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工作長文》
公司就要九週年了!從最開始的好幾天才接到一張訂單,到現在如圖片上看到的一大疊還只是每天出貨的一小部分,面對著自己公司的成長,每個創業人都是感性的。
如果有機會,我絕對鼓勵有渴望的人嘗試創業,雖然每個人能從中獲得的、以及最終走向的都不會相同,但都仍是一場有絕對價值的心理磨練。例如談談我,九年前跟九年後,覺得自己最多的成長與獲得是什麼...
十八歲的時候,因為對社會感到新奇,覺得自己能接觸到同年齡人暫時較少能接觸到的領域而感到自己高人一等,那時候的自己是帶些驕傲的。當然現在回想起來以前那些都還稱不上成績的成績拿來驕傲是有些可笑,但畢竟那時的自己對一切都感到新鮮,也特別容易放大心中的任何小感動。在那個階段也是特別感性的,逢人就特別愛分享創業的艱辛,也會有一種...「怎麼樣?我說的這些你都沒經歷過吧?很難懂對吧?」的自傲心情。
特別喜歡放大自己的辛苦來證明自己是個有點能力的人!賺了一些小錢也特別喜歡將成就炫耀於無形,將自己懂得的事情稍加誇大到超越自己懂得的範圍再高談闊論給別人聽。
但好險我有個比我見過更多世面的合夥人!在這九年裡頭,他不像我容易被小事急得跳腳,也不比我容易受到利益的誘惑。九年來,我們收到過各家電視台的採訪邀請,但他都推掉了,我好幾度不能理解的與他起過爭執,但他只留下一句我至今回想都無盡感謝的名句:他要我永遠記得「成也是媒體,敗也是媒體。」
因為這句話,我們逐漸有了共識,工作就是好好的做,不要誇大也不用炒作,當然我們也許有機會一炮而紅,但一炮而紅背後可能為品牌帶來的隱形傷害也不是我們可能料想得到的,另一方面,瞬間爆紅的結果不僅會讓我們走得不踏實,也很有可能改變創業人(我本人)的心理素質,讓我真的以為自己很行。
那個初期的自己就像一隻井底的青蛙,但好險,真的好險我有一個心理素質很良好的合夥人,很有耐心的慢慢磨掉我的傲性。
漸漸的我明白好的東西不怕考驗,也不怕沒人看見,只是需要時間,我們真的熬了蠻久,但始終腳踏實地。就舉個例子,我們的商品是在中國加工的,這件事情是我們最初時最快無異議達成共識的,因為我們的商品特殊,台灣真的沒有工廠做得出來,我們選擇向外去尋找符合我們對水準渴望的生產廠。這是對品質的堅持我們沒有猶豫,也從不考慮在包裝袋上動手腳打上我們是 MIT(我有一百種可以讓主商品在中國製造但外包裝打上 MIT 的辦法但我沒有這樣做)其實也沒有為什麼不要,純粹是覺得麻煩,還有走到這麼多年以後我們甚至已經直接投資了工廠,以力求能掌握更好的品質。所以也就不假惺惺的說「因為我們是良心企業啊」的這種作秀的話給你看了,反正一切就是出於覺得沒必要也出於懶,以及我並沒有覺得我們的工廠很爛,就這麼簡單。
但當然所有的生產都是無法百分之百的保證瑕疵率是零,這一點也是我很大的學習,一直在努力,正所謂每個創業人的心中肯定都有著來自渴望產品永遠不出包的痛。
逐漸的,我見過的、親自處理的事情多了,我在這些年也被磨得淡定了。低調的性格是這九年來我最寶貴的獲得,我不再像當初那樣喜歡逢人就高談闊論,甚至我也很不愛在公眾場合有新朋友的聚會中被人問起工作然後要我分享,因為我實在不知道九年的心路轉變我要如何花十分鐘說給一個陌生人聽。
在我因為創業上了康熙以後,我曾在網路評論上看到有人說:「美樂蒂以前寫工作文時還神秘兮兮的說為避免廣告嫌疑所以不透露自己的品牌,結果卻跑去上了康熙,有種被騙的感覺,覺得一切都是一場預謀鋪路。」其實那次康熙真的是場意外,是人情的原因所以我答應去湊人數的。不過窩心的是我看見有一個網友回覆:「這個品牌也不是在上了康熙之後紅的,不知道有什麼好不開心的。」而這的確也是一個事實,因為品牌不紅大概也不會有任何收到人情壓力的機會讓我有榮幸上節目去談人生勝利組這種主題了。
