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虎頭山創新園區」第一期正式啟用,這裡能感受與傳統科技園區不一樣的環境,從軍營改造成為創新園區,生態保持豐富,並新賦予了驗證場域、育成中心的創新能量。
感謝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中央推動亞洲.矽谷計畫,落腳在桃園,並且連結世界各地。我們也希望亞矽計畫有更多園區,虎頭山創新園區是第一個計畫,另外青埔的亞矽創新研發中心、楊梅幼獅的馬達矽谷計畫也會加快腳步。
虎頭山創新園區全區4.7公頃,第一期面積1.8公頃,園區已建置「車聯智駕」及「資安物聯網」二大中心,分別由勤崴國際科技公司及大同世界科技公司負責營運。
協力廠商包含台灣思科、台灣微軟、西門子、資訊策進會、工業研究院、互聯安睿公司、電子檢驗中心ETC、電信技術中心TTC、車輛測試中心ARTC等,科研機構、團隊進駐率超過8成,在今天正式開幕就定位,成為產學研之間互動的最佳場域。
第二期預計今年啟動規劃設計,將以第一期園區為基礎,初步規劃建置「設置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創新育成及園區管理中心」、「智慧運輸研發」及「綠能電動車展區」等功能。
桃園的汽車工業發展蓬勃,目前包括三菱汽車、豐田汽車、福特汽車都在桃園設廠,也有許多零組件廠商,未來希望車用電子業轉型車聯網產業,運用車聯智駕中心,串聯新竹的IC硬體設計重鎮,提供廠商自駕車實證場地,打造相關產業生態系。
桃園市今年在ICF「智慧城市論壇」全球7大智慧城市競爭之中,從400多個城市中脫穎而出,獲得「2019全球年度智慧城市」首獎(Top1),代表亞洲.矽谷計畫、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正確,將帶動產業發展,也期許桃園成為亞洲地區推動智慧城市的重要樞紐。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ric's English Loung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何英文能力無法提升? 學生的語言能力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基本人際交談能力(Basi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丶BICS),另一種則是認知和學術的語言能力(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丶CALP) ,意指...
「心智發展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心智發展英文 在 鄭文燦 Facebook
- 關於心智發展英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心智發展英文 在 超級奶爸 何基佑 Kay Ho Facebook
- 關於心智發展英文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Youtube
- 關於心智發展英文 在 走阿一起去看戲 Youtube
- 關於心智發展英文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Youtube
- 關於心智發展英文 在 心智發展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心智發展英文 在 心智發展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心智發展英文 在 6小時看懂發展心理學| 4.童年期的心理發展 - YouTube 的評價
心智發展英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無法控制情緒的孩子,會試圖控制別人。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著了解,即便自己的情感受到傷害,不代表別人有義務要為他改變。別人可以跟你意見不一或選擇不同。
他們必須知道,自己的情緒只能由自己負責,而且自己有能力承受不好的感覺。
取自《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
……………………………………………………………..
各位朋友,早安:
「擁有各種情緒是很正常的。當有不好的事發生時,感到難過也沒關係。事實上,悲傷是療癒的一環。」
以上面這一段說法來看,大部分人面對難過、悲傷的行為剛好相反,常是試著壓抑、批判、逃避……。簡單來說,是不願去體驗,寧可忘卻。
在版面上常互動的朋友大概就能明白,難過、悲傷的背後,常能有愛、有疼惜。奮力麻痺難過與悲傷,幸福、快樂也常常同時被一起抹去。
這一段摘文超級長,重點超多,因為昨天幾位朋友都問到跟這篇摘文有關的問題。有空再慢慢看,慢慢體會、慢慢印證,文字傳達的概念才能入心。
看完之後,或許您能體會到:其實連大人的情緒教育,都需要重新學起!
祝願您,能接納他人的看法與我們不一樣,並且相信自己能承受不好的感覺!
.
ps. 這本書在今天晚上9點半,會辦贈書直播,歡迎參與
……………………………………………………………..
