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的問題】
我知道,和時代力量的諸多委員、黨公職比起來,我對於社會以及這個黨的貢獻是遠遠所不及,但,黨裡一直有些問題,也一直都存在,很久了,既然沒有人要撕破臉攤開來講,那就我來吧。
這些話,是我從2015年加入時代力量參與選戰,歡欣鼓舞進入國會到現在,一路以來目睹的黨內矛盾,寫出來,一來是我對黨還有最後的感情,二來是希望黨內所有人必須正視這些問題。
要處理,現在吃力不討好,或許還會掉票,但我認為如果這個黨還自詡理念型政黨的話,這是必須承擔的重量、必須跨越的關卡。
本文總共9632個字,總共分五個段落,覺得太長我下面會附上連結,可以直接選子題閱讀。
------------
【時代力量的權力結構】 https://reurl.cc/7go91
【立法委員黃國昌與時代力量】 https://reurl.cc/AQ818
【時代力量的小綠魔咒】 https://reurl.cc/bLR6l
【時代力量與柯文哲】 https://reurl.cc/Mad7W
【時代力量總路線檢討】 https://reurl.cc/kR05K
-------------
以下全文
前言:
許多朋友曾在私下聊天時,半調侃半認真的問,「時代力量」是什麼意思?它代表什麼?一般政黨都會以所要表彰的價值融入黨名,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社會民主黨、綠黨、建國黨,都可以很清晰地在自我取名中看見該黨的意識形態,那麼時代力量呢?時代力量四個字本身沒有與任何價值連結,你們的自我定錨究竟是?
殊不知,「時代力量」恰恰精準反映了這個黨的內涵,名實相副。
時代力量,就是在這個「時代(當下)」,有「力量(聲量)」的人,合起來組了一個黨,就叫做時代力量,這正是時代力量的生辰八字,也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
【時代力量的權力結構】
近來時代力量的路線問題再次受到外界激烈的質疑與批判,過去同樣的情形已發生數次,一次比一次激烈,日前我就已對黨公開呼籲過,時代力量過去四年動輒面臨是不是「小綠」、「與柯文哲合作」等質疑,就是因為時代力量沒有路線,即便有,本身也從未被明確定義與說明過,不要說外界,包含時代力量內部都常有人對路線提出疑問,但從未被解決,根本原因在於時代力量的權力結構與組織問題。
過去時代力量屢次流出內部分歧的消息,媒體常以「分裂」、「派系鬥爭」下標解讀,事實上並不正確,因為時力內部從未有真正嚴格意義上的政治鬥爭,頂多「不和」,這代表黨本身沒有堅硬的外部框架,主要成員間缺乏明確的共同利益約束,致使各方都不願花費撕破臉翻桌的成本在內部收攏意見。黨內部無法透過衝突解決問題,導致當核心政治判斷出現分歧時,往往流於議而不決,甚至不議讓問題擱置,或索性各幹各的,多頭馬車。
外人或許覺得殊難想像,但這確實是時代力量一直以來的問題,或至少在勞基法二修,時代力量至凱道前抗議後,路線問題就成為黨內房間中的大象,無人觸碰,或是被認定無法解決,不知從何解決起,只能讓問題靜靜地躺在空氣中擱置,等待時間自然淘洗出結果。
這並不是黨中央同仁或黨主席個人問題,而是整個時代力量要面對的結構困境,時代力量黨中央從未有過凌駕幾位立法委員,特別是三位區域立委的權力,因此無法以中央決策強力主導黨的方向,就算真的想這樣做,恐怕也要面臨如何執行的問題。
檯面上主流政黨的權力結構,國民黨是早年接受俄羅斯共產國際扶植的政黨,黨組織完全繼承共產黨,也就是所謂權力集中的「列寧式政黨」,民進黨在成立時高度參考國民黨的組織架構,而時代力量的黨組織架構再同樣高度參考民進黨黨組織架構,三者殊途同歸。列寧式政黨或許聽來陌生,其實台灣人非常熟悉,因為幾乎每個人所認知的政黨樣貌,就是列寧式政黨,它的特色是類似政府或軍隊的科層化組織,由上而下,中央到地方一條鞭領導 ( Chain of command ),我們以為政黨就是長這樣,其實列寧式政黨是一種特殊模式,在世界上並非常態。
時代力量雖然引進若干網路參與的機制,但本質上仍然是傳統的封閉式政黨,在黨內部產生決策後由上而下,一層一層傳達,這在包括提名程序等各項黨務運作方面都可以很清楚看出來。對缺乏經驗的後進者而言,模仿既有制度是最快速也最低成本的方法,國民黨的全代會、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民進黨的全代會、中執會、中常會;時代力量的黨代表大會、決策委員會,基本上是同一套運作邏輯,當指揮中心無法有效決策時,黨就會陷入癱瘓。
要能夠揮動軍旗、號令部隊,背後當然要有權力支撐,國民黨過去有槍桿子和黨產,無須多說。民進黨則以共同利益為基礎:「給予即是支配」,這分兩個層面,一是民進黨自黨外至今的多年發展中累積了穩固的群眾基礎,在地方公職選舉中,被黨提名即有相當高機率能夠當選,「民主進步黨」這個招牌就是黨紀約束力的來源;另一部分是能夠匯集社會公信與資源的頭人,透過自己的分配管道建立系統,頭人在系統內部亦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這後來也發展出民進黨獨特的派系文化。
回到時代力量,時力黨中央的權力基礎呢?時力財務本身相當吃緊,候選人基本上都要自己想辦法募款打仗,而在社會支持方面,時代力量的政黨認同度大約都在10%上下,對於當選門檻和這個數字差不多的縣市議員來說,黨的招牌的確有相當的價值,因此必須尊重黨的決策,但對於當選門檻是過半的單一選區立法委員來說,狀況就不盡然相同,更何況是對2016年時力首戰告捷的三巨頭來說,更是如此。
當年號稱理念型的政黨,除了時代力量之外,還有其他小黨,例如社民黨與綠黨合作的綠社盟。時力與綠社盟在意識形態、政策方向上均差別不大,為何最後時代力量贏下三席區域立委,外加政黨票74萬票,斬獲兩席不分區立委,突破政黨補助款門檻,而綠社盟鎩羽而歸?除了社會的期待,當然也和洪林黃三人當年的社會光環與背景資源脫不了關係。
權力只向它的來源負責,對時代力量這樣原本沒有基礎的政黨來說,是因為有了黨,才有這三名立委;還是有了這三個人,才有後來的時代力量?這是一個很難釐清的問題,但也因此注定了黨組織無法凌駕開國功臣的命運。試想,如果今天黨強制要求區域立委某事而得不到配合,那麼黨有什麼後續手段嗎?黨能夠承擔得起損失這三位立法委員其中一位嗎?有任何一位黨主席擔得起這個政治責任嗎?
