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走進全聯時,你是否都會想起
被 #福利熊熊福利 所支配的恐懼呢?
像這樣遭到一段洗腦音樂無間斷轟炸
害你想忘也忘不掉的中毒症頭
科學家稱為 #耳蟲現象
他們發現,能招來耳蟲的音樂
大多有一些共同點:比如簡單的旋律*
重複的音符、有點跳的節奏、鬼打牆的歌詞
通通摻在一起就能做成一首 #洗腦神曲
要特別強調, #歌詞 的角色尤其重要
在掃描過幾顆遭到耳蟲騷擾的人類大腦後
科學家發現,這些受害者光是看到文字
大腦的 #聽覺皮層 就會自動活躍起來
-這也是為什麼在讀到 #感冒用嘶嘶 時
腦袋總要反射性地把這幾個字唱出來
由於音樂的旋律或節奏
本來就是動物傳遞生存訊息的工具之一
像人類發明文字前,也常用歌謠記述歷史
所以我們會這麼容易記住特定的聲音模式
或許是基於一種很原始的生存本能
另有科學家認為,耳蟲現象有可能
是大腦閒置狀態下的自我調節手段
因為人在放空的時候,常會忽略周遭環境
進而發生危險,所以大腦才要製造一點聲響
適時刺激你的意識,維持對外界的警戒
這也表示,想殺死那些進撃の耳蟲
其實只要專心去做點別的事就可以了
但根據本所統計,大概有 80% 的患者
會選擇找出這首歌並狂聽他個三百遍
如果你是這 80%,千萬要記住-
「殺不死耳蟲的,只會使耳蟲更加強大」
#怪奇冷知識只537
註:洗腦歌曲的旋律音階,常以緩慢平順的走勢爬升或下降,不會陡然竄高或者突然下墜、也不會起起伏伏忽高忽低,這又被稱為流行樂芭樂歌常見的 #旋律曲線。
同時也有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派偉俊 Patrick Brasc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ometimes my heart just feels so cold, so cold...」 眼淚藏不住我 痛苦追逐著我 分不清楚現實與夢 Stream and download #cold here : https://patrickbrasca.lnk.to/cold 滴答滴答...
掃的多音字造詞 在 Facebook 八卦
愛莉莎莎踩到線
2021.2.12
0.
我想記錄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這是台灣網路媒體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這篇文長,會從自媒體的話語權,網路媒體識讀等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
在這之前,我想先聊聊事情的發生。
大年初一晚上,有個朋友丟了我一個訊息,說他看到愛莉莎莎針對蒼藍鴿回應。他看完之後,整個被圈粉。然後附上了一個連結給我。
因為長期愛莉莎莎這個頻道都在我的觀察名單中,第一個反應是,他終於要對「肝膽排石法」道歉了嗎?看看他怎麼說吧。沒想到一打開,影片完全是另一個走向,走到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時候,影片才上架沒多久,影片下方的留言幾乎都是挺愛莉莎莎的粉絲。
我在訊息裡面,回應朋友說。這支影片我完全不行,尤其是講到學術論文的那一段,基本上是在騙沒有看過學術期刊的人。然後我得到的回答是:
「真假 我被圈粉 你超失望喔」
就因為這句話,我整個覺得事情大事不妙。我在自己的臉書上簡單聊了一下這件事情,然後就開始做功課了。原本以為大年初四才要開始上班,沒想到網路社群的發達,應該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初一提早開工。
詳細的事情發生經過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這邊僅作重點摘要。
i. 愛莉莎莎在2020年11月拍攝了一隻關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
ii. 專門討論醫學的 Youtuber 蒼藍鴿,針對這這支影片以「騙局破解」為標,討論其中的錯誤資訊。
iii. 愛莉莎莎在 2021年2月12日,發佈一支影片,以「不忍了」為標,回應蒼藍哥的指責。
iv. 2月14日晚上11:30,愛莉莎莎發佈了影片正式道歉。
這件事情應該還沒結束,還有後續。
接下來,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聊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這兩位創作者。
1.
先講愛莉莎莎的部分
我一直以來,都會看愛莉莎莎的影片。風格很輕鬆,他也很有才,很會帶話題,人設也有趣。尤其是自從我在台大兼任助理教授教媒體創作課程後,開始規劃幾個小型的研究計畫,有一批 Youtuber 和 部落格 被我列入固定觀察的名單,她的頻道就在其中。
在我的筆記中,他是一個自詡為名校畢業生,海外生活過的知識網紅,早期分享一些韓國的主題,後來什麼都拍。其中的代表作有兩類,以炫富和較少人討論的話題為主。影片節奏掌握得很好,標題與議題操作也很有想法。
這邊我想小岔題講一下「炫富」這件事情,在 Youtuber 最近幾年的生態中,有一類的影片被社群稱作「炫富」影片。但其實這些 Youtuber 們不見得那麼的富有,而是去體驗一個有錢人的生活,也因此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用詞應該是「裝闊」影片。
回歸正題。
愛莉莎莎在這次事件中所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以體驗的形式帶入「肝膽排石法」,引用的是一本名為「神奇的肝膽排石法」書籍,介紹體驗過程及心得。這部影片發布的當下我就看了,坦白說,我對這個療法一點概念也沒有。而以愛莉莎莎的人設來說,我對於他提供的資訊正確度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期待,也因此看完這部影片,就關掉看下一部了。
