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的一天, 到了屯門, 時間還早, 食個TEA.
信步至屯門市廣場, 入太興.
好FULL, 侍應問: '介意搭檯嗎?'
心想, 一個TEA罷了, 連說可以.
我被帶到一張桌子, 坐著一個婆婆.
禮貌問聲: '婆婆, 我坐呢度得唔得呀?'
'坐啦, 無人架, 你唔介意同婆婆坐就得啦!'
就座, 看著TEA-SET餐牌, 覺得食太興都唔平, 一個TEA都要幾十元.
嗌了想吃的, 等待中.
望下婆婆, 她也在看我.
婆婆笑, 問我: '咁晏未食飯咩?'
我答道: '食咗啦, 又肚餓番, 又要食下午茶啦!'
婆婆見我肯與她攀談, 很高興, 開始自動波說自己的事:
'我日日係度食架, 食完就去湊孫放學啦!'
'咁你有幾多個孫呀?'
'十幾個孫, 有個曾孫!'
嘩, 我心想, 佢個家族d人都幾productive!
我說: '你就好啦, 婆婆, 我仲未結婚添架!'
婆婆於是問我幾歲, 我說快40了.
她一臉驚訝, 我滿以為她會說'你這麼年青, 真看不出來'等等的話, 怎知她言:
'我十幾歲就結了, 你40仲未結, 陰公囉!'
然後便是老人一臉的悲天憫人及同情.
我覺得婆婆心地很好, 便問她為何這麼早便結婚生育.
她說那時候人人都是如此, 秉承有仔襯嫩生的傳統......
聽著, 竟然知悉她一些事, 卻偏是出格不傳統:
'我老公, 是窮家子呀, 那時我是富家女, 為了她, 和家鬧翻了!'
我心裡喊勁, 聽得饒有趣味, 為助談興, 便問:
'那麼你老公一定很錫你啦!'
婆婆說: '不是的. 他結婚第一晚, 就去咗叫雞!'
!!
她續道: '佢經常徹夜不歸不特止, 出面又包二奶, 仲有D野更衰既野呀......'
我心諗, 佢老公唔係攪埋基掛? 又基又雞又奶, 好複雜......
婆婆說: '佢仲成日打我呀! 有一次, 佢用衣架打我, 個衣架打到彎咗, 我仲跌埋落地下喊添呀!'
我聽到熱血沸騰, 心想:
娶一個女人回家, 男人便應愛她;
若不愛她, 又何必娶她?
更何況, 這個女人為他放棄了一切, 家人, 名譽......
那個男的, 卻不感恩, 更在外另有別室, 尋花問柳?
我問婆婆: '你被老公打, 咁你點對付佢呀?'
她說: '一個字: 忍! 忍足幾十年了!'
唉, 這個忍字, 背後有多少的辛酸苦難,
現在的人, 動輒分離, 有誰做到?
以刃加心, 痛苦之極矣.
但百忍, 又是否真能成金?
婆婆的故事, 確是百忍成金.
她續說:
'我後來自己在石硤尾開了第一間茶餐廳, 慢慢再開多3, 4間, 生活好多了.
現在子女各負責一間, 我弄孫為樂! 一陣湊果個係曾孫......佢成日瀨屎!'
啊, 龍隱隱於市, 原來是餐廳婆婆老闆呢.
臨走時, 我忍不住問:
'那麼, 你老公現在還有沒有打你?'
'沒有了, 子女大了, 都不容許佢再打我啦.還有......
他中風了, 癱了.'
婆婆說:
'我現在, 每天都在照顧他, 直到他走吧.'
離開太興, 我心中想的, 是那個在床上躺著的男人:
你知道每天仍默默為你抹身體, 清理大小二便, 助你轉身的人是誰嗎?
就是為你放棄了一切,
被你毒打,
忍你在外包二奶叫雞的妻子!
你的子女都恨你, 只有老妻守在你旁!
女人, 很多時被男人傷害, 利用, 欺騙,
但只要內心是向著你, 她始終會對你不離不棄.
你覺得這是蠢? 是愛? 是等? 是忍?
我只知道, 這是一個我食TEA時親耳從婆婆聽來的故事.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做飲食,工時長,人家食飯輕鬆你開工。漢發麵家,兩代在深水埗經營45年。老父做大牌檔,賣雲吞麵牛腩麵魚蛋粉,胼手胝足日做十五六句鐘,但求養活妻兒。80後兒子郭滿唐,一樣在街頭受磨練,但2011年遷檔入鋪,打破困身宿命:每天營業大約十小時,周日、公眾假、聖誕新年復活暑期統統休息,爭取天倫樂。營役中,一份...
