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黃之鋒:國際攬炒加速,如何在大國角力下謀香港利益?】
「要讓香港成為全球外交政策中必然要面對的課題,如果香港不成為新冷戰下各國來使用的槓桿,那香港得到的會更少。」
#睇完呢篇訪問你就會明我呢個星期諗乜
(對 #國際戰線 來說,這個多星期,大概十天的港美關系動盪,香港重回全球焦點,回望好像漫長得像幾個月的時間。
如何在步步為營的氛圍當中,迎接、迎戰甚至擋得下國安法,也許是所有從政者亦難以回應的命題 —— 但政治工作就是實踐的過程吧。
感謝端傳媒記者的整理訪談,能把眾志國際線勾勒得那麼具體,運籌帷幄說得易,但如何逐步逐步,向理想邁進,我們仍是末敢言退。
最後,呼籲各位支持願意撰寫深度長訪,把這個時代與政局難被主流傳統傳媒所涉獵,甚至命中核心的問題挖出來寫成報道,請多多支持Initium Media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subscription/offers/)
#眾志國際連結
幾乎所有人都感覺到,香港正在面對決定性時刻。在黃之鋒看來,這是一場show hand,牌局早已打開,各方盡情曬冷,大量籌碼「唰」的拋出,或虛或實,一時看不清。(註:show hand是一種牌局遊戲,其中可將手上全部籌碼都作為賭注,一局定生死,即曬冷。)
5月28日,全國人大在公布港版「國安法」消息一週之後迅速通過了法案,但執行細節仍未公開;香港時間30日凌晨三點,特朗普召開白宮記者會,直言香港已面臨一國一制,將開始採取措施取消美國給予香港的優惠待遇。「我今天宣布的將影響我們與香港簽訂的所有協議,從引渡條約到出口管制和技術。我們將採取行動,取消香港作為與中國其他地區分開的關稅和旅行的優惠待遇。」特朗普說。雖然他並未表明具體時間表,但消息震撼香港,大量市民凌晨時分收看白宮記者會的直播,有聲音指香港已經很差,不如擁抱攬炒,也有人擔心實際影響,香港會不會在中美拉扯下利益受創。
「我相信好多香港人昨晚都第一次感受到,大國角力是真的會影響香港人的命運,」30日早上,黃之鋒對端傳媒說,他認為這一記者會標誌著「全新的港美關係」,「想不到會在一個白宮記者會聽到總統說現在已經是一國一制」。他說也留意到特朗普並未明言措施什麼時候會執行,「特朗普和北京在拉鋸,你現在也不知道國安法會如何執行」。他今年23歲,從社運街頭到議會選戰再轉戰國際遊說,從政已將近10年,目前是政黨香港眾志的秘書長。
某程度上,這是黃之鋒想像之中的「國際攬炒」,不過一切更快、更狠,棋步亦不一樣。兩個月前,他投書《明報》論述如何以「國際攬炒」應對今年9月民主派一旦奪得過半議席之後的局面——屆時北京很可能推翻選舉結果,成立臨時立法會,而民主派則可以憑藉過半數的民意,以「中港命脈的獨立關稅區」在國際上作籌碼,「把選舉戰線和國際戰線連結起來反制中共」。不料,離選舉還有4個月,北京就提前出手,華盛頓亦以強硬的姿態快速反擊,瞬間,香港被扯入國際角力中。在這場世紀賭局上,到底香港是一名賭客,還是彷如80年代中英談判時期的、牌局上無法吭聲的一枚籌碼?