【文/ 艾美・莫林】
孩子要知道如何面對內心的情緒動盪
就像葛蕾絲這個案例一樣,如果孩子沒有學著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他們很可能就會有情緒和行為問題。葛蕾絲的暴躁脾氣已經影響到她的交友關係,其他小孩在她哭泣或使喚人的時候,根本不想跟她玩。
因為爸媽總是在她生氣的時候迎合她,所以她從未有機會自行處理這些負面的感受。覺得失望、沮喪、生氣和傷心都是生活中的常態,但因為爸媽一直向她妥協,所以她才能逃避這些情緒。
每個家長都曾經試著轉換孩子的情緒,不過次數過多就會造成危害。
…………
欠缺情緒能力會遺害終身
你有沒有遇過因為芝麻蒜皮小事就大發雷霆的人?或者是,你有朋友每次遇到生活中的小小不順,就表現得好像發生了什麼重大悲劇一樣?這類人很可能就是從未學過如何有效管理情緒。
我們如果沒有學會這些技巧,就會有不當的行為,像是出現攻擊性或試圖控制他人,只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
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的研究人員針對年幼時就學習了利社會技巧和情緒能力的孩童,對照沒有習得這些技巧的孩童,研究兩組受試對象的同異之處。他們花了二十年的時間,追蹤這些孩子從幼稚園到二十五歲左右的變化,並發現幼稚園的社交技巧和成年前期的成功有所關聯。
在五歲就展現出如分享、好好與人相處等較多利社會技巧的孩童,完成大學學業的比例較高。而小朋友在幼稚園時的社會能力分數每高一分,他們獲得大學文憑的機率就增加一倍;此外,他們在二十五歲時擁有正職工作的比例也高出百分之四十六。但較無法合作、傾聽、化解衝突的孩童,完成高中和大學學業的比例則較低,通常也比較容易有法律問題和物質濫用問題。
孩童在幼稚園的社會能力分數每少一分,在成年前期遭到逮捕的機率就高出百分之六十七,在酗酒方面則高出百分之五十二,住在公共住宅(或列於等待名單中)的機率更高出百分之八十二。從這項研究的所有數據來看,我們投資這麼多時間和金錢在學業成績上,但卻對情緒和社交技巧漫不經心,是否值得深思?很顯然地,相較於我們從前認為與成功和幸福息息相關的其他能力,情緒能力可能更加重要。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優秀的籃球員,你不會把所有時間花在教他罰球,因為即便他是全世界最厲害的罰球手,只要他缺乏運球和防守等其他基本技巧,就不可能會成功。但我們卻用這種方式教育小孩,只重視他們的學業成績,不教他們其他重要技巧,然後期望他們在現實世界大放異彩。
如果家中的孩子是全世界最聰明的小孩,但無法忍受難過的感覺,他就不可能接受任何失敗或被拒絕的風險。或是他可能是天賦極高的運動員,卻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那只要他覺得別隊沒有公平競爭,就無法專心比賽。
…………
無法控制情緒的孩子會試圖控制別人
我在擔任大學兼任講師的第一個學期,只有一位學生被我當掉。他許多作業都沒交,學期報告也慘不忍睹,但只要他期末考考得不錯,是有機會不被當掉的。
可他還是被當掉了,因為期末考考太差,所以他該學期的最終成績連通過標準的邊都摸不到。
我把成績張貼至學校入口網站後,就收到他的電子郵件,要求我再檢查一次他的成績,因為他很確定他應該可以通過。我回信給他,向他保證他的學期報告成績、缺交的作業以及不太好的期末考成績,三者加在一起就是不及格。
四天後,我又收到他寫來的另一封電子郵件。這時聖誕假期已經開始了,他在信中說:「我真的沒辦法安心放寒假,想到這科被當掉心情就很糟,吃不好也睡不好,可以考慮給我一個會過的成績嗎?」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到「乞求成績」(grade grubbing)的現象,也就是學生要求教授更改成績,但實際上提不出任何合理的理由。像我這個學生,居然希望我因為他心情很差就幫他改成績。
不用說,我當然沒幫他改成績,這麼做對其他學生來說並不公平,對他來說也沒有任何好處。他這堂課被當了,所以他理應覺得難過,但願這種情緒能讓他下次表現得更好。
悲哀的是,這種「我無法面對不舒服的感受,所以你要為我做些什麼」的心態,最近在美國的大學校園中愈來愈常見。大學生受到冒犯時,他們試著說服別人不要再來冒犯他們。他們不知道感到傷心、受傷或憤怒不是什麼壞事,反而試圖控制別人的行為。只因為他們不喜歡自己聽聞的事,就脫口而出「不要在新聞上刊那種文章」或「不要輕易放過我的教授」。
因此,學校一直難以清楚界定言論自由和政治正確之間的界線。耶魯的萬聖節事件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二○一五年,耶魯校方的行政人員寄了一封電子郵件叮囑大家,請避免穿著較為敏感的萬聖節裝扮。耶魯的駐校講師艾瑞卡.克里斯塔基斯(Erika Christakis)針對這個通知寫了一封信,其中寫道:「所以現在的小朋友或年輕人要是展現出稍稍無禮、不恰當、挑釁或者,好吧,就算是有點冒犯,大家對這樣的行為都完全沒有容忍餘地了嗎?」
耶魯的學生因為她的話語勃然大怒,不僅展開了抗議行動,還有數百人簽署了給她的公開信,說她在否定他們的感受。其中一個學生甚至拍了一部影片質問她,說她讓校園成了不安全的環境。當克里斯塔基斯不予苟同時,該學生更用不堪入耳的話來反擊。
該事件發生幾個月後,克里斯塔基斯辭去了她的教職,而她的丈夫尼可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Christakis)也因此從耶魯西利曼學院(Silliman College)院長的職位請辭。
諷刺的是,學校行政單位原本訴求包容多元的美意,反而引發了更多爭議。這些聰明絕頂的學生來自於頂尖的常春藤盟校,卻對這個以小朋友為主體的節日可以穿什麼服裝有如此激動的反應,仔細想想不覺得有些可怕嗎?