這舉例雖然極端,但只要一想就能明白黨的癥結何在,決策參與機制可以擴大,但至今仍未突破這個權力結構的硬傷。與其說黨中央向外下達命令,不如說從進入國會開始,諸侯共治才是它的真實樣貌,顯智主席雖貴為黨主席,但在幾位委員之間權力不會超過民間的調解委員會。
時力雖有剛性政黨的制度設計,但從未備齊運作這套機制所需的權力集中,也不曾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內部鬥爭,來凝聚黨的路線以及釐清政治責任歸屬。沒有共同利益、也沒有更高的權力作為桶箍,一旦這三人無法互相退讓合作,也不試圖以強制手段逼迫對方妥協,那就注定黨陷入失能的分歧狀態,大家各走各的路,美其名為柔性政黨,其實黨不像黨,這幾年時力各種狀似精神分裂的內部邏輯矛盾,其根本源於此。
------------------
【立法委員黃國昌與時代力量】
本文目的不在聚焦個人,而是釐清時力作為一個新生政黨,過去四年運作有哪些弊病,然而黃國昌這個名字之於時代力量,連結實在太強,談時代力量如果完全繞過國昌,也就失缺了一部分,因此這個段落必須談黃國昌和時代力量的關係。
*
國昌最近因私菸案,引爆台灣社會對時力定位的強烈質疑,我不認為這是他的刻意操作,今天換作藍營執政他依然會是戰神,廉能和行政墮落間的二元抗戰,本就是他一直來的主軸,但私菸案不是本文重點,這裡就不多談,國昌的路線後面會再提到。
國昌作為政治明星,一言一行最終仍會回到社會如何看待,但對時力來說,目前受到的強烈批判並不是國昌的問題,而是這個黨的問題。
國昌在非常早的時候,幾乎是甫進入國會不久就跟民進黨發生大大小小的衝突,關係很早就已經決裂,他也持續在言談中釋放對與「綠」合作的高度排斥,以一個政治工作者的角度,在執行層面我非常尊敬黃國昌,他是工作狂,對公共事務懷抱高昂鬥志,他的專業知識與揭弊能力不要說在時代力量,在整個立法院都是數一數二。
從黨的角度來說,國昌這幾年的工作成果更是時代力量聲量得以維持不墜的關鍵,他雖然一直自己走自己的路,但既然黨未曾明確定義黨的方向,那麼自然也沒有衝突問題,在工作上,他將他的工作發揮到淋漓盡致,何錯之有?
對黨內來說國昌最大的問題大概是他鮮少談及他對政治的遠程想像,使人無從捕捉他的藍圖,也無從跟隨或討論利弊,這或許是他的謹慎性格使然,然而綜觀他這幾年的路徑,國昌可以說是一個政治上的實證主義者,他不常直接談論純政治的觀點,特別是卸下黨主席的職務毋需代表黨後更是如此,他只在持續的行動中實踐自己的路線,但我們仍可從他累積的行為中,包括他偶而使用的隻字片語,例如「藍綠不過半」等,描繪出一個大致的輪廓,這個路線我在第五段會另外專門討論。
國昌的實證主義性格,也反映在他與黨內的溝通上,國昌不太和黨內同仁爭辯政治路線與對錯層次的問題,除了第一段提及的時代黨內衝突沒有檯面化之外,背後隱含的態度是「說那麼多沒有用,打出個成績再說」。時代力量的民選公職們,面對自己的工作無不戰戰競競、戮力奉公,但對「新政治」「素人參政」「各行各業來從政」來說,本就鮮有人能與中研院研究員出身、早在社會運動征戰多年的國昌的戰力旗鼓相當。
所以,時代力量的問題不在於國昌路線凌駕黨,而是黨在這幾年間並沒有在國昌路線之外另立出黨自己的路線,也沒有透過路線之爭來處理黨內蘊含的兩種本質上截然不同的政治想像,致使國昌個人完全代表也詮釋了這個黨。
年輕的面孔、良好的形象可以得到選民一時的喜愛,但一個黨若要長期發展,一定要有自己清晰的定位,明確的路線來爭取選民長期的信任。試問,如果今天國昌離開了時代力量,那麼這個黨的招牌是什麼?還剩什麼?時力還能夠吸引、抓住諸多對新政治高度期待的中間選民嗎?
請各位同仁嚴肅思考這個問題。
-----------------
【時代力量的小綠魔咒】
時代力量的內部分歧,最大程度體現在對民進黨的態度上,我在第一段中已經說明過這是因為時力內部從未統合的緣故,政治上同陣營不同勢力各執己見時,就都去打,看結果誰的群眾多,這是簡單又實際的方法。但僅限於大家都處在同一個政治框架內時,如果連基本的大方向都各搞各的,那麼黨就會呈現高度精神分裂的詭異狀態,當前的2020大選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時代力量在選舉中與民進黨的競合關係,不論是以時間軸橫切或縱切,都呈現高度的不一致,以橫切來說,目前時代力量在區域立委的提名,有選區明顯需要和民進黨合作,卻又有選區直接挑戰民進黨現任立委,和民進黨究竟是要合作還是不合作?
以縱向時間來看,更是無比矛盾,各位還記得2015年時代力量中和立委候選人胡博硯老師為何退黨退選嗎?不就是因為在專訪中說了「如果民進黨不協調,不排除不支持蔡英文」,引起輿論譁然後迅速被黨部切割,翌日自己退黨退選為時代力量切割止血?
當時是2015年5月底,如今已是2019年8月,時代力量至今仍對是否支持蔡英文總統連任曖昧不明,在當年蔡英文對國民黨有壓倒性優勢時,時力早早就內部定調支持蔡英文,2019面對韓國瑜與蔡英文,時力這樣高舉理念的政黨,竟遲遲無法在兩人間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無非是怕被扣上小綠的帽子,但不論如何對外說明,恐怕都很難不給人2016害怕得罪泛綠選民,2020害怕被執政包袱拖累的觀感。
再以新北市第一選區為例,同樣的選區、同樣的呂孫綾、同樣的時代力量,兩次卻有截然不同的策略,上次面對國民黨的資深立委吳育昇,代表時代力量出戰的馮光遠最後和呂孫綾整合,退出選舉。當時黨內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去勸馮老師,甚至因此被他怨懟,埋下日後退黨種子?難道不是因為怕選到底馮呂分票讓國民黨撿了便宜嗎?現在卻又主動再次走回這條路,既然如此,何必當初?
