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小汽車
那先聊聊日本的汽車工業,日本汽車在二戰前因為政府的支持下是蓬勃發展的,豐田、馬自達和鈴木都成立於二戰前。
二戰後因為美國的限制而奄奄一息,還好韓戰需要軍用卡車,而在戰場旁邊的日本車廠又得以發大財,那就限於國內這樣。
#日本的小汽車
直到1973年能源危機,石油大漲,愛開大車的美帝子民也感覺到不對勁了,高油價不說;加油站還常常沒油,於是轉向日本車,當時日本車也算賣的可以,但就是上不了臺面,日本車就是cheap、薄皮嫩雞,開了台日本車都不好意思跟鄰居打招呼呢。
但危機越來越大時,荷包還是比面子重要,日本車因為薄皮嫩雞所以省油,一台日本車重量只有950kg,美國車可要2000kg呢。於是Toyota Corolla、Honda Civic都開始大賣,日本廠商發財之餘也各自建了自己的豪華品牌,Acura、Infiniti和Lexus都是石油危機後創建的。
PS:本田汽車創立於1948、裕隆創立於1953
#日本戰國時代一樣迷你
我們把時間拉回戰國時代,日本人同樣的「迷你」。日本戰國時代的原住民馬,叫做在來馬非常小隻,平均高度在135-138厘米左右,不過戰國時代的日本人矮小,「獨眼龍」伊達政宗159.4公分、德川家康156公分、「日本呂布」本多忠勝與織田信長170公分,已經是當時的巨人。 就外人來看像是小朋友騎著狗打架。
日本人這麼矮跟7世紀時,日本因為信佛禁止吃肉1000年脫不了關係。
八國聯軍時,日本軍人騎著馬跟歐洲列強打招呼,簡直是矮了不只一個頭,人家真的以為日本人騎狗。
後來日本引進了純血的阿拉伯馬、盎格魯、頓河馬等優良馬種,經過半世紀的交換基因,才搞出二戰中剽悍的日本軍馬。
#日本人變高了
現在日本人身高突飛猛進,有人說是美軍帶來的基因,這個我傾向明治維新天皇帶頭吃肉、二戰後全國配發牛奶比較科學點。
#日本的迷你戰車圖片
ps:圖片是英國進口的Carden-Loyd tankette
接著來到了二戰,我們都知道日本海陸兩軍從明治維新以來就水火不容,即使建立新國家後也沒化解矛盾,反而越走越遠。
甚至在對外戰爭中也“馬鹿“,“你馬陸“,“你才馬陸““你全家都馬鹿”,互相尊敬的呼喊著對方的暱稱。
二戰時兩隻馬陸為了爭奪預算吵翻天,後來海軍下水了一艘史上最大的戰艦大和,6萬4000噸,把鋼鐵都用光了,被陸軍馬路譏稱為大和旅館。
害陸軍馬鹿只能發揮日本人「迷你」的精神來造戰車,像是歐洲20噸的輕型戰車,放到日本就變成了重型戰車。
#日本的戰車不用太強
除了「大和旅館」把鋼鐵都用光外,陸軍馬鹿長官的思維仍停留在一戰,覺得戰車只是輔助步兵用的而已,此外中國、東南亞等國家更弱,根本不用到太強的戰車。
造成日本陸軍的戰車都是薄皮嫩雞,日本的輕型戰車在歐洲人眼中連裝甲車都不算。
#日本的戰車被蘇聯完爆
結果就是在1939年諾門坎戰役,日軍和蘇聯大打出手,日本戰車被蘇聯當兒子打,日本小戰車的火炮對蘇聯的戰車毫無威脅,而蘇聯士兵只要用重機槍就能打穿日本戰車。甚至蘇軍戰車不用開炮,直接衝過去就能把日本戰車撞翻,從此之後日本更不敢與蘇聯開戰。
二戰日本陸軍的水準甚至連一戰的德國都達不到,但虐一些落後的亞洲農業國還是可以的,即使是薄皮嫩雞的戰車在中國仍可以耀武揚威。
#佛心遊戲
講到戰車拜現在科技之賜,不用上戰場也可以開戰車,趕快來試試看「戰車世界」吧! 戰車世界是一款PC GAME,在現今免洗手遊當道的年代,能存活下來的PC GAME一定有它的過人之處嘛。