凡事牽扯利益,確實就會讓人們比較敏感,不能否認的是我多了一個平台,確實是多了一個宣傳的機會。雖然有時還是不懂為什麼有些人會視別人賺錢為一種罪惡,但自己腳踏實地就好了,這也是我想分享給已創業或想創業的每一個人!像我們放棄過很多不錯的曝光還有炒作的機會,坦白說也許是少賺了一點錢,但也少承擔了一些風險,品牌即使成長速度真的蠻緩慢的,但我們所有人在這場每天汲汲營營的生活戰場裡,工作得也還算得上是開心。世俗的說,我其實想賺超多錢的,但我也很信命,先把該做好的做好,後面老天要給你多少獎勵,也是註定的。
我這樣被創業所造就的性格養成,也逐漸延伸到粉絲團的經營上。初期經營也像創業之初,會寫很多的文章、會希望獲得很多的關注,逐漸的心境再轉換為一切隨緣,腳踏實地經營來的網友,感覺也會比較真實。也能舉團購的例子,其實我開團蠻多次,品牌大概三四家,但團購邀約的廠商應該不下四五十家,最後勝出的是哪幾家呢?是 Beats、是 iFit、還有大家想要的健身車品牌。我也曾見過網評上說對我開團感到失望,我懂那同樣是一種來自對人性抗拒不了利益所感到的失望。但其實從第一次開團我在文中寫下,只要這是大家想要的知名品牌,我能用凝聚的力量讓網友買到比外面便宜的價格同時廠商也有賺錢,我就願意接(當然我自己也有回饋,這是我也寫在文中的,非常老實的寫,因為何必騙,沒有人會花時間做白工的,而你拿到你的優惠、廠商賺廠商的錢)但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品牌我就不會利用我的影響力去煽動網友買單了。
Sorry 有點把文寫歪,但好久沒寫工作文了,大概是因為我明天又要出國去出差了,所以我今晚文思泉湧吧。生活裡真的要扮演的角色太多了,爸媽的好女兒、姐妹們的好朋友、鐵男的同居人、同事的好(?)主管,還有管理一個部落格以及找時間去健身。
我慢慢的覺得時間越來越不夠用了,因為爸媽逐漸在老、公司越來越忙、狗也越來越機掰、體重也越來越降不下來,我在上禮拜跟我爸媽說,我從現在起承諾他們,每個週末都會陪他們吃一餐飯,再忙都要有一餐。
因為我很老實的跟他們說,我為了要有良好品質的生活,工作跟朋友(包含純朋友跟工作交際需要的朋友)我都無法放棄,但是我因為這些也犧牲掉了很多陪伴他們的時間,所以我與他們商量我每週要陪伴他們一次,而其他時間好好的讓我經營好每一個其他的角色。
老實的說,過去兩年我真的很認真的在運動,現在的我也一樣有著渴望運動的靈魂,而且我這輩子都會一直運動,減肥也是人生永遠的課題,但已不是生命的全部,因為我們都有著太多分不出高下又一樣重要的身份每天在進行了!
明天又要隻身出國工作了!用這篇創業所為我帶來的心路轉變的文章,分享給有興趣的人,如果你曾渴望嘗試創業,我會鼓勵你,雖然那很有可能讓你短暫的破產一段時間,或者遺憾的說,有的人可能是破產永遠(阿靠北)但這場悲傷跟歡喜交織的體驗,太值得走一次了。最後,願每個為工作努力的你跟我,都能在這場汲汲營營的生活戰場中,有非常美好的人生獲得。
悲傷五階段例子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真正重要的,是當一天結束,你將頭擱在枕頭上,內心出現什麼感受呢?覺得歡喜、幸福?或者,你是帶著憤怒、難過、無助、挫折、失望、抱怨而入眠?
