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Taiwan」不得發表 國際學術期刊發生了什麼事? 】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jt-08262020113515.html
▫️英文版:https://www.rfa.org/english/news/china/article-09012020091523.html
▪️🙅🏻期刊編輯:不改成「中国台湾」不考慮刊登
臺灣醫生吳若玄 Dr. Hsuan 若玄’s work-blog Hsuan Wu及她的團隊在8月24日收到一封來自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出版集團旗下的醫學期刊《Eye and Vision》編輯部的回信,要求她在所提交論文中作者的國籍”#Taiwan “後面加上"#China",以符合該期刊及施普林格自然集團配合的中國相關法規,否則不考慮刊登。
吳若玄25日告訴本台,這是她跟台灣大學老師合作的一篇關於視網膜病變的醫學論文,遇到這樣的政治審查讓她感到震驚。
「我們沒有打算回復…我們就覺得算了,去找別的比較'友善'的期刊。」吳若玄說,考慮到一來一往的折騰,他們決定放棄在有學術影響力期刊上發表的機會。
「這凸顯臺灣學者在職業生涯中,只能被迫在’誠實面對自己的國家身份認同’及’學術機會’上做出抉擇的困境。」美國格林內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歷史系助理教授周怡齡告訴本台。
吳若玄把自己的經歷放上社交媒體,更引起學界對於學術期刊政治審查的批評。
▪️🥘施普林格自然:中國擁有的期刊要遵守「不同的規定」
本台詢問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是否對投稿作者掛名「臺灣」有所限制?
該集團發言人25日以書面回復自由亞洲電台時,否認會要求作者改國家名,並把責任推給《Eye and Vision》期刊的擁有者:#中國溫州醫科大學。
聲明寫道:「對於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所擁有的所有期刊,作者在論文中的機構關係如何呈現都由作者決定。不過,《Eye and Vision》期刊是由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所有,因此要遵守'不同的規定'。」
本台26日進一步詢問施普林格自然與《Eye and Vision》的關係為何?得到的答覆是施普林格自然只是合作出版商的角色,「這是我們以及其他許多出版商為全球許多機構和學術團體所做的事情,」發言人在郵件回覆中寫道。
▪️全球最大的學術出版商配合中國🇨🇳審查
全球總部位於倫敦的施普林格自然是全球最大的學術出版商,旗下覆蓋包含《自然》(Nature)、《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等超過3000本期刊。
2017年11月,施普林格自然也曾因配合中國合作夥伴,封鎖其中文網站上至少上百篇涉及 #臺灣、#西藏、#人權 和菁英政治方面文章,遭學界譴責是「以自我審查換取市場」,並擔憂日後會成為常態。
當時,施普林格自然回應稱,僅有1%的內容是在中國無法查詢到的。
▪️💄走向國際的中國學術期刊
至截稿,《Eye and Vision》期刊及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未回復本台查詢。
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的網站顯示,《Eye and Vision》是由溫州醫科大學主辦、該院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 #瞿佳 擔任主編的國際英文期刊,於2014年10月創刊。
這個期刊是在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等組織實施的「 #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畫專案 」下成立的,目標是為中國科研界「提升期刊國際化打通道路」。
▪️🏆🧑🏻🔬「中國科技文化走出去」 帶來了什麼?