放學趣老闆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八卦
【當年的四驅車熱潮】#玩過的舉手
在3C產品不發達的時代,孩子們的娛樂還停留在所謂的「線下」世界。那時候事物流行的方式和現在很不同:你可能從電視裡看到某個有趣的玩意兒,或是某天同學在下課時突然拿出來現寶,或是附近的文具店擺了一些看起來很酷炫的東西⋯⋯然後你不知不覺就被扯入了某種時代的記憶裡。
八、九〇年代長大的男孩大概很難不知道四驅車,特別是九〇末相關動畫在電視熱映的時候。和動畫媲美的,就是當年各種玩車、改車的熱潮;一台四驅車買來組好還不夠,必須加裝和調校各種配件:馬達、電池、前後翼、導輪、輪胎都有各自的講究;現成的馬達還不夠,最好是自己「繞馬達」才能提升速度。現實中專業玩家的程度(和財力)令人望塵莫及,好在其他小孩可以看看卡通過個乾癮。
#聽說現在的玩法都不同了
#小編當年過不了360度 #就先下去了
#報時光UDNtime
圖片日期:1998/6/4
圖說:板橋市中山路一段的四驅車賽車場吸引國中、國小學生「試車」。
攝影:陳燕模
來源:攝影中心
歷史新聞
【1998-03-13/聯合晚報/12版/台北都會】
四驅軌道車 風靡少年
快意追風 改裝出擊酷斃了 市場大賣 假日拚車人擠人
【記者戴安瑋/台北報導】「哇!看一眼就愛上它了,簡直酷斃了」。位於市郊某家百貨公司旁的一家玩具模型店,一到學校放學時間或假日,即擠滿了一堆小朋友,圍著放置在店門口旁的四驅車競賽軌道,歡呼聲不斷,熱鬧非凡。
台北市近來又再度風迷這種「四驅軌道車」,除了百貨公司玩具部販售的四驅車大賽,坊間玩具模型店的四驅車,更是銷售排行榜之冠,北市南區市郊某百貨公司附近,就有三、四家玩具模型店,假日都擠滿了人,大人、小孩都有,忙著「ㄍㄚ(賽)車」,大人的四驅車如果輸給小孩的,大人還會不好意思。
問小朋友這種四輪驅動的小賽車有什麼好玩,景興國中一年級陳姓同學說,四驅車買來後,需自己組合,在組合時就擁有很大的怏樂,那種不知組合好後能跑多快的感覺,讓人充滿期待,另一位何姓同學則說,跑不快沒關係,可以改裝,將原本只有五、六千轉的馬達,改為二、三萬轉,甚至15萬轉,讓車子跑得像風,真是過癮。附近高中學生,也不乏同好,有人擁有30萬轉的馬達,但他們說,光是30萬轉馬達也沒用,因為車子的電力不夠,會無法發動,重量、平衡感不夠,車子會飛出去,須用蓄電量大、電力輸出功率大,並在車身加裝前翼、後翼、前導輪、後導輪,及可以360度旋轉的青蛙腿,才能所向無敵。
在這些人群中,還有國小小朋友對四驅車瞭若指掌,只見他們不停把車放進軌道內,與其他的車比賽,若放錯方向,還會與其他車「空中接吻(對撞)」,發出巨響,然後是一陣歡呼,笑成一團。
問他們四驅車貴不貴?他們說不貴,買一台四驅車只要一、二百元,但改裝所需的馬達、電池、青蛙腿等零件,湊起來至少要一、二千元,貴在改裝。
王姓店老闆說,以前台灣地區也風迷過幾次四驅車,但以前的四驅車性能沒有現在好,以前的父母親對四驅車也沒有現在熱情,所以四驅車在台灣銷售總是起起伏伏,不像現在暢銷,大人、小孩都喜歡玩。
放學趣老闆 在 Facebook 八卦
在最瘋烘焙的時候,看到吳克己師傅到那瑪夏山區蓋了一個窯,有一次聯絡時,我問吳師傅什麼時候還要去?我想去看看土窯。師傅忙,我們一直沒能成行,但是我跟深山裡的麵包店聯繫上,知道他們長期關懷部落裡的孩子,我寄了好幾次物資給孩子們。
