邊,尤其是近幾年也更為顯著,路上也隨處可見動態大螢幕,智慧型手機、平板的出現,擁有這些產品的年齡層逐漸年輕化。簡而言之,對影像熟悉度提升的原因是因為放映媒介的普及,而這樣生活化的放映特性拉近了我們和影像的距離,進階影響到展示的放映形式,單純播映的方式也成了最底線的呈現裝置條件之一,而伴隨著科技技術改變VR、AR、MR的出現,觀看時身體不再再是靜止,除了思考是不是在未來裡動畫的面貌也會有所不同? 動畫展覽本身的是否也有形式上的再挑戰?值得思考的除了再現的手法或是文件事的展覽是否也有其他可能,不單影片的放映,其製作過程的手稿、分鏡,動畫在創作時的能量是否在展覽裡也能呈現更直覺的被帶出。
最後要談談,扣著創作者和觀眾的角色——展覽,前面提到過去和現在的科技變化到視覺習慣上的改變,並影響到創作的作品表現,由此了解展覽可以談論的動畫主題面向廣泛。以美學為出發做討論,動畫的繪畫性討論、作為實驗的性質存在討論,或是動畫還有哪些不單就畫面可能,延伸到其外部裝置放映、到整個展出展覽的發展性;又或者通過展覽,使得觀眾有更進步的對動畫的認識,並且讓創作者獲得更多交流,甚至促進各個不同學校的動畫系所能有更密切的交集。
由此理解展覽在觀眾及創作者間作為橋樑亦可觸發到的影響有多少,不過將前面所提及的都放進主題討論方向會過於龐大,況且展覽本身每一個環節都該被仔細安排過,為了使其夠完整,需要花上一段或是好幾次分批的抽絲剝繭才能逐一去探討。也因此,今年的展覽不局限於單一方向的主題,透過展出多元類型的作品,以及展出珍貴的手稿,展場另外安排一區可以讓觀眾互動的區域,讓大家可以動手畫,能更貼近作者製作時的歷程。
此外本展直接取用主辦單位「動映画製造所」作為展覽名稱,「動映画製造所」本身即為產出影像場所的意思,很純粹不迂迴,「動」是取用「動畫」一詞,「映画」則是日本漢字為「電影」的意思,將動畫與電影兩個詞彙組合在一起,創造一個並非絕對的詞,也是因為動畫在近年來的改變,沿用原有最早的連續影像切片定義下,依然能將動畫、電影、動態影像、錄像藝術等等區隔開,然而現今的分界已不再清晰,「動映画」也是伴著這些分項微妙的模糊關係而誕生,並且與展覽的主題也存在著相互呼應的關係。
此次動畫聯展作為往後展覽的序幕!希望大家能帶著好奇與期待的心情來參觀這次的展覽,我們也在未來裡繼續討論動畫各方面像的可能!(文:野口)
策展單位: 動映画製造所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7/08-2017/09/03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時間複雜度定義 在 Algorithm and Time Complexity (補充3-時間複雜度相關議題 ... 的八卦
杰哥數位教室-資料結構課程第1章: 補充3- 時間複雜度 相關議題、常用的數學式子完整課程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