然而,這並非單一事件。各地的大學都面臨類似的問題,愈來愈多學生主張「我覺得受到傷害,因此你們必須所有改變」,讓校方行政人員疲於找出解決之道。如果學校沒有作為,可能被視為缺乏同理心;但如果他們為了不傷害某些學生的感受而改變做法,則可能會扼殺言論自由。
我確定這些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大都認為如果自己覺得不舒服,一定是因為別人侵犯了自己的權利。我們在受害者心態一章也討論了這個現象,這類的人相信他們有責任要確保其他人都不會說出他們不想聽的話。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著了解,即便自己的情感受到傷害,不代表別人有義務要為他改變。別人可以跟你意見不一或選擇不同。你要教孩子把心力花在控制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別人的行為;他們必須知道,自己的情緒只能由自己負責,而且自己有能力承受不好的感覺。
如果孩子沒有學會「自己的情緒自己處理」,她就會想要控制別人。雖然頤指氣使、粗魯無禮、蠻橫難搞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讓她得償所願,但終究不會使她受人喜愛。而最後她可能會變成動不動就在指責別人沒同理心或政治不正確的人,只因為她自己無法面對不同的意見。
…………
孩子不了解自己的情緒
雀兒喜帶她十一歲的兒子麥克斯來我的治療室時,她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要來這裡,但他的醫生說,他們在麥克斯身上找不出任何問題,所以我們只好來看你。」麥克斯因為胃痛和頭痛缺了很多課。他的醫生為他從頭到腳做了許多檢查和檢驗,但找不出任何問題,所以表示可能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出乎媽媽的意料之外,醫生居然說對了。
我聽完他的症狀和遇到的問題後,麥克斯很明顯是壓力過大了。他一直處於焦慮又緊張的狀態,什麼事情都能讓他掛心,從他的成績到奶奶的健康都是。但他不夠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沒辦法把它化成語言或文字表現出來。
我相信麥克斯身體上的疼痛都是真的,因為我們的心靈跟身體有強烈的連結。壓力會觸發身體的生理反應,進而引發胃痛和頭痛。小朋友如果不具備情緒控管技巧,就容易出現身體問題。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二○○八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腹部反覆出現疼痛的孩童中,有百分之六十七的小朋友有焦慮症。患有憂鬱症的兒童和青少年也通常會有身體上的疾病。
雖然制酸劑和止痛藥可以暫時蓋過疼痛,但麥克斯如果不處理潛在的情緒問題,他就不會有所好轉。在我們著手解決他的情緒問題後,他的身體健康問題也減少了。如果他希望身體更健康,就必須學著如何溝通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用健康的方式處理情緒。
教你的孩子認識情緒與管理自己的感受,讓他更能夠辨別自己是不是壓力過大或心情特別糟。及早發現可以避免日後產生更多問題,並能幫助孩子盡快接受治療。
…………
如何改變做法
當葛蕾絲的爸媽開始把自己視為教練後,他們在幫助她學習管控情緒方面發揮了極大作用。透過他們從旁指導,她更能有效應用在療程中學到的技巧。在她生氣的時候,爸爸媽媽會提供她迫切需要的提醒和提示,讓她知道如何撫平自己的情緒。
