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良師一甲子,永世難報養育恩
─悼亡母厚修女士
103.5.10. 馬英九
媽媽走了,走得平靜安詳。
她彌留之際,我趕到萬芳醫院加護病房,緊握著她微溫的手,這一雙把我養大的手,吻著她的臉頰,在她耳邊低聲的說:媽媽您好走,您的子女、媳婦、女婿、外孫都在您身邊送您,爸爸會在那邊迎接您,妳好好走,不要怕喔!我們結緣64年,來世再做母子,好不好?
我們接著用「生日快樂歌」的調子含淚輕聲合唱:「謝謝媽媽生我,謝謝媽媽養我,謝謝媽媽教育我,謝謝媽媽愛我」。媽媽闔上眼,告別了這個世界,享年94歲。
時間,是民國103年5月2日下午6點16分。
媽媽生長在湖南寧鄉一個書香世家。父母知書達禮,她幼受庭訓,從小聰慧善良,進小學前念過私塾,國學底子不錯,又寫得一筆娟秀灑脫的好字,有大家風範。媽媽小學畢業後,初中、高中念的都是長沙著名的周南女中與省立長沙女中。高中畢業前一年,「七七事變」爆發,日軍全面侵華,她親身經歷這一場艱苦慘烈的民族禦侮聖戰,自有刻骨銘心的感受,影響她的一生。
高中畢業後,她順利考上中央政治學校(政大前身)與金陵大學,她選擇前者。抗戰時期,政校從南京遷到風光明媚的重慶南溫泉,她也在此遇到法政系的同鄉馬鶴凌─我的父親。媽媽年輕時美麗而有氣質,會念書、字寫得好、又喜歡運動,在學生領袖兼運動健將的父親積極追求下,兩人很快就墜入情網。父親當時稱讚她是「真善美的化身」。
民國33年秋,抗戰進入尾聲,日軍準備反撲,重慶震動。蔣委員長號召「十萬青年十萬軍」,父親帶頭響應。當時媽媽至為不捨,但以國難當前,義無反顧,她在送別會上說了一句鼓勵父親參軍的話,令人動容,也讓我至今引以為榮:「歷史上成功的男人,都是從戰場上走過來的。」
父親加入青年軍不久,抗戰就勝利了。父母帶著大姊,回到湖南,二姊、三姊相繼在長沙出生。民國37、38年父母兩度來臺灣,媽媽當時曾在臺北一家餐廳當過會計。38年大陸局勢逆轉,父親應長輩與同學之邀,再回大陸西南作最後一搏,此行兇險不小,當時媽媽已懷了我,她憂心忡忡,仍然含淚送行。38年底大陸變色,父親倖免於難,並設法救出在湘潭老家已遭公審清算的奶奶,安排她與二姊、三姊在39年春來到香港。稍早,大腹便便的媽媽也帶著大姊從臺灣趕到香港與他們團聚,我就在那年7月出生於九龍。
當時父母都在九龍「荔園」遊樂場打工,媽媽當收費員,爸爸白天在家做饅頭,晚上到「荔園」去當茶房,奶奶在家照顧四個小孫子女,一家7口,每天只吃兩頓飯。6歲的大姊每天走路送飯給上班的媽媽,媽媽不時典當外婆送她的首飾來貼補家用,全家生活相當拮据辛苦,但在亂世中全家人能夠團聚,已經相當幸運。等了一年多,全家總算在民國40年10月來到臺灣,先借住在桃園,半年後搬到台北市萬華,在一個拼湊的大雜院住了11年,我的童年在此度過,小妹也在此出生。
媽媽天性善良勤儉,伺候老奶奶相當體貼,兩人在家事上分工合作,情同母女,碰到爸媽意見不和,奶奶還常站在媳婦這一邊。
我們家是典型的嚴父慈母,小孩自然比較親近媽媽。當媽媽調到石門水庫工作的時候,就把讀小二的我和小妹帶去。白天我們到龍潭的三坑國校借讀,下午回宿舍跟媽媽共進晚餐。民國47年的臺灣,既無電視、電腦,電影院也少,媽媽就利用晚間,教我讀《古文觀止》。數十年來,每次回憶當時媽媽燈下課子的溫馨畫面,就感動不已。這次媽媽在加護病房的初期,意識清楚。探病時,我背「桃花源記」給她聽,背對了,她點頭;背錯了,她搖頭。我們重溫了50多年前母子共享的快樂時光。現在媽媽走了,我不敢再碰「桃花源記」,深怕自己控制不住奪眶而出的淚水。
媽媽賢淑多才,照料八口之家,五個幼兒。白天上班,晚上有時還要兼課、做飯,十分辛苦。爸爸好客,常邀朋友小聚,媽媽因此燒得一手好菜,很受歡迎。還有不少人專程來吃她拿手的紅燒辣羊肉。媽媽也會織毛衣、做衣服。家中有一台縫紉機,就是她貼補家用的利器。我們姊弟妹念小學、中學的制服,很多是媽媽親手做的。當年父母的薪水微薄,媽媽能燒菜、做衣服、織毛衣,節省了不少支出。我初中一年級暑假,參加童子軍露營,學會了做紅燒茄子。回家後做給媽媽吃,她看到13歲的兒子居然懂得做菜孝敬媽媽,開心極了!也因為媽媽會做菜,我的四個姊妹不但能做菜,還會做整桌酒席。