「小綠」這兩個字的陰影是如此壟罩在眾多時力黨人心頭,但究竟什麼是小綠?怎樣才算是小綠?這樣的定義卻從沒有被談清楚過,似乎小綠是一個外界與媒體貼上的標籤,只要一但貼上就要使勁把它甩掉,這個黨是不是小綠竟處於被動狀態,小綠成了故事中的惡龍,人人都知道山谷的背後有條惡龍,卻從沒有人真正看過。
這樣的焦慮,來自於時代力量本身和民進黨的關係一直渾沌不明。時代力量成立之初的政黨定位非常單純,就是時代力量吸引中間、理念派選民,整合傳統綠營群眾的支持,來扳倒國民黨連霸選區。在國會裡民進黨加上時代力量區域與不分區的少數關鍵席次突破半數,促成立法院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這是2016的主軸。
但這樣的想像迅速在時力成功進入國會後破滅了,因為民進黨單獨取得了過半席次,時力戰略想定中的關鍵少數高地不存在,自此後黨內再無成功凝聚共識去定義時代力量的政黨定位,將詮釋權拱手交出,也就注定了在第九屆國會剩下的時間不斷面臨大綠小綠的困擾。
時代力量在這四年與民進黨關係惡化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台灣的選制本身就對小黨極為不利,在時代力量成長為第二大黨之前,永遠在單一選區:總統、縣市首長、立委都必須面對是否支持民進黨和合作與否的問題,也就產生小綠陰影;而堅硬的執政邊界也使時力無法參與治理過程,無從分享執政紅利,白話講就是雖然時力本身也喊要和民進黨一起打倒國民黨,但民進黨做得好那選民自然集中支持民進黨,時力反而必須在民進黨的缺陷中證成自己的價值,制度本身的框架註定了時力與民進黨的衝突。
在國會內,當黨的戰略定位消失,就變成必須單純在戰術層次取勝來鞏固黨存在的意義,也就是沒有定位上的不同,只有誰比較優秀,「更左更獨」是為代表。因此除了國昌個人強力的揭弊表現之外,時力黨團自然走向激進化的道路,在各個重大議題上必須踩得比民進黨更前緣,使民進黨人抨擊時力不務實、加蔥等指控。兩黨難以合作,因為給民進黨比讚就是在掏空自己地基,這都是黨沒有處理路線問題的後遺症。
坦白說,在我的觀點,所謂大綠小綠事實上是史觀的問題,一個黨要建立長期穩固基礎,必須要在歷史中刻劃國家的方向,在這個方向中鑲嵌自己的價值,這樣黨才有核心,才有穩定的方向;對外而言,黨的核心論述必須要能夠回答選民三個問題:
1. 我們從哪裡來
2. 我們該往哪去
3.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什麼
這樣的論述給予了人在共同體中、以及台灣在世界地景中的定錨,才有渲染力跟說服力。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史觀和民進黨的台灣史觀便是兩黨的群眾來源,即便是黨內最如日中天的政治明星也無法違背這個框架。對時力來說,如果順著國民黨228屠殺台灣人、白色恐怖、黨外運動、民主制度成熟這條歷史軸線走,那最終必然導向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終點;也就必然面對應該跟民進黨合作共抗國民黨的道德結論。
這是大綠小綠之爭真正的源頭,也是我認為時代力量目前應該和民進黨採取的戰略位置,但倘若時力真正想走出一條長久、穩固、與台灣土地相連的第三條路,那麼應該回頭在既有史料中重新爬梳,尋找並建立一條全新的歷史切入面,在這個軌跡之上闡釋台灣的發展。
我認為長遠來看,這是時力真正應該去發掘的路線,最近也跟一些黨內朋友討論了想來著手進行這個論述工作,可惜不論時間與我的能力皆太不足,未能在時力遭逢當前危機前將這個工作產出一點初步成果,力有未逮,非常、非常遺憾。
-----------------------
【時代力量與柯文哲】
時代力量作為一個高舉價值和理念的政黨,且批判性如此之強,還是一個旗幟鮮明的台獨政黨,理論上理當對柯文哲市長的種種親中言行作出反應,但很奇怪,時代力量遇到柯文哲似乎就變了一個人,要馬避而不談,要馬雙重標準輕聲細語,這實在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舉例:今年三月韓國瑜市長訪香港中聯辦,時力在官方粉專以「主權零分」嚴詞批判,到了七月柯文哲訪問上海與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會面,時力粉專的措辭就變成了「我們支持柯市長所謂的對等公開透明,更希望一旦對等公開透明不被中國接受時,柯市長能夠堅守立場,拿出態度。」一來一往之間,為何轉變如此之大?
事實上也不用答案,路人皆知當然是因為柯市長的支持者,所謂柯粉,與時代力量支持者高度重疊的關係,一旦抨擊柯文哲,便會引來柯粉憤怒的回擊,流失選票。
一個政黨,面對有風險的政治後果不可能完全迴避,就算如此久了也會被人看破手腳,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要決策時就有個問題跑出來:誰來負政治責任?