他們接下來慢慢減少從旁提供的協助,讓葛蕾絲可以對她自己和她的情緒負起全責。整個療程完成時,她已完全相信自己的心智足夠堅強,不論她的感受有多強烈或不悅,她都能好好控制它們。
學習控管情緒和忍受不悅感受是可以習得的技巧,但就像任何其他技能一樣,小孩需要不間斷地指導與練習。
■ 教孩子說明感受
如果孩子不能辨別自己的情緒,她就無法主宰這些感受。沒辦法直接說「我很生氣」的孩子,通常會用行為來傳達憤怒。發脾氣、尖叫、攻擊別人經常是源自於小孩無法說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跟一般人差不多,在日常對話中大概不太會聽到與感受有關的字眼。相較於「我很生氣」,大家通常傾向於說「他是個渾蛋」。而且,就算真的提及自己的感受,英文裡也會用「我的胃都糾結成一團了」或「我的喉嚨好像被什麼東西哽住了」這類的常見比喻帶過。也就是說,除非你特意教孩子使用與感受有關的話語,否則她不太可能擁有大量的情緒語彙。
教孩子使用感受詞彙,像是在她跺腳的時候說「看來你現在很生氣」,或是在她跑去拿鞋子的時候說「要去公園你真的很興奮對吧」。隨著孩子對情緒的認識漸長,你可以使用更加複雜的感受詞彙,例如「緊張」、「失望」、「慶幸」和「沮喪」等。
以下是教小朋友認識情緒的不同方式:
•在日常對話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大量使用情緒詞彙,像是說「今天奶奶身體不舒服,我很難過」,或是「遊樂場那個小男孩把小女孩推下秋千的時候,我真的好生氣」。
•問問孩子:「你今天過得如何?」養成習慣,每天問孩子過得如何。你可以固定一個時間,像是吃晚飯或準備上床睡覺前,問他今天心情如何,然後看看孩子能不能說明為什麼今天的心情是這樣。
•在孩子說故事的時候,探索孩子的情緒。孩子跟你說今天發生的事時,你可以問他「你在球場上得分的時候感覺如何?」或「老師說你下課不准出去玩時,你的心情怎麼樣?」這類問題。如果孩子沒辦法講出某個特定感受,你不妨試著說:「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想我會很生氣!」
■ 認可孩子的感受
急忙想要為孩子解決問題時,表示你把他的情緒視為己任。認可則是代表你明白他的感受,但還是由他自己決定要如何調適心情。重點在於,不要無視孩子的感受。「你因為我們不能去看電影而心情不好,真是可惜」這類的話缺乏同理心。
你應該提出更詳細的解釋,告訴孩子你全心接受他的情緒,像是說:「如果很想做某件事但不能做,一定很令人失望,所以我了解你為什麼因為我們不能去看電影而心情不好。」表達認可能夠讓孩子知道,心情不好也沒關係。
以下提供一些範例,告訴你如何對孩子的情緒表示認同:
•「我知道你因為我不准你去朋友家玩非常生氣。我也明白,你對於自己必須待在這裡感到非常沮喪。」
•「比賽輸了很痛苦,是我也會很傷心。」
•「我了解你實在太生氣了,才會想說些傷人的話。」
•「我想很多小朋友第一天上學都會緊張,嘗試新事物確實很可怕。」
即使你不了解孩子的情緒,或是他們的反應看似太誇張,你還是要接納他們的感受。孩子需要知道他們可以表達情緒,即使想法不同,你也會尊重他們的感受。
■ 糾正行為而非情緒
有時孩子並不清楚想法、感受和行為三者間的差異。以下是示範情境:
家長:你朋友說你不能和他們一起玩的時候,你感覺如何?
小孩:我覺得他不想當我朋友了。
家長:聽起來是你的想法,而不是你的感受。你以為他不想跟你做朋友了。那你感覺怎麼樣?
小孩:覺得難過。
家長:原來是覺得難過啊,這是當然的。那你怎麼反應?
小孩:我對他發脾氣。
家長:所以你還生氣了,這也是情緒的一種。是我也會很生氣。你生氣的時候做了什麼?
