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四象限,帶你找到美股中的成長股】
大家知道我從一開始介紹美股就常常以生活中的美股投資為主,因為身邊就有那麼多好公司可以投資,何必再多花心力去找一些沒聽過的公司。
難道買蘋果(AAPL),亞馬遜(AMZN),臉書(FB),谷歌(GOOG)這些公司賺得會比較少嗎?並不會~反而獲利更高!
另外一個就是美股中的零售類股,也是我常提的產業類型。零售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許多穩定營運,可以維持長久收益的公司都是零售類股。
現在,也有很多成長股是零售類股
👉 因為「新零售」「新商業模式」帶來「新商機」❗️
這次讀的《購物革命》這本書讓我驚艷,它幫我把這些零售類股做了更具體的分類
就好像研究美股的教戰手冊,帶你一步步分析零售業的獲利象限
作者是賓州華頓商學院的行銷教授芭芭拉.卡恩,她提出了一個「卡恩象限圖」來幫助你把各個型態的零售公司區分
👉 什麼是「卡恩象限圖」❓
( 文章很長,可以直接到留言區 點選網站連結唷 )
不管是什麼樣的公司,都該先給自己定位,然後再追求卓越!
卡恩把這個象限的橫軸設定為「零售主張」,包括產品效應與顧客體驗
把象限的縱軸設定為「最佳競爭優勢」,包括增加愉悅感與消除痛點
要怎麼在這四個象限打造領先的地位?
產品效益可以透過產品品牌來提升消費者的信心,強化對品牌的忠誠度。
顧客體驗可以透過增加樂趣來提升顧客的滿意度,增加重複消費的欲望。
透過低價與方便來吸引消費者,打造一個O型全通路來滿足消費者的所有需求。
這些都是常見的策略使用~
一家公司先在這個象限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發展到「最好」!對~要最好才能與別人競爭
但是,最強的企業是做好一個之後,還能在第二個象限繼續發展到極致
下面這張圖是書中的範例,有許多美股的上市公司,股價漲幅都相當驚人呢!
舉例來說,亞馬遜(AMZN)這家公司你覺得它是從哪個象限開始發展起來的?
答案是無阻力(Frictionless),表示亞馬遜可以完完全全掌握顧客的需求以及超級便利的購物體驗
你認為亞馬遜是用什麼方法達到極致的「無阻力」?
就如同亞馬遜的口號the everything store(萬貨商店),從平台開始,虛實整合,智慧家庭,顧客的一切都被它掌握了!也許亞馬遜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呢~
哪天你家衛生紙快沒了你不知道,但是亞馬遜會透過Echo通知你,你只要回應一聲就可以訂貨,幾個小時之內就送到你家了(其實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
我們來聊聊其他的美股公司,你認為好市多(COST)這家公司首先先把自己定位在哪個現象?
無阻力嗎?但是好市多的網路平台起步的很晚,而且我覺得台灣的平台還很不好用,限制好多,不是很滿意呢!
好市多在低價表現得很好,大量採購來壓低進貨成本,然後又發展自己的產品品牌。
好市多的自有品牌科克蘭(Kirkland)營收可是占了總收入的1/4以上,它的產品品牌代工廠也都是一些競爭對手公司,但是為了取得在好市多的上架權,也都接受這樣的要求,其實反過來想,也是雙贏。
還有會員制度也是好市多的強項,先付會費才能進場消費的規定顧客也市買單,因為好市多在賣場內還提供了很多「驚喜」。辦活動、獨家優惠等,提高了顧客的體驗。
用卡恩象限來解釋每家零售公司的發展方向、商業模式、獲利來源真的太方便了!
你會知道零售不只是便宜、方便,還有品牌跟體驗
奢侈品也有它一套的營運策略,它們主打的是歷史、地位、品味、稀缺性與自我認同感
全世界最有錢的人,第四位是路易·威登集(LVHM)的董事長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
你以為LVHM只有LV一個品牌?那你就錯了,下面這張圖是LVHM集團的事業版圖,去年更宣布用快要5000億台幣,併購了美國珠寶品牌Tiffany(TIF)。
精品行業也是具有規模優勢的產業,連經濟衰退時受到的影響都比較小。
而且它還會從高檔品牌延伸出副牌,讓一般人也能購買,增加它們的營收,不管你怎麼買,錢都是流到同一群人的口袋裡面。
👉了解了零售產業內不同公司的策略,最後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回到「消費者」這個課題上
因為不管怎樣,沒有消費者支持,零售產業無法成長
記得我們之前提到的Z世代消費族群嗎?