上個星期五跟部落關心孩子們,我突然好想去那瑪夏看看,可是星期六已經安排好行程,一大早看到工程師睡醒下樓,我試探著問問:「我們去那瑪夏好不好?」工程師知道我要送東西過去,竟然毫不猶豫地說好!我們先依照原先的安排帶兩隻貓去打預防針,再趕緊回學校教室去收要給孩子們的東西,到全聯去買了很多餅乾,開著七人座載滿物資,帶著妹妹就這樣出發了。
開了三百多公里,算一算時間,我們如果直接到部落會太晚,第一天晚上只好住在台南的玉井,隔天一大早就直奔那瑪夏。
一路上路況都很好,沿途的風景很美,一個多小時後到了那瑪夏,走進深山裡的麵包店時,第一眼就看到吳克己師傅當年跟我說的土窯,有一群遊客在土窯前的廣場做著體驗課程。到櫃檯找到老闆娘,自我介紹時,老闆娘和旁邊的麵包師傅都笑了起來,「啊!!是神老師!!!你怎麼來了?」沒想到我們分別在台灣頭尾,第一次見面卻如此熟悉。
搬好物資後,麵包師傅帶著我們參觀舊的土窯和新造的窯,他說他們結合部落裡種植的各種農作物做成吐司,像是食用玫瑰花、南瓜、紅藜、龍鬚菜、小米....我一看到麵粉袋,詢問師傅,「你們用這麼高等級的麵粉?」他說對,「跟吳克己師傅店裡用同等級的好麵粉,師傅說要做就把它做好,用最好的麵粉和乾淨的水源,還有用心種植的農作物。」
老闆娘跟我介紹他們在部落努力深耕10年的成果時,讓我品嘗了有果香的淺焙咖啡,還有剛炸好的龍鬚菜甜甜圈,說實話剛開始聽到加了龍鬚菜,我沒有很感興趣,沒想到被它的香味吸引,吃了一口以後竟然欲罷不能,一口氣吃掉了一整顆!!!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甜甜圈,外脆內軟香Q好吃,連不吃甜點的工程師都吃了好幾塊。
剛好遇上中午吃飯時間,跟老闆娘預約了午餐,竟然上了八菜一湯還有甜點,每道菜的味道都很讚!這一趟真的是讓人太滿足了!!
老闆娘告訴我,部落裡很多父母為了賺錢離開,為了照顧部落裡的孩子們課後的學習,她們成立了「女窩」,指導課業外,也常常帶他們做一些原住民傳統工藝的手作。現在照顧著國小國中36個孩子,讓他們放學後課業有人指導、每天準備點心給這些放學後飢腸轆轆的孩子們吃,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之前我們寄給他們的米和麵給了他們很多的幫助。
聽她談很多,感受最深的就是她說想要透過教育,讓孩子們能自力更生,可以傳承原住民文化,讓環境辛苦的這些孩子們活得有尊嚴。
提到在八八風災後很多人寄給他們的衣物和物資,有些人真的很好,給了部落裡很多人幫助,但是相對的,有些物資卻只能用羞辱兩個字來形容,破舊變形的T恤、骯髒破爛的長褲、沾血的內褲、底都脫落的鞋子、缺角脫漆的二手家電、鍋碗瓢盆...每次接受捐贈物資,她得花很多時間跟部落裡的婦女一起整理,得在深山裡丟掉很多千里迢迢寄過來的東西,讓她不再隨意地接受。
她說:「即使生活困苦,這些孩子也不需要使用這樣的施捨。」
我聽了很感慨,這是所有慈善機構面臨的問題,很多人只想著捐,把不要的東西全寄了出去,有沒有考慮到接收時對方的感受呢?沒有慈善機構有多餘的能力可以處理這麼多不堪用的善心物資,所以現在,沒有機構願意接受。
跟她討論了很多幫助孩子的方法,跟她約了再找時間去看看滿山滿谷的螢火蟲,再去享用他們用心製作的麵包和餐點。
那瑪夏,藏在深山裡的寶藏。
放學趣老闆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做飲食,工時長,人家食飯輕鬆你開工。漢發麵家,兩代在深水埗經營45年。老父做大牌檔,賣雲吞麵牛腩麵魚蛋粉,胼手胝足日做十五六句鐘,但求養活妻兒。80後兒子郭滿唐,一樣在街頭受磨練,但2011年遷檔入鋪,打破困身宿命:每天營業大約十小時,周日、公眾假、聖誕新年復活暑期統統休息,爭取天倫樂。營役中,一份父愛,兩種表述;正如待客也在變:「以前客人食要快靚正、簡單;現在有要求:食物要好味,環境要乾淨,又要service。」阿唐說。畢竟,時代不同了。
