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的民進黨垃圾政府
你去檢舉越南政府假消息啊!
我引據新聞、越南官方網站說越南政府發狠採購1億2500萬劑疫苗
去你的垃圾政府說羅智強發假消息
來來來
越南官方網站在這裡
http://news.gov.vn/Home/Goal-to-acquire-150-million-COVID19-vaccine-doses-feasible-health-minister-says/20215/44046.vgp
(越南政府說,預計今年購得1.5億劑疫苗,不好意思我還少講了)
去你的民進黨垃圾政府
你的意思是
越南政府和民進黨政府一樣垃圾
都在放假消息嗎?
如果越南政府放的是假消息
去你的民進黨偉大的垃圾政府
你去把越南總書記抓起來關三天啊
只敢修理羅智強是假消息
你不敢抗議越南政府放假消息嗎?
來來來,原始新聞在此
我引述的東西有憑有據
#超火大
#民進黨真是世界級無敵無恥的垃圾政黨
採購疫苗很難嗎?越南痛定思痛 發狠採購1億2500萬劑
編譯田思怡/即時報導
越南因為去年對新冠疫情控制得不錯,疫苗的採購和施打都嚴重落後,疫苗接種率比台灣還低,只有1.2%人口接種。但今年越南爆發新一波疫情後,深刻體認到疫苗的重要,財政部5月20日宣布將成立110億美元基金,目標採購1億5000萬劑,而根據衛生部網站公布的最新數據,越南今年將可取得1億2500萬劑疫苗,還不包括美國和日本準備贈送的疫苗,已接近達標。
越南人口9800萬,政府目標今年為7500萬人施打疫苗,也就是人口的75%。
根據越南衛生部網站,越南今年將可取得1億2500萬劑疫苗,包括500萬劑莫德納疫苗、3100萬劑輝瑞疫苗、2000萬劑俄國Sputnik V疫苗、3000萬劑AZ疫苗,以及透過COVAX取得3890萬劑疫苗,另外美國透過COVAX捐給亞洲700萬劑疫苗,越南也分得到,日本也計畫贈送越南AZ疫苗。
越南政府痛定思痛,在採購疫苗上急起直追,成績斐然。其中越南採購輝瑞疫苗的過程最戲劇化,越南政府5月18日才說輝瑞拒絕議價,政府內部要開會討論,19日就與輝瑞達成協議,採購3100萬劑,預定下半年供貨,雙方沒有透露價格。
越南政府並不以此為滿足,還鼓勵地方政府和企業自行採購疫苗,包括在越南設廠的三星電子等外商。
蔡英文總統說採購疫苗沒那麼容易,越南政府在一天之內決定採購輝瑞疫苗,可見只要有決心,採購疫苗並非那麼困難。
https://yns.page.link/6243h
成績斐然意思 在 黃暐瀚 Facebook 八卦
比淹水更嚴重的傷害
突然襲來的「823豪雨」,雨勢之大、雨量之多,坦白說,下在台灣的任何一個縣市,結果都是淹。
氣象異常,全球警戒,這樣的「致災性豪雨」,實在不是任何專家,或任何政治人物所能獨力抵抗,儘管防洪疏洪做得再好,總也有超過「設計標準」的時候,淹水了,大家都不開心,但淹水該怪誰?那就得就事論事,理性分析。
高雄人為什麼這麼氣?
因為高雄人已經被告知「高雄不會淹水」、「高雄滯洪超強」、「高雄為了治水花了303億」,整整一年了。
去年七月24日,前高雄市長陳菊在主持滯洪池完工典禮的時候,開心地告訴高雄人:「高雄從此不淹水」!很多網友截圖筆記,要看看未來會不會有一天破功?爭議過大,這個臉書PO文,被緊急撤掉,已沒有原文。
今年七月5日,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再度豪氣宣示,高雄治水成效已居全國之冠,15座的滯洪池,340萬噸的滯洪量,獨步全台,陳菊建設高雄12年來,花了303億,如此用心,高雄人面對水患,可高枕無憂。
結果呢?
結果才短短50天不到,就慘被打臉了。
花了303億治水,擁有15座滯洪池,超過340萬噸滯洪量的高雄,還是淹了,而且是慘淹,淹成動畫電影「神隱少女」裡頭的水上電車模樣,這樣的高雄,好意思說,治水成功?