因為過去做了很多年網路媒體研究,也在網路媒體識讀下過不少工夫,因此比一般民眾有概念。假設我真的被影片打動,而想嘗試的話,應該會做的是:先看一下這本書的來源;買來看看;打電話給我熟識的醫生朋友問一下。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要嘗試這件事情。不過很顯然的,大部分的民眾可能沒有這麼的謹慎。
一個多月後,這部影片被蒼藍鴿以影片回覆指正。本來我以為他會在之後道歉。畢竟之前的原住民事件,他也道歉了兩次。以他的影片人設中,道歉這件事情應該不是個什麼大問題。過往常常操作爭議性影片的他,應該也很能承受網友的批評。
但在蒼藍鴿影片發布後的一個多月間,陸陸續續都有影片發布,其中也有一些是業配影片。許多所謂的黑粉在他的各部影片下不斷的留言請他道歉,都沒有得到回應。然而在 2月12日,他正式回覆了這支影片。沒有道歉,而是反擊了蒼藍鴿的糾正。
詳細影片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來看,我簡單節錄這部影片如下:
i. 不會下架之前的影片
ii. 前部影片在上架前已經在 Google上做足功課
iii. 所引用的書籍,得到了許多商業界的名人背書
iv. 蒼藍鴿反擊時所引用的文章是 Lancet 裡面的 correspondence 文,這類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審核程序,是各說各話,表達自己意見的論壇。
v. 引用該期刊文章的Abstract 做了簡單介紹(但其中的翻譯跟解讀與原文有所落差)
vi. 回應「斷食」這件事情並非蒼藍鴿的解讀
vii. 檢討自己沒有在當時沒有加註足夠的標語
viii. 提出蒼藍鴿未經同意大量引用他的影片,且有妨礙名譽之嫌。
我看到這支影片的反應是「相當驚訝」。
一來,愛莉莎莎沒有想到道歉,而且相當的理直氣壯。二來,我朋友居然受到這支影片感動,而且被圈粉。我馬上去看了底下的留言,當下居然大多數都是支持愛莉莎莎,轉而批評蒼藍鴿。
不過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看部影片時,整個風向已轉,醫界的人大批湧入批評。
我認為,這部影片後面應該是有人在下指導棋,但即便如此,依舊踩到了非常多不該踩的線。其中我自己最驚訝的是,他對於學術期刊的認知相當簡化。我當下的反應是,他怎麼會故意對他的粉絲扭曲,以取得同情呢?不過我後來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是,他沒有讓真正了解學術期刊的人協助他看過這篇論文。至於是哪一個,我沒有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不可考。
這件事情有很多部分可以談,待會我會在後面分段說。我先談蒼藍鴿。
2.
談談蒼藍鴿
在今年元旦,蒼蘭鴿發布影片「破解」愛莉莎莎對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前,我僅有偶然的幾次看到他的影片。但是在這部影片發布後,在我沒有訂閱他的頻道的情況下, Youtube 自動推播了這部影片給我,我看到標題聳動,再加上回想起之前看過愛莉莎莎的那隻影片,就點下去看了。
因為我之前沒有把他的影片加入觀察名單中,也還沒有完整掃描過他的影片做研究筆記,所以沒有簡述可以分享。這邊僅以他這支影片給我的印象描述。
蒼蘭鴿回應愛莉莎莎的影片中,模仿了去年 Uncle Roger 的作品風格,帶點嘲諷風格回應了愛莉莎莎的影片。我快速的瀏覽一下他的其他影片,並非每一部影片的戲謔感都這麼強。在這邊我無法判斷是因為「愛莉莎莎的這部影片對於醫界殺傷力過大」,還是因為「對方是愛莉莎莎」因此才有特別的規格,抑或是剛好「Uncle Roger 給他靈感」所以才規劃的特別節目。還沒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也是不可考。
不過雖然是一個比較帶有嘲諷的影片,他仍然在片中給了愛莉莎莎一個台階下,指出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在不知情中推薦了這本書罷了。我自己覺得挺遺憾的是,愛莉莎莎沒有接到這顆球,讓他掉地上了。
我花了點時間,把他過去的影片稍微地掃過一次。他過去幾年影片拍了許多系列,風格跟器材軍備也有升級過幾次。以一個專門做醫學知識的 Youtuber 來說,非常地敢嘗試。在這麼硬的主題當中,要能夠擴散不太容易,除了他的個人風格之外,我相信他在也下了不少功夫做調整,在追求知識正確和追逐流量中找到平衡,相當不簡單。
詳細的觀察目前因為我對這頻道認識的有限,先停在這。
在這次的事件中,很多人提到說他是不是要蹭愛莉莎莎的流量,還是他僅是單純的因為事情重大而回應,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我想稍微講一下蹭流量這件事情。要做社群,製作 Youtube 影片,要相當程度的了解演算法。即便不是用相當科學的方式去分析,也會在影片一部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針對時下的主題做觀點分析和回應,本來就是一個創作者會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會對於「大量的惡意蹭流量」感到反感,但我認為對於單純的「蹭流量」這件事,不需要太負面判斷。
聊完這兩個創作者後,我想討論幾個這次的關鍵爭議,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3.
