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長期以來承擔台灣經濟發展,也承受許多污染。因此,我們努力在林園投入資源、建設與綠地,這樣對林園的市民朋友才是公平。
考量區域資源平衡與家庭托育需求,市府社會局與林園區公所合作,活化整修林園區長青活動中心2樓193坪場地,成立本市最南端也是第12家的公共托嬰及育兒資源中心。
中心裡的每個空間及設備都是依據孩子成長發展需求分齡設計,並提供家長育兒支持服務,結合中心原有之長青長輩活動、新移民據點服務資源與功能,便利阿公阿嬤帶孫、新移民家庭帶子女,展現我們對於多元社會福利服務以及育兒家庭的支持。期望讓不同年齡層的市民朋友,都能受到更好的照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新北市議員張維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維倩議員,為什麼我們都找不到之前違規的托嬰中心資訊?」 「啊,原來有喔!可是好難找喔😱😱😱」 今天在議會維倩質詢社會局、教育局,我們市府説一動做一動,先前揭露惡質托嬰中心事件之後,社會局以「新聞稿的方式公告違規名單」,在維倩的要求之下,社會局才緊急在「訊息公告」專區內公布這樣違規的資料,可是...
托嬰中心年齡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3Q給台灣的提案41-47:這票投給我,我跟你一起打造未來】
距離投票只剩下不到24小時,我要把3Q的提案都跟大家報告完畢,#你的每一票都至關重要。
和那些坐著輪椅從國外被推回來的族群不同,如果你三十歲,你還要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五十年以上。
你的這票,是投給你自己,是投給未來的你,和你的下一代。
【3Q給台灣的提案41:投給自己的未來】
23年前,香港人迎來了保證「馬照跑,舞照跳,五十年不變」的中國,那時,他們沒有選擇。
23年後,當時的年輕人步入中年,面臨房價高昂、醫療擁擠、言論自由縮減的社會。
23年前剛出生的嬰兒,現在則在街上吃催淚彈,被毆打,被強姦,被自殺。
他們或有悔恨,但別無選擇,但是你有。
1年前,有個承諾「全台首富發大財」的煽動家,選上高雄市長,承諾他做好做滿絕不溜之大吉。
1年後,什麼承諾都沒做到的他,在凱道上煽動更多人民,接受他毫無根據的謊言。
他帶著指導解放軍作戰的吳斯懷們,帶著殺警犯、販毒犯,隨著中國共產黨的號角,一起進攻我們的民主殿堂。
還好,你們如果後悔,現在還有改變的機會,拿起盾牌,站好陣線,用手中的選票就能守護台灣。
年輕的台灣人啊,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不要擔憂,不要恐懼,不用再在意動員造勢的人數,不用在乎這兩天的耳語,明天睡得飽飽,1月11日,和你的手足,和你的朋友,投下手中這張選票。
1個半月前,平常不關心政治的香港年輕人都站出來了,他們翻轉了區議會,雖然不能下架共產黨,但展現了香港的意志。
後天,只要平常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也都出來,小英可能小贏變大勝,中二選區也可以翻盤,這就會決定選舉的結果!
不要擔憂,勇敢自信,投票前行,2020,台灣會贏。
【3Q給台灣的提案42:安心當父母】
今天的首投族,到了退休時,65歲以上老人人數將接近青壯年人數,而台灣人口也將下降到1700萬人左右,少子化、高齡化、勞動力缺乏怎麼辦? 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近年紛紛強調婦女友善的政策改革,原因在於女性長期負擔照顧老幼的家庭責任,無法工作,造成高教育、低生育、低就業的矛盾局面。而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在世界上長期偏低,鄰近國家中只微幅高過日本,更急需改革!
以北歐政策而言,簡而言之是以女性為中心的經建政策,透過普及平等公托,提升雙薪家庭比率,也大力提升婦女補助,並透過國家資源投入達到再分配與去普羅化,讓勞工達到中產階級生活水準。
以人類發展指數而言,指數越高,生育率越低,但在指數超過0.9以後,反而呈現反轉趨勢。這些高生育率國家有相當大部分是北歐福利國,如丹麥2008年時2歲以下全時托育率就達88%,瑞典達62%,挪威58%。如學者Korpi就指出「2歲以下正式托育是支持雙薪家庭的指標」。
因而丹、瑞、挪等國,婦女就業率比台灣高出30~35%!!人口減少時代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推動以婦女為中心的福利支出。包含育嬰支援、公共托育、長照配套、和強化單親補助等婦女友善政策,讓長期在職場上被壓抑的女性可以安心就業!