小孩:我一邊走掉一邊說,我要去找新朋友玩。
家長:生氣的時候離開現場是很好的選擇。
和孩子解釋,想法是他腦海中的字句和圖像,感受則是形容他的心情,像是開心或悲傷,而行為則是他身體採取的行動。
孩子了解這三者的不同之處後,就會更清楚自己的選擇。舉例來說,他會明白生氣沒關係,但打人就不行了。同理可證,難過也沒問題,但大聲尖叫與大發脾氣是不能接受的行為。
告訴孩子,他不會因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而惹上麻煩。但你要針對他的行為制定規範。
建立清楚明瞭的家規,明白表示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達情緒。寫下應遵守的規矩並貼在家裡。如果你說「不許吼叫」,那你也要能夠遵守這個規定。如果你提高音量講話,那孩子也會隨之仿效,這項規定就會失去效力。
以下是幾個簡單的規範,可以幫助孩子開始掌控自己的感受:
•尊重他人的身體空間與所有物。不可以打人或傷害別人的身體,也不可以破壞他人的物品。
•好好和人說話。不可以罵人或侮辱人。
•使用室內說話的音量。不可以大吼大叫。
雖然甩門對某些家庭來說不是什麼大事,但有些父母絕不允許此事。因此,請列出家中所有人都能遵守的規範清單。記得,你可以視需要變更與修改這些規範,但務必確保孩子了解你的期望。
■ 放手讓孩子感受負面情緒
你的工作不是讓孩子笑口常開,而是要協助他學著自己面對不舒服的情緒。
以下是孩子必須體會的不適感受:
•憤怒:孩子必須學著在生氣的時候讓自己平靜下來。
•緊張:你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會感到緊張不代表他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愧疚:當孩子說他很抱歉或心裡難受時,不要急著說「沒關係」。讓他體驗一下愧疚感,他才會有動機改變自己的行為。
•悲傷:不要因為孩子難過就想逗他開心,他要練習安慰自己。
•失望:當事情的發展不如孩子預期時,不要不自覺地想要補償他,讓他偶爾體驗一下失望的感受。
•無聊:孩子抱怨無聊不代表你有義務要娛樂他。他在生命中會有很多時刻必須忍耐無聊。
•沮喪:當孩子想辦法要完成一項困難的任務時,難免會受挫,但這不表示你需要出手幫他或替他解決問題。
你要放手讓孩子經歷各式各樣的情緒,不要出手干預。你可以從旁提供建議,但不要幫他脫身,他會漸漸開始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排解自己的情緒。
…………
如何教孩子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雖然有些孩子比較敏感,但葛蕾絲的爸媽卻把這個標籤當作藉口,任由她不去面對不適的感受。在他們開始教她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前,必須先相信她可以應付這些感受。如果你把小孩當成脆弱物品在保護,她就會認為自己無法面對任何困難,但如果你協助她看見自己有足夠的力量來面對不適感受,她就會覺得自己能夠克服萬難。
■ 幫孩子找出振作妙招
孩子必須知道,擁有各種情緒是很正常的。當有不好的事發生時,感到難過也沒關係。事實上,悲傷是療癒的一環。
但這不表示孩子要陷入糟糕的情緒中,他可以主導自己的感受。如果他有起床氣或今天在學校過得不好,他可以決定要如何提振自己的心情。
行為很容易被感受牽著鼻子走。如果心情不好,你可能會想一個人待在家裡,但這麼做只會讓自己深陷其中。採取與自己的感覺截然不同的行動,是轉換情緒的方法。也就是說,和朋友出門或許能讓你開心點,或是出去走走也可以讓你振作起來。
關鍵在於幫孩子找出處理情緒的健康方式。如果你沒這麼做,孩子可能會透過某些比較不健康的方式來讓自己好受點。心情不好的孩子可能會依賴食物來安慰自己,或是覺得孤單的青少年可能會尋求網路戀情來獲得關注。
你要主動教導孩子以健康的方式安慰自己,使心情平靜下來,鼓勵自己振作起來。切記,沒有什麼激勵辦法是一體適用的。在外頭玩幾分鐘可以讓這個孩子冷靜,但畫著色畫對另一個孩子來說可能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你可以運用以下的示範情境,與孩子一起找出最能幫他提振心情的工具:
家長:我們一起來列一張你在開心的時候喜歡做的事吧。告訴我,你心情很棒的時候,喜歡做什麼?
小孩:我喜歡去海灘玩,也喜歡去公園玩。
家長:哇,這些都是很好玩的事。那在家裡呢?假設你放學回家後心情很好,你可能會想做什麼?
小孩:我會和貓玩、和朋友聊天。
家長:這些事會讓你開心嗎?