媽媽非常孝順父母,外公住在新店,媽媽那時幾乎每個周末都去陪他聊天吃飯。外公去世後, 媽媽即使膝蓋受傷,不良於行,也要上墳祭拜。外婆當年留在湖南沒有來臺,民國69年,政府尚未開放大陸探親,媽媽思母心切,自己不能赴大陸探親,只好要求旅居美國的大姊到長沙,探望30年不見的外婆和阿姨。大姊回臺灣,帶回外婆的思念和一件特殊的紀念品。外婆在民國72年過世, 她們母女從民國38年一別, 一生未再見面 !外婆送的紀念品, 媽媽一看就流淚,一直保存到現在。我們會把這件紀念品放在富德靈骨樓,永遠陪伴媽媽。
媽媽做人厚道,樂於助人。小時候我們跟奶奶上西園路天主堂,常常領回麵粉、包穀粉等外國救濟品。有一次我在大門口發現一位貧窮的老人在餿水桶中找東西吃,我立刻跑去告訴媽媽,她馬上裝一包香噴噴的包穀饅頭送給那位餓極的老人。看到老人感激的眼神,我很開心,也才懂為什麼「助人為快樂之本」。
媽媽是一個國家民族觀念很強的人。小時候,她講給我聽的床邊故事,不是俠盜羅賓漢或白雪公主,而是鑑湖女俠秋瑾與革命黨員徐錫麟從容就義的故事,她尤其喜歡講述高志航烈士在浙江筧橋機場擊落日機的英勇事蹟。這是最鮮活的民族精神教育,我畢生難忘。媽媽加入中國國民黨75年,這是她晚年最津津樂道的事。
媽媽一直有一個夢,希望有一天,她的子女考上聯考的狀元,那時記者就會來訪問她是如何教育子女,她一直在等這一天。等到民國59年小妹考上臺大外文系,不是狀元,以後家中無人再參加聯考了,媽媽才斷了念頭。沒想到我大學畢業那年,舉辦第一次預備軍官考試,有不少人落榜。我幸運考上第一志願海軍補給科,還是臺大這一科的第一名。有同學打電話來問我考上沒有。我不在家,媽媽接的電話,告訴同學我考上了,還開心的加了一句「還是個小狀元呢!」她的兒女狀元夢,總算勉強實現了!天下父母心,令人莞爾。
媽媽從我們小時,就教我們要勤儉、誠實、清廉、愛國;
要讀古文、讀英文、練毛筆字。病中跟我們筆談時,她還寫著:「你父親和我, 一生不貪財」。家中建立勤勞獎金制度,鼓勵做家事,養成子女勞動與儲蓄習慣。媽媽做事低調、謹言慎行,我從事公職30多年,她從不介入我的公務。她給我的只有支持,沒有困擾。父母都鼓勵我們實踐先祖父立安公「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的家訓,父親並手書「為善讀書不忘家訓,立身行道毋忝所生」對聯,掛在客廳時時提醒我們。我們在文山區住了40多年,媽媽留給左鄰右舍、市場攤商的印象,就是如此。
兩年多前, 當我們知道了媽媽有肺部淋巴瘤的時候, 我很感謝大姊提出、大家一致認同的作法---我們要給媽媽最後的日子有尊嚴、有品質的生活。今天,我們可以很驕傲的說, 我們做到了 !
進醫院的兩個星期前, 大姊還帶媽媽到台南後壁鄉去看國際蘭花展。只有最後的這三星期她是躺在醫院的病床上, 但她仍然非常幽默,和我們談以前的趣事。我們要她做一個蘭花手的姿勢,她會刻意用兩隻手來做,還上下搖動,逗得我們大樂,病房常有笑聲,完全沒有受苦的樣子。美青跟唯中探病的時候,安排元中從美國打電話唱歌給媽媽聽,媽媽還記得元中小時候的招牌歌「小小羊兒要回家」,指定要她唱。每次美青和我去探病,我一定會親親她,陪她聊一陣子,再跟她擊掌6次才告別。這段時間,四個姊妹輪流陪伴照顧媽媽,備極辛勞。醫生們都讚許媽媽是最合作的病人─親切而有教養。
媽媽走了,明天就是母親節,我們怎麼來過生平第一個沒有母親的母親節啊?
媽媽嫁到馬家70年,相夫持家,養兒育女,教忠教孝,含辛茹苦,她對馬家的貢獻太大了。她生前四代同堂,晚輩有38人,和樂上進,可謂福壽全歸。她留給我們兩件世上最寶貴的遺產─母愛與家教。所以,我們在她骨灰罈上刻的字是:
「厚德修身,一生忠黨愛國;
慈母良師,永世難報親恩。」
這是我們對媽媽最崇高的敬禮。媽媽,請您好走,永遠跟爸爸作伴。我們結緣64年,但願來生再續緣。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寶血會:從事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作育英才,發揚真、善、美、聖的理想,尤以靈性及道德教育為首要目標,使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六育上均衡發展。修女們以身作則,循循教誨,透過教育以實際行動向學生及同工宣揚基督的福音。本會辦學的另一個理想是發揚和保存中國文化,故一直堅持興辦中文中學﹙德貞女子中學,寶血女子...