#除非判我五十年
黃之鋒說,他也是從媒體報導中得知人大要推出港版「國安法」。那是5月21日,香港突然遭遇一枚震撼彈,輿論紛紛揣測「國安法」的版本和執行方式,同一天,全國人大罕有於晚間召開記者會,落實了媒體風聲。「連登有人出post問黃之鋒你走不走,不如你快點走,玩完㗎啦,我有認識的人問我今晚是否需要找領事館的人談談,去避一下,」他回憶當晚,整個香港人心惶惶。問他是否真的想過走佬?他看上去還是老模樣——鎮定、實際、語速快、不易察覺情緒起伏。
「我心想:有什麼好避啊?無端端在裡面stay通宵,難道你要stay一兩三年?傻的嗎?」5月25日,我們在港島見面,他一邊吞嚥all day breakfast一邊快速回答我的提問。他認真道,此刻走佬就意味著「三十年不能回來香港」。「這代價太大了,」他語氣略沉重,說除非北京點名判他坐牢50年,不然,他還是要留在香港,直面這一場世紀show hand。這其中有情義也有實際的研判。
「我當然知道,港版國安法其實都是那些東西,『拉人封艇』(註:廣東話俗語,即官府抓人,財產也遭沒收),簡單來說就是未來不會有很多異見人士出現,然後封了《蘋果日報》,捉我們去坐十年、二十年,大家都明白這件事情最糟糕是這樣,但美國都不知道何時會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同樣地,中國在全國人大常委通過完法例,他如何在香港做到這件事,我覺得他想不到具體要如何做。」他語速飛快地分析棋局。在他看來,中美兩國目前可能在曬冷,也可能是在玩嚇唬人的「大話骰」(註:香港酒吧裏流行的骰子遊戲,近似於台灣的「十八仔」,中國大陸亦稱「步步高升」、「吹牛」。)。
這種大國過招,預計還要持續一段時間,而有危就有機。「可能9成是危,1成是機,看你能否博到一成。」不走佬就做事。北京強推國安法迅速吸引媒體關注。英國、美國、德國、義大利、日本...... 各國記者湧來郵件,問的都是「香港怎麼了」、「港版國安法是什麼」。輪番回覆郵件和電話的幾天中,他抓緊時間和美國國會議員視像會議,交流對香港形勢的最新看法。
「所有的國際關注馬上回到香港了,我很久沒有試過一天有十多個訪問,我是15分鐘一個(採訪)。 」除了接受採訪,他和眾志黨友也分頭投書在各大媒體,「以前要讓一篇香港的文章在外國報紙登是很難的,就算用我的名義亦很難,但(今次)Independent,Washingtonpost,阿聰post了產經,我再post the Guardian…… 其實是將去年累積的牌用盡,看之後能否醞釀出什麼。」
黃之鋒和眾志黨友重整棋步。他分析香港要抓住機會,一在街頭士氣,二在國際遊說,而前者一時難以重返去年運動的局面。「要令一個議題突然間醞釀(很難),而且在疫情過後,其實大家都好生疏,」5月24日,網民發起遊行抗議,黃之鋒在銅鑼灣發現,「(有人)叫大家走去馬路上,大家都會有種很不習慣的感覺」。
全國人大21日記者會的7天之後,英國、澳洲、加拿大、美國發出聯合聲明,指北京推出港版「國安法」將極大損害讓香港獲得繁榮的自治地位和相關制度。與此同時,英國外相歷史上第一次表示,若中國繼續「港區國安法」立法,英國會考慮增加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持有人的權利。
27日,美國國務卿突然宣布香港不再擁有自治地位。三天之後,特朗普就召開白宮記者會宣佈將採取步驟取消美國對香港的關稅優惠。突然間,香港抗爭者言說已久的「攬炒」似乎已經在面前展開,網絡上開始紛紛討論和揣測不同程度的可能制裁和對香港的可能影響,也有一些市民明言香港情況已經很差,不如擁抱「攬炒」。