所謂美妙順遂的人生,無非就是喜悅滿盈的生命。這種喜悅,不是由外而來、然後稍縱即逝,而是不斷湧自我們內心。這種喜悅,是來自我們內在對自己的信心,以智慧掌握人生,無論任何境遇,我們都是全力以赴。
是否要活得精采?端看自己的選擇。
取自《生活中的瑜伽智慧》
**************************
「自我」是建構出來的,昨天的直播也談到這一點。雖然在概念上好理解,關於「投射」的歷程我們也多少有過體驗,但是回到我們的生活中,那種對我執的沾粘,依然牢固。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560088444545414/
不要說改變自我,光是說認識自我,很多人就有困難。所以我才說,先從「有我」,再進入「無我」是很常見的階段。
對我們真正重要的,到底是得到許多成就?賺大錢?還是每天吃得好、睡得著?
我們到底重視的是什麼?我們的行為有體現我們的價值嗎?我們知道我們得到了什麼的同時,正在失去什麼嗎?
我又是誰呢?我就等於我的價值觀嗎?我就是那個常常感覺不夠、不足,在滾輪裡拼命往前奔跑,但又常常原地踏步的小老鼠嗎?
小我常會把暫時的自我當真、當成穩定不變,這是小我的工作。先有我,在我之上設定各種不滿、不足,於是我們追求,用意在存活。小我很努力,很值得感恩、鼓勵。
但除此之外,當我們看著小我所形塑的世界觀,讓我們悲傷、氣憤、挫折的時候,我們能不能跟小我保持距離,活出其他的可能性?
這個世界的樣子,就是我們對自己說的故事!
「當你死亡,世界亦隨之死去,因為是你創造了自己的現實小宇宙。」
其實我們都知道上面這句話的意思,只是不知道怎麼拿無常、無我觀來過生活,那牽涉到自我對話,這個部分可以參考昨天的直播。簡單來說,可以常提醒自己,時間不會停止,我們可以怎麼應對我們所擔心的後果?如果五年、十年後,我們如何檢視目前的生活?如果我們在不同的情境,換不同的立場,我們會有什麼相異的思想?
對心理治療理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參考後現代的建構論。那種所謂主觀事實,也常是自己跟自己互動,還有自己跟他人互動的結果。各種主觀事實,即構成了我們的世界。
祝願您,能認識小我,並且跟小我保持剛剛好的距離!
**************************
【文/ 黛博拉.艾戴爾】
自我投射
現在來做個實驗:請用五樣東西描述你所看見的人間世界,不要思考,只要將你腦中最先浮現的五樣東西快速寫下來即可。接著仔細看看你寫下的東西。你對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評語,其實透露出的大多是你自己,而不是世界本身。你剛剛所寫下的這些東西,都在揭露你是如何建構你的信念、建構你自己,以及建構你的生命。你對這個世界、對其他人、對某件事情、對生命所做出的每一個評語,其實都是你這個人的自我投射,它們都在透露你的內在風景。世界就是你的個人自傳。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先前提過的《功夫》影集。甘貴成來到少林寺的時候還是個小男孩,師父經常用充滿憐愛的語氣叫他「小蚱蜢」。有一天,他的師父發現他正在看小池塘裡的魚。師父問小蚱蜢:「池塘裡有幾條魚呢?」小蚱蜢回答:「師父,十二條魚。」「很好,」師父回答,「那有多少池塘呢?」小蚱蜢有點不解,為什麼師父要問這麼簡單的問題,但他還是回答:「一個呀,師父。」「不對!」師父回答:「有十二個池塘;十二條魚,十二個池塘。」前面提到的那個實驗,如果你拿去問一屋子五百個人,那他們一定會給你五百種不同的答案,因為每個人所描述的世界,都是他們自己的片段投射。五百個人,五百個世界。