「政大實幼」的推薦目錄: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馬英九 Facebook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Dd tai Youtube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幼教] 政大實幼介紹- 精華區Preschooler 的評價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政大實小社團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大學碩班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政大實小社團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大學碩班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政大實幼招生影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政大實小行事曆 :: 公私立幼兒園543 - morePTT 的評價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實幼簡介– 國立政治大學附設實驗小學 :: 全台國小評價網 的評價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政大實幼 - 政治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幼教] 政大實幼介紹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國立政治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 求真百科 的評價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幼教] 關於政大實小附幼- studyteacher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有何不可黃氏兄弟-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評價
- 關於政大實幼 在 有何不可黃氏兄弟-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評價
政大實幼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八卦
明天是李登輝97歲生日。
蔡英文和陳菊今天提前去拜會李登輝,停留約半小時。李也當場向蔡英文連任成功表達祝賀之意。
關於蔡英文種種公開照片,有兩張照片在腦海永遠無法抹滅,一張是這個。冷靜自持的蔡英文依偎在李登輝罕見地真情流露,那笑容,那快樂,簡直是一對父女。
某種程度,李登輝和蔡英文也是精神上的父女。
2018年春天,我們曾經到永和官邸訪問蔡英文,坐在她的小客廳,她說父親蔡潔生跟李登輝是舊識,某年,她陪父親來此拜會李登輝,也是在同一個客廳,老友天南地北聊天,她坐在一旁靜靜地聽,唯一一句話就是:「爸,已經十一點了,我們該回家了。」
蔡是在李登輝的年代培養起來的。1984年,蔡英文28歲,倫敦政經學院畢業,聽爸爸的話回台灣,在政大教書,當法律學者,她會在經濟部擔任顧問長達十多年,累積技術官僚的經驗,或者和父執輩的交情不無關係。
李登輝暗助陳水扁登大位,公元二千年改朝換代,蔡英文被延攬擔任陸委會主委,陳水扁刻意將涉外事務交給前朝人馬,一般的理解是李登輝的託付。
應該可以這麼說,她是李登輝送進去民進黨當養女的。
她2004年才加入民進黨,從陸委會主委到不分區立委,她踏入政壇其實已經很晚很晚,她甚至沒有想當政治人物,她的政治色彩淡到2008年傳說馬英九曾經想要跟她搭擋競選總統!!!!!!!(John F. Copper 2016年, 第188頁)
世事造化,她2008年跑去競選民進黨黨主席,除了辜寬敏和蔡同榮,並為有什麼天王天后競逐,其實可以說民進黨家道中落,各派各房沒人想當家,爛攤子只有丟給這個抱來的養女。最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她撐起家業,可因為是抱來的,即便振興家業,各房也沒把她當一回事。2018年訪問呂秀蓮,講到美麗島事件,呂略帶輕蔑地說我們在美麗島抗爭的時候,她不知道在哪裡呢。做訪問時偶爾會請益一些新潮流的大老,嫌她怯弱,做事抓小不抓大,其實也不是很看得起她。
民進黨的家務事,其實就是一齣民視鄉土劇,抱來的,哪有嫡系長房大孫來得矜貴?民進黨器重的寒窗苦讀,力爭上游當上醫生的賴清德(AKA台獨王子),甚至到後來她精神的父親對她也多有微詞,稱她缺乏決斷力和勇氣,改誇賴金孫。誰當眼巴巴看著她出錯,瞧她去年黨內初選她被酸得多慘。
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大膽臆測,蔡英文是庶出,原生家庭有十個兄弟姊妹,即便么女受寵,這樣的環境長大,不免看人眼色,規行矩步,故而全無老么的嬌氣,在一齣政黨鄉土劇扮演養女的角色也不是太困難的事。
環境造就個性,個性也造就她的命運。她的一切與個性的堅忍也不無關聯。18年中央社訪問她,設計了一份快問快答,問她最喜歡的電影人物,她說可以回答兩個嗎?「一個是長日將盡的安東尼霍普金斯,一個是冰原歷險記的喜德。」
安東尼霍普金斯!!!!是了,忍人所不能忍,苦苦壓抑情感的管家,優雅而自持,這一切都有了解釋了。
有定見,有耐心,這樣的人不怕失敗,台灣政壇人物泰半自戀,馬英九賴金孫柯文哲呂秀蓮,韓國瑜自嘲是一個例外,蔡英文的自律自持又是另外一個(她精神上的父親應該也是這個),政治人物的政治賽局比較像話啪啦KEN,或剪刀石頭布,唯獨她是下圍棋,高瞻遠矚,長遠佈局。