許多網友找出自由時報七月五日的報導 https://goo.gl/aptTNm ,揶揄市政府給個交代,但仔細看,同樣一篇「高雄12年砸303億治水 15座滯洪池居全國之冠」的報導,裡頭兩張對比配圖,居然跟鏡週刊的記者取景角度一模一樣? https://goo.gl/kxcQZX
這問題,在鏡週刊的文章結尾,找到答案了。
同樣一則報導,鏡週刊的文章最後,清楚標註「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廣告」,原來,這不是因為市政好棒棒,媒體來報;原來,這是高雄市花錢買廣告,希望大家覺得治水好棒棒。
2018年2月14日,「關鍵評論網」報導「海綿城市高雄18年建15座滯洪池 將達300萬頓總滯洪量」,是廣告。 https://goo.gl/mjiJaD
2018年3月28日,「遠見雜誌」報導「高雄推動15座滯洪池建設,市民跟著海綿寶寶深呼吸」,也是廣告。 https://goo.gl/LvgwGN
繼續搜尋過去這一年來,還有多少「高雄治水成績斐然」的「報導」,原來都只是「廣告」?
不怪雨大水淹,不怪氣候異常。
但303億的治水預算,到底有多少錢,被花到了廣告?有多少工程,可能其實可以做得更好?一旦民眾不相信政府了,才是比這次水災,更嚴重的傷害。
暐瀚 2018-8-24 de 台北
https://goo.gl/NcVDLS
成績斐然意思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八卦
#亞投行 行長金立群何許人也?大學主修文學的金融奇才
亞投行開業儀式16日上午10:30分正式開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致辭。在上午剛剛舉行的亞投行理事會成立大會第一部分議程中,金立群當選亞投行首任行長。令人意想不到是,這位新行長大學時竟然主修看似和經濟金融無關的文學!那麼,他為何成為了一名能擔此大任的“金融奇才”呢?點擊本台記者白岩松於去年12月對金立群進行的視頻專訪,或者點開全部帖文,一起詳細瞭解!
值得一提的是,有50位申請人競爭亞投行副行長職位。此前,金立群也公開鼓勵歐洲專業人士加盟亞投行。去年6月,金立群被正式提名為亞投行候任行長中方候選人。去年下半年,金立群辭任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亞洲基礎設施開發投資銀行的項目。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經在記者會上表示:金立群具有在政府部門、國際機構和私營部門豐富的領導和管理經驗,目前擔任亞投行籌建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為籌建亞投行作出突出貢獻。
此前,金立群一直活躍於國際經濟事務活動中,曾多次參加雙邊和多邊經濟和金融論壇,例如中美聯合經濟委員會、中英財經對話機制、亞太經合組織財政部長會議以及東盟“10+3會議”和G-20財長會議等。進入2015年,亞投行逐漸成為全球熱門話題。創始成員國迅速擴展至57個,遍佈五大洲。這期間,金立群和他的團隊作了大量耐心、細緻的解釋工作。
英國《金融時報》在一篇文章中說,在這場贏得連中國人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戰役中,主持亞投行籌建工作的金立群在過去幾個月裡一直穿梭於不同的國家,努力說服它們加入該行。這位彬彬有禮且行事老練的前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和前亞洲開發銀行(ADB)官員,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法語也不錯。
新華社記者稱金立群為“‘彬彬有禮且行事老練’的金融外交家”,《紐約時報》則說:中國渴望向世界證明,它能夠主持一家受尊敬的多邊機構,並小心翼翼地不讓亞投行政治化,他們任命了在世行、亞開行有工作經驗的官員金立群,金在東西方國家有著豐厚的人脈,他是一名不畏困難的拆彈能手。
媒體報導稱,世界銀行資深經濟學家Bert Hofman,亞開行前副主席Stephen Groff等人在社交網路上的金立群被提名為中方候選人時都一直表示“Not big surprise(意料之中)”。
那麼金立群究竟是位怎樣的人物?《經濟參考報》報導稱:1949年8月,金立群出生於江蘇常熟一個教師家庭,位於四丈灣南倉弄的一幢二層樓房據說就是金家老宅。1962年,金立群從常熟學前小學畢業,隨後三年在江蘇省常熟中學就讀。
進入江蘇南菁高中後,金立群有空就會去圖書館讀書,據說“主要是英文書”。“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金立群和那個年代的許多年輕人一樣,中斷求學生涯,奔赴農村,一呆就是10年。在這期間,他“種地、修水利、造橋、搞鄉鎮企業、教書”,同時堅持自學,莎士比亞的劇本是他最重要的學習資料之一。當時,一個信念支撐著他:“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 時至今日金立群對莎士比亞以及英語文學的熱愛從未停止。他曾在文章中透露,自己收集了“英美出版界半個世紀以來出版的最好的莎士比亞全集,各種版本一應俱全”。