我在第一段說過,時力內部本質上更接近諸侯共治的狀態,因此在2018的選舉採取分區負責的做法,也就是台北主委操盤台北選舉,新北主委操盤新北選舉,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可說是時力裡的西伐利亞原則。
在去年的選舉中,時代力量在台北市提名了包括我在內五位市議員候選人。當時在內部大家對於支持柯文哲與否各有判斷,林昶佐做為台北市主委因不欲強勢主導方向影響大家各自最後選舉結果,於是發表了兩篇文章談論柯文哲,希望從中拉開空間,後果並不成功,而候選人也於選舉末段各自表態,台北在柯文哲這一題於是沒有統一的立場。選舉過後,對黨來說,柯文哲問題就變成誰要來扛政治責任的問題。
許多人批評為何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國昌鮮少談及台北市政或柯文哲?一來是基於對上述原則的尊重,二來,站在國昌的角度,為何他要來為黨扛這個擔子?比起時粉跟柯粉,昌粉與柯粉更是高度重疊,這在各個政治網路社群都能明顯觀察出來這個趨勢。以去年來說,如果說時代力量支持者中有七成支持柯文哲,那麼至少八成支持黃國昌,而在支持者外,兩人的政治路線除了主權方面以外,也有許多重疊之處,例如柯的「藍綠一樣爛」與國昌的「藍綠不過半」。既然台北沒有處理這一題,那麼他何須耗損自己的政治能量來接這個燙手山芋?這是人之常情。
既然時代力量檯面上的政治明星都沒有為黨承擔這個站在理念上理當批判柯文哲的責任,那麼這個問題就變成時代力量這個招牌的集體責任,所有人共同承擔。既然共同承擔,那麼似乎又好像沒有人需要承擔,且黨內凝聚共識成本如此之高,這個問題就被持續拖延到現在。
許多時代力量的成員對民進黨抱持高度敵意,認為時力與民進黨有選票競爭壓力,泛民進黨支持者又常在網路上嘲諷、攻擊時代力量,因此民進黨是時力的最主要競爭者,這一部分來自於上屆政黨票被民進黨招喚流失的陰影,一部分也是前線戰士在戰壕中的視野。
但我認為,柯文哲才是在政治上,時代力量當前的最大競爭者。
道理很簡單,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才會互相搶業績,而舒跑與可口可樂則否。這是經濟學替代品的概念,時力與柯就是互為替代品,所以柯文哲一直以來也對時力相當客氣,甚至將時力黨主席與時力切割,就是這個原因,因為現階段雙方駁火對彼此的政治發展都不是最理性的選擇。
以台灣社會來看,藍綠各自有其政治軌跡與社會基礎,國民黨以黨國意識形態、侍從分配體系和軍公教打造自己的群眾板塊,民進黨則以台灣主體意識、台灣本土社群、和農、勞工階級為基礎出發,但隨著時間發展和大環境變化,雙方都面臨越來越多群眾傳統網路接不住,例如被經濟成長遺落的小生意、大公司裡的社畜,一但你照顧不到這些人,也無法為他們發聲,人民自然會尋找新的政治代言人,這是第三勢力的群眾來源,這個群體我認為還在持續擴大中。
廣義上來看、時代力量、柯文哲、黃國昌、館長等人都是這個社群中的聲量品牌,彼此間擁有重疊但不完全相同的支持者。第三勢力群眾還沒有明確的意識形態邊界,最大的共通點大概就是素樸的正義感與對傳統體制的不信任、被背棄感。
如同去年我在選舉中對柯的批判,我認為柯文哲市長利用他廉能、親民的形象,吸引了許多對新政治有期待的第三勢力支持者,卻因為自己的政治利益,屢屢用民粹的手段發起鬥爭,破壞民眾對社會體制的信任,甚至弱化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政治邊界,倘若有朝一日柯徹底掌握了第三勢力群眾,勢必會對台灣的民主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不只是時代力量自身的存續,這個黨能否成為第三勢力裡的中流砥柱,建構出理性、建設性而非破壞性的第三勢力道路,這是我對時代力量現下最深的期待,也是我之所以還留在這個黨的原因,可惜目前為止看來,選舉太近、理想太遠。
-----------------------
【時代力量總路線檢討】
「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這是時代力量在2016標榜的口號,也是這個黨最原始的目標:打倒國民黨。然而,在洪慈庸、林昶佐、黃國昌三人分別拉下楊瓊瓔、林郁方、李慶華後,四年過去,這個目標是失敗的,因為顯然國民黨並沒有被打倒,反而絕地大反攻。而究竟在進入國會後,具體要怎麼實踐打倒國民黨這個目標,政治上的進程如何規劃,黨也沒有藍圖來執行。
這是所有時代力量成員要捫心自問的問題:「到底『打倒國民黨』還是不是我們政治上第一優先的目標?」
是的話,怎麼做?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目前,黨內明顯蘊含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性格,根本的差別就是時代力量與藍綠兩黨間的距離。一種,是認為時力應該與民進黨合作,共同對抗國民黨復辟;第二種,則是在藍綠兩黨間保持等距,就個案與政策監督批判。
這是時代力量真正的路線問題,長久以來被埋在檯面下、隱而不鬥的衝突。
不論是柯文哲的「藍綠一樣爛」,或是國昌在立法院拉出的「清廉 vs 弊端」都是一種在藍綠兩黨之間中立的形式。「藍綠一樣爛」,任何對台灣民主歷史以及政治現實稍有理解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句去脈絡帶風向,與事實違背的話。即便站在最嚴格檢視的立場,馬英九執政與蔡英文執政,何者實現比較多時代力量支持的價值與政策方向,難道我們分不出來?
而以監督對抗權貴結構,創造一個新的政治分野,這樣的路線,或許有機會能夠突破既有的藍綠板塊,讓時力繼續穩定成長,但這個路線本身是由不斷不斷的戰鬥串連起來的,無法預測事件,政治上也沒有明確的遠程方向。我認為,政黨的功能,終究還是要給支持者指引一個方向,告訴大家,我們究竟希望把這個國家開往什麼方向?更何況,以時代力量如此重視台灣獨立這四個字的政黨,主權議題、中國威脅,我們怎麼能夠不視為優先問題?
如果將視角拉出立法院、拉出台灣政府部門之外,拉出台北市、拉出台灣,我們會看到,中國正在殘忍的壓迫周邊民族的生存空間,上個禮拜,香港23個公部門發表聯合聲明,嚴詞批判港府,港人已經幾乎要走到了武裝抗暴的前線。我們能獨善其身嗎?台灣能置身事外嗎?
反紅媒,多少人在雨中走上街頭,不就是因為真切感受到這是正在發生的威脅?國民黨與共產黨勢力結合,加上韓國瑜捲起的民粹風暴,眼看就要對台灣民主構成最強烈的威脅,時代力量這時候難道還要猶豫嗎?還能不採取行動嗎?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Elie Wiesel 曾說:「我們必須選邊,中立只會幫助壓迫者,而從非受害人。」
在美國與中國之間中立,就是選擇站在威權,在藍綠間中立,我認為同樣亦相去不遠。
赤裸地講,我至今仍打從心底相信「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以我所學習的台灣的歷史發展,以我這幾年在政治圈工作的所見所聞,我依然認為國民黨是阻礙台灣進步,邁向下一階段的最大障礙。
過去國民黨阻擋台灣民主化,民主化後阻擋轉型正義,阻擋各項社會改革,現在要阻擋台灣在美國幫助下真正脫離中國勢力影響,阻擋台灣建構成一個更成熟更穩固的自決共同體,國民黨永遠都為了自己的利益站在危害台灣的那一端,這就是這個1949年來到台灣的殖民政權和台灣本土社會間永恆的衝突。
這樣的政黨,如果時代力量如果不能夠讓時力的支持者們明白:台灣必須先面對這些歷史的沉痾,花費更多時間解決檯面下根深蒂固的結構問題後,才有可能向真正公平、效率的社會更邁向一步,那麼這個黨,我認為有愧於諸多對時代力量推動台灣寄予厚望的人,也辜負了當年時代力量創黨的精神。
如果時代力量怯於小綠的心魔,怯於將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的差異說出來,怯於指出台灣應該要走的方向,那麼即便時代力量本身成長了,但國民黨執政完換民進黨,民進黨執政完再換國民黨讓它復活,這樣台灣社會會變得更好嗎?容我提醒大家,台灣打從有總統和國會直選以來,歷史上只有一次真正政黨輪替就是2016年,這是一個多麼艱難不容易才走到的下一階段,難道我們要讓它倒退,所有努力都變成白費嗎?