小孩:對啊,做這些事的時候我都笑得很開心,覺得很好玩。
家長:太棒了。那我們再來想想你開心的時候還會做其他什麼事。
小孩:我喜歡出去散散步,或是打電話給爺爺,跟他說我在笑話集上讀到的笑話。
家長:沒錯!你真的很喜歡做這兩件事。
把小孩說他在心情好時喜歡做的事情全部寫下來,然後在他心情不好的時候,請他從清單中挑選想做的事。跟他說,在難過或孤單的時候,做這些事可以讓他心情變好。
你也可以打造一個快樂工具箱。拿一個小箱子,在裡面裝滿一些小東西,提醒小孩他在開心的時候會想做的事,像是他的笑話本和美術用品。你也可以放一些會讓他發笑的東西,像是爺爺的好笑照片。透過不斷地練習,他會知道哪些活動對他最有幫助,並會開始自發地去做這些事。
■ 幫孩子找出安撫活動
就跟孩子需要知道如何在心情低落的時候鼓舞自己一樣,他也要學著在生氣的時候安撫自己。不管孩子是因為一道數學題而感到受挫,或是因為玩桌遊輸了而生氣,他必須知道如何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繼續朝目標邁進。控制憤怒和沮喪的關鍵要素是自覺。
教導孩子辨別自己即將生氣的警訊。聊聊當他的情緒要爆發時,身體會出現哪些警告訊息?他的心跳可能會變快,或是臉會燙燙的。如果他學會辨識這些警訊,就可以在「爆發」前讓自己冷靜下來。
問問孩子:「你心情平靜的時候喜歡做什麼事?」著色、玩黏土或聽聽平靜的音樂都可以是幫助身體和大腦冷靜下來的活動。
就像快樂工具箱一樣,你也可以準備一個「平靜工具箱」,放一些能讓心情平靜的小東西在裡面。當孩子緊張不安、過度興奮或脾氣不好的時候,你可以跟他說:「讓我們來看看你的平靜工具箱。」然後他就能自己選擇要用哪個工具來控制情緒。
■ 提升孩子的情緒控管技巧
用健康的方式處理不適的情緒,是你能教給孩子最重要的技巧,但光是告訴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效用不大,他還需要反覆練習,需要你從旁引導。即使年紀漸長,開始面對新的挑戰、更加艱困的處境,他仍然會需要你的指引與支持。
你要像個好教練,給予大量的正向讚美與強化。明確指出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像是說:「你今天很棒,在生氣的時候就跑回房間冷靜一下。」
貫徹執行你定下的規範與後果,讓孩子知道你決意幫他從錯誤中記取教訓。此外,你可以定期與孩子聊聊之後要怎麼做得更好,像是問他:「除了打妹妹之外,下次你可以採取什麼不一樣的做法?」幫孩子找出新的策略,以後他如果又經歷同樣的強烈情緒,就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
以上文字取自
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掌握13不原則,堅定父母教出堅強小孩
大 塊 ✦ https://bit.ly/3bUic7l
博客來 ✦ https://bit.ly/2WQG3jY
誠 品 ✦ https://bit.ly/3bNgKU8
momo ✦ https://bit.ly/2NCHAVo
金石堂 ✦ https://bit.ly/2WRPoYy
讀 冊 ✦ https://bit.ly/2LR6xvm
大塊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LocusPublishingCompany/
.
7/11台北公益免費_葛拉威爾《解密陌生人》新書分享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36708193381293/
【時報作家沙龍EP11|人生不用那麼入戲! 心理師洪仲清解析葛拉威爾新作《解密陌生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sPDToZWBE
已額滿_7/14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我們與和解的距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心智發展英文 在 超級奶爸 何基佑 Kay Ho Facebook 八卦
「超級奶爸」X Oxford Path送你初生寶寶禮品包
「超級奶爸」粉絲有福利:Oxford Path送出「初生寶寶禮品包」給準父母或0至3歲孩子的父母,只需於8月9日前Like、Share和Tag朋友,再登記即可索取:https://bit.ly/2YknFNZ,記得一起享受福利啦!
#豐富禮品包括 #全新設計CheekyandHisFriends發聲故事書 #OxfordStoryTree填色畫冊 #牛津寶寶字母海報 #英文兒歌CDDVD #OxfordStoryTree故事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前提及過Oxford Path適合0至6歲小朋友,4歲的清義哥可以學到英文、數學和邏輯思維,而7個月大的珊娜姐就可以用「Oxford Path Baby寶寶多元感官探索系列」。
有沒有注意到很多嬰兒有「見野就咬」的習慣?原因是這樣能夠帶給他們豐富的感官刺激,同時透過口腔的感覺認識新事物。其實嬰兒自出生開始就利用不同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來學習、探索世界,「咬吮物件」也是其中一種方式,若果家長能在嬰兒成長時提供豐富的感官體驗,嬰兒的心智發展將會較同齡幼兒為佳。
Oxford Path Baby寶寶多元感官探索系列有系統地為寶寶製造不同感官刺激,例如讓幼兒把玩不同形狀、質地、顏色和聲音的玩具和物件,為寶寶閱讀和唱歌等。而珊娜姐明顯地對系列中的鏡子和條狀物體最感興趣(包括布書內的招紙和label🤣),同樣是「見野就咬」,你的寶寶又喜歡怎樣的玩具呢?