這樣的人是不怕失敗的,看她10年選新北市長敗給朱立倫,12年選總統敗給馬英九,甚至是18年民進黨大敗,個人遭到羞辱式的失敗。但有佈局的人全然不怕失敗,看她2012年那動人的敗選感言多動人,多有風度,因為要贏的人全然知道要怎麼輸。
故而去年6月她接受TVBS專訪如此說道:「政治是禍福相倚,當失敗了以後,盲點浮現,妳反而有自信起來。如果只要做一個什麼事情都不做,只要發津貼的政府,我也可以做啊,大家會喜歡我多一點。我知道我不夠果決,不夠勇敢,但如果說真心話,一個不夠果決不夠勇敢的總統,她敢去做年金改革嗎?她敢花3年的時間去做稅改,然後再3年時間人民才感受得到,我敢不敢去承擔風險?一個總統除了要勇敢要果決,有時候她還要忍辱負重。」
她用堅強意志力扭轉了頹勢,選前的最後星期五,我在蔡英文總部,下午四點掃街車隊班師回朝,擠在騎樓第一排,是歐美老外,是香港政界觀摩團。是跟著導遊小旗子走來走去的日本人,他們在總部買完英粉泡麵帽子,約好時間集合上車。看到蔡英文繞境回鑾,好優雅的日本太太揮舞旗子,小小聲地尖叫著,好像看到寶塚女優蒞臨。其中還碰到一個越南大學生,因為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法,對他是一種盼望,特意花兩周來台灣看看。造勢之夜,自由廣場國圖馬路封街,好多香港人在空蕩蕩的馬路喊時代革命,光復香港,旁邊旁邊有警察,他們笑瞇瞇地說有警察啊,不會吃催淚菸。
競選總部色系是桑青與桃紅,未見國旗國徽,但也未見民進黨綠色十字台灣黨旗,前幾年某新潮流大老譏笑她是文青治國,但人家已經形成一種美學,形成一種氣度,她的選前之夜不搞悲情,不用誰下跪,她理直氣壯地喊:「加薪,我做到了。減稅,我做了。長照,我做了。幼托,我做了,年金改革我做了,國防改革我做了,能源改革我做了,台商回流我做了,社會住宅我做了,婚姻平權我也做了,經濟結構轉型我做了,社會安全網的強化我做了,民主防衛機制的建構,我也做了。」最後,「拒絕一國兩制,我也為二千三百萬人民做到了!」
台灣選舉是家事務,是天下事。小島選舉結果牽動太平洋島鏈國家局勢,島內的選舉變成白宮和中南海國際角力,兩雄相爭,她的深思熟慮和沉穩,則為台灣自美方贏來史上最多的外交利益。
完全繼承了精神父親的意志,甚至走得更遠,管她養女金孫,管他嫡系庶出,我當家,我作主,我就是答案。(我本來要寫這是探春從後四十回逆寫紅樓夢的故事,但想想民進黨也沒這樣優雅,不到曹雪芹的高度,頂多就是汪笨湖的台灣紅樓夢)
台灣每一次選舉都在說一個勵志故事,陳水扁的故事是三級貧戶力爭上游,韓國瑜的故事是中年失業魯蛇的逆襲,至於蔡英文的故事,則是面對逆境,堅持是有用的,努力是有用的。2020總統大選,817萬票說的是《反滲透法》沒有錯,同婚法案沒有錯,年金改革沒有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人民和蔡英文用選票守護了民主,改革不走回頭路,民主,往前進了一步。
照片:翻攝網路
政大實幼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八卦
明天是李登輝97歲生日。
蔡英文和陳菊今天提前去拜會李登輝,停留約半小時。李也當場向蔡英文連任成功表達祝賀之意。
關於蔡英文種種公開照片,有兩張照片在腦海永遠無法抹滅,一張是這個。冷靜自持的蔡英文依偎在李登輝罕見地真情流露,那笑容,那快樂,簡直是一對父女。
某種程度,李登輝和蔡英文也是精神上的父女。
2018年春天,我們曾經到永和官邸訪問蔡英文,坐在她的小客廳,她說父親蔡潔生跟李登輝是舊識,某年,她陪父親來此拜會李登輝,也是在同一個客廳,老友天南地北聊天,她坐在一旁靜靜地聽,唯一一句話就是:「爸,已經十一點了,我們該回家了。」
蔡是在李登輝的年代培養起來的。1984年,蔡英文28歲,倫敦政經學院畢業,聽爸爸的話回台灣,在政大教書,當法律學者,她會在經濟部擔任顧問長達十多年,累積技術官僚的經驗,或者和父執輩的交情不無關係。
李登輝暗助陳水扁登大位,公元二千年改朝換代,蔡英文被延攬擔任陸委會主委,陳水扁刻意將涉外事務交給前朝人馬,一般的理解是李登輝的託付。
應該可以這麼說,她是李登輝送進去民進黨當養女的。
她2004年才加入民進黨,從陸委會主委到不分區立委,她踏入政壇其實已經很晚很晚,她甚至沒有想當政治人物,她的政治色彩淡到2008年傳說馬英九曾經想要跟她搭擋競選總統!!!!!!!(John F. Copper 2016年, 第188頁)
世事造化,她2008年跑去競選民進黨黨主席,除了辜寬敏和蔡同榮,並為有什麼天王天后競逐,其實可以說民進黨家道中落,各派各房沒人想當家,爛攤子只有丟給這個抱來的養女。最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她撐起家業,可因為是抱來的,即便振興家業,各房也沒把她當一回事。2018年訪問呂秀蓮,講到美麗島事件,呂略帶輕蔑地說我們在美麗島抗爭的時候,她不知道在哪裡呢。做訪問時偶爾會請益一些新潮流的大老,嫌她怯弱,做事抓小不抓大,其實也不是很看得起她。
民進黨的家務事,其實就是一齣民視鄉土劇,抱來的,哪有嫡系長房大孫來得矜貴?民進黨器重的寒窗苦讀,力爭上游當上醫生的賴清德(AKA台獨王子),甚至到後來她精神的父親對她也多有微詞,稱她缺乏決斷力和勇氣,改誇賴金孫。誰當眼巴巴看著她出錯,瞧她去年黨內初選她被酸得多慘。
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大膽臆測,蔡英文是庶出,原生家庭有十個兄弟姊妹,即便么女受寵,這樣的環境長大,不免看人眼色,規行矩步,故而全無老么的嬌氣,在一齣政黨鄉土劇扮演養女的角色也不是太困難的事。
環境造就個性,個性也造就她的命運。她的一切與個性的堅忍也不無關聯。18年中央社訪問她,設計了一份快問快答,問她最喜歡的電影人物,她說可以回答兩個嗎?「一個是長日將盡的安東尼霍普金斯,一個是冰原歷險記的喜德。」
安東尼霍普金斯!!!!是了,忍人所不能忍,苦苦壓抑情感的管家,優雅而自持,這一切都有了解釋了。