黃之鋒承認,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新局面,香港反對陣營、民主派陣營可能一時都會陷入失語的狀況,「香港民主派可能一時消化不了」。「以前北京要做一條惡法,我們就盡力去拉倒他,但經過昨晚,大家突然都會覺得我們好像是irrelvant(不相關)的,」黃之鋒說,但他又覺得,面對最新的港版「國安法」,香港本來的反擊之力就很弱,「根本就是mission impossible,你不扯入大國政治,一切就更加沒有可能。」
#在中美狹縫謀香港利益
要在國際上合縱連橫,就要講好香港故事。「我到最近仍被問你們的示威有暴力場面,是否擔心會有中產反對?」黃之鋒說,對於西方民主國家的人們來說,選舉是最容易理解的「民意」:「我就說我們(在區議會選舉中)已取得85%的議席,所以民意站在我們這邊...... 嚴格來說,香港去年沒有silent majority。」
他反應快速,天生好口才,作為眾志這個年輕政黨的秘書長,近年他和黨友著力在做的,其實更像是政治公關和遊說。他們配合街頭運動的趨勢,利用臉書、twitter 和各大媒體闡釋、宣傳香港運動,甚至到美國、英國、德國作分享,連結當地政客。除了香港以外,眾志亦有黨友敖卓軒在華盛頓作遊說,而熟稔日文的周庭近年則主打日本線。
傳統民主派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將香港民主進程的希望寄託於北京,拉攏英美對他們而言,絕非明智之舉。老一派政治人物,如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在90年代作國際遊說之時,既為香港爭取利益,同時也賣北京人情,努力遊說美國國會放棄制裁中國,並且要給予機會中國加入世貿,寄盼中國在改善經濟之後深化政治改革。
「不要觸碰北京神經,留一些空間,這是老一輩的想法,來到習近平時代,一連串的DQ,13+3(新界東北案和公民廣場案)...... 我們早已經放棄老一套想法,」黃之鋒說。他亦分析,老一輩走出國際的香港政治人物,是大律師、官員、議員等,直到近年,如他一樣社運出身的年輕一輩才走到了國際舞臺。
2015年,黃之鋒跟著李柱銘、戴耀廷等第一次赴美連結,第二年,他便開始了一個人的訪美之旅,見了四位國會議員,既有長期關注中國人權狀況的民主黨人佩洛西(Nancy Pelosi),也有兩位共和黨人湯姆·柯頓(Tom Cotton)和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這兩位共和黨人當時正聯名提出《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而魯比奧一直主張強硬的對華戰略。
不過,當時香港街頭沉寂,華盛頓對香港的關注也不鹹不淡。自雨傘運動後2014年被提出的《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隨後五年再沒有進展。2018年年初接受端傳媒訪問時,黃之鋒對國際遊說的想法是:面對中國崛起,香港民主運動需要連結美國等力量以作制衡,有沒有效果不好說,但「做住先實無死」,這一年,眾志外訪了十幾個國家。
2019年的夏天顛覆了一切。《逃犯條例》修訂草案觸發史無前例的浩大運動,面對港府長達數月不作回應,而北京同樣態度強硬,努力爭取國際支持成為許多抗爭者的共識,香港集會上示威者揮起美國、英國國旗,在海外的港人也舉辦集會、遊行,給元首發聯署信。美國國會加速《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的審議,這一法案獲得跨黨派支持。9月中,黃之鋒和羅冠聰、何韻詩等一同訪美參加相關聽證會,兩個月後,眾議員通過了參議院版本的法案,11月27日,特朗普簽署了法案。