學術期刊與Youtube自媒體的話語霸權
在 2月13日晚上,Clubhouse 平台上有一個聊天室,針對這件事情討論。討論中,愛莉莎莎也在其中加入。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 白袍恐懼症 的粉專,裡面有節錄。這個聊天室的標題,其中用了幾個有趣的字眼,叫做「誰能擁有話語霸權」。我覺得韻味很深,所以把它拿來當作這一個子題的小標。
在整個事件裡面,其實很少人在討論學術期刊跟 Youtube自媒體的關係,頂多只有在討論愛莉莎莎不懂醫學,不懂學術。但我認為,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界的導火線,就在這個地方。否則如果接下蒼藍鴿給他的球下莊,不拍第二部影片,這件事情就落幕了。即便是介紹的肝膽排石法有很大的問題,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炎上」。
先講 Youtube 的機制。
Youtube 是一個商業平台,上面所運轉的機制,是一套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大致上會去符合一個目的 — Google 的商業利益。在這樣的商業利益為前提之下,即便他沒有也無法公開演算法細節,但「討好閱聽人」這件事情,已經是普遍大家的認知。
既然決定 Youtube 上面話語權的關鍵是「閱聽人」,那麼製作觀眾想要看的主題就成了重要關鍵。雖然說人人能上傳影片,但是要能夠曝光到觀眾面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加上 Youtube 的平台特性,大多數能上發燒的影片,除了某些特定時期外,還是以娛樂為大宗。
但是學術期刊就完全不一樣了。
學術期刊的刊登模式,在於 Peer Review,所謂的同儕審查。主要原因是投稿期刊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博士學位,而被邀請去審查期刊的人大多也是博士。而「得到審查者的青睞」是發語權的關鍵。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些操作,像是刻意去引用可能的審查者的文獻等。但這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真正在競爭的,是每一個期刊之間的公信度,在學術圈會用 Impact Factor (IF),一個影響力的指標來計算。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新的指標像是SJR等,不過 IF 值還是相對通用的用語。這個指標跟 Google 早期設計的演算法 Page Rank 不太一樣,但是有類似之處。基本上的核心概念,就是文章被引用的廣泛度。
這兩個曝光機制的規則,完全不一樣,甚至可說是在光譜的兩端。百萬 Youtuber 所做的主題,即便不是人人都喜歡,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個特質,大眾。題目可以很分眾,不見得人人愛,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能看得懂。而學術期刊呢,講求的是對這世界的研究貢獻。如果是 Nature, Science 這樣的期刊,選題較廣一點,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有興趣還有機會看。但是各個領域的專業期刊,跨領域的人除非研究需要,否則固定閱覽的機會不高。
一個在 Youtube 圈子裡面有影響力,有高度發語權的人,去討論一個學術期刊,就像我剛才所提的,一個光譜的兩端。不是簡單地踩到線而已,而是踩過了非常遠的界線。
我不知道愛莉莎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做這件事情。但依照他在第二部影片中義正嚴辭的討論方式,我傾向他應該是真的不懂,誤會了學術期刊和商業雜誌的區別,不了解商業書籍跟學術期刊之間的距離,甚至不知道 Google 和 Google Scholar 所能尋找到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因為這個差異之大,所以兩個圈子的交集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節提到,蒼藍鴿能夠把學術領域艱深的東西,帶到一般大眾面前,是值得讚許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在 Youtube 裡面的硬知識仍然無法獲得大量的流量,這被 Youtube 平台的觀眾特性所限。
4.
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
在 2月14日下午,一場由林氏璧在 Clubhouse 的討論中,我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隨手把他抄了下來。很抱歉我沒抄到是誰的發言。大致的意思是
「民眾需要得到相對的知識,需要等價交換的。」
他在闡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以醫學知識來討論。不過我的看法是,在 Youtube 上面持續長久獲得流量的知識,其實也是需要等價交換的。
我其實很意外的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了很多醫生對於「正確的醫學知識無法在網路中傳播」的討論,然後衍伸了相當多衛教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你去 Google 一下肝膽排石法,扣除因為這次事件衝到前面的新聞外,看看能看到什麼醫學的見解。
基本上沒有。如果有,估計也是在很後面,一般民眾找不到。這個詞的基本上完全被體驗文攻下,一直到這次爭議為止。而在 Youtube 上面也是相當類似的狀況。
在這樣子的前提下,其實不難理解愛莉莎莎所說的「其實他也做了功課」是什麼意思。他真的有做功課,但僅限在 Google 上面的非醫學觀點知識。對他來說,如果沒有與專業醫師溝通的情況下,Google 可能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這一節的標題,我寫下「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意思就是這個。當我們在批評愛莉莎莎高估自己的能力,僅用 Google 就做完功課的同時。其實我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科普的知識,我們沒有用各種 SEO 的攻略,鋪天蓋地的用數位行銷攻佔所有的關鍵字,讓民眾不會搜尋到錯誤答案呢?
我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很多醫生提到,他們的工作是醫生,做衛教是有興趣才做的。這一點我相當同意,的確很多在做 Youtube 或是做部落格的人,都是在工作之外的製作。很多行業的創作者,都不是全職投入的。
其實我對這個事情並不悲觀。
在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線」的事件中,我相信所有的網路創作者,都會得到相當大的謹惕。這並不代表過去沒有人踩過線,但可能過去踩線的人「網路聲量沒有那麼大」或是「踩的線沒有這麼誇張」。
相對的,醫界的人也吹起了哨子。當整個醫界都開始重視這件事情之後,投入自媒體的醫師,或是開始做內容行銷的醫院診所,應該也會越來越多。我比較樂觀的期待,明年的大年初一,網路上的醫學正確知識能見度會越來越高。
接下來,我想開個子題,更深入討論這件事情。
5.
網路媒體識讀及數位行銷
愛莉莎莎所踩到的誤區,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導火線「挑戰學術期刊」讓這次事件拉到高點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大眾平時會犯下的錯誤他也犯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前一個子題所提到的 Google。
我們必須得面對一件事情,就是對很多人來說,Google 和 Wikipedia ,的確是取得資訊的重要來源。即便是我平常找資料,也不會動不動就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期刊。但我能夠盡量不讓自己踩到誤區的方式,也僅能靠我平常的媒體識讀訓練,和對網路知識充滿懷疑的高度警戒。
什麼網站,什麼內容,會被 Google 優先排在前面?在演算法的設計中,有一些指標去判斷這個搜尋引擎對於網站的信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指標也逐漸在改變。但是即便如此,Google 仍然在放了相當大的權重在這上面。我舉個個人的經驗。每次我在搜尋跟狗有關的知識時,「每日頭條」幾乎都會在搜尋結果的前幾頁。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頭痛,但也沒辦法,這就是這套演算法的機制。
當然,演算法的機制並不是單純的看網站的信任度,其他還有很多過去使用者對該文章的互動所產生的數據指標。這邊我先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專門針對這件事情討論。
但如果我們去換位思考一般民眾使用 Google 的習慣,應該很多在教相關領域的老師都會搖搖頭。但比起 Google 到的答案就通盤相信,我覺得已經比盡信從 LINE 群組得到的訊息好很多了。
我無法想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扎根才能改善的議題。或許在 108 課綱之後,如果有越來越多高中開始跟學生談「網路媒體識讀」的議題,能夠讓大眾對於「找資料」這件事情有更高的警備心。
另外一個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可能也得從你我開始做起。「每日頭條」之所以能夠攻佔那麼多關鍵字的首頁,跟他全面的在 SEO 上面佈局有關。現在整個 Google SEO 戰場非常激烈,幾乎你能夠看到的,能賺錢的大領域,都在上演 Google 首頁搶奪戰。如果我們想要抨擊這些網路謠言,最好的方法不是在 LINE 群裡面跟朋友抱怨,而是好好的寫一篇文章迎面他。
並不是說寫篇文章迎面對擊錯誤資訊,就一定有用,這後面還伴隨著從關鍵字優化之類的 SEO 知識,數位行銷的技巧等等。我不是很確定到底整個醫界誰該做這件事情,會有最大效益。畢竟要花時間做這些事,後面還是得有一定的商業模型來做誘因支撐,否則熱情很快就沒了。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是,大型醫院的部落格及網站優化,又或者是私人診所的內容行銷。是否有可能因為商業競爭,向其他產業一樣運用行銷策略在網路上增加曝光度呢?