有定見,有耐心,這樣的人不怕失敗,台灣政壇人物泰半自戀,馬英九賴金孫柯文哲呂秀蓮,韓國瑜自嘲是一個例外,蔡英文的自律自持又是另外一個(她精神上的父親應該也是這個),政治人物的政治賽局比較像話啪啦KEN,或剪刀石頭布,唯獨她是下圍棋,高瞻遠矚,長遠佈局。
這樣的人是不怕失敗的,看她10年選新北市長敗給朱立倫,12年選總統敗給馬英九,甚至是18年民進黨大敗,個人遭到羞辱式的失敗。但有佈局的人全然不怕失敗,看她2012年那動人的敗選感言多動人,多有風度,因為要贏的人全然知道要怎麼輸。
故而去年6月她接受TVBS專訪如此說道:「政治是禍福相倚,當失敗了以後,盲點浮現,妳反而有自信起來。如果只要做一個什麼事情都不做,只要發津貼的政府,我也可以做啊,大家會喜歡我多一點。我知道我不夠果決,不夠勇敢,但如果說真心話,一個不夠果決不夠勇敢的總統,她敢去做年金改革嗎?她敢花3年的時間去做稅改,然後再3年時間人民才感受得到,我敢不敢去承擔風險?一個總統除了要勇敢要果決,有時候她還要忍辱負重。」
她用堅強意志力扭轉了頹勢,選前的最後星期五,我在蔡英文總部,下午四點掃街車隊班師回朝,擠在騎樓第一排,是歐美老外,是香港政界觀摩團。是跟著導遊小旗子走來走去的日本人,他們在總部買完英粉泡麵帽子,約好時間集合上車。看到蔡英文繞境回鑾,好優雅的日本太太揮舞旗子,小小聲地尖叫著,好像看到寶塚女優蒞臨。其中還碰到一個越南大學生,因為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法,對他是一種盼望,特意花兩周來台灣看看。造勢之夜,自由廣場國圖馬路封街,好多香港人在空蕩蕩的馬路喊時代革命,光復香港,旁邊旁邊有警察,他們笑瞇瞇地說有警察啊,不會吃催淚菸。
競選總部色系是桑青與桃紅,未見國旗國徽,但也未見民進黨綠色十字台灣黨旗,前幾年某新潮流大老譏笑她是文青治國,但人家已經形成一種美學,形成一種氣度,她的選前之夜不搞悲情,不用誰下跪,她理直氣壯地喊:「加薪,我做到了。減稅,我做了。長照,我做了。幼托,我做了,年金改革我做了,國防改革我做了,能源改革我做了,台商回流我做了,社會住宅我做了,婚姻平權我也做了,經濟結構轉型我做了,社會安全網的強化我做了,民主防衛機制的建構,我也做了。」最後,「拒絕一國兩制,我也為二千三百萬人民做到了!」
台灣選舉是家事務,是天下事。小島選舉結果牽動太平洋島鏈國家局勢,島內的選舉變成白宮和中南海國際角力,兩雄相爭,她的深思熟慮和沉穩,則為台灣自美方贏來史上最多的外交利益。
完全繼承了精神父親的意志,甚至走得更遠,管她養女金孫,管他嫡系庶出,我當家,我作主,我就是答案。(我本來要寫這是探春從後四十回逆寫紅樓夢的故事,但想想民進黨也沒這樣優雅,不到曹雪芹的高度,頂多就是汪笨湖的台灣紅樓夢)
台灣每一次選舉都在說一個勵志故事,陳水扁的故事是三級貧戶力爭上游,韓國瑜的故事是中年失業魯蛇的逆襲,至於蔡英文的故事,則是面對逆境,堅持是有用的,努力是有用的。2020總統大選,817萬票說的是《反滲透法》沒有錯,同婚法案沒有錯,年金改革沒有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人民和蔡英文用選票守護了民主,改革不走回頭路,民主,往前進了一步。
照片:翻攝網路
政大實幼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寶血會:從事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作育英才,發揚真、善、美、聖的理想,尤以靈性及道德教育為首要目標,使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六育上均衡發展。修女們以身作則,循循教誨,透過教育以實際行動向學生及同工宣揚基督的福音。本會辦學的另一個理想是發揚和保存中國文化,故一直堅持興辦中文中學﹙德貞女子中學,寶血女子中學﹚,甚至在中文地位受到忽視和動搖的時期,仍盡力堅持這原則。當然,在國際文化交流極盛的今天,外語的應用亦屬必要,為此,本會在能力範圍內,亦創辦了一所英文中學﹙上智英文書院﹚。
本會初期的使徒工作,因應當時社會的需要,即次第開辦女校和義學。先後計有:正教學校(獨立之初,西灣河聖十字徑臨時修院旁)德貞女校(現今德貞女子中學之前身)德嬰女校之第一、第二分校道志小學為回應當今急劇的教育改革,並更有效落實本會的教育使命,確保教育質素,因此,於2001年9月成立「教育事務處」,有系統地統籌本會的教育事業,集中資源,使各同工達致同一步伐,履行本會辦學的使命。本會轄下共有三間中學、八間小學及三間幼稚園及一間幼兒園。
德貞女子中學(1923年創立)
寶血女子中學(1945年創立)
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1966年創立)
德貞小學(1923年創立),已於2016年完成歷史任務。
寶血小學(1945年創立)
寶血會培靈學校(1959年創立)
華富邨寶血小學(1968年創立)
寶血會嘉靈學校(1969年創立)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1984年創立)
海怡寶血小學(2000年創立)
寶血會思源學校(2009年創立)
德貞幼稚園(1938年創立)
寶血幼稚園(1945年創立)
寶血幼稚園(深水埗)(1951年創立)
網上資料:圍繞着深水埗北河街市政大廈的井字形有四條街—北河、桂林、基隆和大南街。它是個不愛休眠的地方。馬路的車聲,街頭的香味與叫賣,熱鬧的人群,由早至晚,不同的攤檔散聚,見證小販們謀生的努力。昔日,深水埗對出是一片汪洋,設有碼頭往來,使北河街擁有成為墟市的條件,聚集各種小販供應日常所需,成為社區生命力的來源。由來已久,它仍是以人情味和超低價為招徠的地方。由於舊區租金比較低,令商販經營成本大大減輕,於是「價廉物美」成為北河街購物的一大特色,簡直是整個深水埗的小縮影。北河街名字的由來眾說紛紜,有指是因為當地以前有一條小河涌,名叫北河而命名, 深水埗及長沙灣一帶街道,多以中國城市及省命名 。北河街街市檔販,很多是90年代北河街街邊排檔被遷拆後安置過來。連同北河街市政大廈在內的北河街鮮活食品市集,是全港最受歡迎街市之一。某店主認為最大優點是樓底高、夠闊落,可容納較多人。熟客遍佈荃灣、青衣和沙田,很多是駕車過來買雞的中產主婦。街市檔販更說,遠自天水圍與東涌的主婦,都會來這裏買餸。由於生意好銷量大,向供應商訂貨多,批發價便可更低,零售價因而可下調,蔬菜平均比旺角區每斤平2至3元。競爭力大增。網頁特色店介紹資料輯錄:
北河燒臘飯店(深水埗大南街):北河燒臘飯店老闆陳灼明帶點自嘲口吻說。這裏是有名的「窮人愛心飯堂」,一碟三餸飯,再送白飯一大碗,只賣22元,炒蟹蒸魚咕嚕肉番茄煮蛋廿多個餸隨意選,份量大,兩個人也吃得飽,多年堅持不加價,店子也幾乎沒翻新過。「我們曾經承諾只要夠交租、夠出糧就唔會加價。一個飯盒,最多只能賺幾蚊,所以我哋平日唔會浪費,寧願乜都慳少少,賣多幾個薄利多銷,維持舖頭嘅運作。」為了收得平又做得好,他扭盡六壬,卻不偷工減料,像平日用的就是號稱第二靚米的金嘉禾米、生粉堅持用荷蘭或德國入口,拒用劣質國貨等等。自己既是老闆又是廚師,日做十多個小時,捱到金睛火眼,節省人手成本。朝六晚十,門外的外賣檔總是擠得水洩不通。「深水埗咁多年都係新移民基地,劏房最多,係臨時落腳嘅地方。呢度窮人最多,唔做啲平價嘢點得?自己有能力就幫助有需要嘅人。」幫襯的人,以基層人士最多,有各式各樣的人,他見怪不怪。「試過有阿婆叫我飯裝大碗啲,又叫我送湯送呢樣嗰樣,煩咗我幾轉,送俾佢唔係問題,我最怕煩。」明哥笑說。除了推行「飯券」計劃,也定時推出免費飯餐,更不時派發飯盒予有需要的人。
華南冰室(深水埗桂林街87號地舖):「呢杯奶茶,我由後生飲到而家有埋孫,咁多年都冇變過。」年約六十多歲的周女士說。華南冰室最受歡迎的,是一杯奶茶,像周女士的老街坊,上了這裏的奶茶癮,不能不來,大部份更是銀髮一族。這條奶茶秘方有半世紀歷史,是八十六歲的老闆周焯騰研發。用粗、幼茶葉和lipton茶包溝成茶膽,反覆拉兩次才入杯,早在幾十年前,已率先採用黑白奶,茶奶比例剛好,沖出來香濃幼滑,日沖百幾杯,從未失手。「當年黑白奶訂做奶茶杯時,有問過我意見,睇吓杯嘅大細厚薄啱唔啱,單係咁就知我哋幾認真。」他中氣十足地說。1959年,他在荔枝角道開了豪華冰室、豪華餅店,1978年,再開華南冰室,不過最後豪華相繼結業,只餘下華南一間。
車仔麵包西餅(基隆街256地下):基隆街由街頭走到街尾已有五六間麵包店,可想而知競爭如何激烈。店舖惟有各出其謀,其中一間每逢下午便以特價包速銷,5元3個菠蘿包或雞尾包,5元2個火腿蛋包,新鮮出爐,近乎全港最平。
德明粉麵廠(基隆街254號地下):店是前舖後工場,已有超過半世紀歷史。門外擺滿各式各樣的麵類,由傳統的全蛋麵、蝦子麵至日本的拉麵烏冬都有售,還有不同種類的通心粉,稱得上是粉麵博物館,平日最多街坊熟客幫襯。除了門市外,還供應附近麵檔食肆。
生隆餅家(北河街68號): 港式傳統老店,已有三十多年歷史。食品價格親民,店專賣懷舊中式糕餅,鹹的甜的均有,如缽仔糕、合桃酥、雞仔餅等,連坊間少見的雞屎藤、白糖糕都有,不同時節,更會供應不同的應節食品。坐擁自家工場生產,食品大部份以人手包辦,保證新鮮。皮蛋酥,新鮮出爐,皮香而酥化。每個$7
信興酒樓(桂林街93號地下,已結業) :開業於1936年,是深水埗老茶客平日最愛吹水聯誼的地方。以點心靚和水滾茶靚為招徠。設有茶倉放置茶葉,以普洱最有名,以茶為先;傳統點心如節瓜甫、豬肚燒賣等,仍可在信興找到,每次點心車一出,茶客總爭先上前搶奪心頭好,這種街坊風味絕非剔紙仔可比。
不夜天趁墟:入夜,當店舖陸續打烊後,一架架大小貨車駛入,擠得水洩不通。每晚約七八時,便有近百地攤沿街兩邊開攤擺檔,一個接一個,幾乎沒有空位,賣的多是二手貨,堆積如山、亂七八糟的,莫笑它們不值一哂,卻吸引各方奇人異士拿着電筒照明尋寶。約六十多歲的娟姐是深水埗的街坊,在這裏擺檔已有兩年歷史,她有五個小地檔,賣的是兩元至二十元不等的雜貨。她賣的二手貨,部份是在家中剩餘的物資,像子女的手錶首飾、衣服,有些則是朋友送贈。「我剛剛做完手術,諗住賺錢幫補吓,搵得幾多得幾多,呢度係一個尋找生計嘅好地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v8KCplMNOM/hqdefault.jpg)
政大實幼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九龍城70年老字號】發哥最愛低調河粉店 三代人半夜製新鮮河粉對抗劣貨 老闆:想更多人認識香港製造
https://bit.ly/36XylJp
在宏大的飲食世界,河粉是配角中的配角;偏偏出色的河粉,能為魚蛋粉炒牛河添上幾分滋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幼滑細薄,不黐不黏,略帶煙韌,入口富有米香,才是上佳的河粉。但有沒有發覺近年吃到的河粉,呈透明、膠質重、沒米香,厚厚實實,味同嚼蠟!那是人們偷工減料之過。如今,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已成主流,劣質河粉充斥市面,能夠找到一家小店還在做好吃的河粉,更見難得。
陳明記粉麵廠
地址:九龍城啓德道77號地下
電話:2382 1121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5:30am-1:30am
【蛋檔老字號】九龍城89歲蛋王患肺癌 電療10次堅持不退休:做慣咗唔捨得
https://bit.ly/3aScPqu
現時,檔口只賣三款雞蛋。第一款是內地的湖北蛋。優點是體積較大,蛋黃帶甜。缺點則是運送時間較長,而且內地運送期間的保存較惡劣,導致質素參差;第二款是歐洲蛋,西班牙出產,算是歐洲當中最便宜的雞蛋,蛋殼色澤偏深,體積較小,但勝在運送時,用貨櫃雪藏運來,所以較少壞蛋出現。雖然雪藏過的雞蛋味道比較遜色,但西班牙蛋蛋殼較厚,所以保存得較好,仍能保留蛋味;第三款則是香港蛋,元朗出產,他表示香港蛋不是任何地方可以買到,坊間不少都是騙人,用大陸蛋假裝,就連錦叔都被人告過兩次,指其賣假蛋,現在網絡都仍然在流傳,他有點勞氣地拿出一張證書,上面標明了雞蛋的出處:「你睇吓呢張證書,你話邊有得假呢?」如此多人掛羊頭賣狗肉,此蛋必定是好蛋。他解釋本地的雞場,現在只餵飼粟米,不會餵飼廚餘,所以煮出來的雞蛋較香較滑,而且較安全,只是價錢貴一點,賣三元一隻。
