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媽嗎❤️ (以下長文)
五月七號,台大放榜!我考取了台大政治系碩士生在職專班,以及台大GMBA碩士班,全上~ 我猜這應該是最好最即時的母親節禮物!媽咪我愛妳!感謝妳!
連同政大外交系,我一共報考了三系所. 但我事先都不敢講, 生怕我這個外交政治門外漢全摃龜, 我會對不起自己, 對不起全程在旁鼓勵打氣的父母. 如今全上, 又在母親節前夕, 我的內心充滿了感謝與開心 ❤️
我從小到大唸的是英文學校, 能夠考上台大GMBA是應該的. 因為GMBA是全英文考試口試,日後也是全英文上課, 沒有中文. 而政大外交與台大政治系是全中文口筆試, 坦白說內心的忐忑焦慮只有自己知道. 但我媽咪一直鼓勵我, 她說就算落榜我也沒有損失, 但如果考上, 我未來的路會跟著清晰明白!因此我卯足全力, 就這樣拚了下去.
我媽媽從小讓我唸英文學校, 她堅持這會對我未來的人生是一大有利的武器. 她說我學好英文才能看得遠, 飛得高, 才能把世界握在手中. 但她又非常內疚, 覺得我身為台灣人中文不好, 不了解國家的歷史是一件遺憾且悲哀的事. 所以她在我美國唸大學時, 每天台灣美國兩地視訊, 規定我每天背完一頁英文一頁中文news才能出去玩 🥲 她確實執行!我的大學同學常常坐在宿舍的沙發上等我背完每天的功課, 她們都知道我有個不能妥協的虎媽. 我的成語是這樣背來的; 我的中國歷史大事是每年寒暑假回台灣讓我媽惡補來的; 我大四開始自己土法煉鋼練習新聞寫作, 我上中天官網看前20秒主播稿子自己再依此想像製造一條新聞出來. 我面試記者時主管說我的每則新聞都是英式中文, 要我好好反省加強. 我初接氣象播報時我媽媽買了6塊白板 (I’m not even kidding), 上面仿大字報主播稿, 我就這樣假想練習播報, 而我媽媽就是嚴格的評審. 其實早在我8年級時第一次做西方宗教史簡報時, 我媽就要我寫好英文文字稿做好簡報後, 演練報告10遍, 我練到快哭了.當然第二天我拿了全班最高分. 我當時頗氣憤, 然而我日後到美國唸大學, 不知不覺也用起了這一遍又一遍的說講練習方式, 所以我在Purdue 時其它的科目或許普通, 然而我從大一起到畢業時每科Speaking的課永遠拿A 😆!
我從第一次去彰化縣議會主持議會論壇起, 我就養成了全部rundown內文練習7次的習慣. 我一共去了10次, 沒有一次偷懶例外. 當然我媽就是練習時台下的觀眾兼評審. 她的座右銘是 ”妳的表現就是妳看重自己,也看重對方的程度”! 也確實,從第一次主持起我就被縣議會指定為日後每場的主持人選.我一共主持了10場,算是創下了紀錄.
我媽是這樣嚴厲的”虎媽”, 但這是對我的中文學習. 因為她覺得沒有唸中文學校是她對不起我,所以她就一肩扛起這個中文自修的重任. 另外, 從小在電梯裡碰到鄰居我也被教導一定要主動打招呼.叫”叔叔阿姨好”. 我媽說沒有等長輩先跟晚輩打招呼的道理. ”禮貌”, 是我們家與中文平行重視的生活教育,甚至更重要. 我從12年級開始可以參加校內外的舞會party, 夜歸可以, 遊必有方; 小酌無妨,絕不可喝醉: 即便到了今天我已30 歲, 這樣的家規沒有改變. 因為我媽媽嚴格以外也給了我非常大的自由與空間, 所以我欣然遵守規矩承諾, 也造就我今天的自重與自愛.
小時候我媽媽這樣嚴格, 我曾經偷偷叫她”我們家的巫婆” 😂😂 但長大後, 尤其在我做了6, 7年事後, 回顧過往, 我心中充滿了感謝. 她讓我有能力展翅高飛, 讓我有信心,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都有自信,能活出自我.
謝謝妳, 媽媽! 僅以這三系所碩士榜單, 獻給媽媽 “母親節快樂”. Thank you for everything!! Happy Mother’s Day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葛量洪教育學院(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是一所曾經在香港提供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以美術教育為主,於1951年創立,校址在九龍加士居道42號。開校第三年兼併了鄉師,當年香港政府致力發展小學,亟需大量師資,葛師就採取短期的一年制,而且迅速發展擴充名額。全盛時每屆一...