想親身體驗?再提醒一次,經此網址登記:https://bit.ly/2YknFNZ,即送你「初生寶寶禮品包」,除了Oxford Story Tree填色畫冊、牛津寶寶字母海報、英文兒歌CD、DVD和Oxford Story Tree故事書,更有包括多元感官設計的發聲故事書,記得不要錯過。
#超級奶爸 #珊娜姐 #幼兒教育 #多元感官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初生寶寶禮品包 #OxfordPath #OxfordPathBaby #寶寶多元感官探索系列 #牛津大學出版社 #OxfordUniversityPress
心智發展英文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Youtube 的評價
為何英文能力無法提升?
學生的語言能力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基本人際交談能力(Basi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丶BICS),另一種則是認知和學術的語言能力(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丶CALP) ,意指學生所需擁有的較高層次語言以完成學校的課業,、或是在以學科內容為基礎的環境下,透過較複雜的口語或寫作來傳達對某學科的資訊、概念、分析及論點。
BICS會話語言的學習並不太困難。對學生來說,難點在於CALP學術語言的使用,學生一般要求更長時間才能把握學術語言。會話語言十分依賴說話的語境,依賴語境的語言使用方式傾向於把世界建構成變動不居、正在發生的「事」,讓人參與、互動,建構切身的經驗;學術語言盡量獨立於特定的語境,把世界建構成存在的、凝定下來的「物」,讓人能夠超越個人經驗,整體把握或層分細析。無疑,沒人可以否認切身體驗是學習知識的一個極重要途徑,但個人化的經驗只能提供較狹隘的世界知識,而且往往不夠典型而富誤導性。通過學術語言,人接觸到紛紜的世界知識,這是難以由其他途徑獲得的,因而具學術語言能力的人較能超越語境地思考,給人提供了獨特的機會掌握陳述知識。忽略學術語言能力的訓練,對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是一個災難。
資料來自「說話能力架構芻議」:
林偉業、羅燕琴和潘溫文:〈說話能力架構芻議〉,2014 年9月 14 日
★★★★★★★★★★★★
如何牢記和應用剛學到的英文單詞?
https://goo.gl/Z5nyVm
「心智圖詞彙攻略」課程連結: https://bit.ly/2teELDq
★★★★★★★★★★★★
如何加強自己的CALP/How to Improve CALP:
• Hold book reviews and analyze different viewpoints
• Hold formal discussions and debates
• Do group writing for academic essays
• Teach others academic topics
• Always read, analyze, and write academic articles
加強自己英文的步驟/How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1. Have a long-term learning goal and short-term objectives
2. You can choose to take a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to determine your starting point
3. Find an experienced teacher to help you set up a study plan
4. Learn, practice, and use all four domains of English (Speaking, Liste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5. Study by yourself and with others
6. Always seek help and ask for feedback
7. Periodically assess your progress
8. Adjust your study plan according to your assessments and feedback from teachers
提升英文口說能力的五大關鍵: https://goo.gl/usRqGd
資料來源:
http://www.cavesbooks.com.tw/CET/ArtContent_tw.aspx?CDE=ART20130815104035RP5
林偉業、羅燕琴和潘溫文:〈說話能力架構芻議〉,2014 年9月 14 日
音樂來源:
https://www.bensound.com
為何英文能力無法提升?
學生的語言能力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基本人際交談能力(Basi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丶BICS),另一種則是認知和學術的語言能力(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丶CALP) ,意指學生所需擁有的較高層次語言以完成學校的課業,、或是在以學科內容為基礎的環境下,透過較複雜的口語或寫作來傳達對某學科的資訊、概念、分析及論點。
BICS會話語言的學習並不太困難。對學生來說,難點在於CALP學術語言的使用,學生一般要求更長時間才能把握學術語言。會話語言十分依賴說話的語境,依賴語境的語言使用方式傾向於把世界建構成變動不居、正在發生的「事」,讓人參與、互動,建構切身的經驗;學術語言盡量獨立於特定的語境,把世界建構成存在的、凝定下來的「物」,讓人能夠超越個人經驗,整體把握或層分細析。無疑,沒人可以否認切身體驗是學習知識的一個極重要途徑,但個人化的經驗只能提供較狹隘的世界知識,而且往往不夠典型而富誤導性。通過學術語言,人接觸到紛紜的世界知識,這是難以由其他途徑獲得的,因而具學術語言能力的人較能超越語境地思考,給人提供了獨特的機會掌握陳述知識。忽略學術語言能力的訓練,對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是一個災難。
資料來自「說話能力架構芻議」:
林偉業、羅燕琴和潘溫文:〈說話能力架構芻議〉,2014 年9月 14 日
★★★★★★★★★★★★
「心智圖詞彙攻略」線上課程: https://bit.ly/2teELDq
「心智圖詞彙攻略」Q&A: https://wp.me/p44l9b-1Wt
心智發展英文 在 走阿一起去看戲 Youtube 的評價
❝ 每週十分鍾,實力養成中;讓你更有料,行銷不煩惱 ❞
◐ 預計要發布的貼文太多,創意跟不上壓力......