錦記蛋莊
地址:九龍城衙前圍道100號市政大廈1259號鋪
電話﹕2382 2637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7:30am-7:30pm
【九龍城餅店】40載街坊麵包店 80歲師傅不言退 老闆娘願同甘共苦:係佢心血
https://bit.ly/3aOKbqj
承蒙關照的赤色小店,是九龍城有名的「豪華餅店」。一九七七年,由周炳均及其妻子司徙慕君一手一腳創立。那個年代,從來不擅長造就浪漫故事,縱與子偕老,但兩雙手,數張口,又何來執子之手。苦命人啊,都為填飽一家幾口的肚子而活着﹑勞着。說起來,周氏夫妻二人吃的苦頭,倒滲着幾分醉意,除了為果腹奔波,也為着一個理想,就是這家紅砂餅店。小店是老周的夢,舊人嘛,夫唱,婦哪有不隨之理?這豆膶小鋪,賴着當時舊寨城及飛機場的人流而興旺,立足九龍城。如今,城寨沒了,機場沒了,桃花不再。還好,唱和了半生的他們,人面依舊。
豪華餅店
地址:九龍城衙前圍道136號
電話:2382 0383
營業時間:6am-10pm
詳情: http://bit.ly/2RZewYW
九龍城美食泰國菜|工作狂母親 兒子寄居他處一年回家3次 長大接棒30年泰菜老店:養兒方知父母恩
https://bit.ly/3a1UXdC
黃珍珍泰國菜館的原創辦人是一名泰國婦人,名叫「黃妮」。憑着煮得一手美味泰國菜而揚名。昔日,眾多人客慕名而來嚐鮮,甚至願意等待足足一個小時。Jacky的媽媽潘太是黃珍珍泰國菜館前一任老闆,雖年逾花甲,仍身壯力健健步如飛,活脫脫是女強人的形象,原來是「熬」了數十載的功夫底子,營營役役的生活是「火候」,不屈不撓的意志是上湯佳餚。
黃珍珍泰國菜館
地址:九龍城打鼓嶺道23號百營中心地庫至1樓
電話:2716 6269
營業時間:12nn-3pm,6pm-11pm
【九龍城糖水老字號】足料生磨芝麻糊合桃露 80後堅持接手老店賣糖水:爸爸最反對我做飲食業
https://bit.ly/2Dg2EPp
這家就是地茂館糖水店,第一代掌舵人是馮老闆,他十多歲就出來工作,先學師車手袋,拿到街上賣,後來又當過巴士和的士司機。那年頭,工作得來不易,甚少人談理想,但求有工作,有糧出,簡單過生活就可以了。1990年,馮先生儲了點錢,就與友人一起在九龍城開設地茂館專賣糖水。
地茂館
地址:九龍城福佬村道47號地下
電話:2382 5004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2nn-12:45am
詳情: http://bit.ly/2OyUO7d
九龍城星級海味店 生客負皮多 87歲老闆企硬︰唔准揀!冇價講!
https://bit.ly/3tGR5ql
九龍城金城海味,屹立超過六十年,有兩大辣招是很不得客人歡心的,一是不能挑,二是鐵價不二,半分不能減的死硬派作風。但客人上至官商名流,下至明星食家,如周潤發、蔡瀾都是捧場客。靠的就是貨真價實四個字,買的貨都是優質海味,童叟無欺。
金城海味雜貨
地址:九龍城衙前塱道44號地下
電話:2383 3056
營業時間:8am- 7pm
酷熱無冷氣 九龍城豆品老店人氣一樣旺 兄妹堅持:裝咩冷氣?舊鋪特色嚟
https://bit.ly/36Z6k47
工場在後,高溫炙熱;店面在前,人氣也旺,尤其周末日。這天30多度酷熱天氣警告,縱使冷氣欠奉,只有吊扇和「老爺」冷風機送着熱風,卻無阻食客逐香而至。
義香荳腐食品
地址:九龍城衙前塱道74號地下
電話:2382 5006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九龍城 #周潤發 #陳明記粉麵 #錦記蛋莊 #豪華餅店 #黃珍珍 #地茂館 #金城海味 #義香荳腐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bYtMIr4GoA/hqdefault.jpg)
政大實幼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評價
Wong Wai Man
這個星期日,是七月一日,回歸原來已經二十一年。
六七年到九七年,是香港盛世巔峰的三十年,香港人過的,是流金歲月;九七是分水嶺,香港步入衰世。
盛極而衰,這本是宇宙自然的規律。
每逢衰世,中國歷史上就出現了兩條路線,一是儒家精神的中流砥柱,明知不可為仍然挑起時代擔子的志士仁人;另一條是道家因應自然的隱逸遯世,忘記自己,忘記時代,詐醉佯狂,相忘於江湖。
時代興衰,關鍵都是人。
一個時代中,有人才,時代就興;人才衰落,時代也就完了。
一個領袖,懂得賞識人才,培養人才,他的事業便成功;如果不認識人才,不賞識人才,不知道培養人才,事業一定失敗。
領袖如此,政權也是如此。
至於個人,立身出處,非常重要。你的立足點,你的追求,影響著一個時代的風氣。
當人人都關心社會太平,百姓幸福,他們可以輔助領袖,做到時代太平,人民幸福,才飄然引退,不要名利,功成身退,不事王侯。中國歷史上很多,這是道家中的隱士。
隱士,並非對世事漠不關心,他們在時代無可挽救時,遯世去了。但他們不是消極的逃避,他們是有意的保留一點文化血脈,培養下一代,等待創造時代的復興。
時代興衰,始終決定於人才,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村野隱逸,當大部份人的追求,都是百姓幸福,社會安居樂業,那即使一時衰世,復興的日子也是不遠;如果人人都是隨波逐流,追求的,都是個人榮辱,即使時代未衰,沉淪之象已現。
有記者最近訪問了一位25歲的年輕人,他得父母代付首期之助,買了一個292呎,600萬元的劏房單位。因為地方小,他本人的雜物都要放在父母老家,但他坐在新屋廳中梳化,仍是顧盼自豪,說:
有樓才是人生勝利組!