世界和他人只是我們眼中一切所見的反射,並非那樣東西的實相。就好比,無論我們在看什麼,那都只是鏡子,反照出我們當時的影像。我們無法愛或恨別人的某樣東西、也無法愛或恨這個世界的某件事情,除非那樣東西早就已經在我們自己裡面。世界只能給你你看得到的東西。你可以做個實驗來驗證這件事是否為真理,試著幫你所看到的東西改換故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也會跟著你所說的故事而改變。
佛家說,當你死亡,世界亦隨之死去,因為是你創造了自己的現實小宇宙。當你專心一意關注你正在對自己說的話,無論是關於當下、關於別人、關於你自己、關於生命,你就能找到線索,發現把你自己包裹起來、讓你在裡面創造自己小宇宙的「那些盒子」,到底是些什麼東西。這些話語的內容,全都是你內在的自我投射,包括你愛的、不愛的、無法看見的、甚至無法接受的。
***
追查信念的來源
通常,我們不太會去注意自己擁有哪些觀念、受到哪些制約,除非生活中出現紛爭。當我們遇到紛爭,我們就有機會從我們所說出的話語內容,去追查其背後的信念,無論我們平常有沒有意識到那些觀念的存在。從不順心、紛爭當中去探索自己,可以幫助我們把「盒子」拆開。
舉例來說,我是生長在一個不允許兄弟姊妹爭吵的家庭。我們家是一個充滿愛的家,意思就是說,我們從不爭吵。潛意識中,我一直帶著這樣的觀念直到成年。只要我看到有人吵架,我的觀念就馬上判定那是錯的,然後將它解釋成,那就是沒有愛。當我清楚觀照到我對「爭吵」有著某種判定,我就能去追溯這個觀念的源頭,是在我童年所形成,然後我會開始去了解,有些人確實是透過爭吵來表現他們對彼此的愛,爭吵不一定就是「錯的」。我能夠理解,人跟人之間的愛與感情,有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從這裡,我開始學習到「愛」的新面向,而不是固執地抱著自己原來的觀念,認為愛就是沒有爭吵。
再舉一個近一點的例子。我參加了一個僻靜營,在那裡,所有人都必須把鞋子脫下來放在門口。中間休息時,我要穿鞋子的時候,發現鞋子不見了。不一會兒,我看到有個女人穿了我的鞋子。我很不開心。我知道我真正在意的並不是她穿了我的鞋,於是我開始自我追索,到底是什麼東西在困擾我。後來我發現,我會生氣是因為她沒有事先問我可不可以穿我的鞋子。我從小被教導的規矩就是,當你要拿走某樣東西時,你一定要說「請」和「謝謝」;如果忘了規矩,就會被處罰。有趣的是,困擾我的並不是她穿了我的鞋,而是她沒有按照這些「規矩」,所以我生氣。這件事讓我看到,我這些未經檢驗的觀念真是威力強大。
我們所受到的制約、所形成的觀念,都源自我們的童年。最近因為放假了,我看到一大群小朋友從學校冒出來,然後聽到其中一個小孩大聲歡呼:「終於自由囉!」我一面偷笑,一面忍不住在想,這位小朋友現在的這個觀念,將來會怎麼演變和影響他往後的人生呢?最早,我們從家庭教育學到做事的方法,然後接受社會文化的規範形成行為模式,這些早期的制約持續在形成、並深入我們內在,影響我們的自我認同。再加上我們從生活當中得到的經驗,慢慢地,我們變成了一個層層包裹的禮物盒。
當我們面對紛爭或不順心,通常都會先去責怪別人,然後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辯解。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從自己身上去追查這些紛爭的源頭,我們就能夠開始拆解這些盒子,打開更大的自由度,讓我們得以更加接近自己真實本心。「追查信念的來源」,能夠讓我們開始拆解「應該」、「必須」,以及「對與錯」這些信念系統。