6.
醫病關係與信任感的建立
先說明一下,在這個子題裡面,我較難做深入的討論。這邊提出來的觀點,希望醫生朋友們也可以幫忙思考一下。
我很意外的在這次事件中,聽到很多人討論醫病關係的問題。大致的概念是這樣。
醫生認為:「生病應該要去看醫生而不是 Google。」
民眾認為:「看完醫生之後還不是要去 Google。」
我本來沒有深思這個問題。但在幾場討論中,我不斷的聽到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的抱怨,而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先講我自己吧。我自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都想找專家問的人了,但我仔細思考後才意識到,我人生中的許多病痛,都是在 Google 上面找了又找。原因很簡單,在醫院的經驗很差,幾乎都是被醫生「打發」走的。
很多人提到,這個部分跟台灣的醫療環境有關。醫生一個下午要看幾十個病人,每個人能被分到幾分鐘?有人提到美國的醫院能夠看比較久,這問題不存在。不過以我在美國看醫生的經驗來說,因為實在太貴了,除非是什麼非得去看不可的病,否則我也是 Google。
我想談一下信任這件事情。
信任感的建立,是所有關係的基礎。為什麼網路創作者的業配有影響力,其實也是建立在觀眾與創作者間的信任基礎上。去醫院聽醫生的話,還是看愛莉莎莎的影片,抑或是讀一本有商業名人作序的書,你會選哪一個?
就理智來說,我應該會選擇去醫院聽醫生的話。但是說坦白話,以我在台灣看醫生的經驗,實在沒有碰到幾個讓我能花時間跟他建立信任關係的醫生。
信任這件事情兩面刃。對於網路創作者來說,獲得讀者的信任,會有更深的業務合作機會。但是,也同時意味著,你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重。因為他們會相信你。但要如何讓民眾更相信醫生,而不去聽信偏方,這可能不僅是醫界,而是所有想做科普的人都得想的問題。
這邊有一個小延伸,是我無法討論的題目。很多醫生提到,因為他們的醫師身份,所以說話都要非常的注重遣詞用字,風險和副作用都要講的很清楚。但是網路上的很多言論都會誇大,而且只要他沒有賣產品,就沒有違法。這部分我實在無法深度討論,只能交給法律專家來。
7.
自媒體的困境
最後我想聊聊自媒體的困境。這個子題跟這次的事件關係較小,但我想提供給對自媒體產業不太熟悉的人有多一點資訊可以思考。
過去幾年,有資源的傳統媒體還沒有重視網路平台。網路上的獨立創作者,一個一個出現。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創作者所要面臨的,已經不是彼此的競爭,還必須要面對各種傳統媒體品牌排山倒海的進入。
這個部分,很多 Youtuber 都有聊過。前一陣子 Joeman 也分享了他對於這個子題的看法。
不過我想講的重點是,很多人以為 Youtuber 很賺錢,自媒體很風光很自由。但其實,自媒體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創產業。他很新,不傳統,營運模式還在測,PMF還在找,而且受制於平台演算法不斷的改變,充滿了不確定感。
台灣有所謂 Youtuber 這個職業還不到十年。而且即便是 Youtuber,每個人的營運模式可能都完全不一樣。有的是一人公司,有的自己開公司,有的有經紀公司,有人自己剪片,有人外包。
以創作的題目來說,由於受限於演算法的要求,每週得出一部影片,最好是兩部。創作一兩部大作不難,但在這樣大量消耗的情況下,一年要產出近百部作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況是兩年,三年呢?
再加上演算法的殘酷,可能第一年你想要先衝訂閱,努力拼到五十萬。結果第二年演算法改了,訂閱數不重要了,好吧,再想想別的目標。
我的看法是,未來全職的網路創作者會越來越少,要養團隊,有其他產品,或是將創作轉為副業的情形會越來越多。沒有所謂的一個題目可以做五年十年,不只是愛莉莎莎,你會看到各個創作者都在不斷的調整頻道走向,加入子題,甚至是換題目做。
8.