今日香港,持這看法的人很多,但最可怕的,是特區政府都是這樣看。
所以,他們認為解決了年輕人上樓的問題,就解決了今日香港的問題。
所以,各司官員,都在呃呃騙騙,無心施政。大小工程,蒙混過關;官商勾結,明目張膽。因為問題只在覓地起樓,人人居者有其屋,社會便相安無事。
有陰就有陽。
另一些年輕人,關心社會公義,對香港仍然有夢。他們抗議東北發展,衝擊議會;另一些對官僚施政失誤,走上街頭勇武抗爭;再一些乖孩子循選舉走入議會,在制度中起事……
有些被捕重判入獄,有些逐出議會,有些被剝奪政治權利。
強權暴政之下,他們仍然意氣沖霄漢。
同情者不少,但訕笑者更多。
如果有樓才是人生勝利組,他們這群一無所有,判入獄留案底的年輕人,是典型的香港失敗者了。
衰世時代,永遠有儒家中流砥柱的志士仁人,求的不是當世事功,這便是中華文化了。
孔子學生子路,微子篇第十八,有番莽莽蒼蒼的說話。
子路跟著孔子周遊列國的車隊,某次落後了,見到一位老人家,用拐杖挑住竹籮,子路急問:
你有看到我老師他們嗎?
誰知老頭頂回一句:
什麼老師?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淨係識吹牛那些?
我不識你的什麼老師!
講完低頭除草。
子路給他的氣勢攝住,拱手站在一旁,等他忙完再問。
黃昏日落了,老頭知道子路無飯無宿,就招呼子路回家過夜。還劏了雞款待,叫了兩個兒子出來陪客。
第二日,子路找到孔子,報告經過。
孔子一聽,知道老人非常人也,叫子路回去找他請教濟世之道。
子路到那裡一看,人去樓空,老人一家離開了。
子路對著空房,講出一番亂世大丈夫的道理:
一個知識份子,有學問有能力,不出來貢獻社會,是不合於義的。
家庭有長幼的倫理,社會有社會的秩序。人倫的倫理不可廢,國家社會的責任如何能廢呢?
為了潔身自愛,不和俗世合流,把自己身心人格搞得很像好清高,但把時代的人類大倫理搞亂了。
人於時代是有責任的,君子出仕,走入社會,不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富貴,只是為了貢獻社會,行其義也,做該做的事而已。
至於理想,不能實現,其實,早已心裡有數。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頂天立地,是春秋亂世一個人物。
香港之所以有希望,因為仍有一群子路一般的人物。
北京最討厭香港兩大社會活動,一是六四維園燭光,一是七一遊行。你可以不去,但不要訕笑。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貿易戰
2018年6月26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cH0RiA_RcE/hqdefault.jpg)
政大實幼 在 政大實小社團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大學碩班資訊集合站 的八卦
幼兒園公佈欄◇實幼簡介◇教育願景◇教育目標、理念與特色◇實幼餐點表◇家長用表單下載◇研究人員入園注意須知◇幼兒園行事曆◇太陽班◇蘋果班◇精靈班 ... ... <看更多>
政大實幼 在 政大實小社團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大學碩班資訊集合站 的八卦
幼兒園公佈欄◇實幼簡介◇教育願景◇教育目標、理念與特色◇實幼餐點表◇家長用表單下載◇研究人員入園注意須知◇幼兒園行事曆◇太陽班◇蘋果班◇精靈班 ... ... <看更多>
政大實幼 在 [幼教] 政大實幼介紹- 精華區Preschooler 的八卦
分享我家老大目前上的學校--政大實幼。
政大實幼全名是政大實小附設幼稚園,屬公立幼稚園。
招生對象以政大教職員小孩為優先,有缺額時也接受社區生報名。
學校總共有三班,採中大班混齡制,每班25個學生,兩位老師。
幼稚園坐落在政大內,
校園內對通行車輛和車速有管制,所以小朋友進出幼稚園時相對安全。
而且園方跟老師也盡力利用政大校園,天氣好的時候,多會帶小孩在校園活動。
園方的第一教育目標是增進小孩的體能。
我記得他們的畢業要求之一是要能爬竿攻頂。
我小孩班上老師要求他們,每天到校第一件事要完成三項運動:
拍球、搖呼拉圈跟跳繩,中班生要各作50下,大班則是100下。
每週三上午的山野中的教室,則是帶著小孩去爬政大後山健行(最遠到指南宮)。
其他時間天氣好時,就會帶去跑操場。
實幼的教室是一棟四層樓大樓。
一二三樓是教室,每一班有一層樓約100坪空間,四樓是園長室。
在教室內分成很多區,除了豐富精美的教具外,
也有很多在校園中撿拾而來的自然素材,基本上由各班老師自由佈置。
小朋友在教室內採分區活動,由同學自由選區。
我看得出來的區有娃娃區(小廚房、小娃娃),益智區(各式積木),火車區(木頭軌道火車)等。
介紹完學校硬體設備跟體能活動,該介紹教室內所謂的"教學"。
學校老師不上英文注音數學自然等課程,教室內連英文字母數字注音海報都沒有。
(我之前看板友分享,在蒙式學校中,有小孩在工作區學"注音"?)
比較固定的活動,包括每日一畫,每天有畫圖活動。
每週五有話劇時間,
上學期由實習老師導戲演戲,慢慢加入同學當演員。
(老師會適時導入一些班級中的衝突或問題)
這學期則由同學導戲、演戲。
(有看過一個人演的三隻小豬嗎?據我兒子說:那個同學用分身演。)
週二下午則是同學輪流上台說故事,讓小孩練習上台跟口語表達。
另外一個大特色是,學校很歡迎愛心父母支援,除了平日活動外,
班上會納入很多愛心爸媽的教學活動,常見的有到班上說故事。
之前有媽媽分享她的生產經驗,還有護士媽媽介紹超音波等。
例如我們班上有個媽媽有音樂專才,
所以在這兩年,每週固定時間有安排一個音樂區,由她來指導小朋友樂理跟吹笛。
我們班上有個熱心媽媽,會設計安排各不同主題活動,
例如之前曾商請戲劇碩士,來教小孩編劇導劇;
也邀請過聲音紀錄工作者,來教小孩仔細聆聽各種聲音;
上個月是某建築師媽媽,來教小孩蓋房子;
最近則是設計編報紙,讓小孩當記者,知道新聞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家小孩有幸與她小孩同班,真的很感謝她的付出。
以下是政大實幼簡介:
https://web.es.nccu.edu.tw/class/menu/index.php?account=janetwu
有興趣,也可以參考各班活動紀事:
https://web.es.nccu.edu.tw/class/menu/index.php?account=janetw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80.8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