書裡也有提到呢~
到了2025年,千禧世代和Z世代將扛起45%的奢侈品市場
但是,未來的奢侈品市場仍在經歷一場「購物革命」。Z世代重視體驗勝於物質財富,而且他們是屬於「數位原生世代」,看重的東西完全跟以前世代的人不一樣。
所以你會發現,奢侈品+潮牌變成趨勢。LVHM與潮牌Supreme的合作就是很好的例子,造成搶購與網上哄抬價格,還是一堆人在追。
其實iPhone也是很好的例子,Apple的產品到底是實用性質多一些,還是炫耀性質,體驗性質多一些呢?(摸著良心回答)
你有沒有去信義區A13遠百前面的蘋果專賣店看過,華麗的造型,乾淨明亮的展示廳,隨意把玩的產品,營造出一種時尚風格,永遠都滿滿的人潮。這就是新零售發展下的體驗店,之前我們也講過好幾次了,Nike、Lululemon等好多品牌都開始做這樣的事情。
很建議大家去看看《購物革命》這本書,不管你是一個行銷人、一個投資者,或是你只是想了解這個世界的變化都很適合。
👉 美股投資人也很適合這本書
我們看的很多國外翻譯書裡都充滿著對美股公司的介紹、商業模式分析,就好像一篇篇的案例教學,真的很過癮!跟大家分享好書又可以有美股的知識,真的太棒了!
悅智升好市多有賣嗎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八卦
【簡單四象限,帶你找到美股中的成長股】
大家知道我從一開始介紹美股就常常以生活中的美股投資為主,因為身邊就有那麼多好公司可以投資,何必再多花心力去找一些沒聽過的公司。
難道買蘋果(AAPL),亞馬遜(AMZN),臉書(FB),谷歌(GOOG)這些公司賺得會比較少嗎?並不會~反而獲利更高!
另外一個就是美股中的零售類股,也是我常提的產業類型。零售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許多穩定營運,可以維持長久收益的公司都是零售類股。
現在,也有很多成長股是零售類股
👉 因為「新零售」「新商業模式」帶來「新商機」❗️
這次讀的《購物革命》這本書讓我驚艷,它幫我把這些零售類股做了更具體的分類
就好像研究美股的教戰手冊,帶你一步步分析零售業的獲利象限
作者是賓州華頓商學院的行銷教授芭芭拉.卡恩,她提出了一個「卡恩象限圖」來幫助你把各個型態的零售公司區分
👉 什麼是「卡恩象限圖」❓
( 文章很長,可以直接到留言區 點選網站連結唷 )
不管是什麼樣的公司,都該先給自己定位,然後再追求卓越!
卡恩把這個象限的橫軸設定為「零售主張」,包括產品效應與顧客體驗
把象限的縱軸設定為「最佳競爭優勢」,包括增加愉悅感與消除痛點
要怎麼在這四個象限打造領先的地位?
產品效益可以透過產品品牌來提升消費者的信心,強化對品牌的忠誠度。
顧客體驗可以透過增加樂趣來提升顧客的滿意度,增加重複消費的欲望。
透過低價與方便來吸引消費者,打造一個O型全通路來滿足消費者的所有需求。
這些都是常見的策略使用~
一家公司先在這個象限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發展到「最好」!對~要最好才能與別人競爭
但是,最強的企業是做好一個之後,還能在第二個象限繼續發展到極致
下面這張圖是書中的範例,有許多美股的上市公司,股價漲幅都相當驚人呢!
舉例來說,亞馬遜(AMZN)這家公司你覺得它是從哪個象限開始發展起來的?
答案是無阻力(Frictionless),表示亞馬遜可以完完全全掌握顧客的需求以及超級便利的購物體驗
你認為亞馬遜是用什麼方法達到極致的「無阻力」?
就如同亞馬遜的口號the everything store(萬貨商店),從平台開始,虛實整合,智慧家庭,顧客的一切都被它掌握了!也許亞馬遜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呢~
哪天你家衛生紙快沒了你不知道,但是亞馬遜會透過Echo通知你,你只要回應一聲就可以訂貨,幾個小時之內就送到你家了(其實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
我們來聊聊其他的美股公司,你認為好市多(COST)這家公司首先先把自己定位在哪個現象?