◐ 以為自己點子無極限,才發現常跟靈感不相見......
◐ 又被主管追進度,但企劃內容就是卡關想不出來......
如果曾遭遇類似的情況,沒關係你不孤單,靈感像蘋果一樣,熟了就會掉落,而身為常常需要「創意」的行銷人,點子需求大,難免有被榨乾或覺得腦袋被掏空的時候,因此這一集要分享從波哥從身邊的高手身上學到以及自己實踐後覺得蠻有用的點子養成術!
#記得打開CC字幕 #劇場行銷 #想梗 #找靈感 #社群經營 #內容創作 #劇團小編 #創意發想
► 訂閱走阿一起去看戲 頻道 https://givemeetfive.art/letsgoYT
► 追蹤走阿一起去看戲 IG https://givemeetfive.art/letsgo_theatre
▎各段落重點時間軸:
00:25 前言
01:09 好習慣1|累積自己的知識庫並做分類
03:37 好習慣2|有目的地多看多聽
05:42 好習慣3|交更多有創意的朋友
07:14 思考工具1|腦力激盪打破框架無限制
10:48 思考工具2|九宮格做創意延伸
13:18 思考工具3|心智圖讓點子有邏輯的背發展
15:23 總結6個好習慣&思考工具
17:07 波哥邀你一同『時間管理』
17:30 波哥英文小教室
-
♡ 喜歡這個系列的話幫我們 #訂閱 #開啟小鈴鐺,並分享給所有正在努力找梗的朋友們!藝文的社群行銷以及推廣表演藝術的路上我們一起加油!
-
【 製作團隊 】
► 企劃 / 腳本:小波
► 攝影 / 剪輯 / 後製:明恩 / 婕安 / 羿蓁
-
【 本集相關資料 】
► 維基百科|腦力激盪法
https://lihi1.com/1vkPP
► MBA智庫|垂直思考法
https://lihi1.com/i084R
► MBA智庫|水平思考法
https://lihi1.com/uAV1n
► MBA智庫|曼陀羅思考法
https://lihi1.com/PWufp
► 維基百科|心智圖
https://lihi1.com/SC741
►沒點子時怎麼辦?試試廣告創意思考法吧!
https://lihi1.com/fsFXT
___________________
\\ 一起關注每週二四 🔔原來藝文這麼有意思! //
合作邀約&業務需求請洽:givemeetfive@gmail.com
心智發展英文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Youtube 的評價
國家發展委員會於去年底發佈了「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希望在下一個十年中,將台灣打造成雙語國家。政策的推出後隨之而來的是關於雙語台灣的憂心與期待。可以預見新一波的英語學習軍備競賽即將開啟,然而到底雙語國家政策為何?誰是政策的受惠者?學生、家長、老師乃至補教業者將如何迎接這波機遇與挑戰?
今天就來跟大家探討不同的觀點!
快追蹤亡牌教師-戴逸群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UrAceET/
★★★★★★★★★★★★
📌訂閱亡牌教師YouTube頻道: http://bit.ly/2kK0ZJ7
📌訂閱Eric老師YouTube頻道: http://bit.ly/2MhEt7h
★★★★★★★★★★★★
心智圖詞彙攻略: https://bit.ly/2teELDq
★★★★★★★★★★★★
雙語國家政策: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FB2F95FF15B21D4A
CLIL教學: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是將學科內容和外語學習相結合,用外語教授科學、地理、歷史、藝術等內容,從而促進語言和學科知識的雙重學習: http://bit.ly/2K5l3PM
後設認知策略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7404/
equity and equality: http://bit.ly/2rvhkVx
在美國是否會被歧視?
https://youtu.be/9mYAhQkcbJw
心智發展英文 在 心智發展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八卦
提供心智發展英文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心理英文、Immature、心智不成熟英文有關寵物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萌寵公園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心智發展英文 在 6小時看懂發展心理學| 4.童年期的心理發展 - YouTube 的八卦
6小時看懂 發展 心理學| 4.童年期的心理 發展 1.學習是小學兒童的主導活動 2.教和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 3.小學兒童的學習逐漸轉向以掌握間接經驗為主 4 ... ... <看更多>
心智發展英文 在 心智發展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八卦
提供心智發展英文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心理英文、Immature、心智不成熟英文有關寵物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萌寵公園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