這不是什麼用大局綁架、或是某些人口中嘲諷的芒果乾吃太多,真實處境就是如此,大家知道台灣在世界上其實是相對富裕、安全、穩定的地方,那麼也應該要了解,這樣的狀態有多麼不容易,它需要這個社會付出力氣、付出汗水維護,即便過程發生一些問題,也不該因此中斷。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夠生活在相對安定的環境裡,就是因為有國家的壁壘幫我們擋下中國的入侵,如果讓國民黨重新上台自毀長城,那麼不知道會有多少勢力因此滲透進台灣。用積木堆起城堡要很久,推倒它只要一瞬間,時代力量在這個關頭還有模糊的空間嗎?
這不是時代力量哪個人,或是黨主席要獨自處理的問題,而是時代力量所有人必須共同面對。
我在此向所有時代力量的夥伴沉重的提問:
時代力量到底有沒有勇氣說出:「對,我認為現階段民進黨繼續執政,時代力量作在野黨監督,這才是對台灣有幫助的。」?
時代力量能不能夠和民進黨合作,讓台灣歷史開向我們期待的方向?
自2015年入黨至今,儘管一路上諸多質疑,基於政黨倫理,此前從未公開批判,今天到了這一步,實非我所願。如果時代力量還是無法面對自身的矛盾,還在困於選票計算,迴避應該承擔起的社會責任,那麼我對這個黨的期待、在這個黨的路,或許也走到了盡頭。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吳青峰 官方專屬頻道 Wu Qing Feng's Official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脆弱的時刻 獻給每份勇敢的靈魂 雖然生命很難 我的心仍然〈柔軟〉 🎧 數位收聽 https://umg.lnk.to/QFRR 他拾起了一個當時的承諾, 想起了很多過往的回憶。 在回憶裡行走的人,看著景象 時而模糊溫暖,時而尖銳痛苦。 這一段漫長的路, 他沒有猶豫的向前, 儘管回憶的...
「愛 你 到底 一 綾」的推薦目錄:
- 關於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吳崢 Facebook
- 關於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 關於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Facebook
- 關於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吳青峰 官方專屬頻道 Wu Qing Fe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 關於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吳青峰 官方專屬頻道 Wu Qing Fe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 關於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嘎老師 Miss Ga Youtube
- 關於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一綾-愛你到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愛你第一名(官方完整版MV) HD【三立『戲說台灣』片頭曲】 的評價
- 關於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一綾愛你到底 - YouTube 的評價
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八卦
【2020選舉是為年輕人投的】
我是被国民党逼出來支持民進黨的。
原本我還是能上上通告,接一些商業演出,還同時開餐廳賺錢,沒參與政治前紅霉才沒興趣報導我讀研究所——社科院的研究所你們以為有多少人想讀?🙄️
但中国国民党借助中国共產党的力量,只為了搞爛台灣來掠奪權力與利益,你們一定很訝異国民党都不掩飾完全做自己了,為什麼支持度還這麼高,除了既得利益者的分贓政治,更多是根深柢固的奴性。
我不會要大家去跟韓粉溝通,不要浪費生命在醜陋的事物上面,我真心話是『沒一拳從韓粉臉上灌下去,真的是我修養好。』只是我有偶包不能公開說。
🌶️我是1450副團長,我從政治冷漠到積極參與,我原本覺得台派大小黨都好,但經過時間檢驗,這次我三張票都投民主進步黨。
(但台灣基進和綠黨都很好)
雖然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到底誰是“新潮流”?也從沒遇過“獨派大老”,但我可以說我對民進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年輕人,這次民進黨最想溝通的對象就是你們。》
因為你們現在笑民進黨的話,及對政治不以為然的心態我都有過,但民進黨或說蔡英文也行,他們從沒放棄跟我們溝通。
所以民進黨的選舉策略都是希望年輕人關心政治,要喊愛台灣得先從認識台灣開始。
當你們開始關心政治時,自然就能分辨哪個政治人物在做事,而哪個政客在作秀。
這就是為何民進黨努力對年輕、青壯族群溝通,但国民党只想(靠仇恨)動員保守勢力。
有做事的人不會怕大家檢驗,現在資訊這麼公開透明,把各位上網購比價錢、挑CP值的態度拿出來關心政治,保證台灣民主素養越來越成熟;国民党就不敢推出吳斯懷、葉毓蘭這種咖,而蔣萬安也不會連吭都不敢吭一聲⋯⋯(不敢表態就是表態)
🌶️今天晚上18:00我會去北平東路《下架吳斯懷之夜》,這個活動當然是希望年輕人回家投票,因為就是有一大票人不見棺材不掉淚,非要美國放生台灣,非要中共🇨🇳靠武力侵略及台灣內戰才清醒,然後罵:「幹!!!民進黨為什麼不早說⋯⋯」
等到那天也不用教訓民進黨了,你們只剩国民党吳斯懷及新黨邱毅讓你們投票。
你們知道國防預算是機密,立法委員及國防部會在一間密閉的空間審核討論,国民党放了吳斯懷、新黨放邱毅進去,你們覺得還會有秘密嗎⋯⋯
不要說吳斯懷搭私人專機飛過去跟習近平報告,或邱毅直接在匪台跟全中国人民說(新黨在媒體上說中国(共)有知的權力)。
這些人的手機都裝『微信』你們會意外嗎?
搞不好好友圈一堆共產党員呢⋯⋯
如果不幸政黨票讓他們變成立委,那立法院就更需要大家送保護台灣的人進去!
我不需製造危機感,也不會要大家樂觀,我直接開誠布公跟你們說誰目前在“落選邊緣”。
台北:
1、吳怡農《2號》
2、許淑華《4號》
新北:
1、賴品妤《6號》
2、呂孫綾《6號》
桃園:
1、鄭寶清《5號》
2、黃世杰《1號》
新竹:
1、鄭朝方《4號》
苗栗:
1、羅貴星《2號》
台中:
1、洪慈庸《3號》
2、莊競程《2號》
3、陳柏惟《2號》
彰化:
1、洪宗熠《4號》
2、陳秀寶《2號》
南投:
1、蔡培慧《2號》
雲林:
1、蘇治芬《2號》
花蓮:
1、蕭美琴《2號》
我話都講這麼白了,你們一定知道我要拜託大家做什麼事,既然是邊緣代表拼年輕人投票率就會贏!