政大碩士宿舍 在 Pepper‧立蓁‧小辣椒 Facebook 八卦
海外工作, 是一條回不了台灣的路? 請給我一條回台灣的路!
20多年前台灣西進把資金、管理、市埸, 枝術根植中國,今天花開果結滿樹,看到了、大家都看到了!種豆得豆, 今天種什麼秋後就收什麼、怪誰?怪以前的改策!今天的政策呢?有所謂嗎?
她,原本從沒想過離開台灣,卻被迫在職涯的第十年出走上海。
她,原本只想在海外工作三、五年就回台灣,現在覺悟,這是一條沒有選擇的不歸路。
台灣為何留不住只想在家園安穩過活的年輕人?十年後,我們有能力給她一條回家的路嗎?
三十三歲的楊麗玉已經工作十一年。這十一年恰巧是台灣薪資凍漲,房價物價卻節節高漲的失落年代。不過,積極樂觀的楊麗玉從來不認為自己會被環境打敗。
她努力自我投資,留職停薪去念全程都是英文授課的交大GMBA(全球企業管理碩士),同時去北大交換學生一年。念書時還曾與同學組隊,到上海交大參加「海峽兩岸MBA創業競賽」得到冠軍。
國際化的語言能力,創新的專業能力,積極認真的態度,每一樣都小心翼翼、腳踏實地準備。但是,如她這樣的人卻在台灣找不到滿意工作。
二○一一年,她被迫離開台灣,隻身到上海去。
「我的家人、朋友都在台灣,台灣生活環境也比上海好,誰想離鄉背井?」訪問中,不時有這樣感傷時刻。不是每個外移人都只想著高兩倍、四倍薪水,更多人是因為台灣沒有他們發揮的舞台才出走。
楊麗玉就是這種環境下無奈的出走者。以下是她接受本刊訪問,述說她離開台灣的心情:我2004年進入華航當空服員,其實華航工作還算不錯,薪水有六、七萬元。但我想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只能端茶送水的空姐而已,為了轉職,我在2008年去交大念MBA,然後努力找管理方面工作。
22K,讓我決定離開台灣2009年找工作的這一年,讓我覺得在台灣找工作真的是太難、太難、太辛苦了!
我訂的條件是,只要工作有potential(潛力),薪水不要低於五萬元就可以。我丟了幾乎上百封履歷,丟完後三天內會打電話去確認人事部門是否有看到。大部分公司總機就回絕了,少部分真的會轉到人事部,有幾家會直接叫我去面試。
我去了KMP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英特爾等等面試,都算是一線公司,但最後都沒上。可能大部分是我不夠好,但像英特爾本來已經很有機會,結果也不了了之。
我在英特爾面試了三關,老師和同學都很看好我,沒想到最後公司要做決定時,政府剛好推出一項政策,叫作22K。22K一出來,英特爾告訴我,他們不要我了。
跟我上同一門課的學妹,她完全沒有工作經驗,馬上被英特爾找去面試而且錄取,她那個工作就是我本來要做的。
我應徵的是行銷經理,原本開出來的薪水是七萬元。學妹告訴我,她真的就只拿22K,還與其他台大、政大學生共同做這個工作。所以英特爾很可能是用二、三個22K來取代我本來那個位置。
我聽了真的很傷心很傷心。因為鎖定外商就是覺得他們會沿用母公司的政策,福利會比台商好,但沒想到連外商都淪陷了。這不該怪英特爾,商人一定跟著政策改變,這其實是政府政策的問題。
這整件事太血淋淋了,我深刻地了解:情勢大過人,不管你這輩子再怎麼努力,念了最好的學校,投資自己再多,當大環境是這樣,你永遠都不可能贏!我告訴自己:楊麗玉你要發光發亮,就只能自己想辦法找出路。
台灣都只想要便宜勞力
後來,我投了很多海外工作,包括東京、新加坡,最後在一一年來到大陸,只因為剛好這裡有機會,而且我不像很多台灣人那麼排斥大陸。
我現在年薪比以前高,希望盡快可以達到二百萬新台幣,我不是想炫耀:「哦!我來到大陸才一年,就把自己看這麼高。」說實在,二百萬元在這裡很普通,我只是想對大家說,台灣整個薪資環境太糟糕了。
國家幫你訂了一個畢業生就只值22K的政策,商人又不是白癡,當22K已經是標準,難道他們會主動幫你調高?一年後,商人就被寵壞了,他們覺得什麼東西都只要22K,政府最好無限制地扶植。
台灣真的太短視近利,當企業覺得背後有個媽,自己也不會求上進。大陸不同,你想要二一一(編按:大陸進入二十一世紀,國家重點支持的一百所大學)?那就得多付二千元(人民幣),要北大清華,就要再多二千元。企業的HR(人資部門)都很清楚,你給不了,人就不會來。