第一它畫質好、第二它考究、第三它能選擇的國家、戰車多、第四它不是免洗,已經十年了、第五它免費。
戰車世界是一款耐玩的遊戲,也就是說新手期不算短,需要不斷打人或被打人才能累積經驗,這裡也不存在課金就無敵的思維,菜b買了爆強戰車不會開一樣被屌打。
#人家才不是免洗遊戲
這款遊戲在歐美非常火紅,至今已經十個年頭,那為什麼在中國就紅不起來呢? 因為中國流行的是快餐、免洗手遊,一個小時就能掌握遊戲,課金課起來就把別人當兒子打,管你玩多久。
戰車世界十年了,這之中都能開發多少免洗手遊了,因此我才說戰車世界是一款佛心公司開發的優質遊戲。
點擊專屬連結 免費加入戰車世界 還享有Cheap專屬優惠
7天加值帳號 500金幣 一台蘇聯T-127戰車等
https://tanks.ly/3gTJYUG
對了遊戲中的日本重型坦克意外地猛
延伸閱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Coo
二戰波蘭騎兵拿刀砍戰車是真的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天我們抵達代理時,新款YZF-R1已停泊在路旁,不過驟眼看,還以為是今年三月才駕駛過的YZF-R3,因為兩部車的外型及配色十分相似,再者新款YZF-R1好細部,車身又短,若非走近仔細研究,要分辦究竟是R1、R6,抑或是R3。就以日本四大牌子的超電來說,個人覺得R1在體積進化方面最進取,做到真正60...
「日本的戰車不用太強」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本的戰車不用太強 在 Cheap Facebook
- 關於日本的戰車不用太強 在 moto1hk Youtube
- 關於日本的戰車不用太強 在 [提問] 日本是不是不太會做坦克?! - 看板Military 的評價
- 關於日本的戰車不用太強 在 澄清一則謠言:日本不會造坦克砲,要直接從德國進口 的評價
- 關於日本的戰車不用太強 在 女友去日本!YouTube搜尋2字他臉綠知情人:荷包恐失血 的評價
- 關於日本的戰車不用太強 在 [提問] 日本是不是不太會做坦克?! PTT推薦- Military 的評價
- 關於日本的戰車不用太強 在 [心得] 美國線薄皮戰車線- 戰爭雷霆- War Thunder 的評價
- 關於日本的戰車不用太強 在 【關鍵時刻下集】20230511 日本「10式戰車」一鍵摧毀敵軍 ... 的評價
日本的戰車不用太強 在 moto1hk Youtube 的評價
當天我們抵達代理時,新款YZF-R1已停泊在路旁,不過驟眼看,還以為是今年三月才駕駛過的YZF-R3,因為兩部車的外型及配色十分相似,再者新款YZF-R1好細部,車身又短,若非走近仔細研究,要分辦究竟是R1、R6,抑或是R3。就以日本四大牌子的超電來說,個人覺得R1在體積進化方面最進取,做到真正600cc跑車更輕巧的乘座感。
事實上,新款R1可以說是Facelift版,而上一代R1在2015年推出,分別有採用電子避震的R1M,以及配置傳統機械式油壓避震的標準版,而新款R1同樣有兩個版本,今次遊車河的屬於標準版。廠方之所以推出新款R1,原因之一要把車子提升到歐五環保排放標準,順道改變一下外型,以增加車子的吸引力。