無阻力嗎?但是好市多的網路平台起步的很晚,而且我覺得台灣的平台還很不好用,限制好多,不是很滿意呢!
好市多在低價表現得很好,大量採購來壓低進貨成本,然後又發展自己的產品品牌。
好市多的自有品牌科克蘭(Kirkland)營收可是占了總收入的1/4以上,它的產品品牌代工廠也都是一些競爭對手公司,但是為了取得在好市多的上架權,也都接受這樣的要求,其實反過來想,也是雙贏。
還有會員制度也是好市多的強項,先付會費才能進場消費的規定顧客也市買單,因為好市多在賣場內還提供了很多「驚喜」。辦活動、獨家優惠等,提高了顧客的體驗。
用卡恩象限來解釋每家零售公司的發展方向、商業模式、獲利來源真的太方便了!
你會知道零售不只是便宜、方便,還有品牌跟體驗
奢侈品也有它一套的營運策略,它們主打的是歷史、地位、品味、稀缺性與自我認同感
全世界最有錢的人,第四位是路易·威登集(LVHM)的董事長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
你以為LVHM只有LV一個品牌?那你就錯了,下面這張圖是LVHM集團的事業版圖,去年更宣布用快要5000億台幣,併購了美國珠寶品牌Tiffany(TIF)。
精品行業也是具有規模優勢的產業,連經濟衰退時受到的影響都比較小。
而且它還會從高檔品牌延伸出副牌,讓一般人也能購買,增加它們的營收,不管你怎麼買,錢都是流到同一群人的口袋裡面。
👉了解了零售產業內不同公司的策略,最後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回到「消費者」這個課題上
因為不管怎樣,沒有消費者支持,零售產業無法成長
記得我們之前提到的Z世代消費族群嗎?
書裡也有提到呢~
到了2025年,千禧世代和Z世代將扛起45%的奢侈品市場
但是,未來的奢侈品市場仍在經歷一場「購物革命」。Z世代重視體驗勝於物質財富,而且他們是屬於「數位原生世代」,看重的東西完全跟以前世代的人不一樣。
所以你會發現,奢侈品+潮牌變成趨勢。LVHM與潮牌Supreme的合作就是很好的例子,造成搶購與網上哄抬價格,還是一堆人在追。
其實iPhone也是很好的例子,Apple的產品到底是實用性質多一些,還是炫耀性質,體驗性質多一些呢?(摸著良心回答)
你有沒有去信義區A13遠百前面的蘋果專賣店看過,華麗的造型,乾淨明亮的展示廳,隨意把玩的產品,營造出一種時尚風格,永遠都滿滿的人潮。這就是新零售發展下的體驗店,之前我們也講過好幾次了,Nike、Lululemon等好多品牌都開始做這樣的事情。
很建議大家去看看《購物革命》這本書,不管你是一個行銷人、一個投資者,或是你只是想了解這個世界的變化都很適合。
👉 美股投資人也很適合這本書
我們看的很多國外翻譯書裡都充滿著對美股公司的介紹、商業模式分析,就好像一篇篇的案例教學,真的很過癮!跟大家分享好書又可以有美股的知識,真的太棒了!
悅智升好市多有賣嗎 在 竹子的體育教室 Facebook 八卦
【健康】的確有陣子工時很長壓力又大的時候,我的休假都變成追求美食之旅,很空虛...