戴邁樂神父把這些信念系統稱為「現實模型」(models of reality)。他說:「當人事物都順我們的意,我們就會開心,反之,我們就不快樂。事實上,讓我們失望不開心的並不是那些人事物,而是我們的現實模型。是現實模型在決定我們的開心或失望。」這就好像,我們用信念系統和制約的盒子把自己一層一層包起來,然後,當事情跟我們的系統盒子不相符時,我們就用盡所有氣力來與之對抗、為我們的系統作辯解,卻不是去把盒子拆掉。戴邁樂神父的意思是說,當我們努力保護我們的信念系統,就會跟我爸不想拆開他的聖誕禮物,看看有什麼東西在裡面一樣,都是空洞無意義的事情。
就像一份等待開啟的禮物,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其實都是一個發現事實的珍貴機會,它讓我們得以看見,我們究竟是用了哪些觀念的盒子,把自己層層包在裡面。特別是那些我們「無法忍受」的人,還有那些「快要把我們逼瘋」的事情,對我們來說更是珍貴。戴邁樂神父這樣說:「每次只要我覺得焦慮煩惱,就表示我自己一定有哪裡不對勁。可能是我還沒準備好要面對已經來到眼前的事;或者我跟那些事情不合拍;或者是我在抗拒某些事情。如果我能找出真正的問題,我的靈性就能有所進展。」
.
以上文字取自
生活中的瑜伽智慧:活出真我,體驗喜悅人生的十項法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420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悲傷五階段例子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真正重要的,是當一天結束,你將頭擱在枕頭上,內心出現什麼感受呢?覺得歡喜、幸福?或者,你是帶著憤怒、難過、無助、挫折、失望、抱怨而入眠?
所謂美妙順遂的人生,無非就是喜悅滿盈的生命。這種喜悅,不是由外而來、然後稍縱即逝,而是不斷湧自我們內心。這種喜悅,是來自我們內在對自己的信心,以智慧掌握人生,無論任何境遇,我們都是全力以赴。
是否要活得精采?端看自己的選擇。
取自《生活中的瑜伽智慧》
**************************
「自我」是建構出來的,昨天的直播也談到這一點。雖然在概念上好理解,關於「投射」的歷程我們也多少有過體驗,但是回到我們的生活中,那種對我執的沾粘,依然牢固。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560088444545414/
不要說改變自我,光是說認識自我,很多人就有困難。所以我才說,先從「有我」,再進入「無我」是很常見的階段。
對我們真正重要的,到底是得到許多成就?賺大錢?還是每天吃得好、睡得著?
我們到底重視的是什麼?我們的行為有體現我們的價值嗎?我們知道我們得到了什麼的同時,正在失去什麼嗎?
我又是誰呢?我就等於我的價值觀嗎?我就是那個常常感覺不夠、不足,在滾輪裡拼命往前奔跑,但又常常原地踏步的小老鼠嗎?
小我常會把暫時的自我當真、當成穩定不變,這是小我的工作。先有我,在我之上設定各種不滿、不足,於是我們追求,用意在存活。小我很努力,很值得感恩、鼓勵。
但除此之外,當我們看著小我所形塑的世界觀,讓我們悲傷、氣憤、挫折的時候,我們能不能跟小我保持距離,活出其他的可能性?
這個世界的樣子,就是我們對自己說的故事!
「當你死亡,世界亦隨之死去,因為是你創造了自己的現實小宇宙。」
其實我們都知道上面這句話的意思,只是不知道怎麼拿無常、無我觀來過生活,那牽涉到自我對話,這個部分可以參考昨天的直播。簡單來說,可以常提醒自己,時間不會停止,我們可以怎麼應對我們所擔心的後果?如果五年、十年後,我們如何檢視目前的生活?如果我們在不同的情境,換不同的立場,我們會有什麼相異的思想?