「不是親美或者親英的問題,誰讓他們是大國,他們影響着香港命脈,」黃之鋒表示。他們的策略是,中國愈發捏緊香港命脈,收緊一國兩制下香港的自治空間,那麼他們就要爭取確認其他大國同樣緊握香港的要害,以求多方制衡。甚至到一個階段,不惜以自身的利益押注,「國際攬炒」。
倘若一虎在山,再引入另一虎,如何確保兩虎相爭而香港得利?黃之鋒承認,眼下就是一場賭大小,他研判美國很難「全面取消香港特殊待遇」,也暫時不會出動殺傷力最強的措施去影響聯繫匯率,但將局部取消特殊待遇,特別是針對軍民兩用科技產品的貿易,他預料這將會給香港IT業界帶來影響,但認為是在可承受範圍內,而反過來,就要看北京如何接美國的招。
#命運自主嗎
「攬炒」曾經離黃之鋒很遠。五年前,香港民主派還在低氣壓中開拓著不同光譜的路,他們想像著從2015年到2047年,還有超過30年,香港有哪些路可以走。雨傘運動過後,黃之鋒很快決定和學聯出身、同為學生領袖的羅冠聰一起組黨,取名眾志,延續雨傘時「命運自主」的精神,提出民主自決的政綱——讓全港市民在2047前以公投方式決定自己的命運,一國一制、維持現狀和香港獨立都可以成為選項。
這一綱領有別於緊守一國兩制的傳統民主派,但相比當年湧現的例如本民前等本土派政黨,仍被批評為過於溫和討巧。廣泛意義上的民主派當時蓬勃生長,又各有區分,搶奪選民。很快,代表本民前出選的梁天琦被裁定立場有違《基本法》,被取消參選資格。儘管如此,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中,非建制陣營仍在70席中奪得30席,其中眾志聯同朱凱廸等民主自決派共奪得39萬選票,還不夠年齡參選的黃之鋒為羅冠聰助選,羅黑馬跑出,成為立法會歷史上最年輕的議員。
眾人一度預料,香港前途問題,可能被帶入立法會中公開激辯。「現在說自決已經是out of context(離題),還說2047自決?能否度過2020都成問題。」四年之後,黃之鋒下了這個判斷。眼下的香港,民主派眼前似乎已斷了分岔路。政綱清晰的政黨政治已不存在,藍黃對決,中美角力,香港的生死,似乎即將在2020年投入決戰。
上一屆立法會選舉後,羅冠聰、梁國雄等六名民主派議員很快陷入宣誓風波,在人大釋法之下被取消了議席。隨後,投入補選的眾志周庭也被取消參選資格,選舉的紅線從本土派完全蔓延到了民主自決派。失去了議會這個主場之後,眾志轉戰網絡戰和國際遊說,但現在,港版「國安法」又來了,國際遊說之路也可能被斷絕。而在中國官方媒體眼中,黃之鋒已經從2014年的「佔中帶頭者」變成2019年的「『港獨』組織頭目」。
被嚇大的黃之鋒看上去還是挺鎮定。「永遠都是大國之間的角力,如何取得自己新的位置。」說起未來國際遊說的策略,他這麼說。黃之鋒承認,過去以兩個星期,「國際遊說正在以十倍的速度發生」,接下來,眾志亦需要花時間重整在新一輪大國角力中的立場和策略。
眼下,大國輪番出招,香港的未來一時間似不在掌控之中。逃離香港、移民他國的情緒瀰漫全香港,而另一邊,抗爭者中愈發湧現「香港獨立,唯一出路」的想法。黃之鋒說,也有人認為他太溫和,問他為什麼不直接在國際上遊說香港獨立?他的回應還是很實際——「這是一個國際認受性的問題,我覺得現在國際社會未有基礎接受到香港叫獨立,他們全部都拿着中英聯合聲明的條約去夾北京,你很難令他去override on(蔑視、廢除)一個international treaty(國際條約)去支持香港,正如北京已經override了一個international treaty。」
受制於北京,牽扯於國際,他們爭取多年的香港「命運自主」在2020年從何談起?黃之鋒說,國際政治很殘酷很實際,香港在其中,「好聽點是槓桿,不好聽就是棋子」,但無論稱謂如何,他要做的就是讓香港這個關鍵詞持續升溫。「要讓香港成為全球外交政策中必然要面對的課題,如果香港不成為新冷戰下各國來使用的槓桿,那香港得到的會更少。」他說。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戰國 策 政治公關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八卦