也有很多朋友是透過吃來發洩情緒。
當人生只剩下『吃』是唯一慰藉—『過度飲食心理學』讀後心得
前陣子跟家人到好市多採買時,剛好看到一本由Kima Cargill所撰寫的『過度飲食心理學』,然後再對比自己購物車內滿滿的食物,真是一大諷刺啊,所以立馬就買了下來。經過這陣子的閱讀後,書中有些滿不錯的觀點,給了自己一些反思,分享給大家參考:
1.作者本身是臨床心理學教授,但她同時擁有心理學與營養學的背景。其研究主軸為當今注重『消費』的文化中,如何影響『過度飲食』的行為。她本身希望推廣對應用科學領域有幫助的哲學論述。說實在的,透過她深入淺出的想法,從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開始,一路談到精神醫學等等,讓我有了更多跨領域與全面的思考。
2.在推薦序中,由洪雪珍所寫的—『貪吃的背後,是悲傷的貧窮』,更是驚醒了我。因為身在這個只能『小確幸』的年代,吃是一種富足,也是一種暢快。對有錢人來說,吃是文化,吃的是精緻與講究。但對我們這種『甘苦人』來說,吃是『忘懷』,忘記人生的苦與難;也是種『安慰』,安慰疲憊的身心靈,吃的是『飽足』。
3.『基本歸因謬誤』:很多時候我們對於肥胖的人第一印象就是不健康、不運動或意志力不夠,連自己的身體都管不好,還奢望管什麼大事?但為什麼這些都是針對『個人』,而沒有想想其他因素呢?這在心理學中稱為『基本歸因謬誤』,也就是我們傾向『高估』內在/個人因素,而『低估』外在/環境因素。若沒有更宏觀的思維,很難跳脫這樣的思維旋渦中。
4.想減肥,卻『越減越肥』:這是許多人心中的疑惑。但這是為什麼呢?只要做到四個字『多動少吃』即可,但很多人卻對這種『免費』的不感興趣。因此深信必須要砸大錢,才能買得到健康和苗條。所以第一個念頭就是想到許多噱頭十足的廣告,例如幾天讓你瘦幾公斤等等。其實套句Dan John常說的,『然後呢』。作者提出就是這種『過度消費』的概念,也就是現今人們決定要做一件新的事情時,就會連帶地產生許多的消費行為。這就跟到好市多一樣,每次都會一不小心就爆量了😢。
5.大吃大喝後的『抵銷』行為:我們常聽到一句話,我有運動所以我可以盡量的吃。或是在飽餐一頓後,就想要瘋狂地運動、節食,甚至是挖吐。『抵銷』是一種心理上的防衛機制與無意識行為。但很多時候許多事情是無法這樣就抵銷掉了,因為已經發生了。但有時候在大吃大喝後,所選擇的不只更難抵銷,還更容易提升胃口。例如『果汁』,因為頂著『健康光環』,但卻忘了沒有了纖維質的果汁,更容易讓血糖上升。
6.『消費導向』的時代:在過去,『工作』是判斷一個人身份地位的核心觀念,但今日以消費為導向的時代,大家根本不在乎你生產了什麼,而是你『消費的起』什麼更有關係。這也似乎是奢侈品為什麼能夠熱賣最主要的心理因素。而這又創造出廠商對利潤的渴望和難以滿足的消費欲望循環。而這也讓我自己思考,許多需求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還是被『創造』出來的。因為我們現在不但習慣向上看齊,而且還過著遠遠超出我們能力所及的生活,在以前是有足夠的錢才能購買,但現在卻是先享受,後付款,總是希望可以獲得『立即性』的滿足。如此一來,『衝動型消費』的直覺往往壓過『謹慎評估的智慧』,而這和過度飲食有著殊途同歸的現象。這的確給了自己很大的反思。
7.『狂吃與狂買』—被無限鼓動的消費慾:作者提出全球購物市場充斥著成本低廉的服飾和傢俱,例如ZARA,IKEA等,都是希望我們不停地購買;食物市場也充滿了劣質的包裝糖果和精緻碳水化合物,也同樣鼓勵大量消費。在這些當中所含的『糖分』對我們身體有毒,但相對地,這些穿過或用過即丟或馬上退流行的玩意,對我們『心靈』也一樣有毒喔。這也讓我想到這些公司的CEO背負著『股東們』沈重的期待,因為大家都希望股價上揚,所以CEO為了讓股價上揚,就必須不斷讓營收與利潤增加,所以就很容易地忘記公司創立的宗旨:『為創造人類更健康的生活』,有時想想這還真的有點諷刺。