小結一下
我不太想用什麼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來做結論。因為這件事情就不是這樣。當我看到愛莉莎莎第二部影片出現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不管怎樣,都是錯得離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跟鄉民一起撻伐其實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決定花一個晚上的時間,記錄一下這次發生的事情。希望愛莉莎莎以及其他創作者能多了解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我非常高興這次能在 2月14日參與了由林氏璧所開的 Clubhouse 討論群,能夠聽到很多醫師和一般民眾的討論,讓我能反思這次事件。高密度的聽到許多醫生的意見不太容易,但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大量聽到一般民眾的想法。我不敢說這是個嚴謹的田野調查,在討論中我也沒有錄音,僅在我覺得聽到有趣的觀點時,簡單做下筆記而已。但這些理性的討論,讓我能在一天內聽到那麼多的意見,對我的大腦來說,是場很激烈的運動。
這是我對愛莉莎莎踩到線的看法,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事情發生之後,所帶出來的問題,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點思考的方向。
《#愛莉莎莎踩到線》
註:非常感謝大家能讀完我的這篇研究筆記。如果當事人有機會能看到這篇文章,裡面若有什麼解讀錯誤的部分或是想跟我分享更多你的心路歷程,歡迎私訊跟我聯絡,我會非常高興。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很多傷害已經無法彌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希望這件事情能給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反思。
掃的多音字造詞 在 周慧敏 Vivian Chow Facebook 八卦
Cosmopolitan Magazine HK 10月號 cover story 全文
自導人生 周慧敏
(引言)
靜靜地起革命。不在外表,也不在本質。外表上,百分百天然美女周慧敏,仿似擁有凍齡魔法,毋負玉女掌門人稱譽。本質上,女神一如以往,自重自愛,自導人生,隨緣卻不會隨世俗規條起舞。改變,是在與擁躉,以至大眾互動層面,美女投進虛擬世界,盼將愛與信仰、正向能量的訊息,傳揚開去。坦言屬兼職藝人,淡出幕前卻仍緊扣社會脈搏;擺脫名利桎梏時,卻又善用名氣影響力,這也是一股微革命,一種生活模式的啟示。
(正文)
拍拖問幾時結婚,婚後問幾時生仔,產後問邊條起跑線⋯⋯遇見周慧敏(Vivian,暱稱阿V),毋須來這一套。皆因我們都知她早就升呢靚媽,「兒女」滿堂,湊個不亦樂乎。為了囝囝囡囡,像普天下的父母,女神不惜推卻工作,有錢唔賺,但求爭取寶貴親子相處時間。
一屋寶貝,貓眼看天下
還想將「世上只有媽媽好」歌詞送贈Vivian,她謙說自己當貓媽媽,尚有很多不足之處,不敢說成功,「過往數年花在貓貓的時間不夠多,幸好今年有所改善,多些留在家裏。況且多了兩隻病貓,更需細意照顧。」養貓經驗豐富,現時一屋八貓,媽媽對愛兒心理「巧」了解;若設「貓」處地,化身喵星人的阿V,這樣看萬物之靈:「不會待人類如主人般,事關我不是寵物,而是家人或好朋友。我更不想人類當我是狗。貓狗大不同啊,別將我訓練成理想寵物,別要求我學得一身本領去表演,只為討好人類。」Vivian繼續她的至理貓言:「我會用貓來形容自己──不愛受管制,寧願自律,不喜歡主動跟隨他人動作起舞。貓需要空間,有自己的生活模式,鍾意時會主動出擊,但切勿擅自搞牠。貓帶點神經質,不會掩蓋愛意,要愛就愛。」原來如此,對掌門人的一些出乎「人類」猜想的個人取態,也就恍然大悟。女性愈來愈識養生,懂得充實自己,造就社會湧現美魔女,不受年齡規限信心,樂意站出來表達個人正面的生活態度,言行便有感染力。
二人團隊,肋骨婚紀行
譬如當初人人都不看好女神和才子這一對。可是,兩口子於零九年訂下誓盟,至今無風無浪,安然度過七年之癢,讓事實證明一切。美人妻甜笑道:「結婚七年是『肋骨愛情』。借用去年推出的歌曲〈肋骨〉來描述:存在如同一軀體,苦與樂同一口徑;大家不論異同仍然為愛尊敬。」她解說:「一段男女關係,需要大家互相造就。婚姻是神聖的,兩人因承諾結為一體,要學的實在很多,如怎樣保護婚姻、 角色分配等,切要尊重大家的不同之處,更要體貼對方,擔當責任,如團隊般互相扶持,make a strong team。」當日倪生倪太的婚禮儀式從簡,刻下邁進肋骨婚紀念,意義深長,那會否效法一些couple,婚後多年才大鑼大鼓影輯靚靚婚照,進而大排筵席, 為的是留下美好回憶?「不會了。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我們的只是簡單婚照。我不鍾意party,喜歡有空間。」她的貓性大發,「我不會跟隨社會準則。我似貓,拒絕依從指定動作,僅按自己價值觀取捨。人家大搞婚宴等事就不去judge,尊重別人喜好和立場。最重要做自己開心的事。」
三角關係,人妻守立場
外柔內剛的Vivian,話淡出就淡出,這一年除了一碟一戲慰粉絲,近來就只有品牌活動,或替古巨基撐場,方見到女神芳蹤。尤其是對基仔,她確是「唔話得」,提到這段友情,阿V直指是三角關係,但就絕不怕雙方的愛侶誤會呷醋。「男女間相處,當大家都有伴侶時,要另一半感到舒服才發展友誼。從寶麗金年代已認識基仔太太Lorraine,她離職後我們keep住友好關係,到她轉幫基仔,將我介紹給他。平時我與基仔並無特別聯絡,均是透過Lorraine。純友誼不用太執着去諗吧。」究竟如何和男生發展純友誼,慧敏女神教路,「我的朋友圈子的確有深厚友誼的男生,可傾到心事,有問題可交托對方幫忙,前提是要愛侶接受。我的『男友』都與工作有關,大家不會去到好close的程度,且老公也相識。女方自動與男方保持一定距離,是尊重另一半的表現,不一定是伴侶要求。不單婚後和異性來往要知所避忌,拍拖期間都要自動自覺,勿待男方開聲。」
