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寫暴力》
作者:陳韋安
「我作為基督徒,我譴責暴力」——這句話有時候非常難聽。
你知道為甚麼嗎?因為,當人說「我譴責暴力」的時候,所謂「譴責」,其實只是對空氣說話。口口聲聲的「譴責」,究竟它帶來甚麼?究竟它是一個怎樣的行動?你為此做甚麼?你承受了甚麼?這樣的譴責,猶如一股聖潔的屁:放了,感覺自己掌握了真理,做對了,感覺舒服了。但是,這個世界的暴力卻沒有任何改變。(除了多了100大板)
因此,從倫理的角度來看,「我譴責暴力」這表態是沒有倫理意義的——它或許說明了一點真理,但這是一個「鬼唔知阿媽係女人」的真理。其實,基督徒倫理,所謂「基督徒的好行為」,乃是某個時刻的決定與行動。「暴力是錯的」並非一種倫理,它只是一句命題。基督徒的倫理,卻是在罪惡的世界裡,作為罪人,實踐美善的具體行動。
說到底,世間的暴力不滅。這暴力源自於罪。這暴力從創世紀第四章就已經開始出現,到世界的終末才會止息。因此,暴力不會被消滅,它只會被轉移或分散。面對暴力,基督徒大概有三種回應的可能:
1. 終止暴力者的施暴(尤其對隱性暴力)
2. 為別人承受暴力,從而嘗試終止暴力(被人打右臉再打左臉的道理)
3. 以暴力回應暴力(這當然不是最好的選擇)
無論基督徒的選擇如何,他/她都無可避免地捲入暴力的漩渦,並且或多或少地與暴力接觸——有人以暴力防止暴力,有人犧牲自己承受暴力的傷害,有人在暴力的場所中與暴力周旋。
我說「譴責暴力」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單單在遠距離「譴責暴力」,他/她從來都沒有捲入世間的問題裡面——它只是好撒瑪利亞人比喻裡面的祭司與文士,輕輕地擦身而過,繼續事奉。
「譴責暴力」不是「非暴力」,它只是一種「無為」。「無為」的譴責不會減少暴力,它只會容讓世上的暴力繼續失衡。如此的沉默(或放屁般的譴責),不會讓事情好一點。
因此,對基督徒來說,「暴力」的相反詞,不只是「非暴力」。非暴力是正確的選擇,但「非暴力」往往把自己捲入暴力的漩渦之中,從而自己承受暴力的後果。這後果乃是「犧牲」。耶穌的非暴力行動,往往要求非暴力者承受暴力:十字架正是如此的非暴力行動,登山寶訓的教導是另一個例子。
正如巴特(Karl Barth)說:「人若要成爲一個和平主義者,不可能是理論上的,他只能夠是行動上的和平主義者(praktisch Pazifist)。(KD IV.2, 622)「和平」不只是說出來,它需要被「締造」出來。新約聖經的八福,裡面的乃是 peacemaker 或 peacedoer,從來都不是 peace-thinker or peace-talker。
因此,有人問我:「事到如今,基督徒還可以做甚麼?」我的答案是:「無論如何,請不要把自己置身於事外。以行動,締造和平。但這和平的締造,不是口口聲聲的譴責暴力,而是相反,你要在暴力之中締造和平。為此,你將會無可避免地捲入暴力的漩渦中。甚至,你會被旁人指責。但是,我求主的靈常常提醒你,帶領你,願主的和平與你同在。阿們。」
#時隔五年 #忍不住十五分鐘內寫了這篇文 #暴力 #非暴力
#希望人們明白前線者的心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介紹 訪問作者:阿布 醫師 內容簡介: 30分鐘急救極限到了…… 我們停手,就代表了一切的結束; 然而我們不停手,一切就不會結束嗎? ▌寫下這一篇篇手記時,他仍是青春帶點莽撞、滿懷醫學想望的學生; 曾經的實習醫生,如今已是主治醫師,...
忍不住十五分鐘內寫了這篇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介紹
訪問作者:阿布 醫師
內容簡介:
30分鐘急救極限到了……
我們停手,就代表了一切的結束;
然而我們不停手,一切就不會結束嗎?
▌寫下這一篇篇手記時,他仍是青春帶點莽撞、滿懷醫學想望的學生;
曾經的實習醫生,如今已是主治醫師,成為帶領那些年輕自己的人。▌
◆◆◆
我還活著,
但是有一個比我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倉促而忙亂地離開了;
死前的最後半個小時竟然是我、
這個沒大她幾歲的實習醫師,
在拚了命地代替她心臟的功用……
◆◆◆
‧他著迷凝望著主治醫師的手在患者身上自信輕飛,似一支精湛完美的命運之舞;也是同一雙手,在宣布病人搶救無效後,頹喪地垂下血汙白袍身側,瞬間蒼老。
‧他戰戰兢兢地赴火車站「面交」眼角膜,四周人們毫不知情擦身而過的是一層透明遺體,剛從死神手中被奪下,即將新生。
‧每天為病人抽第一管血,趁病人清早迷迷糊糊,只求「一針見血」,沒想到一個不小心換他被針扎!等待著血液感染結果的宣判,他忍不住開始為自己的生命倒數……
每一位醫師,都曾拿手術刀會抖、面對病人得戴口罩掩青澀,也都經歷過無數拚了命急救,最末仍得向死神投降的心痛。《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正是每名醫者莫忘的初衷,急診室、內科、外科、燒燙傷中心、小兒科……人間最赤裸裸歡生悲死的場域,激盪出精粹而坦露、碎心亦溫馨的生命火花。
生命的實習輪轉,撞擊著每個醫師都曾有的初心,更是使一名醫者生出仁心,對生命最無盡的扣問。
作者簡介:阿布
1986年生,現為精神科專科醫師。
著有散文集《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寶瓶文化新版,2019);本書於2013年由天下文化初次出版,入選台灣文學館文學好書推廣,銷售創佳績,並獲多所高中、職列為推薦閱讀。書中收錄的〈拍痰〉獲第五屆懷恩文學獎首獎,並選入國中國文教材,〈結繩記事〉獲第三十四屆聯合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移植〉獲2011中興湖文學獎散文組第三名,〈面具〉獲第二屆新北市文學獎散文佳作,〈臨行密密縫〉收入《耕讀──150本閱讀的小美好》(五南)。
另一本散文作品《來自天堂的微光》(遠流,2013),獲第64屆「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兒童少年讀物獎,並入選文化部第36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並著有詩集:《此時此地Here and Now》(寶瓶,2018),《Jamais vu似陌生感》(寶瓶,2016),《Déjà vu似曾相識》(遠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