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場!!!10月7日、10月10日!】
Goomusic主辦-何韻詩2016演唱會
首兩場三小時內爆滿,衷心感謝大家。
現確定加開10月7日,10月10日,最後兩場!
絕不再加!準備撲飛!
門票8月26日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電話購票: 2111 5999
網上購票: www.urbtix.hk
票務查詢: 3761 6661
集體不獨家優先訂票:AEG Promotion(詳情稍後公佈)
【 Goomusic主辦-【Dear Friend,】何韻詩2016演唱會】
HOCC LIVE IN HK COLISEUM
紅磡香港體育館
2016年10月7至10號
時間: 晚上8時15分
$680/$480/$280
有意參與集體獨家贊助單位,請於星期三前電郵至hocc2016togetherlyexclusive@gmail.com,謝謝!
……………
在遊戲之外,開一個派對,
在規條之外,流一次汗,
在常規之外,做一些反常。
白不一定相對黑
常規不一定相對失常
朋友不一定相對敵人
在「真實」太多的紛亂中
找到超越對立的力量
看見黑色裡面,那顏色的總和。
希望就在黑暗中。
……………
主辦/製作: Goomusic
出品人:何韻詩
監製:麥婉欣/何秉舜/何韻詩
音樂總監:何秉舜@goomusic
創作總監:畢明
美術總監:文念中
舞蹈總監:High King@OnestoWatch
演唱會服裝設計及形象總監:Silvio Chan and ALTERNATIF
統籌:Jelly Cheng@goomusic
樂隊成員:
Band Leader/Keyboards: 何秉舜@goomusic
Drums: Stephane S. Wong, Heihei@gdjyb
Bass: CM groovy
Guitars: 英師傅, Mike Orange
Programmer/Keyboard: 李端嫻,Kiri Tse@goomusic
Violin : Grace Tin
舞台設計:周貞
燈光設計:蔡頌倫
燈光提供:Max Production Ltd.
音響設計:蘇宏業
音響鑑聽:Soloan Chung / Gene
音響及樂器提供:Miso Tech Co. Ltd.
錄像設計:華蓮戰隊
髮型設計:Ben Lee @AGLOW private i
化妝設計:Hubei Har
樂隊及舞蹈員化妝及髮型: MOD Makeup Academy
海報概念:文念中/麥婉欣
海報設計:AllRightsReserved
海報攝影:Rex Tsui Photography
海報特技化妝:陳嘉偉Gary Chan
後台統籌: Hotpot Entertainment (HK) Ltd.
贊助統籌:Bonnie Pang,小丁,Monica Wong
統籌助理:Canaan Fong
集體支持:叱咤903
內定電視台: 毛記電視
特別鳴謝:集體獨家贊助/ AEG Promotion Ltd/ ryanleefitness
購票網站:https://www.urbtix.hk
全港九新界售票處:
http://www.lcsd.gov.hk/tc/ticket/counter.html
信用卡電話購票熱線:
(852) 2111 5999(每日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流動電話購票程式:
http://www.lcsd.gov.hk/tc/ticket/mobile_booking.html
同時也有1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冬夜,小食檔強記擠滿人,糯米飯、豬骨粥、腐竹糖水、喳咋……騰騰白煙直送暖笠笠。就憑幾樣小食,強記立足灣仔68年,獲食家青睞、米芝蓮推介。「以前爸爸賣糯米飯,是為我們一家七口飽肚;今日我賣糯米飯,是為強記的招牌。」寒風中,59歲的老闆吳少峰(阿細)僅穿短Tee,利落地裝飯。他在街頭成長,十三四歲就講「...
找師傅網站 在 樂活分享人生 Facebook 八卦
最近天氣非常炎熱,決定請人來家裡清洗冷氣。以往我都只洗濾網,其實是不夠的,一定要清洗主機。這次有朋友推薦我去找這個專業洗冷氣的平台,沒想到他們的服務讓我太滿意了。專業就不用說了,他們居然搭配一個女助理,真是非常貼心。因為洗冷氣多半是在白天上班時間進行,如果沒有女助理在場,而家裡又正好只剩女主人或老人小孩在家,可能會有安全的疑慮。
洗完之後,冷氣出風口的溫度瞬間降了10度,這樣當然就可以更省電了。
這個平台的承辦人正巧也是我的讀者粉絲,當天居然也一起來家裡,工作結束後就開心與我合影,還跟師傅助理一起比0056!