漢發麵家在深水埗石硤尾街做了38年大牌檔,7年前入鋪,就在舊檔拐過街角的大南街上。僻靜的大南街,都是布行皮革號金屬配件公司,人流很少;漢發除了午市爆滿,早餐至下午茶時段一直有六七成座上客,生意算很不錯。
「師傅教落,煮食,任何事都不可以馬虎。豬扒蛋飯,喂!應該豬扒好吃,蛋要靚些香些。白飯不用理會了,但也不行的。我每一樣都要做到最好,白飯我都要做到最好。」聽說阿唐是個牙擦仔,眼前的他果然自信滿滿。
「我們的白飯蒸的,不是用飯煲煲的。你家常煲一兩斤米無問題,但我們一煮六七斤米,如果放在電飯煲就不夠力去推,變成『漚米』,就好似明火煲湯同電磁爐煲湯的分別,兩者的口感已經不同。」他耐心解釋。
言辭可以誇誇,但食物騙不了人,「客人吃下去就知道你有沒用心機去做每樣事。」阿唐說。譬如店中名物豬膶,咬下去爽脆,再嚼粉嫩,有淡淡的薑酒香,非一般!他不怕公開秘技:「最緊要你花心機去泵乾淨血水出來,吃時就不會有豬腥味,切又要有差不多的厚度,這些全部是用時間和心機去做的。」咬一口炸鯪魚球,是預期的爽彈,且滿滿陳皮味,蝦米碎帶點鹹香;估不到混入的芫荽碎,只取莖部加強爽口感覺,看得出一番心思。
豬扒是茶餐廳尋常之物,做得出色卻鮮有,它和豬膶一樣都是漢發入鋪後的新猷。阿唐的豬扒不用食粉,但能做到鬆軟多汁,「我想了三個月,終於想到怎樣不加任何香料而保持豬扒的原味。最重要是,我要將豬扒揼鬆,而不是揼實。」說時遲,他已揼了兩塊;他鬆肉不會假手於人,務求力度不出偏差。
這厚切豬扒的面積比平常所見大三分之一,原來指定供應商裁料時斜斜厚切,「厚,才能保住肉汁。」除了豬扒大件、豬膶麵膶多而厚,由大牌檔賣到今天的柱侯牛腩、南乳豬手飯,一樣超級大份,阿唐解釋:「這就是街坊生意。我想過出細份量,但怕他們不接受。」入店後的漢發,隱隱然留着大牌檔的豪邁。
轉型 拜師
37歲的阿唐,不知不覺投身漢發近20載。話說父親郭漢標十來歲從鄉下揭陽來港,做過紗廠,曾在豉油街與人合夥開大牌檔,因賭排九而輸掉半個檔口;1973年借錢在深水埗頂了一個大牌檔,改名「漢發」;40多歲才娶妻泰籍華僑楊美嬌,次子阿唐出世時已年近50。
阿唐18歲開始到大牌檔幫手。「當初我說接手漢發,或者學煮雲吞麵,阿爸都跟我說一句:不要學,寧願你做三行。」做飲食太辛苦,父親不想他走同一條路。阿唐着實有兩年做過布行、跟車、地盤,始終對烹調最感興趣,於是跟父親學煮麵、炆牛腩炆豬手。
漢發本來只賣幾款粉麵,轉變始於隔鄰茶水檔結業,那時阿唐跟父親建議加碼賣奶茶咖啡;父親初時不允,怕他兼顧不到,但阿唐下了決心就似衝鋒車,他看書,問前輩,想盡辦法去學沖一杯奶茶。
試了三個月,漢發的茶啡和加賣的公仔麵跟雲吞麵一樣受歡迎。後來父親退休,阿唐就請夥計和媽媽一齊做,「我媽管雲吞麵那邊,我管奶茶咖啡這邊。」由於左右牌檔相繼結業,漢發變了一街獨市,客人多到讓他租下牌檔後方兩個鋪位擺枱擺凳。未幾消防來查,說是無牌經營;其時母親因中風已少露面,漢發由阿唐和太太Zoe支撐大局,兩小口決定入鋪轉角的大南街,好接住大牌檔的生意。
入鋪之後,阿唐認識了人稱「米芝容」的容記小菜王前老闆易偉容。容師傅經常來吃東西,指點阿唐這個後生仔。「我弄得好吃一點,容師傅就說:呀!也不錯,都有我教你的一半。」2014年,阿唐設宴正式拜師。容師傅手把手教他炒醬、用料,又幫他改良了父親傳下來的大牌檔食物:柱侯牛腩更濃、南乳豬手更香、雲吞爽口更多肉汁。