在選戰中,郭台銘先生曾推出0-6歲國家養支票,但無視自己在生涯中多次養育兒女的經驗,攻擊洪慈庸委員在任期中生育,這就是無視「友善職場女性」的最惡劣案例。相比之下,蔡英文總統雖沒有漫天喊價式的浮誇政策,卻在不斷改進下,修正了公托公幼補助方式,我會在國會裡面,支持蔡總統更積極的推動照顧新手父母,友善職業婦女的政策,讓生育不再成為青年恐懼的生活負擔。
【3Q給台灣的提案43:公共托育】
公共托育一直是台灣基進關注的政策,我希望在四年內,我們能做到「公托與公幼免抽籤」的目標。
當然,我們很難將公托公幼國有化,義務化,但可以透過「準公共化」,讓父母有平等的補助基礎和多元選擇,並透過政府稽核和調查聯合抬價行為,維持市場公平性,減少「市場失靈」方式。因此,國家介入除了直接補助外,尚有維持公益調節市場的作用。亦即Richard Thaler所謂「推力」理論的地位。
另外,要透過對於民間社會的動員,促進參與和理解,並釋出多餘勞動力。並透過「政府有效投資」,減少公托的運作成本。舉例而言,所謂「青銀共照」、「二次就業」,都是嘗試釋放部分中、高齡就業者/同時照顧/被照顧者進入照顧體系,減少勞力負擔。
而在宅照顧、大家庭、社區合作社等制度,都是民間吸納照顧壓力的方式。可以透過制度設計的獎助制度來達成。而透過政府釋出閒置空間、鼓勵私營照顧服務型新創,這些都是減少市場營運成本的方式。
更具體來說,我們認為在強化公托同時,必須帶入公共運輸、公共住宅政策,並鼓勵微型創業的市場機制提供解決方案,減少父母負擔、也增加青年就業。
在0-2歲部分,以「居家型保母」和「機構型托嬰為主」,推動公正的保母推薦、管理辦法;並推動「公共社區保母」,也就是和公宅結合的「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在2-6歲部分,「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應以修繕活化舊校舍等現有閒置空間,達到法規安全等標準。並結合大眾運輸導向開發和公共住宅政策,在車站節點設立和社區結合的幼兒園,讓最多人能夠利用。
另外,我們可鼓勵民間提出托育和長照的新解決方案,例如法國老人院自1990年代開始推動青銀共照人力分享的制度,讓托兒所與老人院比鄰。而日本新創企業推出和媽媽工作場所結合的托嬰/工作空間。這些都能提升服務效率。
如此一來,透過政策工具,來扶助民間力量、引導市場運作,形成一個吸納足夠民意的緩衝區,逐年提升公托比例,達成女性充分就業,解決所謂的「老化、青貧、少子化,人口三位一體」問題,才是讓台灣「平等而富有」的最好方式!
【3Q給台灣的提案44:多元教育】
我們的教育,應該不僅是教育孩子而已,在許多時候,孩子遇到課業問題,不只是學習困難,而是遇到社交、情感、家庭上的其他困難,甚至身心健康問題。
因此,包含學校的心理輔導、社工、甚至語言治療師等制度,必須加強配置人數,在偏鄉學校,也需要有在幾所學校聯合起來輪駐。
以芬蘭而言,就設有「多學科小組」,由不同職類專業人員定期和班導師討論學生整體「身而為人」的需求,仍後思考學生面臨什麼問題,能得到什麼幫助。把「心理健康和福祉」看作和學業成績一樣重要,是芬蘭教育的一大優勢,然而,台灣卻因為成本問題無法這樣做。不過,如果學生中輟,或是因情緒問題,濫用物質,無法在社會上謀生,我們所要付出的社會成本,將遠大於這些支出。
我認為,要達到「社會平等」,避免「青少年犯罪」,去特別關注那些落後的孩子,透過補救教學、心裡健康與社會資源協助,找出可以解決的問題,減少階級優勢帶來的不平等差異,這會對我們社會的融合有很大幫助,也將省下龐大的監獄監禁、毒品戒治等成本,畢竟投資教育,回報還是大多了!