中國自行創刊與外國出版商合作,或直接收購外國出版商,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在中國官方報導中,多使用「中國科技文化走出去」的語境。
2019年,中國科學院控股公司以全資收購由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學家創立的法國EDP Sciences出版社。新華社當時報導稱,這是中國科傳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中國藉由資金擴張收購國際學術期刊,並從中審查研究者的機構身份與論文內容,嚴重侵犯了學術自由的價值。」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劉文向本台表達擔憂。
劉文在今年八月剛於SAGE 期刊出版關於心理學相關的論文,就被要求不得在署名中放上所屬單位為「臺灣」兩字,與她合作的另外兩名作者則得以加上所屬國家美國及南非。
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學助理教授王宏恩則向本台表示,近幾年臺灣學者投書學術期刊常遇到的兩種情況,一是要求臺灣研究單位的國籍改為中國,第二是當論文中提到臺灣,被要求加入「中國的一省」。
🗣「有時可以跟編輯申訴不用修改,但有時也會因此被期刊拒絕,這類的情況還蠻常見的......這類(爭議事件)聲量要夠大,才有可能迫使期刊改變。」
🗣華盛頓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莊宛樺(Jessica Drun)則提出另一層擔憂,「這不僅跟臺灣有關,更是中國在控制世界的敘事、塑造成更符合中國共產黨利益的觀點。」
她說,如同中國勢力在 #聯合國 及 #世界衛生組織 打壓臺灣的案例,中國政治審核進入科學界的代價不僅是讓臺灣學者無法為學術界貢獻力量,更影響到全球民眾的健康利益。
#言論審查
#學術自由
「時報出版社投稿」的推薦目錄:
- 關於時報出版社投稿 在 唐家婕 - Jane Tang Facebook
- 關於時報出版社投稿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 關於時報出版社投稿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 關於時報出版社投稿 在 [分享] 社會科學出版社信箱整理- 看板Publis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時報出版社投稿 在 時報出版社投稿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PTT、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時報出版社投稿 在 時報出版社投稿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PTT、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時報出版社投稿 在 時報出版社投稿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時報出版社投稿 在 時報出版社投稿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時報出版社投稿 在 時報出版社投稿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時報出版社投稿 在 請直接上時報悅讀網(www.readingtimes.com.tw)享有訂購優惠... 的評價
時報出版社投稿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八卦
【用「#Taiwan」不得發表 國際學術期刊發生了什麼事? 】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yataib…/gangtai/jt-08262020113515.html
▫️英文版:https://www.rfa.org/…/news/china/article-09012020091523.html
▪️🙅🏻期刊編輯:不改成「中国台湾」不考慮刊登
臺灣醫生吳若玄 Dr. Hsuan 若玄’s work-blog Hsuan Wu及她的團隊在8月24日收到一封來自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出版集團旗下的醫學期刊《Eye and Vision》編輯部的回信,要求她在所提交論文中作者的國籍”#Taiwan “後面加上"#China",以符合該期刊及施普林格自然集團配合的中國相關法規,否則不考慮刊登。
吳若玄25日告訴本台,這是她跟台灣大學老師合作的一篇關於視網膜病變的醫學論文,遇到這樣的政治審查讓她感到震驚。
「我們沒有打算回復…我們就覺得算了,去找別的比較'友善'的期刊。」吳若玄說,考慮到一來一往的折騰,他們決定放棄在有學術影響力期刊上發表的機會。
「這凸顯臺灣學者在職業生涯中,只能被迫在’誠實面對自己的國家身份認同’及’學術機會’上做出抉擇的困境。」美國格林內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歷史系助理教授周怡齡告訴本台。
吳若玄把自己的經歷放上社交媒體,更引起學界對於學術期刊政治審查的批評。
▪️🥘施普林格自然:中國擁有的期刊要遵守「不同的規定」
本台詢問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是否對投稿作者掛名「臺灣」有所限制?