大陸這裡常說,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最貴!大家都在搶最好的人。我在交大念書時,曾經到北大交換學生一年。北大大四學生就有很多實習機會,世界五百強的公司,像LV、嬌生、路透……都來學校辦宣講會,爭取學生去實習。
這些大公司必須上網填資料,聽從學校安排,時間到了才可以來。我參加過五場,感慨很深。舉例來說,路透培育一位人才,所投資的三年計畫非常清楚。第一個前半年帶你去新加坡,後半年帶你去雪梨看他們的新聞中心,同時輔導你考CFA(特許財務分析師)證照,錢都是公司出,還給你宿舍和薪水。
海外工作,是一條回不了家的路第二年帶你去紐約與倫敦,目的是要把你訓練成可以做財經新聞的人。他們還有系統可以做交易,你不想做新聞,想轉到財務領域也可以。第三年,你可以選擇一個定點工作,他們會根據你的專才分派。一個人經過這三年,就算本來是蠢才,也會被train(培訓)成人才!
但在台灣,學校要請企業來宣講,公司姿態都很高。他們會想,來學校做宣講,不但要花錢,還可能只招募到一、二個人,划算嗎?而且他們開出來的package(條件),那叫package嗎?根本只想免費得到人力而已。
我去hTC(宏達電)面試過,一個月薪水五萬元,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在大陸是不加班的,大陸人也不喜歡別人加班,真要加班一定有加班費。或許大陸有很多問題,但是他們真的很保護勞工,這裡的勞工輕鬆很多。不過,我在上海付出的代價也很大。上海的空氣和水……就不用講了,我可以去買很貴的機器來濾淨水,但是我不能帶空氣濾清器到處走來走去。
在台灣,有爸媽有朋友,還有乾淨的環境,比較沒有毒的食物,如果不是因為22K讓我了解到形勢比人強,我真的也不想出來。剛來上海的前三個月,人家問我:「你會在上海多久?」我都說:「三、五年後就要回去了。」現在,你再問同樣問題,我不會回答你什麼,但是我的心都在流淚,因為這不是一個我能選擇的問題。
一年前,做這個決定時(指到大陸工作),並不知道我會回不了家。現在只有一個情況可以回家,那就是要賺到足夠的錢,要退休了……(啜泣),這是一條不歸路。
我在華航的同學飛了九年,現在還是經濟艙空服員。大陸空服員飛一年就當座艙長。當然他們座艙長很資淺,台灣座艙長超強,什麼地方沒飛過,什麼倒楣事沒碰過,什麼客人沒接待過。我們很強沒錯,但這就是問題,這是一個怎樣……怎樣不流動的環境。
如果我現在回台灣,一定還是經濟艙服務員,說不定還是最小的,被人呼來喚去。然後想的事情就是,「咦,我今天應該從第幾排開始送餐比較好?先送麵包還是後送麵包好?」想事情都很小。我現在想事情至少都要想華東區,就是以上海為基準,旁邊山東、南京、江蘇、杭州都要考慮進去。
我剛進上海這家公司就可以參加很多大事。公司買飛機,就去瑞士參加接機,看飛機從組裝好到內裝,最後整個產權交接。我合作的對象有中國人、美國人、法國人,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把這整件事弄好,最後把飛機飛回上海。如果我還在台灣做,到退休都不可能參加接機,而這裡半年就讓我做這些事,完全是不一樣的待遇,不一樣的眼界。
希望政府可以重視,然後去做點什麼人的想像力受大環境影響很多。我第一份工作在奧美廣告,薪水二萬八千元,那時候想,如果一個月賺四萬元,一定可以過得很爽。我到華航第一個月,薪水還花不完,那時候想,怎麼六萬元這麼多,未來一定是很好的生活。現在,我一個月賺得比以前多,但會想:哎呀,如果一個月再多賺一倍才算好吧!(笑) 這真的很可怕,這不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你會永遠有往上的動力。
回首看事情都是兩面的,看到台灣畢業生拿到三萬元薪水,就說自己是精英中的精英,公司超讚超好,心裡感覺實在……。台灣人沒有野心了,不敢有野心。
我從淡江畢業起薪是二萬八千元,現在台大畢業生出去也才二萬八千元。但是,我已經畢業十一年了!這十一年就像報導說的,薪資都沒有漲,這應該不是一件正確的事情吧!這不是合理的事情吧!