【3Q給台灣的提案45:就職教育】
在高等教育擴張下,人人都能上大學,許多人批評大學系統與技職教育的混淆,也注意到了許多類別研究所就業的困難。
許多人認為高等教育有崇高的價值,然而,在通識與基礎人文課程以外,「就職」所需的技能,幾乎還是學子進入大學最關心的事。但大學與產業界的脈動,卻不一定緊密連結。
就拿地理位置來說,以台中為例,台中擁有台灣最重要的航太工業製造基地,但大學的航太相關系所,並不在台中。同樣的,高雄市台灣最大的造船基地,但造船設計能量與大專學系,卻集中在台北,這些都是不利地區發展的因素,不要小看地理因素,人際網路交流構成的互動,常常是促進競爭與人才流動的催化劑。
因此,科學園區結合大學研究機構的集約式規劃,或是大學復歸市區,讓大學成為帶動知識經濟轉型的樞紐,在許多國家的都會與產學規劃中逐漸成為趨勢。
台中具有國立中興大學以及許多實力堅強的老牌學校,我認為,教育部應更開放地,鼓勵地方產官學溝通,以研究型大學為樞紐,結合其他法人研究機構與廠商的研發部門,發展一地的技術特長,也能讓學生在學或畢業時,對於就業脈絡更好掌握!
【3Q給台灣的提案46:照顧青年】
青年不敢生育,除了剛才提過的育兒負擔,當然和低薪高房價也脫離不了關係。
因此,我還是強調,解決北漂與高房價問題的方法,除了進一步稅負調整之外,更重要的是讓產業與工作機會移回中南部,讓青年人口移回中南部,同時在新發展區域做好計劃,控制房屋供給,提供社會住宅,杜絕游資炒作,從供需面媒合解決問題,實惠且衝擊小。
現有的《國土三法》與配套法案,著眼於管制與保護的多,而未來開創的少。我認為應參考日本《國土形成計畫法》與定期檢討的 #全國總和開發計畫 之精神,以提升地方圈競爭力為目標,以子法或子計畫規範設置機能自足的廣域國際交流圈,並以「#西部都會走廊、#東部生態走廊、與環繞全國的 #海洋資源走廊」串連,用全國性的觀點,思考機場、高鐵、鐵公路網的建構,產業的戰略佈局與差異性法規鬆綁,並在各生活圈發展「#差異化吸引」魅力,讓年輕人有台北以外的多重選擇!
而當年輕人回到故鄉,我們應該優先推出公托、公運、公宅結合創業補助的一站到位政策,讓年輕人的生活、就業、育兒都沒有負擔,全力追逐自己的夢想!
【3Q給台灣的提案47:長照3.0】
蔡英文總統推動長照升級的步伐,是歷任總統最用心的,而我們也看到,經過不道4年,長照BC級據點大量成立,深入社區,加上受益族群範圍擴大,也提供了長輩更多的資源。
以預防醫學三段五級的模式而言,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減緩失能」,而是增加前段的「健康促進」,來省下未來龐大的支出。在公共議題中我們必須納入相對弱勢者的聲音,才能改變我們社區的空間與生活方式。創造對所有年齡層友善的環境,並改革城市的發展,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誠然,社區、區域到城市,會有不同的尺度,也需要不同的架構來創造改變,建立一個全人健康,全齡幸福的城市。
在高齡者繼續增加下,未來長照2.0的框架,和財物支出,終究仍會受到挑戰。我認為,我們必須及早思考,進一步減少老人失能速度,ˇ以及降低照服員需求成長量的健康促進政策。我認為,長照ABC都是以「據點」出發,我們進一步衍生出「長照ABCD」時,就要用「在地整體照顧」,把地區改造成老年人可以持續生活在此的環境,透過居民間照護意識的提升,結合「到宅醫療」、「遠距醫療」、「智慧協助醫療」,貼近居民的生活,增加社區的信任與活力。因此比C據點更貼近人的,就是「家」。長照3.0便是以每個人的住宅為據點,社區為支援環境的整體營照,也會是長照政策永續發展之道!