他也答應給這裡的粉絲每台便宜200元的優惠,但只有50個名額喔!請跟客服人員說折扣碼是CC0056,就能享有上述優惠。
若有需要,請用以下方式聯絡他們:
洗冷氣找007
電話:(02)66045007
網站:https://callcall007.com.tw/
找師傅網站 在 白米。咖菲。蘋果派 Ma Petite Fée Mia Facebook 八卦
《阿嬤的澎澎被~ 一床帶著記憶溫度的被子》
從小就常跟著外婆去店舖裡請師傅打被子(訂做棉被),我姐姐的是一床黃色的小象被,我的是一床粉紅色熊熊被,大概是訂做的吧,它們的地位比較神聖,每次在床上玩,都會聽到外婆緊張地叮嚀:”不要壓到,棉被會變硬!”,也數不清看過幾次外婆細心照顧被子的身影。
在鄉下的爺爺的家是睡大通鋪,因為要上學只有放假才能回去,大概是不常用,總覺得不管是躺的墊被或是蓋的棉被,都有一股淡淡擾人的霉味,加上重,蓋了會直冒汗,所以自從 15歲離開台灣有了羽毛被後,就斬斷了所有跟老式棉被的愛恨情仇。
朋友說要送床純手工被給小孩,我說算了啦,她們不缺,不要這麼麻煩特別從台灣寄來,但最後時在抵不過它大尺寸,和ㄅㄆㄇ布料圖騰的誘惑,覺得小孩們一定會很愛,腦海不斷浮出三個歪國妞在上面研究ㄅㄆㄇ的好笑畫面,就答應了。
因為是手工訂做,等寄到法國已經是一個月後的事了,還因為怕不知道這包裹輾轉去過哪裡,狠狠消毒兩天後才把包裹打開🤣。 果然,看到是自己熟悉的ㄅㄆㄇ(哼,明明就不熟😩),三隻小妞跟惡狼一樣撲上去搶著要,又蓋又滾又躺,很努力卻認不出幾個注音符號的滑稽樣,還讓人覺得蠻尷尬的!😅
覺得觸感還不錯,就上網去查 財財的手作基地 X Bipulent X MiFresa這家手工被的底細(沒去當間諜實在太浪費天賦🤣),越看越覺得它好犀利~ 這手工被的內胎是經過無數次的改良後,才找到了絕佳的混紡比例,用特殊比例和打法,運用聚酯纖維的支撐力來支撐保暖的棉花纖維,看起來有厚度卻不重,蓋起來輕盈保暖卻不悶熱,不容易扁塌變形,耐洗度高,可以直接丟洗脫烘,易洗易乾還防塵蹣,哇,都做成這樣了,不知道還能去再去要求它什麼耶?!! 🤔
表布的選擇除了有俏皮活潑的ㄅㄆㄇ外,也有走知性美的山茶花圖案,都是莎坦絲材質,這是一種同時擁有棉質的耐磨耐洗耐髒度高吸水度,和絲綢般的細緻滑順感的新棉材,除了親膚,也懂得智慧調溫,溫柔降低體溫不生冷感,蓋起來舒暢好眠,是適合全家人的織品材質!!
還有,這被子內胎與表布的固定處,都是全手工一個一個仔細單獨縫上的(不是整條被子壓起來車縫,一角斷線就全斷那種),看到時好感動,因為這是傳統棉被才有的手工溫度啊!!! 😭😭😭
摸著這個可以單獨蓋,加被套,甚至當床墊的現代科技進化版阿嬤澎澎被,反而陷入了深深的記憶漩渦裡,突然好想念外婆曬被子的背影,和鄉下古厝房間的那股淡淡的霉味喔,啊,逝去的童年和青春….. 😢
# 財財的手作基地還有好多手作特色童裝,可以去網站看看哦!
https://mifresa.cyberbiz.co/events/bedding
#除了阿嬤澎澎手工厚被,他們也有雙面莎坦絲、內夾四層獨家竹節紗、透氣吸濕的四季薄被,冷氣房必備!!
#厚被還有附超貼心的收納袋耶!
#被子有寶寶(100x150cm) 和大人(150x180cm)兩種尺寸喲!