外型方面,新款R1採用新設計的車頭及包圍,廠方表示新車的風阻更低,有利加速性能。引擎是新車改良重點,盤頂經過大幅修改,進氣歧管、然油噴注噴咀及排氣管等等與舊款截然不同,目的是提升燃燒效能,因此工程師無需增加排氣量,而又能夠維持200匹馬力;此外,廠方表示採用新設計的手指式氣門搖臂(Finger-Follower Rocker Arms),使引擎的高轉表現更佳,能讓R1的尾段加速力與對手匹敵,這點主要針對賽道改良。近年,大部份公升級超電陸續轉用手指式氣門搖臂,目的是加強引擎的高轉性能。
好多年前,自己使用過舊款R1比賽,包括初代的化油器版本及早期轉用電子燃油噴注的版本,由於她們的加速力及操控性能出眾,所以R1成為了好多車手及街道騎士夢寐以求戰車。不過以今天角度來看,當年的R1毫無疑問又重又大部,可是當時我沒有這個想法,原因是當年的超電都是這個標準,只是現今的超電又輕又細部,才顯得以前的超電像一艘龍舟。
此外,即使新款R1有200匹馬力,數字遠高於舊款R1,但是新車並沒有因為馬力大增而變得更難操控;相反,新車因為又輕又細部,又有頂級車架及大量先進電子科技,所以操控起來更得心應手,省卻了不少經驗累積的操控動作。回想以前在賽道駕駛舊款R1,不僅要與對手較量,事實上還要跟「巨型」的R1角力,原因是拖波(降檔)後產生的引擎煞車(Engine Brake)把車子拖得很慢,甚至使車尾左右搖擺,加速時車頭很容易升起,以及油門反應十分之「牛」 ,所以需要大量體力抑制各種擺動及應付搬身攻彎,油門控制也要求更精準的操控技巧,否則像蠻牛一樣的馬力好容易在出彎時造成Highside。
及後,自己在2011年幫moto-one在街道試駕2012款YZF-R1,而這代R1正式邁進電子化時代,採用電子油門,還有馬力模式及擁有防打滑的循跡系統,引擎更採用YAMAHA自豪的十字曲軸,配合滑動式離合器,能夠消弭大量拖波(退檔)後產生的引擎煞車,減少鎖緊尾輪的牽引力,使減速入彎更暢順,讓騎士輕鬆地衝入彎道,其實跟2衝跑車十分相近。雖然這一代的R1擁有大量電子科技,不過車身體積及重量仍然維持舊派超電的風格—又長又重又大部。
要數革命性的YZF-R1,非2015年版本莫屬。雖然這代R1面世一段時間,不過自己在19年初才有機會在賽車場試駕,然而那次試駕只是短聚,沒法像比賽般用力地造圈速,純粹感受一下新車的性能。其實只要騎上車子,就可輕易感受新、舊R1的分別,因為新R1不僅在視覺上更細小,推車感覺又輕又順,手臂握軑把與油缸距離感好近,大腿夾油缸的感覺更窄,唯一與舊款R1相似的地方是座姿好高好戰鬥格,雙腳像芭蕾舞,這是歷代R1的共通點。
一如所料,新一代R1的彎向非常鋒利,能夠讓我輕鬆地「劈」入彎道,我是首次在日本超電上找到這股銳利感,估計跟她的體積及重量有關,而車架及座姿等等的設定都是功不可沒。雖然同級的日本四大超電已經好細部,不過相對R1而言始終有一點點腫脹感。
馬力方面,R1有200匹馬力,即使當日駕駛的R1沿用原裝排氣管,排氣聲被封鎖,但馬力仍然是蜂擁而至,油門反應遠比舊款線性,操控起來更得心應手。原因是這代R1採用更先進的電子科技,即使大油門加速導致車頭升起,也不用像過去立即縮油,讓頭轆返回跑道上,因為新R1的電子科技在神不知鬼不覺地介入,讓前轆緩緩地重返路面,轉數也不會出現明顯下跌。可是原裝電腦程式並非萬能,若選擇不合適的設定,要是大油門出彎都會出現車頭升升、跌跌的情況。
另一個不可思議的是在電子科技協助下,即使車身仍然傾則同時提早加油出彎,比以前更輕易地做到長距離車頭升起像職業車手的出彎效果,而又不用擔心炒車,相當神奇,好明顯是電腦程式幫我控制馬力輸出,才做到這種效果,在適當時候減少供油,大減輪胎過度打滑導致意外。事實上,相比舊款R1,新R1能夠讓騎士做少好多動作之餘,連引擎煞車的反應也有得調校,操控起來不用像過去的R1要跟車子搏鬥,像這樣不用造圈速的情況下駕駛,新R1是一部可以讓騎士嘆彎的超電,只是略嫌這代R1的掣動力不足。