四面傳愛,善用觀眾緣
阿V雖然在娛圈做兼職,卻仍緊貼潮流大勢。她靜靜地起革命,「上次接受Cosmo專訪時,尚未投進網潮。現在我已開設了Facebook個人專頁,可與大家分享生活、工作、信仰和興趣,希望有良性互動。過往透過媒體與粉絲交流,不夠第一身,現在可直接表達,不擔心被扭曲、誤會,多了機動性和主導性。」常言道:食得鹹魚抵得渴,說來負面又委屈,Vivian就很有正面思維。「公眾人物的一舉一動很易成為焦點,凡事應三思而行。我出道很久,與觀眾一齊成長,有特別感情,與影響力成正比,這是gift,不要浪費,須小心運用。自己有責任發放正能量,忌渲染負能量,破壞社會和諧。」律己嚴,但不苛求別人,「每人自有選擇,專注工作或放懷玩樂,自負盈虧。我對自己有要求之餘,不會用個人準則批判人家。」
十卜原則,未來無定向
早前Vivian登上內地的綜藝節目,談養顏玩遊戲,十分enjoy;另一方面,對現時大熱的真人騷則有保留。女神曾獲邀參與,「經理人未問我已推卻。我鍾意做功課,接任何工作都要做足準備,這些節目背後自有遊戲規則,要加以配合,藝人拍攝時頗為吃力,不是觀眾表面睇到咁簡單。又須演出整季,經常離開屋企,所以暫時不考慮。」強國電視台雖然銀彈攻勢夠強,可女神早過了追名逐利的階段,依然堅守個人原則,不為所動。明年就是周慧敏入行三十周年,女神卻未有意大搞紀念企劃。「去年工作量好heavy,為福音碟做創作總監,又拍了《等一個人咖啡》,等如當了一年正職藝人。目前不敢commit三十周年紀念活動。(粉絲會失望喎)過往做了好多令fans開心的事。目前希望盡量減少工作,多些時間留給家人。入行紀念,明年才算,交給神。我的心態是,不要為工作部署,即興隨緣,讓個人進退有度便好。然而,不做事會out,適量工作是享受,投入自己主導大些的計劃,這樣可與時並進。且發覺近一兩年做得最有趣的project,不是預定,而是突然而來的。」不用plan,不想規限自己,像貓兒一樣,在人們意想不到時躍然現身,反帶來驚喜連連呢。(正文完)
V之最
平素優雅淡定的女神掌門人,也有花容失色的時候。
最瘋狂⋯⋯
「我很少講無禮的話。有一次深夜和先生在中環打完桌球,經過後巷,發現外國大隻佬用盛有物品的超市膠袋,一邊橫掃流浪貓,一邊向同行女人大笑,令我好嬲,雖然有段距離,亦用畢生力量大叫:"Shame on you!"他可能感到羞愧,停手,走了。」
最尷尬⋯⋯
「曾當電視節目司儀,講錯得獎者名字,大感尷尬,身旁的鄭丹瑞想打圓場之際,可能我樣子儍儍的,突然台下有人笑說:『真係可愛。』原來是評判席上的霑叔,妙句融化現場氣氛,讓我順利完成工作。」
Text by Yvonne Yeung
掃的多音字造詞 在 派偉俊 Patrick Brasca Youtube 的評價
「Sometimes my heart just feels so cold, so cold...」
眼淚藏不住我 痛苦追逐著我 分不清楚現實與夢
Stream and download #cold here :
https://patrickbrasca.lnk.to/cold
滴答滴答一分一秒的過去,而我卻在時間的消逝中想要做得更多…
派偉俊Patrick 用略帶頹廢慵懶的唱腔唱出身處喧嘩都市的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無法逃避的負能量。每個人都會有陷入情緒輪迴的時候,而找到自己釋放負能量的方式反而才是我們需要去面對的挑戰,創作能量滿載的Patrick 表示自己化解負面情緒的最佳方法就是寫歌。派偉俊選擇用音樂為自己表達,最終希望自己在走出負能量的夢饜後,依然無所畏懼回到創作者的本質。
Cold feat. @莫宰羊
詞/曲:派偉俊 / 莫宰羊
Sometimes my heart just feels so cold
眼淚藏不住我
分辨不出現實和夢
陷入失控
惡魔在我腦中
痛苦追逐著我
我還是搞不懂 為何他會離開我
Sometimes my heart just feels so cold, so cold
說出口不能收回 現在才開始後悔離開我身邊
那些痛都已麻醉 靈魂像被判了罪
She said she’s in love with me, I wish I felt the same
身體像被掏了空 眼前一片黑
情緒就快要失控 沒人會體會
給得再多都浪費
(莫宰羊)
攤了牌 免得快要憋壞
整個宇宙都憂鬱 hey huh
當我還 以為能夠懈怠
有的突然全被抽去 hey huh
我懂我懂 你有想法 難改變的想法
你的意思 讀不懂 像QRcode 掃便利商店的條碼
我幹嘛要這樣子一而再而三的輪迴
再漂亮的裝飾隨著時間流逝粉碎
悲傷快樂力爭回去當時那個氛圍
誰來 誰來 幫幫我
人間的悲歡哪離合煩悶憂愁
誰來 誰來 救救我
獻給你 我的心 也一無所求
音樂製作 SONG CREDIT |
詞Lyrics:派偉俊Patrick Brasca /莫宰羊
曲Composer:派偉俊Patrick Brasca /莫宰羊
製作人Producer:派偉俊Patrick Brasca
編曲Arrangement:派偉俊Patrick Brasca
和聲Backing Vocal:派偉俊Patrick Brasca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派偉俊Patrick Brasca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JVR Studio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Bob Horn
混音室Mixing Studio:Echo Bar Studios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Mastering Engineer:Chris Gehringer
母帶後期處理工作室Mastering Studio:Sterling Sound
MV製作 MUSIC VIDEO CREDIT |