「這些柱侯醬是以前大牌檔師傅經常用的,炒醬最關鍵的是控制火候,一句鐘才能炒好這醬,慢慢用時間去逼它的味道出來。」阿唐今天滴着汗站在火爐前推醬,仍背着師訓:「師傅教我最基本做廚師的三樣:第一眼望;第二鼻聞;三就是口試;等同於每一碟餸的色香味你都要知道。」
共享的世界
做食肆,打開門做生意才有收入,但漢發的營業時間比一般食肆短。「飲食來說我們其實算懶惰,開十句半鐘,不過我們一回來就『砌』到最尾,好辛苦。」同為80後的老闆娘Zoe說。她特別安排「早收」及「多假期」:聖誕節、農曆新年、復活節、暑假都關店休息四至十日不等,員工同聲讚好。
「多假當然開心,不用那麼疲累。」在廚房不停手淥豬膶的蘭姐說。 「我們出月薪的。輕鬆了,好呀!」茶水部阿麗回應。 「放工早些,你可以有家庭樂;逢時過節又可同家人食飯,我自己都有小朋友的。」笑容可掬的阿娜落力招呼客人。
阿唐一臉得意:「老闆搵到錢,夥計自然辛苦;但如果老闆搵唔到錢,夥計又閉翳了。最緊要大家工作開心,現在是共享的世界嘛!」
「其實要做(營業)24小時都可以做,但有時買不回你和他們相處的時間。」Zoe口中的「他們」是兩口子一對9歲和7歲的兒女,「如果日日返工不放假,好難建立感情,好似現在他們出街仍會拖住我的手,夜晚睡覺都想黏住你,這些是買不到的。」年輕的媽媽Zoe甜笑。
一齊食飯 像個家
每天清晨,阿唐載着妻小從沙田住所出發回到深水埗的小店,先叫貨、編排全日流程,七時半親自送子女上學,到下午三時必先擱下所有事務去湊放學。「六點一定全部人收工,我們等小朋友在附近補完習一齊回家。」Zoe續說。阿唐笑指斯斯文文的太太最有威勢。Zoe點頭,笑指丈夫樣貌看似好惡,其實「很溫柔」,「結婚前我入過醫院,他在大牌檔落場一小時也趕來看我。記得初初認識他時問他週日做甚麼,他說買排骨同爸爸煮飯食。我覺得他是鐵漢柔情,很看重家庭。」
阿唐回憶,小時爸媽要打理大牌檔,自己滿月後就住在保母家。「我升上小學,放學後上補習班,七點多返大牌檔食晚飯、上閣樓睡覺;暑假也在補習社過,每日只有一句鐘見到阿爸阿媽。」舊檔位置今日已成一個地盤,只找到檔口對上兒時一家四口擠過的舊閣樓。「阿爸每次見我們,都問我們肚餓不肚餓、吃不吃東西。可能他沒怎樣讀過書,不懂表達他那種愛。」阿唐拖住一對天真的兒女,不時提起已經離世六年的父親。
想當年,父親在自己升中後開始休星期天,帶着自己周圍走,回到從前的落腳處述說往事,兩父子很親近。「放假阿媽通常自己找朋友,我十三四歲已經喜歡買餸煮飯和阿爸一起吃。我很想維繫一家人,一齊食飯、一齊看電視,像個家。」阿唐說。
「錢是賺不盡的。」他笑一笑,現在應付店鋪租金無問題,也「夠使夠用」,最重要是「可以多些時間陪小朋友」。為了保證出品,他炒醬、打鯪魚球、揼豬扒、牛腩起筋……事事親力親力,「每一日的滿足感,就是見到客人吃我的出品他吃得很滿足很開心。」而辛苦了一整天,「最開心就是可以和小朋友一齊收工回家煮飯食。」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
漢發麵家
地址:深水埗大南街192號
電話:2380 7068
詳情: http://bit.ly/2CBN65U
放學趣老闆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晨時,鳥喃未聞,人煙不沸,這是公園仔少有的風景,畢竟她是大埔墟的地標。
這公園挺逗趣,中央的聳樹被圓弧大理石圍繞,背向蒼翠,眺望園內四個角落都座落了涼亭,綠蓋白頂紅底柱,凜凜底下,是數個被煙霧迷漫着的大叔。樹蔭今天似乎起不了作用,滾動的水滴於綠亭邊緣滑落,漸覺頻繁,眾大叔見勢色不對,紛紛止住吐霧,急着腳離開公園仔。