我真的希望政府可以重視這件事情,然後去做點什麼。老實說,現在做都已經太晚了,但開始做總好過什麼都不做。我願意接受採訪,也是私心想,希望台灣可以變成一個比較好的地方,十年後讓我有回家的路。希望你們可以幫我們把這條路找回來。
楊麗玉 出生:1979年
現職:(上海)法商達索航空首席空服員chief flight attendant 經歷:奧美廣告、中華航空公司服務員
學歷:交大GMBA(全球企管碩士)、淡江英文系
政大碩士宿舍 在 張金鶚 Facebook 八卦
最近看到東海大學體育活動中心的競圖、許多新聞、影片,包括路思義教堂,讓我回想起在1980~81年曾在東海建築教書一年的生活快樂時光。
猶記得當時東海建築系要成立研究所,時任工學院院長陳其寬先生來美國波士頓找老師,原本想邀請在哈佛大學人口研究中心的華昌宜老師回去主持,但華老師仍希望留在美國,於是推薦即將自MIT畢業的我給陳其寬院長。我原本擔心自己碩士才剛畢業,且研究領域偏向都市住宅環境及舊市區的空間改造,與東海傳統的純建築設計有些落差。但華老師認為東海新成立的建築研究所可以有不同的方向,我目前所學應可適用,並積極鼓勵我回台從事教育工作。因緣際會,MIT畢業後即到東海教書,也開啟了我未來長期投入教育的人生旅程。
當時東海第一屆研究所只有游明國所長(美國執業的景觀建築師)加上初出茅蘆的我兩位老師,第一批有五位研究生。我開了一門「鄰里環境實驗計畫」的Studio,以台中柳川沿河舊市區的改善為個案,仿照我在MIT的Studio教學方式,並和我的碩士論文相關,結合了都市計畫、地政、財務、社區組織與參與、社會工作、及建築等多方面,試圖提出不同的個案改善方案。我還特別將此課程記錄整理成果,發表在《建築師雜誌》上,題目就是「鄰里實驗」,有興趣朋友還可以找來看看。
除此之外,我也在大學部帶了一組大四同學的住宅社區規劃設計Studio。附帶一提,現在我的好友也是美國安富財金公司董事長楊太樂(Tyler Yang)博士當時也是東海建築大四學生,只是他不是參加我帶的Studio。另外也開了一門「都市更新」的Lecture,當時還有林旺根(現都更金融中心董事長,當時是東海經濟系學生)也來上我的課。
我當時還唯一指導的一位大五學生--季鐵男的畢業設計,他設計的題目是如何將台灣典型的五樓公寓,透過傳統鄰居空間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的規劃設計案。他非常用功,整天待在我研究室一起討論,其研究設計𢦓果相當出色。
當時我和太太兩人從波士頓到東海大肚山,住在校園牧場旁的新蓋二層樓的學人宿舍,當時賀陳詞教授自成大退休後也到東海來教書,和我們都是住在學人宿舍,我們常常到賀老的房子𥚃喝咖啡聊天。還記得他當時一直鼓勵我有機會也應該去公部門歷練,他也提到賀陳旦當時在台北市都計處工作,有機會可以相互認識。
平日我和太太兩人晨昏走在東海校園裡,生活的非常愜意!偶爾到台中市區、夜市或郊區走走,還和學生一起來個溪(頭)阿(里山)縱走,享受台中美好時光。
時間過的真快,這已經是快40年的往事回憶,如今雖即將自政大退休,還是很懷念當時美好的東海校園生活!