找師傅網站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冬夜,小食檔強記擠滿人,糯米飯、豬骨粥、腐竹糖水、喳咋……騰騰白煙直送暖笠笠。就憑幾樣小食,強記立足灣仔68年,獲食家青睞、米芝蓮推介。「以前爸爸賣糯米飯,是為我們一家七口飽肚;今日我賣糯米飯,是為強記的招牌。」寒風中,59歲的老闆吳少峰(阿細)僅穿短Tee,利落地裝飯。他在街頭成長,十三四歲就講「雷氣」行江湖;97年接老父棒,始見一個更大的江湖:一碗糯米飯,竟然走出灣仔,享譽十八區。自此投身飲食,他義無反顧。
強記美食位於駱克道和馬師道交界,是個樓梯底小鋪。食物放在幾架車仔上加工加熱;主打外賣,也設堂食;格局簡陋,摺枱膠凳只坐得下十四五人,不過一樣客似雲來,多是被糯米飯勾了魂。
蒸熟的糯米飯,先在熱氣騰騰的車仔上快速打鬆,混入油爆過的臘腸、膶腸、臘肉、蝦米和冬菇,撒上葱花,澆上自家調味豉油翻炒幾下,香氣瞬即飄滿街。
一碗飯紅紅綠綠端上來,很燙口!爽身不膩,香、甜、鹹、糯兼而有之,惹味十分。隨便問問客人,這個吃了40年,那個20年,都稱水準一直保持,難怪不同年代的食家如江獻珠、蔡瀾、歐陽應霽、林澄光都為它撰文。米芝蓮將小店歸入「街頭小食」一類,上月連續第四度推介;「我覺得有種滿足感,有種滿足感,起碼有人認同,這很重要的。」本來一臉嚴肅的阿細,開懷笑。
投入,經驗就出來了
強記一年四季都賣糯米飯,冬天日煮100斤米。「以前在街邊賣更多,最高紀錄在大寒賣280斤。食糯米飯暖胃的習俗,現在後生都不懂了。」阿細說。
阿細選用泰國米,透露新米和舊米有不同浸法。「熱天浸的水暖些,浸出來的米腍些;冬天水溫是冷的,浸出來的米硬些,那就看浸的時間長短。」他師承父親,但父親講得不仔細,選米浸米全憑自己摸索,「當你做一件事,你放心機去做,你會領略到很多經驗出來。」
他用本港一級臘味,蝦米和冬菇也要一級的。「用料要最靚,因為你有更好的師傅也無用,如果無好材料煮不出靚食物,不能腐朽化神奇。」從前父親的糯米飯沒冬菇,現在他一碗放一個,「擺個冬菇仔靚些,最重要是冬菇做得好吃。」阿細得意地解說。
強記賣的貴精不貴多。獨沽一味豬骨粥,用上新鮮連肉豬骨;淡菜洗完又洗去淨細沙,爆香才下煲;粥在車仔再滾時加入少量皮蛋,一碗粥特別綿。
糖水只三款:喳咋,香濃;綠豆沙,煲到起沙,下大把臭草平衡涼性;腐竹薏米糖水,順滑卻不漿口。豬皮蘿蔔炆得入味;來貨腸粉也特別加工煎出一層薄脆。這些烹煮講究分量和時間掌握,全是磨人的工夫。每日阿細六時多起身,煲糖水煮糯米飯三個小時左右,接着開鋪,中間瞌一陣,收鋪已經午夜。阿細坦言年紀大了,愈感辛苦,人做到愈來愈瘦。自己朝朝掌廚免不了,近年樓面就和三弟兩家人輪流做。
牛雜強,闖出名堂
早在父親年代,強記已是灣仔有名的街邊車仔檔。話說父親吳志強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從廣東寶安走難來港,做過電車車長、在羅素街開過大牌檔,因為爛賭輸光,1951年開始在鵝頸橋側賣牛雜和牛雜粥,街坊叫他「牛雜強」。1970年,益新飯店的大廚教他煮糯米飯,同時來自澳門的紅顏知己教他賣喳咋;從此,強記多了糯米飯和糖水。
「我十歲時已經坐在馬路欄杆『睇鬼』。哎呀!走鬼呀!跟着推入後巷。」半世紀前的慌亂,阿細歷歷在目。六七歲他就跟父親開檔,「他賣牛雜時,放下我們幾兄弟,我們是街童,找些紙皮盒已經玩一餐。」一家七口上柴灣公屋前,就住在鵝頸橋側的天棚木屋,「漏水就拿盆來接;我們真是捱過,豬油撈飯捱過,腐乳送飯又捱過。」