好久沒有提到郭台銘這個人了。最近聽聞韓粉圈子裡面有種說法,說中國政府即將凍結郭台銘資產,並且要求國營金融機構向郭台銘催債。關於郭台銘資產被凍,消息來源是否妥當,不得而知;但是富士康在中國的處境愈來愈艱難,這是事實。
韓粉下的結論是,郭台銘會因此「走向台獨路線」,所以國民黨追隨者應該堅定支持韓國瑜。
韓粉的論點固然可笑至極;從另一個角度看,我的同溫層裡,有很大一批華獨派與柯粉,對郭台銘會有期待,認為郭台銘是「正統中華民國」的中流砥柱,台灣的主權可以透過郭台銘的「正統中華民國」路線維持住。
我不太同意這種想法。
▪️ ▪️ ▪️
打岔一下,這裡再講一個《戰國策》裡的小故事。
楚齊燕韓趙魏六國,組成抗秦的合縱聯盟。趙國派遣使者魏加去楚國探聽意向。
魏加問楚國令尹(相當於宰相)春申君:「楚國決定好帶兵的大將沒有?」
春申君:「有的,我們打算指派臨武君(當時楚國的貴族,姓名不詳)當大將。」
魏加:「嗯…這…我拿射箭打個比方吧!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天,魏國的神射手更羸,和魏王站在王宮的高台下。更羸對魏王說:他不用箭,拉空弓就可以把天上的飛雁射下來。」
「魏王半信半疑,問道:真有這麼高超的射術?」
「過沒多久,有一群雁從王宮上空飛過。更羸拉滿空弓,再放掉,沒想到真有一隻雁墜了下來。魏王大感驚奇,問他怎麼辦到的?」
「更羸說:因為我知道這隻雁有創傷。」
「魏王問他怎麼知道的。更羸說,我見到這隻雁飛得特別慢,還發出悲鳴聲。飛得慢,是因為牠身上的舊傷還在痛;發出悲鳴,是因為牠一直跟不上朋友的腳步。」
「現在我只是拉個弓弦嚇嚇牠,牠就急得往上竄,結果舊傷復發,身體不支就掉了下來。」
講完故事,魏加言歸正傳:「臨武君之前曾經帶領楚軍,被秦國殺得大敗,心裡肯定還有除不掉的陰影。這會影響到他在戰場上的心態,所以我認為,臨武君不大適合當抗秦的總大將。」
這則故事,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驚弓之鳥」這句成語的典故出處。
▪️ ▪️ ▪️
回到郭台銘的話題。雖然離開國民黨的郭台銘,要回到總統賽局裡的機會更加緲茫,但郭還是一直蓄積著自己的政治能量,儼然正統中華民國的「華獨派」的掌門人。
但我認為,郭台銘並不能掌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大旗,成為維護台灣主權的旗手。
並不是「中華民國」這個符碼不管用,而是郭台銘的思想有侷限。有三個元素,在制約著郭的思維模式,使得郭無法成為適合台灣的領導者:第一,是他與富士康被中國押作人質的創傷;第二,是他無法擺脫過去在中國靠著代工經濟揚名立萬的成功經驗;第三,是他甩不掉與生俱來的中華民族主義的烙印。
就像《戰國策》故事中那隻受了舊傷的大雁,郭台銘在這次外商退潮中,是最逃不掉的。在「電子五哥」相繼減碼中國、回流台灣、加碼其它國家的浪潮中,富士康顯得步履蹣跚、受傷慘重。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富士康太過於家大業大,又太過於倚賴中國,自然要比別人慢半拍。富士康的困境、經營權被奪的創傷,將成為郭台銘極大的心理陰影。