對心理治療理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參考後現代的建構論。那種所謂主觀事實,也常是自己跟自己互動,還有自己跟他人互動的結果。各種主觀事實,即構成了我們的世界。
祝願您,能認識小我,並且跟小我保持剛剛好的距離!
**************************
【文/ 黛博拉.艾戴爾】
自我投射
現在來做個實驗:請用五樣東西描述你所看見的人間世界,不要思考,只要將你腦中最先浮現的五樣東西快速寫下來即可。接著仔細看看你寫下的東西。你對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評語,其實透露出的大多是你自己,而不是世界本身。你剛剛所寫下的這些東西,都在揭露你是如何建構你的信念、建構你自己,以及建構你的生命。你對這個世界、對其他人、對某件事情、對生命所做出的每一個評語,其實都是你這個人的自我投射,它們都在透露你的內在風景。世界就是你的個人自傳。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先前提過的《功夫》影集。甘貴成來到少林寺的時候還是個小男孩,師父經常用充滿憐愛的語氣叫他「小蚱蜢」。有一天,他的師父發現他正在看小池塘裡的魚。師父問小蚱蜢:「池塘裡有幾條魚呢?」小蚱蜢回答:「師父,十二條魚。」「很好,」師父回答,「那有多少池塘呢?」小蚱蜢有點不解,為什麼師父要問這麼簡單的問題,但他還是回答:「一個呀,師父。」「不對!」師父回答:「有十二個池塘;十二條魚,十二個池塘。」前面提到的那個實驗,如果你拿去問一屋子五百個人,那他們一定會給你五百種不同的答案,因為每個人所描述的世界,都是他們自己的片段投射。五百個人,五百個世界。
世界和他人只是我們眼中一切所見的反射,並非那樣東西的實相。就好比,無論我們在看什麼,那都只是鏡子,反照出我們當時的影像。我們無法愛或恨別人的某樣東西、也無法愛或恨這個世界的某件事情,除非那樣東西早就已經在我們自己裡面。世界只能給你你看得到的東西。你可以做個實驗來驗證這件事是否為真理,試著幫你所看到的東西改換故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也會跟著你所說的故事而改變。
佛家說,當你死亡,世界亦隨之死去,因為是你創造了自己的現實小宇宙。當你專心一意關注你正在對自己說的話,無論是關於當下、關於別人、關於你自己、關於生命,你就能找到線索,發現把你自己包裹起來、讓你在裡面創造自己小宇宙的「那些盒子」,到底是些什麼東西。這些話語的內容,全都是你內在的自我投射,包括你愛的、不愛的、無法看見的、甚至無法接受的。
***
追查信念的來源
通常,我們不太會去注意自己擁有哪些觀念、受到哪些制約,除非生活中出現紛爭。當我們遇到紛爭,我們就有機會從我們所說出的話語內容,去追查其背後的信念,無論我們平常有沒有意識到那些觀念的存在。從不順心、紛爭當中去探索自己,可以幫助我們把「盒子」拆開。
舉例來說,我是生長在一個不允許兄弟姊妹爭吵的家庭。我們家是一個充滿愛的家,意思就是說,我們從不爭吵。潛意識中,我一直帶著這樣的觀念直到成年。只要我看到有人吵架,我的觀念就馬上判定那是錯的,然後將它解釋成,那就是沒有愛。當我清楚觀照到我對「爭吵」有著某種判定,我就能去追溯這個觀念的源頭,是在我童年所形成,然後我會開始去了解,有些人確實是透過爭吵來表現他們對彼此的愛,爭吵不一定就是「錯的」。我能夠理解,人跟人之間的愛與感情,有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從這裡,我開始學習到「愛」的新面向,而不是固執地抱著自己原來的觀念,認為愛就是沒有爭吵。
再舉一個近一點的例子。我參加了一個僻靜營,在那裡,所有人都必須把鞋子脫下來放在門口。中間休息時,我要穿鞋子的時候,發現鞋子不見了。不一會兒,我看到有個女人穿了我的鞋子。我很不開心。我知道我真正在意的並不是她穿了我的鞋,於是我開始自我追索,到底是什麼東西在困擾我。後來我發現,我會生氣是因為她沒有事先問我可不可以穿我的鞋子。我從小被教導的規矩就是,當你要拿走某樣東西時,你一定要說「請」和「謝謝」;如果忘了規矩,就會被處罰。有趣的是,困擾我的並不是她穿了我的鞋,而是她沒有按照這些「規矩」,所以我生氣。這件事讓我看到,我這些未經檢驗的觀念真是威力強大。