8.消費文化的『心理效應』:我們常會有越空虛越消費,然後越消費就越空虛的感覺。因此想要了解這些,必須向外思考消費主義的假象,但同時自省消費的經驗、想法與方式。因為很多時候,若是自己『不知道』到底要的是什麼,就很容易陷入人云亦云的狀態下,並且失去了判斷能力。這和過度飲食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有時候到高級吃到飽餐廳和家人朋友聚餐,大家都忙著『搶』食物,然後再『先餵飽』手機,接著趕緊上傳社群媒體,滿足自己的『心』,然而忘記最重要的是『reunion』的感覺。
9.消費成為『不開心』時的唯一『解藥』:這個常常在廣告中可以看到,先用被理想化的形象和旁白,讓消費者在心中產生『不足感』,而最後的產品就是唯一『解藥』。而這也是目前許多食品公司被拿來和煙草公司相提並論的原因,因為都是在製造和販賣『成癮物質』。其實這跟『販毒』也很像吧😄!在過度飲食中,我們也好像是用一個消費行為來解決另一個消費行為產生的問題。這就好像是小狗追著自己的尾巴,不斷轉圈圈,到最後暈頭轉向地。
10.『沒有』不貴但又營養的食物之『迷失』:就如同現今有兩個經濟方向,有錢的更有錢,窮的更窮,所以食品工業也創造出兩個『階級』。例如可口可樂會針對不同族群賣不同『癮料』,對於有錢族群就賣感覺較健康(當然也較貴),對於一般階層就繼續賣傳統飲料,藉此可以通吃所有市場,但卻也無形中將人給分化了。或是許多保健食品都會創造出一種神秘又虛無飄渺的感覺,然後又透過傳直銷管道等等,進入大家的生活中,難道沒有吃這些就會比較不營養嗎?答案或許就在你的心中。但我們常可看到越是不需『加工』的食物就越便宜,只是沒有人相信罷了。
11.小心廣告上的『字眼』:我們常會看到許多食品上的標籤,註明了『無糖』或『零脂』,這一切背後的真相,就是我們不用替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但這不就跟周星星講的一樣,『乞丐中的皇帝,終究還是個乞丐呀』。我也常發現自己在購買食物時,一看到『有機』、『全天然』或『健康』等字眼時,腦海中就會浮現『長命百歲』的幻想,或是使用百分百鮮奶油、有機麵粉和無毒雞蛋的蛋糕,就是可以放肆地吃,但忘記它還是個高度精緻與加工的食品啊。
12.食品產業如何運用『心理學』來哄騙我們?
•可口性—這是指食物所提供的愉悅或『快樂報酬』。因此科學家們都極力想辦法讓快樂報酬增加,而這通常都由高糖、高脂肪和高鹽的成分組合而成。
•多樣化—現代消費文化的一大特色—選擇大幅增加,因此就有越多的自由和快樂。有時候想想M&M巧克力或是同款車子有這麼多種顏色就可以知道了。因此想要減重,就連續整個月都吃『同樣』的食物😢,因為『特定感覺的飽足』,所以就會吃得比較少😄。
•便利性—因為現代社會所創造出來的高張力環境,因此大家都陷於『沒有時間』的狀態下,因此許多速食、冷凍食品或加工半成品就全面地侵入我們的生活中。但如果我們很在意怎樣吃和所吃進肚裡的食物,那麼或許這些公司就不會這麼成功吧!
•健康光環—這是一種相對性的營養訴求,透過曲解合適份量的概念和降低消費者對罪惡感的預期,來提高攝取量。從比較心理學來說,它啟動了一種無意識的合理化動作,也就是用一個『好』的行為來合理化一個『壞』的行為。可以從許多『保健食品』上看得出來喔。
•高度個人化—針對特定族群,例如女性經前症候群、媽媽、小孩、老人或運動員。或是在手搖飲料店中可以選擇大杯、半糖、少冰等。這都是充分地顯示出我們可以『自由』作主的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會將行銷與廣告人員描繪成邪惡的操控者,但這只是故事的一半而已,因為我們經由自我欺騙、允許自己被『哄騙』,以便得到想要的東西,所以其實我們也是『共謀』吧!
夜深了,無法再寫下去了,要不然我的意志力也快控制不住了,準備找『垃圾食品』去了。但這本書的確給自己許多不同的思考方式,讓我用更多面向來看一件事,或是跨領域下的思考邏輯會產生不同的火花。
悅智升好市多有賣嗎 在 悅智升vs艾內憶駐,那一種成份對智商有明顯表現? - Mobile01 的八卦
小寶分數慘不忍睹,不是不會,而是少一劃、多一劃,字體龍飛鳯舞,完全沒耐心檢查乾脆不看了….卻教比自己高年級學生的課業,嘲笑高年級孩子那麼簡單也聽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