在此之餘,郭董無法擺脫過去的成功經驗。富士康的成功,高度倚賴在人治中國的官商配合結構,在土地取得、環保、勞動條件、稅制、基礎建設等層層面面,都獲得了莫大的配合。但是,這樣的模式顯然不見得適用其它國家,例如美國;這樣的模式顯然也不適用於現在的台灣。很多人惑於郭台銘的首富威望,覺得他在經濟政策上的發言都是對的,但細一思量,會發現他所說的大多還是過去親中菁英藍的那一套,用政治公關的手法重新包裝一遍而已,並無新意。
最後,是郭董與生俱來的中華民族主義烙印。我無意針對郭董的血統作文章,但民族主義,在那個世代、那個出身的人,因為作為逃難來台的第一或第二代,必須用中華民族主義來武裝自己、打造自己的歸屬感。就像DNA一樣深入細胞,這是對他思考模式最大的制約。所以,郭董雖然在選台灣的總統,政策論述卻甩不脫兩岸共圖民族復興的框架;並不是說郭董不愛台灣,而是他摻雜了太多中華元素,而無法純然由台灣的立場來思考。
《戰國策》裡的大雁,會從空中摔下來,並不是因為弓箭的力量,而是因為牠自己的創傷與急著趕上同伴的心態,在制約牠,讓牠無法靜下心來慢慢飛行,而栽了下來。
而「富士康危機」、「中國成功經驗」和「中華民族主義」這三道思維模式的緊箍咒,會讓郭台銘的思考受到制約。雁會驚嚇於弓弦而打亂飛行步調,郭也會驚嚇於中國的文攻武嚇而打亂政治判斷。雁會執著於跟上同伴而無法估量自己的體力,郭也會執著於振興中華民族而無法理解台灣的需要。
我記得非主流歷史學家劉仲敬說過,郭的思維模式類似中共建政初期的所謂「愛國資本家」。這些人在社會上是成功而有錢的人,然而,他們甩不脫自己「政商合一」的成功經驗,還有「以實業振興中國」這種莫名的理想,結果就是被流氓中共政權當作提款機,予取予求,連手上的事業都被以「公私合營」的名義巧取豪奪,不幸的還可能在文革期間被鬥垮鬥死(像北京同仁堂的樂松生)。
流氓中共政權,正是英明一世的愛國資本家,最大的天敵、剋星。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從《戰國策》的寓言故事聯想,認為郭董無法成為一個好的台灣領導人的原因。
(圖片來源:奇摩新聞)
戰國 策 政治公關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八卦
好久沒有提到郭台銘這個人了。最近聽聞韓粉圈子裡面有種說法,說中國政府即將凍結郭台銘資產,並且要求國營金融機構向郭台銘催債。關於郭台銘資產被凍,消息來源是否妥當,不得而知;但是富士康在中國的處境愈來愈艱難,這是事實。
韓粉下的結論是,郭台銘會因此「走向台獨路線」,所以國民黨追隨者應該堅定支持韓國瑜。
韓粉的論點固然可笑至極;從另一個角度看,我的同溫層裡,有很大一批華獨派與柯粉,對郭台銘會有期待,認為郭台銘是「正統中華民國」的中流砥柱,台灣的主權可以透過郭台銘的「正統中華民國」路線維持住。
我不太同意這種想法。
▪️ ▪️ ▪️
打岔一下,這裡再講一個《戰國策》裡的小故事。
楚齊燕韓趙魏六國,組成抗秦的合縱聯盟。趙國派遣使者魏加去楚國探聽意向。
魏加問楚國令尹(相當於宰相)春申君:「楚國決定好帶兵的大將沒有?」
春申君:「有的,我們打算指派臨武君(當時楚國的貴族,姓名不詳)當大將。」
魏加:「嗯…這…我拿射箭打個比方吧!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天,魏國的神射手更羸,和魏王站在王宮的高台下。更羸對魏王說:他不用箭,拉空弓就可以把天上的飛雁射下來。」
「魏王半信半疑,問道:真有這麼高超的射術?」
「過沒多久,有一群雁從王宮上空飛過。更羸拉滿空弓,再放掉,沒想到真有一隻雁墜了下來。魏王大感驚奇,問他怎麼辦到的?」
「更羸說:因為我知道這隻雁有創傷。」
「魏王問他怎麼知道的。更羸說,我見到這隻雁飛得特別慢,還發出悲鳴聲。飛得慢,是因為牠身上的舊傷還在痛;發出悲鳴,是因為牠一直跟不上朋友的腳步。」
「現在我只是拉個弓弦嚇嚇牠,牠就急得往上竄,結果舊傷復發,身體不支就掉了下來。」