父母很早分開了,阿細在街頭長大,十三四歲就進入江湖。「那時灣仔有很多江湖人士,感染到甚麼都講『雷氣』。」阿細憶述輕狂歲月自己「想事不深入,想做就去做」。那時義氣先行,諢號「糖水細」的他,常常為朋友打架群毆。父親為口奔馳,有時勸他幫手看檔,「唔好咁百厭!」
阿細強調,那個階段過去了。「人大了,我已結婚,有兩個兒子,我也要為他們着想。」97年,他建議父親入鋪,「那時街邊檔已經式微,我們被市政拉了很多次,不斷罰錢、充公搵食架生。」就在長期擺賣的馬師道上租了現址小鋪位,同年他正式接手強記,帶着三弟少明做到今天。
「覺得很自豪,因為我爸爸很出名,那種自豪感跟在江湖的自豪感是兩回事。當我站在檔口,我知道客人來自四方八面,有的光顧了很久,我知道我需要放心機下去了。」
執着的基因
阿細第一碗糯米飯是父親煮的,味道早忘了,但父親的堅持深烙腦海:「八號風球或者傷了腿,他也堅持開工。六六、六七年暴動,沒巴士沒電車,周街『菠蘿』他也堅持搭貨車尾,由柴灣來到灣仔。」他發現父親煮得出色,不少人慕名而至。他「不想影衰爸爸」,着實有壓力。幸好他有爸爸的「執着」基因,若然失手食物煮不好,他整天都不開心。「有時回家望望大腿,為何紅了?因為糯米飯不熱不好吃,爐不熱就打不開糯米飯。」寒天企檔,站近火爐一晚,腿也炙紅了。
阿細回憶,入鋪初時自己很火爆。「我當這裏是武館,請了夥計,枱椅抹得不乾淨,我即刻反枱。」今天,24歲的大兒子Elvis有意接手家業,放工放假主動來跟他學師,第一樣就是學抹枱,「做飲食業一定要乾淨企理。」Elvis很認同。阿細指兒子降龍十八掌,一式也未得。12歲開始就來店幫手的Elvis道來實情:「我只能從旁看他煮飯。他對出品很執着很嚴格,最多讓我打飯——打鬆糯米飯。」
時間 親情
今天,強記的食客版圖由父親的香港十八區,拓闊至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遊客常常十盒八盒的外賣糯米飯。只是,近幾年米芝蓮的加持,父親已經看不到。
夜風吹來,店前樹搖、影動。阿細憶述:「我好記得爸爸走前一個月,我去拜阿嫲和祖先。爸爸搭着我膊頭。他說:『少峰,你如果不是選擇江湖那條路,你會很成功。』」父親一直無病無痛,2011年中風遽然離世。
日復日蒸煮煲,是漫長的修煉,火爆的阿細變得沉着內斂。「在江湖上有得有失:得的就是多了很多朋友兄弟;失是失去了時間,其實我應該放時間在爸爸的生意上。」往事並不如煙,父親一直在心頭。
「多少位呀?裏面有位坐的!」每次經過強記,都聽到老闆娘賣力揚聲,炒麵煎腸粉收錢如三頭六臂。阿細有時累了,走到馬路邊點煙提提神,但雙眼一直留駐小店,「我甚麼運氣也沒有,最好是娶了一個最好的老婆。」當年因為妻兒,他才決意轉投飲食江湖。
「以前很懶惰,常不開鋪。」兄弟其中一個想休息,就齊齊放假。客人經常摸門釘,又愛又恨。「現在大家有共識,都想留些東西給下一代,也不想爸爸辛苦留下的名字,或者這麼好的食物失傳了。」一年前,阿細榮升爺爺,對血脈親情、店號傳承更加在意。
在廚房,手只一對。當年阿細放棄了父親起家卻工夫繁瑣的牛雜,只是20年來不時有老街坊問他何時再賣。「以前牛雜很便宜,幾毫子一斤;現在一副賣千多元,來貨貴,賣不起錢……將來有機會,我會開一間正式的店鋪賣牛雜,讓街坊緬懷一下。」二十多個寒暑,阿細守着強記,將老父的美食發揚光大,但心裏,像一幅砌圖,尚欠一塊。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梁偉德、陳秉謙
強記美食
地址:灣仔駱克道382號莊士企業大廈地下
電話:2572 5207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2:00nn-1:00am