托嬰中心年齡 在 QQmei Facebook 八卦
上次提到QDD上幼兒園一事,有些新朋友很訝異在英國居然四歲就要上小學了?!是的唷,我自己也覺得這裡的基礎教育年齡很早,孩子滿四歲的那年 (或隔年) 9月要進入小學預備班Reception就讀,滿五歲那年的9月念小一。也因此,這裡的孩子四歲以前如果要托育,都是在統稱的幼兒園 Nursery就讀 (而不像台灣有分所謂的托嬰中心和幼兒園),Nursery裡頭又會分成Baby room、Toddler Room和Preschool Room。
因為QDD是七月生的孩子,等於剛滿四歲沒多久就要讀小學了,所以之前我本來的計畫就是在他滿兩歲時就送去上幼兒園,早點適應團體生活和全英文環境。不過,後來因為我實在累到太常生病,便提前讓他在一歲四個月的時候就去上學,每週兩個半天,讓我自己有額外休息和運動的時間。
有人問:這麼小把QDD送去學校,會捨不得嗎? 嗯,一開始鐵定是會的,尤其看他哭著被老師抱走的瞬間,心裡還是會矛盾地想說還是晚點再上學吧?!可是如今,看著QDD在學校和老師同學們一起進行著在家裡無法進行的活動 (玩沙、畫水彩、蓋手掌印..等),再加上自己每週多了10小時的自由時間,我只能回答:#由奢入儉難 。能夠偶爾丟包孩子的時光實在太美好,如果要讓我再重回24 x 7和QDD面面相覷的日子,實在是母湯哦!
以上就是我把QDD送去上學的心得。想問問台灣在QDD這樣的年紀 (1-3歲間) ,在托嬰中心都會進行什麼樣的活動呢? 🙋🏻♀️
#照片為幼兒園老師傳來的QDD學校生活照
#老師都鼓勵我讓兒子上更多天但換成我捨不得惹
#每週10小時的分離讓我的育兒人生達到完美的平衡
托嬰中心年齡 在 新北市議員張維倩 Youtube 的評價
「維倩議員,為什麼我們都找不到之前違規的托嬰中心資訊?」
「啊,原來有喔!可是好難找喔😱😱😱」
今天在議會維倩質詢社會局、教育局,我們市府説一動做一動,先前揭露惡質托嬰中心事件之後,社會局以「新聞稿的方式公告違規名單」,在維倩的要求之下,社會局才緊急在「訊息公告」專區內公布這樣違規的資料,可是這樣就足夠了嗎?
美國加州社福網內,不像市政府以局處分開兩個網頁(新北育兒網、新北幼教資源網),他們網站採單一入口的方式可以在同一個網站內查詢到全年齡的孩子相關幼教資訊,同時,又可以在網站內看到機構的訪視日期、評鑑報告、有糾紛的通報及處理狀況等等。他們就不用自己下載違規名冊再去比對自己要念的學校設置否曾有違規事項。以目前市政府的資訊內容設計方式,難道要家長們在大海撈針?
今天,維倩質詢的內容,這些資訊多半都已經是公開的,希望市府能多從家長的角度去思考,真正達到便民、友善的育兒環境,而非只是東拼西湊,應付了事!
維倩要求市府改善如下:
📌單一入口網站查詢,讓家長不用東奔西走,分多個網站找尋需要的內容
📌資訊整合完整,把目前分散的資訊整合在網站內
📌違規資訊完整公開,也看得到曾經違規的內容、裁罰金額等等
📌網站即時更新,不要等到三個月再更新一次
#婦幼律師張維倩
#婦幼權益律師守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JiTTy_7ZME/hqdefault.jpg)
托嬰中心年齡 在 [寶寶] 請問大家送托嬰中心的年紀? - 看板BabyMother 的八卦
各位大家好 最近小孩要滿一個月了 老婆大人也快結束產假準備回去上班了
但是現在面臨到一個問題 就是小孩到底要幾個月送托嬰中心
1. 現在就送去
大概過兩個月就會送去 但是玻璃心的爸爸總認為 小孩沒有打預防針 這麼小會不會
被瘋狂感染 ?
2. 媽媽請育嬰假
本來是爸爸想請育嬰假 但被媽媽講 你又不會照顧 給我乖乖去賺錢...
想把小孩養到至少 6 7 個月以上再送托嬰
3. 父母
這個已經完全不可行了 因為都年紀大了 不想造成他們的困擾
想瞭解一下 大家大概都幾個月送托嬰的?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67.1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24613588.A.23B.html
※ 編輯: LongRanger (1.162.67.124), 04/25/2018 08:06:20
※ 編輯: LongRanger (1.162.77.144), 04/25/2018 21:18:43
可能會再問一次 上次問是懷孕八個月時...
※ 編輯: LongRanger (1.162.77.144), 04/25/2018 22:59:4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