影像製作公司 Video Production Company | BROYA ICEBOX 博業冰箱有限公司
導演 Director | Vincent Wang
監製 Executive Producer | ANBA
製片 Producer | 胡瑋中 Wei Chung Hu
製片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 | LuLu
攝影指導 DoP | 孤單山姆 Sam Lonely
跟焦師 Focus Puller | 王奕儒 Yi Ru Wang
攝二助 AC | 林昭汝 Blue
燈光師 Gaffer | 河馬宋 Hippo Sung
燈大助 Best Boy | 蕭立豪 Ail Hau Hsiao
燈二助 Best Boy | 李官彥 Guan Yan Li
美術設計 Art Director | 吳宜玫51 Wu
美術助理 Art Assistant | 魏麷諭 Wei Feng Yu、何芷馨Yogurt
後期 Editor | Vincent Wang
合成 Compositor | 惡魔貓哥Calvin Wu
字體設計 font design | K.Often
調光 Colorist | 惡魔貓哥Calvin Wu
平面側拍 Still Photographer | 神童 yasashi.man
花絮側拍 BTS | Hank Wu、Mercy Creatives
藝人妝髮 Artist Makeup & Hair | 簡偉文 Chien Wei Wen / 美少女工作室prettycool
藝人造型 Artist Stylist | 翁凡耘 Amber.W
老車協力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 O’KCAL COLA.co
場地協力 Special Thanks | 美國渡假村
派偉俊 Patrick Brasca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atrickbrasc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atrickbrasca
Weibo http://www.weibo.com/patrickbrasca
JVR Music
Official Website : http://www.jvrmusic.com
Lyric MV: https://goo.gl/JjelVn
#派偉俊 #莫宰羊 #co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M2yYheLOhA/hqdefault.jpg)
掃的多音字造詞 在 吳青峰 官方專屬頻道 Wu Qing Fe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再多的炫目迷彩 也不比你自身燦爛
你本來就名為快樂 最自然的角色
吳青峰《冊葉一:一與一》下冊 作詞之選 〈迷幻〉
吳青峰作詞 X 陳珊妮導演 @sandeechan
愛的本質是如此純粹,可惜在追尋愛的路上,有時可能因為環境,愛被添加了遠離原意的不單純,變得複雜,追尋愛的那份勇敢,是最真實的〈迷幻〉。
前奏的吉他刷弦一下,就知道這是屬於他的〈迷幻〉。此首歌首次出現於2012年蔡依林《Muse》專輯,這次青峰與音樂團隊一改大家印象中的舞曲風,從歌曲一開始就以單純的吉他刷弦,表達那份對愛最純粹的目光。MV視覺延續《冊葉一:一與一》上下冊的概念,上冊代表的「一」為黃中平導演,下冊代表的「一」便是陳珊妮導演。因著自身音樂製作人角色、及其對青峰的了解,導演在這首歌的表現上,運用她對畫面語言、音樂節奏的細膩觀察,以超高速攝影,表現出眾生相的畫面:青峰身為創作者,透過自己的創作與追求愛、追尋夢想的人們,互相交錯、陪伴、鼓勵......笑容與笑容交互循環,生命與生活互相流動,為著自身的存在〈迷幻〉。
-
〈迷幻〉
你本來就名為快樂 自然的角色
你應該看清楚自己 多麼地難得
愛若虛假 終將褪色
你是陽光和雨交界 最美的顏色
你不該被懞懂眼神 無情地掃射
愛若真實 有何不可
迷幻 世界都因你迷幻 不平凡
旋轉 世界都為你旋轉 不孤單
你是我的迷幻 你是我的驚嘆
細緻的感性 大膽的性感
你是我的迷幻 你是我的絢爛
細膩的感情 大塊的情感
而你證明了這是生命 流動的本色
而你證明了許多生命 真與假的冷熱
我多愛你 相信你能
你讓我去真的看見 特別的顏色
現在你該相信自己
愛 說簡單多簡單
說困難多困難
你明白
你是我的迷幻 你是我的驚嘆
細緻的感性 大膽的性感
你是我的迷幻 你是我的絢爛
細膩的感情 大塊的情感
為你迷幻
【Song Credit】
CA|Mechels, Udo Peter Mike/Boomgaarden, Rike/Mikko Tamminen
詞|吳青峰
製作|劉胡軼
編曲|劉胡軼、楊穎彪
吉他、Bass|楊穎彪
合聲、合聲編寫|吳青峰
吉他(AG)錄音|李楊、邢銅@55Tec Studio
人聲錄音|吳青峰@青Home
檔案編輯|劉胡軼
混音|全相彥@OKmastering Studio
母帶|全相彥@OKmastering Studio
製作協力|周靜
【MV Credit】
導演|陳珊妮
副導演|談宗藩
製片|吳容宸
執行製片|王琦凱
現場製片助理|郝翊展、張博淳、施承緯、陳冠綺
選角|Lucy、Lucy team
攝影師|余靜萍
攝影大助|龍二
攝影助理|買銘傑、楊尚儒
Phantom技師|徐暐傑
燈光師|林宏洋
燈光大助|許原毓
燈光助理|林盈宏、鄭智遠、陳繹閎
美術指導|陳韋中
執行美術|拾壹
造型|施筱柔
妝髮|施筱柔team
演員(出場序)|織田紀香、陳冠宏、稅尹、楊哲、萬秀洗衣店(萬吉阿公、秀娥阿嬤、金孫張瑞夫)、郭念修、德仔、椅人何秉錡、Sammy、Vivian & Corrine & 脆瓜
攝影器材|利達數位影音
燈光器材|利達數位影音
交通|廖桑大車隊
後期導演|談宗藩
VFX|QFX
後期協力|Irene Chen
特別感謝|美嬴、陳奕仁、仙草工作室
手寫字|吳青峰
歌詞翻譯|Steve Bradbury、Hazel Chang
藝人彩妝|張婉婷
藝人髮型|Edmund Lin from ZOOM Hairstyling