該集團發言人25日以書面回復自由亞洲電台時,否認會要求作者改國家名,並把責任推給《Eye and Vision》期刊的擁有者:#中國溫州醫科大學。
聲明寫道:「對於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所擁有的所有期刊,作者在論文中的機構關係如何呈現都由作者決定。不過,《Eye and Vision》期刊是由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所有,因此要遵守'不同的規定'。」
本台26日進一步詢問施普林格自然與《Eye and Vision》的關係為何?得到的答覆是施普林格自然只是合作出版商的角色,「這是我們以及其他許多出版商為全球許多機構和學術團體所做的事情,」發言人在郵件回覆中寫道。
▪️全球最大的學術出版商配合中國🇨🇳審查
全球總部位於倫敦的施普林格自然是全球最大的學術出版商,旗下覆蓋包含《自然》(Nature)、《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等超過3000本期刊。
2017年11月,施普林格自然也曾因配合中國合作夥伴,封鎖其中文網站上至少上百篇涉及 #臺灣、#西藏、#人權 和菁英政治方面文章,遭學界譴責是「以自我審查換取市場」,並擔憂日後會成為常態。
當時,施普林格自然回應稱,僅有1%的內容是在中國無法查詢到的。
▪️💄走向國際的中國學術期刊
至截稿,《Eye and Vision》期刊及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未回復本台查詢。
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的網站顯示,《Eye and Vision》是由溫州醫科大學主辦、該院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 #瞿佳 擔任主編的國際英文期刊,於2014年10月創刊。
這個期刊是在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等組織實施的「 #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畫專案 」下成立的,目標是為中國科研界「提升期刊國際化打通道路」。
▪️🏆🧑🏻🔬「中國科技文化走出去」 帶來了什麼?
中國自行創刊與外國出版商合作,或直接收購外國出版商,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在中國官方報導中,多使用「中國科技文化走出去」的語境。
2019年,中國科學院控股公司以全資收購由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學家創立的法國EDP Sciences出版社。新華社當時報導稱,這是中國科傳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中國藉由資金擴張收購國際學術期刊,並從中審查研究者的機構身份與論文內容,嚴重侵犯了學術自由的價值。」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劉文向本台表達擔憂。
劉文在今年八月剛於SAGE 期刊出版關於心理學相關的論文,就被要求不得在署名中放上所屬單位為「臺灣」兩字,與她合作的另外兩名作者則得以加上所屬國家美國及南非。
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學助理教授王宏恩則向本台表示,近幾年臺灣學者投書學術期刊常遇到的兩種情況,一是要求臺灣研究單位的國籍改為中國,第二是當論文中提到臺灣,被要求加入「中國的一省」。
🗣「有時可以跟編輯申訴不用修改,但有時也會因此被期刊拒絕,這類的情況還蠻常見的......這類(爭議事件)聲量要夠大,才有可能迫使期刊改變。」
🗣華盛頓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莊宛樺(Jessica Drun)則提出另一層擔憂,「這不僅跟臺灣有關,更是中國在控制世界的敘事、塑造成更符合中國共產黨利益的觀點。」
她說,如同中國勢力在 #聯合國 及 #世界衛生組織 打壓臺灣的案例,中國政治審核進入科學界的代價不僅是讓臺灣學者無法為學術界貢獻力量,更影響到全球民眾的健康利益。
#言論審查
#學術自由
時報出版社投稿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八卦
張維中:「回想一下,你著迷一件事、一個人或一個明星,有幾項是超過十年、二十年都不變的呢?找到一件你願意堅持和投入的一件事,就是讓生活感覺踏實的方式吧。迄今我仍這麼相信著。」