http://bit.ly/2QJwQ7D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找師傅網站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晚上十二時。大角咀松樹街一家100呎不足的小店仍亮着燈,店內有名中年男子在默默工作。騰龍閣是這家的名字。名字甚有氣勢,像極中菜館酒家愛用之名,其實是家三十年老字號麵包店。眼前在默默工作中的人是伍慶祥,是這間店的老闆。
每晚十二時準時開始工作,先花半小時清理麵包工場,才開始做麵包。做麵包的方法跟其他店無異,打麵粉、打雞蛋、揉麵糰、放置發酵、製作餡料、上色入爐,只是工作環境較狹窄,器具都擠在一起,把人困在丁方之間。
空間雖小卻不感到侷促,看着做麵包時的祥哥,滿臉掛着盈盈笑意,揮灑自如,一雙巧手,變化出不同麵包,雞尾包、菠蘿包、丹麥條、提子包、豆沙包、腸仔包、豬仔包、漢堡包、蛋捲、蛋撻等。
邊做包還有閒暇邊跟我聊天,絕不像他所說得只是經驗尚淺的麵包師傅,「這裏開了30多年,約20年前從我大哥手中接過來做,最初靠來貨,後來靠請回來的師傅做麵包 。」祥哥說。近年經濟不景,麵包師傅離職,祥哥請不起麵包師傅,就決定親自上場。
每天工作12小時,所有麵包都是祥哥親自製作,賣包就由數個二三十年的員工協力幫忙。邊摸索邊長時間工作並不是最難,難就難在如何堅持下去,「做人同做包一樣,當中要有失敗、要有嘗試,只要不斷努力,一定能做出好包。」祥哥說來淡淡然,就是一席老生常談的話,但當中要經歷過多少次失敗,如何又再站起來,心裏苦只有自己知。幸好祥哥的堅持,亦慶幸街坊的包容,他花了兩年時間終於做出成績。
這兩年間丟棄的材料、麵包多不勝數,祥哥笑說:「無他,皆因自己能力未到。」有了點成績亦不敢固步自封,像是不斷測試調整打麵糰的時間,找出麵包的口感有何不同;考慮到顧客健康,以植物油代替傳統做包使用的豬油。「我讀書不多學識少,某次看電視才知道,膽固醇會在體內積聚,港式包下下都用豬油,這樣大家食了就會像慢性中毒!」因為這個偶然,祥哥又作大膽嘗試,明明生意才剛穩定下來,又把自己推向另一個難關。配方一改,代表所有事都要推倒重來,他又再次經歷無數次失敗及嘗試,終於做出鬆軟可口的麵包,無豬油麵包成為了店鋪特色,雖然無特別宣傳,但客人卻愈來愈多。「做生意不能只向錢看,如果只懂看着帳目做生意,不能維持下去。」祥哥說。像最近他就在着手改良雞尾包,嘗試配不同餡料,希望能令雞尾包有不一樣的變化。
在這區生活30多年,免不了些老情懷。「有很多由手抱嬰兒到現在成家立室,有時間都會回來探望我聊聊天,真的好開心。」享受做包的過程,回味客人的問候,沒有比這來得更快樂。因為都是老街坊,當別家麵包店隨成本逐年上漲價格,祥哥卻想減價回饋街坊。「街坊支持我這麼多年,我很幸運能經營至今,只要我一日還在便會繼續努力下去,錢是賺不盡的,賺少一點都是賺呀。」祥哥說。
騰龍閣西餅麵包
地址:大角咀松樹街4號地下
電話:2396 8325
營業時間:6am-9pm
詳情: http://bit.ly/2FplZOM
採訪:林子慧
攝影:梁兆麟、謝致中
剪接:謝致中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找師傅網站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這一晚,他們這一家很熱鬧,人人吃得津津有味,他就是這頓私房菜的幕後功臣,袁美龍師傅。「我不是上海人,是潮州人,十三四歲入行做上海菜。」那年頭很難找工作,潮州菜在本地不盛行,多是大牌檔,不像上海菜於港島區盛行。「當時有老正興、三六九、四五六,還有國際飯店、大上海等。」