講完故事,魏加言歸正傳:「臨武君之前曾經帶領楚軍,被秦國殺得大敗,心裡肯定還有除不掉的陰影。這會影響到他在戰場上的心態,所以我認為,臨武君不大適合當抗秦的總大將。」
這則故事,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驚弓之鳥」這句成語的典故出處。
▪️ ▪️ ▪️
回到郭台銘的話題。雖然離開國民黨的郭台銘,要回到總統賽局裡的機會更加緲茫,但郭還是一直蓄積著自己的政治能量,儼然正統中華民國的「華獨派」的掌門人。
但我認為,郭台銘並不能掌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大旗,成為維護台灣主權的旗手。
並不是「中華民國」這個符碼不管用,而是郭台銘的思想有侷限。有三個元素,在制約著郭的思維模式,使得郭無法成為適合台灣的領導者:第一,是他與富士康被中國押作人質的創傷;第二,是他無法擺脫過去在中國靠著代工經濟揚名立萬的成功經驗;第三,是他甩不掉與生俱來的中華民族主義的烙印。
就像《戰國策》故事中那隻受了舊傷的大雁,郭台銘在這次外商退潮中,是最逃不掉的。在「電子五哥」相繼減碼中國、回流台灣、加碼其它國家的浪潮中,富士康顯得步履蹣跚、受傷慘重。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富士康太過於家大業大,又太過於倚賴中國,自然要比別人慢半拍。富士康的困境、經營權被奪的創傷,將成為郭台銘極大的心理陰影。
在此之餘,郭董無法擺脫過去的成功經驗。富士康的成功,高度倚賴在人治中國的官商配合結構,在土地取得、環保、勞動條件、稅制、基礎建設等層層面面,都獲得了莫大的配合。但是,這樣的模式顯然不見得適用其它國家,例如美國;這樣的模式顯然也不適用於現在的台灣。很多人惑於郭台銘的首富威望,覺得他在經濟政策上的發言都是對的,但細一思量,會發現他所說的大多還是過去親中菁英藍的那一套,用政治公關的手法重新包裝一遍而已,並無新意。
最後,是郭董與生俱來的中華民族主義烙印。我無意針對郭董的血統作文章,但民族主義,在那個世代、那個出身的人,因為作為逃難來台的第一或第二代,必須用中華民族主義來武裝自己、打造自己的歸屬感。就像DNA一樣深入細胞,這是對他思考模式最大的制約。所以,郭董雖然在選台灣的總統,政策論述卻甩不脫兩岸共圖民族復興的框架;並不是說郭董不愛台灣,而是他摻雜了太多中華元素,而無法純然由台灣的立場來思考。
《戰國策》裡的大雁,會從空中摔下來,並不是因為弓箭的力量,而是因為牠自己的創傷與急著趕上同伴的心態,在制約牠,讓牠無法靜下心來慢慢飛行,而栽了下來。
而「富士康危機」、「中國成功經驗」和「中華民族主義」這三道思維模式的緊箍咒,會讓郭台銘的思考受到制約。雁會驚嚇於弓弦而打亂飛行步調,郭也會驚嚇於中國的文攻武嚇而打亂政治判斷。雁會執著於跟上同伴而無法估量自己的體力,郭也會執著於振興中華民族而無法理解台灣的需要。
我記得非主流歷史學家劉仲敬說過,郭的思維模式類似中共建政初期的所謂「愛國資本家」。這些人在社會上是成功而有錢的人,然而,他們甩不脫自己「政商合一」的成功經驗,還有「以實業振興中國」這種莫名的理想,結果就是被流氓中共政權當作提款機,予取予求,連手上的事業都被以「公私合營」的名義巧取豪奪,不幸的還可能在文革期間被鬥垮鬥死(像北京同仁堂的樂松生)。
流氓中共政權,正是英明一世的愛國資本家,最大的天敵、剋星。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從《戰國策》的寓言故事聯想,認為郭董無法成為一個好的台灣領導人的原因。
(圖片來源: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