老實說,今次以遊車河性質駕駛新款R1,事關在街道好難全面感受200匹的威力。不過就算在馬路無法讓超電盡展所長,依然吸引好多騎士駕駛,就好像moto-one早前訪問一眾澳門車友所言—自得其樂,而騎士們總會找到享受方法。如前述,今次駕駛的新款R1屬於Facelift版,操控感與早前在珠海駕駛的上一代R1十分接近,例如車身體積跟600cc大包圍分別不大,即使在街道都可以感受到輕巧及靈活的轉向反應。但由於自己身高只有5呎5吋,R1座位較高,而街道駕駛需要經常停車或斜路掉頭,因此要格外小心,不過這情況對玩超電的玩家來說十分常見。
當天一開始使用最強的賽道馬力模式Mode A,上一次在賽道駕駛都是選用這個模式,Moda A打開油門的加速反應非常敏捷,可讓車子凌厲地轟出彎道,駕駛超電無非就是要這種感覺。不過由於Mode A的低扭馬力輸出比較突然,再者街道的車速及引擎轉數遠低於賽道,因此在山路或低速行駛的油門操控較敏感。其後轉用街道乾地的Mode C,雖說這模式的油門加速反應不及Moda A敏捷,不過在街道上仍然覺得很強勁,但是低轉的油門操控較Moda A容易,因此在餘下遊車河時間繼續使用Moda C。自己覺得新R1的整體油門操控還要較上一代R1順滑。
據報新R1採用經過改良的避震,而個人認為原裝避震都適合香港街道使用,一點都不硬,嘗試過急煞的下壓反應,十分漸進,感覺它的油路設計極佳,但是前掣動力不算太強。
日本的戰車不用太強 在 澄清一則謠言:日本不會造坦克砲,要直接從德國進口 的八卦
這想也知道是謠言,日本在二次大戰前就開始自造坦克泡了.當年97式還是世界最先進的坦克,比美國德國蘇聯英國的都強怎麼可能不會造坦克砲,坦克炮又不是 ... ... <看更多>
日本的戰車不用太強 在 女友去日本!YouTube搜尋2字他臉綠知情人:荷包恐失血 的八卦
原PO腦袋閃過各種負面想法,詢問網友「我該注意什麼?」網友認為他想太多,「搜尋YouTube還好吧!就只是好奇看看」、「有時候只是好奇搜尋一下,不用 ... ... <看更多>
日本的戰車不用太強 在 [提問] 日本是不是不太會做坦克?! - 看板Military 的八卦
日本
二戰期間
名作一堆
海軍方面
戰艦有大和號
航母有赤城
空軍方面
更有零式戰鬥機
史上最佳戰鬥機前幾名的
但是講到陸軍
坦克呢????
二戰期間 日本居然沒有任何出名的坦克?!?!
連田宮模型
都是一天到晚在出虎式豹式
出零戰 出大和號
從沒聽過要出日本陸軍的坦克?!
明明日本陸軍
二戰從東北打到半個中國+半個東南亞
也算是有點威
居然沒有任何坦克能被人叫得出名字
日本人為什麼不太會作坦克
有掛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5.79.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68412812.A.3E3.html
不然軍艦是要開到陸上去嗎
※ 編輯: Tosca (203.75.79.40 臺灣), 11/14/2022 16:07:08
日本二戰軍武模型永遠只有船跟飛機
我以為沒有嘛
我看臉書國外模型社團一堆都在作田宮
但沒看過有人做過日本戰車阿~~
僅次於蘇聯
超慘烈好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