我們所受到的制約、所形成的觀念,都源自我們的童年。最近因為放假了,我看到一大群小朋友從學校冒出來,然後聽到其中一個小孩大聲歡呼:「終於自由囉!」我一面偷笑,一面忍不住在想,這位小朋友現在的這個觀念,將來會怎麼演變和影響他往後的人生呢?最早,我們從家庭教育學到做事的方法,然後接受社會文化的規範形成行為模式,這些早期的制約持續在形成、並深入我們內在,影響我們的自我認同。再加上我們從生活當中得到的經驗,慢慢地,我們變成了一個層層包裹的禮物盒。
當我們面對紛爭或不順心,通常都會先去責怪別人,然後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辯解。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從自己身上去追查這些紛爭的源頭,我們就能夠開始拆解這些盒子,打開更大的自由度,讓我們得以更加接近自己真實本心。「追查信念的來源」,能夠讓我們開始拆解「應該」、「必須」,以及「對與錯」這些信念系統。
戴邁樂神父把這些信念系統稱為「現實模型」(models of reality)。他說:「當人事物都順我們的意,我們就會開心,反之,我們就不快樂。事實上,讓我們失望不開心的並不是那些人事物,而是我們的現實模型。是現實模型在決定我們的開心或失望。」這就好像,我們用信念系統和制約的盒子把自己一層一層包起來,然後,當事情跟我們的系統盒子不相符時,我們就用盡所有氣力來與之對抗、為我們的系統作辯解,卻不是去把盒子拆掉。戴邁樂神父的意思是說,當我們努力保護我們的信念系統,就會跟我爸不想拆開他的聖誕禮物,看看有什麼東西在裡面一樣,都是空洞無意義的事情。
就像一份等待開啟的禮物,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其實都是一個發現事實的珍貴機會,它讓我們得以看見,我們究竟是用了哪些觀念的盒子,把自己層層包在裡面。特別是那些我們「無法忍受」的人,還有那些「快要把我們逼瘋」的事情,對我們來說更是珍貴。戴邁樂神父這樣說:「每次只要我覺得焦慮煩惱,就表示我自己一定有哪裡不對勁。可能是我還沒準備好要面對已經來到眼前的事;或者我跟那些事情不合拍;或者是我在抗拒某些事情。如果我能找出真正的問題,我的靈性就能有所進展。」
.
以上文字取自
生活中的瑜伽智慧:活出真我,體驗喜悅人生的十項法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420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悲傷五階段例子 在 「悲傷五階段」別抗拒憂傷它是生命的一部分- 健康醫療網 的相關結果
當摯愛的親人離開人世間;當心愛的人無故分手;當陪伴20年的寵物離世;當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事、物抽離時,我們的世界彷彿徹底崩解。 ... <看更多>
悲傷五階段例子 在 悲傷五階段- 這不是盡頭,只要你願意繼續向前走! 的相關結果
Kubler-Ross的悲傷的五個階段(The Five Stages of Grief) · 1.否認/隔離(Denial & Isolation) · 2.憤怒(Anger) · 3.討價還價(Bargaining) · 4.沮喪( ... ... <看更多>
悲傷五階段例子 在 哭泣無罪!用「悲傷五階段」好好地和親人告別 - 愛長照 的相關結果
1.否定. 「會不會是診斷有誤?」、「不可能是真的。」 · 2.憤怒. 「為什麼是我(的家人)?」、「她還很年輕,為什麼她要死去?」、 · 3.討價還價. 「如果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