★
一九九七年,在我即將滿二十歲生日的前一個多月,出版了第一本書,長篇小說《岸上的心》。在進大學以前就愛上寫作,那時候的確想過希望以後能出書。但僅止於此。我的願望只是,有朝一日希望能出「一本」書而已。
獲得《岸上的心》出版的契機,來自於作家張曼娟。當年還不到四十歲的曼娟老師在教職之外,決定成立台灣第一個作家經紀公司「紫石作坊」,並向她的出版東家皇冠出版社,提出主編一套十二冊小說的新人叢書企劃。很幸運的,我竟被列在了這份邀書名單中。
老實說,當時我根本沒有寫長篇小說的經驗,也才剛剛以一篇短篇小說,獲得一項稱不上是大獎項的「教育部文藝創作」小說獎。有沒有辦法把一整本書寫好,是否能如期交稿,完全沒把握。但大概真的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吧,抱著絕對不能辜負這個機會的決心,硬著頭皮寫完了。
這本書出版的夏天,我人在紐約遊學。曼娟老師發了傳真到青年旅館給我,告訴我今天在台灣舉辦了記者會,我的第一本書出版了。
走在曼哈頓的街頭,覺得台灣的一切都很有距離,包括我出書了這件事。說真的,我沒有太真切的感受。直到一個月後,我飛去香港和當時正在香港教書的曼娟老師碰面。在香港的地鐵上,我從她的手中拿到自己的小說時,甚至都還感覺是他人之事。
說起來很不好意思,還沒有太多創作經驗的我,憑藉著小說包裝在「張曼娟主編」的光環下,好像開始被出版界的人看見了。這其中有鼓勵我再接再厲的,也有毫不客氣數落我的人。
在網路社群尚未興起的當時,讀者跟作者的距離非常遙遠。想跟作家聯絡,只能寫信到出版社請編輯代轉。
我這輩子從未寫信給未曾謀面過的心儀作家,但我何德何能卻因為出版了第一本書,開始收到出版社轉來讀者的信。這其中會不會也有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呢?你們一筆一畫特地寫下的信,輾轉送到我的手中,在如今這個隨時能在臉書和IG留言與回覆的年代,想來真是不可思議。
不過,因為出版策略之故,我和這套書的其他寫作者,只能說是名字在出版市場出現了,但到底寫了什麼?個人特質並沒有特別的凸顯。我不覺得有多少人在看我的小說。
即便如此,參與這套新人叢書的書寫,透過曼娟老師的傾囊相授,及其他創作者的相互討論,帶給我的是一段很紮實的寫作訓練。以及,讓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比其他作家更早體認到出版與商業拔河的現實狀態。
兩年後,我在人稱航叔的陳雨航先生所領導的麥田出版社,連續發行了《501紅標男孩》和《帶著水母去流浪》兩本短篇小說集。
想起《501紅標男孩》付梓前夕,編輯正在苦思書腰帶的宣傳文案。某天下午,我一個人在西門町看完電影,走出戲院時看見手機有未接來電留言。是來自當時的中央日報副刊主編林黛嫚。
我回撥電話給她,黛嫚姊在電話另一端,用著一貫豪爽的語氣說:「維中,你得獎了。」
這時才知道,前陣子投稿的中央日報文學獎,今天舉行了決審會議。
我的視線焦距,彷彿還停留在漆黑的戲院中,覺得外面的日光有點刺眼。沒有多想什麼,只覺得應該基於禮貌,趕緊回覆一聲「真的嗎?謝謝!」黛嫚姊緊接著又開口,故弄玄虛地說:「那你猜是小說,還是散文得獎?」這時我才回神過來,我確實投了兩個文類。我大概是覺得小說獎比較困難,散文獎比較有希望吧,就回答了「散文」。黛嫚姊笑了一下,宣布答案:「兩個都得獎了。小說第一名,散文第二名。」
電話掛去以後,我的心跳才開始加速起來。當年還存在的中央日報文學獎和聯合報與中國時報並稱台灣三大文學獎,我以為我還得再努力許多年的,沒想到就在這一天得了獎。把好消息轉告給曼娟老師工作室和出版社以後,首獎的訊息順理成章成為了新書腰帶的宣傳文案。這或許也提高了一些新書的能見度。
親自參與了自己的新書發表會,接受一些媒體訪問,舉辦讀者交流會,接到出版社編輯轉達書二刷、三刷的消息……直到這時候,我才終於開始感覺到,我「似乎」真的變成一個出書的人了。雖然,一路以來,還是羞於自稱是個小說家。
話說回來,成為小說家的定義究竟是什麼呢?或許對大部分的人而言,那個分水嶺應該指的就是出版小說吧。不過,就現在的我來看,倒是覺得喜歡寫小說的寫作者,不一定真得是要出了書,非得經過文學獎的洗禮,才能叫做小說家。畢竟這是個網路和電子媒介發達,文學獎影響式微,出版市場銷量萎縮的年代。不僅「書」的形式早已突破紙本印刷品的框架,加上讀者分眾,並沒有人可以決定什麼才叫做「文壇」的現在,小說家的定義應該也變得更寬廣。
然而,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書寫和發表變得容易了,這因此也不是一個「誰能成為小說家?」而是「文學讀者在哪裡?」的年代。
無論如何,我都覺得擁有能夠創作小說的能力,是一件很棒的事。
我不會忘記,剛出版《501紅標男孩》時,一個午後,我走進公館的一間星巴克。在吧台等候到我的咖啡以後,轉身之際,瞥見不遠處坐著一個男孩,手上正拿著我的書。