https://youtu.be/ekwf75gHJLI
政大碩士宿舍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葛量洪教育學院(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是一所曾經在香港提供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以美術教育為主,於1951年創立,校址在九龍加士居道42號。開校第三年兼併了鄉師,當年香港政府致力發展小學,亟需大量師資,葛師就採取短期的一年制,而且迅速發展擴充名額。全盛時每屆一班竟達330人(羅師中英兩部每屆各收25名,鄉師中文只收25名)。葛師於1964年除繼續開辦一年制外,更加開辦了中文二年制。葛師師資訓練特有兩項措施,第一為「設計教學」,分組學員選題後,要分工參考搜資料、實地採訪。最後要安排大規模展覽作分享。第二項特色是「小組討論」,以補大課單向講授之不足,也建立了更佳之師生關係。一年制全期分配到小學實習一次,畢業生只可任教小學。二年制實習兩次,第二次分配到中學實習,畢業後可最高任教至中三(Form3),選取之標準及校內表現也要求嚴格,入讀二年制者也曾有於升二年級時須離校。由於政府通過教育學院法例,提升至頒授學位的水平,葛量洪教育學院於1994年被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的一部份;而原址將被重建。按恔友會96年統計,葛師開辦了45年,本科同學計達6760名。 其校友會於1952年9月成立,並先後創立了5間以「葛量洪校友會」命名的學校,即:葛量洪校友會觀塘學校(1961-2008)、葛量洪校友會慈雲山學校(1967-1988)、葛量洪校友會油塘學校(1973-1993)、葛量洪校友會將軍澳學校(1988-2008)及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1997-今)。在多間師範學院合併後,葛師校友會學校仍以原名續辦,設有多項獎學金,後因出生率下降而致多間完成歷史任命。葛量洪校友會轄下各小學的校監均為香港民主派元老、前立法會議員、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葛師首屆畢業生,曾任葛師校友會觀塘學校校長二十一年)。2011年葛師校友會舉辦了盛大之鑽禧藝展及多項紀念活動,增添葛師鑽禧紀念獎學金,更收集校友之著作及歷史照片出版了專冊,名為「葛師的歲月」(Down Memory Lane: Our Golden Years at 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資料詳盡,並得當年馮翰文副院長發序言。
香港教育學院(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是香港八間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高等學府之一,主要提供教師專業培訓。香港教育學院的歷史可追溯至1853年於聖保羅書院開辦的首個正規在職教師培訓課程。隨著政府及社會大眾對師資教育的關注及需求不斷增加,羅富國師範學院(羅師)、葛量洪師範學院(葛師)、柏立基師範學院(柏師)、香港工商師範學院和語文教育學院等相繼成立,開辦正規的師資培訓課程,為香港教育提供具備資歷的教師。依照1994年4月25日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五號報告書的建議,四所師訓機構和語文教育學院合併成為香港教育學院,進一步提升師資教育和有關專業培訓課程的質素;總辦事處設於香港島銅鑼灣新寧大廈,另設10間分校,主要提供教育文憑課程及在職教師培訓課程。直至1997年,香港教育學院遷往新界大埔至今。新校園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露屏路10號,佔地12.5公頃,由著名建築公司巴馬丹拿(P&T Group)設計,於1996年5月28日由前港督彭定康主持奠基,並於1998年2月26日由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揭幕正式啟用。校園由行政大樓、教學大樓、文康及運動綜合大樓、學生宿舍及戶外體育設施組成。香港教育學院雖有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教院的教育及師資培訓在國際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十五名、亞洲區第三名 ;語文學科則位列全球首 101-150 名 。於2015年9月11日,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通過香港教育學院正名大學,待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及得到立法會通過,教院最快可於16年2月正名為大學。經收集多方意見後,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決定,將以「香港教育大學」及「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EdUHK)」作為教院正名後的校名。香港教育學院設有3個學院,轄下共13個學系,提供不同範疇的本科課程,包括教育學士、文學士及社會科學學士,同時也為在職教師提供部分時間制進修課程;而研究生院則負責統籌各研究式或修課式的博士及碩士課程,如哲學博士及教育博士等。修讀教育學士或教育文憑的學生需通過兩次教學實習,而所有教學實習則由院校協作與學校體驗事務處負責統籌。學院並設多個校級研究與發展中心,追求卓越的研究和社會合作項目。
政大碩士宿舍 在 鄭麗君 Youtube 的評價
根據特殊教育法子法,鄭麗君表示,申請特教學生助理人員以重度、中度區分,非常不合宜,長程以來必須改變;針對特教學生助理人員的高中學歷限制亦不合適,有排擠現有支援人力之虞。上述兩點,蔣部長承諾即刻進行子法的檢視。
另外,鄭麗君提出,國立政治大學學生宿舍空建無障礙舍房,宿舍位於山上且都是階梯,身障學生難以抵達入住。蔣部長承諾要求高教司督促政治大學進行改善,鄭麗君要求蔣部長針對全國大專校院的無障礙空間進行徹底的清查。
最後,針對書刊、博碩士論文...等出版品,鄭麗君要求教育部應協助將其數位化、電子化、點字化、有聲書畫。蔣部長承諾將利用三年時間,首先針對全部的博碩士論文,通通進行數位化、有聲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