是自己選區的立委請自己認領,除了務必去投票外,你們得在網路上多分享新聞,該筆戰就筆戰;去報名志工在街上發文宣舉牌,一個人舉牌就等同多一個大樓看板,所以志工超級重要!!!!!!!!
晚上我會在現場直播,天氣可能不好,但我希望你們都來,來個十分鐘都好,穿好保暖衣物、雨衣(具),31號民調就封關了,剩沒幾天一起衝一波啦!!!
蔡英文 Tsai Ing-wen
四百萬年以來,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相互碰撞中,台灣一直就是持續向上、仰望星空,未來也就是這樣。(by 唐鳳)
#致自由
────────────────────
設計 design : 葉忠宜 Yehchungyi
中文字體訂製:Joe Chang
攝影:ShaoJou Huang
印刷:布旗by 古根漢美術印刷設計有限公司
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Facebook 八卦
他就像個浪人。拍攝《黑金丑島君》的過程中,是他三十歲生日,說自己十五歲入行到現在十五年,如果人生活到六十歲(暫定先活到六十歲),十五歲到三十歲再到完美句點的六十歲,現在已經過去一半了,「時間不多,應該活得積極一點」。
⠀⠀⠀⠀⠀
雖然,覺得自己除了演戲什麼都不會,但他不想限縮人生的可能性,所以到處像在玩一樣的工作。這邊說的「到處」,不只是物理上的移動(從鹿兒島離鄉到東京打拼什麼的),更像是,在各種地點找好玩也可以玩的舞台,然後一臉嚴肅正經地搞笑。
⠀⠀⠀⠀⠀
比方說,明明沒有要來廣告自己的作品,但就是專程去日本電視台深夜偶像番《AKBINGO!》跟偶像們玩妄想遊戲(這傢伙可是資深優子飯爹斯呦),有時顏藝(就像他每次在拍CM時常有的不正經表情),有時像個害羞的少年不好意思起來。
⠀⠀⠀⠀⠀
或是日版《脫線舞男》舞台劇巡演,在日本各大会場直接脫個精光(內褲也脫了的那種),跳舞唱歌──他歌藝可不是玩票等級,除了跟赤西仁組過限定團體,同時還是三人樂團的主唱(順帶一提吉他手是綾野剛)。
⠀⠀⠀⠀⠀
更不用說在《全裸監督2》劇照中,僅穿著一件BVD內褲的他和充滿野心的笑容及坐姿,身邊簇擁著大捲髮AV女優,看似浪蕩不羈卻又如此令人印象深刻。
⠀⠀⠀⠀⠀
到處闖盪,什麼樣的舞台幾乎都參過一咖,於是,看到他又到哪玩的消息,大家都只會不懷好意的笑笑,因為不意外啊,畢竟他是勇者,但其實,他更像臉上滿是鬍渣的浪人,幾乎沒有什麼事情能綁住他的浪人。
⠀⠀⠀⠀⠀
但說到底,這花上一輩子也走不完的全世界,就是他可以自由奔放的超大舞台。
⠀⠀⠀⠀⠀
作為役者,無論寫書、無論在臨時緊急深夜節目不發一語的當山田教教主(來賓松岡茉優女士說她從未見過那樣amazing的山田先生)、無論當量胸圍活動的主持人(「測量時可能會碰到您的胸部,還請您見諒」),無論做辛苦的電影製片參與選角(拍攝場景下雨或積雪,再帥的製片還是得親自下來清理積雪以及打掃),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作為「山田孝之」這個人能做出的有趣表演。
⠀⠀⠀⠀⠀
關於表演,他在紀錄片《山田孝之的痛苦與榮譽》裡,是這麼說的:
⠀⠀⠀⠀⠀
「當演員自行研究角色的心理,一層一層向深層挖掘,最終會進入他人難以理解的深度。電影結束後,角色的人生如何發展,出場之前,他們經歷了多少,他們在電影這段時間接觸過的人,以及在其他時間又是如何相處的,演員必須自己先想清楚,找出活在劇中的狀態,以及和其他人的互動模式,再進一步思考,人與人接觸後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
他看起來總是奔放自由,看到他的粉絲或觀眾會覺得這傢伙一定又是來玩的,不,其實他做什麼事都是無比認真,認真到觀眾看見那樣的嚴肅神情,會忍不住笑意。不信的話,仔細想想《勇者義彥》名聞網路迷因界的「勇者が巨乳が好きで何が悪い」還有「これは、懐刀です」,那樣一臉正經的表情,還真是令人肅然起敬。
⠀⠀⠀⠀⠀
但這就是他的搞笑風格,以及表演方式。
⠀⠀⠀⠀⠀
2008年,Joaquin Phoenix宣布息影,決定去當RAP歌手,並做出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事情,正當所有人都覺得他的演藝生涯一定完蛋了,兩年後,他與好友Casey Affleck推出一部名為《I’m Still Here》的偽紀錄片,告訴大家他在這兩年時間,都在扮演角色名稱為「Joaquin Phoenix」的一齣鬧劇。
⠀⠀⠀⠀⠀
四年後,偽紀錄片形式的日劇《山田孝之的東京都北區赤羽》,是讓一臉正經的男主角,與Joaquin一樣,在最開頭就嚷著「我要息影了」,覺得自己總是過度投入角色,為了找尋自己,所以搬到奇人特多的東京赤羽去挖掘自己的性格。
⠀⠀⠀⠀⠀
當然,他並沒有息影,而這整齣偽紀錄片也不斷丟出「喂喂這是假的呦」的影像線索給觀眾看,但他身為專業演員,在東京赤羽的日常裡頭各種應對,又有多少是真是假,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會知道吧。
⠀⠀⠀⠀⠀
因為,所謂表演,是自己必須先理好情緒,想清楚,成為現場最認真的人,而那樣的認真與投入,勢必會傳達給觀眾。
⠀⠀⠀⠀⠀
接演寫實的《兇惡》或溫情的《一步一步的愛》,與演繹瘋狂村西透的《全裸監督》或實驗性質強烈的《山田孝之3D》,要玩就要好好玩,要鬧就要正經鬧,這一切都是他的表演。於是,像個可以到處瘋癲的浪人,全世界任何一處都是他的舞台,無可辦識是真是假的終極舞台。
⠀⠀⠀⠀⠀
⠀⠀⠀⠀⠀
⠀⠀⠀⠀⠀
CATCHPLAY+《山田孝之的痛苦與榮譽》線上看:https://bit.ly/3jEhBOo
⠀⠀⠀⠀⠀
另有山田孝之一改浪人、搞笑形象,飾演努力照顧女兒長大的單親爸爸的《一步一步的愛》:https://bit.ly/3hqwTUi
⠀⠀⠀⠀⠀
你最喜歡哪一種山田孝之呢?