藝人造型|施筱柔
平面記錄|Manchi、楊世全
影像紀錄|李依純
#吳青峰
#冊葉一
#迷幻
🎥〈迷幻〉MV花絮 https://youtu.be/thU4e63vhOk
🎧〈迷幻〉數位收聽 https://umg.lnk.to/MiHuan
-
從你的印象深刻 到他的集結成冊
吳青峰第二張專輯《冊葉一:一與一》
收錄8首譜曲之作及8首作詞之選
〈迷幻〉收聽連結 https://umg.lnk.to/MiHuan
🎧 專輯實體購買/數位收聽:https://umg.lnk.to/QFCYYYYUY
-
🎬 上冊MV
〈費洛蒙小姐〉https://youtu.be/2cX7SzDSA5o
〈我會我會〉https://youtu.be/VUcHG43p_2Y
〈沙灘上的佛洛一德〉https://youtu.be/UTT4x4_D3xE
〈最難的是相遇〉https://youtu.be/5sbFn-FPdAk
〈阿茲海默〉https://youtu.be/9wNkBJpzpZQ
〈穿牆人〉https://youtu.be/3TWnpeFg_wo
〈柔軟〉https://youtu.be/qjSsdOoMhcY
〈低低星垂〉https://youtu.be/7_oAVAKZsyc
🎬 下冊MV
〈寧靜海〉https://youtu.be/hEJ1LIKCbmw
〈等〉https://youtu.be/KBpkD06Yp_o
〈年輪說〉https://youtu.be/7M8GD3pHLek
〈困在〉https://youtu.be/x_4B6Gp8ar8
〈一點點〉https://youtu.be/trfYUpA369o
〈迷幻〉https://youtu.be/pR3bvNzeWJc
〈月亮河〉https://youtu.be/luQ55zDwhYE
〈極光〉https://youtu.be/-Sc8wUdPEY8
……………………………
▶ 吳青峰 IG:https://www.instagram.com/imqingfeng
▶ 吳青峰 FB:https://www.facebook.com/WuQingFeng
▶ 吳青峰 微博:https://www.weibo.com/u/1822796164
🔔 訂閱吳青峰官方專屬頻道:http://bit.ly/qingyoutube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R3bvNzeWJc/hqdefault.jpg)
掃的多音字造詞 在 陳柏宇 Jason Chan - 感情這回事 Youtube 的評價
世界每天在變,人與人之間,感情也在變。
經營感情,就需經得起變化,經得起進化。
陳柏宇全新派台作品,探討〈感情這回事〉。首次選用佳旺作曲,並繼續與填詞人陳詠謙及監製 Edward Chan合作,熟悉的人,卻一同被感情這回事牽引著。
「感情,就是一個人的事。」
〈感情這回事〉由最初Demo版本,簡單的鋼琴,淡淡然的氣氛,卻有濃郁的情感,深深吸引了Jason、阿謙和Edward三位已婚的男人。他們不約而同地感受到曲中飽歷風沙的歷練,就決定放大這份濃厚的簡單。隨著人的成長,感情亦起變化。小時候豐富而大情大聖;人愈大,平淡而細緻。亦如Jason以往歌曲的編曲都是比較豐富;人會成長,歌曲如是。今次追求簡約的編曲,想像於一間寧靜的房間裡頭,伴隨沉鬱的聲線,只有一所鋼琴及大提琴伴奏著,再掃上輕盈的弦樂作背景,就恰好成為了〈感情這回事〉的畫面。感情就是一個人的事,容不下太多其他。
「簡單的濃情,燃起了熱情。」
於歌詞表達方面,制作團隊完全信任陳詠謙,唯Jason對當中有所執著的,並非內容,而是每一粒感情的演繹。對久經歌唱歷練的歌手來說,會很清楚自己聲線上的優點;人愈大,看得愈仔細,Jason多番與阿謙研究當中字句,如何作出較佳演繹,基本上全首歌曲都是度身訂造,做到絲毫不差,務求令這一段感情,釋放得恰到好處。
錄音制作中不斷學習試驗,團隊摒棄以往流水作業的制作慔式,每一個人都好好感受自己的成長,好好享受、細味向前一個階級的推進。或許男方總在感情中擔當長不大的男孩角色,但隨不同人生階段,緩緩成長,但卻非令人懼怕的成長,而是那種自然的進化,開拓新的眼界,新的世界。又如感情世界,歷練後,由霎眼大放的精彩,學懂細膩,從顯微鏡下,看得更廣。
陳柏宇也從成熟之中進化。我們都經歷過一定的歷練,就一同迎接新的自己,用新的感受,細味〈感情這回事〉。
感情這回事
曲:佳旺
詞:陳詠謙
編:佳旺/ Edward Chan/ Ariel Lai@emp
監:Edward Chan
唱:陳柏宇
仍相信未來 不記恨
如一臉倦容 放心 靠近
或有一剎感覺沒有愛
霎眼一切可以很精彩
別說分開 你別說分開
哪裡有些感情無瘡疤
誰敢說黑夜無烏鴉
颳風沙 靜默後颳風沙
河流跨過高地和低窪
誰希冀感情無瘡疤
怕不怕 唯望與你躺下
聆聽內心的變化
或有一秒不怕沒有你
霎眼一再給你小驚喜
遠走高飛 帶你一起飛
哪裡有些感情無瘡疤
誰敢說黑夜無烏鴉
颳風沙 靜默後颳風沙
河流跨過高地和低窪
誰希冀感情無瘡疤
怕不怕 唯望與你躺下
懷緬愉快的盛夏
抵抗寒夜太累嗎
哪裡有些感情無瘡疤
誰敢說黑夜無烏鴉
要搬家 路上或更可怕
誰所有舊恨拒絕放下
誰亦有著缺陷 你知嗎
留在家多一晚
陪我待到天亮吧
Piano by 佳旺
Bass by Crotus Chan
Strings Programming by Ariel Lai
Additional Programming by Edward Chan / Ariel Lai
Cello Arranged by Ariel Lai
Cello by Richard Bamping
Protools Edited by Edward Chan / Ariel Lai / Kelvin Au
Recorded by Edward Chan/ King Kong@nova
Mixed by King Kong / Edward Chan@nova
http://vevo.ly/TFq2k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it5IXdj6v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