入行五十年,袁伯一口流利上海話。說起經典的上海菜例如鱔糊,坊間通通不入流,真正的鱔糊叫響油鱔糊。「炒好鱔糊時,用鑊鏟壓一個洞,放蒜頭下去,加熱油和麻油,爆香倒進去,喳一聲才對辦。」烤麩是另一個例子。「烤麩不要切,一定要手撕,口感食法不一樣。如果刀切成骰仔,口感不太好。」炒過後更要用水沖,洗走油膩。
他見識過上海菜的流金歲月,胡楓、林黛都是食客。「何莉莉來老正興吃蟹,不用動手,有侍應在旁拆給她吃。趙世曾最喜歡吃青菜燴麵,吃剩的都打包回去。」回想入行時,半點不容易。「學師的時候,要幫師傅鋪床,洗內衣褲。拜師時,要看師傅是否願意,收的話要跪下,跪在神枱前,讓他用杓扑頭,扑醒你。」
在老正興工作,未做廚,先學做樓面。合格了,才可入廚房。先做雜工,「每天最少清洗過百隻鑊,做大約3年左右。」他不是上海人,更要花百分之二百的努力。「要很辛苦自學,死記啦,偷看啦。」做好本分,才有機會晉升。「若第三煤爐的師傅走了,大師傅才給你機會上位做三煤爐,然後一級級升至二煤爐、一煤爐。」 怎樣才可以有機會晉升大廚,一在機會,二在師傅肯教。「不只教功夫,還包括廚德。」
現在他退休了,為了興趣,一個月偶有一兩次去人家裏做到會。但他始終本着一個信念,「我煮給你吃,當是煮給自己吃一樣。」正因為這樣,材料一定新鮮。上門煮私房菜當天,袁伯晨早7時做準備,去街市搜羅新鮮海鮮外,亦要花時間準備圓蹄、素鵝等。至於海參,在數天前開始浸發。當中有好多功夫,這一輩廚師未必懂,懂亦未必會做。像這道雪菜薯茸蝦球,食雪菜不見菜,皆因事先已經榨成汁。「就是不讓你吃到渣,因為雪菜這些渣會黐牙,以及令人消化不良,待會烚好薯仔,淋上雪菜汁配蝦球才好吃。」
只有老一輩才有這種心機。老一輩亦重視原味,煮砂鍋雲吞雞,用原隻鮮雞、豬肉、火腿去燉。「一定要用新鮮雞,若用史雲生,那就吃雜質味道吧。」燉好雞湯,才加袁伯包的手剁菜肉雲吞,怎會不好吃?食客不只一味喜歡吃,更喜歡從中學藝。「我喜歡煮食,如果有袁伯這級數的來我家煮,當然開心。可以跟他學習,袁伯用的都是古老方法,很多時候在坊間吃的,已不是這種味道。」看袁伯煮菜,可以學到物盡其用。像薺菜冬筍,照理味道好清,但食落有濃濃的鮮味,半點不寡。秘訣在於,他下了雲吞雞湯的雞油,半點不浪費。
不時不食,冬天豆苗當造,但想不到袁伯這樣調味。未炒前已撒下鹽,「這樣融化得又快又均勻,豆苗和草頭就要這樣。」上海人食生煸豆苗,下油時鑊火要猛,一拋再拋,豆苗又嫩又鮮美。袁伯煮私房菜,更會帶上自己的法寶。麻油,由內地朋友帶來,用優質芝麻磨成。還有自家製的橙皮醬,用曬乾的鮮橙皮,以蜜糖等醃製。沒有陳皮的醇厚,但多一分果皮的鮮活。「炒烤麩,煮糖水都不能少。」
袁伯由早忙到晚,以為要請得動袁伯,一定很貴價,又不是。「除了買材料外,我人工一定要有$1,000-$2,000。我不喜歡收得貴,夠喝咖啡、飲茶,以及給我精神寄託就可以。」袁伯打工30年,做老闆30年。「五十餘歲就自己創業,我在西營盤開過四家店,兩家唱片公司,兩家餐館。」一家叫北京拉麵,一家叫滬粵一品香。「我中了六環彩,反正這些錢來得易,後來去盡,我一樣哈哈笑。」沙士期間,餐廳生意不好,蝕了錢,唱片又有翻版問題,蝕了四五百萬。滬粵又加三倍租,袁伯就不做了。「平常心,一定開心。」最近他開始一段非常的鍛煉。「$29過半個月,這些日子你試過未?」
家庭開支不計,只計個人生活。「試下沒有茶飲的滋味,用$29我買餅乾、豆腐;家中有公仔麵,又有米。」其實,家中有許多物資,有辣椒醬魚露等,袁伯就可以炒一味美味的辣椒醬炒蛋。「我的廚藝永遠也花不完,有健康,有才藝,就永遠都不怕。」
採訪:關廣恩
攝影:陳永威、陳秉謙、方心悠
袁美龍師傅
電話:9533 8225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