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吳青峰 官方專屬頻道 Wu Qing Fe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在脆弱的時刻 獻給每份勇敢的靈魂
雖然生命很難 我的心仍然〈柔軟〉
🎧 數位收聽 https://umg.lnk.to/QFRR
他拾起了一個當時的承諾,
想起了很多過往的回憶。
在回憶裡行走的人,看著景象
時而模糊溫暖,時而尖銳痛苦。
這一段漫長的路,
他沒有猶豫的向前,
儘管回憶的任何一處都傷害著他
走到回憶的最後一刻,
他埋下了承諾,
紀念那一段過往。
生命的難,能淬鍊出柔軟的心,曾經的熱,都可能會被無可預期的失去,變得冷冽。在很多很多的以後,發現時間正是一份溫柔的柔軟,以無形,帶我們經過苦澀與美好:「雖然你不再愛我,我仍然愛我自己。」是否,那份柔軟,正是我們的勇敢?
〈柔軟〉的歌詞來自詩人李格弟之手,歌詞的直白自述,讓青峰書寫的旋律,順著詞意的伏流自然融入。這首作品,雖然青峰也曾演唱過幾次,卻一直看不到當初寫曲時的畫面,直到這次專輯製作時,聽見吉他手小洋錄這首歌,當時的畫面突然再次浮現,也因此完整了2020年青峰版的〈柔軟〉。
【Song Credit】
詞|李格弟
曲|吳青峰
製作|徐千秀
編曲|鍾承洋
鼓|黃亮傑
Bass|黃群翰
吉他|鍾承洋
鋼琴|張少瑜
合成器|蘇玠亘
弦樂|曜爆甘音樂工作室
第一小提琴 蔡曜宇、朱奕寧
第二小提琴 駱思云、黃雨柔
中提琴 甘威鵬、牟啟東
大提琴 劉涵隱分子、葉欲新
樂器、弦樂錄音|單為明 @Lights Up Studio
錄音助理|于世政
人聲錄音|吳青峰 @青Home
檔案編輯|單為明
混音|樊乃綱 @有禾錄音室
母帶|Randy Merrill @Sterling Sound
封面攝影/多媒體媒材|登曼波﹑林建文@波文映畫社
單曲封面設計|謝富琇
藝人彩妝|張婉婷
藝人髮型|Edmund Lin from ZOOM Hairstyling
藝人造型|major tom
【MV Credit】
Production|
人森工作室 Foresters Studio
Director|
涂皓欽 Tu Hao-Chin
2D/3D Animation|
葉依柔 Mich Yeh
2D/3D Animation|
方綾琳 Fang Ling-Lin
張涵君 Chang Han-Chun
蔡佳錡 Tsai Chia-Chi
手寫字|吳青峰
歌詞翻譯|Steve Bradbury﹑Hazel Chang
〈柔軟〉
晚上漸漸變得很冷
這才發現夏天走得一點不剩
月光變得薄薄的
你的雙手交疊只能擁抱你自己了
我們慢慢變得很冰
冰到整個星空沒有一點聲音
回憶變得很乾淨
就像詩人說的沙灘留不住任何腳印
雖然生命很難
我的心仍然柔軟
雖然你不再愛我
我仍然愛我自己
時間的味道苦澀而又美好
苦澀美好美好到啊令我
令傷心的我覺得羞愧
無以為報
雖然生命很難
我的心仍然柔軟
雖然你不再愛我
我仍然愛我自己
也不忍心去傷害愛過的你
但是那痛啊那痛無以匹配
到底每天有多少人
死於心碎
每天到底有多少人
死於心碎
-
從你的印象深刻 到他的集結成冊
吳青峰第二張專輯《冊葉一:一與一》
收錄8首譜曲之作及8首作詞之選
🎧 實體購買/數位收聽:https://umg.lnk.to/QFCYYYYUY
#吳青峰
#冊葉一
#柔軟
-
🎬 上冊MV
〈費洛蒙小姐〉https://youtu.be/2cX7SzDSA5o
〈我會我會〉https://youtu.be/VUcHG43p_2Y
〈沙灘上的佛洛一德〉https://youtu.be/UTT4x4_D3xE
〈最難的是相遇〉https://youtu.be/5sbFn-FPdAk
〈阿茲海默〉https://youtu.be/9wNkBJpzpZQ
〈穿牆人〉https://youtu.be/3TWnpeFg_wo
〈柔軟〉https://youtu.be/qjSsdOoMhcY
〈低低星垂〉https://youtu.be/7_oAVAKZsyc
🎬 下冊MV
〈寧靜海〉https://youtu.be/hEJ1LIKCbmw
〈等〉https://youtu.be/KBpkD06Yp_o
〈年輪說〉https://youtu.be/7M8GD3pHLek
〈困在〉https://youtu.be/x_4B6Gp8ar8
〈一點點〉https://youtu.be/trfYUpA369o
〈迷幻〉https://youtu.be/pR3bvNzeWJc
〈月亮河〉https://youtu.be/luQ55zDwhYE
〈極光〉https://youtu.be/-Sc8wUdPEY8
……………………………
▶ 吳青峰 IG:https://www.instagram.com/imqingfeng
▶ 吳青峰 FB:https://www.facebook.com/WuQingFeng
▶ 吳青峰 微博:https://www.weibo.com/u/1822796164
🔔 訂閱吳青峰官方專屬頻道:http://bit.ly/qingyoutube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jSsdOoMhcY/hqdefault.jpg)
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吳青峰 官方專屬頻道 Wu Qing Fe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迎接安眠後,不知會不會來臨的曙光
低低星垂,這是燦爛無比的夜
🎧 實體購買/數位收聽:https://umg.lnk.to/QFCYYYYUY
李格弟作詞,吳青峰譜曲,初次見於2008年幾米音樂劇《向左走向右走》的〈低低星垂〉。劇中,此首歌曲是個寧靜又燦爛無比的收尾,在音樂劇的最後一刻,把那些經歷的情緒唱出:每人內心的燦爛無以言喻,而夜空的星垂替代言語,閃爍著。青峰在譜曲時,為了表達出這個結尾感,化用了兩首古典樂送葬曲為基底:蕭邦的〈送葬進行曲〉以及拉威爾的〈夭折公主的巴望舞曲〉,以音樂做死亡寂滅的意象。那寂滅所象徵的,更像一道未知的曙光。專輯以此首歌曲收尾,像結束在一片充滿星塵的寂靜海洋上,對未來眺望……
而他的每首歌,都蘊藏著一片海洋。
【Song Credit】
詞|李格弟
曲|吳青峰
製作|徐千秀
編曲|鍾承洋
吉他|鍾承洋
鋼琴|張少瑜
合聲、合聲編寫|吳青峰
樂器錄音|單為明 @Lights Up Studio
錄音助理|于世政
人聲錄音|吳青峰 @青Home
檔案編輯|單為明
混音|黃文萱 @Purring Sound Studio
混音助理|沈冠霖
母帶|Randy Merrill @Sterling Sound
【MV Credit】
Production|
人森工作室 Foresters Studio
Director|
涂皓欽 Tu Hao-Chin
2D/3D Animation|
涂皓欽 Tu Hao-Chin
Assistant Animation|
方綾琳 Fang Ling-Lin
張涵君 Chang Han-Chun