他一邊喝著咖啡,一邊專注地閱讀著,忽然微笑起來,好像迫不及待想知道後續似的,翻開下一頁。那一刻我怔忡的看著,突然確信了,小說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一個人在電腦前敲打出來的字句,天馬行空的虛構,真實情感的扮演,就這樣傳遞到了別人的腦中,獲得共鳴。
每當我回想起來這個畫面時,便覺得既然寫小說能夠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又可以帶給別人生活的愉悅,那麼何樂而不為呢?當然前提並不是為了博取讀者的反應才寫,是自己真正想寫而寫。
對我來說,寫小說這件事,最重要的早已不是被認可什麼頭銜,而是直到今天還跟沒出書前一樣,二十年來每天竟仍會湧起「忍不住想寫些什麼」的衝動,便已覺得富足,充滿感謝。
——本文節錄自《餐桌的臉》附錄。原文刊在於The Big Issue雜誌2016年1月號「職業。小說家」專題。
——Photo by Sun Tzu Ping
_
《餐桌的臉》原點出版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goo.gl/vrZqnC | 誠品網路書店:https://goo.gl/AqnNKo |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goo.gl/c4eSW1
★凡購買《餐桌的臉》,即贈送原價160元的【印花樂菜市場小紗巾】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南中北見面會
關於你的我的,雙面・城市生活
11/3(五)19:00-20:00 高雄三餘書店
11/4(六)14:00-15:00 台中金石堂台中店
11/5(日)14:00-15:00 台北金石堂城中店(對談人:孫梓評)
#餐桌的臉 #張維中 #原點出版
時報出版社投稿 在 時報出版社投稿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八卦
時報出版社投稿 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慕盈寫的 橫跨一萬七千公里,一圓作家夢 和秀實,胡燕青,惟得,許定銘,許榮輝,郭麗容,麥華嵩,路雅, ... ... <看更多>
時報出版社投稿 在 時報出版社投稿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八卦
時報出版社投稿 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慕盈寫的 橫跨一萬七千公里,一圓作家夢 和秀實,胡燕青,惟得,許定銘,許榮輝,郭麗容,麥華嵩,路雅, ... ... <看更多>
時報出版社投稿 在 [分享] 社會科學出版社信箱整理- 看板Publis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我最近要投稿,自行整理的,比較偏社會科學類(但不限)
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有錯也歡迎提供正確的E-mail
麥田出版 [email protected] 來源:臉書官網
時報出版 [email protected] 來源:臉書官網
遠流 [email protected] 來源:官網
皇冠文化 [email protected] 來源:網路網頁
商周 [email protected] 來源:臉書官網
貓頭鷹 [email protected] 來源:臉書官網
三采文化 [email protected] 來源:臉書官網
凱特文化 [email protected] 來源:臉書官網
天下文化 [email protected] 來源:臉書官網
大塊文化 [email protected] 來源:臉書官網
聯經出版 [email protected] 來源:臉書官網
高寶書版 [email protected] 來源:臉書官網
印刻文學生活誌 [email protected] 來源:臉書官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59.2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sh/M.1618754717.A.6ED.html
※ 編輯: atale (123.194.159.235 臺灣), 04/18/2021 22:07:5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