出口四邊都是街道,條條大路都通往大小食肆。面前穿著藍襯衫的大叔,隨其穿過其中一條大街,拐兩個彎頭,於一家開了半閘的店子外駐足。雨粉漸成點,大叔握着玻璃門的扶手一拉,就往店裏去。水珠積聚於半彎的睫毛上,勉強撐起沉重的眼皮,只見,頂上是一個黑色招牌,以俗金刻了「陳漢記粥麵專家」七個鑄字。
腳丫穿過玻璃門,大叔邊領頭走,邊自我介紹。他是亮叔,王永亮,是這家廿八年老店子的事頭。
聞知是一家老店,真有點驚嗟,畢竟門外裝潢新簇,沒有太多痕迹。步進店內,與外間的烏霧相反,是一片燈火通明。牆身都貼滿茶記式菜單,左側是麵檔,右側是白色小圓桌兩三,行至盡頭,方知左前方尚有偌大空間,同樣是散落了多張圓桌及銀色圓櫈,一名員工手執濕毛巾,在枱面隨意打着大圈,試圖拭淨桌面;另外兩位把各類調味品填滿小瓶子後,半扔回桌上;還有一位提着拖把,在地上來回晃擦。不修邊幅的景象,反倒滲出了點點庸俗的雅致。撿起掉到地上的餐單一看,選擇繁多,暗忖小店食物五花八門,入神之際,亮叔一屁股坐到櫈上,盯着餐牌看之餘,又調侃道:「啲人話我哋乜都有得食,雜過鬼。嗱,我份人乜都隨緣,但對食物好執着,冇一樣嘢做得馬虎。」他以手為筆,於桌上寫了四個字——「一門四傑」。
緣來又去
收起指頭,一陣牛腩的滷香蓋過了市井味,隨炊煙而行,又來到門口的麵檔。亮叔隨即走到麵檔,用力搭了搭師傅的肩膀,咧着嘴巴介紹着「第一傑」,牛腩師傅佳哥。穿上青綠色制服的佳哥靦腆地笑了笑,又轉過頭去,繼續撈起炆煮好的牛腩及牛雜。一旁的亮叔見狀,着他切好一碟三分肥、七分瘦的牛腩,拿到就近圓枱坐下來,邊吃邊自賞。小店的牛腩十分講究,天天購入新鮮牛腩,肉類絕不保留超過一天。夾起其中一塊放到口中,咀嚼三數下便嚥下,他指要肉質軟腍,不是炆得愈久愈好,而是熟知每塊肉所需火候,不同位置,不同厚度都有影響,所以每天炆煮時間不一樣,這就要講經驗。他說這裏的師傅都跟他有緣,想法一致,緣合則聚。很多麵檔師傅為求方便,將牛雜與牛腩一大鍋煮,此乃亮叔不能妥協,因為牛雜多雜質,會影響牛腩的味道與質感,分開烹調縱使費時費火,他都堅持廿八載。除了火候,醬汁也是重點,與其他店做法不同,小店的腩汁加入了沙嗲,說到這裏,他的表情出現了一點微妙的變化,徐徐道出這是他姑丈的秘方,幾十年不變。「我姑丈係邊個?之唔係陳漢記個陳漢囉。」手執已過身姑丈的照片,亮叔的笑容帶點苦澀。他相信緣分,亦知道安天命,有些命運無法改變,就如他與父母無緣。父親於其四歲時離世,後來母親改嫁,他頓成孤兒。幸而緣去,又來。當時幸得姑丈陳漢一口答應撫養,他才得今日安樂。
陳漢記其實是姑丈的心血,第一間店位於荃灣。他十歲就開始到店裏幫忙,上學前幫忙開店,放學後背着書包做樓面及清潔。一切自願,因為他本來就不喜讀書,故十二歲小學甫畢業,他就全力到店裏跟姑丈學做牛腩。陳漢對他非常嚴格,細小的他要學着站高炒鑊﹑攪拌汁醬,更要把跟自己差不多大小的鍋子舉高過頭,雖苦,卻因而練出一身好功夫。十六歲那一年,他已經做企檔師傅,獨當一面,煮得一手好牛腩。至十八歲,姑丈因年老而要退休,整家店交由他打理,一直至三十歲。
後來,雄心壯志的他,想要一闖天下,於是有了自立門戶的念頭。姑丈聞言,口裏雖然不想他離開老店,卻又身體力行,借數十萬予他開店。於是,就有了大埔陳漢記的出現。「我可以有今時今日,全靠姑丈,所以鋪名一定要用番陳漢記。」未幾,姑丈兒女無法繼續經營,陳漢記只剩他一家。話一出,他又塞了一塊牛腩進口。亮叔把牛腩視為小店的靈魂,味道一點不能變,因為這是姑丈的拿手好菜,是一份不可割捨的感情、一份由心的尊敬、一絲眷戀。