蔡佳錡 Tsai Chia-Chi
手寫字|吳青峰
歌詞翻譯|Steve Bradbury﹑Hazel Chang
〈低低星垂〉
低低星垂
這是燦爛無比的夜
到底是愛上了
還是微微地醉
狂喜翻飛
我覺得暈眩
燦爛無比的夜啊
低低星垂
移動 流浪 旋轉
勇敢 溫暖 慈悲
-
從你的印象深刻 到他的集結成冊
吳青峰第二張專輯《冊葉一:一與一》
收錄8首譜曲之作及8首作詞之選
🎧 實體購買/數位收聽:https://umg.lnk.to/QFCYYYYUY
#吳青峰
#冊葉一
#低低星垂
-
🎬 上冊MV
〈費洛蒙小姐〉https://youtu.be/2cX7SzDSA5o
〈我會我會〉https://youtu.be/VUcHG43p_2Y
〈沙灘上的佛洛一德〉https://youtu.be/UTT4x4_D3xE
〈最難的是相遇〉https://youtu.be/5sbFn-FPdAk
〈阿茲海默〉https://youtu.be/9wNkBJpzpZQ
〈穿牆人〉https://youtu.be/3TWnpeFg_wo
〈柔軟〉https://youtu.be/qjSsdOoMhcY
〈低低星垂〉https://youtu.be/7_oAVAKZsyc
🎬 下冊MV
〈寧靜海〉https://youtu.be/hEJ1LIKCbmw
〈等〉https://youtu.be/KBpkD06Yp_o
〈年輪說〉https://youtu.be/7M8GD3pHLek
〈困在〉https://youtu.be/x_4B6Gp8ar8
〈一點點〉https://youtu.be/trfYUpA369o
〈迷幻〉https://youtu.be/pR3bvNzeWJc
〈月亮河〉https://youtu.be/luQ55zDwhYE
〈極光〉https://youtu.be/-Sc8wUdPEY8
……………………………
▶ 吳青峰 IG:https://www.instagram.com/imqingfeng
▶ 吳青峰 FB:https://www.facebook.com/WuQingFeng
▶ 吳青峰 微博:https://www.weibo.com/u/1822796164
🔔 訂閱吳青峰官方專屬頻道:http://bit.ly/qingyoutube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_oAVAKZsyc/hqdefault.jpg)
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嘎老師 Miss Ga Youtube 的評價
好溫柔的音色~
喜歡~❤️
◇ 原影片請至此連結觀看:https://youtu.be/_E8vUzRBd7w
◇ 影片中言論為個人經驗分享,非 官方立場。
💁🏻♀️ 嘎老師推薦CP值超高器材👇
▶︎ 宅錄必備麥克風 🎤 :https://reurl.cc/pyYX5d
▶︎ 翻唱必備電子琴 🎹:https://bit.ly/2Xb0PLz
▶︎ 超便宜高音質耳機 🎧:https://reurl.cc/m9x5xM
✨ 【嘎老師練習生制度】
想當歌手?想當網紅?想讓你的好歌聲被更多人聽見嗎?
✮ 練習生制度簡章 (請先閱讀我)▶︎▶︎ http://bit.ly/2G3NHy8
✮ 報名入學檢定考 ▶︎▶︎ https://reurl.cc/ObKaYD
✮ Line 搜尋 @missga ▶︎▶︎ https://line.me/R/ti/p/%40missga
✮ 來電了解練習生制度 ▶︎▶︎ (02)2975-9595
----------
👇參考影片👇
#240 深夜廣播 高CP值麥克風!宅錄必備 讓聲音控愛上你!
►► https://youtu.be/Q9cdgFf6SvQ
----------
◇ 點選播放清單,看更多影片 !
《練唱前的超簡單樂理》►► https://goo.gl/tkxzAY
《聲音改造企劃》►► http://bit.ly/2IglqEb
《影片論壇》►►http://bit.ly/2Ujifkf
《嘎名人唱歌》►►https://goo.gl/nXkh5Y
《街頭接唱挑戰》►►http://bit.ly/2UkdLtA
《練習工具》►► https://goo.gl/xng656
《K歌前必看》►► https://goo.gl/abZXqu
《我的高音唱不好》►► https://goo.gl/Uh2tL7
《聲音觀念與迷思》►► https://goo.gl/dD9QiM
《我的聲音沒有穿透力》►► https://goo.gl/UbktkD
#郁可唯
#路過人間
#我們與惡的距離
----------
◇ 上一集《#271 陳零九&邱鋒澤《天黑請閉眼》狼人殺必聽歌曲!》
►► https://youtu.be/B0EiC_InjZ4
◇ 下一集《#273 BTS《Boy With Luv》超細節音色分析》
►► https://youtu.be/vEHvPnJKFfU
----------
歡迎追蹤我的社群平台喔!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iammissga
◇ 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IAmMissGa
◇ TikTok(抖音台灣) ►► http://vt.tiktok.com/dPq5xa/
◇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315912388
【製作團隊】
- 企劃:王意綾
- 企劃執行:王意綾
- 剪輯&後製&美術 & 封面:李莊穩
- 演出:嘎老師 Miss G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EHvPnJKFfU/hqdefault.jpg)
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愛你第一名(官方完整版MV) HD【三立『戲說台灣』片頭曲】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禧多唱片甜心寶貝「毛豆公主 一綾 」2021年推出最新專輯「 愛你 第 一 名」製作人:李明洋禧多唱片甜心寶貝「毛豆公主 一綾 」在2021年推出最新專輯「 愛你 第 一 ... ... <看更多>
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一綾愛你到底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2019/10/26#嘉義梅山公園#台三明珠梅山亮起來#聯歡晚會. ... <看更多>
愛 你 到底 一 綾 在 一綾-愛你到底 - YouTube 的八卦
一綾 - 愛你到底. 66 views 1 year ago. 仁者龜. 仁者龜. 6.2K subscribers. Subscribe. 0.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