《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到,1978年,已經29歲的金立群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大學,成為中國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研究生。他師從王佐良、許國璋兩位大師,主修英美文學。那時的金立群的目標是學術。1980年,金立群畢業,恰逢中國恢復了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的席位,國家財政部要求北外推薦一名懂外語的畢業生,於是,許國璋推薦了金立群。由此,金立群被中國財政部委派到位於華盛頓的世界銀行工作。
金立群曾受恩師王佐良教授之托,為其所編寫的《英國詩歌選集》作注。《英國詩歌選集》以《英詩選集》為藍本,汲取近20年來英詩研究的新觀點、新成績,由金立群擔綱注釋、修訂工作,對原作進行增補、篩減,撰寫超過原書三分之一以上,金立群還在序言中表達了對王佐良的懷念:“但願借此書再版之際,給他的在天之靈送去我最誠摯的慰問。”該書2013年出版之後,成為出版界的一段佳話。
金立群還曾翻譯了《摩根全傳》(再版名摩根財團)一書。這本書的中文譯本長達800多頁,從摩根銀行的發展路徑,講述了美國金融業的發展史。金立群說,這本書的翻譯,花費了兩年的時間,“三譯三校”。而正當金立群翻譯這本書的時候,JP摩根早年分出來的一脈—摩根士丹利,正在跟中國方面商談,組建第一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就是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有意思的是,多年之後,金立群成為了中金公司董事長。
金立群還與時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的斯特恩合著《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踐》,介紹世行的發展觀點與中國的發展經驗。此外,金立群還著有《新國際經濟體制與中國》,編著過《英漢法漢財務金融詞典》。
有報導稱,金立群在財政部任司長時,曾要求司裡的年輕同志每年工作之餘必讀5000頁“嚴肅讀物”,並做筆記,他本人也一直堅持讀書不倦,稱得上涉獵廣泛、學貫中西。
還有報導說,在之前工作過的亞洲開發銀行的辦公室裡,金立群一直保留著兩套書:一套是毛澤東批註的《通鑒紀事本末》線狀影印本;另一套是英文原版的《大英百科全書》。而在國內的辦公室裡,他的書架上除了幾個不同英文版本的莎士比亞文集,幾本投資書籍,更多的還是中國傳統書籍,包括《容齋隨筆》、《史記會注考證》、《莊子校正》、《資治通鑒》,以及中華書局版的魏史和漢書等。
進入亞投行籌建之前,金立群有豐富的對外交往經歷,2003年,金立群離開財政部,到總部位於馬尼拉的亞開行任副行長,成為這個由日本人所控制的多邊金融機構的一名高管。
在亞開行期間,金立群主管南亞和湄公河區域事務,致力於推動南亞基礎設施建設。關於這一段經歷,金立群在日後寫有多篇文章,講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當亞開行在柬埔寨的貸款出了問題的時候,金立群飛到金邊與柬埔寨總理洪森面談,洪森嗓門很大、但心思細密,與他的體型不相符;他曾深入老撾大型水利發電專案基地,在森山老林裡轉了三天,和當地農民交談,在工地附近的鄉村客棧下榻。諸如此類的故事。
當2008年金立群從亞開行離職時,亞開行官方對他的評價是:工作勤奮,處事靈活,成就斐然。
離開亞開行後,金立群回國出任中投公司監事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中投公司主要負責管理一個高達2萬億元人民幣規模的主權財富基金在世界各地的投資。
金立群過去的同事、如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朝才王朝才在接受採訪時說,金立群為人非常正派,沒有官僚作風,他和國內的許多官員不同,他是一個喝咖啡而不喝白酒的人,他懂得如何和西方人打交道,明白用什麼樣的語言與西方更好溝通。
媒體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在2014年11月博鼇亞洲論壇上,金立群用電影作了一個比喻,“有人質疑中國發起成立亞投行的動機,這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末代皇帝》。一天皇帝的英文老師建議皇帝佩戴一副眼鏡,大臣們認為以皇帝的視力不需要佩戴眼鏡,英文老師說,‘他需要的是視野。’”
金立群常常成為西方媒體的常客,他接受BBC、《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的採訪。在接受BBC的採訪中,金立群則講述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期待,“人民幣國際化不會取代美元,只會強化美元的作用,有助於世界對美元的信心”“讓別人持有人民幣,你要創造條件”“當(中國)巨大的資金集中投資在若干國家、若干行業,引起了一些擔憂,這是一個要認真對待的問題,需要耐心地解釋,去解決人們心理上的障礙”……在這些時刻,他是一名向世界解釋中國金融政策與動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