種下善因
面前的牛腩一掃而盡,只剩下空碟。忽地,一股米香飄至鼻腔,喚醒了沉浸於思海中的亮叔。他仰頭望鐘,十一點半,已經開店半個小時,於是他動身往粥檔去。只見粥檔前貼了幾張沾了水的手寫單子,繞過傳菜的小窗口,他駐足於另一名穿上制服的男人身旁,男人看上去,還帶點青澀,正是小店「第二傑」,粥檔師傅恆仔。舀起一勺察看,小店的粥底屬於稠杰,這是亮叔的喜好,認為這樣較有口感。但要粥夠稠綿,得花上四至五小時煲煮,中間要不住攪拌,需要耐性。「我成日話後生唔係問題,我教佢要用心、用感情去煲,咁先做到一煲好粥。」播種善念,恆仔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每天都一大早就回來煲粥,不敢怠忽。此時,恆仔看看單子,先舀起一勺粥底往小煲內,再加入豬雜搖滾,鋪上葱,一碗及第粥就完成。樓面阿姐把粥捧到客人面前,再附上一碟腸粉。
對啊,吃粥又怎麼少得了腸粉?視線回到粥檔這邊,不知何時起,一名青綠上衣的女人,正立於旁邊的腸粉檔埋頭苦幹。她是店裏的「第三傑」,腸粉師傅英姐。只見英姐舀起一勺粉漿,淋到長方形的蒸架上,再均勻地於中上方位置放上蝦仁,於最下方灑上切碎了的豬膶,待粉漿凝固後,用小鐵片於中間割開,各自捲成兩條腸粉。「玻璃腸粉到。」黝黑的大叔打着哈哈,似乎是熟客。兩碟腸粉晶瑩剔透,厚薄均勻,英姐說這是亮叔對腸粉的要求,餡料每日新鮮,粉皮輕薄而帶少許透明,要薄而不破,少一點技術都不行。最有趣的是,腸粉的秘方只有師傅知道,就連老闆都是門外漢。亮叔聞言,即過來搭訕:「試過有四個客人,一食食咗三十幾碟,冇呃你,真係。」吃三十碟有何驚奇,小店有很多客人,一吃,便吃了廿多個年頭。
立足廿八個年頭,亮叔在這一區,除了美食有口碑外,亦是有名的義氣仔女,只要朋友有難,他都會拔刀相助。他憶起當初小店僅得一邊鋪位,彈丸之地放了七八張木摺枱,當時生意不錯,想要擴充地方,隔壁卻有一間建築材料店,令他無從入手。直至十多年前,建材店要倒閉,告知執達吏要到此封鋪,多年鄰居關係,他想也不想就借了三十萬給對方應急,好讓店鋪不用被封,對方為了報恩,把鋪位轉租予他,才得以有現時寛大的陳漢記。種善因,得善果,亮叔坦言,這善心由姑丈播下。陳漢花名為義兄,幾乎荃灣區所有爛仔、道友都受過其恩惠。也許是一種薰染,他人生中,一個「情」字對他特別重要,不論對朋友或是員工,他都動之以情。與姑丈的緣分,他自覺是修來的福氣;與姑丈的關係,如父,也如師。
緣原是圓
游離憶潮,天色漸黃,預告晚市即將開始。一個身影霍地於煲仔飯檔出現,亮叔上前打個招呼,介紹他是小店的「第四傑」,煲仔飯師傅正哥。正哥跟了他二十年有多,煲仔飯的水準從來沒變過。正哥臉帶淺笑,打開了正在冒煙的其中一個瓦煲仔,見米粒煲得適中,粒粒分明,帶少許飯焦,把新鮮的白鱔鋪於米飯之上,再蓋上瓦頂。甘鮮混和飯香,從小隙縫滑溜到店外,只見店門側已有一條長長的人龍,靜候嘗鮮。煲仔飯是小店的名物,多年來都全靠正哥的手藝,方令店子夜夜笙歌,亮叔眸子裏倒映出裊裊白煙,又開腔:「呢啲瓦煲仔用四至五次就要換,但師傅呢?一齊打拚咗咁多年,梗係想一直唔變啦。」這又是他從姑丈身上學到,夥計是一家店的靈魂,要視之為手足,將心比心,他多年來都一直慎守。就如,他每年都豪擲數萬元,請員工吃團年飯;又如,他付員工之薪金,都較同行高。記得沙士那年很難過,小店每月虧三十萬,亮叔卻一點沒有想過放棄,要守住員工,護着他們背後的家室,結果,向政府提取的一百萬資助金,他全都用來發薪給夥計,上下齊心,終渡過難關。緣是圓,老闆來,手足往。有一年,他們遇到了勁敵,一家粉麵店開到隔壁,客人貪新鮮,都紛紛離巢,生意淡薄,足足三年之久。一班夥計沒有因為怕飯碗不保而過檔,反而工作得更拼搏,終於使得一眾客人回頭。「我當正佢哋家人,唔係點會跟我咁多年?」此刻,他正於廚房外,與數名樓面聊得興起,一時抱頭勒背,一時笑得合不攏嘴。
驟然,見有熟客,他拍拍員工肩頭,只見對方有默契地遞上一壺熱茶,亮叔即執壺熱情地上前跟客人打招呼,不消一陣子,已經坐了下來一起喝茶。聞說,他以前都會拿出珍藏威士忌與客人碰杯,只是大家白髮已見,惟有健康點,以茶代酒。言笑間那種親切,似乎超越了賓主關係。時針又繞了一圈,亮叔仍然埋首於一片喧繁之間,顯得玻璃外的朗月更孤清。
送別最後一桌客人,舉錶一望,凌晨四時。店裏半昏半明,站在門外,月光冷冷地打照到臉上。他笑意未散,瞇起的雙眼末端,是藏不住的魚尾紋。這時,才回想起亮叔已將近六十。他默默來到收銀處,拿出鈔票邊點算着,邊自嘲年事漸高,現時回店裏都以管賬目居多:「我做咗幾十年,而家比以前冇咁好力,辛苦好多。」苦卻甜,他其實一點不想退休,只望回店子找樂子。語畢,四位師傅各自捧來牛腩、蟹粥、蝦腸、白鱔煲仔飯,正哥扯高嗓子:「嚟啦!老細!」啊,宵夜。一桌子六﹑七人,拿着碗筷,一言又一語,忘卻了深宵的疲憊。
甚麼是知足常樂?看他,辛苦了大半輩子,得失,得失,最終隨行的,還是老緣分。
他說,陳漢之言,會牢記。
陳漢記
地址:大埔運頭街91B地下
電話:2658 2277
營業時間:11am-4am
詳情: http://bit.ly/2LRFwKu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放學趣老闆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超級文具控—中學女教師月花20%人工買文具 醉心鋼筆書法為減壓 推介$2台灣原子筆最好寫
「我覺得寫字過程中,身邊的聲音會消失了,世界就如靜止一般。如果生活沒有文具,是灰暗一片,因為沒有了帶給我色彩的文具,我會感受到巨大的生活壓力,其實文具紓解了我在工作或生活上的煩惱。」文具,我們幾乎每天都會看到、接觸到,但不是人人都如她一般,對文具有種近乎瘋狂的熱愛, 她是林詩琦老師。究竟林老師收藏了多少文具?粗略估計,自用的鋼筆有接近二百支,墨水超過二百樽,文件夾有過百個,送給學生的筆至少有二百至三百支,書寫、手作用、各式各樣的紙品至少有五百多張,尚未計算其他雜項文具,她收集了至少過千件文具。
林老師自小對文具有興趣,「應該是由中學開始,放學很喜歡逛文具店,女生喜歡寫字嘛,那些很colorful的字,當時買了許多筆,另外間尺、剪都會去買來試,因為會造手作。」畢業後由於任教中學,林老師亦有很多機會接觸文具,「科主任交了一個重任給我,要我幫忙書法學會,我想,其實首先要自己認識,才可教導同學,於是我便比較有目的去研究各種不同文具,特別是筆跟紙方面的知識。」為了提起同學對寫字的興趣,林老師會用鋼筆批改同學的功課,讓同學有機會看到鋼筆字之餘,「第二,我自己用得開心!」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302/5PKSMQZ2XFEYVMVNV3ZPYTQZH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文具控 #文具 #台灣 #鋼筆書法 #減壓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